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生物的进化.docx_第1页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生物的进化.docx_第2页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生物的进化.docx_第3页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生物的进化.docx_第4页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生物的进化.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 生物的进化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种群和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同一种群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产生后代,同一物种的个体间也能相互交配产生后代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物种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C种群的基因频率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发展,物种的基因频率往往保持不变D物种基因库的基因一般不如种群基因库的基因丰富解析:选A同一种群内的个体都是同一物种,可以相互交配产生后代;物种是指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种群的基因频率不是一成不变,物种的基因频率也是不断变化的;物种基因库是同一物种的各个种群基因的总和,种群基因库是指该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前者比后者更丰富。2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表现为共同进化B超级细菌感染病例的出现,是因为抗生素的滥用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C持续选择条件下,决定某不良性状的基因频率将逐渐减小D隔离与新物种形成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解析:选C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是种群的进化,并不是共同进化;基因突变是自发的,与使用抗生素无关;持续选择条件下,决定某不良性状的基因频率将逐渐减小;隔离与新物种形成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3(2018衡水检测)下列有关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B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频率改变说明物种在进化C基因型为Aa的个体逐代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大于a的基因频率D可遗传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突变是生物发生进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解析:选D基因频率是针对种群而言的,男性群体和女性群体都不是一个种群,两者无法比较基因频率的大小;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变化而非基因型频率的变化;Aa个体逐代自交的过程中A、a传递给子代的概率相同,因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相等;可遗传变异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生物通过突变产生大量的可遗传变异,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生物发生进化。4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由此无法推断出()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解析:选C在生存斗争中,病毒与兔之间相互选择,感染病毒后,抗性较强的兔被保留下来,抗性较差的个体死亡;病毒必须寄生在寄主细胞内,兔感染强毒性病毒后会很快死亡,强毒性病毒失去寄主,寄生关系难以维持;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使中毒性病毒的存活时间长,繁殖代数多,导致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蚊子能传播兔病毒,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5DNA分析表明,白头叶猴和金头叶猴都是从黑叶猴进化而来的,它们分别是距今46万26万年前和50万25万年前从黑叶猴分离出来。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白头叶猴和金头叶猴成为不同物种的标志是彼此之间产生了生殖隔离B自然选择使黑叶猴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朝不同方向变化形成白头叶猴和金头叶猴C自然选择的直接作用对象是黑叶猴种群中不同的等位基因D从一个物种发展为三个物种意味着自然选择使生物多样性增加解析:选C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具有不同表现型的个体,即叶猴的肤色,使其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进而使生物朝着适应环境的方向进化。6一对等位基因(F、f)位于常染色体上,经调查,兔群中雌兔基因型频率FF(30%)、Ff(60%)、ff(10%);雄兔基因型频率FF(20%)、Ff(40%)、ff(40%)。