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词》同步测试61含答案考点及解析.docx_第1页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词》同步测试61含答案考点及解析.docx_第2页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词》同步测试61含答案考点及解析.docx_第3页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词》同步测试61含答案考点及解析.docx_第4页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词》同步测试61含答案考点及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词同步测试【61】(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 姓名:_ 分数:_1.(4分)夏日登车盖亭蔡确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注释】蔡确:嘉祐四年(1059年)中进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右仆射,元祐元年(1086年),罢知陈州。元祐二年(1087年)因为受其弟蔡硕牵连,被贬知安州。纸屏:纸糊的屏风。【小题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描述。(2分)【小题2】你从第三句中的“独笑”中读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心情?(2分)【答案】【小题1】夏日炎炎,诗人携几卷书,前往车盖亭里纳凉,躺在纸糊的屏风遮挡的竹方床上,头枕着石枕,翻看着诗书,感到有些困倦,随手把书一丢,渐渐进入了梦乡。【小题2】作者贬官后的闲适安逸的心情。(答出“豁达、洒脱”之意也可)【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诗的前两句描写的图景,我们可以把前两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即可。所以本题用自己的话可以描述为:夏日炎炎,诗人携几卷书,前往车盖亭里纳凉,躺在纸糊的屏风遮挡的竹方床上,头枕着石枕,翻看着诗书,感到有些困倦,随手把书一丢,渐渐进入了梦乡。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小题2】试题分析:考查炼字题型要从结构、内容、主旨三点回答。因为这个字一定是有特殊意义或者语言方面具有特殊处,能够反映诗歌内容,主旨,或者是能够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个字。所以面对这种题型,我们一定要从结构、内容、主旨、情感方面,联系诗歌背景进行分析。所以“独笑”读出了诗人作者贬官后的闲适安逸的心情。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一)(4分)西楼(宋)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注】箔:是用苇或秫秸织成的帘子。【小题1】诗歌首句从视觉角度描写了风云变化的高潮顷刻,第二句从角度描写雷雨迫在眉睫的情态。两字十足显示了北风狂飙的威力。(2分)【小题2】按照常理推测,风雨将至之际,应当闭窗才是,但诗人却要敞开四面窗户,从中你可以读出诗人怎样的胸襟?(2分)【答案】【小题1】听觉吹起【小题2】“ 卧看千山急雨来”道出了诗人豪迈的胸襟,诗人最欲欣赏的是作为“主角”登场的“千山急雨”出色表演。这种境界反映了诗人力求上进,欲有所作为的思想境界。【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北风吹起数声雷”是听觉,写出了声音之大。“吹起” 显示了北风狂飙的威力。认真读这几个字就可以提取出来。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的分析能力。点评:首先要知道“角度”这一术语,看到“角度”首先要想人的五种感官即:触觉、嗅觉、听觉、味觉、视觉。然后要根据具体的语句加以判断。【小题2】试题分析:诗歌的前两句写风吹、云涌、浪卷、雷鸣,这是一支壮美的序曲。根据“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两句可知,诗人最欲欣赏的乃是作为“主角”登场的“千山急雨来”的出色表演。他要看“急雨”打破雨前沉闷局面而呈现的新鲜境界。这种追求,反映了诗人力求上进、欲有所作为的思想境界。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点评:此类题目在做答中要注意,既要理解诗词大意,又要寻找明显的语言标志,如时间、季节、氛围、景物特征、写作的背景等等。当然对诗的整体感知是最为重要的。3.名著阅读。(6分)【小题1】格列佛游记一书的作者是(国籍)作家。(2分)【小题2】格列佛游记中写道:“我获得自由两个星期后,小人国的内务大臣告诉我:在外国人看来我们的国势显得很昌隆,实际上却被两大危机所苦。”这两大危机一个是 ;另一个是。(2分)【小题3】格列佛游记是极具讽刺色彩的小说,请概括写出其中两个讽刺性的故事情节。(2分)【答案】【小题1】英国江奈生 斯威夫特(2分)【小题1】一个是帝国内低跟党和高跟党勾心斗角,党争激烈;另一个是受到不来夫斯古帝国入侵的战争威胁。【小题1】如:宫廷游戏(小人国用跳绳比赛来选拔官员),语言的妙用,在飞岛国与鬼魂谈话等。(2分)【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外国文学【解析】试题分析:一小题考查名著的相关文学常识,二三小题考查较为深入,要真正阅读并了解名著的内容才可写得出来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常识的积累能力。点评:名著的考查越来越深入,所以在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4.诗歌欣赏(5 分)论诗赵翼之一之二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小题1】 “之二” 中诗人否定了李杜的文学成就吗?你能结合“之一”中的诗句说明“之二”中“不新鲜”的含义吗?(3分)【小题2】结合两首诗的内容,说说诗人提出了怎样的诗歌创作主张?(2分)【答案】【小题1】(3分)“万口传”表明诗人并没有真的否定李杜的文学成就。(1分)“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即使提前给他再多新鲜的内容或好的词句,但是等到了一定时候人们仍然感到不新鲜了。