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6个虚词—教师用.doc_第1页
前6个虚词—教师用.doc_第2页
前6个虚词—教师用.doc_第3页
前6个虚词—教师用.doc_第4页
前6个虚词—教师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惠东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学案 本课编写:林敏文言文18个虚词梳理练习(一)(二)乎一、解释句中“乎”字的意义和用法1、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答案: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 )答案: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3、其是之乎?(报任安书)( )答案: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4、美哉乎,山河之固。译文:壮美哟!山川是如此的险要。( )答案: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5、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阿房宫赋)( )答案:用在句中的停顿处,不译。6、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赤壁赋)( )答案:词尾,译为“的样子”“地”7、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答案: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乎”:在;后一个“乎”:比。)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答案:用作介词,相当于“于”, (乎:对)9、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答案:助词,表疑问和反问,可译为“吗”“呢”。 10、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答案:助词,表测度,可译为“吧”。11、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至是蛇者乎!( )答案:助词表感叹,可译为“啊”“呀”。12、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答案:介词,相当于“于”。13、故今之墓中全乎五人也。( ) 14、恢恢乎,其于游刃有余地矣!( )答案:形容词词尾二、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乎”的用法判定正确的一项是 ( )生乎吾前其闻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曰:壮士,能复饮乎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A.与相同,与相同 B.与相同,与不同C.与不同,与相同 D.与不同,与不同答案:D(比 助词,表疑问语气 助词,表揣测语气 形容词词尾)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判断“乎”字的用法:有生疑曰:“学有难易乎?”嗟乎!犹豫若此,其远文超者,皆出于此乎?若学,则事岂有败乎?师者,生乎尔前,堂堂乎立于天地,胡为乎欺尔耶?(1)_ (2)_(3)_ (4)_(5)_ (6)_(7)_ 答案: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吧;语气助词,表感叹,可译为啊、呀;语气助词,表测度,可译为吧;语气助词,表反问,可译为呢;相当于介词“于”;音节助词,放在词尾,可译为“的样子”语气助词,用在句中表停顿。译文:有学生怀疑地问:“学习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吧?”哎哟!像这样犹犹豫豫,他们远远不如张文超,大概都出于这个原因吧?如果学起来,那么事情哪里会有失败的呢?老师,出生在你们前边,堂堂正正立于天地,怎么会欺骗你们呢?(三)其一、解释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2、其制稍异于前。(项脊轩志)( )答案: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3、其闻到也固先乎吾。(师说)( )4、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 )答案: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5、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宫赋)( )答案: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6、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答案: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7、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禅山记) ( )答案: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8、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译文: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9、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与妻书)( )答案: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 可要”。10、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11、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 译文: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乐,那齐国恐怕就治理得很不错了!答案: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1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 ,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 )13、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 答案: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14、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 )15、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 )译文:唉!这是真的呢?还是做梦呢?还是传信的弄错了真实情况呢?16、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 )译文:天色深蓝,是它的真正颜色呢?还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答案: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17、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送东阳马生序) ( )译文:如果他们学业(还)不精通,德行(还)有不具备的,(那就)不是(他的)智力低下,而是(他的)思想不象我那样专注罢了。18、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 ) 译文:一旦天上乌云密布,下起大雨,那么禾苗就长得茂盛了。如果这样的话,谁能阻止它呢?答案: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19、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20、静女其姝。(离骚) ( )答案: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二、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意义判定正确的一组是 (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则或咎其欲出者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A.