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历年真题及答案.wps_第1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历年真题及答案.wps_第2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历年真题及答案.wps_第3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历年真题及答案.wps_第4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历年真题及答案.wps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知识与能力历年真题及答案 17 年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 题,每小题 8分,共 32分。判断正误,并判断理由。) 1.教学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受社会发展的制约。 【答案】 该说法错误,一方面,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这是教育相对独 立性的体现。但另一方面必须注意,不能把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理解为绝对独立性。因为: (1)教育归根到底是受生产力的发展和政治制度决定的。 (2)每一时代的教育从以往的教育中继承什么,也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和政治制度分不开。 (3)在新的政治制度下,与旧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教育思想和内容,决不会长期存在下去,迟早要改变。 (4)新的教育思想、只能在新的政治制度下才能得到普遍的实施和发展。 2.知识越多,能力越强。 【答案】 该说法错误。 知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能力是直接影响人的活 动效率,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从事某种活动必须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 (1)能力是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前提。 (2)能力是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掌握系统的知识和技能有利于能力的增 长和发挥。 (3)知识、 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是不同步的。 知识多了,能力并不一定就高。 教师在数学中不仅要 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3.接受学习一定是意义学习。 【答案】 该说法错误。奥苏贝尔从两个维度对学习做了区分: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 (1)接受学习,是指人类个体经验的获得,来源于学习活动中,主体对他人经验的接受,把别人发 现的经验经过其掌握、占有或吸收,转化成自己的经验。 (2)有意义的学习,与学习者各种经验融合在一起的、 使个人全身心投入其中的学习;是指符号所代 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的过程。 (3)接受学习和意义学习分属于不同的划分标准之下,接受学习可以是意义的接受学习,也可以是 机械的接受学习。 4.根据科尔伯格的观点,道德发展的阶段性是固定的,相同年龄阶段的人都能达到同样的发展水平。 【答案】 该说法错误。科尔伯格提出了道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理论。分别是: (1)前习俗水平,分为: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和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2)习俗水平,分为: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和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分为: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和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研究表明,大多数 10岁以下儿童的道德推理处于第 1、2 阶段,10岁以后开始进入习俗水平;但仍有 少数青少年以及青少年与成人罪犯停留在前习俗水平推理阶段;青少年和成人大都使用第3、 4阶段的道德 推理;只有大约 35%的人在 1625 岁之后达到后习俗道德水平。柯尔伯格认为,个人的道德认知是由低级 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而且年龄与道德发展阶段有一定关系,但是这种关系并不完全对应,即并非相同年龄 阶段的人都能达到同样的发展水平。 简答题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40 分。) 1.简述班主任培养班集体的主要方法? 【答案】 (1)调查研究法;(2)目标管理法;(3)榜样示范法;(4)情境感染法;(5)规范制约法; (6)舆论影响法;(7)心理疏导法;(8)行为训练法。 2.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有哪些? 【答案】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如下: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 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 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 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 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 繁、 偏、 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 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 死记硬背、 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勤 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 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 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 地方、 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 学校及学 生的适应性。 【解析】 没有试题分析 3.简述短时记忆特点。 【答案】 短时记忆,又称工作记忆,指记忆的信息在头脑中储存,保持时间比感觉记忆长一点,但一般不超过一分 钟的记忆。