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工作第十讲ppt课件_第1页
个案工作第十讲ppt课件_第2页
个案工作第十讲ppt课件_第3页
个案工作第十讲ppt课件_第4页
个案工作第十讲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个案工作,第十讲 病态模式,第一节 精神分析,第二节 行为理论,第一节 精神分析,贡献: 尝试发现人类的心理与精神如何影响行为 影响了社会工作早期实践理论:诊断、功能、心理社会学派,一、理论基础,冰山理论:人格结构 本我(人格的基础):生物成分,由无意识决定,趋利避害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人格的管理、调节机制):心理成分,周旋本能与环境,控制本我,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人格的奖惩机制):道德成分,良心(不该做的)与自我的理想(该做的 ),心灵构成理论: 意识:随时可以觉察到的想法与感受 前意识:经过思考可以觉察到的潜意识 潜意识:无从觉察的心理过程,人格发展五阶段理论 口唇期(出生到1岁) 肛门期(13岁) 性征期(36岁) 潜伏期(6岁青春期) 生殖期(青春期到成年),防御机制 压抑:阻止冲突的想法进入意识 投射:一些不被接纳的想法,在意识中被转变为附着在其他的人或其他的事情之上 割裂:相互矛盾的想法和感觉,被分离放在精神世界的不同地方,在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情境中应用,带来不一致的结果 升华:能量原本指向不允许的活动,转而被用到更能为人所接受的活动 合理化:我们压抑情感上不能为人所接受的行为原因,相信可为人接受的特定活动原因,二、精神分析的局限,welcome to use these PowerPoint templates, New Content design, 10 years experience,文化差异 无法证伪,三、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个案工作最基本的理论分析模式,强调从个体的生理、心理、环境三个方面来理解人的行为,影响了许多其他的社会工作理论 影响心理社会治疗的主要理论:心理学中的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学习理论;社会学中的角色理论、互动理论;人类学的家庭理论与系统理论(人在情境中),(一)理论假设 1、对求助者问题的假设:导致人产生问题有三方面的因素 案主早年未被解决的情绪冲突或未被满足的欲望压抑在心中,经常干扰求助者当前的生活 当前的社会环境压力过于强烈,使求助者早年未被解决的问题表现出来,从而导致其行为出现偏差 案主受到不良自我与不良超我功能的影响,对外界的认识能力与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减弱,最终导致心理困扰与人际关系的失调,2、对案主价值的假设 每个案主都是有价值有潜能的,只是未被开发而已,(二)治疗过程 1、研究 从第一次接触就开始,把案主问题放在特定的情境中,在互动中收集资料,加以分析与研究,发现案主心理困扰和人际关系失调的原因 了解童年经验如何影响现在的问题 让案主了解目前所处的状况,2、诊断:整理和分析案主的资料,并对其问题的性质、产生的原因以及发展的过程做出评估和推理的过程 三类诊断: 心理动态诊断:对人格结构的诊断,了解本我、自我、超我的内在联系;防卫机制、理解力、判断力等也是心理动态诊断的内容 原由诊断:对案主过去和现在的心理困扰和人际关系失调进行纵向的分析,把握其内在联系 分类诊断:对案主各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注意事项: 社工在诊断时需要联系案主意识和无意识层面的各种冲突,以便把握案主问题产生的原因 社工在诊断时需要把案主的主观感受和自我形象与实际的客观状况和他人的评价联系起来,以便揭示案主防卫机制、自我强度、知觉能力等方面的问题 不但要了解案主 的问题,也要找到案主的潜力,以便促进其运用自己的资源改变问题,3、治疗:修正及调整案主的心理困扰、人际失调等问题 治疗的范围: 减轻案主的焦虑和不安 减轻案主的系统功能失调 增强案主的自我适应功能 开发案主的潜能,增强案主的自我实现需要 调整案主的人际关系,改善案主的社会生活环境,治疗的目标: 令案主的早期经验(未被满足的要求)与当前的问题联系起来,让案主了解其中的逻辑,增强控制能力 向案主提示其不良的自我功能与人格结构,以及不良的防卫机制 培养案主自我审视、自我分析、自我调整的能力,第二节 认知行为理论,优点: 可观察,较易评估 易操作与学习,指导性较强,一、行为理论,特点: 学习与习惯化:经验塑造人 给我一个孩子,我可以训练成任何你想要的样子。 华生 反心理主义,反弗洛依德主义 物种不存在太大差异,(一)理论背景 (1)华生: 行为是心理学研究的目标 环境塑造行为 刺激-反应模式 (2)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 (3)班杜拉: 观察学习 替代强化 认知的重要性,(二)理论假设 (1)经典条件反射的理论假设(刺激-反应):我们针对一个刺激习得某种反应 强化:伴随着条件刺激的呈现给予无条件刺激使有机体形成条件反射 消退:条件反射形成后,由于不再强化,有机体条件反射会逐渐减弱直至完全消失 泛化:条件反射扩散到类似原条件刺激的过程 分化:有机体抑制泛化反应,形成只对特定条件刺激发生反应的条件反射 抗条件作用:对一个已形成的条件作用撤除原有的强化物,并同时设法使另一个条件反应与原来的刺激建立联系,就会使原有的条件反应迅速消除,条件刺激-非条件刺激-非条件反应(条件反应) 