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方案.doc_第1页
常德市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方案.doc_第2页
常德市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方案.doc_第3页
常德市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方案.doc_第4页
常德市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德市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建设阳光政府、效能政府、责任政府,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切实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根据上级文件精神,为尽快完成我市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工作,结合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充分认识电子监察系统建设的意义 电子监察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创新行政监管模式,实现监察方式、监察内容、监察手段和政府运行机制变革与创新的一种有效形式。我市现有的电子监察系统处于初创期,与快速发展的电子政务很不适应,与现代化监察手段很不适应。需要全面规划、总体设计、分步实施,建设功能齐备的现代电子监察系统。拟建的市电子监察系统具有电子监察、垂直监管和信息互动三大功能。该系统通过汇总全市审批业务监察数据,完成相关数据统计、分析与查询,实现实时监控、预警纠错、投诉处理、绩效评估和信息服务。建设电子监察系统,有利于实现行政监察由事后监察为主向事前、事中、事后监察相结合的转变,实现由个人行为监督为主向个人行为和行政程序监督并重的转变,实现行政审批由内部进行向公开操作的转变,对于全面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深化政务公开,改进机关作风,提高工作透明度和管理效率,促进机关廉政勤政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地、各部门要切实提高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按照全市的统一部署,按时保质完成系统建设的各项任务。 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实施步骤 我市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按照“总体规划、先易后难、试点先行、分步实施”的工作思路进行,总体规划是在常德市政府网站上建成行政管理综合电子监察系统,近期目标是建成对市直单位行政审批工作进行实时监察的电子监察系统,远期目标是将监察对象从行政审批业务扩大至行政执法、工程建设项目、政府采购、产权交易以及上级督办等项目,监察范围将覆盖各区县市。 我市电子监察系统拟分三期建设。 (一)第一期。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按实时监控、预警纠错、绩效评估和信息服务等四项功能将行政审批项目纳入系统。在政府信息网络和正在建设的网上审批平台及各部门行政审批业务系统的基础上,建立电子监察系统平台;制定常德市行政审批电子监察数据交换规范及行政绩效测评量化标准;稳步推进电子监察队伍的建设;建立审批中心、办事大厅等审批现场视频监控系统。 1系统建设。2008年12月底前完成。由市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推进电子监察队伍建设,并负责完成市级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的技术开发和设备的采购、安装,进行运行调试。 2运行调试。2009年3月底前完成。全市负有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除秘密级行政审批事项外)要完成与市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的联网接入工作并试运行。 3正式运行。2009年5月底前完成。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正式运行,各单位实时(或准实时)输送行政审批办理情况,市监察局对各单位行政审批办理情况进行实时监察。 4整体实施。2009年6月底前完成。实现对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的实时监控、预警纠错、绩效评估和信息服务。市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根据系统运行情况,逐步完善和提升系统的功能。 (二)第二期。2009年12月底前完成。将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产权市场以及上级督办等项目纳入系统,并会同有关部门将绩效测评量化标准扩展;将视频监控范围扩展到工程建设项目、政府采购、产权交易以及上级督办有关的审批中心、办事大厅及窗口。 (三)第三期。2010年12月底前完成。扩大电子监察范围,将电子监察系统和所辖的区县市联网,使市、县(区)的监察系统可以数据共享,资源共用,实现数据上传下达,进行分析后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依据,最终达到全面监察管理的目标。 三、电子监察系统建设的近期工作分工 电子监察系统建设的近期目标是建成对市直单位行政审批事项的监察系统。