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砼施工方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_第1页
大体积砼施工方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_第2页
大体积砼施工方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_第3页
大体积砼施工方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_第4页
大体积砼施工方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厦工程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 目 录1.编制依据22.工程概况23.施工部署34.底板混凝土的运输85.底板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96.底板混凝土的质量控制147.抗裂技术措施168.试块留置189.热工计算1810.安全文明施工2211.环保措施221. 编制依据1.1榆林市新闻大厦工程施工图纸及设计洽商变更;1.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1.3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3-2002);1.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 ;1.5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1.6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10-95) ;1.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 ;1.8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B50325-2001) ;1.9市新闻大厦工程施工组织设计;2. 工程概况序号项 目内 容1工程名称市新闻大厦工程2工程地址市经济开发区内3设计单位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院4建筑规模层数地下1层地上19层建 筑面 积57620m2建 筑总 高86.9m5结构设计抗震设防烈度非抗震抗震等级框架四级底板厚度500和2500混凝土等级C30、S6本工程主楼底板基础承台厚度2500mm,按大体积混凝土基础考虑,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降低其温差,控制温度应力与裂缝,以保证地下工程具有良好的防水性、防潮功能。3. 施工部署3.1人员准备为保证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领导核心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攻关小组。 3.1.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攻关小组:项目总工为技术攻关小组业务总负责,负责与设计、分供方共同确定防治裂缝措施,组织各方优选配合比,制定砼防裂、降温、养护、过程检测控制、资料收集验收等措施,安排有关机构人员实施;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攻关小组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现场经理 生产部 材料部技术部 质量部 机电部各专业分包队伍3.2项目副经理为生产实施总负责,负责主要施工方法的选择和落实;优选分供方,组织分供方熟悉施工现场;安排机械、材料劳动力进场。