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二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精选教案.docx_第1页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二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精选教案.docx_第2页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二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精选教案.docx_第3页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二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精选教案.docx_第4页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二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精选教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知识体系定内容核心素养定能力生命观念通过分析反射弧各部分结构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建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理性思维通过判断反射弧中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及分析膜电位的变化曲线,培养科学思维的习惯科学探究通过实验“膜电位的测量”及“反射弧中兴奋传导特点的实验探究”,提升实验设计及对实验结果分析的能力基础知识系统化知识点一反射与反射弧知识点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知识点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结构基础2传递的过程及特点知识点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知识点五人脑的高级功能基本技能问题化1据图回答有关反射与反射弧的问题(1)在图中填出空白处的内容。(2)反射是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种类型,下列实例中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bc,属于条件反射的是ade。(填字母)a望梅止渴 b膝跳反射c眨眼反射d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e学生听到铃声向教室奔跑2据图完成有关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问题(1)连线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表现及形成机理:(2)在图中用箭头画出局部电流及兴奋传导的方向。提示:3据图回答兴奋在突触中传递的相关问题(1)写出图甲中A、B突触的类型:A:轴突胞体型;B:轴突树突型(2)写出图乙中标号代表的结构名称:轴突,线粒体,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3)在图丙箭头处给予适宜刺激,可检测到电位变化的有b、c、d、e,但_a_处不能检测到。说明兴奋在突触间单向传递,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4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据图甲回答:饮酒过多会导致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等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分别与内中枢受到影响有关。体温、血糖、水盐等调节中枢位于;排尿、缩手及膝跳反射等中枢位于。(填图甲中序号)(2)据图乙连线人脑的高级功能:考点一反射与反射弧1明辨关于反射与反射弧的五个易误点误认为所有生物都有反射指正只有具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多细胞动物才有反射。如植物和单细胞动物没有反射,只有应激性误认为所有反射都必须有大脑皮层参与指正只有条件反射的中枢在大脑皮层,非条件反射的中枢是大脑皮层以下的中枢,如下丘脑、脊髓等误认为只要有刺激就可引起反射指正反射的进行需要接受适宜强度的刺激,若刺激强度过弱,则不能引起反射活动误认为只要效应器有反应就是反射指正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的前提条件。反射弧不完整,如传入神经受损,刺激神经中枢或传出神经,效应器能发生反应,但不是反射误认为传出神经末梢就是效应器指正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2正确区分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3理清反射弧各部分结构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图示兴奋传导结构特点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感觉神经元轴突末梢的特殊结构既无感觉又无效应感觉神经元的突起既无感觉又无效应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既无感觉又无效应运动神经元的突起只有感觉无效应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只有感觉无效应对点落实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反射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2)直接刺激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引起效应器发生相应的反应属于非条件反射()(3)感受器是指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梢()(4)没有感觉产生,一定是传入神经受损伤;没有运动产生,一定是传出神经受损伤()2(2017武汉模拟)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A望梅止渴、排尿反射都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才能完成B一些反射可以形成也可以消失,比如学生听到铃声后急速赶往教室C条件反射一定需要神经中枢参与,非条件反射则不一定D高级中枢控制的反射一定是条件反射解析:选B望梅止渴是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才能完成,但排尿反射是非条件反射,无需大脑皮层的参与也能完成。条件反射可以形成也可以消失,如学生听到铃声急速赶往教室。无论是条件反射还是非条件反射,都需要在神经中枢的参与下才能完成。