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叙事中成长(结题报告).doc_第1页
我们在叙事中成长(结题报告).doc_第2页
我们在叙事中成长(结题报告).doc_第3页
我们在叙事中成长(结题报告).doc_第4页
我们在叙事中成长(结题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注:这个课题关于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的研究,在教师专业方面的相关策略和措施在考试时可参考。我们在叙事中成长教育叙事与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结题报告研究背景与目标长期以来,教师的发展长期受到忽略,学校只是学生发展的场所。新课程的实施为教师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同时也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要求教师从传统的角色成为研究者,实施者和创造者。因此,我们认识到学校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应当促进教师发展,应当把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之一。何谓教师专业成长: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社会责任感,包括教师对所教学科的价值、认知、审美等方面的理解与把握,教育实践能力,教育经验等不断成熟、不断提升的过程。教师的专业成长集中代表了教师发展的意义。怎样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近年来,教育叙事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它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教师自我叙述来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并在反思中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进行教育叙事实际上会成为转化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和行为的突破口,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这是一种很有意义而且容易为教师所掌握的研究方法,它比较容易被一线教师和研究者所掌握和使用。因此,我校觉得只要引导教师走上叙事研究之路,必定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服务。因此,我们把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定为:(1)探索一套有效开展叙事研究,积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策略。(2)探索校本培训的理想方式。叙事研究的基础是大量的优秀的故事。我们想通过这个课题研究逐步建立起我们看书的教育故事库,为我校的师资校本培训探索出一条光明之路。(3)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以叙事研究为起点,可提高自我反省能力,培养研究的自信,养成写作习惯,初步形成自主专业发展意识,鼓励教师们开展教育科研的热情,打开一扇教师认识自身教育科研能力的大门,真正能达到“为自己的教学进行研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研究,在自己的教学中进行研究”的目的。研究过程与措施(一)研究过程第一阶段:(2004.092004.10)准备阶段,学习理论,完成课题设计,成立课题组。第二阶段:(2004.102006.06)按照课题方案开展实证性研究,撰写若干方面的阶段性报告。第三阶段:(2006.062006.09)对课题研究进行全面的总结、撰写研究报告。(二)研究措施1、制定叙事研究工作制度。(1)明确叙事故事撰写原则(亦为叙事评比原则):唯真。叙事强调真实,绝不能杜撰或假设推论;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相联系,具有丰富的时空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育叙事研究只限于事实表面,相反,教育叙事研究源于教育生活,但又高于教育实际,存在发展性,同样具有很高的理想追求。唯小。叙事的切口要小,最好着眼于学生的行为、教师的教育等,同时研究的项目要有一定的基础,易于操作,不要选择自己陌生的领域。唯实。叙事研究要实用,因为叙事的目的是为了积累教育教学经验,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教育叙事的对象也完全指向于教师自身的实践。此外,教育教学叙事还要讲究实效。(2)落实相关部门职责:年级组制订每学期每位教师每月撰写叙事的内容,并督促按时按质完成。学科组每周组织相关研讨活动,提高叙事质量。教科室组织月评比活动。2、制定以叙事为载体的校本研修制度。