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劳动力计划 序号工种班组数每班人数备用合计1混凝土工3355(每班)1202架子工355(每班)303抹灰工35154木工34125钢筋工34126养护工36187信号工33910电工33911普工351512机修工32613交通指挥32614混凝土供应协调员(驻站)21215现场调度员(供方)21216质量把关(供方)212主要施工机具配置 序号设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固定式塔吊台22混凝土地泵台2 3汽车泵台14砼振动棒根30 5平板振动器个26插入式振捣器个87测温设备套48砼罐车辆25其中7台备用9潜水泵台22.2KW10测量仪器套13.3施工准备本工程基础底板施工根据图纸设计的后浇带划分为2部分,依次组织施工(见下图)。现场设置二台HBT-60C型拖式混凝土输送泵,一台汽车泵配合,保证混凝土的连续浇注。根据基础承台、底板的混凝土总量为9282.94 m3,其中板厚500的为642.74 m3,承台和2500厚的大体积混凝土为8640.2 m3,其中第一施工段混凝土量为4288.09m3,第二施工段混凝土量为4994.85 m3。第一施工段计划基础混凝土浇筑二天一夜浇筑完,第二施工段计划基础混凝土浇筑两天二夜浇筑完。3.3.1技术准备提前组织技术、施工人员审核图纸,编制施工方案,并向施工班组做技术交底。预先与混凝土搅拌站办理商品混凝土委托及申请,委托单的内容包括:混凝土强度及抗渗等级、混凝土的特殊要求、使用部位、方量、坍落度、初凝终凝时间、掺合料、抗冻剂和浇筑时间等。 施工准备原材复试验收申请试配项目部技术方案分供方方案审批运输过程控制分供方砼搅拌 内业资料验收现场验收 砼观感验收 每车砼测温、测坍落度不合格退场、做记录合格浇 筑测温养护留试块资料存档技术交底质量验评3.3.2 测量准备 测量仪器:经纬仪1台,水准仪1台,50米钢卷尺1把,5米标尺1根等(以上仪器应进行检验并合格)。依据现场引入的水准点用水平仪和标尺将底板标高引测至基坑边,基础底板施工的标高控制点引至基坑内侧护坡混凝土表面,以便砼浇筑时控制标高。预先弹出轴线和墙柱边线等,墙柱插筋前将其边线用红漆标于底板上层筋,以保证其位置正确。3.3.3交通供电底板砼浇筑期应考虑交通管制给砼浇筑带来影响。还应考虑其它因素对施工的影响,提前与交管及供电部门取得联系,避免临时停水停电对砼浇筑造成影响。3.3.4搅拌站的准备 混凝土搅拌站提前把试配结果报送到项目部,由技术负责人审核,报甲方、设计审查认可。混凝土掺和料和外加剂等的性能或种类,必须有测合格的检测报告和厂家合格证。 配合比设计:搅拌站根据所选用的水泥品种,砂石级配、含泥量,掺和料和外加剂等进行多次混凝土试配,最后得出优化配合比。 混凝土参数:初凝时间1517小时;终凝时间2023小时;坍落度1618cm。坍落度允许偏差15mm, 混凝土用料:施工时选用低碱原料,控制混凝土的碱含量小于 3kg/m3,减少碱骨料的反应(碱含量计算详见搅拌站编制的技术方案)。水泥:由于本工程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故选用秦岭牌P.032.5水泥。砂:选用低碱中砂;含泥量不大于3;细度模数为2.53.2。石子:选用粒径不大于25mm的低碱机碎石,含泥量不大于。搅拌站应根据砂石的含水率,对混凝土配合比的用水量中作出调整。外掺料:粉煤灰采用级粉煤灰,但应注意掺入粉煤灰后混凝土的早期强度较低,掺量应根据水泥的品种、不同的工程对象、施工工艺,通过试验确定。外加剂:为了满足和易性和减缓水泥早期水化热发热量的要求,应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缓凝型减水剂、膨胀剂等,以减缓混凝土的凝固时间,并利用混凝土的早期性能使浇筑的混凝土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强度以抵抗因混凝土内外温产生的温差应力,提高混凝土的抗裂缝能力。外加剂的质量对混凝土的影响非常大,必须选择合格产品并在使用前应经试验确定掺量。C30P6商品混凝土的试配配合比经试验确定3.3.5机具设备3.3.5.1混凝土运输罐车应能满足施工需要,保证连续及时供应。3.3.5.2施工水源、电源:检查水泵、管道情况是否完好;确保施工期间不得停电。施工前还应对相关配电箱柜、线缆进行逐一测试检查。3.3.5.3各类机具设备按需要数量准备,按要求进行班前检查,记录详实,数据可靠。3.3.5.4测温设备可采用电阻型测温仪、热电偶测温仪或玻璃温度计等三种仪器。3.3.5.5结构支模、钢构件安装、校正,钢筋扎筋、混凝土拌制、运输、浇筑等所需的机具设备,可根据不同工程对象按通常施工要求设置。