脑中的神经中枢都是高级中枢,但其中一些神经中枢控制的反射,如脑干中的呼吸中枢控制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3(2014安徽高考)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解析:选C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属于条件反射,其中枢在大脑皮层;食物引起味觉不属于反射,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建立与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有关;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反射弧不完全相同。典型图示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问题设计(1)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结构名称: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2)图中有3个神经元,兴奋的传导方向为(用图中序号和箭头表示)。(3)直接刺激,能(填“能”或“不能”)引起肌肉收缩,这不属于(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4)破坏处结构,刺激处,肌肉不能(填“能”或“不能”)收缩,大脑能(填“能”或“不能”)产生感觉。对点落实4(2014海南高考)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B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解析:选C由图可知,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传入神经的细胞体在灰质以外,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从a到d没有效应器,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说明有神经兴奋的传递,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5渐冻人是指肌萎缩侧索硬化,也叫运动神经元病。它是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之后,导致包括四肢、躯干、胸部、腹部等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如图为渐冻人的某反射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以针刺S,渐冻人无法感觉到疼痛B若刺激处,在处可以检测到神经递质释放C若刺激处,渐冻人的M发生轻微收缩,则该过程可以称为反射D若刺激,则在处可以检测到动作电位解析:选B由于渐冻人损伤的是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只是传出神经元受损),因此,以针刺S(感受器),渐冻人能感觉到疼痛;由于处位于传入神经上,刺激,在处可以检测到神经递质释放;由于处位于传出神经上,刺激处,渐冻人的M虽然发生轻微收缩,但没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该过程不能称为反射;若刺激,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在处不能检测到动作电位。类题通法判断反射弧中各部分结构名称的关键正确区分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C)的是传入神经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轴突末梢)相连的为传入神经(B),与“”(胞体)相连的为传出神经(E)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E),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B)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考点二兴奋的传导与传递1比较记忆兴奋的传导与传递比较项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结构基础神经元(神经纤维)突触信号形式(或变化)电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速度快慢方向可以双向单向传递2明辨兴奋在突触中传递的两个“不一定”(1)突触后膜不一定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也可能是传出神经元支配的肌肉细胞膜或腺体细胞膜。(2)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不一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也可能是抑制。对点落实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2)刺激神经纤维中部,就能产生兴奋,并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3)神经纤维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4)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高()2(2017海南高考)下列与人体神经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缺氧不影响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B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C神经纤维上的电信号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D神经递质可将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递给突触后神经元解析:选A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需要能量,缺氧能通过影响有氧呼吸过程而影响到细胞中能量的产生;传出神经和其支配的肌肉之间通过突触相连接,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当兴奋沿轴突传到突触时,突触前膜的电位发生改变,突触小泡就向突触前膜移动,与突触前膜接触融合后就将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后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这样就使兴奋从一个神经元传到另一个神经元。