围绕这一目标,市直各有关部门的分工是:市政府办公室负责系统建设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市监察局负责提出系统功能需求方案,督促系统建设目标推进,制订行政审批电子监察业务规范和管理制度,安排专职人员实时在线监察,分析汇总上报监察情况;市信息化办负责有关技术层面实施的组织工作,包括系统设备配置、运行维护、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电子监察系统开发、制订市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数据交换规范等;市法制办负责对市直单位行政审批事项进行规范和审核,提出纳入市级电子监察系统监管范围的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和工作意见;市财政局负责市直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经费的审核支付工作;市政务服务中心负责市直行政审批系统整合方案的制订工作,整合形成全市统一的行政审批服务平台,并做好与市电子监察系统的数据对接;负有行政审批职能的市直各部门负责对本部门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清理和规范,根据市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数据传输接口要求建设本单位系统接口,并按要求报送纳入电子监察系统的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的有关审批数据,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岗位责任制度。 四、加快电子监察系统建设的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我市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市委、市政府将成立市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主管领导担任协调领导小组负责人。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由市政府办、市监察局、市财政局、市法制办、市信息化办、市政府督查室、市政务中心等单位组成。市纪委监察局行政效能监察室负责办公室日常工作。市直各行政审批部门指定一名同志为联络员,负责办理协调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交办的事项。 (二)实现上下联动。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各单位要参照此方案的规定,结合实际,制定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方案,于2008年8月前报市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并分期分批组织实施,市电子监察系统协调领导小组将对各地、各部门的系统建设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定期公布各地、各部门的工作进展情况,并按步骤、分阶段组织检查验收。 (三)落实建设资金。要坚持“勤俭办事、资源共享、简单实用”的原则,充分利用已有的电子政务平台及其他已有的网络资源开展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电子监察系统建设资金按照“单位部分自筹,财政适当补贴”的思路来落实。市、县政府都要将此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各单位也要在每年的办公经费中安排部分费用来开展此工作。 (四)做好协调配合。市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全市项目建设的协调和管理工作,并统一对各地、各部门的系统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工作指导。有关系统建设的技术问题,各地、各部门要加强与市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联系和沟通。 (五)落实保密制度。电子监察系统涉及面广,各地、各部门在建设过程中要严格落实各项保密规定,参与设计和施工的所有工程人员必须签订保密协议。在系统开发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各项保密制度,严防泄密事件的发生。一旦发生泄密事件,要严肃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成都市电子监察系统总体规划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创造性地运用现代技术和管理手段,实现对行政运行机制的有效监督,促进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推动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深化,努力构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和行政效能建设的长效机制,切实保障和促进试验区建设,特制定我市开发应用电子监察系统总体规划方案。 一、目标任务及开发原则 (一)工作目标。 1.以构建电子监察系统为有效途径,切实推动政府工作流程再造和电子政务建设不断完善,深入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 2.以开发电子监察系统为有效手段,切实强化行政监察工作职能,进一步推动行政行为依法、规范、公开和高效; 3.以应用电子监察系统为有效平台,切实疏通政府与社会公众的互动渠道,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 4.以应用电子监察系统为有效载体,切实转变效能监察工作方式,促进行政效率的提升和干部作风的转变; 5.以应用电子监察系统为坚实基础,切实建立反腐倡廉建设制度执行情况的监控机制,推动我市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不断完善。 (二)主要任务。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对行政审批等行政行为实时监控、预警纠错、效能评估和对社会公众的信息服务,最终达到对政府效能电子化和量化的动态考核。现阶段重点是开发应用以行政审批事项为主要内容的电子监察系统,分步骤、分阶段将政务信息公开、建设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国有土地招拍挂、国有产权交易、行政执法、重大投资项目等纳入电子监察系统,逐步建立覆盖面广泛、应用功能完善的电子监察系统。 (三)基本原则。 1.统一领导,统筹规划。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市政府办公厅、市监察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信息办、市政府法制办、市规服办(市政务中心)、市政府目督办牵头负责,统筹部署电子监察系统建设任务。 2.整体联动,分步实施。由市政府各部门、各区(市)县建立和完善业务管理网络信息系统,市上开发应用统一的电子监察系统,分步骤、分阶段将市政府各部门、各区(市)县纳入电子监察系统。 3.深化应用,全面推广。