相同,相同 B.相同,不同C.相同,相同 D.不同,相同答案:B(他的 其中的 那 那 其中的 他,他们 我,自己 他,他们) 大概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判断“其”字的用法:初,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其势东吴之众俱恐,皆议迎之。肃说权曰:“众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议降者,其皆出于此乎?肃迎操,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将军其可迎之?迎之,命悬其手;其若是,孰能救之?故将军(孙策)遗志,将军其毋忘也!吾其逆之,何如?”权从其计,拔刀斫前案,命诸人曰:“成败之机,在于今日。诸将吏其协规同力,孤当与孟德决之!”遂命黄盖诈降,以船俱进。操将吏指言曰:“其真降耶?其诈降耶?”比火烧赤壁,操军大坏。操曰:“吾其还也!”乃于众将有能者择其二三守之,引军北还,叹曰:“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1)_ (2)_(3)_ (4)_(5)_ (6)_(7)_ (8)_ (9)_ (10)_ (11)_ (12)_ (13)_ (14)_ (15)_ 答案:指示代词,那,那些;指示代词,那,那种;副词,表揣测语气;第一人称代词,我,我的;副词,表反问语气;第三人称代词,他,他的;连词,表假设,假若;副词,表期望语气;副词,表婉商语气;第三人称代词,他,他的;副词,表祈使语气;连词,连用表选择,相当于“或者”“是还是”副词,表祈使语气;指示代词,其中的,后多跟数词;音节助词,不译。译文:当初,曹操得到荆州,占有了那里全部的土地。在那种形式下,东吴众人都恐惧了,都讨论要投降。鲁肃劝孙权说:“众人都顾及自己的妻子儿女,怀有个人打算。商量投降,大概是出于这个原因吧?鲁肃我投降曹操,他会品评我的名声和位次,我还少不了做一个下级的从事;将军怎么可以投降呢?如果您投降了,命运就掌握在他的手里。如果像这样(到这个地步),谁能救您呢?故去的大将军的遗志,将军千万不要忘了啊!我们抗击他,(您看)怎么样?”孙权听从了他的计议,拔出刀砍在前面的案几上,命令众人说:“成败的关键,就在今天了。众位将吏,一定要同心协力,我定要与曹孟德决战!”于是命令黄盖假装投降,乘船一起前进。曹操的属下指着黄盖的船说:“他是真投降呢,还是假投降呢?”等到黄盖火烧赤壁,曹操的军队大败。曹操说:“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在有能力的大将中选择其中两三个守住,带军队向北撤退,感叹地说:“前面的路程遥远而又漫长,我要上天下地到处去寻觅(我的理想)啊!”(四)于一、解释句中“于”字的意义和用法1、乃设九宾礼于庭。(在)廉颇蔺相如列传 (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前一个“于”:从)(劝学)( )答案:介词,在,从,到。3、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 译文:楚国有多余的土地,人口却不足。( )4、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游褒禅山记( )答案:介词,“在方面”“从中”5、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译文:学业的精深在于勤奋,而荒废在于贪玩。答案:介词,由于,在于。6、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7、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陈情表 ( )答案:介词,向,对,对于。8、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 )译文:您又受赵王宠幸。 9、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 )译文:所以在内被郑袖蛊惑,在外被张仪欺骗。答案:介词,被。10、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隆中对 ( )译文: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当时的人都不承认这件事。11、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 )答案:介词,与,跟,同,或者不译。12、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 ( )1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后一个“于”)(劝学)( )答案:介词,比。14、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 )译文:在这时,宾客没有一个不变脸色离开座位。 15、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捕蛇者说)( ) 译文:我爷爷死在捕蛇抵赋这差事上,我父亲死在这差事上。答案:相当于“于+此”,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对此,从此,因此。16、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廉颇蔺相如列传)( ) 译文:于是秦王很不高兴,为赵王敲了一下瓦缶。17、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记)( )译文:苏州的老百姓正对他痛恨到极点,于是趁他严厉地高声呵叱的时候,就呼叫着追击他。答案:连词,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代汉语“于是”相同。18、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 )译文:我常被一些博学多才的行家所嘲笑。19、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愚溪诗序) ( )译文:可是现在这条溪地被愚者屈辱了。什么原因呢?答案:表示被动。二、下列加点的“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C.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D.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答案:AC(A被 B比 C被 D引进对象)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判断“于”字的用法: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今人贪于财货,好美姬,而不好读书。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于国于家实无益也。李氏少女,名则蟠,不拘于时,学于余。于课堂之上则孰听之,课外则追余于宇下,惑之不解则不休。余或忧其倦极,劝曰:“劳逸结合,无过累也!”曰:“马之千里者,以其奔驰不舍而至千里也。则无恒心,安能求其能千里也?龟兔赛远,狡兔利足,至日中则半耳;老龟不舍,而至终矣。何则?以其锲而不舍也。况韩子亦云:业精于勤荒于嬉。吾求业精,何可嬉而废之?”业毕数载,于网络遇之,则入大学为师矣。荀子曰:青出于蓝,而青于蓝。古之人不余欺也!又闻之,之子于归,其夫与之志趣相投,夫妇二人,同心一意,余心甚喜。杨若环者,则蟠昔年同窗也,貌美而恶学。以其美嫁富贾,入则豪宅,出则豪车。惜老大色故,已休矣,无以为生,哭诉于余。女子美则美矣,然无技在身,何立世也?此则余之所得也。余念及向时之状,故作此文。(1)_ (2)_(3)_ (4)_(5)_ (6)_(7)_ (8)_ (9)_ (10)_ (11)_ (12)_答案:引出对象,不译;对,对于;被;向;在;到;由于,因为;在;从;比;词缀,放在动词前,不译;向,对。译文:从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流传很久了。现在的人,贪恋钱财,喜欢美女,却不喜爱读书。有的人疼爱他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对于他自身,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这对国家对家庭来说,实在是没有好处的。李家的小女儿,名字叫则蟠,不受世俗的限制,向我学习。在课堂上仔细听课,课外能追我到门外屋檐下,不解决疑惑不罢休。