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doc_第1页
环境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doc_第2页
环境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doc_第3页
环境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doc_第4页
环境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艿蚆聿腿薈螆螈莅蒄螅袀膈莀螄羃莃芆螃膅膆蚅螂袅聿薁螁羇芄蒇螀聿肇莃螀蝿芃艿衿袁肅薇袈羄芁蒃袇肆肄荿袆袆艿莅袅羈膂蚄袄肀莇薀袄膃膀蒆袃袂莆莂葿羅腿芈薈肇莄薆薈螆膇蒂薇罿莂蒈薆肁芅莄薅膃肈蚃薄袃芃蕿薃羅肆蒅蚂肈节莁蚂螇肅芇蚁袀芀蚆蚀肂肃薂虿膄莈蒈蚈袄膁莃蚇羆莇艿蚆聿腿薈螆螈莅蒄螅袀膈莀螄羃莃芆螃膅膆蚅螂袅聿薁螁羇芄蒇螀聿肇莃螀蝿芃艿衿袁肅薇袈羄芁蒃袇肆肄荿袆袆艿莅袅羈膂蚄袄肀莇薀袄膃膀蒆袃袂莆莂葿羅腿芈薈肇莄薆薈螆膇蒂薇罿莂蒈薆肁芅莄薅膃肈蚃薄袃芃蕿薃羅肆蒅蚂肈节莁蚂螇肅芇蚁袀芀蚆蚀肂肃薂虿膄莈蒈蚈袄膁莃蚇羆莇艿蚆聿腿薈螆螈莅蒄螅袀膈莀螄羃莃芆螃膅膆蚅螂袅聿薁螁羇芄蒇螀聿肇莃螀蝿芃艿衿袁肅薇袈羄芁蒃袇肆肄荿袆袆艿莅袅羈膂蚄袄肀莇薀袄膃膀蒆袃袂莆莂葿羅腿芈薈肇莄薆薈螆膇蒂薇罿莂蒈薆肁芅莄薅膃肈蚃薄袃芃蕿薃羅肆蒅蚂肈节莁蚂螇肅芇蚁袀芀蚆蚀肂肃薂虿膄莈蒈蚈袄膁莃蚇羆莇艿蚆聿腿薈螆螈莅蒄螅袀膈莀螄羃莃芆螃膅膆蚅螂袅聿薁螁羇芄蒇螀聿肇莃螀蝿 环境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论文摘要本文在总结我校十多年来的开展环境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校“学教和谐、因人施教、提高素质”的办学理念,尝试开发了环境教育校本课程。我校的环境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以“综合性、实际性、相对匹配性、可操作性”为原则,在选修课教学中实施系统的环境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在课文活动中强化环境教育,在研究性学习中深化环境教育。我校的环境教育校本课程不仅传授环境保护的知识、获得环保的能力,且引导学生对人文环境资源进行认知、品味和解读,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意识,养成自觉的环境行为,形成理性的环境价值观和审美观。通过环境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促进了我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保护环境社会责任感增强,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和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切实提高了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关键词 环境教育 校本课程 综合 开发 实践 一、环境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和模式 随着科技的进步,工业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消耗,人类以环境的破坏为代价,使得诸如“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之类的描述停留在文字记录中,成为人类的美好想象,使得“风烟俱静,天山共色”、“风和景明”的自然美景只能存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取而代之的是:“我国土地沙化正以平均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从1970-1995年的25年间,地球损失了三分之一以上的资源,其中淡水资源在25年中下降了50%”等触目惊心的环境恶化的数字。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森林生态功能衰退,生物种类锐减等等环境问题伴随着产业革命之至而至。创造了高度物质文明和技术文明的现代人,又用自己的双手制造出一系列富有现代特征的全球问题,并用这些问题筑成了自身的困境。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就曾预言:“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 面对如此这些扑面而来的环境问题已使人类日益认识到生存环境的恶化及保护环境已是燃眉之急。青少年是世界未来的建设者,他们的素质和环境意识的水平决定了他们将来采取何种态度和方式对待环境。因此,在中学教育中有必要将适当的环境知识、环境道德价值观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建立起合理的环境价值观和环境伦理观。我们认为,环境教育不仅仅是治理环境污染的环保教育,人类与自然和谐共进才是人类追求的崇高境界。环境教育还要帮助学生学会区分人与自然关系中的是非、善恶,并对个人及社会行为作出正确的判断,从而选择自己的行为,成为“理性生态人”。热爱大自然是人类的天性,品味大自然的美可使人类精神生活升华。我校所在地杭州,是一座闻名全国的旅游胜地、文化名城,她不仅有风光秀丽的西湖和为数众多的名胜古迹,且拥有大批深厚历史积淀的人文景观。作为环境教育的一部分,引导学生对这一优厚的人文环境资源进行认知、品味和解读,让学生通过对这一独特的穿越历史时空的地域文化进行反思,使学生体会其中的人文意蕴,会使学生从中获得的民族自豪感得以升华,形成理性的文化价值观和审美观。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正处于求知欲最盛的时候,是培养其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关键时刻,对其进行环境教育是当务之时,并对其一生来说都有深远的影响。但他们平时所受的环境知识都散见于分科教学中。分科教学的知识学习过程通常是从学习本学科中最基本的核心概念出发,然后通过由上位概念向下位概念的不断分化过程来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的。