但必须确保连续浇筑,并不得出现冷缝。3.3.6天气预控:提前掌握天气情况,避开雨天。4. 底板混凝土的运输4.1运输要求 商品混凝土运输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由商品混凝土搅拌站运至现场。在运输过程中,考虑运输过程中发生堵车现象,混凝土容易失水,因此在混凝土预拌时加入一定比例的缓凝剂;砼到现场后,要求保水性好,泌浆及泌水现象少。混凝土运输罐车到达率必须保证每台地泵至少有一台罐车等待浇筑,现场与搅拌站保持密切联系,随时根据浇筑进度及道路情况调整车辆,并设专人管理协调。要求从搅拌机出料到运输至施工现场时间不超过60min。4.2运输车数量及时间计算 采用商品混凝土,现场设置二台HBT-60C型拖式混凝土输送泵,一台汽车泵配合,保证混凝土的连续浇注。根据基础承台、底板的混凝土总量为9282.94 m3,其中板厚500的为642.74 m3,承台和2500厚的大体积混凝土为8640.2 m3,其中第一施工段混凝土量为4288.09m3,第二施工段混凝土量为4994.85 m3。HBT-60C型拖式混凝土输送泵的输送能力60m3/h,汽车泵的输送能力80m3/h,工作时地泵和汽车泵的输送能力平均取值36m3/h,混凝土运输车运输能力为6m3/车,运输周期为1h,以第二施工段综合计算如下:l 日浇筑量(24h):36m3/h台x 24h x 3台=2592m3l 混凝土(4994.85 m3)浇筑所用时间:4994.85m3/2592 m3 x 24h=46h。l 混凝土运输车运输周期为1h,每天累计运行为24(次)。混凝土运输车数量计算:2592/(24 x 6)=18辆(考虑其它影响取值为25辆)。5. 底板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5.1浇筑前的准备 责任工程师提前向施工班组做技术交底,同时检查机具、材料准备及水电的供应情况,及时掌握天气变化和交通状况,并且检查安全设施、劳动力配备情况。钢筋、模板及水电专业已完成检查验收并办理验收手续。5.2泵车布置及浇筑路线根据现场情况在基坑南侧布置两台地泵,北侧布置一台汽车泵。第一施工段混凝土浇筑方向由西向东浇筑,第二施工段混凝土浇筑方向由东向西浇筑,最后在后浇带收口。以第二施工段为例地泵和汽车泵布置(如下图)。5.3混凝土的浇筑5.3.1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施工方案、技术交底、测温点布置、隐蔽验收、机具准备、合理选择泵送机位铺设泵送管) 清理杂物、湿润基层及模板埋设测温装置 确定混凝土配合比 外加剂选用混凝土的预定混凝土搅拌、混凝土供应站搅拌现场塌落度测试、混凝土强度试块制作混凝土运输 混凝土泵车送料,混凝土的二次搅拌、进行混凝土塌落度测试现场制作混凝土强度试块混凝土泵送布料混凝土浇筑(分层)混凝土分层振捣 混凝土表面压光混凝土养护、测温调整养护措施拆除模板。5.3.2混凝土浇筑5.3.2.1合理选择混凝土浇筑方案本工程由于工程量较大,浇筑面积也大,厚度达2.5m,一次连续浇筑层厚度不大,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方法采用分段分层踏步式推进的浇筑方法。采用分段分层踏步式推进的浇筑方法。(详见下图)混凝土浇筑采用斜面分层,薄层浇捣,自然流淌的方法(如下图)。浇筑混凝土时由两端向后浇带倒退浇筑,一气呵成。施工时做到分层浇筑分层捣实,并且保证上下层混凝土在初凝前结合好,避免形成冷缝,浇筑层高度控制在400mm。为避免混凝土浇筑时发生离析现象,混凝土由高处自由倾落高度不大于2米。 混凝土浇筑必须连续进行,因就餐或其他原因,应做好交接班,浇筑不得中断。如有特殊情况发生间歇,次层混凝土浇筑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前进行。如发生堵泵情况,立即用压力水冲洗泵管。浇筑期间,钢筋工,木工,安装工应跟班检查,发现情况应立即纠正,及时汇报并处理。5.3.2.2混凝土振捣 配备足够的劳动力和振捣设备,按顺序浇筑,混凝土摊铺面积宜小不宜大。根据泵送时形成一个斜坡状推进浇筑情况,每个浇筑层的前后布置振捣器、振捣工。第一道布置在卸料点,主要解决上部的振实;最后一道在坡脚,中间一道在中层处。(1)混凝土浇筑时在泵的出灰口处配置振捣器。(2)采用采用50插入式振捣棒垂直振捣方法,即振捣棒与混凝土表面垂直。