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稳中求变突出素质考查.doc_第1页
命题稳中求变突出素质考查.doc_第2页
命题稳中求变突出素质考查.doc_第3页
命题稳中求变突出素质考查.doc_第4页
命题稳中求变突出素质考查.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切为了孩子,以德治教,育人为本命题稳中求变 突出素质考查今年新课标考试大纲已正式出台,最近教育部考试中心相关负责人指出:多样化、选择性和探究性,让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新大纲在维护统一考试的前提下,尽可能反映新课标中倡导的这种多样性和选择性,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参加新课程改革的考生将于今年参加全国统一高考,作为传统教学与新课程改革衔接的关键一年,今年高考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2006年高考物理试题,各地试题注重基础知识,注重能力考查, 渗透了新课标的理念,同前几年相比, 凸显“稳中求变、考查素质”的特点. 新出台的考试大纲注重了新课标理念,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考查, 回顾2006年高考, 对照新的考试大纲, 今年高考命题必将体现如下特点:一、命题注重对物理学主干知识的考查2006年高考理综试卷及物理单独命题试卷, 试题都注意突出考查了主干知识,包括匀变速运动规律、牛顿定律、机械能守恒、动量守恒、机械波、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与偏转、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电磁感应等,从而使得测试结果能客观反映考生对基本概念、规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命题兼顾对非重点知识(热、光、原)的考查,在试卷中这三部分均有相应的试题,所占分值约20% 左右, 这些非重点知识的考查多以选择题出现,侧重于对知识的理解,也体现出了一定的综合度. 例1 (2006年广东卷 题17) 宇宙中存在一些离其它恒星较远的、由质量相等的三颗星组成的三星系统,通常可忽略其它星体对它们的引力作用. 已观测到稳定的三星系统存在两种基本的构成形式:一种是三颗星位于同一直线上,两颗星围绕中央星在同一半径为R的圆轨道上运行;另一种形式是三颗星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项点上,并沿外接于等边三角形的圆形轨道运行. 设每个星体的质量均为m , 万有引力恒量为G.(1)试求第一种形式下,星体运动的线速度和周期.(2)假设两种形式星体的运动周期相同,第二种形式下星体之间的距离应为多少?答案 (1) ;(2) 本题以宇宙中的三星系统为背景命题, 考查了匀速圆周运动、力的合成与分解、万有引力定律和向心力公式等主干知识. 2006年各省市高考试卷都突出重点内容,注重对主干知识的考查, 表现出考试大纲对高考的指导作用. 试题内容覆盖面较广,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各部分的比例合理命题突出物理学科内的综合,综合题出现频率较高的综合点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牛顿定律与圆周运动和万有引力定律相综合解决天体运动问题; 物体间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动量守恒和能量转化;从运动和力的角度及能量观点分析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与偏转; 利用牛顿定律、圆周运动、洛仑兹力等知识解决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问题; 从运动、力、能量的角度并与电路计算相综合分析电磁感应过程,等等, 可以预计, 2007年试题也必然会注重主干知识的综合考查. 近几年高考改革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方向,许多试题在课本中都能找到原型,后一段复习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归课本,依托课本, 疏理知识,将已学过的基础知识,结合考试大纲进行系统整理, 加强主干知识的梳理和整合,弄清主干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牵一点、起一线、连一片、构一体”的目的,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高考注重对主干知识的考查, 今年高考命题必然沿袭这一特点, 复习中应注意主干知识的归纳整理,以各部分重点内容为核心,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 值得一提的是, 在复习的最后阶段, 应杜绝再做难题, 对以前做错的题目进行一次清理, 剔除难题、偏题, 对于考查主干知识的基础题和中档题, 以往做错的必须反思, 分析失误的原因, 并寻找同类型题目进行巩固训练, 以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二、注重以理解能力为主导的能力测试题 高考物理考试大纲指导思想要求:“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006年高考中,以考查理解能力为主导的命题思想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今年的高考命题,这一理念必将进一步体现. 