该制度明确本课题的研究为全校性主课题,并规定:“问题设计研究反思” 是校本研修活动的主要研究思路,我们要求:叙事贯穿活动过程,叙事作为研修成果与评比内容。3、完善相关考核评比办法。把叙事研究的情况纳入教师“十个一”教学基本功考核制度以及优秀学科组、年级组评比办法之中。教师个人“十个一”教学基本功考核制度:交一篇感受最深的教学叙事日记。优秀学科组评比办法:学科组成员每月能撰写一份有质量的教学叙事,每次主题活动能有一套完整的叙事故事集。优秀年级组评比办法:年级成员能按要求每月计时按时按质撰写各类叙事故事。研究策略(一)叙事研究的主要内容1、学校管理中的叙事研究与教师专业素质发展。叙事中体现的组织建设中对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影响组织建设主要指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叙事中体现的制度建设中对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影响制度建设主要指各种规章制度、奖惩条例的建制与执行。叙事中体现的师资培训中对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影响师资培训主要指师资培养方案、培养手段等。2、学科教学中的叙事研究与教师专业素质发展。 叙事中体现的教师的主要教学思想包括能否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是否形成鲜明的教学特色等。 叙事中体现的教师的课堂驾御能力包括教学手段的革新,课堂氛围的营造,师生双边的交流,甚至教学语言的组织等。叙事中体现的教师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包括面对偶发事件的心理变化,所采取的应急措施,处理方式,行为展开中的不足。3、德育中的叙事研究与教师专业素质发展。 叙事中体现的教师主要育人观念包括能否体现学校“办有灵魂的教育,育有底气的新人”的整体办学理念,能否体现“体验教育”的教育特色。 叙事中体现的教师思想工作艺术包括教师在育人过程中采取的育人手段:言语、动作。育人的出发点。具体情境的设置与运用。 叙事中体现的师生关系的协调能力包括师生情感沟通的方式方法等。4、教师自身建设中的叙事研究与教师专业素质发展。 叙事中体现的教师为人师表的行为艺术包括校园外教师的生活方式,教师的社会生活内容,教师的社会关系的处理等。 叙事中体现的教师自学能力包括教师阅读的情况,教师对外界信息的接受与筛选,再学习的途径与方式。 叙事中体现的教师心理素质包括非智力因素方面的主体内容,例如需要、注意、情感、意志、兴趣、动机等。 叙事中体现的教师自我嬗变能力包括教师在教育科学研究方面的自觉性,教师对自身持续发展的认识及所做出的种种反应。(二)叙事研究的活动方式。(1)“主题式”专题叙事活动,主要流程为:主 题 实践观察 描述案例 总结反思 提炼观点例:一位学科组长的叙事系列日记主题下周三,语文组“正确解读文本,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主题研讨活动将开展第一次研讨活动。本次活动,将结合钱云涛老师参加区青年教师评优课活动,展开教材研读研讨与课堂教学、反思评议、行为跟进、叙事撰写等系列活动。今天,我将桂花雨这篇课文印发给了全体语文老师,并在鸿页网话上发通知,要求每一位老师研读教材,准备好研讨发言。(2006年9月15日)实践教师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解读桂花雨描述下面为学科组长作研讨会简要记录片断:今天下午三点三十分,全体语文学科组成员集中在会议室,学科研讨会议开始。五年级老师首先发言,他们根据自己上学年的教学经验给大家分析了教材特点,重点难点。张春华老师认为“摇花乐”是重点,要花大力气进行设计;孙亚珠校长认为通过抓朗读可以使学生读出真情、读出快乐;秦琳老师指出父亲口占的一首绝句怎么教学,要引起重视。有了良好的开端,老师们发言更加积极。大家对文章中的“思乡情”怎么落实到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作者琦君的语言特色等都发表见解。有老师朗读了琦君在其它文章中的片断,大家认为文中流露的思乡情怀可以作为拓展阅读材料加以开发利用。第一次活动,可以说获得圆满成功。(2006年9月20日)总结下面为学科组长的发言记录:邵丽萍: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作者琦君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淳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花乐”这一场景之中。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教学重点难点应放在: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抓住重点词句的品读,感悟作者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及浓浓的乡情。因文中描绘的情境与学生生活有距离,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可以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如“摇花乐”的情景,可以让学生看一看如何摇,花是如何落的,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2006年9月20日)提炼执教者的思考,以下为钱云涛老师撰写的一份说课稿。