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第二单元家国情怀第5课《黄河颂》专项训练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第二单元家国情怀第5课《黄河颂》专项训练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第二单元家国情怀第5课《黄河颂》专项训练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又临黄河岸(高缨)阅读字数:约1 500字建议用时:15分钟分值:16分考查题型:第3题阅读提示:黄河,母亲河,不同时间临近,会有不同的感受。作者写了自己三次临近黄河时的不同感受,展现了自己不同时期因临近黄河而产生的不同情感。黄河,以她沉着有力的步伐,带领我们中华儿女,不断地向着美好的未来前行。不知为什么,每当我看到黄河,眼中常渗出热泪。大约是少年时候的记忆老盘旋在我心里吧!那时,日寇的铁蹄践踏着中华大地,俯冲的敌机,飞落的炮弹,爬满火车顶的难民我被大人们塞进闷死人的车厢,暗夜中逃过黄河。在渭水之滨的山村里,我捏紧小拳头,眼里闪着泪星儿,跟流亡的大学生们学唱那首悲愤的歌:“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我才第二次看见黄河。火车北上,欢腾地驶过新生的中原。当列车员告诉乘客们,火车就要跨过伟大的黄河的时候,我急忙把前额贴在车窗上,看浩荡的浊流沉着而有力地漫过大地。一瞬间,我的眼睛润湿了,我胸中涌出了那首崇高的歌:“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大前年的秋天,我去访问呼和浩特。好友邀我一道去登大青山。汽车盘旋而上,窗外掠过如花的红叶和挺秀的白桦林。一路上,好友给我说了好些抗日战争时期蒙、汉人民并肩战斗的故事,那昔日的厮杀声和马蹄声,犹在耳边。车停在山巅,他遥指苍莽的土默特平川,深情地说:“看,黄河!”可不,远处不就是我久违的黄河吗?像一根不见首尾的丝带,云中而来,雾中而去,千回万转,把我的无尽思绪缠入过去,引向未来。去年夏天,我又临黄河岸。不是在北方,而是在四川的若尔盖大草原。谁都知道,四川省属于长江流域。可粗心的人们不曾留意,这巴山蜀水,却也属黄河的版图。黄河,这万水之父,来自巴颜喀拉山,奔过青海高地,急转直下,轻轻地、轻轻地擦过川西北的边缘。我来到若尔盖的辖曼牧场,一下车,就央告牧场的同志,快带我去看看黄河。于是备马置鞍,牧场的副场长求吉同志,热心地伴我同行。马蹄溅溅,踩过一条小溪。前面是一大片数千亩的人工草场,种植着披碱草、燕麦和紫花苜蓿。求吉告诉我,眼下这寂静的草原,也曾有过一番沸腾的景象:为建设美好家园所激奋的牧民们,用拖拉机的队列翻起了亘古沉睡的处女地,播下优良草种,造就了这草原上的草原。正是由于近年来他们狠抓草原建设,牲畜才摆脱了靠天吃草、夏足冬欠的困窘,更快地繁衍起来。看四处,牧草高及马胸,繁花美似彩毡。这是草原牧民用辛勤的汗水描绘出来的美景。肥美的牧草,让马儿走到这里,也只恋着埋头吃草,却把我们搁在马鞍上。我想着心中的黄河,于是扬起马鞭,马儿跃过沟渠,直奔一带浅山。求吉先登上山头,他翻身下马,欢叫着对我招手:“快,快来看!”啊,黄河,我又一次,又一次看到了你!千里草原上,从天地相接的远方,迂回曲折,慢慢悠悠地走来了黄河。没有奔腾的激浪,没有啸叫的怒涛,安详、舒展而从容不迫。这里河面不过百十来米,两岸像刀削般整齐;那深沉的河水,呈现着淡淡的绿色,清晰地映出白云的影子。黄河,似乎在沉思,在暂时地歇息,在默默地积蓄力量,在期待着明天的奔腾是这样的吗?黄河!此时此地,你多像我们中华民族的今天。我们黄河的子孙们,经历了多少苦难和欢欣、黑暗和光明、失败和胜利空前浩劫的十年,把我们民族的元气几乎耗尽,留下了贫穷、迷惑、创伤和艰辛。哀叹吗?不!那是弱者的声音。我们需要的是智慧的目光,是积淀的力量,是航机起飞前的滑行,是健将跳高前的一顿正如这黄河的沉思、歇息、积蓄和期待!沿着黄河岸,我和求吉并辔而行。黄河在草原上流,也在我的心上流着。这沉着而有力的洪流,冲去我胸中的痛苦和哀伤。我不由得昂奋而自豪了。啊,我们伟大的、多难却不败的中华民族呀,纵然是身负贫穷落后的重荷,纵然是一步一个艰辛,但却更加紧密地团结着,凝聚着无尽的力量,坚韧顽强地向着光明、富足,向着最美好的未来走去!