短时记忆的特征: (1)信息保存的时间较短,约 5秒1 分钟。 (2)信息容量有限,为 72 个组块。 (3)意识清晰,主体对于正在操作、使用的记忆,有清晰的意识。 (4)易受干扰,如有其它信息出现会干扰到短时记忆。 4.简述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 【答案】 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主要有: (1)面向学生全体原则; (2)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3)尊重与理解学生相结合原则; (4)学生主体性原则; (5)个别化对待原则; (6)整体性发展原则。 【解析】 没有试题分析 0 材料分析题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 小题,每小题 18 分,共36 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1. 材料一: 周老师总是认真的给学生写评语,把它作为教育学生的途径,他给班上一名淘气学生写了一首打油诗: “小赵同学有头脑,就是不爱用正道;上课爱做小动作,插话接舌瞎胡闹;学习态度不大好,学习成绩不 大妙;你若聪明应知道,有才不用是草包,劝你来期赶紧改,否则成绩更糟糕。”小赵阅后哈哈大笑,也 回老师一打油诗:“老师写的好,老师写的妙;小赵一定改,决不当草包;不做小动作,头脑用正道;若 是做不好,随你老师敲!” 小张迷恋电脑游戏,周老师用心良苦,巧妙把他比喻为电脑,给他的评语是:“该主机硬盘超过 80G,内存 2G,运行绝大多数游戏非常流畅,反应灵敏;显卡强大,画面质量甚高;整体配置非常优良, 但该机音效设定不良,常常该发声没有声音,要安静时却发出杂音;另外屏保时间设定过短,老师一分钟 没动作,就进入休眠状态,修理修理,还是好用的。”后来,小张改掉了迷恋游戏的毛病,对电脑硬件也 产生了兴趣。 小黄语文水平高,但有些浮躁,周老师给他的评语如下:“汝生于书香门第,通达明理,开朗乐观, 时有非常之事,亦曾处之泰然,好学善守。 然汝时有蹉跎之意,数情烦甚。 若不熟读圣贤之书,以致学识浅 薄,泯然众人,岂不哀哉,痛哉!” 小黄阅后,心服口服,决心静下来,坚持勤奋读书。 问题: 1.周老师给学生写的评语体现了那些德育原则? 【答案】 周老师给学生的评语体现了长善救失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疏导原则,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 则。 2.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答案】 周老师给学生的评语体现了长善救失的原则。长善救失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教育时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 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己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促进学生道德成长。材料中, 小张迷恋电脑,周老师用心良苦,巧妙的把他比喻为电脑,从而充分的发挥了学生对电脑的热爱和熟悉, 借此,改掉了小张的毛病,对电脑硬件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周老师给学生的评语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因材施教是指德育原则要从学生的品德发展实际出发, 根据他的年龄和个性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得到最大的发展。材料中,周老师针对淘气的 小赵,迷恋电脑的小张,还有语文水平不高的小黄,分别用不同的打油诗给予不同的教育,改正学生的不 良习惯,也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周老师给学生的评语体现了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的原则。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是 指进行德育要把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严格要求与他们的个人尊重与依赖相结合起来,使德育者对学生的影响 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材料中,周老师在写打油诗时,对学生的特点,不管是淘气,还是喜爱上 网,还是语文成绩不好的,都是充分尊重的,让学生得到了人格上的尊重。但是,又在打油诗中提出了对 学生的指导和要求,希望学生能有更好的发展。周老师的行为符合严格要求和尊重学生的原则。 【解析】 没有试题分析 2. 材料二: 小明和小罗今年高三,是一对好朋友。 两人在处理问题的认知风格方面有较大差异。 小明在学习上遇到 问题时,常常利用个人经验独立的对其进行判断,喜欢用概括与逻辑的方式分析问题,很少受到同学与老 师建议的影响。而小罗遇到问题时常常表现与小明相反,他更愿意倾听老师和同学们的建议,并以他们的 建议作为分析问题的依据。另外,他还善于观察言观色,关注社会问题。 问题: 1.结合材料分析小明和小罗的认知风格差异。 【答案】 小明属于场独立型人格,小罗属于场依存型人格。两者具有极大差别。 第一,场独立型的人在加工信息时,主要依据内在标准或内在参照,与人交往时很少能体察入微,他 们的心理分化水平较高,在加工信息时主要依据内在标准。 材料中。 小明在遇到问题时,常常利用个人经验 独立的对其进行判断,喜欢用概括的方式分析问题,很少受到同学与老师建议的影响,体现了小明属于场 独立型人格。 第二,场依存型的人在加工信息时,对外在信息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与别人交往是较能考虑对方 的感受。 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较高,在加工信息时主要依赖“场”,较能考虑对方的感受。 材料中,小罗更 愿意倾听老师和同学的建议,并以他们的建议作为分析问题的依据。另外,他还善于察言观色,关注社会 问题,体现了小罗的场依存型人格。 【解析】 没有试题分析 2.假如你是他们的老师,如何根据认知风格差异展开教学? 【答案】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的认知风格各有特点,而教育教学要“因材施教”。 尊重学生的认知风格,根 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的认知风格采取相应的教育教学方法,将教育教学效益最大化。第一,充分注意每个学 生在认识上的特殊性。第二,教师要根据对学生风格的了解,在教学中有针对的提供与认知风格相匹配的 教学方式。针对场依存型的学生教师应该注重培训他们独立的思考能力,针对场独立型的学生情况与上述 情境相反,应注意把老师的要求与自己的想法相协调,使自己的做法与外界相辅相成。第三,教师不仅自 己要分析掌握学生的认知风格,而且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认知风格特点。 16 年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 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32 分。) 1.