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doc_第1页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doc_第2页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doc_第3页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doc_第4页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2002年制订,2004年修订)课程编号:070006英文名:Macroeconomics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前置课:高等数学、微观经济学后置课: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财政学、货币银行学、中级宏观经济学等学 分:3学分课 时:54课时(+18课时辅导)主讲教师:西方经济学课程组成员选定教材: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下册)(第3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出版。课程概述: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及管理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和专业基础课。它以国民经济总量为考察对象,分析宏观经济变量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阐述一国实现充分就业和长期经济增长的机制,说明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作用。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宏观经济学基础,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第二部分,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包括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开放条件下的IS-LM-BP模型;第三部分,财政和货币政策分析;第四部分,经济增长和波动分析,包括经济增长、经济周期理论、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教学目的: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旨在让经济及管理类本科二年级学生初步掌握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本学科的理论构架和分析逻辑,掌握理论分析和简单的数学模型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经济学基本原理观察、分析和解释现实生活中比较简单和典型的宏观经济现象和问题,了解本学科发展前沿,为他们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经济学思维能力。教学方法:宏观经济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同时又与现实经济生活关系非常密切的学科。所以在教学中,首先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案例阐述宏观经济理论,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利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第二,教学中注意介绍经济分析的逻辑,强化图形分析和数理分析的训练,让学生初步掌握现代经济学分析工具,判断和分析现实经济问题,将数学分析与经济学教学有机联系起来。第三,讲授与自学结合,加大学生的阅读和训练。针对宏观经济学课程特点,在系统介绍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督促学生加强课后自学,加强教学互动,安排适量学时进行课堂讨论;加大课程训练力度,配备助教加强课后辅导,使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得到进一步理解和深化;鼓励学生阅读主要参考书,了解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并写出读书心得,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各章教学要求及教学要点:宏观经济学导论学时分配:2学时教学要求:宏观经济学是一门以宏观经济运行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揭示国民经济在短期经济波动,长期实现经济增长的学科。通过本章的学习,不仅要掌握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还要熟悉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分析方法,了解宏观经济学理论的演变。教学内容: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三、宏观经济理论的演变和发展第一章 国民收入核算学时分配:7学时教学要求:本章主要介绍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总量、相互关系及其核算方法。本章学习的关键是:掌握GDP、GNP、NNP、NI、PI、DPI、最终产品、中间产品等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熟练掌握国民收入核算的收入法和支出法,了解名义GDP和GDP的关系。教学内容:第一节 国内生产总值一、内生产总值的含义定义: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使用国土领域内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市场价值;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用货币衡量,属于流量;测度的对象一定时期内所生产最终产品;具有地域性;是市场活动导致的,非市场活动不在计算之列。二、为什么总产出总是等于总收入或总支出第二节 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一、用支出法核算GDP用支出法测定GDP,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来测定GDP。支出法也称使用法,因为一国提供的物品和劳务的最后使用去向是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等四个方面。用支出法测定GNP,就是计算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等几方面支出的总和。公式表示为:GDP=C+I+G+(X-M)。二、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收入法是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提供服务、创造产品从而提出的收入要求权核算而得到的国民收入指标。这些收入换个角度可以看作是GDP生产出来以后分配给各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所以也称为生产要素所得法。项目构成:工资与雇员其他补贴;净利息;个人的租金收入(包括房屋的租金);非公司企业的收入;税前公司利润;股息,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企业间接税;折旧;统计误差的调整。