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学会关心学会爱.doc_第1页
让孩子学会关心学会爱.doc_第2页
让孩子学会关心学会爱.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让孩子学会关心学会爱是谁最先在孩子的心中播下爱心与关心的种子? 是母亲。 “许多独生子女自私、冷漠、不关心人。”无数次调查得出这样的结论。 一位朋友曾伤心地对我诉说:“我很爱我的女儿,我工作那么忙,起早贪黑地为她做了许多事情,可她却认为这些都是应该的,一点不领情。一次,我生病了,早上她上学时明明看见了,可放学回到家,看我还躺在床上,就生气地把书包往床上一扔,冷冷地说:还不起来做饭,懒猪!当时,我的心都碎了,我把她弄到十几岁,“有什么用?”说到这里,她满脸都是泪。这样的事,许多妈妈都遇到过。她们向我诉苦:“我的孩子放学回到家,见到我连招呼也不打,就像不认识一样。砰地一声关上门,进了自己的房间,直到吃饭才出来。” 不少妈妈伤心地得出这样的结论:“唉,我算是看透了,孩子我是指望不上了,只好自己照顾自己了。” 一个人不爱父母,又何以爱他人?当父母的含辛茹苦,把孩子养大,一心想让他出人头地,但是只关心了他的分数,忽略了教他如何做人。终于有一天,他真地进了高等学府,甚至走出了国门,却对你无情无义时,你是应该哭,还是应该笑? 我曾看过一篇报道大学生家书惜墨如金!,一个个触目惊心的事例,让人感到不寒而粟。 内蒙古财经学院一位岁的学生,寄给父母的信连称谓也懒得写,只个字:“一切顺利!” 呼和浩特钢铁厂一对夫妇,收到在北京上大学的独生子的来信,空空的一页信纸,只用碳素笔画了两个大大的“?”。这对夫妇苦笑着对邻居说:“孩子嫌寄钱晚了。” 大学生们自己毫不讳言,他们的家书普遍属于“催款电报问候信”,并戏言这类毫无秘密的家书为“致父母的公开信”。 尽管一些大学生给家里写的信越来越短,但父母们还是非常珍惜这些“只言片语”。一对教师夫妇,保存着在外地上学的女儿的一封封电文似的信件,感慨地说:在电视里看到一个大山里的孩子,在“希望工程”中幸运地得到一位素不相识者的捐款,翻山越岭,到县城里给他不相识的“恩人”寄一封信。如果我们与自己的孩子是救助被救助的关系,那样,情况可能会好点。 大学生冷淡家书,其中蕴含了什么样的伦理道德、世故人情以及责任义务及观念的嬗变呢? 这批大学生,正是我国第一批独生子女,他们是我们“老三届”高中学生的孩子啊! 乐于助人的“老三届”,养了自私冷漠的一代,难道不值得我们反省吗? 近年来,国际上提出一个口号“学会生存,学会关心”。看来,这不仅仅是我们国家子女教育的问题,而且在世界上有很大的普遍性。 自私、冷漠表现在孩子身上,那么责任在谁呢?是谁种下了无情的种子? 让我们看看新近发生的事实。 有一天,我到北京一所重点小学去采访。刚进校门,就看见一位年轻的妈妈在“教训”自己的孩子。看上去那个孩子刚入学。 妈妈双手叉着腰,好像在和谁吵架:“听着,傻儿子!中午学校发水果,你一定要挑大个儿的。一样交钱,凭什么咱们吃小的!” 她的声音很大,好像自己的儿子受了什么不公平的待遇。 孩子小声说:“老师让我们学孔融让梨,在学校吃水果要挑小的。” “瞎说!让什么梨呀,一样花钱,就要挑大的,这叫竞争!别当傻冒儿!” 孩子睁大了眼睛,看了看妈妈,走进校门。“孔融”却被留在了校门外。 孔融哪里去了? 被功利主义的妈妈“辞退”了。 有时年轻的父母自己的道德标准发生了质变,认为孔融把大梨让给别人,纯属“弱智”,纯属“傻冒儿”。几千年来,中国父母用来教育子女学会谦让的传统美德,被几句粗鲁的话毁于一旦!这位母亲只想着不让自己的孩子吃亏,可没有想到,教育是从母亲的膝上开始的。凡母亲所说的话,都会影响到孩子的品格。孩子吃个小梨,并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而母亲自私的教诲,却会使子女和自己自食恶果。 一个梨,看起来是小事,但对成长中的孩子来说可是天大的事。 教育家们说过:“一个恶母,一个自私的母亲,对于儿童是最可悲的领导者。”“天下的慈母们最好记住:往往在她们认为无关重要的行为上,她们便播下了不幸的种子。” 