2013中考化学必考题型分类及答题技巧.ppt_第1页
2013中考化学必考题型分类及答题技巧.ppt_第2页
2013中考化学必考题型分类及答题技巧.ppt_第3页
2013中考化学必考题型分类及答题技巧.ppt_第4页
2013中考化学必考题型分类及答题技巧.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考题型分类及答题技巧 王必刚 一、必考题型分类及答题技巧 1 选择题 2 填空简答题: 3 实验及探究题 4 计算题: 一、必考题型分类及答题技巧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认真分析“题干”, 特别要关注制约“选项 ”的关键词和字(例如,现象结论、发生-收集、 正确不正确、可能不可能等),然后找出符合题 意的选项。此外,答题时要仔细分析题干,切忌盲目 求快。 题题 号号分分值值内内 容容 1 1 3 3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2 2 3 3 化学化学实验实验 基本操作基本操作 3 3 3 3 基本概念和理基本概念和理论论 4 4 3 3 化学化学变变化的微化的微观观模模拟图拟图 5 5 3 3 物物质质的的鉴别鉴别 与除与除杂杂 6 6 3 3 单质单质 氧化物酸碱氧化物酸碱盐盐的相互关系的相互关系 20122012年孝感市中考化学选择题:年孝感市中考化学选择题: 1、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发展和进步 的严重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O2、NO2 排入大气中,不会形成酸 雨 B.未经处理的工业污水严禁排放 C.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以提高农作物产 量 D.为减轻“白色污染”而将塑料垃圾焚烧 【有机物的识别 用途、与人类生 存环境、健康】 2、下列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中,对其 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 B.鉴别碳酸盐的方法是加入稀盐酸 后生成二氧化碳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 三铁 。 D.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放热,生 成白色物质 【实验操作:或文字 或图片】 3、右图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液度曲线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40时,A、B的溶解度相等 B.A和B均属易溶物质 C. 50时,所配制A物 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 质量分数为37.5% D. 一杯50下A物质 的饱和溶液降温至40, 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空气相关测定 氧气含量、污染、稀 有气体用途、溶解度曲 线】 4、推理(概念)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 ,下列推理合乎逻辑的是 A有机物完全燃烧时都产生二氧化 碳,所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 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发热现象 ,所以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就是燃烧 D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 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化学方程式书写正误 判断、化学式的内涵( 元素、原子个数、质量 比、质量分数)】 5.吸烟会影响人体健康,香烟的主要成份很 复杂,经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许多强致 癌物质和有害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 的是尼古丁(化学式为C10H14N2)、焦油、 CO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吸烟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B尼古丁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 CC10H14N2中碳、氢、氮三元素的质量 比为10:14:2 DCO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能力极 强,会导致缺氧而死亡 【结构、粒子的认识 、示意图表示化学式 、化学方程式】 6、铁、盐酸、石灰水、硫酸铜是初中化 学中常见的物质,四种物质间的反应关 系如图所示,图中两圆相交部分(A、B 