第三节 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一、五大总量的关系NDP国内生产总值折旧NI =雇员报酬业主收入 租金收入 公司利润净利息;PI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政府转移支付= NI个人得不到的+个人额外得到的= 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金 + 政府转移支付 + 红利 +政府支付利息 + 企业转移支付DPI=个人收入个人税收和非税支付=个人消费支出+个人储蓄=C+S二、GDP与GNP的关系国民生产总值: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利用本国国民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的总和,两者之间的差异是来自国外要素的净要素收益,关系为:NFP=GNP-GDP=本国在国外的要素收入外国要素在本国的收入。第四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一、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投资储蓄恒等式:S=I二、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从支出(总需求)的角度:国民收入Y=C+I+G;从收入(总供给)的角度:国民收入Y=C+S+T;恒等式为:I+G=S+T。三、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从支出(总需求)角度:Y=C+I+G+(X-M);从收入(总供给)角度:Y=C+S+T;恒等式为:I+G+(X-M) =S+T。第五节 名义GDP和实际GDP一、名义GDP按每年名义价格计量的GDP二、实际GDP按每年实际价格计量的GDP三、GDP平减指数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反映了一国总体物品平均价格的上涨程度,经济学上称为GDP平减指数(GDP Deflator)或GDP折算指数。公式为:名义GDP/实际GDP =PtQt /P0Qt思考题:1.怎样理解GDP的含义?与GDP有关的总量有哪些?2.怎样理解产出等于收入以及产出等于支出?3.你对现行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有何看法?第二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课时分配:9学时教学要求:本章主要从总需求角度阐述产品市场均衡时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动。学习本章首先重点掌握凯恩斯消费理论、两部门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和乘数理论,知道三部门和四部门条件下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变动和主要乘数,了解其他消费理论。教学内容:第一节 均衡产出一、主要的假设条件假设不存在政府和对外贸易,市场主体只有厂商和家庭,只分析产品市场主体的行为。假定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于是:GDP=NDP=NI=PI=DPI二、均衡产出的含义均衡是指一种静止或相对静止的状态。均衡国民收入是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时的总产出,这时无论供给还是需求处于不再改变的状态。三、均衡产出分析的一般方法从国民收入核算的角度看:实际总产出 Y=实际AD=c+i+IU(非意愿存货投资)从均衡角度看:均衡国民收入y=计划AD=c+i当总供给y=c+i时,非计划存货投资为0;当总供给y c+i时,企业非计划存货投资增加,厂商倾向于缩小生产规模,产出减少,y逐渐向均衡国民收入接近,直到非计划存货投资为0;反之亦然。 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一、消费函数消费函数指收入与消费的关系,也即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简称MPC,指收入增量所引起的消费增量。平均消费倾向:简称APC,指消费量与收入之比。消费函数可表达为:c=+y二、储蓄函数储蓄函数指收入与储蓄关系。公式表达:s=y-c=-+(1-)y,三、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消费和储蓄的关系:y=c + s; MPC+MPS=1四、家庭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的关系:由家庭消费曲线推导社会消费曲线,不能直接相加,应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决定一、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y=AD=c+I 45线的功能使用储蓄函数决定收入:i=s(y)二、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总需求: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消费+投资+政府购买=c+i+g总供给:要素收入总和=消费+储蓄+净税收=c+s+t均衡的条件:总供给=总需求,即 y=c+i+g= c+s+t 或 i+g= s+t第四节 乘数理论一、乘数的含义投资乘数指国民收入变动与投资变动的比率,乘数也称倍数。二、乘数的计算(一)投资乘数 :(二)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三)税收乘数 : (四)转移支付乘数 : (五)平衡预算乘数 :(六)出口乘数:思考题:1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的均衡机制是什么?2有人断言,如果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裕者转移给贫穷者,这将会提高总收入水平,你认为他的理由是什么?3怎样理解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的概念?假如某一年的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同时存在失业,国民收入和就业将发生什么变化?凯恩斯认为应采取何种对策?4储蓄投资恒等式为什么不意味着计划储蓄总是等于计划投资?第三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课时分配:9学时教学要求:本章的中心是在于引入货币因素,分析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存在条件下,两个市场同时实现均衡时均衡国民收入和利率水平的决定。凯恩斯用资本边际效率理论构建投资函数,用IS曲线代表产品市场均衡,表示满足收入支出均衡条件式的所有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用货币需求的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构建货币需求函数,利用货币市场均衡推导LM曲线。LM 曲线代表货币市场均衡,表示在既定的货币供给水平上,满足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关系式的所有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学习本章在掌握投资需求曲线、货币需求曲线、流动性陷阱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熟练把握IS曲线和LM曲线的经济学含义和决定因素及其IS LM 模型的理解与运用。