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求职素养提升的对策研究.doc_第1页
高校大学生求职素养提升的对策研究.doc_第2页
高校大学生求职素养提升的对策研究.doc_第3页
高校大学生求职素养提升的对策研究.doc_第4页
高校大学生求职素养提升的对策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校大学生求职素养提升的对策研究-高等教育学论文高校大学毕业生求职素养提升的对策研究 蒲阿丽,张扬 (山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山东淄博250012) 摘要: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条件下,用人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求职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包括思想道德、职业道德、心理素质、专业素质等各个方面。而当前大学毕业生求职素养仍然存在各方面的问题,这就需要国家相关部门、高校、企业和大学生自身各方面的努力,来促进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求职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3-0040-02 据国家教育部报道,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727万,比2013年增加28万人,再创历史新高。我国的高等教育正朝着后工业文明时代过渡,用几个词来形容,那就是:科学、独立、创造力、竞争力、自我发展、可行性、多层次和持续性。大学生求职时,企业考虑的是大学生的专业素质、思想素质、择业素质、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综合素质。本文研究的对象是到各类型的企业求职,非自主创业和到机关部门求职的大学生。 一、提升高校大学毕业生求职素养的必要性 大学生求职素养高低代表着高校的教育质量。现在很多企业高管或人事部工作人员在招聘过程中会不时批判:现在的大学生素质越来越差了,所以提高当前高校大学毕业生的求职素养势在必行。 1.高校对大学毕业生的求职素养不够重视。课程设置忽视了求职素养的培养。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一般高校设置的课程体系中,第一学年是通识基础课程,例如: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第二学年上半学期开设专业基础课,例如西方经济学,第二年下半学期或者第三年开始接触专业理论与实务课程,例如国际贸易学、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实务等,此后设置实训类的课程,例如外贸制单、外贸函电等。通常步入大学校园之后,辅导员、班主任、系主任都会讲解学科导论之类的引导课程或讲座。但是在最后一个学期,很少有高校针对大学应届毕业生设置专门的求职或就业指导课程。教师层面指导作用有名无实。教师要“教书育人”,而很多教师只注重了“教书”,没有重视“育人”。辅导员和班主任也没有过多地关注大学毕业生素养的培育和指导。一方面的原因是学校没有强制要求,另一方面是他们主观认为大学生都已经是成年人,自己清楚应该怎么求职。而实际上,大学生大部分时间还是在校园的象牙塔里,他们对社会用工方面的制度或者要求并不是很了解。即使学院有这方面的口头要求,很少有教师付诸行动。 2.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求职素养要求升高。越来越看重毕业生的道德素养。通过与一些企业高管的交谈,本人了解到他们认为员工的道德素养,包括一些性格特质,比业务素质更重要。因为心理素质、业务素质等是可以通过工作实践培养的,但是毕业生的道德素养已经定性。其中,企业最看重的是大学毕业生的诚信。很多企业发现大学毕业生的诚信意识淡薄。在求职中体现出很多问题,例如:简历内容不真实、面试夸大其词、实习期间不辞而别等。对大学毕业生的考验越来越多。企业对大学生毕业生应聘时的表现和要求越来越高。他们自己会想一些办法或手段来测试面试者的各个方面。例如:某企业面试当天放在公司门口一个倒在地上的扫帚。公司门口安装有摄像头,企业高管认为谁把这个扫帚扶起来放到一边谁就可以直接录用。为了测试大学毕业生的业务知识,大多数企业在面试时都会先有笔试、后有面试,对英语要求较高的部门还会直接英语面试。某些用人企业对大学毕业生过于挑剔。大学毕业生在进入用人单位之前,大多数没有很长的实际工作经验,一切都是从头开始,需要时刻学习,循序渐进地进步。而现在因为职场中人才倍出,用人企业期望招聘到的大学毕业生进入岗位就能独立承担各项工作,他们没有足够的耐心去指导,接受不了犯错误的现象。 3.当前大学毕业生存在各方面的不足。求职和工作中表现“五花八门”。首先,大多数大学毕业生对工作环境、薪资要求很高,都热衷于选择“大城市、大企业、高收入、高职位”去求职,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根本不屑于尝试,导致求职拥堵,成功率下降。其次,大学毕业生求职时的诚信意识有待提高。本人身边有这么一件事情。某老师介绍学生到一个单位工作,提前告诉他前两个星期没有报酬,是试用期,可是这个学生工作第二天就去跟经理要报酬,弄得老师很尴尬。再次,自负心理气焰高涨。“90后”的大学毕业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甚至有些目中无人、高傲自大,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的能力,缺乏恭敬谦卑的美德。表现在工作中,新进企业的大学生工作不主动,从不做没有安排的事情,遇到困难就抱怨不断,出现焦虑和浮躁的情绪。此外,网络下的娱乐世界和虚拟现实,影响到大学生的价值观,难以形成人生目标和努力发展事业的兴趣。