、C、D)表示物质间反应的主要实验现 象,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A有气泡产生 B无明显现象 C有红色固体析出 D有蓝色沉淀生成 【利用思维图、图像 考查各 物质间的关系、转化 或概念 间的关系】 7对下列各符号中“3”所表示的 含义,其说法不正确的是 A3H表示三个氢原子 B3H2O表示三个水分 子 CAl3+表示铝元素的化合价 为+3 DSO3表示一个三氧化 硫分子中含有三个氧原子 【判断题(一定、 相等 )化学用语的 认识】 8生活与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以下 事件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用活性炭吸附冰箱内异味 B冬季屋内窗户的玻璃上出现冰霜 C稀硫酸溅到衣服上,不久形成破 洞 D 氢气球升到一定高度时会发生 爆炸 以身边常见的化学现 象为载体,考查物质 变化,“常考点”。 9某同学按如下步骤对三种未知金属展开 探究:(1)将它们编号为:X、Y、Z;(2)取 样,分别加入到CuSO4溶液中,发现X、 Z表面出现红色物质而Y却没有。(3)取X 、Z大小相等的颗粒,分别加入到溶质质 量分数相等的稀H2SO4中,发现X表面产 生气泡的速度明显比Z快。则X、Y、Z的 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依次为 AXYZ BZYX CXZY DZXY 【判断:金属活动性 顺序、人类生存、发 展环境、材料、能源 ,概念的判断】 10日常生活的下列放热现象中 ,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的一 种是 A矿物燃料燃烧放热 B电器设备通电发热 C生石灰溶于水放热 D镁与盐酸反应放热 【安全常识、化学 知识的实际应用】 11对下列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热胀冷缩是由于分子大小随温度变 化而改变 B.“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 不断运动 C.蔗糖放入水中消失是由于蔗糖分子 分解了 D.酒精燃烧其质量减少,是由于酒精 分子间的间隔增大变为气体扩散到空气 中了。 END 【分子性质的实际 情景应用、做法分 析(可能是图形) 】 返回 (二)填空简答题: 填空题中的每一小题都是单 独立意,所以要注意每小题涉及 内容的整体性,审题和答题时要 注意前后呼应,切忌将填空题当 成“造句”。 例.(5分) 如右图所示,“树”的“根部”吸收所需的“营养” 元素,在“树”上开出了5朵美丽的“花朵”。 请按要求填写相应“花朵”的名称或化学式: , , , , 。 此类题考点很多, 涉及知识面广。考查学 生学习化学的基本能力 。 1 基础题 v初中化学推断题综合性强、灵活多变,难度较大。解答推 断题的关键是,认真分析题意,从题给的有关特殊物质、 特殊现象和特殊反应及关系等,去寻找解题的突破口 “题眼”。 v框图式推断题就是根据化学原理,通过框图的推理而得出 正确结论的试题。这类题最具化学学科特点,能较全面考 查学生对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还具有知识 面广、综合性强、题型多变、思维容量大和能力层次要求 高等特征,还能考查学习者的逻辑思维、整体思维及知识 联想与迁移的能力,是难度较大的题型,现已成为中考中 的热点试题,亮点试题。 18 2、推断题 v推断题是历年中考的必考题型,这类题一方面考查学生对 元素化合物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掌握的熟练程度,另一方面 考查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严密性、整体性和创造性。 v解题思路一般是:迅速浏览整体扫描产生印象找突 破口注意联系意向猜测全面分析(正推或逆推)验 证确认。 19 解题方法 主要“题眼” 1、以特征颜色为突破口 v(1)固体颜色 黑色 Fe、C、CuO、MnO2、Fe3O4 红色 Cu、Fe2O3 淡黄色 S粉 绿色 Cu2(OH)2CO3 蓝色 CuSO45H2O 紫(黑)色 KMnO4 红磷 20 主要“题眼” 1、以特征颜色为突破口 v(2)溶液颜色 蓝色溶液:含Cu2+的溶液 浅绿色溶液:含Fe2+的溶液 黄色溶液:含Fe3+的溶液 紫色溶液:含MnO4 I2遇淀粉溶液 (蓝色) 21 主要“题眼” 1、以特征颜色为突破口 v(3)沉淀颜色 蓝色:Cu(OH)2 红褐色:Fe(OH)3 白色:BaSO4、AgCl、CaCO3、Mg(OH)2、MgCO3、BaCO3 22 主要“题眼” 1、以特征颜色为突破口 v(4)火焰颜色 淡蓝色: H2、S在空气中燃烧 蓝色:CO、CH4和酒精在空气中燃烧 蓝紫色:S在氧气中燃烧 火星四射:Fe在氧气中燃烧 23 主要“题眼” 2、以反应条件为突破口 v点燃:有O2参加的反应 v通电:电解H2O v催化剂: KClO3、H2O2分解制O2 v高温: CaCO3分解;C还原CuO;C、CO还原Fe2O3 24 主要“题眼” 3、以特征反应现象为突破口 v与盐酸反应产生无色无味并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 气体,这种物质中含有CO32-或HCO3- v在空气中能自燃的是白磷 v遇Ba2+生成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的物质中含有 SO42- v遇Ag+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的物质中含有Cl- v遇碱液能生成蓝色沉淀的物质中含有Cu2+ ,遇碱液能 生成红褐色沉淀的物质中含有Fe3+ v与碱反应(研磨)有NH3产生的物质是铵盐(铵态氮 肥) 25 主要“题眼” 3、以特征反应现象为突破口 v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是O2 v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CO2,但通入CO2后变浑 浊的溶液不一定是澄清石灰水,也可以是Ba(OH)2溶液 。 