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实验课教案.doc_第1页
高中化学实验课教案.doc_第2页
高中化学实验课教案.doc_第3页
高中化学实验课教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化学课教案原电池汉寿二中化学教研组 刘政权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明确原电池的化学原理,判断形成原电池的条件。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指导实践的科学方法。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知难而上的心理品质;加强同学间的协作;体验研究过程的愉悦。教学难点:原电池的化学原理。教学重点:判断形成原电池的条件。教学方法:诱思探究。教学手段:多媒体、实验。教学过程:情景引入:一年一度的校运会即将举行。为了放飞气球,小王负责实验室制备氢气的任务。现实验室有,粗锌(含Cu等杂质),及较纯的锌粒。为了使反应速度快些,请你帮小王出主意:选择哪一种锌粒为好?用实验证明你的判断。投影演示:稀硫酸分别与粗锌(含Cu等杂质)及较纯的锌粒的反应。结论:选择粗锌为好。教师:同学们肯定觉得很意外。为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将含Cu等杂质的粗锌改用Cu片、Zn片,请观察下面系列实验的现象:步骤现象1)Cu片插入稀H2SO4无现象2) Zn片插入稀H2SO4Zn片上有气泡3) Cu片、Zn片同时插入稀H2SO4Zn片上有气泡4)Cu片、Zn片同时插入稀H2SO4,并用导线(接有灵敏电流计)相连Cu片上有气泡;指针偏转教师边讲边实验(针对上表中的14提问):1)为何Cu片无反应?2)Zn片有何现象?气泡的成分是什么?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请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表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3)为何Cu片无反应? 4)Cu片上的气泡是什么?H2为何在Cu上产生?请大胆猜测。并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测。(接上灵敏电流计)教师:实验证明如此:灵敏电流计的指正偏转方向代表了电子的转移方向;电子的确是从Zn片流向Cu的。我们一起为这位同学的创意鼓掌。从能量的角度来看,在该装置中能量发生了怎样的转化?-化学能电能幻灯片板书:1、定义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原电池。其中,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叫负极,电子流入的一极叫正极。教师:那么,在Cu-Zn原电池中,正、负极上各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讨论并填空:在Cu - Zn 原电池中,正、负极上发生的变化:电极电极反应式氧化-还原反应质量变化情况负极(Zn)Zn_ 2e Zn2+被氧化减少正极(Cu)2H+ +2e 2H2H H2被还原不变总反应式:Zn +2H+ Zn2+ +H2动画演示:Cu-Zn原电池反应原理教师:原电池仅此一家吗?若现在你研究的课题为:探讨组成原电池的条件?你会从何处着手呢?(同学讨论)案例分析:某同学受Cu - Zn 原电池的启发,试图探讨组成原电池的条件,于课外做了如下系列实验:(1) 探究组成原电池中对金属的要求:将Cu - Zn 原电池装置中的Cu、Zn换成如下组别,结果如下:组别Mg-CuZn-FeZn-Zn指针是否偏转是是否组别Cu-CuCu-AgFe-C指针是否偏转否是是教师:组成电极的两极有何条件?能否判断组成原电池的正、负极?判断的标准是什么?结论1: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是非金属)可组成原电池的电极,其中较活泼金属作负极,另一金属(或非金属)作正极;(2)探究组成原电池中对电解质溶液的要求:将Cu - Zn 原电池装置中的稀硫酸换成如下试剂,结果如下:组别蔗糖汽油NaCl(aq)NaOH(aq)指针是否偏转否否是是教师:根据实验结果,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呢?结论2:原电池中的液体为电解质溶液。教师:请同学归结组成原电池的条件。(学生讨论并得到有关结论。)幻灯片板书:2、组成原电池的条件(1) 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是非金属)作电极,其中较活泼金属做负极,另一金属(或非金属)作正极;(2) 有电解质溶液;(3) 要形成闭合回路。CFeAgNO3GMgZnNa2SO4练习:下列装置能否组成原电池?说明理由。若是,指出电极正、负极。 ZnCu稀H2SO4教师:对了,马上有同学发现了第三装置图即我们上课开始提到的“粗锌”。现在同学能否解释“粗锌比纯锌产生H2速度快”了?纯锌与稀硫酸发生了置换反应,在锌片上同时要得、失电子;而粗锌与稀硫酸发生了原电池反应,在锌片上失去电子,在铜片上得到电子,就好比:单门的中巴,既有乘客上,又有 乘客下,速度自然要慢;而双门的中巴,一边乘客上,一边乘客下,自然速度快了。作业:同步P45-46;家庭小实验番茄原电池教案说明 “二期课改”的精神,是要求研究性学习进入课堂,要求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探索过程,而不是满足于已有的结论。这也应了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的话:“一个差的教师只会奉送真理,而好的教师则教给学生发现真理。”因而在我力求讲上述意图体现这节课上。在我的教学设计中,一开始以实验设疑、制造悬念,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形成冲突,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能全身心的地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知难而上的心理品质,并能顺利的引入课题。原电池的形成原理是本节课的重点兼难点,为此我设计了边讲边实验的探究方法,设计了一系列的小实验, 环环相扣,连连发问,也注重了对实验的推理和求证。对原电池组成的条件的讨论中,我又是以研究性课题的形式提出,重在让学生讨论如何着手做这项课题,即确定研究的方向,这是实施、开展工作的指导及定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认为这比实施过程更为重要。而实验的过程,则因实验设备的不足,只得改为讲实验现象告知给学生,让学生由现象得出结论,这也为培养学生得概括能力、语言组织能力提供了机会。在接近尾声时,给出一道思考题,既为加深印象,促进学生的智能到位;也在解题的同时蕴含了开头的疑问,使学生由恍然大悟之感,以达到自然的前呼后应的效果。教学反思总发现,一节课上好后,纵使设计时如何想方设法,纵使上课的过程也很流畅,到后来总会有改进之处,总有新的想法。这节课也是这样。首先,就本节课而言,在探究形成原电池条件时,若实验条件允许,改成学生实验,效果可能会更好。其次,研究性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是一次的尝试、单科的尝试所能解决问题的。能够经常有意识地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研究性学习,也非易事。另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