哦,我眼中又渗出了热泪。我心中颤动着昔日和今日的颂歌:啊,黄河,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伟大坚强!(选自改革开放30年散文选,有删改)1文中写了作者的三次流泪,表达了不同的情感。阅读文章,填写表格。(4分)地点流泪原因内心情感第一次山村里 悲愤痛苦第二次火车上想到祖国获得新生 第三次黄河岸 2.第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承接了上文所写的_,引起了下文所写的_。(4分)3试从修辞的角度品味下列句子的妙处。(4分)(1)(黄河)像一根不见首尾的丝带,云中而来,雾中而去,千回万转,把我的无尽思绪缠入过去,引向未来。_(2)啊,黄河,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伟大坚强!答题技法详见P83考点解读_4这篇文章浸透着作者真挚的情感,感人至深。请结合第段或第段说说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4分)_考点解读与答案详析1解析 依据表格中提示的地点,先确定区域,然后寻找关键词句概括回答。如第一次流泪是在第段,抓住当时的社会环境国土被日寇践踏思考。其他两次流泪分别是在第段和第段,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作答即可。答案 示例:想到国土遭到日寇践踏(人民颠沛流离)兴奋激动想到历经磨难的祖国正走向美好未来昂奋自豪2草原建设取得的可喜成果看到黄河的情景3解析 能够结合具体语句,从修辞的角度入手,品读出作者蕴含在语句中的情感即可。答案 (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黄河比作“不见首尾的丝带”,形象地写出了黄河蜿蜒绵长的流动之形;又用“缠”和“引”将黄河“云中而来,雾中而去,千回万转”之态与对往昔的回忆和对未来的畅想巧妙地结合,表达出作者的无限感慨。(2)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两个“伟大坚强”连用,热情赞颂了黄河的品质,表达了对中华儿女的赞颂和对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的欣喜之情。考点解读考点反复及其表达效果【考点解读】反复是有意重复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以达到突出某种感情、强调某种意思或加深读者印象的目的的一种修辞手法。在中考现代文阅读中,对反复这种修辞手法的考查也是常见考点之一。【技巧点拨】反复可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两种。连续反复一般起强调某种意思或情感的作用。反可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两种。连续反复一般起强调某种意思或情感的作用。用于写事,则强调事件的结果或意义;用于抒情,起强调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作用;用于议论,强调作者的观点和看法。间隔反复除能表达强烈的情感外,还起到分清层次脉络、增添旋律美、加强节奏感的作用。用在抒情文字中,还能达到反复咏叹、回环起伏的抒情效果。另外,反复在文章线索结构和突出中心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答题模式:反复运用某词语强调什么抒发人物内心情感(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的作用)。4示例一:第段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火车行驶时的“欢腾”;描写“我”看黄河时“急切”的样子,间接地写出了祖国脱离战争之苦,获得新生,表现了“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