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共青团有效服务校区、园区、社区联动机制的研究.docx_第1页
高校共青团有效服务校区、园区、社区联动机制的研究.docx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校共青团有效服务校区、园区、社区联动机制的研究特征码drglnqaddczlnjzfthbg * 高校共青团有效服务校区、园区、社区联动机制的研究 内容摘要青年工作区域联动是最近几年才提出的新概念。随着上海各个大学园区的建成,大学园区日益成为区域联动的主阵地。高校共青团如何利用区域资源优势,整合各方力量,建立新的工作阵地,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并满足大学生的需求成为了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本课题旨在通过了解目前高校共青团服务校区、园区、社区联动工作机制的现状,分析其服务优势与不足,并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性地从建立新的工作机制、构建网络服务平台、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工作建议。关键词高校共青团区域联动工作机制创新 高校共青团工作机制创新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是推动高校共青团自我完善的重要方面。长期以来,高校共青团工作由于其对象的特殊性,主要局限于高校校园之中,工作开展的手段、方法和层次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随着上海各个大学园区的建成和社区共青团工作的开展,这种工作模式已显示出其滞后性和局限性。在这一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组织如何利用大学园区的人才和智力优势,整合各方资源,如何建立和巩固一批新的共青团基层工作阵地,最终更好地为团员青年服务,成为高校共青团自身建设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重要问题。针对上述问题,课题组以上海松江大学园区为考察对象,综合采用现场走访、问卷调查、文献研究、比较法调查等手段,对于大学园区内各高校的实际交流情况、各高校与周边社区的共建情况以及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情况等进行了深入调查。同时,课题组在大学生群体中进行了问卷调查,涉及华东zd学院、东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外贸学院等6所高校,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50份,回收率91.7%。本文旨在综合调查结果,对于新时期高校共青团立足校区、面向园区、走进社区,发挥中心辐射作用,有效服务于青年工作区域联动进行初步探索,并就如何利用更广阔的区域资源优势为推动高校共青团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成长、成才的舞台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一、高校共青团服务区域联动现状概述(一)高校自身协作不足为服务区域联动提供了可能青年工作区域联动是一个最近几年才出现的新提法,其目标是在一定区域内实现青年工作的资源共享,各取所需,实现共赢。随着上海各个大学园区的建立,如何实现相对封闭的园区与相对开放的社区之间的良性互动合作逐渐摆上了共青团工作的议事日程。各个大学园区和其中的各所高校都就此展开了有益的尝试,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我们的调查发现,经过几年的工作,大学园区的区域资源优势并未得到充分的体现。各所高校的合作水平,工作机制,协作方法等仍有待进一步改进,而这些问题的出现为高校共青团服务区域联动提供了可能。1、大学园区实践基地有待拓展大学生是高校共青团工作服务的对象,也是园区工作服务的对象。在我们的调查中,绝大多数的被访大学生对于目前园区的社会实践基地资源利用情况表示了不满。大部分人认为大学园区应有的各项功能未得到充分的体现,大学生自身的需求也没有得到应有的满足。第一,园区无法满足低年级学生社会实践的需求。大学园区一般都建立在郊区,附近的社会实践资源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目前的客观现实是许多低年级的学生得不到所需要的社会实践资源。