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皂去污原因探究(化学论文).doc_第1页
肥皂去污原因探究(化学论文).doc_第2页
肥皂去污原因探究(化学论文).doc_第3页
肥皂去污原因探究(化学论文).doc_第4页
肥皂去污原因探究(化学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肥皂去污原因探究 学 校:青岛智荣中学北校 班 级:九年级三班 学生姓名:孙茗 指导老师:赵业 肥皂去污原因探究 【摘 要】肥皂的分子结构一端是带电荷呈极性的亲水基,另一端是非极性的憎水基。憎水基具有亲油的特性,在水与油污的界面上,深入油污,与油脂分子结合在一起,使油脂乳化,让油脂溶于肥皂水中。亲水基具有亲水的特性,会破坏水分子间的吸引力而使水的表面张力降低,伸在油滴外面,插入水中。油污形成非常微小的油污颗粒后被许多亲水基包围着分散并悬浮于水中形成乳浊液,经过重复多次摩擦振动,油污就会被轻易地冲洗干净。 【关键词】肥皂起源 发展形成 去污原理 影响因素 去污比较 肥皂是大家每天都用的一种洗涤用品,它能很快把我们衣服上的脏东西带走、把我们的手洗的干干净净,真是太神奇了!为什么肥皂有如此大的功效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以期用化学知识解开自己心中的迷惑。 一、肥皂的起源 传说肥皂是在罗马一个叫SAPO的山下河流里洗衣服的女人们发现的。这些女人发现,若是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洗衣服,会洗的比平时更加干净。究其原因,这是由于在山丘上神殿燃烧祭品处,当地人把羊作为祭品放在灶台上烧烤来举行仪式,烧烤时流出来的油脂又滴落到下面燃烧过的草木灰上,油脂和草木灰的混合物跟雨水一起流入了河中,形成了液体肥皂。所以肥皂的名字SOAP的由来就是源自这个山丘SAPO的名字。流入河流的羊脂和草木灰(碱性),其实就是制成肥皂的两种基本物质。 还有一个传说肥皂的发明者是地中海东岸的腓尼基人。在公元前7世纪古埃及的一个皇宫里,一个腓尼基厨师不小心把一罐食用油打翻在地,他非常害怕,赶快趁别人还没发现时用灶炉里的草木灰撒在上面,然后再把这些混合浸透了油脂的草木灰用手捧出去扔掉了。望着自己满手的油腻,他想:这么脏的手,不知道要洗到什么时候才能洗干净啊?他一边犹豫着一边把手放到了水中。奇迹出现了:他只是轻轻地搓了几下,那满手的油腻就很容易地洗掉了,甚至连原来一直难以洗掉的老污垢也随之被洗掉了。这个厨师很奇怪,就让其他的厨师也来用这种灰油试一试,结果大家的手都洗得比原来更加干净。于是,厨房里的佣人们就经常用油脂拌草木灰来洗手。后来法老王也知道了这个秘密,就让厨师做些拌了油的草木灰供他洗手用。 二、肥皂的发展形成史 尽管肥皂不是我国的发明,现代肥皂工业是泊来品,但“肥皂”一词却是地地道道的国产货,它来源于我国古代的皂荚。这是一种豆科皂荚树所结荚果,含有皂甙成分,有表面活性剂样性能:起泡、去污、乳化,并且比真正的肥皂耐硬水,不含碱性。皂荚有多种,去垢能力不同,南宋末年周密所著武林旧事中提及“肥皂团”一物,指的就是采用肥厚的皂荚经再制加工的丸团。后来我国对于现代化学油脂皂化的肥皂仅是沿用了“肥皂荚”的名称而已,化学成分却与这种皂荚和肥皂团毫不相干。 我国古代真正利用与现代肥皂成分相似的洗涤用品是“胰子”,“胰子”是从猪胰和澡豆演化而来的。这种胰子中的猪油被脂肪酵素部分地分解成了脂肪酸,进而被碳酸钠皂化成了真正的脂肪酸皂(现代肥皂的主要成分)。不过这种分解和皂化都是不完全的,但成分却是含酵素的半皂化混合物,与现代肥皂和香皂不可同日而语。不过由于胰子中含酵素,在洗涤血迹、奶迹和汗迹等蛋白质污垢方面却是非常好的。欧洲12世纪时发明了将草木灰水加生石灰加山羊油做成的粗肥皂,那是一种用类似古腓尼基人发明的油灰皂。