假设随机交配,且后代生活力一致,则子代中()A基因型频率改变,该群体发生了进化BFf基因型频率为52%CF基因频率雌兔为60%、雄兔为40%D雌兔、雄兔的基因型频率不同,进化方向相同解析:选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该种群随机交配,且子代生活力一致,则基因频率不发生改变,即该种群没有发生进化。雌兔中F的基因频率为30%60%1/260%,f40%,雄兔中F的基因频率为20%40%1/240%,f60%,随机交配后,子代的基因频率不变,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子代中Ff的基因型频率为60%60%40%40%52%。在子代中,F基因频率在雌兔、雄兔中均为50%。7(2018皖南八校联考)考古学家发现,长尾巴恐龙是目前已知体形最大的窃蛋龙,其前肢具有流苏状羽毛,头上有像母鸡一样的冠毛,拥有鸵鸟般细长的双腿,前肢有尖锐的爪子,与鸟类有密切渊源,科学家戏称其为“来自地狱的鸡”。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窃蛋龙的翅膀由于长期不用而逐渐退化,形成前肢B窃蛋龙的基因库与鸟类的基因库存在一定的相似性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不同种类的窃蛋龙应构成一个种群D在窃蛋龙进化历程中,基因型频率逐渐发生改变是其进化的实质解析:选B“翅膀长期不用而逐渐退化成前肢”是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不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窃蛋龙与鸟类有密切渊源”且该恐龙前肢和尾巴都有羽毛,头顶有鸡冠,所以两者的基因库应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不同种类的窃蛋龙不能构成一个种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8下图为抗青霉素细菌的产生过程,表示死亡的个体,a、b表示两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阶段使用青霉素后少部分细菌产生抗药性存活下来Bb阶段存活细菌的抗药性均比a阶段细菌的抗药性强C经过ab阶段的人工选择导致抗药细菌的比例增大Db阶段存活的细菌可能是若干个突变累加在一起的结果解析:选D细菌的抗药性在青霉素使用之前就已经存在;b阶段的细菌是a阶段的后代,变异是不定向的,所以b阶段存活细菌的抗药性不一定比a阶段细菌的抗药性强;经过ab阶段的自然选择(青霉素的选择)导致抗药细菌的比例增大;从a阶段到b阶段,细菌不断繁殖,在繁殖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突变,因此b阶段存活的细菌可能是若干个突变累加在一起的结果。9为研究番茄的抗冷性,将美国不同纬度和不同种的番茄幼苗培养在相同温室中,然后将所有幼苗经历7天的冷处理(0 ),再转移至温室,培养7天。统计其存活率,结果如图所示,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A生长在高低纬度的番茄之间存在地理隔离B高纬度地区的番茄更容易产生抗冷性突变C高低纬度番茄之间抗冷性的差异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D高低纬度番茄种群之间基因频率有差异解析:选B生长在高低纬度的番茄之间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而存在地理隔离;变异是不定向的,在实验之前已经出现了抗冷性突变,自然选择使高纬度地区的番茄抗冷性较强,故冷处理后高纬度地区的种子存活率高;高低纬度番茄之间抗冷性的差异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由于自然选择不同,高低纬度番茄种群之间基因频率有差异。10(2018临沂模拟)甲海岛上的某种鸟部分迁徙到相互隔绝的乙、丙两海岛上,如图为刚迁入时和多年后决定羽毛颜色相关基因的调查结果(B黑色、B1黄色、b灰色)。下列推测正确的是()A三个海岛上的这种鸟因长期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B鸟类迁入新岛屿后与天敌和无机环境共同进化C甲、丙两个岛屿的环境相同决定羽毛颜色朝着相同方向进化D乙岛上B1基因的出现是羽毛颜色基因发生定向突变的结果解析:选B题中信息不足以判断三个海岛上的鸟之间产生了生殖隔离;鸟类在迁入新岛屿后会与新岛屿上的天敌和无机环境相互适应,共同进化;由图可知,迁徙若干年后,甲岛屿上B的基因频率从34%上升至68%,丙岛屿上B的基因频率从79%下降至68%,可推断这两个岛屿上的环境不同,进化的方向也不同;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故乙岛屿的环境不可能促进羽毛颜色基因发生定向突变,而只是对其进行了定向选择。11科学家在研究某种鸟的进化时发现,在繁殖季节有的雄鸟能够吸引多只雌鸟来到它的领地筑巢,有的雄鸟却“魅力不足”而其领地中鸟巢的数量很少。经观察,研究者认为雄鸟能否吸引雌鸟到它的领地筑巢,与雄鸟尾羽的长短有关。观察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种群中控制尾羽长短的全部等位基因称为该种群的基因库B突变和基因重组为鸟的种群进化提供原始材料C长尾羽的雄鸟更能吸引雌鸟到它的领地筑巢D具有生殖隔离的两个物种未必存在地理隔离解析:选A一个种群的全部基因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突变和基因重组为鸟的种群进化提供原始材料;长尾羽的雄鸟更能吸引雌鸟到它的领地筑巢;具有生殖隔离的两个物种未必存在地理隔离。12.研究者对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东侧不同海拔高度的358种鸣禽进行了研究,绘制了该地区鸣禽物种的演化图表(部分)及其在不同海拔分布情况的示意图(图中数字编号和字母代表不同鸣禽物种的种群)。