花香情浓意幽幽一、说教材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作者琦君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淳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花乐”这一场景之中。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二、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抓住重点词句的品读,感悟作者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及浓浓的乡情。三、媒体运用:为了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缩短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本堂课利用电教媒体创设多种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利用画面来想象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一)复习引入,整体感知。引导学生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让学生有感情地背一背文中描写桂花香的句子。(二)体会“摇花乐”。让自由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想一想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了 “摇桂花”的快乐?再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体会“我”的快乐,我的家庭的快乐,以及全村人的快乐。交流时,随学生的交流而灵活探究,教师适当点拨。同时教师利用电教媒体创设多种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利用画面来想象课文的内容,使他们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如在教学飘香的桂花雨时时,由于大多数学生难以体会到当时的意境,所以我利用电教媒体再现当时的情景,让学生看雨,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那桂花雨的形美、色美。其次,利用电教媒体能更高质量的进行口语训练。口语训练是新课标中特别强调的部分,其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对写作的牵引拉动作用是不言而喻,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形式,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如能将电教媒体嫁接在传统教学中的引导启发之上,事半功倍效应将毕显无遗。所以,我在引导学生说一说“桂花雨美在哪”,“假如这飘香的桂花雨,落在你的头上,脖子里时,你有什么感受”时,我利用媒体展示当时桂花飘落的情景,创建真实生活场景,这种情境教学,充分发掘学生自身的学习潜力,训练了口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三)感悟“思乡情”。重点理解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上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我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说话练习。这个训练使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对全文的感情有了深化,加强了语言文字训练,锻炼了运用语言的能力,充分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因为这是一个教学重点,也是一个教学难点,小学生的思维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没有外界媒体的刺激、启迪,他们思考问题时经常出现各种障碍。利用了电教媒体的刺激引导,会启开学生思维阀门,收到豁然开朗的效果。所以我在教学这一部分时,我运用一段音乐渲染,再辅以教师朗读琦君说的一段话,使学生很自然的体会到作者那浓浓的乡情,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四)拓展阅读。推荐余光中的诗乡愁及琦君的散文集桂花雨。(2)“谩谈式”切磋叙事活动,主要流程为:主要流程:讲述故事 相互交流 生成问题 学习理论 研究提炼 例:一位学科组长的叙事日记讲述交流:“餐桌上的交流”(2006年3月9日)今天晚饭时,碗筷还没放,大家又聊开了:董老师:“昨天,我们家宇宇回家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我让他看一会儿作文选,他就是不肯。