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阳县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9课湖心亭看雪问题生成课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山东省济阳县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9课湖心亭看雪问题生成课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山东省济阳县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9课湖心亭看雪问题生成课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心亭看雪姓名课题课型时间梁彩星湖心亭看雪问题生成课学导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以及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白描的手法。2.能力目标:学习作者写景和叙事的技巧,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评价作者的性情。寻求人生的启示。学导重点及方法教学重点:在深入理解写景特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问题预设1.“独往湖心亭看雪”与“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是否矛盾?2.能够总括作者形象特点的一个词是“痴”,怎么理解这个词的深意?3.本文写景的句子是哪句?运用了怎样的写景方法?景物的特点折射出人物怎样的情感?过 程时控学导内容设计情境创设2 我们刚刚领略了钱塘潮的雄奇壮丽,今天,让我们再到杭州,去领略西湖的秀丽风光。自古西湖就是文人墨客梦萦魂牵,在西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请同学们回忆这些诗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今天让我们随着张岱的文笔,去欣赏雪中的西湖。目标咀嚼3在大海中航行必须有灯塔的指引,学习目标就是那座灯塔,请大家大声朗读学习目标,圈划重要信息,并且结合自己的预习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让你的灯塔点亮,让你的学习明确方向。自学指导10一位曾亲眼看见潮水涨落的人,把他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描绘了出来。下面请大家听一听他的描绘,听朗读,在听读的过程中把握节奏读准字音、停顿。并且请大家听的时候注意:他看到的是怎样的一次大潮?按照他描述的顺序,使你在头脑中出现了几个画面。 听完朗读后自由朗读,读完文章之后用红笔修改和补充自己的导读单,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科长已经对你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评价,根据学科长的评价完善自己的问题,使自己的问题具有情境性.讨论指导8个人的力量是薄弱的,集体的力量才是强大的,下面的时间请大家在学科长的带领下,讨论本节课你遇到的问题,和导读问题的答案、思路、拓展,学科长要点名发言,不能独揽发言大权。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由书写较好的同学展示到黑板上,其他组的同学看一看问题,能帮助其他小组解决问题的要把它圈划出来,每个组至少认领一个问题。展讲指导12小组的智慧是无穷的,经过刚才大家的交流,相信你们的答案会很精彩也很有说服力,那么就把你们组内的精彩展示给全班吧。1提醒语文学科长做好展讲准备。 2做出恰当的评价。3.其他同学要大胆的质疑,提出质疑的小组加4分,补充的小组加2分。4.展讲时一定要把钱塘江大潮的总体特点“雄伟壮观”重点分析,一定要用红笔在课堂笔记本上记录这节课的展讲的发光点。精讲点拨 审题答案 方法 拓展1.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为什么要用明朝的年号?提示:对故国的留恋。2.天寒地冻他为什么要清晨看雪而且是独自一人。他很在乎雪景吗?提示: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而一人独行于茫茫的雪夜,顿生“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的人生彻悟之感。他脱俗喜欢宁静,遗世独立。不随流俗的性情。3.“独往湖心亭看雪”与“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是否矛盾?提示:自命清高,洁身自好,不愿意与那些俗人为伍。在作者眼里这些人并不存在。4.一切景语皆情语,他笔下的景色可以看出他的内心是怎样的状况?提示:作者写景,使用白描手法,不渲染不雕饰,简洁朴素自然,如一幅写意山水画卷。人物云天、高低远近、浓淡疏密,人与自然在精神世界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和谐。然而,宁静之中,我们仍然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漂泊无依、茫然、无奈的伤感。5.金陵人请他喝酒的时候,他连姓氏都没有通报,只是离开的时候才问,也没有记下来,有什么深意?提示:君子之交淡于水,作者交朋友没有什么功利性,只看重精神的沟通,心灵的交融。6.能够总括作者形象特点的一个词是“痴”,怎么理解这个的深意?作者借舟子的一个“痴”字点题,表现他特有的感受,展示他钟情山水、淡浊孤独的独特个性。7.本文写景的句子;写景的方法;景物的特点;折射出人物的情感。写景的句子: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白描的方法:此时湖上冰花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一片混沌。惟有雪光能带来亮色,映入作者眼帘的“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使用白描手法,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包含了诸多变化,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人与自然共同构成富有意境的艺术画面,悠远脱俗是这幅画的精神,也是作者所推崇的人格品质,这就是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统一与和谐。问题训练1. 学生认真完成训练单的问题。2. 教师批阅学科长的训练单,明确问题答案。3.学科长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