v吸水后由白变蓝的是无水CuSO4 v能使黑色CuO变红的气体为H2或CO,固体为C,其中CO 和C都生成了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6 主要“题眼” 4、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为突破口 v常见的能发生分解反应的物质: H2O2、KClO3、KMnO4、H2O、CaCO3等 v常见的能发生置换反应的物质: 还原性单质(C、H2) + 金属氧化物 金属 + 酸 金属 + 盐溶液 27 主要“题眼” 5、以物质的常见用途为突破口 O2:炼钢、医疗 CO:炼铁、燃料 CO2:灭火 人工降雨 CaO:建筑材料 Ca(OH)2:制波尔多液、改良酸性土壤 CaCO3:建筑材料、工业制CO2 NaOH:化工原料、制肥皂、精炼石油、造纸、纺织;固体 可作某些气体干燥剂 HCl :除锈、少量助消化、制化肥 H2SO4:除锈、制化肥,浓硫酸可作某些气体干燥剂 碳酸钠: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生产 碳酸氢钠:发酵粉的主要成分,可治疗胃酸 28 主要“题眼” 5、以物质的常见用途为突破口 v氯化钠:医疗生理食盐水,农业选种,融雪剂,工业制 碳酸钠、氢氧化钠、氯气、盐酸等。 v蒸馏可降低水的硬度,肥皂水可以区分软水和硬水 治疗胃酸过多用Al(OH)3 v含SO2等的尾气吸收用NaOH 29 主要“题眼” 6、一些常见化学之最(作为已知条件出现) v地壳(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O) v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Al) v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Ca) v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是碳(C) v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CH4 v天然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C) v最常见的液态物质是H2O、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是H2O v常用的食品干燥剂是生石灰CaO v常用的食品脱氧剂是Fe粉 v常温下唯一有氨味的铵态氮肥是NH4HCO3(碳铵) 30 主要“题眼” 7、一些常见物质的俗名(作为已知条件出现) vNaOH烧碱、火碱、苛性钠; vNa2CO3 纯碱、苏打; vNaHCO3 小苏打; vHg 水银;CO2 (固体)干冰; vCaO 生石灰; vCa(OH)2 熟石灰、消石灰; vCaCO3 石灰石、大理石; vCH4 沼气、瓦斯、天然气; vC2H5OH 酒精;Fe2O3铁锈;NaCl食盐 vCuSO45H2O胆矾、蓝矾 31 主要“题眼” 8、一些常见物质相对分子质量(作为已知条件出现) vH2O18; vCO2 44; vCaCO3 100; vHCl 36.5; vH2SO4 98; vNaOH 40; vCa(OH)2 74 32 物质常见的转化关系图 33 复分解反应 物质常见的转化关系图 34 物质常见的转化关系图 35 物质常见的转化关系图 36 酸、碱、盐、金属之间的相互关系 题型 1叙述型推断题 解题指引 叙述型推断题,顾名思义,就是题中的实验内 容和现象通过文字描述出来,解这类推断题一定要找准实验现象 中的关键性字眼,如是否生成沉淀,是否溶解于酸,溶液是否有 色等。不过这种题型考得较少。 题型 2网络型推断题 解题指引网络型推断题,一般以一个中心为主,向四周发 散,形成一个整体,以考查酸、碱、盐和氧化物等的主要性质。 题目比较灵活,有一定的难度,近年考查有增多的趋势。 例 1(2012 年广东佛山)A 是钠的氧化物,B、C、D、E 是 初中常见的盐。下图是这些物质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 物及反应条件已省略。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C_,E_。 (2)AB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3) 可 用 D 制 烧 碱 , 写 出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 _。 (4)要将没有标签的 B、C、D、E 四种溶液区分开来,某同 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方案中试剂为_(填化学式, 下同),试剂为_溶液。 题型 3框图型推断题 解题指引 框图型推断题是将所要推断的物质,通过一定 的符号、文字加方框形成前后连贯的一种推断题。一般一定有规 律,关键找出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从特征反应或典型现象、重 要物质等找到,可用顺推法、逆推法、中间一点突破法,或综合 运用以上方法。这是中考历年考查最多的一种形式,也有一定的 难度和技巧。 例2、(2011孝感) 由C、H、O、Fe四种元素组成的初中 常见物质间有如图所示的关系,其中A、B、C是单质, 甲、乙是化合物。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两两之 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由某一物质可制得另一 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略去)。回答 下列问题: (1)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C 、甲 ; (2) 写出乙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END 返回 (三)实验及探究题 探究题的特点是篇幅长、阅读量大 、涉及的内容较多,受篇幅限制,一般 仅考查科学探究8个要素中的几个要素。 作此类题时,一定要将全部内容读完后 ,即将命题的整体意图明了后,再从头 做题。边读题边填空的做法不可取,易 导致所填内容似是而非。 实验探究 一、实验探究的基本环节 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得出 结论交流评价。 二、实验探究题考查的内容 1考查实验探究中提出问题或猜想的能力。 2考查设计实验的能力。 3考查对科学探究结果解释和表达的能力。 三、实验探究题的主要结构 1提出猜想假设:根据实验的现象,从反应的质量守恒定 律、物质的性质(颜色、气味、状态等)提出假设。 2设计实验方案:根据提出的假设,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 有效的对比实验,验证假设的合理性。 3反思与评价:根据实验的操作、装置等方面进行可行性 评价,可以从节能环保、操作方便、安全有效等方面进行分析。 四、主要探究类型 对近几年的中考实验探究题做了一定的归纳整理,发 现有以下几种主要类型: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变质的探究、有关 金属活动性的探究、有关复分解反应及反应后溶质成分的探究、 有关废水处理及金属回收的探究、有关废气(尾气)成分分析及处 理的探究等,有个别内容如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燃烧与灭火 条件的探究等只是个案。 实验探究一有关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变质的探究 本类型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有中学阶段常见的碱和碳酸盐 的性质检验,以及在实验探究中常出现的物质变质和混合物成分 的分析探究。 一、氢氧化钠的变质 1NaOH 要密封保存的原因 水蒸气(H2O) (1)吸收空气中的_而潮解; (2)吸收空气中的_ (变而变质,化学方程式:_ 质后生成了_)。 二氧化碳(CO2) CO22NaOH=Na2CO3H2O Na2CO3 2存放不严密的 NaOH 的成分 (1)没有变质:滴入_(或_)溶液, 无气泡(或无白色沉淀)产生。 氢氧化钙(或氯化钙) (2)部分变质:加入_溶液,目的是检验 并完全除去 Na2CO3,过滤,取滤液少量,滴入_,变 红色。 酚酞溶液 (3)全部变质:加入_溶液,目的是检验并完 全除去 Na2CO3,过滤,取滤液少量,滴入_,不变色。 3除去 NaOH 中的 Na2CO3 杂质 边搅拌边滴入_溶液,直至_ 为止,过滤,得到 NaOH 溶液。 不再产生沉淀 稀盐酸 氯化钙(或氯化钡) 酚酞溶液 氯化钙(或氯化钡) 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 二、氢氧化钙的变质 1生石灰变质的演变过程 CaO 水蒸气 生石灰的化学式为_,它露置于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 _而变质,化学方程式为:_。利用此 性质,生石灰可作_。生成的熟石灰又继续与空气中的_ _反应而变质,化学方程式为: _。 结论:生石灰变质后的物质可能是_、_。 CaOH2O=Ca(OH)2 干燥剂 二氧化碳 Ca(OH)2CO2=CaCO3H2O Ca(OH)2 CaCO3 2食品干燥剂 CaO 变质后的成分检验 检验方法: (1)CaO: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如果有_ 现象,则样品中含有 CaO。 (2)CaCO3 : 另 取 样 , 直 接 滴 加 _ , 如 果 有 _,则样品中含有 CaCO3。气泡产生 注意:因 CaO 对检验 Ca(OH)2 有干扰,一般不检验 Ca(OH)2。 