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周考试卷.docx_第1页
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周考试卷.docx_第2页
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周考试卷.docx_第3页
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周考试卷.docx_第4页
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周考试卷.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阜阳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三年级第一学期历史周考试卷(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第I卷(60分)单项选择题30题,每题2分。每题后面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1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了丰富的历史信息。说文中说:“耕,犁也。从耒,井声。一曰古者井田,谓从井,会意。(注:人耕曰耕,牛耕曰犁。)”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 古代先民早期使用的松土工具是耒耜B 牛耕在春秋时期成为主要耕作方式C 早期“耕”的动力是人D 耜耕不能代表奴隶社会最高的生产水平2明朝时期江浙地区市镇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这些市镇与明朝以前的城市相比,其主要特点有多为商业中心 个别市镇出现新的生产方式呈现专业化特色兼有政治、商业中心的双重功能A B C D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草市最早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汉朝和唐朝前期对“市”的时间和规模都有限制北宋时期开始出现夜市和早市,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明朝中后期,江南棉织业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A B C D4唐六典记载:“凡州界内有出铜、铁处,官未采者,听百姓私采。若铸得铜及白铁,官为市取;如欲折充课役,亦听之。”材料反映出A 民营矿业可私自铸币以补充市场需求B 市场上铸币金属的增多导致税制紊乱C 政府在官矿优先的前提下允许公私兼营D 私营矿业出现了雇佣关系5墨子鲁问篇记载:“鲁之南鄙人有吴虑者,冬陶夏耕,自比于舜。”这一史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确立 B“礼崩乐坏”的现象向社会下层转移C自耕农经济在当时已经出现 D生产关系的变革是自下而上的6史料记载:(江南)“自晋氏迁流,迄于太元(晋孝武帝年号,376396年)之世,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材料反映了江南的什么历史现象?A 农业技术先进B 自然条件优越C 历代开发为其奠定了基础D 社会环境相对安定7下列对工官制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工官指的是历朝历代设立的专门管理社会上手工业生产的官员B 其产品是官家和皇帝私用的物品,平民无权享用C 工官的制作工艺水平代表了当时手工业技术的顶峰D 工官制度对古代中国的科技进步未起到积极作用8明朝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的相同之处是( )A禁止中外一切贸易活动 B禁止民间与各国进行贸易C都为防止倭寇的侵扰 D都长期实行9传统观点认为明代的釉上红彩为宣德朝(1426-1435年)所首创。下图是1964年在南京明故官遗址出土并被南京博物院收藏的白地釉上红彩云龙纹盘(残片)。考古专家认为盘上所绘的云龙纹是明代洪武朝景德镇官窑瓷的典型纹饰。据此推知,明代A 景德镇官窑烧制的彩瓷供宫廷使用B 官窑已经能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C 彩瓷和珐琅彩的制作工艺日趋成熟D 釉上红彩首创时间提前到洪武年间10赵世瑜市镇权力关系与江南社会变迁里写到:开窗见河,出门过桥”的江南水乡双林镇,元明以来,史载“吴丝衣天下,聚于双林。吴、越、阂、番至于海岛,皆来市焉。五月载银而至,委积如瓦砾:”“吾镇之乡村无不栽桑”,“近镇数村,以织绢为业,男子或从事绞线,常出市买丝卖绢”。外来商人形成规模,出现了泾县会馆,宁绍会馆等。随着外来定居的商人通过家族繁衍和科举考试成为本地的缙绅,地缘关系和血缘关系都较前大为减淡。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双林镇:农业和手工业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高;商邦、会馆对促进市镇发展作用大;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外来商人融入当地社会,基层社会关系变动A B C D 11宋人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记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其值千缗(古代计量单位,一般指一千钱)至万缗者。”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草市”A是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B对商业活动有严格的时空限制C交易不受政府官吏的直接监管 D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12(题文)晋商和徽商是明清时期叱咤在商场上的两大赫赫商帮,他们凭借高人一筹的生意手腕、运筹帷幄的权略谋术获得了生意场上的巨大成功,取得了富比王侯的财富,使之在商界风光无限。但有学者却对其作了如下评价:(它们)虽然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一些条件,但遗憾的是却无法走向资本主义,它们就像生长于牛粪之上的幼苗,不管长势如何诱人,当滔天的洪水奔袭而来时,必然随着牛粪一起消失在历史的洪波之中。