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程实施和教学指导意见(物理)解读(课件)_第1页
高中新课程实施和教学指导意见(物理)解读(课件)_第2页
高中新课程实施和教学指导意见(物理)解读(课件)_第3页
高中新课程实施和教学指导意见(物理)解读(课件)_第4页
高中新课程实施和教学指导意见(物理)解读(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新课程实施和教学指导意见(物理)解读,梁 旭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一、新课程设计理念,1、对日前高中教学的调查与反思 问题 现行高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国际高中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什么?,现状调查,国际比较,课程改革总体思路,学生终身发展最重要的基本素质,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身心健康以及创新精神是学生终身发展最重要的基本素质。,在学生身上实际体现得较好的课程目标,学生认为学校教育实际关注的目标,69.8%学生认为学校教育实际关注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国际高中教育的发展趋势 问题 国际高中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基础性 多样化 选择性 教育的发展肯定是越来越精细(分化),越来越适合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在基本要求前提下有一定层次性和选择性; 使学生获得更多选择和发展的机会; 为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激活赋予学生、学校、教师以活力,3、新课程设计的价值追求,4、新课程中的基本概念,领域、科目、模块、学分 问题 领域、科目、模块之间的关系? 模块与学分之间的关系? 必修模块与必修学分之间的关系? 必选修又是什么? 领域考试指什么?,普通高中课程结构,学习领域 科目 模块,二、物理新课程设计 问题 学生对高中物理学习的总体感受如何? 高中物理在五个负面评价中占四个的原因在哪?,学生对学科课程的具体感受,问题 学生感到物理最难学在哪个时期? 对我们的教学有怎样的启示?,三、高中新课程实施的难点及对策,问题 实验省在实施中碰到的困难有哪些? 解决这些困难的对策是什么?,1、教材多样化带来的问题 (1)学生负担的加重; (2)对教研活动带来的困难; (3)对考试评价带来的困难。 2、完全放开选课带来的问题,广东省05-06学年度第一学段物理开课情况调查表,大家从上表中能够发现什么问题?,海南物理高考,考试范围 必考 必修1 必修2 选修3-1 选修3-2 选考(四选2 ) 选修3-3 选修3-4 选修3-5 选修2-2 问题:如何做到等值?,宁夏有很多学生选择2系列,但高校招生没有工科这一门类。 浙江的对策:全省统一(教材统一,只有侧文和侧理两类,高考模块相同) 这是控制教学难度和体现评价公平性的基础,3、教学内容增多带来的学生学习负担加重,4、教学课时不够 问题 教师如何应对教学内容增加和教学课时不够?,四、对实施和教学指导意见的解读,问题 专业指导委员会是怎样产生的? 主要做了什么工作? 做这些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主要工作: (1)选定了教材对教材选择的说明; (2)编写了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实施指导意见宏观层面; (3)编写了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微观层面。,试图解决的问题 1、高中学生应该学哪些内容 2、教与学具体要求(学生应该掌握的深难度) 问题:对学生掌握的要求是否就是教师教学的要求?(例如重要的科学发现与发展过程,如果是考试要求就成为识记知识了) 3、教师的教学如何体现新课程理念 4、怎样评价教师和学生 5、教师与新课程一起成长,1、高中物理学科的模块设置与学分分配,看了上面的表,教师们意见最大的肯定是 周课时数 关于周课时数的说明: (1)周课时数与学分(模块)有密切关系; (2)表中的周课时数的前提是每周上五天课,在实施过程中学校还是有一定的弹性。,广东省高中新课程物理课周课时情况 第一轮(2004年),91.3,第二轮(2005年),94,观点 学生基础特别好(周六又不能上课)的学校,可开2节或2.5节(与化学隔周开设); 一般学校最好是开3节; 不要增开到4节高三有一年的复习时间足够,不存在把教学内容前移的问题。 合适的课时是需要的,但过多的课时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这是我们评价一个教师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问题 按照上述课程设计: 文/理科学生物理学习的量与原来比有何变化? 文/理科学生的知识结构是否会受到影响?,选修3-3的教育功能 (从高考作文生有所息,生无所息谈起) 永远悲壮的勇士杭二中尤雨奇 (最后一段)任何生物是无机寒冷的物质世界中的一个奇迹,也是一个悲剧。她是对抗熵增最勇敢、最彻底的战士,她无畏地面对死亡的威胁,沿着衰老和无序的宇宙之流,逆流而上。她的结局注定了她不息的挣扎,她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证明她的存在意义,她必须让一朵烟花在漆黑的夜空中留下转瞬即逝却璀璨夺目的痕迹。她是从外界不断吸收能量而维持动力的机器,尽管抵挡不了必然的老化和磨损,以及最后的破败,她依旧用那逐渐老去的躯体在创造奇迹。,也许宇宙终将在一片热寂中死亡,死亡终将嘲笑生命所作出的所有努力,但在那一刻到来之前,生命未曾停止,时间长河中一切的生生不息的万物,将始终是这个宇宙的骄傲。 