面向实际需求,突出应用导向,深化应用水平,强化应用服务,将电子监察系统全域推向市政府各部门、各区(市)县。 二、总体架构及阶段任务 电子监察系统总体架构共分为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资源配置电子监控系统、行政执法电子监督系统、政务信息公开电子监督系统、重大投资项目电子监管系统、政府效能评估系统等六个部分。 (一)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主要是对全市行政许可、非许可审批、登记和备案(以下统称行政审批)的实施情况进行全程监督,实现对行政审批行为实时监控、预警纠错、效能评估和对社会公众信息服务,提高便民服务效率。 (二)资源配置电子监控系统。主要是对建设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国有土地招拍挂、国有产权交易、财政体制改革以及其他公共资源配置进行全程监控,实现对资源配置行为的实时监控、过程监督、效能评估和对社会公众信息服务,充分发挥市场化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三)行政执法电子监督系统。主要是对安全生产、城市管理、环保、工商、税务等行政执法行为进行重点监控,实现对执法主体的监督、执法过程的监察、行政自由裁量权的监控和执法人员的监管,促进依法行政。 (四)政务信息公开电子监督系统。主要是对政府信息向社会公众有效公开和部门之间积极共享进行联动监管,实现对信息公开和共享是否全面、及时、规范进行有效监督、纠错督办、效能评估,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五)重大投资项目电子监管系统。主要是对涉及政府和社会重大投资项目审批过程、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全程监管,实现提前介入、并联审批、在线协调,确保政府投资的效益,以及投资项目建设的优质高效。 (六)政府效能评估系统。主要是从行政审批、资源配置、行政执法、政务信息公开、重大投资项目等五个方面,确立效能评估指标,设定量化标准,并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实现对政府各部门、各区(市)县行政效能建设情况的综合评估,促进行政效能建设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总体上利用2年左右时间,逐步开发应用电子监察系统。从2008年起,启动以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为主要内容的一期工程建设项目,在市级部门试运行的基础上,逐步向各区(市)县推广,适时推进其余部分的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威海市行政审批电子服务系统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强化行政机关工作效能,提高行政审批信息化水平和服务质量,优化投资发展软环境,根据行政许可法、行政监察法和中纪委关于开展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工作的通知(中纪发200620号)精神,市政府确定建设行政审批电子服务系统和电子监察系统。为此,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工作目标以提高效率、方便群众、降低成本、强化监督为目标,依托电子政务平台,综合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建设全市统一的行政审批电子服务系统,形成行政审批中心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建设涵盖行政审批和经济领域重点事项的电子监察系统,实现行政许可审批从申请到受理、审批、补正、办结、查询、申诉等全过程的网上办理、实时监督、预警纠错和绩效评估,对有关办事窗口(大厅)和经济领域重点项目办理现场实施视频监督,做到信息公开、资源共享,并探索开展在线审批、网上联办等办事机制,切实提高政府机关的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二、工作内容(一)建设全市行政审批电子服务系统。该系统的运行机制是外网受理、内网办理、内外关联、数据共享。主要建设1个数据库和7个平台。“1个数据库”,即全市所有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的法律依据、办理流程、审批过程、办理结果等信息数据,全部进入中心数据库。“7个平台”,即外网服务平台(中心网站)、内网服务平台、审批业务平台、统计分析平台、监督考核平台、后台维护平台和数据交换平台。行政审批电子服务系统先把行政审批中心所有窗口单位连入,再把审批中心以外的部门行政审批服务窗口和部门办事大厅连入;各市区、开发区及镇(街道办事处)的行政审批服务机构待时机成熟后再逐步接入。整个系统建成后,将实现中心窗口与部门之间、市(区)中心之间的网上数据传输,以及网上表格下载、网上申报、网上受理、网上预审、网上查询等功能;进驻中心的各窗口之间以及部门行政审批服务窗口可通过该系统实行有效链接,审批数据全部存储在中心数据库里,有关单位可按照一定的权限对其实现共享。行政审批中心各窗口之间可实现办事对象申报资料的“一表制”和网上并联审批。(二)建设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该系统包括数据监察、视频监察、预防性监督和监察网站四大子系统。数据监察系统主要通过电子审批系统自动、实时地采集每个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办理过程的详细信息,即时、同步、全面地监察行政审批事项办理的全过程,实现实时监控、预警纠错、绩效评估和信息服务等功能,并对超期办理和违规办理行为即时发放红黄牌,对行政效能进行综合考核和评价。视频监察系统主要运用远程摄像手段,通过网络对行政审批中心、部门办事大厅窗口工作人员现场的工作作风、服务态度和办事效率等进行即时监控。预防性监督系统主要把电子监察与经济领域重点事项预防性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对市经济领域重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全面监督,并对建筑工程、国土转让等招投标现场进行视频监控,推动预防性监督工作再上新水平。监察网站主要在外网上向广大群众提供纪检监察工作动态、电子监察信息、行政效能投诉等信息。三、实施步骤(一)项目招标阶段(8月9月)。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制定项目建设具体工作方案;通过政府公开采购的形式,确定系统开发建设企业和硬件供应商。