后来,我去他的房间看到他正在津津有味地看口袋书,而且还是带漫画的。当时,把我气死了,就把他的书给撕了。”董老师的儿子五年级了,还看这样的书确实有点幼稚。我问:“你儿子写的作文还可以吗?”“还作文呢?看他写的作文不知写的是什么,干巴巴的。就是因为他作文写得不好,我才多买一些作文书给他看的。谁知他不领情。”董老师一脸的生气,她是教低年级的。“不光是你的儿子不爱读书,现在的孩子有几个爱读课外书的。你们看课间,有几个孩子会拿课外书来读的。我虽然规定学生每天读一点课外书,而且要求他们完成一定的读书摘记,但是总觉得学生是在被迫地阅读。因而常常有学生不完成,更有调皮的学生耍滑头,前面的抄过的,过了几天重新抄一遍。”钱老师深有同感。“我觉得,关键是学生们静不下心来认真读书。”胡老师说生成问题:“阅读活动怎么搞?”(2006年3月10日)这两天,细细回味着那次晚饭桌上几位老师的话,觉得大家的说得都很实在,确实,学生不愿读书,不会读书,是现在孩子的一大毛病。但是如何改变这种状况,还是需要老师们正确的引导。我想下阶段有必要在全校开展“静心阅读”活动。怎么组织有序化的全员性的阅读活动呢?看来,光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还是发动全体老师学一学相关的理论,想一想有效策略吧?学习理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2006年12日)这两天我和老师们一起通过网络、走进图书室寻找课外阅读教学理论与相关方法。我阅读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从文中得到一个启发,必须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大人的阅读习惯往往对孩子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作用。从构建诗意化的课外阅读模式这篇文章里了解到,引导学生高品位的阅读,必须加强教师的引导,必须让阅读与积累、多种形式的活动相结合研究提炼:“众人拾柴火焰高”(2006年3月15日)今天下午两节课后,关于课外阅读研讨活动开始了:钱老师:“你们知道吗?这个星期一的早读课上,因为没有什么话要讲,我就随手翻开一本读者读了那篇我给妈妈买面包。这下激起了同学们的话题,大家都觉得自己该从小就孝顺爸爸妈妈,有同学甚至说今天回家我就要给妈妈买一次面包。同学们都笑他,但他还挺认真的。以后的几天,我都从读者上找文章读给同学们听。后来,我发现同学们的日记里都写到了听后感。而且,我发现有几位同学带来了读者悄悄地读。我让有这本杂志的同学把自己喜欢的文章读给大家听。你们猜,今天我发现了什么?居然今天早晨我走进教室,有一大半的同学都拿着读者在看。”“这就是读者魅力。读者这本书我已连续订了多年了,上面的文章虽然短小,但品位不错,篇篇都很耐读,不仅能给人以思想的启迪,而且文笔也相当的不错,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是相当有用的。”孙老师说。“是的,读者这份杂志我也看,确实不错,以前我只是把她带回家作为消遣,现在看来,好书得带进课堂和同学们一起欣赏。我们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的阅读兴趣会影响到学生的阅读兴趣。”我说。“嘿,我知道现在书店里有类似读者文章的合订本智慧背囊时文选粹心香花束之类的丛书,这些书中的文章很好看,我们是不是可以推荐给学生看。”周老师说。“好啊,我们可以围绕这些书开展一些读书竞赛活动,比如读书故事比赛等等的。”董老师兴奋地说,“学生不就是好表现吗,我们就抓住他们的心理,搞一次有声势的读书活动,让学生读好书,好读书,这样肯定能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起来。”“太好了,在我校校园里掀起一股有品位的读书热潮,让每位老师、每位学生都参与进来,肯定能为我校的校园文化创建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我真的很兴奋,因为大家都想到一起去了。回家以后,我遵循“趣味性”“自主性”“经典性”三大原则,撰写了一份以各年级段为单位的主题式课外阅读活动方案。(三)叙事研究的组织形式集体记忆。学校以学科组与年级组为单位组织老师开展“管理”“教学”“德育”“成长”四大类叙事研究活动。学科组主要研究教学中的叙事,年级组则关注其他三类叙事研究。个人反思。学校网络为每一位教师提供个人空间,让教师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开展“日反思”叙事活动,公开与否自我决定。(四)叙事研究的机制探索1、目标管理师训处、教导处、教科室:关注每师每月一篇叙事评比,关注教师撰写的论文。争取通过两年努力,培养出具备市级专业称号的教师若干名。学科组:关注教师每周交流叙事,关注每次研修活动叙事。通过叙事研究,能培养出校级教学能手至少一名。年级组:通过叙事研究,能培养校级优秀管理人员、优秀班主任、优秀班主任至少各一名。教师个人:制订好个人两年专业发展规划,能每月撰写一篇有质量的教育叙事,每学期能上一堂有质量的校级公开课,撰写一篇有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争取能在两年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2、过程管理(1)学习感知叙事方法,课题启动,我们组织老师通过各种途径阅读大量的教育叙事故事,并就典型叙事进行撰写方法的研讨。