这种学习的方式所获得的知识虽然具有系统性强、学习效率高的优点,但是人为地割裂了各学科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性,不利于知识的综合,也较难顾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容易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大部分环境问题是属于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问题,环境教育课程属于综合实践性的课程。此类课程的开设不但要有环境知识的系统性,而且要顾及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选择活动的自主性。基于以上背景分析和我校长达十多年开展环境教育的经验,我校集结了各教研组(主要有化学、生物、地理、物理、语文、历史等)的教学力量,成立了以校长为课题组长、由课程专家、校长、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组成的“环境教育校本课程开发”课题组,作出校本课程开发的规划与决策,并逐步加以实施。我校环境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如下图所示。 拟定环境教育校本课程计划组成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课程设计小组、试验组了解先行环境教育实施情况并提出调查报告确立环境教育校本课程目标决定环境教育校本课程的结构体系主要工作阶段计划阶段设计阶段步骤拟定计划成立课题组评估需要确立目标设计课程框架推 广评价阶段环境教育校本课程的总结性评价全面进行总结性评价并再加以修正后正式公布发展阶段制定大纲编写教材提出教学建议实施阶段试 用修 正 制定课程标准、内容安排、教学进度等编写环境教育教材、提供教参、配备媒体对教材的使用、评价与考核提出方法建议选定试验班级进行试用根据试用结果进行修订扩大范围进行实施 图1 环境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流程图二、 环境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和原则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施行以国家课程为中心的课程政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环境教育主要以选修课或课外校外活动的形式出现。面对一些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要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环境知识,使其了解环境问题的前因后果及可能的解决办法,要增强学生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就有必要设置固定的环境教育学时,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环境教育。20世纪90年代末,“三级课程” 1999年6月15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设想的提出,从政策层面上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保证,让真正发生教育的地方课堂与学校拥有了开发课程的权力,让校长和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任务。以此为契机,我校适时提出开发环境教育校本课程的设想。环境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是根据本校的环境教育理念自主进行的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的一种课程开发。它的实质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我校环境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逻辑起点是:环境实践中的问题。我校长期以来秉承“励志、进取、求知”的校训,贯彻“学教和谐,因人施教,提高素质”的办学特色,希望通过“外塑形象、内铸气质”的办学理念塑造独特的学军风格。出于对现时今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的忧患和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社会责任感的培养,1985年我校率先开展了校本式的环境教育选修课的改革尝试。环境是一个综合的概念,环境问题的产生有经济、政治、科技等方方面面的原因,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环境教育涵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内容,是化学、生物、地理、物理、语文等学科的综合。那么,中学环境教育要帮助学生形成哪些环境教育的理念或意识?哪些环境问题是适合在中学学校教育中解决的?环境教育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环境教育主要是通过认知途径,还是通过情感途径来完成?或者说环境教育是要教给学生足够多的环境科学知识,还是通过卓有成效的情感体验和行动实践,来与学生探讨环境与人类的关系?这些问题涉及到环境教育校本课程要“教什么”和“怎么教”,是在开发环境教育课程前首先要考虑和解决的基本问题。l 中学环境教育应帮助学生形成哪些环境教育的意识、理念和知识?(课程目标)l 哪些环境问题是适合在中学学校教育中解决的?(课程内容)l 中学环境教育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课程实施方法) 我们认为,对处于世界观、自然观逐渐成熟时期的青少年,如果环境教育过于偏重认知,有些环境科学知识深奥难懂,超出了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就只能停留在死记硬背一些环境知识上,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消解对周围环境美的体验。