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区新生儿出生缺陷的治疗现状与对策_第1页
某地区新生儿出生缺陷的治疗现状与对策_第2页
某地区新生儿出生缺陷的治疗现状与对策_第3页
某地区新生儿出生缺陷的治疗现状与对策_第4页
某地区新生儿出生缺陷的治疗现状与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1 某地区新生儿出生缺陷的治疗现状与对策 【摘要】 目的:了解本地区新生儿出生缺陷的治疗现状与存在问题。方法:对 2008年 7 月 2009 年 7 月在 610 例病例进行统计和分析。从中筛选出符合调查标准的有效病例 943例。从单变量、多变量两方面进行分析。单变量统计方面,设有“ 城乡 ” 、 “ 性别 ” 、 “ 选择情况 ” 、 “ 转归 ” 等调查项目。多变量统计方面,设定了 “ 患者性别和出生环境 ” 、 “ 疾病种类和治疗情况 ” 、 “ 疾病种类和入院年龄 ” 、 “ 出生环境和选择情况 ”4 个项目。最后,根据统计的数据 绘制出相关图表。结果: 出生缺陷症占住院病人总数的百分率呈上升趋势 ; 城乡之间、男女之间就诊情况有显著差别 ; 重症出生缺陷治愈率达 非重症治愈率达 ; 新生儿期的治疗成本较非新生儿期低。结论:虽然新生儿出生缺陷症的早期手术治疗是确实可行的,治愈率也比较高,但是大部分患儿家长缺乏对该类疾病的正确认识。因此,有必要向全社会普及新生儿出生缺陷症的相关知识并宣传正确的诊疗思想。 【关键词】 新生儿 ; 出生缺陷 ; 治疗现状 ; 对策 新生儿出生缺陷 (是 指出生时就存在的人类胚胎 (胎儿 ) 在结构和功能、代谢方面的异常。其形成原因复杂,是导致早期流产、死胎、死产和新生儿、婴2 / 11 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影响人口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1。为了了解我国目前 “ 三道防线 ” 体系中的 “ 治疗防线 ” 上的有关情况,我们选取 2008 年 7 月 2009 年 7 月在610例病例,对其中消化道畸形、神经管畸形等新生儿出生缺陷患者的治疗情况和变化趋势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为制定有效的先期干预措施,探寻合理治疗方法,提高人口素质提供科学的数据。 1 资料与方法 料来源 数据取材自 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根据调查要求,取得了 2008 年 7 月 2009 年 7 月期间在新生儿外科住院的 1610 例病例资料,根据筛选原则筛选出 943 例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筛选方式上,首先充分体现 “ 普遍性、可追踪性 ” 的指导方针,以统计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先天性肿瘤、神经管畸形等多发性重症疾病为主,脐茸、脐窦、多指等非重症疾病为辅。而一些属手术禁忌、尚无法根治、宜延缓治疗的病种如先天性脊髓发育不良、唐氏综合症、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均不在统计范围之列 (排除先天性心脏病的原因:在 无法新生儿期手术、不是严格按照年龄区分而是按体重区分、临床治疗原则是能不治就不治能代偿就代偿、分类很复3 / 11 杂很多岁年龄增长不危及生命的病例没有讨论意义 )。其次,多发性的畸形患者按其较重症进行疾病种类的统计。最后,根据 统一性 的实验原则,确定了患者农村和城市出生环境的判定方法,即:一级城市的主城区判定为城市区域 ;其他地区均判定为农村区域。最后,根据病历记载,凡属家长不同意治疗的 “ 未愈 ” 患者均判定为 “ 放弃 ” 患者,以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统计方法上,我们将数据分为单变量和双变量两大部分,并按照 “ 出生环境 ” 、 “ 住 院天数 ” 、 “ 年龄 ” 、 “ 疾病种类 ” 、 “ 治疗情况 ” 和 “ 选择情况 ” 等组别进行了统计筛选,从而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 另外,为更好的说明手术患者康复时间成本的问题,专门选取 2005年 1月 2009年 7月间在 先天性巨结肠症 ” 并康复出院的患者 208人,对他们的治疗方式和住院天数进行了统计。 结果 者的就诊情况在性别上的差异 根据统计数据,在 943例符合统计标准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 623例,女性患者有 320例,分别达到了有效病人总数的 男性患者明 显多于女性患者,其相对人数比例接近 2:1,见表 1。 