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种群内部个体间形态和大小方面的差异,体现了遗传多样性B在四个物种中,亲缘关系最近的物种是、C种群X分布区域扩大有利于在原种群之间形成地理隔离D不同海拔高度的选择有利于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朝相同方向演化解析:选D同一种群中不同个体表现型的差异(即种群内部个体间形态和大小方面的差异)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层次中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演化图表可知,四个物种中和由同一物种形成的时间最晚,两者亲缘关系最近;由于喜马拉雅山地区地形和气候条件复杂,若种群分布区域扩大,则有利于原种群间形成地理隔离,从而使和之间失去交配机会;自然选择决定生物的进化方向,不同海拔高度的选择有利于种群的基因频率朝着不同方向发展进化。二、非选择题13如图是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图中上为甲岛,下为乙岛,A、B、C、D为四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1)由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的内因是_,外因是_,进化的实质是_。(2)甲岛上的B物种迁到乙岛后,不与C物种发生基因交流,其原因是_。(3)迁到乙岛的B物种可能会_。(4)假设种群中有一对等位基因A、a,A的基因频率为10%,a的基因频率为90%,那么AA、Aa、aa三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_;若环境的选择作用使a的基因频率逐渐下降,A的基因频率逐渐上升,则后代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的数量变化趋势是_。解析:(1)生物进化的内因是遗传变异;外因是环境不同以及地理隔离;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当两个种群不能发生基因交流时,说明二者之间已经形成生殖隔离。(3)因甲、乙两岛的环境条件不同,再加上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使B物种不能与C物种自由交配,故B会形成新物种。(4)根据题意可知,AA的基因型频率是10%10%1%,Aa的基因型频率是290%10%18%,aa的基因型频率是90%90%81%;若环境的选择作用使a的基因频率逐渐下降,A的基因频率逐渐上升,则后代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将逐渐减少。答案:(1)遗传变异甲、乙两岛环境不同且有地理隔离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已形成生殖隔离(3)形成新的物种(答案合理即可)(4)1%、18%、81%逐渐减少14某昆虫的翅可按长度分为残翅、中翅和长翅,且残翅昆虫不能飞行,翅越长运动能力越强,图1表示某地区该种昆虫的翅长与个体数量的关系,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该种昆虫翅长差异的根本来源是_。(2)如果有两个较小的此种昆虫的种群迁入了甲、乙两个岛屿,其中甲岛食物匮乏,运动能力强的生物更容易获得食物,乙岛经常有大风浪,飞行的昆虫容易被吹入大海淹死,我们能从这一事实得到的结论是_。(3)请在图2中画出昆虫在甲岛屿繁殖数代以后翅长与个体数量的柱状图。(4)若干年后,甲岛屿形成的昆虫种群A与乙岛屿形成的昆虫种群B再次相遇,但它们已不能进行相互交配,说明两种群的_存在很大差异,导致它们之间形成了_,而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有:_;_。(5)现有1 000只该种昆虫迁入丙岛屿,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550只,Aa的个体300只,aa的个体150只,如果不考虑自然选择和基因突变,昆虫个体进行自由交配,且每只昆虫的繁殖能力相同,则繁殖3代以后,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_,Aa的基因型频率为_。解析:导致生物性状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突变的利与害是看是否适应当地的环境。最初迁入丙岛时,该昆虫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5502300)/2 000100%70%,a的基因频率为30%,由于该昆虫个体进行自由交配,且繁殖力相同,第3代以后A的基因频率不发生改变,仍为70%,Aa的基因型频率为270%30%42%。答案:(1)基因突变(2)基因突变的有害和有利不是绝对的,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3)见图(4)基因库生殖隔离A、B两种群发生的可遗传变异不同A、B两种群存在地理隔离,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甲、乙两岛自然选择的作用不同,导致基因频率改变的方向不同(答出任意两点即可)(5)70%42%15(2018宿迁一模)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问题: 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物种形成、生物多样性发展机制的理论探索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完善。如图是科学家利用果蝇所做的进化实验,两组实验仅喂养食物不同,其他环境条件一致。(1)第一期时,甲箱和乙箱中的全部果蝇属于两个_。(2)经过八代或更长时间之后,甲箱果蝇体色变浅,乙箱果蝇体色变深。再混养时,果蝇的交配择偶出现严重的同体色选择偏好,以此推断,甲、乙品系果蝇之间的差异可能体现的是_多样性,判断的理由是_。(3)经过八代或更长的时间后,两箱中的果蝇体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用现代综合进化理论解释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两箱分养造成_,当两箱中果蝇发生变异后,由于_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