教学内容:第一节 投资的决定一、实际利率和投资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胀率;投资与利率的关系,用公式表示:二、资本边际效率的意义如果资本边际效率(r)大于市场利率(i),则此投资就值得。三、资本边际效率曲线资本边际效率曲线表明:投资量和利息率之间存在反向变动关系。四、投资边际效率曲线MEI-投资的边际效率曲线-投资和利率间关系的曲线。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公式表达为:第二节 IS 曲线一、IS曲线及其推导1.总供给总需求法推导IS曲线利用45度线分析法中,不同利率对应的国民收入水平进行推导。2四象限法推导IS曲线二、IS曲线的斜率IS曲线的斜率取决于:投资函数的斜率;储蓄函数的斜率。三、IS曲线的移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使IS曲线向右移动;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使IS曲线向左移动。第三节 利率的决定一、利率决定于货币的需求和供给凯恩斯认为:利率是由货币市场的供求决定的。二、流动偏好与货币需求动机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对持有货币的需要,又称“流动性偏好”。1.交易性需求:指人们为了进行日常的交易所需要持有的货币数量。交易性货币需求是国民收入的增函数。2.预防性需求:人们为了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预防性货币需求也是国民收入的增函数。交易性与预防性货币需求函数:L1=ky3.投机性需求: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投机性货币需求函数为:L2= -hr三、流动偏好陷阱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四、货币需求函数交易性货币需求与利率无关,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货币需求函数为:五、货币供求均衡和利率的决定1.货币供给是一个外生变量。2.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为:m=ky - hr3.利率r的变化:L增加,利率r上升;m增加,利率r下降。第四节 LM曲线一、LM曲线及其推导LM曲线的含义: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组合。函数为:LM曲线上的任意一点的利率与所相应的国民收入都会使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二、LM曲线的斜率1.LM曲线的斜率用公式表示:。k越小,LM曲线越平缓。h越大,LM曲线越平缓。2.凯恩斯陷阱:当利率极低时,货币的投机需求成为无限,货币的投机需求曲线成为一条水平线,使得LM曲线也成为一条水平线。3.古典区域:当利率极高时,货币的投机需求成为零,货币的需求曲线成为一条垂直线,使得LM曲线也成为一条垂直线.三、LM曲线的移动1. 名义货币供应量M的变动。2.价格总水平的变动。第五节 ISLM 模型一、两个市场同时均衡的利率和国民收入1.IS-LM模型的几何表达2.IS-LM模型的数学表达:i(r)=s(y) m= L1(y)+L2(r)3.两个市场的失衡与调整:产品市场不均衡首先导致收入变动;货币市场不均衡首先导致利率变动。二、均衡收入和利率的变动IS曲线与LM曲线移动,则均衡点变动。1.假定LM曲线不变,IS曲线变动:政府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引起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均衡收入增加,均衡利率上升。2.假定IS曲线不变,LM曲线变动:政府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引起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均衡利率下降,均衡收入增加。思考题:1.什么是IS曲线?为什么它向右下方倾斜?2.什么LM曲线?为什么向右上方倾斜?3.为什么IS曲线的斜率为负而LM曲线斜率为正?决定两条曲线倾斜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4.当国民收入和利率的组合点在IS-LM模型的第二区域时,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处于什么状态?国民收入和利率将产生怎样的变化? 第四章 宏观经济政策课时分配:6学时教学要求:本章以IS-LM模型为基础,从理论上分析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效果,并结合实际分析财政货币政策的实践。通过学习,首先应熟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手段及其功能,能运用ISLM 模型分析财政政策效应和货币政策效应,并能将理论应用于现实经济生活的分析,讨论现实经济生活中财政和货币政策选择的合理性。教学内容: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概述一、宏观经济政策的含义、目标1.含义: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整个社会经济福利、改进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而有意识和有计划地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2.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二、财政政策理论概述财政政策是政府运用支出和收入来调节总需求以控制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包括收入和支出政策;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器功能和财政政策的斟酌使用;财政预算。三、货币政策理论概述银行体系;货币创造乘数与货币供给;货币政策主要工具:调整法定准备率;调整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第二节 财政政策效果分析一、财政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1IS曲线的斜率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财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大;反之,财政政策效果也就越小。2LM曲线的斜率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LM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政政策效果越小;反之,财政政策效果越大。3财政政策乘数:财政政策效果可以用财政政策乘数来表示或计量。财政政策乘数是指在实际货币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政府收支的变化可以使国民收入变动多少。用公式表示: 二、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讨论LM曲线水平、IS曲线垂直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三、挤出效应挤出效应的含义:政府支出增加使提高国民收入水平的同时也引起利率的提高,从而使得私人部门的消费与投资减少;挤出效应分析;影响挤出效应的因素。第三节 货币政策效果分析一、货币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1IS曲线的斜率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IS曲线越平坦即斜率越小,货币政策效果越大;反之,货币政策效果越小。