4 / 11 统计数据反映,本地区新生婴儿出生缺陷病例中农村病例 640 例,城镇病例 303 例, 出现了明显的偏向性,相对人数比例接近1:2,见表 2。表 1 不同性别患者人数及比例的统计表城乡患者人数及比例的统计 在 13个月的统计时间区间内共有病人 1610例,各月的有效统计人数以及轻重症的统计人数已经列出,并附有其构成比。将 2008年下半年与 2009年上半年有效 人数构成比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出生缺陷病人占病人总数的比重有所上升 ;重症病人的相对人数有所上升,见表 3。表出生缺陷病人总数、疾病种类的统计表 在调查的 943例出生缺陷病例中,重症病例 713例,非重症病例 230例。其中,重症病例治愈 354 例,好转 127例,未愈 91例 ;非重症病例治愈 203例,好转 12例,未愈 12例。按照如下公式计算: 治愈率 %=(痊愈病人数 +好转病人数 )/病人总数 100% 可知:重症的治愈率为 非重症 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治愈要求,见表 4。 12天 在统计的 943例出生缺陷病患中,住院天数主要集中在5 / 11 5 12天的范围内,达到了 468人,占统计总人数的 小于 5 天的住院人数为 247 人,占统计人数的 1328 天的 169 人,占统计人数的 而大于 28 天的长期住院患者仅有 41人,只占统计总人数的 见表 5。 为了特异性的说明治疗成本的问题,选取常见的出生缺陷 “ 先天性巨结肠症 ” 进行独立的大时间跨度调查。 2005年1月 2009年 7月,共录得所有已愈的新生儿期手术患者 133例,非新生儿期手术患者 75 例。而查询病例反映,新生儿期的患者住院天数集中于 20 天以内,非新生儿期患者则多在 35 天以上。综合时间成本和治愈效果等因素,可以得出在治疗结果一致的情况下,仍有很多患儿没有选择时间成本较低的新生儿期手术治疗方式,见表 6。表不同病情的治愈率统计表表病患住院天数的统计表表 6005 年 2009 年 “ 先天性巨结肠症 ” 手术治疗患者统计 讨论 生缺陷的发病率在上升 根据表 3,发现从 2008 年下半年 2009 年上半年间,出生缺陷患者所占住院病患总数的 相对数百分率净增长了11个百分点,相对增长率达到了 20%。就此得出了 “ 出生缺陷疾病的发病率正在上升 ” 的观点。国内周爱芬等 2对2004 2007 年 围产儿出生缺陷情况进行的监测,宋兵6 / 11 文等 3对 2004 2008年株洲地区围产儿出生缺陷情况进行的监测,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的统计结果 4都反映出了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有明显上升,也印证了本结论。 别上的不平衡 针对城乡比达到 1:2的情况,分析认为可能的原因有: 城市人口的优生优育意识强于农村人口 5。在怀孕过程中 ,城市夫妇有意识的进行定期的产前检查,对孕期发现的缺陷患儿进行了人工干预,因此城市的发病率率低于农村。 城乡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平衡 6。农村人口的收入水平较低,经济负担过重影响了农村患者的就诊率及治疗率。 农村人口的基数本身偏大。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口结构上农村人口占有优势,根据统计学原理,农村人口的就诊人数应该大于城市人口。 城乡的医疗条件分布不均衡 7。农村地区的医疗条件不完善,未能形成完整的产前检查体系,无法人工筛选与干预,增加了出生缺陷儿的出生率 8。另外,针对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男女比例接 近 2:1的现象,调查小组认为:这主要是因为社会上 “ 重男轻女 ” 的思想依然没有转变。按自然样本来看,男女患者的患病比和就诊比应趋于 1:1,但由于社会旧观念的限制,很大一部分女性患者没有被及时送医,或者直接选择了放弃,从而造成了就诊人数上男女比例的不平衡。 7 / 11 从结果中可以看出,已治愈的病例占到了绝大多数,数据显示重症的治愈率达到了 非重症 讨论认为:这反映了现代医疗技术的水平已经能够满足新生儿出生缺陷的治疗要求 9, 10。结合表 5 中对出生缺陷患者 住院天数的统计,住院 5 12天的综合治疗成本并不高,是一般家庭所能承受的。因此,早期手术对新生儿出生缺陷的治愈是确实可行的,应该在全社会进行普及宣传。 