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及副伤寒课件_8_第1页
伤寒及副伤寒课件_8_第2页
伤寒及副伤寒课件_8_第3页
伤寒及副伤寒课件_8_第4页
伤寒及副伤寒课件_8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伤寒及副伤寒 ( Typhoid fever and paratyphoid fever),湘雅医院感染病科 侯周华,历史回顾 History retrospection,1659年,英国内科医生Thomas Willis首次描述具有持续发热、相对缓脉、神经系统中毒症状、脾肿大、玫瑰疹,少数病例可并发肠出血和肠穿孔等临床特征的疾病,称之为伤寒。,.,1880年 Carl Joseph Eberth从伤寒病人粪便中分离出一种短小、有鞭毛、能运动的杆菌,进一步证实为伤寒的致病菌。,1913年学术界规定将所有可运动的、有鞭毛、相似生物学结构和血清型反应的肠杆菌,命名为沙门菌(Salmonella)。,概述 (Summarize),由伤寒杆菌或副伤寒杆菌引起的一种典型而古老的消化道传染病。 该病在发达国家已很少见,如美国400500例/年,而在发展中国家仍是一个常见病,亚洲700万/年。 基本病理改变 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 临床以持续发热、相对缓脉、全身中毒症状、肝脾肿大、玫瑰疹与白细胞减少等为特征。,概 述,病原学(Etiology),病原学,属沙门菌属,肠杆菌科。沙门菌是一大群寄生于人和动物肠道中,生化反应和抗原结构相似的革兰阴性杆菌,目前已知2200种血清型,其中: 人-畜共患病:最多 专使动物致病:次之 专使人致病: 伤寒杆菌及副伤寒,形态学 伤寒杆菌电镜照片,病原学,三种抗原 O抗原 H抗原 Vi抗原,病原学,伤寒、副伤寒杆菌抗原的共同与特异性,副甲,表面抗原 (Vi),鞭毛抗原 (H),菌体抗原 (O),菌名,菌组,病原学,致病物质,病原学,1、侵袭力:,菌毛 有利于菌粘附至肠粘膜,2、毒 素:,内毒素,局部,作用于肠壁,通透性增加,粘膜炎症、溃疡,全身,内毒素血症,外毒素(A群1型),与内毒素协同作用,加重局部和全身症状,生物学特性,抵抗力:耐低温 水中成活2-3周 粪便中1-2月 对热与干燥较敏感6015 对一般化学消毒剂敏感,病原学,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流行病学,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病程的24周传染性最大, 原有慢性肝胆疾病的患者易成为慢性带菌者 传播途径:水源或食物,次为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 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病后可获持久性免疫,再 次患病者极少,流行病学,流行特征: 以温带和热带地区多见 终年可见,但以夏秋季多见 儿童和青壮年多见 发病高峰北方地区较南方迟12月,发病机制 (Pathogenesis),细菌 全身脏器中细菌繁殖 小肠 排菌 口 (肝、脾、胆囊、骨髓) 胃、小肠 感染性胆汁 穿过肠粘膜 穿过肠粘膜 经肝胆 肠壁淋巴组织 随血流 经胸导管 进入 肠道淋巴组织 血 流 血 流 使原已致敏的 细菌清除 (第一次菌血症)(第二次菌血症 淋巴组织 组织修复 释放内毒素) 严重反应 (无症状 ) (髓样肿胀期) (坏死、溃疡)(溃疡愈合) 潜伏期 初期 极期 缓解期 第1周 第23周 第45周,发病机制,病理特征 (pathology trait),病理特点: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 病变部位:末端回肠,该处的集合淋巴结及孤立淋巴滤泡的病变最具特征性 病变过程:第一周肿胀第二周坏死第三周溃疡第四周溃疡痊愈,临床表现 (Clinical feature),10天左右(723天) 此期无症状 潜伏期的长短与摄入的细菌量呈反比 整个病程45周,典型病例可分4期,临床表现,潜伏期(Latent period):,初期(第一周),发热:体温呈梯形上升 5-7日内升高达39-40 发热前轻度畏寒 少有寒战及出汗 其他:周身不适,食欲下降,咽痛和咳嗽,临床表现,极期(第二周第三周) 发热 持续高热,多为稽留热型 也有弛张热型、不规则热型 持续1014天,临床表现,消化道症状: 食欲下降 腹胀,多有便秘 少数以腹泻为主 右下腹可有轻度压痛,临床表现,极期(第二周第三周),神经系统症状: 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听力减退 谵妄、昏迷、病理反射等中毒性脑病的表现。