例2 (2006年天津卷 题25)神奇的黑洞是近代引力理论所预言的一种特殊天体,探寻黑洞的方案之一是观测双星系统的运动规律, 天文学家观测河外星系大麦哲伦云时,发现了LMCX3双星系统,它由可见星A和不可见的暗星B构成,两星视为质点,不考虑其他天体的影响, A、B围绕两者连线上的O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它们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如图所示. 由观测能够得到可见星A的速率v和运行周期T , 引力常量为G .(1) 可见星A所受暗星B的引力FA可等效为位于O点处质量为m 的星体(视为质点) 对它的引力,设A和B的质量分别为m1、m2 ,试求m ( 用m1、m2表示).(2) 求暗星B的质量m2与可见星A的速率v 、运行周期T和质量m1之间的关系式;(3) 恒星演化到末期,如果其质量大于太阳质量ms 的2倍,它将有可能成为黑洞. 若可见星A的速率v 2.7105 m/s,运行周期T=4.7104 s,质量m16ms ,试通过估算来判断暗星B有可能是黑洞吗? (G6.6710-11 Nm2kg2,ms 2.01030 kg ) 答案:(1) ;(2) ; (3)暗星B有可能是黑洞.本题考查了考生的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运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2006年高考物理考查重点是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考查运用物理基础知识进行判断和推理的能力今年考试大纲中的能力考查要求与2006年相对照, “五大能力”要求未变, “五大能力”可归纳为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 复习中,教师必须严格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透彻理解概念和规律,学生的理解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必须清楚, 理解能力是基础,只有理解能力提高了,其他能力才能得到发展.考试大纲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所给的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结论或作出正确判断”. 高考物理综合题在逻辑推理能力和运用数学方法能力的要求都很高, 必须在的理解的基础上, 才能进一步利用假设推理法化解障碍, 突破难度较大的综合题, 应注意掌握物理假设的特点, 熟悉物理假设、逻辑推理的方法三、关注同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相关的命题考试大纲指导思想要求:“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要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物理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讲到:“高中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自身及其与文化、经济和社会互动发展的时代性要求,肩负起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从这些情况, 我们可以看到考试大纲与新课程标准做到了完美结合2006年高考中同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相关的试题频频出现, 这些试题通过文字叙述或利用图表、 图象和图示提供信息,向考生提供较新的概念和相关公式,考生解题过程就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过程. 新信息题往往与高新科技综合,有些知识是完全陌生的,但解决问题的方法仍是中学常见的基本方法.例3 (2006北京卷 题24 ) 磁流体推进船的动力来源于电流与磁场间的相互作用, 图1是在平静海面上某实验船的示意图,磁流体推进器由磁体、电极和矩形通道(简称通道)组成, 如图2所示,通道尺寸a = 2.0m、b =0.15m、c = 0.10m,工作时,在通道内沿z轴正方向加B = 8.0T的匀强磁场;沿x轴负方向加上匀强电场,使两极板间的电压U = 99.6V;海水沿y轴方向流过通道, 已知海水的电阻率=0.20m. (1)船静止时,求电源接通瞬间推进器对海水推力的大小和方向;(2)船以 = 5.0 m/s的速度匀速前进。以船为参照物,海水以5.0 m/s的速率涌入进水口,由于通道的截面积小于进水口的截面积,在通道内海水的速率增加到 = 8.0 m/s, 求此时金属板间的感应电动势U感 .(3)船行驶时,通道中海水两侧的电压按U=U -U感 计算,海水受到电磁力的80% 可以转换为船的动力, 当船以vs =5.0 m/s的速度匀速前进时,求海水推力的功率.答案 (1)797N;方向沿y轴正方向;(2)9.6V;(3)2880W 本题以高新科技磁流体推进器为背景命题, 涉及安培力、左手定则、欧姆定律、电阻定律、功率计算等知识点. 