振捣时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振捣棒移动采用“行列式”,移动间距不大于400mm。振捣棒的操作,要做到“快插慢拔”,快插为了防止先将表面混凝土振实,而与下面混凝土发生分层、离析现象;慢拔为了使混凝土能填满振动棒抽出时所造成的空洞,排除气泡。每插一点要掌握好时间,过短不易捣实,过长可能引起混凝土产生离析现象,每点振捣时间一般以3040s为宜,但还应视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止。为防止混凝土集中堆积,先振捣出料口处的混凝土,形成自淌坡度,然后全面振捣,严格控制振捣时间、移动距离和插入深度。(3)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为避免混凝土产生冷缝,振捣上一层混凝土时应插入下层50100m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振捣时要防止振动模板,并应尽量避免碰撞锚杆、测温线、钢筋、管道、预埋件等。(4)振捣应按浇筑方向有规律进行,严禁无序振捣。振捣距离控制在400mm。(5)采用二次振捣工艺,在浇筑上层混凝土前先把振动棒卧倒对初凝前的下层混凝土均匀振动一次后,立即浇筑混凝土。在捣固上层混凝土时,将振动棒再插入下层混凝土约5cm深振捣。浇灌后及时排除表面泌水,以提高混凝土强度。(6)混凝土必须振捣密实,增加其本身的抗拉能力。混凝土严禁漏振和出现露筋、蜂窝、孔洞现象。(7)施工时派专人看护钢筋、模板,发现有变形位移时,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并及时修整完好。(8)混凝土浇筑后约23h左右,应及时按标高用刮杠初步找平;在初凝前用铁滚筒碾压数遍,再用木抹子抹压一遍;待混凝土收水后终凝前还应进行23次抹压,提高抗拉强度,减少收缩量,以闭合收水裂缝、消除混凝土沉降缝和表面风裂或龟裂。(9)混凝土的找平压光应保证劳动力充足,以防找平抹压滞后影响施工质量。5.3.3混凝土的泌水处理应采取在侧模留设孔洞等措施将混凝土过程形成的泌水排出坑外。5.3.4板面处理浇筑过程中严禁用振捣棒铺摊混凝土。混凝土表面产生的少量泌水及时用小桶排除,避免粗骨料下沉,造成混凝土强度不均匀和产生收缩裂缝。浇筑后5h内按标高用长尺刮平并按要求找坡,预埋件或插筋处用抹子抹平、找坡。初凝前用木抹子再搓一遍,软毛刷子横竖扫一道,可有效减少表面细裂纹的产生。大体积泵送商品混凝土,其表面水泥砂浆层较厚,应做好表面的处理工作。在混凝土浇筑到顶后,先用长刮尺刮平混凝土初凝前用铁滚碾压数遍,再用木抹子打磨压实,以闭合收水裂缝;终凝前用铁板进行最后一次的抹平压光工作;在混凝土终凝前及时覆盖塑料薄膜及草袋,做好养护工作。5.3.5施工缝的处理底板砼浇筑时,在地下室外墙处留置施工缝。施工缝留置时,止水钢板连续布置,水平缝和垂直缝连续交圈,接口处采用双面焊,保证焊缝密实。止水钢板开口朝向迎水面。 5.3.6混凝土养护养护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一项十分关键的工作。做好混凝土的养护,适当延长拆模时间,能有效提高混凝土强度,减少混凝土表面的温度梯度;降温时采取保温保湿养护,能使混凝土缓慢降温,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徐变松弛效应,消减温度收缩应力,促进混凝土强度的正常发展及防止裂缝的产生和发展。对大面积的底板面,采用一层塑料薄膜作保温保湿养护。结构侧面可在模板外侧用两层毛毡养护。养护工作必须根据测温值与温差,及时调整养护措施(调节降温率)。尽可能多养护一段时间(整个养护期一般为21d),拆模后应立即回填土或再用塑料薄膜保护,及早回填是较好的养护方法。此外,在控制内外温差的前提下,应尽可能推迟保温层开始覆盖的时间,以避免增加混凝土的最高温度。 大体积混凝土的表面处理和养护工艺的实施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重要环节。掺加膨胀剂的混凝土需要更充分的水化,对大体积混凝土更应注意防止升温和降温的影响,防止过大的内部及表面与大气的温差。在混凝土扫完面后立即覆盖一层塑料布,将混凝土表面盖严,以减少水分的损失,保温保湿。5.4底板大体积混凝土连续浇筑措施5.4.1机械设备保证 现场配备二台HBT60型混凝土输送泵及一台汽车泵,在混凝土浇筑期间再准备一台备用汽车泵;现场准备30根混凝土振捣棒,另外准备备用振捣棒20根,准备振捣器12台。