感受:在幽暗背景下的对生命的礼赞,充满张力;在科学认识基础上对生命本质意义的认识,富含深刻。 科学影响着哲学,影响着人的价值观。 选修3-3的教育功能从知识层面来说,从技术层面来说并不是不可或缺,但从对世界无序与有序,守恒与耗散的认识来说则是不可或缺。 想到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年龄的增加,交流的减少,面临自然的熵增(无序),如何克服无序,达到把握教学规律(有序),就要打破封闭系统,投入能量,在开放系统中吸收与消化。,2、高中物理教学目标与要求的确定,(1)三维目标新课程的特色,体现对教学价值的全面追求明确了物理教师该做和值得做的事对教师的高要求(从教书到教人的转化)。 知识与技能(掌握知识) 1基础知识、概念和规律,基本观点和思想。 2认识实验的地位和作用(实验意识),掌握基本技能,使用基本仪器,独立完成一些物理实验。 3了解发展历程,关注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发展趋势以及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4运用有关的物理知识和技能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问题。,过程与方法(培养能力) 1经历探究过程,应用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 2了解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调控学习过程,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4发表自己的见解,运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5具有质疑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价值取向) 1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 2参与科技活动,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 3具有坚持真理、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具有判断有关信息是否科学的意识。 4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具有团队精神。 5关注并思考与物理学相关的热点问题。 6关心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问题: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找错误(针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浙江的教学大纲 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产生背景:课程目标不够明确,适合课时要求,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 主要功能:是高中物理教学内容、教学深广度、学分认定、学业评价、升学考试的基本依据。,内容介绍: “教学要求”以节为单位,分“基本要求” 、 “发展要求”与“说明”三部分。 “基本要求”是指全体学生在模块学习期间都要达到的要求; “发展要求”是部分学生在模块学习期间可以达到的较高要求; “说明”是对教学深广度的界定。 观点:既要避免为考而教,又要避免对所学内容都要求掌握,(3)把握教学要求的难点理解教学要求中的行为动词,问题 为什么行为动词的表述是分为知识、技能与体验三类? 三维目标与上述三类对应吗? 三维目标与三类对应关系是怎样的? 知识与技能(一维)分为两类,过程是体验性,方法是知识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是体验性。,实施课程三维目标的基本原则 1、融合原则。物理教学的三维目标是以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为载体来实现的,教师在实施时不要将三维目标割裂开来,要力求三维目标的融合。 2、渐进原则。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都是有层次的,教师在实施时不能一蹴而就,要循序渐进。 3、差异原则。虽然任何知识的教学都具有实现三维目标的价值,但对不同的学习内容,三维目标的要求并不是均等的,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区别对待,有所侧重。,案例教学目标分析 目标的融合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认识(认知)影响加速度的因素力和质量 通过实验测量(技能)加速度、力、质量,分别作出(技能)加速度与力、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图象 能根据图象得出(认知)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体会(情感)“控制变量法”对研究问题的意义 体验(情感)实验探究过程:明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思路、制定实验方案、得出实验结论(不是认知上的掌握要求) 初步认识(认知)数据处理时变换坐标轴的技巧 初步了解(认知)将“不易测量的物理量转化为可测物理量”的实验方法。 