因此,中学环境教育,应采取认知和情感并重的课程设计思想,即将环境教育建立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超越纯认知的学习范围;使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和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激发保护环境的意识,激活课堂教学所提供的环境科学知识的储备。同时,通过与环境的直接对话,使得一些自然现象变得生动起来,环境中产生的美中蕴涵着环境意识的潜移默化。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不仅仅是科学素养教育,还是人文精神教育。环境教育应采取认知与情感并重的课程设计思想;科学教育和人文精神教育并重。(一)环境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通过课题组周密的考虑和讨论,我们认为在基础教育中开展环境教育,应更强调人的一般发展,尤其要从中促进学生科学意识态度、科学理智、生态伦理等一般科学素质的发展。为此,我校将“为了环境的教育、在环境中的教育、关于环境的教育”确定为环境教育的指导思想。从意识态度、知识和能力三个层面确立了环境教育课程的基本目标。我们认为,许多环境知识的教学不是基础教育所能达成的,而良好的环境道德品质和自觉行为(环境意识的内化)的形成,环保能力的增强才是中学阶段所需获得的最重要的环境素质。环境教育的课程目标:1. 环境意识、态度方面l 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意识l 环境价值意识l 环境道德意识l 环境的法律意识l 环境的审美意识2. 环境知识方面l 环境的概念及组成l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对人类的影响l 人类发展和环境的关系3.能力和行为方面l 提高环境保护能力l 提高环境审美能力图2 环境教育子目标之间的关系(二)环境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97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前苏联的第比利斯召开的“政府间环境教育会议”发表的第比利斯宣言称:“环境教育不只是在现行课程中增加一个科目,而是要并入学校所有课程中。这件工作需要应用新的概念、新的方法和新的技术,并强调教育机构的社会任务,以及教育同仁间建立新的关系。”这就是说,综合能力的培养不是通过单一的学科教学所能获得的或达到的。而环境教育也应该是综合性的教育,它牵涉到的学科是多样的(如可能牵涉到化学、生物、地理、物理、语文、历史等学科),涉及到的价值判断也是多元的(如道德的、不道德的;现在的、未来的;个人的或局部利益、社会或全球的影响等价值判断),因此环境教育课程的开发不能局限在一门独立的学科中进行,有必要采取综合设计的方法。为此,我们确定了进行环境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几条原则。1、综合性原则。即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要整合不同学科和不同知识体系的内容,围绕某一专题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态度、人格等综合能力的教育。同时环境教育既可以是感官的,也可以是动手操作的;既可以是认知的,也可以是情感体验的。如语文与历史学科相结合可侧重培养学生的环境审美意识,从发掘人文景观资源的角度培养学生发现美、赏析美、创造美的能力;物理、化学、地理学科相结合可侧重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培养学生参与环保的意识2、实际性原则。环境教育必须结合实际的需要。学习情景的设计必须让学生了解“环境”发生的历史,理解“环境”的现实,最重要的是必须触动学生的情感。因为环境行为的深层本质应该是发于情,出于自愿的行为。环境教育并不是只要把环境教育的知识、规范告诉受教育者后,就会变成他的自觉自发的行为的。只有在教育(校内的和校外的)的过程中,通过情感的体验不断地使知识内化为自觉意识,才能表现为良好的环境行为。3、相对匹配原则。在课程内容编排上,要把握好分科教学的内容、进程与环境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相匹配的关系。这里的相匹配有两层含义:一是综合实践活动所涉及到的知识、技能通常是多学科的,但不同的活动专题与不同的学科知识、技能的联系紧密程度是有差异的,如环境中的光污染问题与物理学科更紧密些。这就要求综合实践活动的不同专题应尽可能安排成与相对密切的学科教学同步进行。二是各专题下的环境教育活动项目要尽可能与相关学科课堂教学内容、进度相匹配。这种匹配有助于学生把已掌握的学科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应用到生产、生活实际中去,紧密理论联系实际。当然,这种匹配要求是相对的。4、可操作性原则。“最好的学习场所是允许自己动手,并自己决定一切的地方”。因此,环境教育最有效的是,为学生提供接触环境,发现环境问题,解决环境问题的机会,力所能及地参与保护环境的社会实践活动和研究活动,进而形成环境意识。 在上述原则的指导下,我校确定了学科(各学科)综合,教学(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渗透)融合,活动(调查、参观、讲座、研究性学习等活动)整合的有效教学途径。在高一和高二年级设置环境教育校本课程,每周一课时,总5460课时。 其中,授课:2630课时,实验和各项活动组织、指导:2527课时,考核、评价:3课时环境教育课是由学校自己设置的,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虽然规定每周不少于1课时,但教师可以根据情况需要灵活使用时间,如可以根据活动设计的需要在某一段时期内(如在秋游活动中进行鸟类活动的观察、进行白色污染的调查)集中连续实施。三、 环境教育校本课程内容的组织和实施关于环境的教育:传授有关的环境知识,帮助学生理解从身边到全球的不同尺度范围的环境,理解人类与环境关系,也包括理解不同群体对待环境所持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差异,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l 这个环境是如何形成的?l 哪些自然力和哪些人力在影响该环境?l 对该环境的不同的期望如何导致对环境的不同理解?l 这里主要的环境问题是什么?