2LM曲线的斜率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LM曲线斜率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大;反之,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小。3货币政策乘数。货币政策效果也可以用货币政策乘数表示和计量。货币政策乘数是指当IS曲线或产品市场均衡不变的情况下,实际货币供给量变化可以使均衡国民收入变动多少。用公式表示:二、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当水平的IS曲线与垂直的LM曲线相交时,财政政策完全无效、货币政策十分有效,这就是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第四节 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一、 政策的选择扩张的财政与货币政策、紧缩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对均衡国民收入与利率的影响。二、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使用有四种政策组合 第五节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与实践思考题:1.影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应当怎样正确认识西方经济学家关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的理论?这些理论对制定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有哪些借鉴意义?第五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课时分配:6学时教学要求:本章放松价格水平不变的假设,首先利用ISLM模型推导总需求曲线,同时引入劳动力市场,分析就业与总产出的关系,推导总供给曲线,在此基础上考察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力市场同时均衡时,实际总产出(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以及需求和供给的冲击所造成的经济波动。通过本章的教与学,学生必须熟练掌握总需求、总供给的一般理论,把握为什么总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而总供给曲线一般向右上方倾斜原因,知道古典和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特殊性,能结合实际说明需求、供给的冲击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教学内容: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一、总需求含义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总需求函数指产量(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二、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曲线,用来描述每一个价格水平相对应的均衡的支出或收入总需求曲线一般为负斜率。三、总需求曲线的推导掌握凯恩斯利率效应下的推导。四、总需求曲线的移动主要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1.扩张性财政政策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2.扩展性货币政策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第二节 总供给的一般说明一、短期和长期宏观生产函数宏观生产函数:宏观生产函数描述在一定资本存量和技术水平条件下,总产出与总就业量之间的关系。二、劳动市场1.劳动需求曲线2.劳动供给曲线3.劳动市场均衡( Ns= Nd) 第三节 总供给曲线一、西方古典长期总供给曲线古典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经济的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水平上的垂直线。古典长期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增加需求的政策并不能改变产量,而只能造成物价上涨,甚至通货膨胀二、凯恩斯主义供给曲线凯恩斯主义供给曲线是一条反“L”型的曲线。政策含义:只要国民收入或产量处在小于充分就业的水平,那么,国家就可以使用增加需求的政策来达到充分就业状态。三、常规总供给曲线常规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线性)或曲线(非线性)。政策含义:在一般情况下需求管理的策略是有效的。第四节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现实的解释一、宏观经济的短期目标在短期中,宏观经济企图达到的目标是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即:不存在非自愿失业,同时物价既不上升、也不下降。二、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后果在总供给曲线既定的情况下,总需求曲线可向左或向右移动,对价格和生产能力带来不同的影响。三、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后果在总需求曲线既定的情况下,总供给曲线可向左或向右移动,对价格和生产能力带来不同的影响。思考题:1.怎样理解总供给曲线通常是有一个正斜率? 2.运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解释经济波动?3.利用AD-AS模型说明近年来原油价格或农产品价格上涨所导致的后果。第六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课时分配:6学时教学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失业理论和通货膨胀理论。失业理论包括失业的现象、分类、理论分析和失业的影响。通货膨胀理论重点分析通货膨胀的定义、原因和和经济效应,并通过价格调整曲线(菲利普斯曲线)说明通货膨胀和失业率的关系,最后分析控制通货膨胀的政策主张。学习本章要知道自然失业率、奥肯定律、通货膨胀等基本概念,重点掌握通货膨胀原因、效应和菲利普斯曲线。教学内容:第一节 失业的描述一、失业的数据失业率:指在劳动人口中没有工作而又正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例。二、失业的分类摩擦性失业是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诸如转业等原因所造成的短期的局部性失业;结构性失业为由于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相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周期性失业是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三、自然失业率和自然就业率自然失业率: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即劳动力市场处于稳定,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造成通货紧缩时的失业率。自然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相对应,二者之和等于1。自愿失业:在一定的工资水平下,部分工人要求较高的工资才愿意工作,而不愿在现行的工资水平下工作。这部分失业成为自愿失业。