会对实验误差作初步分析(认知,非操作),目标的渐进 在讨论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联系的过程中,体会近似处理的思想方法 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规律的探究过程,体会无限逼近的方法 体会求弹簧弹力做功时通过细分过程化变力为恒力的思想方法并没有提出极限思想 初步体会物理模型(质点)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经历自由落体运动模型建立的过程,知道建立物理模型对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 知道矢量与标量(位移与路程)运算的差异,会进行一维情况下的矢量运算 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会用矢量图表示速度变化量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向心加速度),目标的差异(两节有较多物理史的内容),牛顿第一定律主要是认知目标,行星的运动是认知和情感目标兼有,(5)学习要求(作业目标)的把握 问题 学习负担重在何处?课堂?课外作业? 实验省的课外作业与以前有两样吗? 如何在教学中把握教学要求?,对作业本、实验手册编制过程的介绍: 编制每节课的教学要求在全省范围内选择作者(一线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教学要求根据条目编写由编写教学要求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初审修改由教研室邀请有经验教师内审修改由教育厅邀请高校、中学的审定委员审定。,实验手册按教学顺序分“学生实验”、“课外实验”、“随堂实验”三类编写。 “学生实验”是必做的实验(实验操作考查命题范围),着重培养学生实验的基本素养,要求学生通过实验能够形成比较规范的实验报告。 “课外实验”重在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开展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完成规定的实验 “随堂实验”重在对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实验活动进行设计,教师可根据教学设计的需要,选择使用便于有条件的学校拓展学生实验的内容。,案例作业本被删去的题目例举 汽车由西向东匀速行驶,车上的乘客看到窗外的雨是竖直下落的,则站在地面上的人看来,雨滴的下落方向是( ) A竖直下落 B斜向东下落 C斜向西下落 D斜向南下落 说明:对运动的描述的转换只要求参考系与物体运动方向在同一直线上,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则在此过程中( ) A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最小值 B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最大值 C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不再增加 D位移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最小值 说明:不要求讨论加速度变化问题,如图是一主动轮A通过皮带带动从动轮B的示意图,主动轮的转动方向如图所示,试分析A轮上M点和B轮上N点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fM_,fN_。 发展要求:能够分析生活中既常见又较简单问题中的摩擦力; 不要求判断不在一直线上做相对运动时的滑动摩擦力问题相对运动趋势,静摩擦更难。,两名学生分别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时,各自得到的a-F图象如图4-2-6所示。甲图中aF图象与横轴相交,可知当拉力F为某一值时小车加速度a=0,即加了拉力但小车仍没有运动,这说明小车与水平长木板间有 力。乙图中a-F图象与纵轴相交,可知当拉力F0时小车加速度,即没有拉力但小车已开始加速运动,这说明长木板的放置情况出了问题: 。 不要求运用aF图象分析解决问题,对教学目标把握的基本观点 1、充分认识教学内容的增加和时间的限制 2、充分认识学生需要同时学习多个学科 3、充分认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畏难心理 4、充分认识初中科学教学的水平起点水平 5、充分认识不同学校学生的基础和能力水平 6、充分认识必修是对全体学生的要求 7、允许部分学校和部分学生有更高的要求 8、反对“一步到位”的做法,加重学生的负担 一个优秀教师是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时间、学习困难有深刻感受的人。,建议: 循序渐进原则 从起点水平开始教学的原则 控制难度防止分化的原则 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区分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的原则 (为了激发学生兴趣,为了更好理解问题),3、教学方法与策略建议,基本观点: 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是回归物理教学本色(科学知识、科学过程、科学方法、科学文化)的教学。 浙江许多优秀教师的教学实际或教学追求是与新课程要求的教学一致的。 浙江教师对物理本色教学不是“压出来的”,而是“由内而外”生长出来的。 不否认还有许多教师的教学方式需要改变 既认同用新课程理念教学有利于教师成长,又承认教师的成长水平对实践新课程理念的制约。 反对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辩证(如何评价中国教育)、全面(三维目标)地认识教学。,好的教学设计肯定不是按照教材的知识顺序来进行设计(对教材进行加工),肯定不是只按照知识+训练的目的来进行设计。 好的教学设计应该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在分析学生基础的前提下,将知识、思维发展、价值观影响结合起来进行设计,既要有知识的建构意识,又要有能力的培养意识,还要有明确的价值导向,最后有目标的达成意识。 