怎样在孩子心中播撒下关心别人、爱别人的种子呢? 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懂得回报。 中国有句古话:“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对于今天的独生子女,父母应教会孩子怎样回报。 问题是,许多在溺爱中长大的独生子女,从未有过回报的实践,也从未产生过回报的意识。他们认为,父母为他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不需要感谢,更不需要回报。一家人围着孩子转,就好比地球围着太阳转一样,是自然规律。 妈妈做好了饭菜,孩子不问这菜是怎么来的,不问母亲为这顿饭菜付出了多少辛苦,也不管全家老少是否吃过,上桌就吃;吃得不顺心,还要大喊大叫闹“绝食”。 妈妈给的零花钱,他理所当然地收下,还不时地说着:“怎么才给这么点儿,抠门儿!” 孩子为什么不珍惜父母的劳动,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一切是怎么来的,以为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他享用是理所应当的。 “子不教父之过。”孩子不懂得回报养育之恩,不懂得珍惜,是父母的责任。 一棵小树成长,离不开阳光和雨露,离不开土壤和养料。当它长成大树,变成木材,建成高楼大厦时,就是最好的回报。 同样,一个孩子的成长,也离不开妈妈、爸爸和亲人们的关怀和爱护,离不开老师、同学和许许多多人的教育和帮助。孩子要把这些爱牢牢记在心中,好好学习,努力工作,长大以后用自己的行动走回报祖国的爱、人民的爱、亲人的爱。 我和我二哥都曾是全国特级教师、北京史家胡同小学张效梅老师的学生。小时候,张老师曾冒着风雪,顶着烈日,一次次来我家家访。我二哥五年级去长影拍电影落下了功课,张老师经常用业余时间为他补课,使他终于考上了北京市重点中学。我到报社工作,也是张老师极力推荐的我妈妈总对我们讲:“你们俩永远不能忘记张老师,她对咱们可是恩重如山啊”我记住了妈妈的话,回到北京年来,每年春节我都去看望张老师,从未间断过。多年来师生之间结下的深厚友情,在老师成为多岁的老人,我们成为多岁的中年人之后,更显得十分珍贵。 我想,这棵友情之树,今天之所以能够根深叶茂,正是因为童年时,张老师在我们的心灵上播撒了爱的种子;之所以能够结果,正是因为妈妈经常浇水施肥,时刻提醒我们不忘师恩,懂得“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道理。 孩子的正确思想是靠灌输的,爱的种子是需要培育的。无情无义的孩子的出现,是对家长过度溺爱的报应。 孩子只要了解了妈妈的辛苦和不易,就一定会热爱妈妈、回报妈妈的。 我们中国少年报新开辟了专版做人与做事。我在“知心姐姐讲座”中写了一讲对父母负责生日,父忧母难之日,许多孩子写来读后感,让我大为感动。 其中,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风小学六年级赵静同学来信说:“读这份报纸以前,我认为父母为孩子过生日是理所当然的,而我从来没想到,就在生我的这一天,我的妈妈爸爸忍受了多大的痛苦和忧虑。每年这一天,我的父母绞尽脑汁想办法为我过生日,可我甚至连父母的生日是哪一天都不知道!想到这里,我真内疚。从今以后,我要牢记父母的生日,在那一天,亲手为父母做一张生日贺卡,写上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还要为父母做一顿饭。” 你看,孩子只要了解了父母的辛苦和不易,一定会自觉地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因此,为人父母,不必企盼孩子当大官,发大财;也不必去给孩子攒钱,为孩子营造安乐窝,而是要在孩子心中播下爱的种子,让他知道怎样关心别人,给别人带来快乐。因为,大家都爱那些有爱心的孩子。假使有一天,孩子处在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