可能的解决办法是什么?在环境中的教育:把熟悉的或相关的真实环境作为教育的资源和教育的场所。培养学生的技能,鼓励学生的参与。l 这些技能如何培养我对环境的理解?l 我能学到什么技能?l 人与自然的关系,环境中人与人的关系。l 环境问题研究的方法和思路显然,环境教育虽是专门设立的校本课程,但它也是一种跨学科的活动,它与任何一门学科均有关系。环境教育教学专题的选择不宜仅由某一学科承担,环境意识的培养也不能依靠单一的学科来完成,而环境问题的解决最终需要一定的实践和活动加以强化。为此,我校立足于“关于环境的教育,在环境中的教育和为了环境的教育”(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s education about, through and for environment)这个国际普遍认可的基本模式,制定环境教育校本课程大纲,编撰环境教育教材。为了环境的教育:学生养成对环境负责任的态度和行为,关心环境、爱护环境。l 对此环境,我的感觉如何?l 和该环境相关的个人和群体,各自所持的价值观和态度有何差异?l 我的反应是什么样的?l 在保护本地以及全球环境和提高人民未来生活水平及环境质量方面,我的责任是什么?l 我能做什么?(一)最优化的内容组织1、环境教育教学大纲的制定环境教育课程大纲:教学目标:习得有关环境的基本知识,形成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方法,促进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协调递进发展。基本内容:环境与人类 环境与美学 环境与发展 环境与法 环境与健康 环境与生物 城市化与环境问题 环境中的物理污染问题 环境中的化学污染问题 环境与水 环境与能源 基本概念:环境与环境问题 自然环境 人文环境 环境污染 可持续发展 基本原理:环境污染产生的原理;能源产生与消耗的基本原理;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社会经济发展与保护自然环境之间的辨证关系;环境美学的基本原理实施途径:系统教学;学科渗透;活动强化;研究性学习教学大纲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和纲领性的文件,是教材编写和教育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保证。在大纲中应有明确的本学科的指导思想、目标、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教育教学途径等。(详见附录1:环境教育大纲)中学开设环境教育课程的要义在于促进学生习得的环境知识横向联系和迁移,使学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到实际的应用。但它的价值又不仅仅在于基本知识的内化和迁移,基本技能的熟练,更在于训练学生在因素复杂、动态变化着的生活实际情景中如何发现有真正科学价值的问题,以及形成探究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促进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协调递进发展。为此我们在制定大纲时确定了以上环境教育的基本内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环境教育教材的编写环境教育校本教材的四个特色:采用“主题式”的篇章结构加强了人文学科中的环境教育融合多学科知识,利于教师整合教学活动设计的指导性和自主性相结合我校尝试编写环境教育教材开始于1989年。当时,我校教师出于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的忧患,凭着自己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责任感,编写环保教育教材,自觉自发地开设环保选修课,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至今,环境教育的教材已经四易其稿(1989-1992年编写了第一稿;1992-1995年编写了第二稿;1995年至2000年为第三稿;2001年为第四稿)。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做到代表性、先进性和可行性相结合,被选择的内容要体现综合性。我校的环境教育校本教材有以下四个特色:(1)环境教育校本课程采用“主题式”编写结构编写的结构上,我校的环境教育校本教材采用“主题式”的篇章结构,以环境为主线,选取了环境中的11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作为主题,打破了学科教学中涉及的有关环境问题的科际界线,将环境教育的内容按照新的逻辑重新建立、重新组织(见图2)。例如,“环境中的能源问题”就可由化学教师、物理教师和地理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共同担纲完成。环境与人类环境与健康化学与环境物理与环境生物与环境水与环境能源与环境城市与环境环境与法环境与发展环境与美学地理学科化学学科物理学科政治学科历史学科生物学科语文学科图2 环境教育“主题式”篇章结构2)环境教育校本课程加强了人文学科中的环境教育例一:“泣血的红豆杉”生态伦理问题的讨论例二:“七个最富有的人可以消除全球贫困”“向美国生活方式说再见”资源开发利用中人与人的关系例三: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湿地利用中的地方保护主义和生态问题 环境法的作用例四:镍矿区居民的选择 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问题前面谈到,环境问题本身是个综合性的问题,它是一个牵涉到多门类、多学科、多元价值观的问题。因此,环境教育也不能仅靠单一的学科来完成。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等自然学科与环境教育的关系自不必说,人文学科在帮助学生理解环境问题,形成环境意识方面的作用也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如语言作为思维的外壳和工具,语文学科可利用语言文字本身的魅力与感染力,帮助学生认识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对环境的理解力和鉴赏力;政治学科可从法理学的角度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发展与法律保障之间的关系;历史学科可从环境问题产生的历史分析人类发展与环境之间的辨证关系,增强历史责任感,发展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如:3)环境教育校本课程重视学科间的渗透和整合教学举例:环境中的水资源问题地理角度:从水体的组成、世界和我国水资源总量及水资源分布的时空差异来理解水资源问题的地区性特点。