温度升高(或放热、发烫) 稀盐酸 3Ca(OH)2 的变质情况 (1)是否变质:取样,滴入_,有气泡产生,证明已 变质;无明显现象,证明没有变质。 (2)部分变质:取样,加水溶解,滴入_,变红色, 证明含有 Ca(OH)2;另取样,滴入_,产生气泡,证明 含有 CaCO3,即部分变质。 稀盐酸 稀盐酸 酚酞溶液 题型 1氢氧化钠的变质探究 解题指引有关氢氧化钠的变质问题,其实就是考查氢氧化 钠的性质和碳酸钠的性质,注意生成的碳酸钠也呈碱性,因此, (1)不能用酚酞或紫色石蕊溶液来证明其是否变质;(2)在证明氢 氧化钠是否部分变质时,碳酸钠对是否存在氢氧化钠的判断会有 干扰。为此,要用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或氯化钡溶液(不能用氢氧 化钙或氢氧化钡)先除去碳酸钠。 温度/ 020406080100 溶解度 /g NaOH3191111129313336 Ca(OH)20.190.170.140.120.090.08 例 1(2011 年广东)下表是 NaOH 和 Ca(OH)2 的溶解度数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表中数据可以获得的信息是_(写一条)。 (2)把 80 时 NaOH 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20 ,可以看到的 现象是_;现有 20 时 Ca(OH)2 的饱和溶液 (甲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 CaO 后得到的溶液(乙溶液),此时 溶 液 的 溶 质 质 量 分 数 乙 _ 甲 ( 填 “ ” 、 “ ” 或 “”)。 (3)某兴趣小组对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进行提纯,设计 了如下操作流程。请回答: ()步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加 入过量 Ca(OH)2 的目的是_-_。 ()滤液 B 中的溶质是_、_(写化学式);步骤 所包含的具体操作是加热浓缩、_、过滤。 思维点拨:CaO 溶于水,与水反应会放热,溶液温度升高, Ca(OH)2 溶解度反而减小,故虽同为饱和溶液,但溶质质量分数 乙小于甲 。除去氢氧化钠中的碳酸钠 可采用Ca(OH)2 或 Ba(OH)2,但加入的量最好不能过量,否则又成为新杂质。 答案:(1)相同温度下,NaOH 的溶解度远远大于 Ca(OH)2 的溶解度或 NaOH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或 Ca(OH)2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合理即可 (2)溶液变浑浊(或有晶体析出)CuR,猜想二: ,猜想三:R AlCu , 【查阅资料】 R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在R的盐溶液中只有+2价 R的盐溶液呈蓝色,常温下铝的表面会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硫酸铝、氯化铝、硝酸铝的溶液均为无色。 【实验探究】为了探究哪一种猜想成立,甲、乙、丙三位同学 分别针对猜想一、猜想二、猜想三设计实验方案并展开实验探 究。 实验探究三 有关反应物过量导致物质组成改变的探究 本类型实验主要探究的是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是否反应完 全,及若反应不完全而导致的反应产物组成成分不同的相关问 题。 一、置换反应中反应物是否过量的探究 对于置换反应 A BCB AC( 若生成物 AC 是气体 时,则下面猜想固体成分时不考虑),反应后成分有四种情况(猜 想): (1)完全反应:只有_;此时要分别验证 A 和 BC 都不存在了。 B 和 AC (2)A 过量:有 B、AC 和过量的_;此时只要验证 A 存 在即可。 A (3)BC 过量: 有 B 、AC 和过量的_ ;此时只要验证 BC 存在即可。 BC (4)A 和 BC 都没有反应完:四者均有;此时分别证明_ 和_都存在。 A BC 二、复分解反应中反应物是否过量的探究 因为复分解反应基本上是在溶液中进行的,所以问题变成 了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 1特别的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一般没有明显现象,可用指示剂;测定溶液 pH 的变化;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注:所有的中和反应都是放 热反应)等方法来判断。 酸碱溶液混合后可能有三种情况(猜想): (1)完全中和:反应后再用_判定(或同时证明无 碱剩余又无酸过量)。 pH 试纸 (2)碱过量:取反应后的溶液少许,滴入_ 或_等试剂,溶液变红色或有蓝色沉 淀生成。 (3)酸过量:取反应后的溶液少许,加入_或_等试 剂,有气泡产生。 无色酚酞溶液 氯化铜(或硫酸铜)溶液 锌碳酸钙 2其他复分解反应 ABCD(其中 D 是沉淀或气体或水),反应后溶液中 溶质有三种情况(猜想)(注意反应物不能同时共存,所以没有第四 种情况): (1)恰好完全反应,溶质只有_。恰好完全反应的检验方法 (技巧相互证明法):取样,加入_,无明显现象,证明无 B 剩余;另取样,加入_,也无明显现象,证明也无 A 剩余; 即溶质只有 C。 (2)反应时 B 过量,溶质有_和_(剩余)。B (3)反应时 A 过量,溶质有_和_(剩余)。 C A B C C A 题型 1置换反应中反应物过量探究 解题指引解此类反应物过量问题,因为生成物是反应物发 生反应生成的,所以生成物是不用证明的,要证明反应物是否存 在,关键是要熟悉反应物的特性,特别是其化学性质。 例 1为确定木炭还原氧化铜后的固体成分,请你与兴趣小 组的同学完成以下探究。 【猜想】 猜想:全部是金属铜; 猜想:除铜外,还含有氧化铜; 猜想:除铜外,还含有木炭; 猜想:除铜外,还含有氧化铜、_。 【进行实验】实验流程见下图: 【问题与讨论】 (1)步骤包括溶解、_两步操作,它们共同用到的 玻璃仪器是烧杯、_。 (2)C 的化学式为_,D 的化学式为_,由此推 出固体 B 中含有_(写化学式)。步骤发生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_。 (3)结合(2)的结论推断:如果溶液 A 显蓝色,则溶液 A 的溶 质的化学式为_,说明样品中含有_,则证 明猜想_ 成立;如果溶液 A 无色,则证明猜想 _成立。 思维点拨:先写出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C 2CuO2=CuCO2,可知CO2是气体,不用考虑。然后对 C、CuO 和 Cu 三者的化学性质要熟悉,C 本身是黑色固体,灼 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可用澄清石灰水证明;CuO 本身也是黑色 固体,但它能溶于酸生成蓝色溶液;Cu 本身是红色固体,将它 灼烧会生成黑色固体氧化铜。 答案:猜想木炭 问题与讨论(1)过滤玻璃棒(2)CO2 CuOC 和 CuCuOH2SO4=CuSO4H2O (3)CuSO4 氧化 铜(或 CuO) 高温 题型 2复分解反应中反应物过量探究 解题指引此类问题和置换反应很相似,生成物都是不用证 明的。复分解反应中反应物过量的证明技巧性比较强,用相互证 明法,简洁方便快捷,但是酸碱中和反应不适用此法。 例 2小倩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 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 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小倩从烧杯中取少 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 液,振荡,观察到酚酞溶液不变色,于是她得出“两种物质已恰 好完全反应”的结论。 (1) 你认为她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 ? _ , 理由是 _。 (2)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3)请你另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 完全中和。_。 思维点拨:本题是一个典型的酸碱中和后酸碱是否过量的探 究问题,但要考虑到反应后溶液中滴加的指示剂是酚酞溶液,所 以不可能碱过量(因为溶液不变色),所以只有酸过量或恰好中和 这两种情况了,即如何证明酸是否存在(检验 H的五种方法)。 答案:(1)不正确盐酸有可能过量(或酸性、中性条件下无 色酚酞都是无色的) (2)HClNaOH=NaClH2O (3)答案一:用玻璃棒从试管中蘸取少量溶液,滴于 pH 试纸 上,若不变色,则恰好完全中和 答案二:取少量溶液于另一试管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若 不变色,则恰好完全中和(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实验探究四 有关废水(液)处理及金属回收的探究 此类探究题主要在溶液中进行,所以涉及的知识点是金 属、酸、碱、盐的性质和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一、废水(液)处理的探究 1废水(液)呈酸性或碱性,要变成中性,处理的办法是利 用中和原理,尽可能使用价廉易得的药品,如熟石灰等。 2有色溶液要变为无色,处理的办法是沉淀转化法,将有 色离子沉淀。 3主要操作:过滤,蒸发。 二、贵重金属回收的探究 1金属回收与废水处理主要是考查金属活动性与生活实际 的结合,往往都利用到置换反应,要注意置换反应发生的先后顺 序及反应是否过量等问题。 例如:工业废水常含有 AgNO3、Cu(NO3)2 等重金属盐,处 理方法: (1)一般加入价廉易得的活泼金属(如铁粉等),使金属 Ag 和 Cu 完全置换出来。 (2)在 AgNO3、Cu(NO3)2 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铁粉首先置 换活动性较弱的金属银,然后,如果铁粉有剩余,才置换金属铜。 2主要操作:过滤。 题型 1废水(液)处理的探究 解题指引废水一般表现出浑浊、有色、有异味,可能还表 现出一定的酸碱性,所以此类题的命题也是围绕几种重要离子的 鉴别来进行设置的,考查学生能否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判定废水中 可能含有的物质。 例 1某化工厂排出的废水透明、澄清、略显蓝色。