能过学习与讨论使教师明白,教育叙事的一般特征: 真实性:“教育叙事”必须基于真实的教育实践,可以对真实的教育实践做某种技术性调整或修补,但不能虚构。可读性:每个“教育叙事”必须蕴涵一个或几个教学事件,即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某个有意义的“教育问题”或发生了某种意外的“教育冲突”。 它既不同于教学之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或“教案”),也不同于教学之后的“教学实录”(或“课堂实录”)。由于它是对具体的教育教学事件的叙述,它的叙述必须相应地显示出一定的情节性。典型性:每个教育叙事所叙述的教育事件必须具有典型性,体现“有效教育”的相关教学理念,有较强的说服力。教育叙事可以反映教师以自己的方式化解教育事件之后获得的某种教学效果,也可以反映教师忽视了教育事件之后导致的某种教育遗憾。反思性:教育叙事的写作方式以“叙述”为主。这种“叙述”可以是教师本人在反思教育教学过程的基础上以第一人称的语气撰写的“教育教学事件”。在叙述“教育教学事件”时,尽可能地“描写”教师自己在教学事件发生时的“心理”状态。这使教学事件的叙述常常用“我想”、“我当时想”、“事后想来”、“我估计”、“我猜想、”、“以后如果遇到类似的事件,我会”等等句子。此类心理描写实际上是将教师的个人教育理论、个人教育信仰“附着”、“涂抹”在某个具体的教育事件上。它促使教师在“反思”某个具体的教育事件时显露或转换自己的个人教育理论以及个人教育信仰。主题性:一份完整的教育叙事必须有一个照亮整个文章的“主题”。这个“主题”常常是一个教育教学理论中已经被提交出来讨论的问题,但它与理论研究中的“主题”的不同之处在于:教育叙事的“主题”是从某个或几个教学事件中产生,是从“实事”中“求是”,而不是将某个理论问题作为一个“帽子”,然后选择几个教学案例作为例证。(2)交流提高撰写水平以叙事研究为主的研究深受大家的欢迎。两年多来许多教师很热衷于“讲故事”,“讲自己的故事”,教学叙事在实践领域产生如此之大的反响,以至于原本“沉默”的教师在发出了“讲自己的故事”的呼吁。为此,我校开辟了两个专门的信息渠道,“让教师的声音被人们听到”,让大家在交流中分享经验,共同提高。座谈交流。除了专门的叙事研讨会,我们在每一次校本教研或校行政会议,都留有时间,让老师讲讲校园故事。网络交流。在我校的校园网上有两大空间是专门为叙事研究交流分享提供平台的,一为网络研盘,既有个人空间,又有以年级组、学科组为单元的集体空间,尤其是有专门的“信息窗”栏目;二为网络日志。这是教师个人与班级的书写空间。通过这两个渠道,学校及时地为老师们推荐优秀的叙事故事,同时也就我校的叙事研究作更加深入地研讨。老师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生活中叙事,在交流中想到启发,既获得了叙事研究的经验,撰写叙事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撰写的叙事故事越来越可读。(3)实践发挥叙事作用。叙写中积累教育经验。在这两年,各位老师认真撰写教学叙事,在叙事中能体现教师的主要教学思想,教学手段的革新,课堂氛围的营造,师生双边的交流,甚至教学语言的组织等。反映面对偶发事件的心理变化,所采取的应急措施,处理方式,行为展开中的不足,体现教师的创新能力。写成功之处。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写不足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写教育机智。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叙事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写学生创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教育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育教学思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写“再教设计”。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育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育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反思探索育人特色我们要求每位进行主题式叙事研究活动,每一学期期初明确自己一学期主攻的叙事研究目标,围绕目标展开系列叙事的研究工作,学期结束进行个人总结,目的是引导教师能在研究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阅读老师们的叙事,我们欣喜地发现到个性智慧在闪光。如,戚秋月老师的研究项目为“体验作文教学”。我们读她撰写的在叙事中扬起成长的风帆系列日记平等对话,发现内心需要实践体验,迸发智慧火花多元整合,发展探究能力,看到了她对学生习作过程、习作心理的关注,感觉到她在不断的观察、记录中反思着,成长着,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习作教学特色。我们听她的作文课,我们感觉到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习作的快乐。