化学角度:水质的概念与指标(如溶解氧、需氧量等)、水污染、水体污染物(如重金属、有机物等)的化学分析。生物角度:水对生物与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水的概念;生物对水体污染的影响(如湖泊的富营养化、赤潮、食物链对污染物的富集作用等。)政治角度:环境保护法规中的水法等;环境伦理问题:缺水地区流域上、下游用水协调问题(如黄河上、中、下游的用水),近几年时间因用水引发战争等。历史角度:人类农业文明与水源的关系,我国历史上古城的衰颓与水资源的关系。水污染的探究性学习与它所涉及的学科(以运河杭州段为例)我校的环境教育教材对环境的综合认识不仅仅体现在学科的简单相加,而是不同学科对环境问题的综合认识,即要让各学科在环境教育上产生整体大于部分和的效用。这种教材编排结构可以有效地解决环境问题的无限性与环境教育课时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教师也可从不同角度,不同的环境选题中选择适当的环境教育的教学内容组织教学。4)环境教育校本课程的活动以指导性活动与自主性活动相结合u 调查活动合理运用环境知识和调查方法就某些环境问题进行调查,并对问题提出见解u 实验活动除了正规的验证性的环境实验外,时常给学生引入一 些传统的实验未曾支持的概念和思想u 参观活动为获得某些有关环境的感性认识,为学生提供参观访问的机会在活动课题的难度选择上,要做到指导性与自主性相结合。活动项目分指导性探究活动和自主性探究活动两种。前者教材提供较明确的活动目的、材料用具、过程、注意事项、活动时间安排与教学组织建议、活动原理等;后者教材只提供探究课题和建议及活动一般要求,由学生自行设计研究方案并开展活动。活动方式包括调查、实验、参观三种。(二)综合性的课程实施如全日制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试用)课程目标中规定:“了解并关注生物学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保等方面的应用。”“懂得爱护自然界的生物,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同意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课堂教学具有知识容量大、时间经济的优点,而成为目前我国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主渠道;同时,课外探究性的实践活动因具有灵活性、未知性的特点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解决问题能力、亲身体验及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国基础教育许多必修课的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要求”中都明确规定,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有关的环境教育。因此,鉴于我校目前的师资能力和环境教育的现状,我校的环境教育教学采用各学科渗透与系统教学相结合;课堂讲授教学与课外探究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1、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如同环境问题已经渗透进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一样,在必修课的教材中有许多关于环境教育的素材,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加以利用。国家规定开设的必修课一般都是基础学科,其教学大纲和课程计划中就明确规定,要在学科教学中贯彻和渗透环境教育。如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大纲中就规定:“通过介绍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的密切联系一级化学的重要应用,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热爱自然、关心环境、决心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献身的高尚情操的教育。”我校在开设环境教育选修课的同时,注重在平时的学科教学(化学、生物、地理、物理、语文、政治、历史、美术等)中渗透环境教育(具体内容参见附录2),加强有关环境知识点的教学,增强反思环境问题的意识。以节选化学学科渗透环境教学为例:表1 化学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化学学科教学内容学科中的环境教育渗透氧和硫1、 硫磺粉消除易形成剧毒汞蒸气的液态水银的污染原理及方法;2、 硫化氢污染及其治理方法;3、 “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治理方法;4、 大气污染概况、大气污染源和重要污染物及环境保护知识的综合介绍蛋白质、高分子化合物1、 人的排泄物对地下水产生的氮污染问题;2、 “白色污染”的危害及治理;3、 合成塑料、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等工业废水对水体的污染及治理2、选修课教学中实施系统的环境教育 虽然随着社会对环境问题的逐渐重视,人们可以通过若干途径获得环境知识,如网络、社会公益活动、环保知识宣传等,但系统教学能使学生“了解形成现成现有环境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及社会文化间的相互关系,得到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并能独立或合作解决现有的及今后的环境问题”,这是其他形式的教育活动不可比拟的。