(虚性脑膜炎) (随体温下降逐渐恢复),临床表现,极期(第二周第三周),循环系统症状: 相对缓脉 有中毒心肌炎,相对缓脉不明显 有时出现重脉,临床表现,极期(第二周第三周),皮疹(玫瑰疹): 713天出现 以胸腹部多见、背部、四肢亦见 成批出现,一般在10个以下 淡红色、斑丘疹、压之褪色 直径24mm 24天内消失,临床表现,极期(第二周第三周),肝脾肿大: 第一周末开始可触及 肋缘下13cm 质软伴压痛 重者可有肝功能明显异常及黄疸,临床表现,极期(第二周第三周),临床表现,缓解期(第三周第四周),体温波动,呈梯状下降 食欲、体力逐渐恢复 腹胀逐渐消失,脾脏开始回缩 但仍可出现并发症,临床表现,恢复期(第五周),体温恢复正常 症状消失 仅表现为体力稍差 一月左右完全恢复健康,临床类型, 普通型(典型) 轻型 迁延型 逍遥型 暴发型 小儿伤寒 老年伤寒 复发与再燃,轻型 发热38左右,病程1-2W,全身毒血症状轻,见于发病初期或已用有效抗生素治疗 迁延型 发热持续不退,可持续12月,呈驰张热或间歇热型,常见于合并慢性血吸虫病或其他慢性疾病,临床类型,逍遥型 病情轻微,可照常工作,部分患者因突发肠出血或肠穿孔而被发现。 暴发型 起病急骤,毒血症状严重,有畏寒高热,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肝炎,中毒 性心肌炎等,死亡率很高。,老人伤寒特点, 发热多不高,但易虚脱 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症状严重 易并发支气管肺炎及心力衰竭 病程迁延,恢复慢 病死率高,小儿伤寒特点, 病情轻,病程短 胃肠道症状明显 肝脾肿大常见 肠道并发症少,易并支气管肺炎 WBC不低或增高 病死率低,复发(Relapse),体温正常1-2周后,体温再次上升,血培养阳性。但病情比初发轻,病程短,并发症少。偶可复发23次。 原因:抗菌治疗不彻底,免疫力下降,潜伏在病灶中巨噬细胞内的伤寒杆菌繁殖活跃,再次侵入血流所致。,再燃(Recrudescence),在病后2-3周体温开始下降但未降至正常时体温再度上升,持续5-7日后才回到正常,血培养阳性,再燃时症状加重。 原因:菌血症未完全控制所致。,并发症 ( Complication),并发症,肠出血:最常见的并发症,多见于第2-3周, 大出血发生率2%-8%,大出血时TP 肠穿孔:最严重的并发症,多见于第2-3周,发生率3-4% 中毒性心肌炎 中毒性肝炎 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其他:中毒性脑病,支气管炎及支气管肺炎,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常规: WBC总数正常或降低 N(毒素作用及分布异常和破坏增加 所致), E甚至消失,病情好转其又回升,对 判断病情和疗效有意义。 血小板正常或稍低,实验室检查,肥达反应(Widal reaction) 定义:应用伤寒杆菌O与H抗原,副伤寒甲、 乙、丙杆菌的鞭毛抗原(A、B、C)通过凝集反应检测患者血清中相应的抗体,对伤寒与副伤寒有辅助诊断的价值。 一般1周后出现抗体,3-4周达高峰(70%),实验室检查,用已知抗原测相应抗体,血清直接凝集反应。 共同菌体抗原O 特异性鞭毛抗原H、A、B、C,肥达反应原理:,菌体抗原凝集试验,鞭毛抗原凝集试验,实验室检查,第2周开始出现,34周阳性率达7090% 01:80,H1:160,A、B1:80为阳性 菌体抗体为IgM 出现早,消失快 鞭毛抗体为IgG 出现迟,持续时间长,肥达反应意义:,辅助诊断价值 不是确诊伤寒的唯一依据,实验室检查,动态观察,滴度4倍增高有意义 O H不高:伤寒早期 H O不高: 不久前伤寒已治愈 O产生快,消失早 预防接种 H产生迟,持续时间长 回忆反应 其他发热性疾病所致,肥达反应注意事项:,实验室检查,假阴性:10%30%始终阴性,见于早期用抗生素,接受激素治疗及免疫力反应低下 假阳性:血吸虫病、溃疡性结肠炎、风湿病,结核病、败血症等 肥达氏反应对诊断伤寒有帮助,但不能作为确诊的唯一依据。