3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元内的K外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B突触后膜能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只有神经元上才有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D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必然引起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开放解析:选A神经元内的K外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突触后膜能实现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效应器上也存在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不一定会引起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开放。典型图示以模式图理解兴奋传导与传递的过程问题设计1据图1回答:(1)表示静息电位的是a,表示动作电位的是b,表示局部电流的是c。(2)由图中c可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一致。(3)在生物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吗?为什么?提示:是单向的。因为在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只能来自感受器,并且反射弧中存在突触,因此在生物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2据图2回答:(1)图中兴奋的传导方向是从上到下。(2)突触小泡的形成和神经递质的释放与高尔基体、线粒体(填细胞器)有关,突触间隙内的液体属于组织液。(3)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是胞吐,穿过0层生物膜,这种运输方式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特点。(4)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为什么是单向的?提示: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对点落实4.如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区域与丙区域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B乙区域与丁区域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C丁区域发生K外流和Na内流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解析:选C由图可知,甲、丙和丁区域电位为外正内负,处于静息状态,乙区域的电位正好相反,即动作电位,电流是从正电位流向负电位,所以乙区域与丁区域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因此图示兴奋传导的方向有可能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甲区域与丙区域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也有可能是兴奋还没传到时所保持的静息电位;丁区域的电位为外正内负,是由K外流造成的。5(2017江苏高考)如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结构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B当兴奋传导到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C递质经的转运和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D结构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解析:选D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不需要消耗能量;兴奋传导到时,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神经递质在突触前膜释放的方式是胞吐;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变化与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考点三膜电位变化曲线及电流表偏转问题1膜电位的测量方法图解结果电表两极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内侧和外侧电表两极均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外侧2膜电位变化曲线(1)a点之前静息电位:神经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大,对Na的通透性小,主要表现为K外流,使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2)ac段动作电位的形成:神经细胞受刺激时,Na通道打开,Na大量内流,导致膜电位迅速逆转,表现为外负内正。(3)ce段静息电位的恢复:Na通道关闭,K通道打开,K大量外流,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后,K通道关闭。(4)ef段一次兴奋完成后,钠钾泵将流入的Na泵出膜外,将流出的K泵入膜内,以维持细胞外Na浓度高和细胞内K浓度高的状态,为下一次兴奋做好准备。3电流表指针的偏转问题若电极两处同时兴奋,则电流表指针不偏转,如刺激图1中的c点若电极两处先后兴奋,则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如刺激图1中的a点和图2中的b点若两电极只有一处兴奋,则电流表指针发生一次偏转,如刺激图2中的c点对点落实1(2018武汉调研)如图表示用电表测量膜内外的电位差。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细胞膜上Na通道打开,膜外Na顺浓度梯度大量流入膜内,此后Na通道很快就进入失活状态,同时K通道开放,膜内K在浓度差和电位差的推动下向膜外扩散。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电表不能测出电位差B受刺激后膜外Na大量流入膜内,兴奋部位膜两侧的电位是外正内负C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同D从神经纤维受刺激到恢复静息状态,电表指针两次通过0电位解析:选D静息状态下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电表能够测出电位差;受刺激后膜外Na大量流入膜内,兴奋部位膜两侧的电位是外负内正;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同;神经纤维静息时膜电位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大量流入膜内,此过程中电表指针通过0电位,恢复静息状态的过程中电表指针再次通过0电位。