2006年高考命题关注高新科技,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考查, 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考查考生能否通过阅读和理解试题所给出的物理情境,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并将所获得的知识与所学知识结合起来,建立物理模型,寻找各物理量的联系,最终解决问题. 在后一段复习中, 教师要多关注时事热点和科技新成果的报道,如:我国“环流器2号”氢核聚变、“嫦娥”登月计划、青藏铁路、高温超导、纳米科技、伊朗核问题、近年诺贝尔奖等,并与课本主干内容进行横向联系拟题,让学生进行相关试题的训练,学会如何筛选有用信息,将新信息与题目所求未知量挂起钩来,培养运用新信息解题的能力. 四、关注对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考查的命题 物理课程新标准在课程性质中指出:“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2006年高考中出现了许多对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考查的新情景试题,这类习题考查考生快速接受和应用新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此类题型的特点是介绍的新知识是在过去没有学习过,有时其介绍部分相当复杂,而解题关键是准确地提取有效信息,然后用已学过的知识加上新的信息来解决问题 例4(2006年北京理综卷 题17)某同学看到一只鸟落在树枝上的P处,树枝在10 s内上下振动了6次. 鸟飞走后,他把50 g的砝码挂在P处,发现树枝在10 s内上下振动了12次; 将50 g的砝码换成500 g砝码后,他发现树枝在15 s内上下振动了6次. 你估计鸟的质量最接近 ( ) A.50 g B.200 g C.500 g D.550 g 解析 本题可用弹簧振子的周期公式 求解,但是现有教材中没有给出此公式, 因此本题似乎超纲. 新课改注重探究性学习, 本题可用比例法进行探究. m1=50g的砝码挂P处,振动周期s , m2=500g的砝码挂在P处,振动周期s, 得, 对以上观察的数据进行探究, 在忽略观察和记录的误差的情况下,有, 即, 设鸟的质量为m0 , 其振动周期 s , 因此, 得m1 = 4m2 = 200g. 答案:B.本题是一条考查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新情景试题,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掌握逻辑推理和论证方法, 这一理念在2006年高考试题中已经得到了体现, 可以预计, 这一理念在今年高考命题中会进一步落实, 试题将结合生活、生产、科学研究的实际, 配合图象、图线等,提供一定的新情景,由考生进行类比、推理和判断,考查考生推理和论证的能力. 在复习中, 教师要设计一定数量的探究性试题, 在问题设计上留给考生发挥个性的广泛空间,考生需要进行发散思维,从多角度分析,全方位联想,注意物理知识的综合应用,注意物理规律的正确迁移,才能得出结果.五、关注考查实验探究和实验设计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 掌握实验探究能力, 这一理念在2006年高考试题中已经得到了体现, 可以预计在今年的高考命题中,这一理念会得到进一步的落实例5 ( 2006年江苏卷 题13 ) 现要按图所示的电路测量一节旧干电池的电动势(约1.5V)和内阻(20), 可供选择的器材如下:电流表A1 、A2 (量程0 500 内阻约为500), 滑动变阻器R (阻值0500, 额定电流1.0A), 定值电阻R1 ( 阻值约为100), 电阻箱R2 、R3 ( 阻值0999.9), 开关、导线若示. 由于现有电流表量程偏小,不能满足实验要求,为此先将电流表改装(扩大量程),然后再按图电路进行测量(1) 测量电流表A2的内阻. 按图电路测量A2的内阻,以下给出了实验中必要的操作. A. 断开S1 B. 闭合S1 、S2 C. 按图连接线路,将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调至最左端,R2调至最大 D. 调节R 2 , 使A1的示数为I1 ,记录R2的值 E. 断开S2 ,闭合S3 F. 调节滑动变阻器R,使A1 、A2的指针偏转适中,记录A1的示数I1 按合理顺序排列实验步骤(填序号):_ .(2)将电流表A2 (较小量程)改装成电流表A (较大量程). 如果(1)测出A2的内阻为468, 现用R2将A2改装成量程为20mA的电流表A, 应把R2调为_; 与A2并联,改装后电流表A的内阻RA为_.(3)利用电流表A、电阻箱R3 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用电流表A、电阻箱R3 及开关S按图所示电路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时, 改变R3的值,记录下电流表A的示数I ,得到若干组R3 、I的数据,然后通过作出有关物理量的线性图象,求得电池电动势E和内阻r . a. 请写出与你所作线性图象对应的函数关系式_ . b. 请在右图坐标中作出定性图象(要求标明两个坐标轴所代表的物理量, 用符号表示). c. 图中_表示E . 图中_表示r .答案: (1)CBFEDA (2) 12; 11.7 (3)方法一:a., b. 如下图1所示 , c.直线的钭率; 纵轴截距的绝对值.方法二:a. , b. 如下图2所示, c.直线钭率的倒数; 纵轴截距除以钭率. 本题要求考生掌握科学探究过程和科学研究方法, 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本题笫(1)问测量电流表A2的内阻, 可将平时物理实验中学到的“替代法”迁移过来. 