表现在工作中,不热爱工作、偷闲上网娱乐、做拖拉、急于求成、怕吃苦等。专业知识掌握不扎实。专业素质是大学生胜任社会工作的基础。大学毕业生在高校四年从事本专业课程学习,但是有很多学生没有努力学习,打着“及格万岁、毕业就行”的口号,结果考完试之后,他们把知识都“还”给了老师,跟没学似的。在求职面试时“一问三不知”。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不能灵活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了工作障碍,影响了在企业的良好印象。 二、提升高校大学毕业生求职素养的对策研究 1.国家政府层面。国家相关部门应该破除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体制障碍;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增强高等教育与社会需要的适应性;健全就业政策体系、服务体系和市场体系,推进强化政府积极扩大就业的公共职能;强调确保每一名毕业生都知晓和用好政策,同时,出台更多积极就业政策,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完善和落实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的鼓励性政策;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尽快制定简化创业手续、降低创业门槛的具体办法,加大创业基地建设和创业资金扶持力度,强化创业教育和指导服务等。同时注重提升就业指导服务质量,推进毕业生求职信息和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及时有效共享、努力营造公平就业环境。 2.高校层面。合理设置课程体系。高校培养目标应是大学生的整体文化和专业能力的形成。高校应该为大学生提升求职素养创造更好的平台,将求职素养教育贯穿到大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在课程体系设置上更多重视求职素养的提升。这需要从大学生一进校门就开始落实,建议在第一学期开必修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例如:论语、大学等,在第四学年的第一学期开设专门的求职素养课程,具体从写简历、获取求职信息、求职注意事项、求职技巧、面试礼仪、着装等方面。另外,要开设更多的实训课程,例如:模拟业务操作课程、认识实习、毕业实习课程等。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更多的实习基地。校企合作是高校了解企业和市场对大学毕业生需求信息的最优途径。很多高校针对实务类专业都设有企业实习基地,将大学生在毕业之前安排到企业实习。但是,现在高校的很多实习基地有名无实,有的只是让学生去参观一下,很少落实到实际企业工作实践中。高校应该加强更多的校企合作,比如:可以请企业工作人员给学生作讲座,这样大学毕业生就可以心中有数,在求职之前根据企业需求不断完善自己。通过学校和企业的交涉,切实落实好实习基地的具体实习内容、实习规章等,充分发挥这个最佳平台。教师做好充分的指导工作。高校教师、辅导员或班主任最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专业水平、心理素质、个性、爱好、特长、家庭情况、就业意向等。因此,他们对大学毕业生的指导工作是提升大学毕业生求职素养最直接和最有效果的。辅导员应该多组织团体活动,锻炼大学生受挫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等。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重视“育人”内容,采用求职情景模拟教学方法,同时真实监督学生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的实训环节,帮忙大学毕业生解决求职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要想做好教师指导工作,首先高校需要培养专业化的师资队伍,给教师提供到企业实践的机会,或定期组织教师参与业务学习和培训,才能提高求职指导质量。 3.企业层面。客观评价大学毕业生的求职素养。大学毕业生社会和工作的经验很少,用人企业在聘用大学毕业生的时候应该有这样的理念,不能要求他们求职的时候什么能力都已经很成熟,需要用人企业客观一些,主动安排优秀的工作人员来指导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重视培养人才的过程,而不是一味地使用。重视岗前培训工作。用人企业要提高新进大学生的求职素养,可以通过组织岗前培训,告知大学毕业生企业的规章制度、企业文化、用工制度、具体业务知识培训,还可以通过团队活动,例如:员工拓展训练,加强大学毕业生与企业员工之间的沟通,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爱岗敬业的意识,处理工作中问题的能力,便于工作开展。 4.大学生层面。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良好的求职素养是高校大学生通向成功的必备条件,同时把就业期望要与社会需求现实接轨。依靠高校、企业和教师的引导是远远不够的。最关键的是大学毕业生自己要摆正心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自我素质的提升,通过阅读书籍、网上经典做人做事的道理和技能提升方法,查阅社会用工制度,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才能克服求职心理障碍,形成切合实际的求职理念,不断提升求职素养。制定切实可行的求职规划。大学毕业生要给自己做好定位,客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