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皮炎的防治2015课件_第1页
放射性皮炎的防治2015课件_第2页
放射性皮炎的防治2015课件_第3页
放射性皮炎的防治2015课件_第4页
放射性皮炎的防治2015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放射性皮炎的防治,放疗科,放射性皮炎的防治,Concept,概论 疾病特点 发病机制 影响因素 评价与分级 预防和治疗,概论,定义:由于放射线(主要是、和X线)照射引起的皮肤粘膜炎症性损害。主要见于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及从事放射工作而防护不严者。 发病率:约87%的放疗患者会出现红斑及以上的放射性皮肤反应,湿性脱皮的发生率为10%至15%。,疾病特点,剂量-效应及反应时间: 皮肤是辐射中度敏感组织,表皮致死剂量为20Gy,皮肤吸收总剂量超过30Gy将发生溃疡 干燥脱皮:3-6周 溃疡:4-6周 反复溃疡6周 真皮坏死10周 真皮萎缩6周 毛细血管扩张52周 急性溃疡14d 急性表皮坏死10d,病理特点,早期变化(0-6月): I度:毛囊性丘疹与脱毛 II度:可复发性病变的红斑反应,色素沉着 III度:水疱形成,愈合后留下瘢痕和色素沉着 IV度:坏死溃疡,晚期变化(6月后): I度:萎缩或增生性皮炎 II度:皮下组织放射性纤维化 III度:晚期放射性溃疡 IV度:放射性肿瘤,发病机制,Concept,细胞学机制:自由基和活性氧损伤基底层细胞,阻止基底层细胞分裂增殖和迁移角化,引起放射性皮肤损伤。 初期:照射部位释放阻止胺类物质,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出现红斑、瘙痒, 后期:真皮层血管内红、白细胞渗出,导致真正红斑,基底层细胞破坏,导致干性脱皮、湿性脱皮和溃疡坏死。 黑色素细胞释放大量黑色素,导致色素沉着。 分子生物学机制:自由基和活性氧,导致DNA断裂,引起细胞凋亡。,影响因素,Concept,内在因素:皮肤特点、照射部位、营养状况、年龄、一般情况及种族等。潮湿部位和褶皱处易出现皮肤反应;营养状态影响愈合。 外在因素:射线种类、能量、剂量、分割方式,照射技术,照射体积,剂量分布,同期放化疗,评价与分级,Concept,RTOG分级标准: 0度:基本无变化 I度:轻微的滤泡样红斑、暗红斑、干性脱皮、出汗减少; II度:鲜红色红斑、疼痛,斑点样湿性脱皮、中度水肿; III度:水泡、非褶皱处的融合性湿性脱皮、凹陷性水肿 IV度:坏死、溃疡、出血,预防措施,Concept,放疗前应摘除金属制品,如项链、耳环、手表、钥匙等,以免增加射线的吸收,加重皮肤损伤。 患者应穿柔软、宽松、吸水性强的棉织品,避免粗糙衣物摩擦,保持局部皮肤干燥。 避免日光照射,对照射野应予以遮挡。 照射野皮肤可用温水和软毛巾清清沾洗,禁止用肥皂擦洗或热水浸浴,禁止用碘酒、乙醇等刺激性消毒剂涂擦,禁止用胶布贴于照射野,治疗措施,比亚芬 Evoskin 激素类乳膏 维生素B12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亲水凝胶 其他: 中药类 植物提取物 植物油类等,比亚芬,Concept,作用机制:具有良好的水合作用,促进受损细胞的再生修复,升高白细胞介素I的浓度,降低白细胞介素VI的浓度,刺激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增加胶原的合成,因而能减轻放射性皮炎症状 缺点:RTOGIII期RCT提示比亚芬可有效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但对放射性损伤没有预防作用,Fisher J,Scott c,StevensR,et al.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00,48(5):1307-1310.,艾沃Evoskin,Concept,温泉水中特殊的微量元素有助受损皮肤恢复至自然状态 修护霜中含有的原始配方对皮肤干燥和手足综合征和有特效 通过过敏实验,敏感性皮肤可放心使用,激素类乳膏,Concept,作用机制:降低炎性反应,抑制多种炎性介质释放,抑制皮肤粘膜痛觉神经传导 缺点:激素可使皮肤变薄,长期应用具有依赖性,且可能掩盖表面的感染,维生素B12,Concept,作用机制:修复血管内皮细胞,减轻血管痉挛和闭塞,改善局部血流循环,促进组织修复,还可以直接作用于游离神经末梢,抑制痛感觉传入冲动的传导,因而具有止痛的作用 缺点:目前尚无证据证明其对创口愈合的作用,对放射性皮炎的效果缺乏临床试验,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Concept,作用机制:补充内源性EGF的不足,促进新生肉芽组织的形成和伤口的再上皮化,促进上皮细胞、中心粒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向创面迁移,加快愈合速度。能降低III、IV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缩短III级皮炎的愈合时间,亲水性凝胶,Concept,特点:亲水性敷料,均匀地涂抹在受损皮肤表面可形成一层透气保水的薄膜,可以让伤口处于一个湿润的环境,减少皮肤的炎性反应,保护皮肤创面,其他措施,Concept,低能量氦氖激光:氦氖激光治疗放射性皮炎的主要机制是局部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促进血液循环,加快伤口成纤维细胞的增殖。 毫米波:可用于治疗癌痛,作用在皮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