2下图1为某一神经纤维示意图,将一电流表的a、b两极置于膜外,在X处给予适宜刺激,测得电位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未受刺激时,电流表测得的为静息电位B兴奋传导过程中,a、b间膜内电流的方向为baC在图2中的t3时刻,兴奋传导至b电极处Dt1t2,t3t4电位的变化分别是Na内流和K外流造成的解析:选C图甲所示电流表的a、b两极置于膜外,指针不偏转,无法测出静息电位;兴奋传导过程中,膜内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一致,均为ab;图乙中t1t2,t3t4电位的变化分别是a处和b处产生动作电位,并且曲线中偏离横轴的一段均由Na内流造成,偏回横轴的一段均由K外流造成。3如图表示神经纤维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及恢复过程中的电位变化,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ab段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Bbd段主要是Na外流的结果C若增加培养液中的Na浓度,则d点将上移D若受到刺激后,导致Cl内流,则c点将下移解析:选B在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bd段产生了动作电位,主要是Na内流的结果。若增加培养液中的Na浓度,会使Na内流的量增多,动作电位将增大;若受到刺激后,导致Cl内流,使膜内负电荷增多,静息电位将增大。4(2018广州模拟)图1为神经纤维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图,图2表示相应的生理变化。其中图2中的甲可以对应图1中。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2中的乙对应图1中的B图2中的丙对应图1中的C由图1可知,在静息状态下K通道通透性更高D图1中Na进入细胞中的方式为主动运输解析:选C由动作电位产生的机理可知,图1中时膜电位上升,原因是Na大量内流,对应图2中的乙。时K大量外流恢复静息电位,对应图2中的丙。由图可知静息状态下,K通道通透性更高。图1中的,Na以协助扩散的方式大量内流产生动作电位。归纳拓展兴奋的产生和传导过程中Na、K的运输方式(1)形成静息电位时,K外流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需载体蛋白的协助,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2)产生动作电位时,Na的内流需载体蛋白,同时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3)恢复静息电位时,K的外流是由高浓度到低浓度,属于协助扩散。(4)一次兴奋结束后,钠钾泵将流入的Na泵出膜外,将流出的K泵入膜内,需要消耗ATP,属于主动运输。5(2018广州模拟)下图甲所示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图乙为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abb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刺激图甲中处,可以测到电位变化的有B在突触处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C刺激图乙中b、c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各偏转1、2次D若抑制该图中细胞的呼吸作用,不影响神经兴奋的传导解析:选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神经递质的形式传递,是单向的,因此刺激图中处,兴奋可以传到处。在突触处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图乙中b处有突触小泡,a、b点在上一个神经元上,c、d点在后一个神经元上,刺激b点时,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并且abbd,b和c之间有突触,所以a处先兴奋,指针偏转一次,d处后兴奋,指针又偏转一次;刺激c点时,由于兴奋在突触处不能逆向传递,a点不产生神经冲动,d点可产生神经冲动,所以指针偏转一次。兴奋的传导是一个消耗能量的过程,抑制细胞的呼吸作用,会影响神经兴奋的传导。6如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a、d点为两接线端之间的中点),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若刺激a点,电流表可能偏转1次,电流表可能偏转2次,且方向相反B若刺激b点,b点会因为大量Na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C若刺激c点,电流表、电流表均可能偏转2次,且方向相反D若刺激a点,d处无电位变化,可能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解析:选D因为a点为两接线端之间的中点,所以刺激a点时兴奋同时传到两极,无电位差,故电流表不偏转,若兴奋能够通过突触传递下去,则电流表将偏转2次,且方向相反。神经纤维上兴奋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大量Na内流,此时Na内流的方式是协助扩散。若刺激c点,兴奋不能通过a、b间的突触,电流表不发生偏转,电流表可能偏转2次,且方向相反。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有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若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刺激a点,则d处无电位变化。 微专题8 探究兴奋在反射弧中传导特点时常根据如下图示来设计实验方案。1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2探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题点突破如图是从蛙体内剥离出的某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其中甲表示神经中枢,乙、丙未知。神经A、B上的1、2、3、4为4个实验位点。现欲探究神经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结合所给器材,完成以下内容。材料:从蛙体内剥离出来的某反射弧(反射弧结构未被破坏)。供选择仪器:剪刀,电刺激仪,微电流计。(1)如果该反射弧的效应器为运动神经末梢及其连接的肌肉,探究神经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的方法步骤为(只在神经A上完成):先用剪刀在神经A的_将其剪断;再用电刺激仪刺激神经A上的实验点_,若_,则神经A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2)如果在实验过程中要保证神经A和神经B的完整性,探究神经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的方法步骤为(每个实验位点只能用一次):将微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搭在实验位点2和实验位点3的神经纤维膜外;用电刺激仪刺激实验位点1,若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_次,则神经A为传出神经;若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_次,则神经A为传入神经。