(2分,写出“之一”中的诗句即可得1分)【小题1】(2分) 诗中“日争新”“ 已觉不新鲜”“ 代有才人出”等词句表明诗人的创作主张是提倡创新,反对泥古不化。惟有创新,才能领时代之风骚。 (结合诗的内容1分,任意一首诗即可,主张1分,答出“创新”即可得分)【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解析】诗词赏析一般从,内容鉴赏、主题赏析、手法赏析三个角度来赏析,从诗句中理解内容,从而感悟诗歌的主题。第一问、结合诗句内容来理解;第二问从诗歌内容来理解诗歌阐述的人生哲理。5.名著阅读。(5分)A 等泣拜于地曰:“愿B将息龙体!臣等尽施犬马之劳,以报B知遇之恩也。”B命内侍扶起 A ,一手掩泪,一手执其手,曰:“朕今死矣,有心腹之言相告!” A 曰:“有何圣谕?”B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 A 听毕,汗流遍体,手足失措,泣拜于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言讫,叩头流血。【小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此故事情节:。(1分)【小题2】文段中的人物“A”指的是:,“B”指的是:,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A”人物的认识。(4分)【答案】【小题1】白帝城托孤【小题1】A:诸葛亮 B:刘备;从“臣等尽施犬马之劳,以报陛下知遇之恩也”可以看出诸葛亮知恩图报,“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可看出诸葛亮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良之臣。【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小说【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要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6.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简爱的主人公简爱是一位贫苦低微、其貌不扬而又独立自尊、勇敢执着的女性。B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故事,以动物为喻,通过描写动物之间的关系来表现当时的社会关系,总结古代希腊劳动人民的生活经验,但是,其中也掺杂着一些消极的思想。C水浒传塑造了众多性格各异的好汉形象,如头脑简单的鲁智深,粗中有细的李逵,懦弱无能的林冲。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名来源于小说中“钢铁是在旺火和骤冷中炼成的”这一句话。【答案】C【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小说【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认读能力。C项应为“鲁智深”与“李逵”的人物形象颠倒了。7.下面对文学名著的点评正确的一项是( )。(分)A骆驼祥子写了其他各色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大胆泼辣而有点变态的 虎妞,不给仆人饭吃的衍太太、诈骗祥子的孙侦探等等。B简.爱的主人公简爱是个孤女,在桑菲尔德贵族庄园做家庭教师,并且赢得了 庄园主人的好感,他们婚后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C名人传中的主人公遭遇都非常坎坷,如托尔斯泰面对的是整个贵族上流社会, 但他却被教会宣布为“邪教徒和叛教者”而开除了教籍。D水浒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如武松曾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一直安分守己,循规蹈矩,但最后还是被逼上了梁山。【答案】 C【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解析】A中不给仆人饭吃的是杨太太;B中简爱婚后生活也充满了坎坷;D应该是林冲。8.下列选项中前后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新闻两则毛泽东新闻人民日报B芦花荡孙犁小说孙犁文集C桃花源记陶渊明西汉陶渊明集D石壕吏杜甫唐代杜诗详注【答案】C【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作家作品【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只要日常学习中注意记忆,此题很简单。陶渊明是东晋人,不是西汉人。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9.阅读古诗,回答问题。(4分)山寺夜起江湜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小题1】第二联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2分)【小题2】请概括回答诗人“不眠”的原因?(2分)【答案】【小题1】第二联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二是具有动态。诗人用比喻的修辞,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又以动词“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小题2】(2分)诗人不眠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抓住诗中写“烟雾”的字词,从“色彩、形态”两个方面用短语准确概括,注意不要过多叙述。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小题2】试题分析:此题不仅要从“美景动人”来理解“不眠”的原因,还要抓住“谁见无家客”来理解诗人的心境:乡思难眠,这一点尤其重要,不可不答。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0.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列夫托尔斯泰节选自三作家,作者茨威格是俄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等。