所以我校编著了环境教育的校本教材,并设置了环境教育选修课,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环境教育。教材共十二章,第十二章是环境教育活动指南,其他十一章内容的系统性如下图。十大环境问题酸雨污染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土地沙漠化森林面积减少物种灭绝水资源危机水土流失垃圾成灾城市大气污染1、环境与人类2、环境与美学3、环境与发展4、环境与法5、环境与健康6、环境与城市化7、环境与生物8、环境与物理9、环境与化学10、水与环境11、能源与环境能源与环境环境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从人文科学角度理解人类与环境关系;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用科学原理解释和分析环境问题发生的原因及解决的办法。图3 环境教材目录及联系体系系统教学由近及远,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世界十大环境问题。以主题联系各学科,使教师便于从自身专业的角度来组织环境教育的教学,扩展自己的知识,使学生便于在学习和运用环境知识时融会贯通,运用整体的联系的思想去看待自然与社会,善于用哲学的态度和方法去反思人类的行为。教材仅仅是实施环境教育的主要依据,但教师在进行环境教育教学时,可根据教学任务吸纳新素材组织教学。课程的设计要求教师有进一步拓展和开发或在实践层面与学生共同开发,合作学习。3、课外活动中强化环境教育环境教育不仅要使学生认识自然,了解有关环境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学校中的环境教育充其量只是为学生提供了有关环境的知识储备,教师关于环境的教学也只是为学生提供了一种解决环境问题的范式。环境教育最有效的方法是,使学生亲身接触环境,在与环境的对话中,激活原有的有关环境教育的知识储备,认识并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进而形成自觉的环境意识和环境行为。青少年学生普遍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包括对理论的认知和亲身体验)和敏锐的情感触角。环境教育的问题性和跨学科性及高体验性,足以让学生产生探求环境问题及相关问题的欲望。环境教育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是让我们的学生形成一种区别于传统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出外考察、亲身感受、身体力行环境问题及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是促发理性环境行为的有效途径。为此,学校组织了有关环境教育的相关活动。如配合“水资源保护”水质测定;配合“三大大气环境污染”的“酸雨和降尘测定”;配合“生物多样化”进行爱鸟教育: 环境教育活动举例:“还鸟儿一片蓝天,让家园更加美丽”主题活动1. 鸟类有哪些形态特征适于飞行生活?2. 请你从鸟类繁殖行为的角度谈对鸟的保护3. 为校爱鸟周设计宣传活动方案4. 设计一句宣传爱鸟的广告语 4、研究性学习中深化环境教育研究性学习课题选例一:建筑物光污染危害的研究1、实施模拟实验,分析光污染对环境温度的影响找两个一样大的盒子,(体积不能太小,如果是纸盒,最好在外面均匀地裹一层薄薄的隔热物,如泡沫海绵、棉垫等)模拟房间墙壁。在盒内各插一支温度计,并把盒子防在夏天的阳光下(阳光不直接射进盒内)。找一面足够大的镜子,将太阳光反射到其中的一个盒子的“窗户”上,使光透过纸(或膜)进入盒内。观察和记录两个盒子的温度,直至有反射阳光的盒子的温度不再升高为止。去掉遮挡“窗户”的玻璃纸,并将两支温度计互换,在模拟开窗的条件下,重复实验,记录温度。2、 组织调查活动 找几座位于玻璃墙建筑对面的居民楼,组织学生向居民做一次调查,了解光污染的危害程度。 3、整理材料,撰写实验报告和调查报告本课题通过光的物理实验,让人们注意光的污染,实验的难度不大,但能说明问题,但光污染除热效应外,还有其他方面,在调查过程中会发现的。研究性学习作为必修课程已经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实验修习稿)中。研究性学习为学生构建了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和实践的机会。这样的教学活动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开发学习的潜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研究性学习正在受到教育界的广泛重视。我校在开展的环境教育的过程中早就在进行着研究性学习,如在80年代的“杭州泉水矿化度与地质条件分析”的研究、“杭州水源的溶解氧的调查”;90年代的“卫星搭栽的番茄种子生产性能的观察研究”等。现在,我们正在进行新一轮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和实施工作,选题(见附录3“环境教育研究性学习课题选题指南”)。环境教育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很广,既有社会学科,也有自然学科,一般都由学生自主选题,在教师或专家的指导下合作完成。我们在进行环境教育过程所打下的基础为现在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课题选择的“ 活”资源和师资保障。关于新的人与环境的新课题有:“研究性学习课题”选例二:建筑艺术与人居环境1、 学生自由组织,全班分四组,以西湖为中心进行实地考察; 西湖以西冷印社为中心的书法,篆刻艺术与居住环境的关系; 以西湖国宾馆、郭庄为中心的建筑艺术与居住环境的关系 以吴山广场为中心的综合文化艺术与居住环境的关系; 以环北路、环西路、北山路、西山路为中心的绿地建设与居住环境的关系。2、 采访杭州市府办:“住在杭州”理念的提出依据是什么?3、 整理考察与采访内容,每个同学提交一篇小论文。该课题充分利用杭州的乡土条件,关心环境从生活开始,研究环境从身边的居住环境着手。这是一个有关环境与美学的课题。5、综合实施环境教育的实例例“一次性筷子还能用多久”的教学通过必修课、选修课及课外活动、研究性学习实施环境价值教育,学生在知识、态度、能力与行为方面的效果体现在: 知识或信息 态度 能力身心状态或行为内涵森林生长发育的知识森林在环境中的作用森林的价值估算信息:日本政府明令禁止使用本国木材生产一次性筷子。