5.4.2劳动力组织 除准备好混凝土工共120人(分3班),架工、抹灰工、钢筋工等按现场需要配置,现场钢筋工及木工是混凝土浇筑工作的后备力量,现场发生堵管等情况,迅速组织人力进行抢修。5.4.3现场车辆疏导 在底板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现场安排23人对施工场地内及工地大门外的车辆进行疏导,避免影响社会交通及现场内车流混乱。5.4.4车辆调度 我方派一个驻守搅拌站,搅拌站情况随时通报给现场总指挥,安排混凝土供应方派一名调度员驻工地,工地的混凝土供应情况随时通报给搅拌战,混凝土供应方派一名质检员驻工地,随时掌握混凝土质量情况,保证混凝土浇筑有序进行。5.4.5天气预测在浇筑混凝土前收听天气预报,避开大雨天浇筑混凝土。提前准备好防雨设施:塑料布,抽水泵、雨鞋、雨衣等。5.4.6现场指挥系统在浇筑前制定现场指挥系统,明确相关人员职责任,联系方式及值班时间,在底板浇筑前,将指挥系统表发放各有关部门,保证指挥系统正常运行。 6. 底板混凝土的质量控制6.1混凝土进场检验 商品混凝土运到工地后要对其进行检验,同时检测其坍落度,要求坍落度在1618cm。对坍落度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坚决退回。6.2浇筑控制 施工时,做刻度尺严格控制混凝土的一次浇筑厚度。并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控制指标:大体积混凝土混凝土内部温差(中心与表面100或50mm)不大于20;混凝土表面温度(表面以下100或50mm)与混凝土表面外50mm处的温度差不大于25;对补偿收缩混凝土,允许介于3035之间;混凝土降温速度不大于1.5/d;撤除保温层时混凝土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大于20。当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2N/mm2 以前,不许上人堆物。责任工程师随时观察混凝土有无异常,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处理。浇筑过程中如遇下雨,立即用塑料布对已浇筑完的砼表面进行覆盖。及时用水泵将积水抽走。6.4测温措施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对浇筑后的混凝土进行测温控制,随时掌握混凝土的温度变化,大体积混凝土保温保湿养护中,应对混凝土的内表温度,顶面及底面温度,室外温度进行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对养护措施作出相应调整,确保温控指标的要求。以此来指导混凝土的养护工作。6.4.1测温目的:在施工以前进行必要的混凝土热工计算,对混凝土的内部最高温度、表面温度等进行计算,实际是否与其符合,且混凝土时间变化的情况如何,养护效果如何等,只有通过现场测温,才能了解。通过测温,将混凝土深度方向的温度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即控制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温差小于25,降温速率小于1.5/d,同时通过测温,精确掌握了混凝土的温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缩短养护周期,使后继工序尽早开始,加快施工进度,节约成本。为了保证砼的质量,掌握砼的温升和温降的变化规律。本工程采用电子仪测温和人工测温相结合的方法,测温点布置图及测温线预埋图(见附图)。根据厚度分别采用上、中、下层测温。6.4.2布点方案:根据本工程的平面形状尺寸、厚度等情况综合考虑,合理、经济地布设测温点,并绘制测温点布置图。每一测温点均测量混凝土底板的中心温度、混凝土表面温度,对于中心核芯筒部位由于底板厚度较厚布置上部、中部、中下部和底部四个温度测点。6.4.3使用设备:采用JDC-2建筑电子测温仪,使用测温探头,预埋时可用钢筋做支承物,先将测温线绑在钢筋上,测温线的温度传感器处于测温点位置并不得与钢筋直接接触,在浇筑混凝土时,将绑好测温线的钢筋植入混凝土中,插头留在外面并用塑料袋罩好,避免潮湿,保持清洁。