一位优秀教师就是最好的教材,是最鲜活、最生动的教材。因为他将生活经验、学术修养和人格魅力结合在一起。,问题:你坐电梯的时候有什么感受?,(压力),用何工具?,(体重计),这种现象我们称为什么?,完全失重,这种现象我们称为什么?,观察体重计指针是否改变,案例:曲线运动,这是一节规律探究课速度的方向,列举曲线运动事例后问:曲线运动速度方向如何,感想,结论,体验,应用,观察和发现,(1)关于实验教学的基本观点 观察与实验是学习物理最基本的方法提供典型表象,揭示本质特征。 教师不仅要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仪器,还要根据教学需要开发、制作实验器材。 对能够演示的实验,要防止用电脑模拟演示的方法来替代。 在实验过程中,使学生的操作技能与思维能力得到同步发展(国家级培训时关于验证性实验是否具有探究性的讨论)教学实验的价值追求不是仅仅为了获得结果或结论,要落实三维目标,兴趣与能力是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密切相连在演示及实验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2)关于概念与规律教学的基本观点,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学知识的核心 概念与规律教学的根本意义在于理解(与、或、非门电路的教学教材编写并没有使学生理解) 要为概念和规律的建构提供基础事例、情景、实验现象 重视概念与规律教学的方式方法(模式) 概念与规律的学习并不等同于建立概念和发现规律(科学本身与科学教学的区别) 重视概念和规律在新情景中的应用,思考:上述两种概念教学模式的区别是什么? 第二种模式三个层次各是从什么角度构建?,教学模式案例,(3)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基本观点 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灵魂(价值追求)。 根据不同学生的基础和认知能力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 利用新课程选择性的特点,为优秀学生的自主学习做好导师。 关注学有困难学生的困难及其成因,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教学(例如思维分析有困难,可采用实验说明),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心理指导,学法指导,学业辅导等),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4)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基本观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针对中国学生学习的弱点。 教材在课堂学习、作业、各类实验中都作了体现。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升主动、独立的学习能力。 在合作学习中养成协作、分享的团队精神 在探究学习中加深对科学过程与方法的认识,提高探究未知世界的能力。 不同的学习方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学生自主与教师主导之间的关系 (指导、帮助、提醒) 小组合作与学生独立思考之间的关系 (有分工,有合作,有思考,有讨论) 探究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的关系 (不同内容不同方式,不同教学目标不同方式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需要通过学生自己的体验),4、评价建议,“一对矛盾” 评价是教师最不感兴趣、最不关注、也是最不熟悉的领域 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巨大影响的事情 评价是新课程关注的领域,最需要我们研究和创新实践,(1)探索新的多元评价的基本原则,结果评价与影响学习的因素相结合 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笔纸测试评价与操作考核评价相结合 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2)易操作好的评价方案的前提,一个好的评价方案,必须是一个可以操作的方案,应遵循科学合理、简便易行的原则。 并不是评价方案越完整、越繁琐、越新奇就越好。实验省有的学校“天天评、周周评、月月评”出现“为评价而评价”、搞形式的做法物理教师知道只要有限个点也能寻找到规律。考虑到教师和学生的主要任务,评价方案应追求简约还要让电脑帮人工作。,作业情况检查表 班级 姓名 学号,作业检查认定档次: 一题未作记“0”;部分完成记“1”;全部做完记“2”;全部做完且正确记“3”;全部做完且会做记“4”;全部做完且有创意(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对题目的内容有合理的质疑、将题目改得更符合生活实际等)记“5”,评价能否用,如何用?,5、教师要与新课程一起成长,(1)基本观点 物理新课程蕴含着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对每一位教师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从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中走出来,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传授式的教学是“封闭”的教学,教师遇到最少的问题,从而也没有面对问题如何处置的策略。 