日本商人以苛刻条件,较低价格从中国进口筷子;同时日本建立回收一次性筷子的全国性网络。从日本对森林价值的重视,反射到我国的森林保护问题,对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认识。分析、思考能力:“筷子”与餐饮业的卫生问题及解决途径森林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我国与日本在环境意识上的差距社会调查活动的组织资料收集和分析能力 调查杭州市中小餐饮业一次性筷子使用情况 不使用或少使用一次性筷子节约用纸等有关保护森林资源的行为获得途径生物课地理课环境保护课环境保护课环境保护课,寒假中“杭州市中小餐饮业一次性筷子使用情况分析调查活动”中午在校用餐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平时的行为规范教育及宣传和示范。四、 环境教育校本课程的评价与考核课程评价既要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作出评价,更要对他们的实践能力、探索精神、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素质发展状况作出评价。在课程开发过程中,评价还有反馈、调节和促进课程发展的功能。(一) 评价的目标和内容从环境教育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出发,我校确立了环境教育评价的目标体系与课程目标相匹配,将环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与环境行为能力的考查和谐统一。从环境意识、态度;环境知识;环保能力和行为进行评价。环境教育校本课程的评价目标:1 有正确的环境价值观2 了解有关环境的重要知识3 运用已知的环境知识解决具体的环境问题4 具有良好的、自觉的环境行为5 具有一定的鉴赏环境的能力现代教育的任务要求,不仅使学生掌握丰富的知识和必要的技能,而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具有运用获得的知识去解决所面临的新问题的能力。学生从环境教育校本课程获得的能力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课程开发水平的一个重要的尺度。我们从三个层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1)基础性学力评价,即对环保教育“双基”掌握的过程及水平进行评价。 这类评价以学业水平考核为主。(试卷见附件10)(2)发展性学力评价,即自我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的评价。不仅评价他们向书本学习环保知识的自学能力,更注意评价学生向社会实践学习的能力。例如:学生的论文能体现综合学习能力及基本素质高二(1)班李洋同学的“关于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思考”的论文(论文见附件8)在1999年中国科协青少年科学论坛宣读有关专家(社会)给予较高的评价,我们对她的发展性学力作的评价如下:发展性学力评价社会评价1、 从菜场的大小黄鱼谈起,到我国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李洋关心的不仅是自己的学业,还有那蓝色的国土;不仅是眼前的餐桌,还有国家渔业的发展。这是一个关心社会、关心未来的学生。2、李洋同学学业优秀,课余有能力研究和思考环境与资源问题,说明她具有较大的潜力。3、论文有关的资料是她从国家海洋二所获取,自己对资料分析处理并用于论文,说明她具有较强自学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及自我发展意识。在中国科协青少年科学论坛展出时,这篇论文得到较高的评价。专家的评语是:选题新颖,分析合理,有说服力,属于综合性的论文。本文的研究方法是收集资料进行论述,文章内举例较少,如能进行一些市场海鱼调查,资料丰富些论文的水平将会有较大的提高。(3)创造性学力评价,即对学生在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基础上,在环保活动中不断有所创造的学业成效和学习能力的评价。例:1999-2000年的寒假,学校教科室和学生处组织了大型寒假活动-新世纪环保家乡行活动时,为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寒假之前我们先搞了活动方案的征集和方案的评选,评出了一、二、三等奖。各班的方案评价表节选如下:班级方案名称创意性评价可操作性评价高三4大气污染与呼吸道疾病的调查大气污染与呼吸道疾病有很大的关系,这个课题还没有人做过,有创意。操作难度大,要积累很多资料才能完成课题。高二2环保主题摄影展点子好,有对比的拍摄很说明问题,也很有教育意义操作容易,但需要些经费高一2禁绝白色污染宣传面对现实,解决实际问题。菜场的“禁白宣传”,地点的选择,很有创意送菜篮子需要些经费,可自己制作布袋子。高二6运河东段污染调查已有很多人做了这个研究,没有创意。水污染的调查取一、两个资料是容易的,但不能反映运河东段的污染状况初一3环保广告设计活动本身就是创意班级中有美术人才做这件事可行的、容易的。(二)评价的形式和方法我校环境教育校本课程采取“档案评价”的成效评价模式。学校专门成立了由学科教师、学生、家长、专家组成的环境教育评价小组,为每位学生设立了“学历”。对学生在接受环境教育期间的获得的知识、技能和行为,运用文字、录音、录像等载体进行实录和记载。记录学生接受环境教育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和取得的成绩。“学历”中有学生的关于环境教育的知识测试卷,绘画作品、小论文、刻录的光盘,也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今后发展的建议等。学生环境教育“学历”:一般项目: 学生姓名 学习时间 记录时间学前计划: 目标 内容 方法过程描述: 过程实录 时间记录 学习表现学后鉴定:包括获奖情况、学习业绩、及今后发展建议*过程描述可用文字、录音、录像等 环境教育校本课程的考核评价与我校实行的学分制的操行办法相一致,即完成课程要求学分满分为10分,合格为6分。采取考试与考查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方式。(1)书面考试对学生环保知识与技能性的评价是测试,每学期期末进行,测试卷(见附录10)。对学生环保意识和态度方面的了解是用问卷测试的方法,问卷的每个问题是在提醒学生“你的环保意识如何?”