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各高校缺乏统一协调指挥是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各校在服务水平、服务方式上存在差异,高校大多“各自为战”,这样一来,资源浪费和资源利用情况不合理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第二,园区无法满足高年级学生就业岗位的需求。基于地理偏僻的原因,园区内高年级的大学生多数倾向于回到市区内老校区就读,以获得更好的求职机会,这一点在打算留沪的外地大学生身上犹为明显。而与此同时,园区周围的创业就业机会却少人问津。2、校际交流工作水平有待加强园区内各高校的校际交流是实现园区资源共享的基础。然而,调查表明,目前各高校的校际交流项目主要集中在艺术教育(31.13%)、学术科学(25.17%)、体育竞赛(20.53%)以及社团交流(9.93%)这些方面,其中大部分的校际交流源于学生自发。与之相对的,由团组织出面发起的交流活动所占比例并不高。缺乏统一指导的校际交流活动虽然数量众多,但无论在活动规模还是组织管理方面都会受到很大的限制,总体水平普遍不高。3、大学园区管理机构服务功能尚待完善各大学园区创建伊始都建立起了相应的管理机构。现阶段,这些管理机构主要起到一个沟通、协调的作用,实际工作的操作实施仍由各高校独立完成。这样一来,各高校共青团工作也相应仍然处在一个相对封闭和独立的层面上,服务区域联动的功能得不到充分体现,学生需求也很难得到实际满足。另一方面,专职负责这块工作的人员在人力配备,行政支持等方面相对薄弱,工作效率普遍不高,实际成效不够明显。(二)服务区域联动高校共青团与时俱进的必然选择高校共青团在服务青年的长期工作过程中,发展出了适合自身工作实际、富有成效的工作模式、项目和方法。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要求共青团与时俱进,不断开拓,继续挺立时代的潮头。对于目前的共青团工作,大学生们在基本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期望。从表1中可以看到,现阶段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团组织创新活力不足,同学参与活动积极性不高”。表1团工作目前存在的不足团工作目前存在的不足 赞同 不赞同 说不清团组织缺乏创新活力,同学参与活动积极性不够高 83.67% 19.33% 16.67%提供的实践机会尚不能满足团员青年的需要 73.23% 16.53% 14.14%共青团自身建设步伐与新形势要求仍存在差距 69.33% 21.82% 16.00%共青团为青年成才服务的功能体现不足 64.10% 24.57% 11.33%可以利用的各类资源不足,开展工作受到一定限制 64.00% 12.93% 3.40%与其他高校共青团组织缺乏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 62.18% 16.77% 10.00%在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组织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工作新思维。入住大学园区是高校共青团发展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里程碑。主动有效地服务于区域联动,利用区域资源,不仅能提升团组织的自身活力,加快自身建设的步伐,而且能够为团员青年成长、成才提供更好的机制保障。这一切都决定了服务区域联动是高校共青团发展过程中必然的选择。高校共青团应该积极主动地发挥中心辐射作用,有效整合各方资源,最终形成合力,逐步解决现在存在的问题,达到自我完善、和谐发展的目标。(三)服务的紧迫性满足大学生实际需求高校共青团组织非常重要的工作职能就是服务在校大学生青年,为其提供各种必要的资源,以满足他们成长、成才的实际需求。然而,我们的调查发现,目前园区内存在突出的三大问题:1、校际共青团工作交流不足制约联动机制发挥在问卷调查中,几乎所有的被访者都希望各高校共青团组织经常开展各个层面的交流活动,然而实际交流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只有12.42%被访者认为各高校间的共青团工作交流是“多层次、全方位的”,有45.56%的被访者认为这种交流“停留在部分工作上”,而有27.35%被访者认为“几乎没有这方面的交流”。而在对交流效果的评价上,仅有13.67%的被访者认为“很好,令学生受益匪浅”,总计超过八成的被访者认为交流效果不佳。其中,超过35%的被访者认为“学生的参与面不广,有局限性”,36.57%的被访者认为“合作面过于狭窄”,14.76%的被访者认为“未能体现大学园区的优势”。