由此,戚老师的“体验作文”受到大家的推崇,纷纷效仿。再如读邵丽萍老师撰写的育人故事,我们找到了她“经典诵读”育人法的缘由及一系列可操作的做法;读陆金华老师写的数学反思,我们看到了 “两自一归纳”数学学习法的特色;读夏俭老师的小课题系列叙事,我们看到了他“做中学”的科学教育思想;读张春华老师撰写的“童话阅读”系列日记,我们看到了她主题阅读教学的特色,读周小艳老师撰写的反思性数学笔记,我们看到了她倡导的“反思学习”法给高年级学生带来的福音规范扎实校本研修教学叙事研究不但已经深入我们每一个教师的工作,对每一位教师的成长产生了很大的作用,而且教学叙事研究已经成为我校校本研修的一个重要的方式和途径之一。我校有明确的校本研修制度与工作计划,叙事研究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如,本学期,我校的校本研修规划上明确:每个月都安排学科主题式研讨系列活动,对主题选择、学习思考、课堂观察、课后反思研讨、再教反思等都有明确的规定,特别指出在整个的研究活动过程中,教学叙事紧紧相随,丝丝入扣。活动的组织者不仅要组织好活动,而且要叙述好活动的过程,上课者要叙述自己几次上课的反思,其他所有听课的老师要叙述自己的听课感受,或是评课,或是随感。通过这样全方位的叙事,我们形成一整套全面的资料,为教师个人教学水平的提高、学校师训工作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3、评价机制 我们建立叙事研究“日反思”、“周交流”、“月评比”制度,要求:每天教后反思,每周日记反思(见文稿),每月典型反思(见文稿)。每学期初,我们都排列典型叙事(或优秀叙事)评比计划表,以年级组为单位按月分类别给每位教师上传有一定质量的叙事故事,上传至校网络硬盘“信息窗”栏目内参与评比,一为供全校师生交流学习,二为公示,让全校师生来公共关注叙事的真实性,一旦发现为转贴之作、或全文超过三分之二为拼凑作品,由视为无效作品。并能将文稿及时地上传至校园网络硬盘 “信息窗”分“管理叙事”“教学叙事”“德育叙事”“自我成长故事”四个栏目。每月最后一周,校长室组织叙事考评小组,对这些典型叙事进行阅读评比,并在校园网将评比结束公示。评价关注以下几方面:真实性(叙述校园内近期之事)、文学性(符合教育叙事的格式要示,文笔好)、现实性(提出的观点,解决的问题有现实的借鉴意义)、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的有关观点有新意)。成效分析课题研究工作开展两年多来,我们共收集了教师撰写的各类较有质量叙事文章539篇,其中管理类65篇,教学类165篇,德育类123篇,自身发展类186篇。阅读这些叙事,我们认为叙事研究不仅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还影响着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一、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通过叙事研究,我们看到流淌在教师口头的、笔下的,体现在课堂的、文本的,是与新课改相适的教育教学理念,是不断学习追求自我完善的意识,是创造性设计、开展教育活动的能力体现,是较强的与人沟通和独立反思的能力。教师们的专业素养的提高,促进了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1、科研意识进一步增强。(1) 增强敏锐的问题意识。叙事研究的过程中是一个引导教师不断发现问题、记录问题、寻找对策、解决问题的过程。老师在叙写事情的过程中,有意无意的关注着课堂上、校园内、家庭里、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从老师撰写的叙事故事中,我们看到了老师们看问题的细致,思考问题的深入,解决问题的创意。校园里的一张纸、学生的一个举动、老师之间的一席话、一篇文章都会引导老师的思考。如朱丽敏老师谁是你最重要的人,全文是由阅读毕淑敏的谁是你最重要的人后,联系自己的教育实际谈学生自信心教育问题;朱玉洁老师一堂体育课,写的是一堂体育课上,因没有接受学生邀请参加学生活动,而后悔没能与学生平等相处的心情;江明忠老师写的真不明白,叙述了学生外出实践活动不听劝告上了当,而引起对学生规范教育的思考;蔡小玉老师撰写的享受闲暇研究的乐趣,由一次晚餐桌上的聊天,引起对学生课外阅读问题的思考(2)树立正确的反思意识。通过不断反思,教师的自我觉察能力和自我反省水平得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获得不断发展。可以说,反思是教师将这节课的某个教育教学事件的反思深入到相关的教育教学环节中,通过诸如“我做了什么”、“有什么不足”、“我的专业任务完成得如何”等心理描述,对实际教学进行感受和体验,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己的思想、行为、价值观、态度和情感,重审自己从事教学的思想依据,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最后,在实践中检验经验并发现新的问题。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不间断、不断升化的反思,最终促使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质量的提高。(3)享受真正的研究之乐。