该实验结果表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特点为_,具有这种特点的原因是_。解析:该实验的目的是要探究神经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实验原理是兴奋在神经元上可以双向传导,而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1)实验要求只能在神经A上完成,操作时,先用剪刀将神经A的1、2之间剪断。若A是传入神经,乙是感受器,则刺激神经A上的实验点1,兴奋无法传至效应器,所以肌肉无收缩现象;若A是传出神经,乙是效应器,则刺激神经A上的实验点1,兴奋仍可传至效应器,所以肌肉有收缩现象。(2)若神经A为传入神经,刺激实验位点1,兴奋可传导到实验位点2和3,则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2次。答案:(1)1、2之间1无肌肉收缩现象(或2有肌肉收缩现象)(2)12单向传递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真题集训验能力1(2017海南高考)下列关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小脑损伤可导致身体平衡失调B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C大脑皮层具有躯体感觉区和运动区D下丘脑参与神经调节而不参与体液调节解析:选D小脑的主要作用是维持身体平衡,损伤可导致身体平衡失调。脑和脊髓构成了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躯体感觉区和运动区都在大脑皮层。下丘脑可以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和抗利尿激素参与体液调节。2(2016全国卷)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C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解析:选B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H和氧气结合形成水,同时生成大量的ATP。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属于扩散,不消耗ATP。蛋白质的合成都需要消耗ATP。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时,将Na排出细胞,是主动运输的过程,需要消耗ATP。3(2015江苏高考)下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和Cl同时内流解析:选D神经递质存在于轴突末梢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中,生物膜的分隔作用可避免其被细胞内的其他酶系破坏。神经细胞上的神经冲动属于电信号,神经递质属于化学信号,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从图中可以看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的效应是引起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使下一个神经细胞兴奋或抑制。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该神经细胞膜外侧Na大量内流,从而导致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Cl内流会使神经细胞受到抑制,两者不能同时发生。4(2014上海高考)有机磷农药可抑制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的酶)的作用,对于以乙酰胆碱为递质的突触来说,中毒后会发生()A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消失B关闭突触后膜的Na通道C乙酰胆碱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D突触前神经元的膜电位发生显著变化解析:选C有机磷农药可抑制胆碱酯酶发挥作用,使得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不能分解,所以会一直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5(2014江苏高考)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D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解析:选B神经元受到适宜刺激,且当兴奋传导到神经末梢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才能被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可引起下一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动作电位的基础,静息电位的形成主要是由于K的外流。6(2017北京高考)学习、记忆是动物适应环境,使个体得到发展的重要功能。通过电刺激实验,发现学习、记忆功能与高等动物的海马脑区(H区)密切相关。(1)在小鼠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单次强刺激,传入纤维末梢释放的_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关受体,突触后膜出现一个膜电位变化。(2)如果在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100次/秒、持续1秒的强刺激(HFS),在刺激后几小时之内,只要再施加单次强刺激,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都会比未受过HFS处理时高23倍,研究者认为是HFS使H区神经细胞产生了“记忆”。如图为这一现象可能的机制。如图所示,突触后膜上的N受体被激活后,Ca2会以_方式进入胞内。Ca2与_共同作用,使C酶的_发生改变,C酶被激活。(3)为验证图中所示机制,研究者开展了大量工作,如:对小鼠H区传入纤维施以HFS,休息30分钟后,检测到H区神经细胞的A受体总量无明显变化,而细胞膜上的A受体数量明显增加。该结果为图中的_(填图中序号)过程提供了实验证据。图中A受体胞内肽段(T)被C酶磷酸化后,A受体活性增强。为证实A受体的磷酸化位点位于T上,需将一种短肽导入H区神经细胞内,以干扰C酶对T的磷酸化。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所用短肽分别应与T的氨基酸_。A数目不同序列不同B数目相同序列相反C数目相同序列相同为验证T的磷酸化能增强神经细胞对刺激的“记忆”这一假设,将T的磷酸化位点发生突变的一组小鼠,用HFS处理H区传入纤维,30分钟后检测H区神经细胞突触后膜A受体能否磷酸化。请评价该实验方案并加以完善_。(4)图中内容从_水平揭示了学习、记忆的一种可能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解析:(1)传入纤维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关受体,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发生变化。