表 5、 6 已经说明,同一种出生缺陷疾病在不同的时期治疗,其治疗成本和治疗效果是不一样的。 “ 非新生儿期治疗 ” 组治疗时间的延长,意味着治疗成本升高。 “ 新生儿期治疗方案 ” 将住院时间缩短了将近 40%,这直接减轻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和精力投入。但是数据显示,仍有接近 1/3的患儿家长选择了在非新生儿期治疗。分析认为,造成这种 “ 贻误治疗 ” 现象 的可能原因有: 很多患儿家长抱有 孩子太小,承受不了手术打击,应该拖大了再治,那样效果好一些的错误思想。在讨论 已经证明,新生儿期的患者其实是完全可以接受早期手术根治的,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治愈率已经接近 9成。例如:在结果 6中提及的 “ 先天性巨结肠症 ” ,在 10 年前是无法根治的,而现在一个普通的专科医院就可以完成手术。对于这种现象,有必要全社会8 / 11 普及新生儿出生缺陷的相关知识和 “ 及早治疗 ” 的诊疗思想,改变错误观点,提高患者的就诊率和治愈率。 新生儿外科已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但其专业人员还很缺乏,仅在中心城 市的中心医院才设有专门的新生儿外科。而在其他地区,大量新生儿患者的诊疗任务还是由非新生儿专业的医务人员承担的,由于本身专业知识的局限性,他们给予了患儿家长不恰当的诊疗指导,使得部分患者未能在新生儿期手术治疗。对此,应该增加医务人员之间的交流学习,及时更新知识,减少不必要的误诊和误治。 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是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虽然新生儿出生缺陷症的早期手术治疗是确实可行的,治愈率也比较高,但是由于患儿家长和部分医务人员缺乏对该类疾病的正确认识以及许多陈旧的社会观念的阻碍,严重影响了 此类疾病的治愈率和就诊率。因此,有必要向全社会普及新生儿出生缺陷症的相关知识并宣传正确的诊疗思想。建议: 第一,完善城市农村的基本医疗体系 11, 12,坚持婚检、孕检,对有缺陷的患儿进行监测、跟踪、治疗,在 “ 第一道防线 ” 上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婴儿的出生率。 第二,加大对出生缺陷疾病相关知识的普及力度,消除家长对这类疾病的恐惧心理,引导患儿家长选择正确的诊疗9 / 11 方案 13。 第三,加大对 “ 预防为主、及早治疗 ” 的诊疗思想的宣传力度,加强医务工作者之间的交流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帮助患儿家长选择合理的诊疗方案,从而进一 步提高有关疾病的康复率。 第四,加强医疗单位之间的联系 14, 15。例如使 B 超室与新生儿外科等相关科室联合,对孕检中查出问题的患儿有专科医生进行跟踪监测,建立档案,有助于医生了解真实病史,为患者最合适的医疗建议,降低不必要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郑莉娟 ,刘传勇 ,戴磊 ,等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2008,23(14):19791980. 周爱芬 ,覃凌智 ,章一鸣 2007 年 围产儿出生缺 陷 监 测 结 果 分 析 .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2008,23(24):3406 3408. 宋兵文 ,陈勇兰 ,吴玲 ,等 2008 年株洲地区围产儿 出 生 缺 陷 监 测 结 果 与 对 策 探 讨 . 实 用 预 防 医学 ,2009,4(2):480 48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妇幼与社区卫生司 ,全国妇幼卫生监测办公室 . 1996 2004 中国妇幼卫生监测主要结果L,贾延军 ,庞淑兰 ,等 孕妇孕产期保健知识现状调查与分析 2007,22(15):21152117. 覃凌智 ,陈忠 002至 2004年非综合征性总唇裂流行的监测分析 2006,40(1):28. 隋丽萍 ,葛新 ,史鸿志 ,等 出 生 缺 陷 中 的 作 用 . 中 国 优 生 与 遗 传 杂志 ,2008,16(5):100 101. 罗美瑜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06,12(5):1 5. 2009,199:9 66. 10 in of in 5(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