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答案】 此观点正确。 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 如肤色、 体态、 感官和神经系统 等的特点,这些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 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和作用,但是遗传素质具 有可塑性,他会随着环境、 教育的改变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深入等作用而逐渐发生变化。 故上 述说法正确。 【解析】 没有试题分析 2.教学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 【答案】 此观点错误。 教学任务除了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技能、 技巧之外, 还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的健康;培 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解析】 没有试题分析 3.行为改变都是学习的结果 【答案】 此观点错误。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 较持久的改变。 行为的改变必须是由于经验引起的,而并非是遗传获得的,且行为的改变也 必须是持久的,例如喝酒、 吃兴奋剂引起的短暂的行为就不是学习。 其次学习除了包括行为 的改变之外还包括行为潜能的改变。故上述说法错误。 【解析】 没有试题分析 4.焦虑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答案】 此观点错误。 焦虑是学生最常见的一种心理反映,其表现是随着考试临近,心情极度紧张; 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出现慌乱,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考试后 又持久的不能松弛下来。 焦虑对学习具有双重作用。 适当的焦虑水平,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 高,具有积极作用,例如适度的焦虑能够条注意力,集中精神状态;过度焦虑则会降低学 习效率,起消极作用。 【解析】 没有试题分析 0 简答题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 小题,每小题10分,共 40 分。) 1.简述活动课程的特点 【答案】 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是与学科课程对立的课程类型,指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从 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活动为中心组织的课程。代表人物是杜威。 活动课程的主要特点是: (1)过程的实践性。强调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的经历、体验、感受和实际操作; (2)活动的自主性。学生在活动课程中处于中心地位; (3)内容的开放型。学生学习内容不是教材规定的,而是学生根据自己活动需要选择 的; (4)形式的多样性。经验课程以各种活动为组织方式,以直接经验的形式实现对现实 生活文化的吸收、综合运用和创造; (5)评价的多元性。活动课程的评价主体是多元的,不仅有教师还有学生。 【解析】 没有试题分析 2.简述贯彻长善救失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答案】 长善救失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 克服品德上的消极因素,促进学生道德成长。基本要求有: (1)教育者要“一分为二”看待学生,对学生要有全面的、 发展的观点,全面、 客观评 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2)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能力,注意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作 用; (3)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解析】 没有试题分析 3.简述自我效能感及其功能 【答案】 自我效能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一种动机理论。 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 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自我效能感有以下功能: (1)决定学生对学习活动的选择和坚持性; (2)影响学生对待学习困难的态度; (3)影响学习任务的完成速度; (4)影响学习时的情绪状态; (5)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 【解析】 没有试题分析 4.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答案】 皮亚杰将认知发展计划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 岁):认知活动主要通过探索和感知觉与运动间的关系获得 动作经验,在这个阶段幼儿获得客体的永恒性; (2)前运算阶段(27 岁):儿童的思维特征表现为泛灵论、 自我中心、 不可逆性、 刻 板性、没有守恒概念等特点; (3)具体运算阶段(712 岁):此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守恒概念的获得,思维特征表 现为去自我中心化;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实支持,可以进行简单抽象思维;理解原则 和规则,但只能刻板遵守规则,不敢改变;思维具有可逆性; (4)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此阶段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方式来解决 问题;能够理解符号意义、 隐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思维具有可逆性、 补偿和灵活性。 【解析】 没有试题分析 0 材料分析题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 题,每小题18分,共计 36 分。) 1.材料: 一位高中女生接受心理辅导时的自述:进入高三以来,我就觉得自己被笼罩在一种紧 张学习迎接高考的氛围中,时常感觉到心烦意乱,学习成绩也时好时坏,为此整天惴惴不 安。 我常常想到高考问题,感觉也与以前有所不同。 心跳的剧烈程度比以前强很多,身体有 种不舒服的躁热,思维不太受控制。 注意力也难集中。 我怕老师提问,老师一叫我回答问题。 不论是能答上来还是答不上来,回答时总是语无论次而且声音发颤。 虽然经常被老师提问, 却还是消除不了这种胆怯心理。 考试之前,我会非常紧张,几天前就会睡不着觉连续失眠, 考试时常因为太紧张而不能认真审题;并且考试时,感到心跳加速,头脑发胀,昏昏沉沉。 