(见附录10)是评价与教育的统一,评价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自省的过程。(2)论文答辩论文是学生研究成果的重要体现,通过环境教育课题的论文答辩,了解学生的环境意识、态度和能力。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论文完成情况进行评价。(3)成果展示学校定期举行环境教育的成果展示,如爱鸟日、环境日、禁烟日的活动设计、展板、网页等。展示中有着同学、老师、社会及媒体多元的评价,这些展示活动其实也是保护环境的宣传和教育活动。五、 环境教育校本课程实施的成效与价值(一) 环境教育校本课程实施的显著成效1、优化了学生的素质结构语文政治 化学地 理 生物 物 理 其他环境保护(1)在知识和学业方面 综合课程与“学科教学中的渗透”结合互补,避免了分散于各学科教学中所造成的环境知识较为零碎,不成系统的缺陷,使学生受到较为系统的环境教育。这种教育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环境方面的知识,而且,在环境保护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各学科的联系(如图:环境科学与中学各科的联系)。并学会以这种“联系”的观念和方法去认识、探索环境问题,又加深了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内化为综合的学习能力。环境教育的综合课程的实施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优化和学业水平的提高。自“保送生”有综合测试的三年来我校的学生成绩都很好,2000年5月“保送生”综合测试中我校赵卉同学获全省第一名的好成绩。2000年的高考,浙江等部分省区实行“3+综合”考试,我们的学生受益于在环境教育综合课程教学中逐步形成的综合能力,我校综合考试的平均分数要比省平均分数高30-40分。2002年我校理科综合考试成绩又获杭州市第一。(2)在心理、意识和行为方面 环境教育课程的开设,学生表现出了对环境教育课的浓厚的学习兴趣。1990年,校教学处曾就环境教育课的开设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见表4、表5):表4:环境教育综合课开设的可行性调查班级一二三四五六总计人数%人数%人数%人数%人数%人数%有必要开设 34714391449439854698439389可有可无1123493651112379.3不必开设3600002400001.7表5:环境教育综合课开设的意义调查 班级一二三四五六比例有收获,有兴趣 并影响你的行为 35 47 48 43 48 4889%兴趣一般 14 3 2 5 2 210%收益不大增重负担 1 0 0 2 0 01.1% 环境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是一种由被动接受教育心理转化为一种自觉心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人人都喜欢在安全、整洁、舒适、和谐的环境下学习、生活和工作,这样的环境有利于促进人的身心健康。这就要求我们要爱护环境,人人都能去改善和创建一个良好的环境。这就必须使环境教育转化为一种自觉心理,一种人的潜意识,使人们都十分自觉,十分清楚地认识到,人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有效地规划自身的活动和控制自身的行为,避免破坏自然环境整体的平衡,才能保证人类发展的健康、安全和持续。我们在完善教育过程中,努力使学生具有这样一种心理,这样一种意识:对周围的空气污染、河流污染,各种自然资源的破坏感到不安;对到处飘挂的“白色污染”感到焦急,对公园、海滩以及旅游场所随处可见的瓜果皮核感到忧虑,对肆意破坏林木,践踏草坪的现象感到愤慨,只有这样,才会具有行动,才会从自我做起,想方设法对上述现象加以制止和防治,竭力去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一位同学在演讲中说:“优美的环境可以使人感悟美、体验美,可以使人产生崇高的理想、执著的信念和高尚的情操,有利于人类智慧和个性的高度、自由的发展与完善。身处优美环境之中,就会感到惬意和舒适,就会精神振奋,激起愉悦的情感并使自己融进环境之中,达到情景交融,人和自然和谐统一,从而感受到人的价值,使精神得到净化和升华。”这恰如其分地体现了大多数同学的心境。对地球环境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为破坏,大多数公众的反应仅仅是担忧,殊不知,作为一个社会成员,一个消费者,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参与了破坏环境的活动,只是自己没有察觉而已,事实上,只要人们对日常生活中的某些行为作出一些轻而易举的改变,就能对环境产生极大的积极影响,我们以“在环保中我们该做些什么”为题开展环保大讨论,要求学生讨论,归纳自己可以采取的行动。离开房间时,关上电灯,拔掉电视机、音响、计算机等电器插头;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如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纸盒和餐巾纸等;携带自己的购物袋去购物,避免使用不可回收利用、不可降解的塑料袋;节约用水,刷牙时关闭水龙头,采用淋浴时间不要过长,天气不是酷热时,不必大开电风扇和空调,即使最寒冷的季节,也没必要使室温超过18,如果觉得冷,可以多加些衣服;用节能灯泡,用耗电量小的电器。这样,把人对环境的关注引向自身生存环境的空间,引向自身应采取的行动,达到知行统一的效果。学生环保意识、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有正确的认识,还需要靠训练。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环境行为习惯,我们建立了学校班级,教师学生,学生学生的各级管理体系,师生互相督促,使每个人行为更加文明,使我们的校园更加整洁、美丽,郁郁葱葱。当您走入校园,我们的学生会很礼貌的向您说一声“老师好”。而且,您会看到一个整洁、美丽,郁郁葱葱的校园环境。学生把这种文明行为习惯扩展到校外,影响到社会。于是就有:认养绿地、护绿行动,全校20多个小分队,都有自己的“责任田”,每星期养一次,及时除草,清除杂物,检查、反馈绿地情况。每逢学生春游、秋游,学生们总会自觉带上垃圾袋,把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