第(3)问利用图象求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可将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中的图象的处理方法迁移过来, 将公式变换成 , 作出图象, 该图象是一条直线, 斜率等于, 纵轴截距等于, 进而求出电池电动势E和内阻r ( 如答案中的方法二) . 迁移能力在各种能力之中是最重要、最基本的一种能力,在复习实验时, 教师要注意将学生实验中的验证性实验、测量性实验改编为探究性试题, 或者从国内、外刊物上引入一定的探究性试题, 或者将奥赛、大学普通物理学上的实验降低难度进行改编, 让考生在训练中理解科学探究过程, 掌握科学研究方法, 并能够将探究方法进行迁移, 以提高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 高考正向能力型、探究性的方向拓展, 近年高考实验题已从考课本实验向设计性实验方面进行转移,但实验的原理、方法仍是课本实验中所学过的,关键是将课本实验的原理、方法转变为自己的设计能力. 实验设计的原则是科学、可行、精确和简便, 考生应深刻理解大纲中基本实验用到的实验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累积法、电学实验方法中的伏安法、替代法和半偏法, 数据处理用的差值法、平均值法、图象法等), 并能将这些方法灵活迁移到新的实验中去解决问题.在实验设计中,为了提高实验的精度, 减小实验误差, 控制实验条件至关重要. 实验条件的控制涉及许多方面, 如:实验原理、器材选择、基本仪器的使用、电路的连接、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图像的绘制、电路故障的判断及误差产生的估计等.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 设计性实验题必将继续成为高考的热点, 在复习过程中, 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进行探究. 学生每完成一次实验,让他们弄清该实验的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案, 完成该实验还有哪些新方案,该实验还有哪些其它用途等等,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探究类实验试题剖析探究类实验试题在近年高考试卷中频频出现, 这类试题注重考查考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注重考查实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 高考正向能力型、开放型、研究性的方向拓展, 在高考复习过程中我们必须关注这类实验试题本文通过对下列两类探究实验题的剖析, 以期对考生有所启发 一、新情景探究类实验 例l 物体绕轴转动而具有的动能叫转动动能,转动动能的大小与物体转动的角速度有关为了研究某一砂轮的转动动能Ek与角速度的关系,某同学采用了下述实验方法进行探索:先让砂轮由动力带动匀速旋转测得其角速度,然后让砂轮脱离动力,由于克服转轴间摩擦力做功,砂轮最后停下,测出砂轮脱离动力到停止转动的圈数n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经实验测得的几组和n如下表所示: 角速度rad s-10.51234转动圈数 n 5.02080180320转动动能 Ek/J已测得砂轮转轴的直径为l cm ,转轴间的摩擦力为 N1.计算出砂轮每次脱离动力的转动动能,并填人上表中2.由上述数据推导出该砂轮的转动动能Ek与角速度的关系式为_ .3.若测得脱离动力后砂轮的角速度为2.5 rads ,则它转过45圈时的角速度为_ rads解析 1.已知直径d = 10-2 m , 摩擦力 f = N , 据动能定理, 砂轮的转动动能 Ek = fs = fnd = 0.1 n , 将n的数值代入, 算出不同角速度对应的转动动能Ek , 在表上从左向右依次填0.5、2、8、18、32. 2. 利用对应的数据可以看出Ek与不是正比例关系,由于物体平动动能Ek与速度v的平方成正比,受此启发,试用Ek = k2 探究, 得k =2, 故砂轮转动动能Ek与角速度的关系式为 Ek = 22. 探究Ek与的关系也可用图象法处理,如分别作出Ek -图象、Ek 2图象,进而找出转动动能Ek与角速度的关系式.3.据动能定理 , , , 得出砂轮转过45圈时的角速度为 rads方法技巧 高中物理中没有介绍转动动能的表达式, 本题以探究“转动动能与角速度的关系”命题, 是一条新情景探究类实验试题, 考查考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迁移能力. 科学探究的要素有: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收集数据、评估、交流、合作,这类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对几个要素的运用能力. 在进行常规实验复习时, 应注重思维训练,特别是迁移思维的训练,迁移思维是指在不同背景、不同侧面下思考和寻找答案的思维形式,其基本特征是创新实验复习时多进行“一题多问”、“一题多思”,这是训练迁移思维的好办法二、开放性探究类实验 例2 给你一节电池、一只电键、若干导线,还需要哪些仪器、器材就可以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了? 请设计具体的测量方法. 