首先把草木灰与生石灰混合制造氢氧化钾: K2CO3+Ca(OH)2KOH+CaCO3然后把制得的KOH与油脂混合加热皂化,制得真正意义上的肥皂: KOH+RCOOHRCOOK+H2O 现在用的肥皂是从工厂的反应釜里熬制出来的。制皂工厂的反应釜里盛着不同比例的动物油和植物油,然后加进烧碱熬煮。油脂和氢氧化钠发生皂化反应,生成脂肪酸皂和甘油。因为肥皂在浓的盐水中不溶解,而甘油在盐水中的溶解度很大,所以可以用加入食盐的办法把肥皂和甘油分开。因此,当熬煮一段时间后,倒进去一些食盐细粉,大锅里便浮出厚厚一层粘粘的膏状物。用刮板把它刮到肥皂模型盒里,冷却以后就结成一块块的肥皂了。 三、肥皂的去污原理 肥皂之所以能去污,是因为它的分子结构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端是带电荷呈极性的COO-亲水基 ,另一端为非极性的碳链憎水基。当肥皂分子进入水中时,具有非极性的憎水基,具有亲油的特性,在水与油污的界面上,深入油污,与油脂分子结合在一起,使油脂乳化,让油脂溶于肥皂水中。具有极性的亲水基,会破坏水分子间的吸引力而使水的表面张力降低,伸在油滴外面,插入水中。经外力搅动后油污形成较小的油污颗粒,其表面布满肥皂的亲水基,而不会重新聚在一起成为大油污。在水与空气的界面上,肥皂围住空气的分子形成肥皂泡沫。原先不溶于水的污垢,因肥皂的作用,无法再依附在衣物表面,而溶于肥皂泡沫中。这样非常微小的油污颗粒都被许多亲水基包围着分散并悬浮于水中形成乳浊液,经过多次摩擦振动,油污就会被轻易地冲洗干净。四、肥皂去污能力的影响因素1、浓度的影响。肥皂在水中的最佳浓度是0.4%,去污力最强。高于或低于此浓度,表面活力下降,去污力即减弱。因此使用肥皂时,不宜过浓或过淡。2、洗衣水软硬程度的影响。肥皂对水质的软硬程度敏感,去污力随水质的硬度升高而下降,并形成许多不溶于水的污垢,大大降低肥皂的去污能力。3、水温的影响。温度可以影响肥皂中酶的活性,温度太高或太低都会降低酶的活性,所以温度适中才能提高肥皂的去污能力,一般最佳温度是40-60。五、水温对去污能力的影响实验1. 找三块同样大小的纱布,分别标为A号、B号、C号,并涂抹等面积的铅笔污渍。2. 取等质量的常温的自来水、50的水、90的水,分别标为A号、B号、C号。 3. 将三块纱布分别用沾湿的肥皂来回涂抹3下后对号放入三盆水中浸泡5分钟。 4. 浸泡后,分别在盆中水里搓洗5下,捞出纱布进行比较。 实验结果表明,50水中的B号纱布最为干净。6、 肥皂、洗衣粉、洗衣液的比较1、肥皂去污力强、易漂洗、成本较低,但只能手洗不能用洗衣机洗。2、洗衣粉去污力强成本较低,但碱性大、刺激性强、不易漂洗,可以手洗也可以用洗衣机洗。3、洗衣液性质温和无刺激,易溶解、易漂洗、香味丰富,去污力比洗衣粉强,但是成本相对肥皂和洗衣粉要高一些。 七、使用肥皂的注意事项 1. 肥皂不宜过久存放。如温度超过30、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肥皂会产生“冒汗油”的现象。在潮湿的环境中则可发生肥皂水解,如果气候过于干燥会使肥皂干裂,形成“泛碱”,即在肥皂表面上生成“白霜”。这些都能降低肥皂的去污力和耐用程度。2. 肥皂不宜洗脸、洗澡。因人体的皮肤内有皮脂腺,能分泌一种半液态的皮脂,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膜,以保持皮肤和毛发的润泽,减轻外界的刺激,防止细菌的侵入。如果使用肥皂,因为去污力太强,这层膜就会遭到破坏,发生疖肿和瘙痒等。通过对肥皂去污原因的探究,我发现化工产品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感觉化学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这进一步激发了我的学习兴趣和课外探究热情,更加增添了我学好化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