B对联是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对联通常用毛笔书写,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C汉代张芝创造了草书,因此他被后人尊称为“草圣”。古诗四贴是书法史上最富盛名的狂草书帖。D雷电颂的作者郭沫若,原名郭开贞,著名文学家、剧作家、诗人,是中国新诗奠基人之一。【答案】A【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解析】试题分析: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知识积累判断作品,了解作品有关知识和内容作答即可。A错,茨威格是奥地利的著名作家。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城南曾巩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小题1】下列四首诗与城南体裁相近的是()A蒹葭B将进酒C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D长歌行(青青园中葵)【小题2】这首诗的前两句是一幅“春雨山水图”,发挥想象把它描绘出来。【小题3】这是一首哲理诗,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答案】【小题1】C【小题2】风过罢,雨卷珠帘,水漫碧池,潮涨横塘。远山含翠,错落起伏,小径明灭,任尔东西。【小题3】喧嚣浮华者往往昙花一现,平凡朴实者定会恒久长远。共2分【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根据所学所记,分析四首诗的体裁然后判断。C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标准的律诗,而其他三项作品都是古歌体。【考点定位】识记诗歌的基本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小题2】试题分析:注意题中提示“发挥想象把它描绘”,仔细阅读诗句,分析其中景物特点,用描摩的方法,可从声、形、色多角度去描写,可以动静结合,多有形容词,使用修辞方法,突出景物的画面感。【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小题3】试题分析:根据最后两句“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来理解,“花”代表被赞美的,“青青”代表“朴实平凡”的,再抓“尽”和“唯”两字思考所蕴含的道理。【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2.下列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丑小鸭安徒生丹麦B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俄国C最后一课都德英国D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莫泊桑法国【答案】C【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解析】试题分析:都德 法国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13.山坡羊 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小题1】本曲作者是_,_朝_家。山坡羊是_。【小题2】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表达的主题是_【答案】【小题1】张养浩元代散曲曲牌名【小题2】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同情劳动人民忧虑国 计民生【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课文内容理解【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能力。文学常识是读一篇文章首先要了解的知识,每一位中学生都应该掌握一些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姓名、年代、国籍、作品、思想等,这就需要同学们在日常学习时注意积累诵背。这首曲的作者是元代散曲家张养浩,其中“山坡羊”是曲牌名。【小题2】这类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任何一首诗歌都是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感情而写的,所以字里行间一定充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体现。做此类题最重要的一点是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文章的中心思想来理解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这首曲的主旨句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一句揭示了统治者压迫人民的本质,表达了作者同情劳动人民、忧虑国计民生的感情。14.阅读严维的丹阳送韦参军,完成小题。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1)下列诗句与“日晚江南望江北”表达情感相同的一项是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B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C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D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2)诗句“一别心知两地秋”中“秋”用词精妙,请试做赏析。(3)细读全诗,说说诗人表达的情感。【答案】(1)A(2)秋,一语双关,既点名时令,又表达了诗人的离愁别绪。(3)送别友人的孤寂愁绪和对友人的不尽思念。【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解析】试题分析:(1)A都表达思念之情。(2)“一别心知两地秋”,“秋”字,表面上写时令,实际上却是表达人的情绪。萧瑟的秋景增添了离情别绪。作者还巧妙地运用拆字法,以“心”上有“秋”说明“愁”。所以“两地秋”是双关语。(3)这首写的是作者给韦参军送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