解析 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要用到闭合电路欧姆定律E=U+Ir , 要得到E与r的值,就要设法(直接或间接)测出至少两组U与I值,根据所给仪器、器材的不同,具体的测量方法会有所区别: 思路1 若还有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各一个,测量电路如图1所示,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可获得两组U与I的值 思路2 若还有电流表一只,电阻箱一个(或两只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测量电路如图2所示,同样可行。思路3 若还有电压表一只,电阻箱一只(或两只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测量电路如图3所示,同样也可行。 思路4 若电池的内阻较小不易测量,可在电池外串一阻值已知的定阻充当电源内阻如图4所示;若电压表量程过小,还可通过电表的改装扩大量程来测量,如图5所示思维拓展 本题是一道开放性探究类实验,设计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都是在学习过程中学到的,通过分析与思考,能从同一条件出发,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联想判断,运用多种途径来解决问题探究性实验课题往往需要经过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评价结论等环节,试题针对这些具体环节进行考查,从而检测考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处理数据的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及科学素养开放性探究类实验凸现开放的特点,而且根据所测的物理量处理实验数据也是开放的,可以运用图象法,也可以运用计算法 探究型试题是一类适应新课程理念的题型,它着重考查学生的迁移分析的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在探究过程中,为了寻求问题的解答,我们必须深入细致的分析、思考和对比,把握命题意图,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信息处理,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思考和寻找答案,从而提炼出结论. 值得一提的是, 平时学习、实验过程中必须注重知识积累,培养发散思维和迁移分析的能力.同步训练学过单摆的周期公式以后,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钟摆产生了兴趣,老师建议他们先研究用厚度和质量分布均匀的方木板( 如一把米尺) 做成的摆(这种摆被称为复摆),如图所示让其在竖直平面内做小角度摆动,C点为重心,板长为L ,周期用T表示甲同学猜想:复摆的周期应该与板的质量有关乙同学猜想:复摆的摆长应该是悬点到重心距离的L2丙同学猜想:复摆的摆长应该大于L2理由是:若OC段看成细线,线栓在C处,C点以下部分的重心离O点的距离显然大于L2为了研究以上猜想是否正确,同学们进行了下面的实验探索:(1)把两个相同的木板完全重叠在一起,用透明胶( 质量不计) 粘好:测量其摆动周期,发现两个木板摆动与单个木板摆动的周期相同,重做多次都有这样的特点则证明了甲同学的猜想是_的. (选填“正确”或“错误”)(2)用To表示把板长为L的复摆看成摆长为L / 2单摆的周期计算值,用T表示板长为L复摆周期的实际测量值计算与测量的数据如下表:板长Lcm255080100120 150 周期计算值T0s0.701.001.27 1.41 1.551.73 周期测量值Ts0.811.161.471.641.802.01 由上表可知,复摆的等效摆长_ L / 2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为了进一步定量研究,同学们用描点作图法对数据进行处理,所选坐标如下图, 在坐标纸上作出T T 0 图象,并根据图象中反映出的规律求出 = _ . (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其中L等 是板长为L时的等效摆长, ).答案: (1)错误 (2)大于 (3)图线为直线, 图略. 1.14 1.17四.设计综合性复习专题, 训练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近几年高考试卷中,许多试题都是由经典习题通过变换情境、改变条件、转换角度等方式变形而来,掌握了习题变形的思路和方法,可以使解题少走弯路,跳出题海。动量定理是高中物理中的一条重要规律,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其表达式为I =p ,这里的I是物体所受外力的总冲量,p是物体动量的增量,即物体末状态与初状态的动量之差。本文以动量定理一节的课本例题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加选修)笫二册中笫6页为例,探讨课本经典习题的变形方式,以期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例题 一个质量为0.18 kg的垒球, 以25 ms的水平速度飞向球棒( 如图所示),被球棒打击后,反向水平飞回,速度的大小为45 ms , 设球棒与垒球的作用时间为0.0l s ,球棒对垒球的平均作用力有多大? 