2、社区实践基地缺乏不利学生拓展社会经验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接触社会、增长学识、增加实际工作经验的重要平台,也是共青团工作的重心之一。大学园区的建立预期可以带来一大批新的社会实践基地。然而,我们的调查却发现,园区内各高校与周边社区的共建情况并不理想。仅有4.25%的被访者认为两者“紧密结合,经常开展活动”,有37.65%的被访者认为虽然学校长期参与社区建设,但“成效不显著”,另有34.77%的被访者认为“很少有合作”。3、周边社区资源利用不足造成发展瓶颈我们的调查还发现,即使学校与社区有了共建,社区的众多资源也未得到最充分的利用。数据显示,目前的社区资源中,除了有半数同学认为志愿者服务和公益服务等社会实践资源被充分利用以外,其他的社区资源利用情况并不理想,更有超过三分之一的被访者认为“大部分资源未被合理利用”。高校共青团发展到今日,单一、封闭的工作模式已经很难适应时代的需要。高校共青团组织只有充分调动一切资源,发挥社区、园区、校区联动的社会化优势,积极探索并初步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功能互动,利益共赢”的区域性统筹发展模式,变“校区小团建”为“园区、社区大团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以上问题。二、高校共青团服务区域联动的优势和需要注意的问题(一)高校共青团服务区域联动的三大优势据调查,74.17%的被访者认为高校共青团组织在服务青年工作区域联动的过程中能发挥积极作用。高校共青团自身稳定、组织结构完善、工作经验丰富、并拥有数量庞大的青年服务人才和广大的社会资源。这些优势在服务区域联动的过程中显得犹为重要。1、高校共青团的组织优势第一,高校共青团组织自身稳定,工作能长期坚持、代代相传。在我们的调查中有16.56%的被访者认为组织稳定、工作能长期平稳开展是高校共青团服务区域联动的最大优势。青年工作区域联动是一项需要长期经营的系统化工程,高校共青团组织自身的组织结构、工作方针等相对稳定,能保证开展工作的长期性和长效性。第二,高校共青团组织在大学生群体中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和号召力。高校共青团是青年之友、青年之师、青年之家,团组织在这一群体中所拥有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不可小觑。同时,青年大学生又是区域联动最重要的参与者和服务对象,高校共青团服务区域联动工作不仅将得到广大同学的热烈拥护,更能在服务青年方面收到良好的实际效果。2、高校共青团的人才高地优势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主阵地,聚集了大量的知识型人才。在我们的调查中有38.22%的被访者赞同高校共青团服务校区、园区、社区联动机制的最大优势在于拥有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人才资源库。高校共青团应该努力把人才高地的优势转化为服务青年工作区域联动的重要支撑点。3、高校共青团的社会优势拥有广泛的社会资源是高校共青团服务区域联动重要的优势之一。青年工作区域联动不是高校一家之事,而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参与和主动配合。高校共青团服务社会多年来赢得的社会声誉将在其开展青年工作区域联动的过程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二)需要注意的问题1、思想认识要到位青年工作区域联动的顺利实现首先需要有各高校在思想认识的一致。然而,部分高校虽然入住大学园区已有几年,但旧的共青团工作思路仍未转变,没有充分认识到加入到区域化大团建中的重要性,团建阵地仍然局限于校区和社区内,忽视了园区这个重要的过渡地带。同时,部分学生社团、学生组织本身缺乏交流和共建的热情,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来自于各社团的资源配置情况存在失衡。2、工作实效需提高据调查,有40.14%的被访者指出青年工作区域联动需要注意的最大问题是“工作停留在表面,服务青年实效性不足”。由于青年工作区域联动是一项系统工程,这其中牵涉到错综复杂的各方面因素,只有各环节真正做到彼此紧密衔接,才能最终产生出实际效果,否则就只能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起不到真正的服务作用3、保障机制待加强青年工作的顺利开展,不仅仅需要有效的组织、顺畅的交流渠道,更需要资金和技术的必要保障。23.30%的受访者认为“缺乏资金和其他技术力量方面的必要保障”是高校共青团服务区域联动面临的最大挑战。