这主要是由于古代商帮A 发展规模受到限制B 活动得不到官府支持C 商业经营观念落后D 没有根植于生产领域13盐引又称“盐钞”,是古代的取盐凭证。“引”是指有价证券,还可以作为“代币”流通。明代,盐商们需要送运粮食到边关,再从各个封疆大吏的手中换取他们手中的盐引。据此可知盐引A 是政府控制食盐专营的手段B 有利于稳定当时的食盐市场C 体现重农抑商政策空前强化D 是盐商合法贩盐的官方凭证14随着冶铁技术的改进与推广,农具生产在宋代冶铁手工业中占有大宗。宋真宗时,知滨州吕韦简要求朝廷豁免农具税;宋神宗时,夷汉杂居的较偏远地区,如因购买农具不方便,可以申请设置草市。据此可知A 草市作为最低层级的商品流通场所出现于宋朝B 对农具的重视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中国的农本思想C 农具的大量推广促进宋代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D 商业环境的宽松进一步推动宋代农具市场的发展15西汉初年“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促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因素是A“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B“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C“敢私铸铁器鬻(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D“国家置市易司,笼制百货”16唐朝时长江流域的商业城市,以扬州、成都为东西两个中心,时有“扬一益二”之说。唐朝后期扬州更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促使扬州繁盛的原因有处于内外交通枢纽地位 有比较发达的手工业 江南物产的主要集散地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A B C D17西汉初年,民营工商业经营相对独立。但在汉武帝之后,民间资本大量由工商业向农业转移,以田庄为代表的以农为主、辅以工商的混合型经营模式逐渐壮大。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民间资本的经营方式较为落后B 土地兼并现象的日益加重C 国家垄断经营和实施专卖制度D 私营工商业承担高额赋税18隋制规定,自亲王至都督皆给永业田,多者百倾,少者三十倾;京官从一品至九品都给职分田,多者五倾,少者一倾;农民一夫一妇受露田一百二十亩;地主官僚的奴婢受田,按其地位高低限制在六十人到三百人之间,奴婢受田数量和普通农民一样。这种均田制度A 抑制了土地兼并B 对地主官僚有利C 促进了隋朝经济的繁荣D 加强了中央集权19唐朝中期,由于人口增殖,名门大户特权的破坏,“永业田不断扩大,可开发土地的减少,均田制难以再执行下去。到了宋朝,富民“召客为佃户”,着佃的佃户即为给地主种田的佃农,富民和佃户构成了此时期的佃耕制。以下关于佃耕制说法正确的是A 是唐朝以来自然经济发展的结果 B 官田仍然是当时主要的占有形式C 形成土地买卖和转移的局面 D 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有所松弛20桑弘羊为汉武帝施行平准法,没收了富商大贾囤积居奇之所得,认为“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雍正帝推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按土地多少单一标准收税。由此可见,桑弘羊与雍正帝都A 实现了减轻税赋的目的B 注意税赋征取的正义性C 废除了地主阶级的特权D 无法切实解决财政困难21战国时期,诸侯国先后推行“授田制”,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贵族,而是直接分配给奴隶和农民耕种,或赏给有军功的贵族。这一制度有利于A 推广精耕细作B 推动社会转型C 抑制土地兼并D 改变地租形式2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豪强地主庄园,除了役使田里、从事农业生产外,还从事开矿、冶铁、制盐乃至造船等较大规模的手工业生产。这些行业虽历来为国家控制,但私家“与公竞争,以收私利”的情况时有发生。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A 盐铁专卖制度形同虚设B 民间手工业逐渐能够和官营手工业相抗衡C 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D 庄园经济一定程度上促进民间手工业发展23明朝在明长城沿线及其以南即所谓“九边”地区实行屯田。明人叶向高记载:其行于九边人受田五十亩,赋粮二十四石半,赡其人,半给官僚盖在洪、永年间,辽东屯粮以石计者七十万,甘肃六十万,宁夏十八万此举推行A 增加了粮食产量,摆脱了对内地粮食依赖B 避免了外族入侵,巩固了国家的北部边防C 减轻了百姓徭役负担,拓展了农耕文明D 增加了自耕农的数量,抑制了土地兼并24中国古代原始社会土地公有,所以沟洫阡陌等,都井井有条。后世则不然,土地变为私有,寸寸割裂,凡水旱蓄池等事,总是要费掉一部分土地的,这就造成了公益和私益的冲突不断。这一现象反映了A 封建经济导致农民收入锐减B 土地公有制优于土地私有制C 土地私有是社会矛盾的根源D 中国古代农业进化阻力重重25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立法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土地买卖、土地所有权是宋朝法律的重要内容,史称“官中条令,惟(田产)交易一事最为详尽”。这反映了宋代A 税制发生重大调整B 自耕小农发展壮大C 土地私有不断深化D 经济结构面临转型26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中说道:“中国的经济形态,由先秦到汉初是贵族经济,演进到东汉到魏晋南北朝,成为世族经济,隋唐之后,日渐呈现出士商合流的趋势,到宋代,定型为士绅经济,历一千年左右的演进,其后再无进步。这三种经济形态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官商经济。”