6.4.4测温点布置:在进行钢筋验收时,开始进行布点,用14钢筋长度为浇筑层厚度加20cm,其下端固定在底板下部钢筋的上铁上,将温度传感器采用胶布固定在钢筋上的不同位置处,然后将钢筋与底板钢筋绑扎牢固,并将做好编号的导线引出底板外。布点结束后,应检查传感器的完好性。附着于钢筋上的半导体传感器应与钢筋隔离,保护测温探头的插头不受污染,不受水浸,插入测温仪前应擦拭干净,保护干燥以防短路。测温点的位置详见测温点剖面示意图。 测温点剖面图6.4.5测温频率:混凝土浇筑开始,即开始监测,专人值班,随时掌握混凝土温度动态,应设专人三班测温,并做好测温记录。13d每隔2h测温一次,415d每隔4d测温一次,1530d每隔8h测温一次。每次测温后,应立即汇总整理混凝土内部温度场与温差数值,提供给施工指挥部门,以指导现场的施工。监测时间应根据混凝土温度降低情况,保证不会发生温度裂缝时间方可结束。6.4.6测温工作应指派专人负责,24小时连续测温,尤其是夜间当班的测温人员,更要认真负责,因为温差峰值往往出现在夜间。测温结果应填入测温结果记录表。每次测温结束后,应立刻整理、分析测温结果并给出结论。在混凝土浇筑的7天以内,测温员应每天向业主、监理、技术组报送测温记录表,7天以后可2天报送一次。砼内外温差控制在25之内(详热工计算)。在测温过程中,温差大于25属于异常,应及时报告。7. 抗裂技术措施7.1设计构造措施7.1.1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一般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工期较长,上部荷载逐步施加,因此可以考虑采用龄期为4590天强度代替28天强度,以减少水泥用量。7.1.2设置滑动层,减少约束应力在遇有约束作用较厚的混凝土垫层时,可在地基或垫层与基础的接触面上,或于两端L/4(L基础全长)的区段内,铺设滑动层,减少滑动应力。隔离层的作法为垫层混凝土上涂刷35mm沥青玛缔脂后撒砂或粘贴二毡三油卷材。7.1.3合理配筋图纸会审时提出对于大块式基础配置抗裂构造筋,请设计院确定构造钢筋直径和间距。7.2原材料措施配制优质混凝土,控制砂、石含泥量,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提高极限拉伸,增强抗拉强度。7.2.1合理选择水泥品种:选用含量低的中、低热水泥。7.2.2合理选用骨料: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情况下,尽量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石子,以减少用水量和水泥用量、混凝土的收缩和泌水性。粗骨料中的针、片状颗粒按重量计应不大于15%。细骨料以中、粗砂为宜。严格控制砂、石的含泥量,石子控制在小于1%,砂控制在小于2%。7.2.3合理选用外掺料:在混凝土中加入适量的外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特性,减少水泥用量,减少混凝土的温升。同时可降低水化热释放的速度,延缓温度峰值出现的时间。7.3施工工艺措施7.3.1控制混凝土出机温度和浇筑温度:为了降低混凝土的总温升,减少内外温差,控制混凝土出机温度和浇筑温度是一个很重要的措施。对混凝土出机温度影响最大的是石子及水的温度,砂次之,水泥的影响较小。因此,具体施工中可采取砂石料遮阳覆盖,混凝土输送管道用毛毡包裹洒水降温等技术措施,控制混凝土出机温度和浇筑温度。 7.3.2改进混凝土搅拌和振捣工艺,即采用二次投料和二次振捣的新工艺,提高混凝土的强度。7.3.3合理设置施工缝1)采用“后浇带”的施工方法在施工期间设置作为临时施工缝的“后浇带”,将结构分成两段,可有效削减温度收缩应力。为避免出现温度收缩裂缝,可采取分段(块)进行,留设一道800mm宽的后浇带,主筋按原设计不切断,经60d后,再在预留的后浇缝带用高一强度等级的微膨胀混凝土灌筑密实。2)采用“混凝土薄层浇筑”的施工方法将底板水平分成几个施工层,施工层之间的结合按施工缝处理。分层厚度一般控制在0.45m范围内。