四、失业的经济学分析第二节 失业的影响与奥肯定律一、失业的两种影响:有社会影响和经济影响。二、奥肯定律: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第三节 通货膨胀的描述一、通货膨胀的衡量通货膨胀:一个经济体中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的现象就称为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二、通货膨胀的分类:1.按价格上升速度分类:温和的通货膨胀-年物价上升比率在10%以内;奔腾的通货膨胀,通胀率在10%至100%之间;超级通货膨胀,通胀率在100%以上。2.按对价格影响的差别分类:平衡的通货膨胀,每种商品的价格同比例上升;不平衡的通货膨胀,各种商品价格上升比例不完全相同。第四节 通货膨胀的原因 一、作为货币现象的通货膨胀交换方程(该理论的出发点):M V=P y二、需求拉动通货膨胀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上升。三、成本推动通货膨胀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和显著上涨。四、结构性通货膨胀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只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五、通货膨胀的持续即使通货膨胀的初始根源消失了,由于人们(包括工人和企业)对通胀的预期的存在,通胀仍会自行持续下去。第五节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一、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通货膨胀不利于靠固定的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而又利于变动收入者;通胀对储蓄者不利;通胀有利于债务人而不利于债权人。二、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的三种情况:需求拉动型通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产出;成本推动型通胀引起产出和就业的下降;超级通胀导致经济崩溃。第六节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一、菲利普斯曲线的提出:1958年菲利普斯通过对英国时间序列数据实证研究提出了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的反向变动关系,后经萨缪尔森改造,用于研究失业率和通胀率之间的关系。二、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由于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存在反向变动的关系,政策制定者可以在两者之间选择恰当的组合。三、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四、长期菲利普斯曲线为一条过自然失业率水平的垂线,表明长期内失业率和通胀率不存在替代关系。思考题:1.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我国失业状况的了解和看法?你认为政府该如何干预?2.通货膨胀是否意味着不同商品的价格按相同的比例上升?3.政府有哪些针对通货膨胀的政策? 第七章 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课时分配:3学时教学要求:本章重点说明经济开放对一国宏观经济的影响。通过学习,应当掌握外汇与汇率、直接标价法与间接标价法、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等基本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知道BP曲线的含义能推导IS-LM-BP模型,学会用IS-LM-BP 模型分析国际收支平衡以及实现国内外均衡的政府财政金融政策。教学内容:第一节 汇率和和对外贸易一、汇率及其标价外汇和汇率的定义;汇率的标价方法: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二、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三、自由浮动制度下汇率的决定自由浮动制度下均衡汇率的决定;影响本外币的供给和需求的因素:商品进出口、国际间的借贷和投机四、购买力平价理论一价定律;购买力平价理论五、实际汇率实际汇率的定义;实际汇率的计算公式。六、净出口函数净出口函数;马歇尔-勒纳条件第二节 国际收支的平衡一、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定义;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组成:经常账户、资本账户和官方储备二、净资本流出函数三、国际收支的平衡国际收支均衡函数;BP曲线的定义;BP曲线的推导;BP曲线的移动第三节 IS-LM-BP模型一、开放经济中的IS曲线开放经济中的IS曲线的推导;开放经济中的IS曲线的斜率和移动二、IS-LM-BP模型IS-LM-BP模型的代数表示;IS-LM-BP模型的几何表示;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第四节 资本完全流动下的IS-LM-BP模型一、资本完全流动下的BP曲线二、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资本完全流动固定汇率制度下资本完全流动对财政政策的影响;固定汇率制度下资本完全流动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三、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资本完全流动浮动汇率制度下资本完全流动对财政政策的影响浮动汇率制度下资本完全流动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思考题:1.什么是BP 曲线?什么是IS-LM-BP模型?2.均衡汇率是怎样决定的?并结合实际谈谈影响人民币汇率的经济因素。3.利用相关理论,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中美贸易摩擦的看法。第八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课时分配:6学时教学要求:本章主要分析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重点分析新古典增长模型。通过学习,要弄清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重点掌握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及其图形表述,明确黄金定律等基本概念,了解经济增长理论的最新发展和经济周期理论。教学内容:第一节 国民收入长期增长趋势和波动一、经济增长趋势与经济波动的含义经济增长趋势与经济周期形态二、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的计量、经济发展的含义及与经济增长的区别三、经济增长与发展的一些事实经济增长的三大典型化事实四、经济增长的核心问题经济增长的源泉、国家间经济增长的差异第二节 增长核算一、增长核算方程核算方程的推导、索洛余值二、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经验应用三、因素和多因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估计第三节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一、基本假设核心假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