(2)从图中可以看出,Ca2的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顺浓度梯度进行,所以其跨膜运输方式为易化(协助)扩散;由图可知,Ca2与钙调蛋白共同作用后,C酶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3)题图中过程表示细胞内A受体运输至细胞膜。细胞的A受体总量无明显变化,而细胞膜上的A受体数量明显增加,这为图中的过程提供了实验证据。本实验的目的是证实A受体的磷酸化位点位于T上,实验中需要将一种短肽导入H区神经细胞内,以干扰C酶对T的磷酸化。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组应导入与T的氨基酸数目相同序列相同的短肽,对照组则应导入与T的氨基酸数目相同序列相反的短肽。实验目的是验证T的磷酸化能增强神经细胞对刺激的“记忆”,但实验操作存在缺陷,详见答案。(4)图中内容是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来研究学习、记忆的一种可能机制。答案:(1)神经递质(2)易化扩散/协助扩散钙调蛋白空间结构(3)C、B该实验方案存在两处缺陷。第一,应补充一组对未突变小鼠同样处理的对照实验。第二,应补充施加HFS后检测和比较以上两组小鼠突触后膜电位变化的实验(4)细胞和分子课下检测查缺漏一、选择题1(2018潍坊质检)机体内相邻的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起来,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突触是由上一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与下一神经元的轴突建立的结构B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体现了生物膜的功能特性C突触后膜上存在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保证了兴奋传递的单向性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后神经元必然产生动作电位解析:选C突触是由上一神经元的轴突与下一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建立的结构;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属于胞吐,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2神经元能够感受刺激、产生和传递兴奋。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纤维的膜内外不存在离子的跨膜运输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均需要消耗能量C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将突触小泡释放至突触间隙D在一个功能正常的完整反射弧中,刺激其中的任何环节均会引起反射活动解析:选B在静息状态时,神经纤维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都需要消耗能量;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将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释放至突触间隙;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刺激反射弧中的某个环节所引起的反应不一定属于反射活动。3下列关于各级神经中枢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般成年人可以“憋尿”,这说明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B“植物人”脑干、脊髓的中枢仍然能发挥调控作用C大脑皮层H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听懂别人谈话D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解析:选D学习和记忆不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语言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4下列关于神经元生命活动的分析,正确的是()A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后膜会产生持续的电位变化B反射弧的中间神经元能释放神经递质也有神经递质的受体C膜外的Na通过自由扩散进入膜内导致静息电位的形成D膜内的K通过NaK泵主动运输排出,导致动作电位的形成解析:选B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立即被分解或移走,不会使后膜产生持续电位变化;静息电位主要是由K外流产生的;动作电位主要是由Na内流产生的。5. (2018合肥质检)如图是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是感受器,是传入神经,是传出神经,是效应器B中间神经元B的兴奋既能传到A又能传到C,实现双向传导C兴奋传到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D上含有相应的神经递质的受体,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地结合解析:选D根据突触的结构可判断是感受器,是传入神经,是传出神经,是效应器;中间神经元B的兴奋只能由B传到A,不能由B传到C;处是突触前膜,兴奋传到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其上的突触后膜有相应的神经递质受体,能与神经递质发生特异性结合,引起该神经元兴奋或抑制。6(2018日照模拟)某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测量装置及结果如下图1所示,其中甲位于膜内,乙位于膜外,图2是将同一测量装置的电流计均置于膜外。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1中K浓度甲处比乙处低B图2测量装置所测电压为70 mVC图2中若在处给予适宜刺激(处未处理),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两次偏转D图2中若在处给予适宜刺激,处用药物阻断电流通过,则测不到电位变化解析:选C图1中膜电位是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在静息时,K的分布是内高外低;图2是将同一测量装置的微电极均置于膜外,且没有兴奋传导,所以图2测量装置所测电压为0 mV;图2中若在处给予适宜刺激,由于处未处理,局部电流先传导到左侧微电极,后传导到右侧微电极,所以指针发生两次偏转;图2中若在处给予适宜刺激,处用药物阻断电流通过,则当兴奋传导到右侧微电极时能测到电位变化,电表指针会偏转一次。7.