3)合理制定温控指标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应对施工阶段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块体的最高温度、温度收缩应力进行验算,以此确定施工阶段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内表温差、降温速度及温度陡降等控制指标,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包括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混凝土拌制运输过程中的降温措施、保温养护措施等),以达到控制裂缝的目的。混凝土浇筑温度根据经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温度不宜超过30。内外温差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差应控制在设计要求的范围内,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温差不宜超过25。内部温差块体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规程规定:混凝土块体的降温速度宜不大于1.5/天。温度陡降寒潮来临、冷空气影响、暴雨袭击、撤除保温层时间不当等均可导致混凝土表面温度突然下降,引起表面裂缝。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规定:温度陡降不应超过10。8. 试块留置 为确保混凝土质量要求,根据设计、试配等要求,底板混凝土采用28d强度作为评定标准,故每班次或每200m3的混凝土至少应留置1组试块作为评定28d强度依据,并考虑适当的备用试块组;60d试块的强度作为考察混凝土后期强度增长的参考指标,应适当的留置一些;抗渗试块根据要求留置抗渗试块每500m3次取样不少于2组。同条件试块的组数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每区不少于2组。 留置试块的数量 部位混凝土量(m 3)预留试块组数量28 d60 d同条件合计1区500025(10)5232(10)2区4500 23(9)5230(4) 注:( )为抗渗试块,其留置每次浇筑取样除按规定要求留置外,不少于2组。9. 热工计算 计算中所用参数由榆林市正源混凝土有限公司提供,采用28天强度作为验收强度。混凝土浇筑温度为18。9.1C30P6混凝土配合比强度等级WCSG粉煤灰UEA泵送剂C30P6158275715116575309.59.2温度计算9.2.1砼最终绝热温升:Tmax=CQ/c0= 275375 /0.972400= 44.30式中Tmax:砼最终绝热温升();C:每立方米砼水泥用量(kg/m3);Q:水泥28d水化热(KJ/kg);(P.O42.5水泥Q=375 KJ/kg;)c0:砼的水化热,取0.97(KJ/kg*k);:砼质量密度,取2400kg/m3;9.2.2混凝土内部不同龄期的绝热温升T(t)=CQ(1-e-mt)/c0T(t):浇完一段时间t,砼的绝热温升值();e:常数,为2.72m:随水泥品种、比表面及浇筑温度而异,取0.34;t:龄期(d);不同龄期混凝土绝热温升()龄期3d5 d7d12d21d28d绝热温升31.5440.3144.7648.4949.2849.329.2.3各龄期混凝土内部实际最高温度不同龄期水化热温升与混凝土厚度有关系数 值龄期厚度3d5 d7d12d21d1.2m0.410.340.190.110.03T/max:混凝土不同龄期的中心温度();Tj : 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取18;各龄期混凝土内部实际最高温度T/max()龄期(d)3d5 d7d12d21d温度()30.9331.7126.5023.3319.489.3混凝土温度应力9.3.1各龄期砼收缩变形值 式中:-龄期t时砼的收缩变形值;-标准状态下最终收缩值,3.2410-4常数e=2.718;M1、M2、M3Mn-各种不同条件下的修正系数;混凝土收缩变形不同条件影响修正系数M1M2M3M4M5M6M7M8M9M10积M1.001.001.001.171.161.000.701.001.000.850.81各龄期砼收缩变形值如下表龄期3d5 d7d12d21d7.810-612.810-617.810-629.710-651.810-69.3.2各龄期收缩当量温差 y(t):不同龄期混凝土收缩相对变形值。:混凝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