对应的治疗方法:系统脱敏法、休克疗法与厌恶疗法,(2)操作性条件反射:强调的是后果或随之而来的行为,认为当前行为的后果导致了未来的行为 刺激:需要刺激(正面强化、负面强化)与厌恶刺激(正惩罚、负惩罚) 行为强化程序:固定比率、固定时距、变动比率与变动时距 强化物:物质、社会、活动 对应的治疗方法:代币法,(3)社会学习:行为是经由观察其他的人或事而习得的,可以不经实践就学会 观察学习的四个阶段:注意阶段保持阶段再现阶段动机确立阶段 观察模仿后的三个影响: 通过认知系统的整理使相关刺激线索连接起来 通过观察模仿行为产生替代性奖赏或惩罚 通过观察模仿行为强化习得行为 具体技术:模仿,外在事物 学习 内在符号 习得行为的展示,其它行为修正技术: 放松练习 自我管理 自信训练,二、认知理论,理论出发点:我们想什么、感觉什么以及如何行动之间有相互关系 焦点:关注当前事件而不是潜意识的冲突 目标:改变案主的思维过程,(一)基本假设 1、对人性的假设: 人会发展出理性与非理性的两种信念,理性令我们成长并富于创造,非理性令我们限入情绪困扰 人的思想、情绪与行为三者并存并相互影响,思想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人的情绪困扰主要源于非理性信念,正是人自身引发了困扰自己的问题 人有自我谴责以及谴责他人与环境的强烈倾向 人容易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人的非理性信念主要源自于周围环境的影响 人们习惯于以他人的评价和期望作为自己生活的准则,真正情绪健康的人更多遵从自我判断,而不是以他人为准 人有自由意志而且也有能力去改变自己的非理性信念 人的价值感产生于人自身的存在,而不是由能力、表现、知识等非本质因素所决定,2、对心理失调原因和机制的假设: ABC人格理论 A:一个事实、一个客观存在的态度 B:个体关于A的信念 C:个体的情绪、行为或反应 D:干预后产生的对C的质疑 E:新的信念,A 干预 B D C E 认知治疗要致力于纠正功能失调的思维,并从深层次提示隐藏在其后的潜在图式,挫折事件(A):考试没有得到A的成绩 非理性信念(B):我必须在学习上表现优秀,我必须始终得到A的成绩! 情绪结果(C):沮丧,3、非理性信念 我们绝对需要每一位生活中重要人物的喜爱或赞许 一个人应该在各方面,至少在某一方面,有成就、有才干,这样才是有价值的人 有些人是卑劣的,他们应该为自己的恶行受到严厉的责备和惩罚 如果遇到与自己希望不一致的事情,就认为很糟糕 人的不快是由外在环境原因造成的,人无法控制自己的悲伤和情绪困扰 常担心危险或灾难性事件的发生 逃避困难和责任比面对它们更容易 人应该依赖别人,而且需要依赖比自己强的人 人的行为受到过去经验的影响,只要一件事情对求助者产生了影响,这种影响就会持续一辈子 应该对别人的困难和情绪困扰感到不安 对于任何一个问题,都应有正确的、完美的解决方法,如果找不到,就会很糟糕,3、认知评估(苏格拉底式提问) 苏格拉底提问的原理: 如果可能,试着去理解一种见解或看法的根本基础,并在以后的问题中遵循这些基础有可能产生的涵义。(比如,“你的信念依据是什么?你能解释自己的思想,让我更好地理解你的观点吗?”) 一种思想只有和其他思想共同形成一个网络时,它才能完整地存在。因此,应该把所有的主张都当作引发更多思考的联结点,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比如,“如果你所说的属实,那X或Y不也如此吗?”) 所有的思想需要进一步完善。(比如,“你能详细说明你所说的话,让我更好地理解吗?”) 所有的问题都是环环相扣的,思考也是如此。因此,提出问题时,也不要忘了它们会引发的其他问题。(比如,“要回答这个复杂问题,还需要回答哪些相关问题?”,苏格拉底提问的例子: 一位名叫欧谛德谟的青年,一心想当政治家,为帮助这位青年认清正义与非正义问题,苏格拉底运用启发式方法和这位青年进行了下面的对话(以下皆是苏问,欧答): 问:虚伪应归于哪一类? 答:应归入非正义类。 问:偷盗、欺骗、奴役等应归入哪一类? 答:非正义类。 问:如果一个将军惩罚那些极大地损害了其国家利益的敌人,并对他们加以奴役这能说是非正义吗? 答:不能。 问:如果他偷走了敌人的财物或在作战中欺骗了敌人,这种行为该怎么看呢? 答:这当然正确,但我指的是欺骗朋友。,苏格拉底:那好吧,我们就专门讨论朋友间的问题。假如一位将军所统帅的军队已经丧失了士气,精神面临崩溃,他欺骗自己士兵说援军马上就到,从而鼓舞起斗志取得胜利,这种行为该如何理解? 答:应算是正义的。 问:如果一个孩子有病不肯吃药,父亲骗他说药不苦、很好吃,哄他吃下去了,结果治好了病,这种行为该属于哪一类呢? 答:应属于正义类。 苏格拉底仍不罢休又问:如果一个人发了疯,他的朋友怕他自杀,偷走了他的刀子和利器,这种偷盗行为是正义的吗? 答:是,他们也应属于这一类。 问:你不是认为朋友之间不能欺骗吗? 欧谛德谟:请允许我收回我刚才说过的话。,认知评估的问题 当你最难受的时候脑子里想什么 案主信念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支持案主观点的证据是什么 案主的认知是否有另外的解释 特定的信念是如何影响案主赋予特定事件以意义的 社工要与案主就其思维模式达成初步的结论,4、辅导过程 明确辅导要求 检查非理性信念 与非理性信念辩论 学会理性的生活方式 巩固辅导结果 帮助求助者练习理性的反应方式,巩固个案辅导的效果 帮助求助者逐渐内化理性的信念,并鼓励求助者以此指导自己的生活 布置家庭作业,并鼓励求助者在以后的生活中继续学习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分析自己的非理性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