一同学 取少量废水,加入过量的盐酸,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 过滤,所得的滤液分成两份,一份滤液中加入稀硫酸,也有不溶 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另一份滤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 生蓝色沉淀。试回答: (1) 用化学式回答:加入过量的盐酸,生成的白色沉淀是 _;生成的蓝色沉淀是_。 (2)废水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填编号)。 A氯化物B硫酸盐C硝酸盐D碳酸盐 (3)该同学设计了一个从废水中除去重金属离子的实验方案 如下已知白色的 Fe(OH)2 固体在潮湿的空气中可生成红褐色的 Fe(OH)3: 金 属 X 为 _ , 固 体 A 中 一 定 含有 的 物 质 为 _(写化学式)。 B 溶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_和_(填字 母)。 AK2CO3 CMgCl2 BFe(NO3)2 DBa(NO3)2 第 步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 _。 思维点拨:废水呈蓝色,说明含有 Cu2,所以加入氢氧化 钠溶液后,会产生蓝色沉淀 Cu(OH)2;加入过量的盐酸,还生成 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是氯化银 AgCl,说明原溶液中还含 有 Ag;考虑到原废水是透明、澄清的,有 Cu2、Ag同时存在 情况下,Cl、SO42-、CO32- 与它们都不能同时共存,所以阴离子 只能是 NO3 。 答案:(1)AgClCu(OH)2 (2)C (3)FeFe 、 Ag 和 CuBDBa(NO3)2 Na2SO4=BaSO42NaNO3 题型 2金属回收的探究 解题指引主要考查学生能否熟练地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 结合生活实际,既减少污染,又能回收有用金属,此类题目一定 要考虑所加入的物质是否过量带来的问题。 例 2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开展“废物利用、减少污染”的活 动中,取某工厂合金废料(含铝、铁、铜)进行如下实验: (1)操作的名称是_;该操作需用到的铁制仪器 为_。 (2)固体 A 的成分是_;操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_。 (3) 黑 色 固 体 C 加 适 量 稀 硫 酸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 _。 (4)图中由含铝的钠盐制备氯化铝有两种途径,你认为合理 的 途 径 是 _( 填 “” 或 “”) , 理 由 是 _。 思维点拨:由于操作是分离固体和液体,所以是过滤,过 滤所需的铁制仪器是铁架台等支持仪器。由逆推方法可得出固体 A 的成分和操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黑色固体 C 的成分比固 体 A 更容易得出。图中由含铝的钠盐制备氯化铝有两种途径, 哪一条合理不容易判断,因为金属与碱反应,含铝的钠盐与足量 的盐酸反应,都没有学过,有很多同学就无法往下做题,但这里 不需要以上知识,只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元素种类不 变就可判断。 答案:(1)AgClCu(OH)2 (2)C (3)FeFe 、 Ag 和 CuBDBa(NO3)2 Na2SO4=BaSO42NaNO3 实验探究五 有关废气(尾气)成分分析及处理的探究 废气(尾气)成分分析及处理的探究主要考查课本中常见 气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气体的收集方法,还有气体的净化、除 杂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因此在进行本模块复习时,需要掌握常 见气体的相关知识,需要留意的是气体净化的顺序。 一、废气(尾气)的成分检验和鉴别 因为废气(尾气)一般都是多种气体成分的混合物,所以要 分别检验和鉴别出各种气体是否存在。 1常见气体的检验 如 O2、CO2、H2、CO、NH3、CH4 等。 二、废气(尾气)的成分处理 1吸收法 吸收法是分离、净化气体混合物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在气态 污染物治理工程中,吸收法被广泛用于处理 CO2 、SO2 、HCl、 NH3 等废气中。 吸收基本原理:酸(性)与碱(性)中和反应。 2燃烧法 燃烧法即是对含有可燃性有害组分的混合气体进行氧化燃 烧或高温分解,从而使这些有害组分转化为无害物质的方法。主 要应用于碳氢化合物、CO 等有害物质的净化治理。 解题指引此类探究题,主要是对于各种气体的性质,特别 是化学性质要熟悉,并能根据它们的性质来鉴别废气中是否存在 该成分气体。如果要检验或鉴别的成分气体是不熟悉的,那么一 般题目中会出现“【查阅资料】”的重要信息点,此信息点一定 要高度重视,它往往会成为解题的关键。 例题(2010 年广东)2010 年 4 月 2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