分析 球棒对垒球的作用力是变力,力的作用时间很短在这个短时间内,力的大小先是急剧地增大,然后又急剧地减小为零在冲击、碰撞一类问题中,相互作用的时间很短,力的变化都具有这个特点,动量定理适用于变力,因此,可以用动量定理求球棒对垒球的平均作用力 由题中所给的量可以算出垒球的初动量和末动量,由动量定理即可求出垒球所受的平均作用力 解 取垒球飞向球棒时的方向为正方向 垒球的初动量为 p mv 0.1825 kgms 4.5 kgms 垒球的末动量为 p mv - 0.1845 kgms - 8.1 kgms 由动量定理可得垒球所受的平均力为 F= = 1260 N 垒球所受的平均力的大小为1260 N , 负号表示力的方向与所选的正方向相反,即力的方向与垒球飞回的方向相同 变形一 变换研究对象,从单个刚体变换成连续介质(流体),考查考生运用动量定理灵活处理流体问题的能力涉及介质连续作用的问题,直接分析很难下手,首先需要恰当选取其中的一部分(微元)作为研究对象,然后运用动量定理进行处理, 处理流体问题采用微元法可迅速找到解题的突破口。【例1】如图(a)所示,上部开口的瓶子里装有液体,在瓶子的底部钻一小孔,液体便从小孔中流出,当瓶中液体高度为h时,试求液体从小孔中流出的速度多大?点拨 以开口处正在流出的一小部分液体微元作为研究对象,如图(b)所示。设小孔的面积为S,液体元在t时间内从瓶内流出,速度由零变为v ,所以这部分液体元的长度 l = vt / 2 ;质量 m =S vt / 2 。显然上方液柱在开口处的压强 p =g h ,因此小液体元所受的压力 F= pS =g h S ,对这部分液体元由动量定理有:Ft = mv0, 即:g h St =(g vt /2)v ,解得液体从小孔中流出的速度 v =变形二 变换考查角度,考查运用动量定理分量式分析某一方向上的冲量或动量变化【例2】如图所示为一空间探测器的示意图,P1 、P2 、P3 、P4是四个喷气发动机, P1 、P2的连线与空间一固定坐标系的x轴平行,P3 、P4的连线与y轴平行每台发动机开动时,都能向探测器提供推力,但不会使探测器转动开始时,探测器以恒定的速率vo向正x方向平动要使探测器改为向正x偏负y 60 的方向以原来的速率vo平动,则可( ) A先开动P1 适当时间,再开动P4 适当时间 B. 先开动P3 适当时间,再开动P2 适当时间 C. 开动P4 适当时间 D. 先开动P3 适当时间,再开动P4 适当时间 点拨 探测器原沿着x轴正方向以速率v 0飞行,具有的动量m v o ,方向沿x轴正方向通过操作四个喷气发动机,使得探测器仍以速率vo沿着正x偏负y 60 方向飞行,则探测器具有的动量的大小仍等于m v 0 ,而方向变为沿正x偏负y 60 方向,即探测器动量的x分量由m vo 改变为m v0 cos 60 m v0 /2 ,而y分量由0改变为 - m v0 sin 60 = - m v0 , 根据动量定理可断定必须开动向正x方向喷气的P1一段时间, 以使探测器动量的x分量由m v0 改变为m v0 /2 , 同时还要再开动向正y方向喷气的P4一段时间, 以使探测器动量的y分量由0改变为一m v0 , 故在题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A项正确变形三 变换物理情境,将一维的直线运动更换成二维的曲线运动,考查学生运用动量定理进行矢量运算的能力【例3】摆球质量为m的单摆,摆长为L,单摆的摆动过程中的最大摆角为(5),试求摆球从最大位移处第一次运动到平衡位置的过程中,摆线拉力的冲量大小。点拨 单摆运动过程中,受重力和摆线拉力作用,摆线的拉力为变力,无法直接计算,可考虑利用动量定理。先求合力的冲量,再求重力的冲量,即可求出摆线拉力的冲量。由单摆的周期公式和机械能守恒定律,不难求得摆球从最大位移处运动到平衡位置所用时间 , 摆球运动到最低点时的速度 。再由动量定理可求得摆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合力的冲量 而其中重力的冲量 它们的方向如图所示,最后由矢量运算的平等四边形定则可求得摆线拉力冲量 变形四 研究对象从单一物体转换成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考查运用动量定律分析物体系统中动量变化的能力【例4】质量为M的金属块和质量为m的木块通过细线系在一起,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在水中下沉。经过时间t线断了,金属块和木块分开,再经过时间t ,木块停止下沉,此时金属块的速度为多大?设此时金属块还没有碰到水的底面。点拨 本题如果分别把金属块和木块作为研究对象,各自运用动量定理,这样做非常麻烦。如果把金属块和木块当作一个整体进行研究,整体从开始运动到线断开, 再到木块停止下沉的全部(t +t )时间内,整个过程中金属块和木块所受到的重力、浮力均未变,所受合外力不变,F合=(M +m)a , 对整体运动全过程运用动量定理:F合(t + t )= M v ,解得金属块速度 v = (M +m)(t +t )a / M动量定理不仅对单个物体有效,对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同样适用,以系统为研究对象,不但物体过程清晰明了,而且数学运算简洁方便,但要注意的是,这时的研究对象已经是物体系,这里的冲量I必须是系统所受外力的总冲量,p必须是系统总动量的变化。变形五 研究过程从单一过程转换成多过程,考查运用动量定量分析多过程问题的能力。【例5】如图所示,两平行的光滑金属导轨相距为L ,导轨左端用导线连在一起,整个装置垂直处于磁感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另有一根长也为L的金属棒垂直放在导轨上,现给金属棒一向右的水平初速度v 。若已知金属棒从开始运动到停止的这段时间内,通过金属棒的电量为q ,试求该段时间内金属棒所受安培力的冲量。