结果考试成绩越来越差。老师,你说我能改变这种情况吗? 问题:请结合材料,说明中学生考试焦虑的主要表现,产生的原因和调方法。(18 分) 【答案】 (1)考试焦虑的典型表现包括: 心情极度紧张,情绪波动,比如“时常感觉心烦意乱”; 生理反应强烈,比如“心跳剧烈”,“身体不舒服的燥热”,“几天前就会睡不着 觉连续失眠”; 思维刻板,比如“思维不受控制,注意力不集中”等; 心情慌乱,比如“整天惴惴不安”; 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比如“学习有好有坏”; 害怕老师提问,比如“然经常被老师提问,却还是消除不了这种胆怯心理”; (2)产生考试焦虑的原因: 学校方面的原因:比如班级的排名,老师的关注等等。 家庭方面的原因:比如父母的期待,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等,父母的严格要求等。 社会方面的原因:比如社会舆论的影响,考试成绩代表个人成就。 学生自身的原因:比如学习动机过强,不当的归因等。 (3)改善考试焦虑的方法包括: 积极强化:比如做对题目以后,给予正强化。 还可以交给学生学会运用直接强化、 替 代强化、自我强化来鼓励自己,减少压力。 系统脱敏法:可以将学生的考试焦虑由低到高划分成多个等级,然后结合放松训练 等犯法,让学生逐步适应每一级的焦虑水平,最终克服考试焦虑。 代币奖励法:用一些符号、 工具作为去的成功的指标,每做好一件事情,就给学生一 个代币,随着代币的增加,逐步减缓焦虑情绪。 认知疗法:比如理性情绪疗法。改变学生一次考不好,众身无望的看法。 人本主义疗法:通过积极引导,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正视自己的确定,采取各 种措施,激发学生的潜能。 16 上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 小题,每小题8分,共32 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教育既然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就只能按照人的发展需求确定。 【答案】 错误。 理由: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属。 教育目的制 定的依据除了包括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外,还受特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社会科技与生产力发 展水平、 文化背景等的制约,同时还要依据制定者的教育思想。 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关于人 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所以,题目中“教育目的就只能按照人的发展 需求确定”的表达是不正确的。 【解析】 没有试题分析 2.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应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答案】 错误。 理由: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为知情 意行,依次展开。 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性,知、 情、 意、 行各 因素都具有相对独立性等因素的影响,德育具体实施过程又具有多种开端,这可根据学生 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 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 情、 意、 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因此,德育过程没有固定的程序, 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开端。 【解析】 没有试题分析 3.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就会持久保存。 【答案】 错误。 理由:工作记忆也称短时记忆,即脑中的信息在一分钟之内加工编码的记忆。 短时记忆 的信息在头脑中储存的时间要比瞬时记忆长一些,但一般不会超过一分钟,而且短时记忆 的容量是有限的。 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来自于感觉记忆并对其进行操作、 加工,是正在操作 的、 活动的记忆,而信息只有进入到长时记忆时才能持久的保持,保存时间可以到达几天、 几年甚至终身难忘。 在短时记忆中,只有当那些被加工、 处理和编码后的信息才能被转入长 时记忆中存储,否则就会遗忘。 【解析】 没有试题分析 4.智力水平越高,学习成绩越好。 【答案】 错误。 理由:学习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于学习 过程。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智力水平与学业成绩之间呈现中等程度的相关,说明智力水平是 影响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 智力水平会影响掌握知识的速度、 深浅与灵活性,如果儿童 的智力水平越高,一般学习成绩越好。 但是除去智力水平外,知识结构、 认知发展水平以及 学习动机和集体、 教师等因素,也会对儿童的学习成绩有重大的影响。 因此智力水平与学习 成绩之间并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 【解析】 没有试题分析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 小题,每小题10分,共 40 分。) 1.为什么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答案】 在教育学中,教育这一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其中,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 按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 有计划、 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 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之所以说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原 因在于: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 有计划、 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 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 响是全面、 系统和深刻的。 学校教育根据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按照一定的 目标和方向,针对不同年龄、 不同专门人才培养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调整,并有意识地以教育 目的和目标的形式去规范学校的其他工作,通过各种系统的教育活动去促使学生达到规范 的目标。 (2)学校教育是由专门训练过的教师进行的教育活动。学校教育中的教师有良好的教 育学等理论知识、 比较明确的目的、 严格的教育计划,将经过组织的间接经验、 书本知识便捷 地传递给学生,有效地促进他们的智力和品行向预期的质量规格发展。 (3)学校教育能够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学校教育能够根据社会需求, 自觉的吸收积极健康的教育影响、 摒弃糟粕的教育影响,从而有力地促进学生向健康方向发 展,这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特点、优势和作用。 (4)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解析】 没有试题分析 2.简述美育对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意义。 【答案】 美育是以培养学生感受、 表现、 鉴赏、 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 界等为目标的教育。美育对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1)美育可以给学生以积极的思想影响,促进德育的发展 审美教育本身就含有德育的内容,审美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 观点和审美理想。 理想和人生的目标相联系,是对未来的向往与追求,美好的理想直接影响 着美好的心灵,优美的艺术形象可以给学生展示出社会生活的画卷,展现出美好的生活图 案,形象而深刻地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给人们提供区别善恶、 美丑、 荣辱、 正义非正义的标 准。学生在美好的事物中体验美,而美好的情感正是高尚道德的基础。 (2)美育与智育具有不可分割性 从美育来看,它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现实、 认识历史,扩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 同时可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 想象力,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如果学 生爱自然、 爱文艺、 爱音乐等生活的美,那么对于学生的智力发展与知识的丰富,是极其重 要的。 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时可以采用科学理性的方法,也可以采用艺术形象的方法。 任何 艺术作品的特点,都是以具体感人的艺术形象再现生活中的图景。 艺术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 条重要途径,可以帮助人更深刻地探究和更完善地了解各种生活现象,唤起人的新的感情。 同样,要想真正地理解与欣赏艺术,就必须有较高的文化修养,那样才能真正地理解作品 的意义。 (3)美育还有利于体育的开展 体育是健与美的有机结合,不仅要求增强学生体质,训练学生的运动技巧,而且还要 求他们动作协调,姿态优美。 美育可以协调身体的发展,使体态匀称,形成有力的、 熟练的、 敏捷的、 健美的动作。 同时美育还要求有整齐清洁的环境,良好的卫生习惯,这些都有利于 学生的健康,有利于体育的开展。 【解析】 没有试题分析 3.简述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理论。 【答案】 维果茨基是苏联杰出的心理学家,他强调社会文化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用,并创立了著 名的社会文化历史学派。其心理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如下: (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维果茨基区分了两种心理机能:一种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如简单 的感觉和无意注意等;另一种则是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即以系统为中介的 心理机能,如抽象逻辑思维等。 人的高级心理活动起源于社会的交往,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中 发展起来的。 儿童的认知发展更多地依赖于周围人们的帮助,儿童的知识、 思想、 态度、 价值 观都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发展起来的。 (2)心理发展观 心理发展是个体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在教育与环境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逐渐 发展到高级心理机能,表现为:随机机能的不断发展;抽象概括机能的提高;心理机能 之间的转换以符号为中介;心理活动个性化。 (3)内化学说 认知发展遵循“社会语言自我语言内部语言”的路线。 人的思维与智力是在活动中 发展起来的,是借助于语言等符号系统不断内化的结果。 (4)“最近发展区”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智力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现有的水平,即儿童当前所达到的 智力发展状况;另一种水平是在现有的基础上,经过努力所能达到的一种新的发展状态。 这 两种水平状态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解析】 没有试题分析 4.简述动作技能培养的途径。 【答案】 操作技能,又称动作技能、 运动技能,是指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操 作技能的学习既是一个身体的过程,也是一个心理加工的过程,只是在技能学习的不同阶 段,心理的参与程度有所不同。动作技能培养的途径包括: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准确的示范与讲解有利于学习者不断地调整头脑中的动作表象,形成准确的定向映象 进而在实际操作活动中可以调节动作的执行。 学习任何动作都必须以动作表象为基础,而熟 练的操作技能都包含着非常清晰、准确的动作表象。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过度学习在操作技能的形成中是必要的,过度学习,又称过度练习或过度训练,即实 际练习时间超过达到某一操作标准所需的练习时间,它对于操作技能的保持尤为关键。 但并 非过度学习的量越大越好,过分的过度学习甚至导致相反的结果,使个体产生疲劳、 没有兴 趣,使错误动作定型化等。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反馈包括:内部反馈,即操作者自身的感觉系统提供的感觉反馈;外部反馈,又称结 果知识,是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 并非每次练习都必须给予外部的反馈,在 几次练习之后给予某种总结性的、 简要的反馈信息是非常有效的。 给予何种形式的反馈,要 视具体情形而定。