“叙事让我学会了与新课程对话,与书本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在对话的过程中,我找到了自我,找到了快乐。我在不断地实践,不断地反思,不断地记录,因而我有了实践智慧,有了心灵体验。我觉得自己在繁忙中快乐地成长”这是我校老师写的一段话。教育叙事是研究性的记叙文,老师们能写、乐写。在写的过程中,享受着研究的快乐,探寻着成长的喜悦。2、文化品位进一步提升。 阅读日益成为生活习惯。叙事研究的开展把教师的目光引导到解决实际的问题。教师的研究关注点多为如何改善自己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关注教育意义如何付诸每个教育活动。为解决现实的问题,教师的学习成为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将学习内容与现实问题的解决常会建立起必然的联系。以下是我校一位老师个人年度总结中的一段话:有人说,在这个世界上,惟有思想是可以自己进修的,所以我选择了阅读,并钟情于阅读。只是,我的阅读已经不是用来盛放虚荣,只是想为平凡的日子穿件美丽的衣裳。但我想,不管怎样,阅读的视角不能狭隘,下篱巴人与阳春白雪同样有着可人之处。空闲之时,读一读有关教育教学类书籍,也能读一读诗歌、散文;专著读,小品文也读,这既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生活的需要。因此,每天下班回家,上网、阅读、思考、习作成了自己生活的一部分。现在,有了自己的个人网站,那是自己耕耘的一片馨绿,每天无论多忙,我都要抽时间去关注,因为它是传达教育思想、生活态度,沟通同行的一个空间;也是提供学习资源、展示成果,沟通学生的一个平台。在通过文字的阅读与大师交流的同时,我也在阅读着人。在我的眼里,人是活动的文字。农夫说:一花一世界;佛家说:一叶一菩提;我想说,一人一本书。交往多了,对话多了,感觉人人都是一本丰厚的书。课堂上,与学生对话,读一读学生;办公室里,与同伴交流,读一读同伴;独处的时候,与自己交流,读一读自己。当阅读成为习惯的时候,即使孤独也是一种乐趣!反思日益成为工作习惯。学中反思,学后反思已成为教师工作、学习的一种思维习惯。请看一则故事片断:曾经,自己是个“行者”,一个忙于应付、缺少主见的行者;而今,我总会静心凝神,寻找思索的快乐,寻求五彩的生活。模糊的教法在思索中明晰,无序的话语在思索中精妙,享受教学在思索中欢度。思索中,顽皮的孩子中入规懂礼,落后的学生奋勇前进,出类拔萃的花朵争芬斗妍,教室、校园充满欢声,变为乐园。思索中,我享受着教与学的情趣;思索中,我享受着教与学的甘霖;思索中,我享受着教与学的成功之乐;思索中,我享受着教与学的巧妙绝伦。思索,缩短我与大师间的距离;思索,划清我与平庸者的界限;思索,使我的教艺趋于成熟;思索,为我的教学带来欢呼;思索,使我的人生缤纷五彩。记录日益成为行走习惯。大家认真地尝试着,饶有兴趣的撰写着自己教学中的故事,在叙事中深入思考,在叙事中加强学习,在叙事中走向成熟。可以说,叙事,似乎正在成为今天我们教师的生活方式、生存方式。通过两年多的研究,越来越多的教师确信:要想更快更好地获得专业化发展,就必须自觉地主动地高质量地有目的地进行教育教学叙事,使这种叙事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一种主动的意识。因此,老师们习惯于每次活动之后记一点、学习之后写一点,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及时记录下来。这是一位老师在自己的述职报告中写的一段话。这段话足以证明上述的现象: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梦想,不管是平淡的,还是轰然的,对自己来说“温不增华,寒不改叶”,宁静中的乐观是永远的心境。因此,再看自己的愿望,一年的收获虽似平平,但足够充实,足以回味。因为,每天都在生活,每天都有教育,每天都在收获。在阅读、思考、践行的过程里,留下了些许简单而美丽的故事。闲暇之时,喜欢记录这些故事,留作将来的阅读。也许文笔尚欠老道,思想尚不深刻,观点也未必正确,我却用自己的激情,记录着真实的教育生活。我想,年复一年,点点滴滴的积累,点点滴滴的感悟,不知不觉之中,会改善为人做事的质地,不断加厚和刷新人生的底色,这就是我聚敛的人生财富!3、专业水平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是否能得到提高,关键体现在教育教学观念与行为的更新与改善上的。我们认为:本课题研究的开展,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与新课程进行对话,使他们在育人观念的更新(典型案例钱燕春老师撰写的爱,原来这么简单)、育人智慧的增长(典型案例张春华老师撰写的孩子,让我走进你的心灵、评价方式的转变(典型案例邵丽萍老师撰写的评价,启发学生感悟学习的快乐),使教师能更加适应课程改革日益深入的需要。二、创新校本研修方式。我们把“校本教研”一般过程转化为具体的“说课看课评课思课”活动模式,简称为“四课”活动模式。当教师在叙述自己在研究过程中发生了哪些教学事件,叙述自己在研究过程中发生了哪些转变,这本身就是“问题设计行动反思”的一部分。这种“叙述”就是“教学叙事”。 “教学叙事”如何进行?我们构建了“说课一看课(上课)评课思课一形成叙事”的研究模式。其中“形成叙事”即在“四课”活动结束之后,上课教师和研究者各自根据自己的“叙说”以“文字”的形式整理成一份相对完整的“教学叙事”。其他参与看课、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