缺乏物质保障的区域联动工作是无法想象的,加强这方面的投入已是当务之急。4、管理协作机制要完善青年工作区域联动需要一个合理有效的管理协作机制来促进。有数据显示,超过二成的受访者认为管理协作机制不健全束缚了青年工作区域联动的推进。健全管理协作机制可以有效地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从而推动青年工作区域联动科学化、正规化。三、可行性对策与建议走出校门,服务社会,才能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区域联动。因此,高校共青团要面向园区,大胆走进社区,建立覆盖部分地区的联动网络,从社会当中寻找宣传教育的新载体新方式。(一)建立“三区”服务网络,完善联动工作机制青年工作区域联动是一个牵涉到各方利益的全局性系统性工程,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灵活多样,整合校区、园区、社区等多方资源的网络式服务体系。1、以大学园区为核心,设立区域联动常设机构大学园区不仅仅是校区概念的简单叠加,而是沟通校区与社区间的桥梁。目前大学园区内由于缺乏统一协调的共青团机构,高校各自为战,既浪费了资源,又难以提高工作效率。而大学园区管理机构对于区域性共青团工作的管理协调作用又显得相当有限。为了达到共享区域资源,整合各方力量的目的,就必须依靠园区力量,以各高校共青团组织为核心,建立起常设性共青团机构。制定工作章程,设立专门部门,明确职能分工,形成固定会议机制,统一处理牵涉到园区内外多方利益的共青团事务。该机构的建立不仅有利于统一调配园区内外的社会资源,更有利于联动工作决策和落实的效率。2、以周边社区为依托,建立区域联动基层阵地社区共青团工作近年来在上海各区蓬勃开展。高校共青团在服务区域联动的过程中,必须依托周边的社区资源,建立健全一系列基层社区工作阵地。包括社会实践基地、社区创业就业服务基地、社区科研基地、社区德育教育基地等等。通过培育品牌合作项目,为团员青年提供更为便捷、更为广阔的素质拓展空间。同时,进一步发挥高校共青团服务社会,教育青年的优良传统。品牌项目的培育,不仅能扩大共青团工作区域联动的社会效应,而且能够进一步推动其他合作项目的开展,进一步提升共青团的社会影响力。3、以学生社团为载体,优化联动区域资源配置高校学生社团是学生们出于共同的兴趣而自由结合的青年群众组织,它以其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校园影响力,成为了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新时期下共青团工作的重要载体之一。目前不少学生社团已经成立了团支部,团建工作日益成为学生社团工作的重点。鉴于目前各校学生社团存在的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高校共青团组织可以以学生社团为载体,通过协调沟通,整和区域内学生社团的资源配置,以谋求“多赢共进”的局面。高校社团一起参与,共同探讨,总结经验,研究社团的最优化运作机制。在这一互通、互动、互补、互惠、互利的过程中达到效益的最优化。在各社团共同开展活动的同时,寻求到自身发展的最佳立足点,也一并完成了职能的系统化改革。(二)加快“电子团务”建设,构建网络服务平台信息化给当今社会带来了巨大而又深远的变化,同时也给高校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在高校共青团服务区域联动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共享信息资源能使自身服务体系更高效、更便捷。高校共青团组织必须全面加快“电子团务”建设,加强网络阵地建设,通过网络平台逐步实现团的办公数字化、自动化、网络化。借助网络优势,更广泛更有效地团结、教育和服务青年团员,提高新形势下团组织开展工作能力。更重要的是,网络服务的开放性很好地解决了区域内信息资源不对称的难题。例如,团组织可以建立一个规范的园区论坛,在论坛中,及时公布共青团组织的各项活动安排,做到组织工作的透明化;广泛征求团员意见,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开通电子信箱,做到有信必答;发布各类实用信息,有效服务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同时,共青团还可以开展网络讲座,网络理论学习,通过现代化的手段,使更多的同学能享受到共青团组织的服务。由于电子信息便于管理查询,共青团的服务工作就受到广泛监督,使共青团自身组织更为规范。(三)加强专门人才培养,推进团员意识教育1、以人为本,建立健全区域联动人才培养、评价制度高校共青团服务区域联动需要大量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