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动觉是复杂的内部运动知觉,它反映的主要是身体运动时的各种肌肉活动的特性,如 紧张、 放松等,而不是外界事物的特性。 由于运动知觉的模糊性,学习者经常出现对自己的 错误动作不能意识到、 感觉到的现象,操作技能的学习陷入盲目状态。 因此,有必要进行专 门的动觉训练,以提高其稳定性和清晰性,充分发挥动觉在技能学习中的作用。 【解析】 没有试题分析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 小题,每题18分,共 36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题一: 张老师在生物课上讲解植物吸水的知识时,首先要求同学动手做个实验:将两块萝卜 分别浸泡在两个装有浓盐水和清水的烧杯里,浸泡后取出并观察萝卜的变化。 结果发现泡过 浓盐水的萝卜变蔫了,而泡过清水的萝卜变水灵了。 张老师用下方示意图显示实验结果:泡 过浓盐水的萝卜失去水分,泡过清水的萝卜吸收水分。 张老师接着进一步提问:谁能概括出萝卜什么状态下失水?什么状态下吸水?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张老师总结说明植物吸水的原理:当植物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 液浓度时,细胞就失水;反之,细胞则吸水。 接着,张老师布置小组讨论:为什么盐碱地一 般种不好庄稼?如果你种的植物出现“烧根”现象,你需要追肥还是浇水,为什么? 最后,张老师请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问题: (1)张老师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4分)?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4 分) (2)张老师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4分)?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6 分) 【答案】 (1)张老师采用了实验法、演示法、发现法和讨论法。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 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 材料中,张老师在生物课上讲解植物吸 水的知识时,首先要求同学动手做实验,然后通过实验获得知识,即为实验法的运用。 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 直观教具、 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 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材料中,张老师用示意图显示实验结果,即为演示法 的运用。 发现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所提出的课题和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 综合、 抽 象和概括,最后得出原理。 材料中,张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知识的结 果,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思考,即为发现法的运用。 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 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 识的方法。材料中,张老师布置小组讨论,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体现了讨论法的运用。 (2)张老师采用了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使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 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 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 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材料中,张老师首先通过实验,向同学直观地展示了教学内容,体 现了教学的直观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 主动性,引导他们进行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 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中,张老师通过让同学动手做实验,一步步引导同学们 积极思考,发现问题的答案,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 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材料中,张老师,先让学生做 实验,然后进行演示,再让同学自己讨论,使得学生逐步明了问题,体现了循序渐进教学 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 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 学以致用的目的。 材料中, 张老师在最后布置的小组讨论的作业中,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盐碱地一般种不好庄稼,使学 生将课本当中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 【解析】 没有试题分析 2.材料题二: 中学生晓雯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老师与同学都很喜欢她,但她需要进行选择与决 策时,总是拿不定主意,处于矛盾中。 例如,有同学建议晓雯竞选班长,她也有此想法,但 又担心班级事务繁多影响自己的学习;学校举行数学竞赛,她渴望参加,但又担心无法完 成老师交给她的创建班级环境规划的任务。 日常生活中,晓雯也常常为参加集体活动还是温 习功课拿不定主意;在专业选择问题上,她既想成为一名音乐家,又想成为一名心理学家。 问题: (1)请运用动机冲突相关知识分析晓雯的问题。(10分) (2)假如你是晓雯的班主任教师,你如何帮助她?(8分) 【答案】 (1)动机冲突,又称心理冲突,即一个人在某种活动中,同时存在着一个或数个所欲求的 目标,或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互相排斥的动机,当处于相互矛盾的状态时,个体难以决定 取舍,表现为行动上的犹豫不决,这是造成挫折和心理应激的一个重要原因。 动机冲突分为 双趋冲突、 双避冲突、 趋避冲突和多重趋避冲突。 材料中,晓雯的冲突类型包括了趋避冲突和 双趋冲突。 趋避冲突是指某一事物对个体具有利与弊的双重意义时,会使人产生两种动机态度: 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则恶而远之。 材料中,晓雯有竞选班长的想法,但又担心班级事 务繁多影响自己的学习的冲突是趋避冲突的体现。 双趋冲突是指两种对个体都具有吸引力的目标同时出现,形成强度相同的两个动机。 