(2018开封一模)将蛙离体神经纤维置于某种培养液中,给予适宜刺激并记录其膜内Na含量变化及膜电位变化,分别用图中曲线、表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中某种培养液可以用适当浓度的KCl溶液代替Bab时,膜内Na含量增加与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有关C适当提高培养液中K浓度可以提高曲线上c点值Dcd时,局部电流使兴奋部位的Na由内流转变为外流,再形成静息电位解析:选B该实验记录的是膜内Na含量变化,测定的是动作电位,动作电位主要是Na内流所形成的,需要膜外有较高浓度的Na,因此,不能用KCl溶液代替某种培养液;ab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Na内流,引起膜内Na含量增加;曲线上c点值表示动作电位峰值,主要由Na内流所形成,因此,提高培养液中K浓度不能提高曲线上c点值;cd时逐渐恢复静息电位,主要是K外流形成的。8.神经细胞甲释放多巴胺会导致神经细胞乙产生兴奋,甲细胞膜上的多巴胺运载体可以把发挥作用后的多巴胺运回细胞甲。某药物能够抑制多巴胺运载体的功能,干扰甲、乙细胞间的兴奋传递(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中多巴胺的释放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B药物会导致突触间隙多巴胺的作用时间缩短C释放的多巴胺与结合会导致细胞乙的膜电位改变D多巴胺只能由细胞甲释放,作用于细胞乙使兴奋单向传递解析:选B神经细胞甲与神经细胞乙之间相互联系的结构称为突触,图中表示突触小泡,其内的神经递质的释放,属于胞吐,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甲细胞膜上的多巴胺运载体可以把发挥作用后的多巴胺运回细胞甲,某药物能够抑制多巴胺运载体的功能,使多巴胺的作用时间延长;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会引起突触后膜膜电位发生改变,产生神经冲动;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是单方向的。9如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刺激a点,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a点接受刺激后,其膜内电位由负变正再变负B该实验可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C该实验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D电表会发生两次不同方向的偏转,电表只发生1次偏转解析:选Ca点未受刺激时膜电位处于外正内负的静息状态,受刺激后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之后又恢复静息状态。刺激a后,电流表都会偏转,则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电流表只发生1次偏转,电流表偏转2次,则证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10(2018烟台质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已知兴奋由兴奋区向邻近的未兴奋区传导后,未兴奋区成为新的兴奋区,而原兴奋区则恢复静息状态(成为未兴奋区)且有短暂的不应期,所以兴奋不回传。如图是一个神经元的示意图,O点为PQ的中点,给予O点一个适当的刺激,则电流表的偏转情况及若同时在O点、M点给予相同且适宜的刺激,如果电流表不偏转,则M点的条件分别是()A不偏转,M点与P点或Q点重合B偏转,M点在PQ段之间C不偏转,MP略大于或等于PQ的一半D不偏转,MP小于或等于PQ的一半解析:选C由题干信息可知,POQO,刺激O点,P、Q两点电位变化相同且同步,所以电流表不偏转;当MP略大于或等于PQ的一半时,O点的刺激同时传到P点、Q点,P点兴奋后有短暂的不应期,使M点传来的兴奋传导中断,所以M点的兴奋传到P点不能再传下去,电流表不偏转。11(2018德州一模)下图为嗅觉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图示过程会发生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B气味分子引起Na通道开放导致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C图示过程体现了膜蛋白具有信息传递、催化和运输功能D神经冲动传导至大脑皮层才能产生嗅觉解析:选B嗅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化学信号),产生兴奋(电信号);Na通道开放前后膜内Na浓度始终低于膜外;图示细胞膜上G蛋白、腺苷酸环化酶和Na通道分别行使信息传递、催化和运输功能;嗅觉产生部位在大脑皮层。12利用不同的处理使神经纤维上膜电位产生不同的变化,处理方式及作用机理如下:利用药物阻断Na通道;利用药物阻断K通道;利用药物打开Cl通道,导致Cl内流;将神经纤维置于低Na溶液中。上述处理方式与下列可能出现的结果对应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B甲,乙,丙,丁C甲,乙,丙,丁D甲,乙,丙,丁解析:选B利用药物阻断Na通道,膜外Na不能内流,导致不能形成动作电位,对应图乙;利用药物阻断K通道,膜内K不能外流,兴奋过后的动作电位不能恢复为静息电位,对应图丙;利用药物打开Cl通道,导致Cl内流,加固了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不能形成动作电位,对应图丁;将神经纤维置于低Na溶液中,受刺激后膜外Na内流少,形成的动作电位幅度低,对应图甲。二、非选择题13筒箭毒碱是从南美洲防己科植物中提取的生物碱。南美洲印第安人曾把它涂于箭头,猎取野兽,动物中箭后四肢麻痹。现在广泛用于腹部外科手术。图甲表示神经冲动在神经肌肉接头(一种突触的结构)之间的传递,Ach即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的神经递质;图乙表示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相关离子通道的开放情况。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X代表_,其含有的物质通过_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据图乙分析,失活关闭状态的Na通道_(填“能”或“不能”)直接进入开放激活状态,神经元的细胞膜主要通过_来实现动作电位的产生。(2)Ach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引起肌细胞膜发生的电位转变是_,筒箭毒碱的结构与Ach相似,据此推测,筒箭毒碱麻痹肌肉的机制可能是_。(3)乙酰胆碱发挥作用后即被_分解,避免肌肉持续兴奋。解析:(1)由图甲可知,X代表突触小泡,其内含有的物质通过胞吐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由图乙可知,失活关闭状态的Na通道先经过复活成为静息关闭状态才能激活成为开放激活状态,因此失活关闭状态的Na通道不能直接进入开放激活状态;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是通过Na内流来实现的。(2)Ach是兴奋性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可使肌细胞膜由静息电位转变为动作电位,其电位变化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