(二)开发建设阶段(10月11月)。项目招标后,有计划地将有关部门行政审批服务系统与市行政审批电子服务系统连接,并将行政审批中心所有窗口的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录入系统运行,完成部门与中心窗口之间的网络连接;完成视频监察主控室建设;完成行政审批中心和16个部门办事大厅(名单附后),以及建设招标、国土出让等经济领域重点事项现场视频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三)调试验收阶段(12月)。对系统运行进行调试,完成市行政审批电子服务系统和电子监察系统的连接工作,组织专家进行项目验收;对窗口工作人员和系统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四)修改完善和扩大外延阶段(2008年)。自2008年1月1日起,行政审批电子服务系统和电子监察系统正式运行,实现系统内行政审批事项的网上办理和实时(或准实时)在线监察。利用一年的时间,对系统运行当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改完善,确保系统运行良好。将部门行政审批服务窗口和有关部门办事大厅的办事系统与行政审批电子服务系统连接起来,把数据录入中心数据库,实现在线监督。根据进展情况和实际需要,尽快与各市区、开发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以及镇(街道办事处)便民中心实现联网。四、工作要求(一)加强组织领导。建设行政审批电子服务系统和电子监察系统是提高行政效能、加强行政监察工作的重要措施,也是建设阳光政府、责任政府和法治政府的客观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站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执政能力的高度,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全力推进,确保按期圆满完成建设任务。(二)统一开发建设。行政审批电子服务系统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开发、统一实施,努力实现相关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两个系统的有机结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搞好沟通交流,共同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要按要求做好数据采集、系统接入等工作,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诿、拖延。(三)落实工作责任。市行政审批中心管理办公室负责行政审批电子服务系统建设的组织实施;市监察局负责电子监察系统建设的组织实施;市信息产业局负责系统建设的技术支持。已建立独立审批业务系统的部门,要根据统一提供的数据采集标准,开发一个程序软件,采用前置机的形式,与行政审批电子服务系统和电子监察系统连接,及时向中心数据库提交相关数据;未建立独立审批系统的部门,可以直接安装使用行政审批电子服务系统办理审批业务。需要安装视频监控的部门要根据要求做好准备工作,并充分利用已经安装的视频设备,避免重复建设;市经济领域重点项目监察办公室成员单位,要积极配合市监察局搞好预防性监督系统建设工作。 东莞市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根据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信息产业厅、编办、发改委、监察厅等部门关于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务能力实施意见的通知(粤府办20068号)和中共东莞市委关于印发东莞市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办法的通知(东委发200514号)的精神,以及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华华在今年2月24日省政府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上强调“今年上半年,珠三角各地级以上市力争建立行政许可电子监察系统,其他地级市要在2007年底前建立系统”;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王华元在粤府办20068号文上批示“要推动此项工作,尤其是今年珠三角的城市要把电子监察系统搞起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志庚在今年市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要进一步发展电子政务,加快行政许可电子监察系统建设”等的有关要求,借鉴深圳市建立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成功经验,结合东莞的实际,制定本工作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我市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目标,通过建立和完善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实现信息技术与行政监察业务的有机结合,创新行政监察的方式,强化行政监督工作力度,提高政府机关的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保障和监督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二)目标。基于我市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以深圳市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为参考,建立我市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强化对全市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情况的监管。按照“总体规划、先易后难、试点先行、分步实施”的工作思路,首批将市级单位办理的行政许可事项作为试点纳入监察系统,逐步扩大监察范围,将市级单位办理的行政审批事项和全市32个镇(街)办理审批业务的情况全部纳入监察范围;建立电子监察系统总监控室和视频系统,对全市行政审批事项的办理情况开展现场监控、在线监督、预警纠错、绩效评估、信息服务、决策辅助。 