由 于条件限制,只能选其中的一个目标,此时个体往往会表现出难于取舍的矛盾心理,这就 是双趋冲突。 材料中,晓雯既想成为一名音乐家,又想成为一名心理学家的冲突就是双趋冲 突的体现。 (2)如果我是晓雯的班主任,我会通过以下方法帮助她: 帮助晓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确定正确的行为目标 个体的意志品质是建立在一个正确合理的行动目的基础上的,对晓雯的教育要从确立 远大的目标入手,帮助她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从价值取向上避免出现动机冲突。 组织实践活动,加强意志锻炼 在学校教育中,日常生活、 课外活动等都需要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进行努力,这正是培 养晓雯好的意志品质的机会。 针对晓雯的优柔寡断,要帮助其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与信心, 帮助他们学会审时度势,当机立断。 发挥教师的影响,给予应当的纪律约束 个体意志品质的形成,离不开一定的环境与人的影响。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与班集体要 发挥重要作用。 面对晓雯存在的问题,作为教师,首先要在工作中表现出目标明确、 处事果 断、不怕困难等作风。 启发晓雯进行自我锻炼 个体意志品质的锻炼离不开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在教育中,要善于运用名言警句等语言 激励、 先进事迹等实践榜样,以及同伴中的榜样对晓雯进行激励,帮助晓雯善于向积极的任 务学习,自我砥砺、反思自我,及时发现问题、更正问题。 15 下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 小题,每小题8分,共32 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全面发展就是指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平均发展。 正确错误 【答案】 错误 【解析】 理由:人的全面发展是通过全面发展教育来实现的,全面发展教育是由德育、 智育、 体育、 美 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构成的。 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成统一整体,共同促进 人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使得学生获得全面的、 和谐和富有个性的发展。 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 发展,教育面对具有独特性的个体,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同时也要,因材施教,促进个性 的发展,从而使得每个人全面的又富有个性的发展。 2.教学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正确错误 【答案】 正确 【解析】 理由:“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 方法。 在教学活动中是指教师不能只传授知识给学生,还要发展学生学习的能力。 特别是新 课程改革提倡教学要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的 方法,使得学生学会学习,这既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也是时代的要求,终身学习的要 求。 3.程序教学是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 正确错误 【答案】 错误 【解析】 理由:程序教学是金纳提出的一种个别化的学习方式,强调把教材分成很多小单元,构成 由易到难的小步子,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循序渐进,自定步调学习自我教学性材 料。 这种学习方式适合能力高且独立的学生,缺少互动。 而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 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因此,程序学习与合作学习是两 种不同的学习方式,不能混为一谈。 4.两种学习材料的相似度越高越容易产生正迁移。 正确错误 【答案】 错误 【解析】 理由: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积极的促进作用。 两种学习材料的相似性越高, 越容易产生迁移,但并不一定就是正迁移。 如果前面学习的材料对后面学习的材料,产生的 是积极的影响,那么就是正迁移;反之,如果产生的是抑制,就是负迁移。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 小题,每小题10分,共 40 分。) 1.简述教学的文化功能。 【答案】 (1)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 人类创造文化只能通过社会传递,特别是通过教育的方式才能得以延续和发展。 教育要 按照社会需要和人身心发展特点将部分文化精华选择为教育内容,传递给年轻一代,实现 文化的传递和保存。 (2)教育的文化选择、批判功能 人类浩瀚的文化中,存在精华文化与糟粕文化,教育总是会对文化的选择、 批判,根据 社会需求、 教育目的以及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选择积极健康有价值的文化,对糟粕文化 进行批判。 (3)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 一方面人类将各学科以及学科之间的文化进行相应的整合,形成对文化的融合,另一 方面将文化从一个区域向另一个区域扩散,实现文化在空间上的流动。 其方式有校际之间的 文化交流与传播、互派留学生、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传播等。 (4)教育的文化更新、创造功能 一方面教育通过对文化的选择、 批判交流和融合来实现对文化的创新;另一方面教育可 以直接生产出新的文化成果实现对文化的更新和创造;最后教育通过直接培养创造性的人 才来实现对文化的更新与创造。 【解析】 没有试题分析 2.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案】 备课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 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的学习。 备课主要由学期备课、 单元(章节)备课、 课时备 课(教案)构成。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主要有: (1)备教材 包括钻研课程标准、 钻研教科书、 研究相关的教学材料,其中,钻研课程标准和钻研教 科书的具体内容如下: 钻研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编写课本的直接依据,也是检查、 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标 准,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标准。 