点拨 由于电磁感应现象,金属棒受向左安培力作用而做减速运动,是一个持续的运动过程。但由于安培力F = B2 L2 v /R ,其大小随金属棒速度的减小而减小,所以无法直接对其全过程运用动量定理进行计算。为此,我们可以把金属棒整个运动的时间,分割成若干段极短的时间t1、t2、t3、tn ,在其中的每一段时间内,可以认为安培力不变,这样在其中t1时间内,安培力的冲量为:I1=F1t1 =BI1Lt1 =Bq1L;同理,在其中t2时间内,安培力的冲量为: I2 =F2t2 =Bq2L,以此类推,在tn时间内,安培力的冲量为: In=Fntn = BqnL,对所有段时间求和,可得整个过程中安培力的冲量为: I= I1+ I2+ + In=B L(q1 + q2 + +qn)=B q L .动量定量的本质是力对时间积累效果的反映,其表达式中的冲量I ,本身就是一个过程量, 动量定理的基本运用就是解决涉及作用时间的问题, 动量定理可以应用于较短的作用过程,如碰撞、爆炸等,也可以应用于较长的作用过程,甚至多个运动过程。变形六 研究领域的扩大,动量定理解决的问题从经典物理(宏观、低速)延伸到近代物理(微观、高速)领域【例6】据量子理论,照射到物体表面的光子被吸收或反射时都会对物体产生压强,这就是“光压”(用符号A表示)。一台二氧化碳气体激光器发出的激光,功率为P0 ,射出光束的横截面积为S ,当它垂直照射到一物体表面并被全部反射时,试求该激光束对物体的“光压”。点拨 由光子的动量表达式p = h /(其中c为光速)和爱因斯坦的质量方程E = mc2 ,可推得每个光子的能量E与其动量p的关系为 p = E/c 。考察激光器在辐射过程中的一段时间t ,在这t时间内激光器辐射的能量为E0 = P0t ,因此共有n = E0 / E个光子照射到物体表面,所以这段时间内所有光子动量的增量和为:再由动量定理得:F=p/t = 2P0/c ,因此该激光束对物体产生的“光压”A = F/S = 2P0 / S c 。对于动量定理,教材中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得的, 我们知道,牛顿定律只能适用于宏观、低速情形,但动量定理无论是在宏观还是微观、低速还是高速情况下都是适用的,动量定理的应用具有广泛性,所以在物理情境变换到近代物理领域甚止目前尚未认识的领域仍可运用动量定理. 课本经典习题经过变换可衍生出大量题目, 本文所用例题的形式可以延伸到电场、磁 场、电磁感应、原子物理等章节, 近年高考、竞赛以及各地模拟卷中涉及动量定理的试题无不是课本习题的变换和翻版, 因此, 每个学生不要陷入题海, 盲目做题, 应注意重视课本, 善于将课本习题举一反三, 不断总结归纳, 掌握方式方法, 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起到事半功倍作用。五、冲刺阶段提高复习水平的意见1. 分层次制订好进度计划上新课要有进度计划,复习也要有进度计划。后阶段制订好进度计划,每隔两个星期(或一个星期)制订一次课时进度计划,即每个教师都要安排好两周(或一周)内每课时教什么。课时计划要贴到教室墙上,让学生也清楚复习的进度,以便学生有计划地自主复习。当然,进度计划应该在集体备课时讨论制订。以往的教训是教师不订计划,教学时随意性太大,教到哪儿算哪儿,这样的弊端是教师在教学时不重视突出重点,在非重点上浪费了时间。有了课时计划教师必须要抓住并突出重点,这样能提高教学的效果。2提高讲评课的效果复习阶段讲评课多,要研究讲评课, 要有效益观念,讲效果。针对性即针对学生实际,是不能就题论题,要就题讲规律,讲思想方法。二是不一定要怎样加深,但要适当拓展。讲评试题时不能拘泥于这个题目测试角度,其他角度该讲的也应讲。有的教师讲错误选项时只讲这个用错了, 这是不够的,应该适当拓展,这样做, 时间不会增加很多,但效果却大得多。当然,该加深的也可适当加深。三是讲评课上也要配练习,当堂练习,当堂反馈并矫正,以巩固讲评效果。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控制课上讲的时间。这样上讲评课要多花些时间,讲评课要讲效益, 提高教学质量,不在于学生多做一份练习、教师多讲评一份练习,而在于学生每做一份练习、教师每讲评一份练习效果尽可能好一些,低效的多不如高效的少。 3. 注重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科思想方法二轮复习课要防止和一轮复习课重复, 一轮讲知识点,二轮当然有补一轮不足的功能,但重点不在这里。一轮讲点,二轮要讲线和面,就是要讲联系。物理学科二轮复习往往用专题形式进行,一个专题就是一块, 一块就是由许多点组织起来的线和面,这里面就有联系, 讲联系是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体系,要和讲学科思想方法结合,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结合。这要求教师首先要掌握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科思想方法,骨干教师要对青年教师进行这方面的指导,集体备课时一定要解决怎么讲联系的问题。4. 教学目标定位要准确教学目标定位要准确,二三流生源的学校要敢于打八折, 打八折最后能有个七五折,不打折七五折都弄不到。教师要解决两个思想问题, 一是高考是这样考的我必须这样教,不这样教不能应付高考。实际上这样教了仍不能应付高考,打个折倒应付得更好一点。二是教得难考得浅好应付,教得浅考得难不好应付,于是一味地难。对这种想法要具体地看。奥赛金牌得主考高考卷肯定考得好,但普通学生平时一直给他做奥赛题目,高考时可能考得更差。所以关键是学生学了有效,不能简单地说难好还是容易好。所谓教学目标定位准确是指符合学生实际,不偏高也不偏低,并非越低越好。这里讲的打八折或以前讲的抓120分,都是指难度而言,不是指范围。这里学科间也有不同。