二、基本原则(一)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电子监察系统涉及全市50多个政府部门,上百个科室以及几百个业务承办人员,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电子监察系统的建设,认真做好建立电子监察系统的有关工作;领导小组要积极推动电子监察系统的建设,加强对各有关部门的指导、协调工作。 (二)循序渐进,分步实施。首期将市级单位办理的行政许可事项作为试点纳入监管,运作成功后逐步将行政审批事项和镇(街)受理行政审批业务情况纳入电子监察系统。(三)需求主导,突出重点。以满足企业和公众需求为出发点,把申报、办证、年审、纳税等群众办事较多、业务量较大、关系公共利益的审批事项作为监控的重点,保障群众利益。(四)技术先进,功能实用。系统的设计和建设借鉴已成功开发的设计方案、软件产品和模块,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留有升级扩展功能的余地,确保系统高性能、高安全性和可扩充性。系统的开发要充分注意保护各部门原有业务系统。各项功能设计要方便使用和操作。(五)以人为本,方便公众。把便民、实效作为衡量电子监察系统成效的重要指标,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信息技术,加强政府窗口部门的协同办公,切实缩短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申办行政审批时间,降低办事成本。(六)依法行政,加强监督。推进全市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工作要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公示制度相结合,加强社会监督。对监察中发现的问题,要以教育为主,建立健全制度为保障,对不依法不依规进行审批的,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三、建设内容(一)系统的建设内容。电子监察系统的建设主要包括“一个平台、二套标准”。即:在政务信息网络及各机关行政审批业务系统基础上,建立电子监察系统平台;制定东莞市的行政审批电子监察数据交换规范及行政绩效测评量化标准。建立对外办事大厅现场视频监控系统。具体建设内容细化为八部分:一是电子监察网站的建设;二是监察数据采集平台开发实施;三是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平台开发实施;四是行政审批电子监察数据交换标准的制定;五是行政审批绩效测评量化标准的制定;六是计算机网络、服务器系统配置及集成;七是与各机关行政审批业务系统的接口;八是审批大厅现场音视频监控系统建设。视频监控系统主要是对各个机关办公大楼的对外办事大厅现场设置视频监控点及相关网络,进行远程视频图像监控,实现对窗口办事人员工作作风、服务态度和办事效率的有效监督,并及时处理办公现场可能发生的问题。(二)系统的功能。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具有实时监察、预警纠错、绩效评估、信息服务、决策辅助等五项基本功能。1. 实时监控。系统与各机关行政审批业务系统连接,自动、实时采集每一行政许可事项办理过程的详细信息,使监察部门即时、同步、全面地监察审批事项的办理过程。此外,视频监控系统可对办事大厅或窗口的现场办公情况进行视频监控。2. 预警纠错。系统对行政审批事项临近办理时限的,能够通过手机短信通知实施机关和有关负责人;对超过时限的,自动出示黄牌,生成相关文书,打印发送给实施机关和有关负责人,限期办理;对超过督办期限仍未办结的,自动出示红牌,并发出整改建议书,督促有关部门追究有关人员行政过错责任并落实整改。对不许可、不受理、补交材料等异常情况,实行重点监察。对违反行政许可规定的其他行为,也可及时发现,以便及时纠正。3. 绩效评估。制定行政审批绩效评估量化标准,系统根据此标准对各机关的行政效能自动进行打分和考核,对不同机关、同一机关不同时间段的效能进行横向、纵向比较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向各级领导和社会公布。4. 信息服务。系统可为群众、各级领导和监察部门自身提供多种信息服务功能。通过互联网,向企业和群众提供行政审批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具体办理要求等信息,提供行政审批事项申请表格集中下载功能,公布效能评估情况,方便群众办事和监督。行政审批的实施情况及其他有关信息通过网络报送市领导和各部门领导参考。5. 决策辅助。系统提供定期分析,自动统计等功能。市领导可直接进入系统,实时查看任何一个项目,各职能部门工作情况直接可反应出来;同时通过对各监察项目的统计分析,为市领导的决策提供服务。(三)系统的规划与远景。从近期规划看,系统的建设分三期进行:一期工程在有行政许可事项的市级单位开展,对市级单位受理申办的行政许可事项先行开展电子监察工作,共有市级单位41个,共有行政许可事项369项(以市第三轮行政审批事项公布结果为准)。纳入一期工程的单位分别为:市公安局、市交通局、市财政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经贸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市水利局、市民政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工商局、市建设局、市劳动局、市林业局、市发展和改革局、市农业局、市房产管理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外经贸局、市卫生局、市公路局、市城建规划局、市地税局、市教育局、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市国家保密局、市环境保护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统计局、市人事局、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市公安消防局、市航道局、市气象局、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市无线电管理办公室、市安全监督管理局、市体育局、市科技局、市档案局。二期工程扩充为镇(街)收件受理的行政许可事项,待第一期工程运作成熟规范后延伸至全市32个镇(街),并实现业务处理内容由监控考评延伸到调查处理业务,主要是开发行政许可监督处理子系统,对涉及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的违法违纪违规问题进行处理。三期工程将监察范围由行政许可项目延伸到非行政许可事项,建设时间视审批项目的法定化进度而定,总的设想是规范一项纳入一项。