教师钻研课程标准,对本学科的教学有一个总体把握,明确 课程的目的、 要求,掌握课程的深度和广度,规划内容的序列安排,明确教学的大致进度。 钻研教科书。 教师不仅要把教学内容化为自身的一部分,而且要对每一部分内容的教 学意图、目标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在处理教科书的时候,不必局限于给定的内容和结构。 (2)备学生 备学生关键在于了解学生学习的需要。 备课要从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包括以下内 容:了解学生学习新任务的先决条件或预备状态,主要指学生在认知、 情感态度、 心理动作 等方面是否已做好了准备工作;了解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情感态度,主要涉及学生的学习愿 望、 毅力、 动机、 兴趣等;了解学生对完成新任务的自我监控能力,主要涉及学生的学习习惯、 学法、策略和风格等。 (3)备目标 备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主要包括:教学目标不能用来表示教师的教学程序式活动安排 教学具体目标应采用可观察、 可检验、 可操作的句子陈述,包括行为、 行为发生的条件和行为 接受的标准;不要用抽象模糊的词语,如“理解”、 “欣赏”、 “培养”、 “体会”等词来陈 述教学目标。 (4)备检测 检测的目的不只是评定学生成绩,还包括确定学生的学业表现情况,以明确教学的薄 弱环节,为教学补救提供依据。 每个具体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至少要有一个检测项目落实, 必要时可用不同类型的检测项目来检查一个教学目标;用最适当的评估手段检测不同的学 习结果;检测题中的条件必须与教学具体目标保持一致。 【解析】 没有试题分析 3.简述压力产生的来源。 【答案】 压力是人们对刺激产生的一种心理与生理上的综合感受,其来源主要有: (1)心理压力源 心理压力源是指来自人们头脑中的紧张性信息,例如心理冲突与挫折,不切实际的期 望,与工作责任有关的压力等。 认知:信息太多或太少,目标模糊、 不确定,时间紧,难以选择或没有选择等,都会 导致压力的产生。 情绪:恐惧、焦虑、悲伤、愤怒、厌倦产生的动机冲突等也会导致压力。 人格因素:易敏型人格或抑郁型人格容易产生压力。 (2)躯体压力源 躯体性压力源是指通过对人的躯体直接发生刺激作用而造成身心紧张状态的刺激物, 包括物理的、化学的以及生物的刺激物等。 生理性:睡眠缺乏,脱水,缺乏营养、 卫生条件差,疲劳,免疫系统损伤,肌肉过度 使用或未充分使用,伤病等。 环境性:热、 冷、 湿,震动、 噪音、 爆炸,缺氧,烟、 毒、 化学物,能量消耗,武器装备, 电磁辐射,传染源,繁重的体力工作,光亮、黑暗、模糊和昏暗等。 (3)社会压力源 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剥夺了个性的发展; 家庭压力:家庭成员之间缺乏交流沟通等; 工作压力:职业发展、人际沟通、人际相处等。 (4)文化压力源 文化压力源是指要求人们适应和应付的文化变化问题,最常见的是文化性迁移,即从 一种语言环境或文化背景进入到另一种语言环境或文化背景中,使人面临全新的环境和陌 生的生活方式,从而产生一定的压力。 【解析】 没有试题分析 4.简述教师培养学生注意力的方法。 【答案】 教师培养学生注意力的方法主要有: (1)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要消除那些容易分散学生注意教学内容的无意注意因素,如保持教室安静; 应充分利用容易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的因素。 (2)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要经常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目的越明确,注意越容易集中; 要合理地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保持有意注意,如课堂提问。 同时要着重培养学生的 间接兴趣和坚强意志品质。 (3)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两种注意转换的规律来组织教学。 上课之初教师通过组织教学活动把学生的注意转移到本节课上来,以形成有意注意; 在讲授新的教学内容时,教师设法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当讲授重点、 难 点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维持有意注意; 期间,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使学生适当放松一下,使学生由有意注意转为无意注 意; 在课要结束时,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然后布置作业。 此外,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有意后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要根据注意的特点与规律培养学生的注意 注意具有选择性、 稳定性、 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广度与深度和注意的分散等现象和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注意的这些特性,防止幼儿注意的分散,以及由于幼儿的“多动” 现象引起的注意的不集中问题,有针对地培养学生的注意。 【解析】 没有试题分析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 小题,每题18分,共 36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题一: 大学毕业不久,我就担任了初二(1)班的班主任,一天中午,一个学生急匆匆跑来说: “老师,小杨不知为什么事,正和2 班老师争吵,还骂老师了。”我赶紧过去问缘由。得知 2 班的卫生区有几片废纸,被学校的值日生扣了分,据说 2 班有学生看见他正好走过,就 告诉王老师,认为他扔的。于是王老师就找到小杨,并训斥了他。小杨不服气,就骂老师 “瞎了眼”,结果惹恼了老师。 我当时也很生气:“小杨,就算你没扔,也要好好和王老师 说明,怎么可以骂老师呢?”“他根本不听我说,劈头盖脸训斥我。 ”见他如此冲动,我 知道说什么都没用,要等待时机。 机会终于来了,在学校举办的秋季运动会上,我充分发挥了小杨热爱体育的特长,引导他 为班级参加的体育项目出谋划策,协助体育委员组织,我鼓励他报了大家都未参加的 3000 米长跑,对此,我对他提出表扬,并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 运动会那天,小杨的 3000米长跑得了冠军,成了班级最亮的一颗星,很多同学和他拥抱, 给他送水、 送毛巾,为他热烈鼓掌,使他感到了集体的力量和温暖,会后我找他谈心:“小 杨,运动会证明了你的实力,说明你是一个不甘落后的好学生,我相信你也会在其他方面 严格要求自己,取得好成绩。” “老师你真的相信我吗?”“我当然相信你。 ”他的眼中闪烁出激动的亮光,突然说:“那 么老师,你也相信那天的废纸不是我扔的吗?我敢对天发誓,真不是我扔的。 ”看到他委屈 又可笑的样子,我笑了:“我相信你,当时我就相信不是你干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