比如有些文科科目的难度结构比较扁平,哪些是最难的30分不大好说,理科可能好把握一些。但有一条原则是各科一样的,那就是切合学生实际,从可能着手, 不可能得的分不要去争取,能得的分要尽量不丢,在中等难度和中上难度上多做文章。教学目标是否定位准确,还影响到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练习题的选择是否科学合理。教学目标定位准确实质上就是符合学生实际,这不仅是个教学策略问题,还是个责任心问题,是不是对学生负责的问题。5. 注意考后面批,加强应试指导要在考试后加强对试卷的面批,在此基础上加强应试指导。学生平时是学习,考试时是应试。如果我们认真分析一下学生的试卷,几平所有的学生的失分中,每科至少有5分不是失在学习上,而是失在应试上。要减少这种失分,除了面批外还有一个办法是每次考试后让学生自己总结这种失分有几分,叫学生谈体会,使学生思想上有触动,以后注意这些问题。同时,对学生的试卷进行面批还能准确地发观学生学习上的存在问题,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应试有两块, 一块是平时教学目标指向是高考,要求是教学要适应高考, 另一块是学生走进考场以后的技术操作,即学生应试的技术技巧,要求是操作时不失误或少失误,也就是能得的分不因操作失误而丢失。我们对前块比较重视,而对后一块则重视不够。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改正液和胶布的使用,现在初三也好,高三也好,大都还在用改正液或胶布。6. 吃透考试大纲, 研究考试方问关于考试研究。教研和学研永远比考研来得重要,但并不是不要研究考试。研究考试主要是真正理解、吃透考试大纲,认真研究近两年的全国卷、上海卷、广东卷、江苏卷等,对考什么、怎么考心中有数,而不是去打听什么所谓的高考新信息。纵向看高考,肯定是稳中有变,总体是稳,略有变化。首先要把握总体的“稳”;其次要把握显性的“变”,即每年考试大纲明确了的变化。至于隐性的“变”,那是谁也说不清楚的,往年一些小道传出的信息,几乎都没有得到证明。再说,即使知道了那些隐性的信息,我们的教师能在多大程度上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又能在多大程度上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如果过分重视那些所谓的“高考信息”,而忽视了“稳”的总体,是舍本逐末,得不偿失的。 2006年江苏高考目前有如下信息:第一年稳定,第二年稳中有变,第三年有所创新有所突破;题型有所创新,各科要有新题型;能力和素质立意,引导和推动课改(重视过程和方法的考查);逐步和2008年高考接轨(顺便说一下,2008年极有可能把综合考试成绩带入高考,所以必修课的课时不能减少,最起码文科的理化课时不能少,可能有探究性内容和研究性学习内容;本一本二线和去年持平,即难度和去年持平;江苏考试院欣赏上海卷。要关注近两年自主命题的省份的试卷,比较题型的差异,编些我省没有的题型让学生练练。还要比较不同学科的题型,看别学科的哪些题型可以为本学科所用,也组织学生做些练习以适应。7提高学生作业效果作业是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的途径, 影响作业效果的因素很多, 在影响作业效果的诸多因素中,题目质量是第一要素,而学生完成作业认真程度则是第二要素。如果学生完成作业不认真,后面作业处理环节再到位也不能取得好的作业效果。我们可以设想,学生没做作业或者抄作业或者胡乱做,教师即使批改到位、讲评到位也没有什么用。现在影响作业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没有认真做作业,而学生不认真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作业太多,多到了学生无法认真完成作业的程度。所以,学校要有效地控制作业量,控制作业量的一个有效方法是控制作业时间而不是控制题量。现在许多学校都把课余时间切块分割到学科,各学科作业可以在分割到的时间内, 在学科教师的管理下让学生完成,除此之外各科都不准布置刚性作业。教师可以在分割到的时间内要求学生认真做每一条作业,同时要允许基础不同的学生完成不同量的作业,基础好的学生要多做几题,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少做几题。切块分割剩下的零星时间让学生自己安排,向薄弱科目倾斜。这样做的好处至少有三点,一是为学生认真做每一条题目提供了可能性,二是学生做作业时都在教师的管理之下,做作业的认真程度会有较大提高,三是遇到问题可以及时请教老师, 从而提高作业的效果。8.纠正不合理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现在学习很用功可是成绩就是上不去的同学,大有人在。这部分同学,有很大一方面原因就是学习方法存在问题。正在读高三的小韩以前在老师、同学心目中是个很用功的同学,可是到了考试的时候,就是不出成绩。同学们私下里交谈的时候曾经说过,小韩的脑袋属于榆木疙瘩不开窍,小韩为此也很苦恼。在跟小韩交谈的时候,展现在笔者面前的是一个充满自信的小韩。小韩这样告诉笔者,以前自己是很自卑的,虽然学习很努力,可成绩就是不能提高。谈到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小韩说道:上课的时候同样是坐在教室听老师讲课,但是自己的思绪早已经飞到了窗外。表面上眼睛盯着黑板,事实上,大脑早已经不是在跟着老师的思路走。由于上课不认真听讲,在课下,只能通过重新看书来学习知识。但是,课下自己学习非常费时费力,这就是平时老师、同学看到他在努力地学习。遇到不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