纳入三期工程的单位在一期工程的单位的基础上扩展到51个,共有非行政许可的审批事项279项(以市第三轮行政审批事项公布结果为准)。扩展的单位分别为:市府办、市机编办、市国资委、市社保局、市外事侨务局、市司法局、市台湾事务局、市地震局、市经济协作办公室、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共10个单位。从远期看,将在摸索和积累经验的基础上,把电子监察的范围从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工作扩大到其他行政管理活动,使行政监察真正融入各项行政管理活动中,实现行政监察信息化。(四)项目组织实施。项目建设采取整体建设,分阶段实施。项目分四阶段进行实施。第一阶段为项目策划阶段(2006年5月1日5月30日),完成组织机构组建工作,召开协调会,布置工作任务,编制可行性报告和经费预算,项目立项工作。确定开发商,完成行政许可项目的程序优化工作和着手有关标准的制定。第二阶段为初建阶段(2006年6月1日7月30日),完成方案设计、设备采购、视频监视施工、软件平台改进开发,在平台上加载基本行政许可事项,实现主要部门数据交换、投入试运行和开展培训工作。第三阶段为完善阶段(2006年8月1日9月30日),扩充更多的行政审批事项,增加数据交换部门,完善设计等。第四阶段为运行验收阶段(2006年10月1日11月30日),实现与所有部门的数据交换和审批事项加载。实现数据上报,并进一步根据使用中发现的问题优化整个系统。在此基础上开展电子监察系统二期建设。四、建设经费(一)投资总概算。经市财政局和市信息中心审核,我市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一期工程建设经费需369.04万元,其中,一是核心平台应用软件服务实施费用91.55万元;二是第三方系统软件费用28.5万元;三是服务器系统费用136.76万元;四是数据采集接口开发费用33万元;五是总监控中心装修及设备63.1万元,六是视频系统监理6.13万元;七是其它费用10万元。另外,系统建成后,每年需支付系统运作费用67.4万元,其中,一是系统运作维护费每年5万元;二是视频监控系统图像传输,采取租用网络视频服务的方式,即由网络运营商出资按我方技术要求建设视频监控系统的前端部分和网络视频管理部分,向我方提供视频网络传输和系统维护的租用服务,每年约62.4万元。以上费用由市财政负担。此外,该系统的二、三期工程涉及业务扩充,开展调研时间较长,投资经费待下一步调研后再定。(二)采购方式。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一期建设项目,按政府采购的有关程序确定相关供应商。一是核心软件部分,根据省关于建立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工作指导意见,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的核心软件及其安装服务由深圳太极软件公司提供,采用单一来源方式进行采购。二是第三方系统软件和服务器系统,按协议供货程序办理采购。三是视频监控系统,采用竞争性谈判方式在驻莞的网络运营商中确定相关的供应商。五、保障措施(一)建立机构,加强领导。为确保市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实现预期目标,市成立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副市长李小梅任组长,市政府秘书长王道平和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察局局长莫布兴任副组长,成员由市府办、市监察局、市财政局、市发改局、市法制局、市机编办、市信息中心、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以及各行政许可实施机关等分管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莫布兴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人员由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抽调业务骨干组成。各有关单位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分工一名领导具体抓,安排专人负责这项工作,指定一名联络员与市领导小组保持密切联系,并将成立机构情况上报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分管这项工作的领导要切实承担起领导责任,对领导小组交办的工作,要认真抓落实。(二)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市政府办公室负责该系统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及有关情况汇总上报;市信息中心负责该系统全面建设、网络技术和安全保障,及对软件改进、运用进行指导;市发改局负责该系统的立项;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负责该系统监控项目、范围的规划、确定,和行政审批事项的规范、后续管理和督促检查;市监察局负责该系统全面建设目标推进、运用网络技术开展实时在线监察,督促行政审批事项的落实,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问题,分析汇总上报监察情况;市财政局负责建立该系统各项工作的资金预算和落实;市机编办负责该系统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的规划和落实;市法制局负责建立该系统的规范性文件及有关工作的备案、审查。各分工部门要加强对纳入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监控范围的机关单位有关业务和技术的指导,以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行政审批实施机关与市监察局签订东莞市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责任书,确保按期、优质、高效完成市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工作。(三)统一步调、稳步推进。纳入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监控范围的单位要在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的基础上,制定配合建立该系统的具体实施方案和明确各阶段性目标,保证建立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工作循序渐进推进。