使自己不但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而且也成为一个孜孜不倦的学习者和探究者。 新课程的实施过程应该是教师教学行为不断优化的过程,是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发展的过程。,认知方面 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究的情境,制造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去建构并完善认知结构 让学生在问题探究和解决中体会成功,感受能力提高 情意方面 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师生共创共生、合作交往和意义建构的外部学习环境,(认知与情意的协调)支持并帮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来促进新意义的生成,使整个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充满着主动探究的学习气氛。,(2)课堂教学中认知与情意协调,(3)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负担,内容增多:课堂教学效率一定要提高(处理好已知与未知、自学与讲授、材料呈现与思维活动(包括学生讨论)展开等的关系); 负担减轻:作业中习题的类型和难度要控制,减轻学生的负担。,(4)改善教学行为的参考系 专家(优秀)教师的教学行为,(5)掌握新旧教材变化不给学生造成混乱,尽快熟悉教材中的各种变化: 语言体系的变化 计数点测量点;时间时间间隔 内容体系的变化: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瞬时速度较短时间内平均速度替代瞬时速度 用速度图象求加速度,而不是用公式(数据处理) 符号体系的变化:位移由S变为X,涉及的变化大多了(公式,图象,推论等),(6)通过学习与研究提升自己,在实施指导意见中有“好课”的基本要求和优化课程教学的基本方法和策略供大家参考 更新教学观念,观摩优秀的课堂教学,自己积极参与教学展示与比赛活动。 在实施指导意见中列出了四大方面21个课题名称需要大家的研究 新课程实施需要有实践背景的研究者,教师需要通过学习和研究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6、充分利用好现有课程资源,基本观点 ()教科书是物理课程非常重要的文字课程资源。 ()对我省所选用的教科书,应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吸收和利用各种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因素。 ()新课程为我们提供了多样化的教科书,学校应当购置不同版本的高中物理教科书供教师参考,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更为宽广的选择余地。 各种版本教材有特色的内容,如人教版的物理实验、课题研究和课外读物,上海科教版的总结与评价,山东科技版的导入、我的收获与问题,教育科学版的本章小结等。,案例共点力的平衡 人教版在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中以合外力为零条件下讲述的, 上海科教和山东科技版作为“共点力的平衡及其应用”一节内容讲述, 教育科学版作为一章专门讨论(增加学生负担)。 案例超重与失重 人教版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中讲述的,其它三种教材作为一节内容进行讲述。考虑到超重与失重已经成为越来越大众化的概念,专门列一节讲述是十分必需的。 教育科学版“汽车安全与牛顿运动定律”符合社会发展与联系生活的要求,很有特色。,案例3关于向心加速度公式的推导 四种版本用了三种方法。 人教社与上海科教版用速度矢量三角形推导,对于必修课本来说,难度太大,教育科学版仅仅说“理论上可以证明”也不合适,我们认为用适合大多数学生认知水平的方式,从力与运动(加速度)联系的角度进行推导山东科技版的方法比较合理,但还需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案例4对自由落体运动的讲述 人教版和山东科技版的处理是把自由落体运动作为匀变速运动的一个实例,体现的是验证的思路, 上海科教版从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的研究开始,以探究的方式把自由落体运动作为匀变速运动的实例进行研究,其立意和具体设计很合乎学生思维发展规律。 教育科学版教材将自由落体运动作为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通过受力分析,确定运动情况,也很有创意,只是将这种运动放在第三章不太合适,另外这样做也可能将物理学史的教育作用淡化了。,人教版 标题伽利略对自由落体的研究 结构 绵延二千年的错误 逻辑的力量 猜想与假说 实验验证 伽利略的科学方法 STS:从伽利略的一生看科学和社会。 感受以历史发展为主线,充分而准确地把握了问题的重点,过程叙述比较严谨和详细,学生思维活动能够较充分展开。在此基础上总结方法,应该说是一篇力作。,教育科学版 标题人类对运动的认识历程 结构 亚里士多德的错误理论 伽利略的研究工作 伽利略工作的意义(方法概括) 感受对“人类对运动的认识历程”非常看重,但由于把它放在第一章第一节,没有放到特定的知识体系中,不仅学生知识基础不够,学生思维活动也不能够充分展开。也有点“生硬”、“不顺”的感觉。,上海科技版 标题伽利略对落体的研究 结构 小石头诘难大科学家(伽利略佯谬) 拨开阻力的迷雾 伽利略的探究之路(大胆的猜想,困难之一(如何测瞬时速度-转化成间接寻找距离与时间关系),困难之二(如何精确测量时间冲淡重力),困难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