我有时担心她疲惫劳累,劝她说:“劳逸结合,不要过度劳累啊!”她说:“千里马是因为它奔跑不停才到达千里的。如果没有恒心,怎么能要求它奔跑千里远呢?龟兔赛跑,聪明的兔子跑得快,到中午也只跑了一半而已;老龟不停地爬,最终到达终点。为什么呢?是因为它锲而不舍罢了。况且韩愈还说过,学业精进在于勤奋,荒废在于嬉戏。我要学业精进,怎么能嬉戏荒废呢?”毕业几年后,在网络上遇到她,(才知道她)原来已经进入大学当了老师了。荀子说过,青色从靛蓝里取得,然而比靛蓝还青。古人没有欺骗我啊!又听说她要结婚了,她的丈夫和她志趣相投,夫妻两个人同心一意,我心里很高兴。杨若环,是则蟠以前的同学,长得漂亮但讨厌学习。因为她长得美嫁给了一个富商,在家就住豪宅,出门就坐豪车。只可惜年龄渐大,美貌不再,(现在)已经离婚了,不知道怎么谋生,向我哭诉。这个女孩子啊,美倒是美,但没有技能在身,怎么在世上立足呢?这就是我的心得。我想到过去她们的情况,所以写了这段文字。(五)与y、y、y一、解释句中“与”字的意义和用法1、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 ( )2、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 )答案:和,跟,同。3、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 ( )4、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译文: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了你父亲的志向! ( )答案:给,替。5、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译文:邹忌很不自信,就又问他的妾说:“我跟徐公谁漂亮?(邹忌讽齐王纳谏)答案:比,和比较。6、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勾践灭吴)( )译文:然而有谋略的大臣及勇敢的将士不能不事先培养和选择。答案:连词 和,跟,同。7、则与一生彘肩(鸿门宴)( )译文:(左右的人)就给了他一只半生的猪腿。答案:给予,授予。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 )译文:依靠人家的力量反过来伤害人家,不仁慈;失掉了自己的同盟国,不明智。9、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 )答案:结交,亲附。10、骞叔之子与师。(骞叔哭师)译文:骞叔的儿子参加了军队。 参加,参与。( )11、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焉。晏子治东阿 ( )答案:参与,参加,y。12、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 )13、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答案:通假。 通“欤”,y,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或疑问。14、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徐公)早上穿好衣服、帽子,看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15、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 )答案:【孰与】【与孰】表示比较与选择,译为:“跟比较,哪一个” 16、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冯婉贞)( )译文:与其坐着等死,不如奋起抵抗拯救我们村庄。 答案:【孰若】【与其孰若】表示选择(舍前取后),译为:“哪如”“与其不如” 二、下列加点的“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去时里正与裹头。 B.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D.四海之大,有几人与 E.微斯人,予谁与归 F.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答案:DF(A替 B连词,和 C动词,亲附,结交D语气助词,表疑问 E介词,和,跟 F语气助词,表疑问)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判断“与”字的用法:朝过夕改,君子与(1)之,吾亦赞同。然今人与(2)古人孰智,庙堂与(3)坊间之识,相去甚远。为国者,与(4)清 廉之君子,离奸佞之小人,身体力行,事乃成。今恩足以及外夷,而功不至于彼百姓者,独何与(5)?吾等与(6)君建言,又恐君自与(7)吾复算耳。(1)_ (2)_(3)_ (4)_(5)_ (6)_(7)_ 答案:(1)动词,赞许。(2)与“孰”组成文言固结构“与孰”,相当于“跟比较,哪一个”。(3)连词,表并列,和,跟,同。(4)动词,结交,亲附。(5)通“欤”,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呢。(6)介词,表施动者发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相当于“为”。(7)介词,和,跟,同。译文:(一个人如果)在早上犯了过错到晚上就能改正,(那么)君子就会赞许他,我也赞同。但是,现代人与古人谁更有智慧,(对此)朝廷与百姓的认识,相差很大。治理国家的人,亲近清正廉明的彬彬君子,远离奸邪而善于谄媚的小人,(凡事)以身作则亲身实践,事业才会成功。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惠及外邦,但却不能到达本国百姓那里,(这)唯独是为什么呢?我们给您提建议,又害怕您跟我们算账啊。(六)则 一、解释句中“则”字的意义和用法1、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 ( )答案: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便”,或译为“原来是”“已经是”。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译文: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 3、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译文:要是先前我不干这差事,那我早已困苦不堪了。答案:表示条件、假设关系。译为“假使”“如果”“要是就”“那么”“就”“便”。4、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 )5、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六国论) ( )译文:小的就获得邑镇,大的就获得城市。答案:表示并列关系。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可译为“就”,或不译。6、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 )答案:表示转折、让步关系。表示转折时,用在后一分句,译为“可是”“却”;表示让步时,用在前一分句,译为“虽然”“倒是”。7、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 ( )译文:那些人家不是死绝了就是迁走了。 8、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勾践灭吴) ( )译文:不是自己种出来的东西就决不吃。答案:表示选择关系。常和“非”“不”呼应着用,译为“就是”“不是就是”。 9、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译文: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的景象。答案: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10、公使阳处夫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殽之战)( )译文:晋襄公派阳处父去追孟明等人,追到河边,(孟明等人)已经在船上了。 答案:表对已然或发现的强调。可译为“已经”“原来”“原来已经”。二、下列句中加点的“则”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A.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之一生彘肩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人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