要根据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所需数据的要求,对原业务系统进行修改完善,保证业务办理过程中的信息能自动、实时地采集到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中。未应用网络技术开发业务系统的单位要籍此机会开发网络办公业务系统。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维护好连通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有关软件系统和硬件设施的日常运转,保证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运转正常。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在应用过程中要不断完善和进行技术改进,使该系统既能满足当前需要,又面向未来,具有前瞻性和可扩展性。(四)加强培训,提高素质。为提高运用网络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各种形式培训,不断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的网络技术应用水平;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培训,使他们树立电子政务理念,增强运用网络技术的意识,成为网络技术的使用者和推动者;加强对机关工作人员的培训,使他们不仅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计算机和网络知识,而且能较好地运用网络技术开展工作;加强对网络系统管理和维护人员的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网络建设和运行、应用开发和推广、网站管理和维护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博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博兴县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博政办发20095号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县政府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各垂直管理单位:博兴县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博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二OO九年二月四日博兴县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实施方案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行为,促进依法行政,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提高行政机关工作效能和行政审批效率,优化投资发展环境,根据滨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滨州市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滨政办发20094号)及上级有关精神和外地经验,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高效、服务、法治政府,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推进电子政务,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创新监察方式,转变干部作风,提高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二、工作目标以提高效率、强化监督、方便群众为目标,坚持“统一规划,分级负责;统一标准,分期实施;先易后难,先急后缓;实际适用,适度超前”的建设原则,充分整合利用现有网络资源,依托县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外网服务系统平台,综合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建设全县统一的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三、工作内容一是建设全县行政审批服务系统,即电子审批系统。电子审批系统的总体构架是外网受理、内网办理、内外关联、数据共享。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规划建设一个全县统一的行政审批服务系统。系统由外网审批服务平台(中国博兴政府门户网站、县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外网服务系统)、内网审批服务平台、审批业务、统计分析、监督考核、后台维护和数据交换7个子系统组成。外网审批服务平台是实现网上审批的基础,内网审批服务平台是驻中心各个窗口、独立办件大厅窗口进行审批服务事项办理的平台,县直单位独立办件大厅不再单独建设行政审批服务系统。系统建成后,将实现全县共同使用一个行政审批服务平台办理审批业务,并按照权限共享全县审批数据资源。系统通过全县电子政务专网,横向与进驻中心的各部门审批业务系统和中心以外部门行政审批服务窗口业务系统联网,实现并联审批;纵向与市行政审批中心联网,实现中心窗口与部门之间及市、县中心之间的网上数据传输,实现网上表格下载、网上申报、网上受理、网上预审、网上查询等功能。二是建设电子监察系统。电子监察系统由数据监察、视频监察和电子监察网站组成。数据监察系统的功能是通过电子审批系统自动、实时地采集每个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办理过程的详细信息,即时、同步、全面地监察行政审批事项办理的全过程,实现实时监控、预警纠错、绩效评估和信息服务等功能,并对超期办理和违规办理行为即时发出红黄牌警示,对行政效能进行综合考核和评价。视频监察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运用远程摄像手段,通过网络对公共行政服务中心、部门办件大厅及公共资源交易场所工作人员现场的工作作风、服务态度和办事效率等进行即时监控。监察网站的功能是在外网上给广大群众提供纪检监察工作动态和电子监察信息,并对行政效能投诉进行网上受理、交办、督办、反馈。四、工作分工为确保县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