作者意在强调A 宋代以后的经济发展趋于停滞 B 区分清楚三个时期的经济形态C 古代经济形态演变的基本态势 D 古代经济形态受政治强势干预27下图是某著作中关于新中国的部分内容,据此可知,该著作探讨的主题是中国A 国家实力的发展 B国际地位的提高 C国家形象的变化 D意识形态的转变28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曾写下了著名诗作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此诗最有可能创作于A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 B1987年台湾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时C1993年汪道涵和辜振甫举行会谈时 D1997年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后29.1945年,中华民国政府同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中国政府同意出租大连和旅顺,允许外蒙古独立。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给中国大量援助。这说明A.“一边倒”外交政策得以延续 B.二者均体现出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C.后者是对前者方针的继承发展 D.“另起炉灶”的思想得到充分体现30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安排“后事”:“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上述材料表明当时A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 B“左”倾束缚亟待突破 C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 D“两个凡是”名存实亡第II卷(40分)31(18分)改革和创新贯穿了人类的整个发展历程,并且不断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土地被开垦并成为私田,私田的主人不向国家交税,甚至有人化公田为私田,国家的财税收入不足公元前538年鲁国的郑子产提出了作丘赋。内容为:领主按丘征发军赋,丘内新垦土田愈多,分摊军赋愈轻。”中国古代经济史材料二清入关后,编成赋役全书,颁行全国。政府通知民户纳银米数额。地方官往往不公开款项,另立名目,恣意课取。田赋、丁役是正税,田赋分田、屯田,各分上中下三则,征税时又分本征、折征等情况,各征项又分各类谷粱,纳银、纳钱前后不一,各省不同。康熙五十一年,决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以康熙五十一年的总人口数征收丁银,共335万余两,以后增加丁口不加丁银。但出现丁银负担不均、苦乐不均的现象。有地方官提出把丁银摊入田亩统一征收。广东、四川实行“田载丁而输纳,丁随田而买卖”。直隶、山西、江苏等省奏请实行这一政策。雍正年逐步推广全国。正税之外,尚有名目繁多的附加税,如“火耗”,即借口赋银散碎,需熔炼银锭上缴,运输、熔炼有损耗而加派多征,名曰“火耗”(又称羡耗),因火耗不上交,地方官员便肆意加征,以饱私囊。雍正二年有地方官提出火耗充公。朝廷规定“羡耗必宜归公,养廉须有定额”。按官职高低,从上交的部分“火耗”中发给官吏“养廉银”。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鲁国进行军赋改革的背景以及改革的进步性。(9分)(2)据材料二归纳清初赋税征收的特点。(3分)(3)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推行赋税改革的作用和实质。(6分)32.(22分)在传统社会中,自耕农(注:指自己耕种自己土地的农民)是社会的基础,他们的生存状况,事关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国家历来关注自耕农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统治者长治久安的良策,当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历代统治者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摘自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材料二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出于籍而公(官府)役之至不胜(不能承受),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摘自欧阳修欧阳文忠公全集卷59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相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极荒活民书材料三建安元年,曹操在许县试行屯田制度,当年“得谷百万斛”,于是,曹操正式在各地推行置屯田令。屯田的主要方式有“军屯”和“民屯”。军屯始于西汉,民屯则是曹操的首创,将闲散的劳动力安置为50人一屯,分配在收归国有的荒废农田上进行耕作,“秋冬习战阵,春夏修田桑”。为保证屯田制度的顺利实施和加强管理,曹操颁布“重(禁)豪强兼并”的法令,禁止豪强兼并土地和控制劳动力,使得“流民归还,关中丰实”。设立了“典农部”,专门管理屯田事务,在地方也设置专门机构来保证屯田的有序实施。大兴水利,治河修渠,构建起科学的灌溉体系,使得“以溉稻田,官民有蓄”。同时,还改进灌溉工具“翻车”和“耧犁”技术。摘编自孙金刚、孙晓平枭雄曹操的经济政策述略请回答: (1)自耕农阶层在中国形成于什么时期?根据材料一分析国家为什么要关注自耕农的存在? (4分)(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古代社会中有利和不利于自耕农生存的因素。(4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曹操推行屯田制的主要措施。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曹操推行屯田制的意义。(9分)(4)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耕农经济的结束成为必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和英国结束自耕农经济所采取的措施和影响。(5分)高三第三周周考历史答案15 BABCC610 DDBDC 1115 ADDBB1620 CCBDB 2125 BDCDC2630 DCADB 31.共18分(1)(9分)背景: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土地私有制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