,肥达反应注意事项:,实验室检查,培养标本 病程 阳性率 意义 血 1W 8090% 确诊 骨髓及皮疹 12W 8090% 确诊 大便 34W 80% 参考 小便 34W 25% 参考 十二指肠液 带菌者的诊断 与疗效评价,病原学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 (Diagnosis and distinguish diagnosis),诊断,流行病学资料 临床表现:有重要价值 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病毒感染 革兰阴性败血症 粟粒性肺结核 恶性组织细胞病 恶性疟疾 钩端螺旋体病,发热、肝脾肿大、WBC不高,治 疗 (Treatment),一般治疗及护理,卧床休息,多饮水 低渣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对症支持,物理降温为主 注意卫生,胃肠道隔离,治疗,注意事项,高热者不宜药物降温 便秘者禁用泻药 腹泻者忌用鸦片制剂 腹胀者忌用新斯的明,治疗,对症治疗,抗菌治疗,喹诺酮类药物 首选 头孢菌素 氯霉素 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 磺胺类 复方新诺明(SMZ-TMP),治疗,喹诺酮类 氟哌酸、氟嗪酸:体温正常后2周 头孢三代 常用于对喹诺酮类耐药或儿童 氯霉素 0.5tid-qid 热退后减半,再用1014 天,共23周。现不作首选,因有WBC 耐药、精神症状等副作用 氨苄青霉素 用于带菌者,治疗,肠出血(Intestinal haemorrhage): 卧床休息、禁食或流质、止血、输血、必要时介入或手术治疗; 观察BP、P、神志、便血情况。 肠穿孔(Intestinal perforation): 禁食、胃肠减压、输液、抗感染控制腹膜炎; 观察生命体征,并发腹膜炎时应及时手术。,治疗,并发症治疗,中毒性心肌炎: 严格卧床休息 保护心肌药物 足量有效抗菌药物治疗下,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出现心衰时,给予洋地黄和利尿剂 溶血性尿毒综合症: 按急性溶血和急性肾衰处理,治疗,并发症治疗,预防(Prevention),控制 切断 保护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者 病人 水、食物 普遍 带菌者 蝇、蟑螂 治疗病人 三管:水、粪、饮食 预防注射 普查饮食从业 一灭:蝇 用三联疫苗 人员隔离及治 注意卫生:公共、个人、饮食 疗带菌者 预防的重点 切断传播途径 出院标准:体温正常后15天,或体温正常后,粪 培养5-7日一次,连续2次阴性,粪,口,副伤寒(paratyphoid fever),潜伏期短(215天) 急性胃肠道症状突出 弛张热、毒血症状轻、病程短 皮疹出现早、多、大、色深 病死率( Mortality)低 肠出血与肠穿孔少,病例(Case),唐,女,48岁。因发热10天入院。 患者于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开始为低热,38左右,随后体温逐渐升高,5天后体温达39.540并持续高热,当地给予青霉素80万u Bid3无效,并出现明显腹胀、听力下降,遂转来本院。门诊以发热待查收入院。起病来无咳嗽、胸痛,无尿频尿急尿溜,食欲明显下降,无厌油呕吐,大便干结35天一次,小便量尚可。,病例(Case),既往体健,当地无类似患者。 PE:T39.5、P80次/分、R24次/分、BP 90/60mmHg、急性病容、表情淡漠、听力下降、胸前可见5个直径为24mm的皮疹,淡红色压之褪色。双肺()、心率80次/分、律齐、腹平软、无压痛、肝肋下1cm、质软、脾肋下约1.5cm、质软,腹部叩诊鼓音、腹水征()。 门诊资料:血常规:WBC4.0109/L,N0.56 L0.44,pt 100109/L,病例(Case),问题(Question), 可能诊断? 诊断要点? 进一步检查? 治疗(进一步处理)?,病例分析,体温逐渐上升,并持续高热 明显腹胀 表情淡漠,听力下降 相对缓脉:T39.5,P80次/分 肝脾肿大 玫瑰疹 血常规:WBC不高,诊断要点:,病例分析,沙门氏菌属感染,可能诊断:,病例分析,血常规、尿常规 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 血培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