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江苏高考阅卷的体会.doc_第1页
2006江苏高考阅卷的体会.doc_第2页
2006江苏高考阅卷的体会.doc_第3页
2006江苏高考阅卷的体会.doc_第4页
2006江苏高考阅卷的体会.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6江苏高考阅卷的体会一、高考阅卷情况介绍 今年高考数学试卷的阅卷点设在南京师范大学的仙林校区,整个过程分为试评、制定评分标准、正评等几个阶段。阅卷人员分成若干组,每组大约二十人,再分题号组。今年只分五个题号组,就是解答题的五个题,谁先阅完谁阅填空题。根据每个题的工作量的不同,每个题号组下设的组的数量是不同的,象我所在的第17题只有5个组,第19题可能有10个组。我们经过培训后就开始上岗试评,试评的分数是不登入数据库的,经过大约半天的试评,我们的吻合度都达到了95%左右,正评就开始了。每道题的都要经过两个人的批改,我们称位一评和二评,如果两次分差不超过二分,则取其平均分作为最后得分;如果两次分差超过二分,则由组长进行三评。应该说高考阅卷是相当严格的,出错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二、相关数据及考试状况分析:填空题解答题171819202114.58.54.54.82.30.8填空题均分为14.5分,但是全省25分以上的大约占考生的20,填空题的特点是运算量大,考生主要失分是在(13)、(15)、(16),特别是第(16)题的标准已经是相当宽松了,宽松到平时我们是决不容忍的地步,比如说不用集合表示,一半用一半不用等等。但是学生还是得分不多,主要表现在解不等式计算失误。 (17)(本小题满分12分,第一小问满分5分,第二小问满分7分)已知三点P(5,2)、(6,0)、(6,0).()求以、为焦点且过点P的椭圆的标准方程;()设点P、关于直线yx的对称点分别为、,求以、为焦点且过点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本题第一问5分,均分为4分多,第二问7分,均分4分多。其中有52的同学在本题中得满分,高考阅卷组专家组组长涂荣豹教授认为本题是一道好题,和05年的解析几何问题一样,考查了解析几何的最基本、最本质的内容,是一道课本习题的改编。但是对考试中考生的表现不满意。命题意图:本题为容易题,在考试中为“送分题”。在考试中,“送分”不到位,具体是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失误较大,主要表现: a、b、c的数量关系不是很清楚; 写标准方程时候没有注意焦点的位置;对于求曲线方程的基本思想:定形、定位、定量还认识模糊; 解题的习惯和心态问题,上面明明是对的,但是到了下一步就错了; 求对称点的过程人为复杂化,导致求解错误。O(18)(本小题满分14分)请您设计一个帐篷。它下部的形状是高为1m的正六棱柱,上部的形状是侧棱长为3m的正六棱锥(如右图所示)。O1试问当帐篷的顶点O到底面中心O1的距离为多少时,帐篷的体积最大?本题也成为意想不到的难题。命题者对本题很是看好。虽然是应用问题,但是本题立意较新,没有落入传统的套路,学生对问题的背景也很熟悉。但是在高考中10分以上的同学仅仅只有25,更让命题者和阅卷老师吃惊的是本题有近57的考生得分为“0”分!阅卷过程中考生在的主要问题:相当部分的学生对正六边形的面积不会求解,他们觉得应该有个公式可以套,可就是想不起来;部分同学对体积公式不是很熟悉,对柱体和锥体的体积公式中哪一个有很模糊。这些公式是小学数学中的,高中立体几何中不再专门推导,但是时间长了,高中老师认为学生应该是很熟悉的问题,学生反而模糊了。设未知数的时候方向不对,以底面边长为未知数,函数式带有根号,学生不能够灵活处理,用换元法或者把根号外的表达式移到根号内,从而在求最值的时候出现了问题。不会分类讨论;运算能力较差。对应用题解题的规范认识不够,最后没有答,扣一分,但这是要看设的,如果设为未知数,是不用写答的。(19)(本小题满分14分,第一小问满分4分,第二小问满分5分,第三小问满分5分)在正三角形ABC中,E、F、P分别是AB、AC、BC边上的点,满足AE:EBCF:FACP:PB1:2(如图1)。将AEF沿EF折起到的位置,使二面角A1EFB成直二面角,连结A1B、A1P(如图2)()求证:A1E平面BEP;()求直线A1E与平面A1BP所成角的大小;()求二面角BA1PF的大小(用反三角函数表示)图1图2本题在命题的过程中定位为基本题,20的考生得分为9分以上,近6000人为满分,近40的考生得分在0分到2分之间,24的考生得0分,本题的评分标准比较宽松,学生只要“点到为止”。考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第一问的垂直问题证明过程中不能够有平面几何图形中的“垂直”转化到立体几何图形中,事实上在阅卷过程中,只要点到原来图形中的“垂直”就可以得分! 对立体几何的解题规范“作”、“证”、“算”不够注意,不注意交待; 在二面角问题的处理过程中,不能够用定义法交待二面角的平面角,考生对数学的本质;定义、概念不够重视,平时只是注意解题的规律、技巧;部分考生在解题时用“向量法”,试图利用平面的法向量来处理,在这次阅卷中是不允许的,专家组认可的“向量法”是象标准答案那样的。 (20)(本小题满分16分,第一小问4分,第二小问满分6分,第三小问满分6分)设a为实数,设函数的最大值为g(a)。()设t,求t的取值范围,并把f(x)表示为t的函数m(t)()求g(a)()试求满足的所有实数a本题有820多人得满分,均分为4.5分。相当多的学生得分为0分、2分或者4分。本题的评分标准相当宽松,在第一问中,只要有范围或者解析式都分别获得2分;在第2问中,只要有分类讨论的思想就可以得1分,对于a0讨论就是3分,对于a=0讨论又是1分,而对比较麻烦的a0的情形讨论捆绑起来共计2分,并且在解题过程中只要讨论清楚、立式正确,就可以得分,计算、化简错误不影响本题得分。第3问要求在第2问表达式正确或者得分5分以上才可以得分,但是考生对分段函数的方程问题的处理比较陌生,不会分类讨论,因此绝大多数的考生在本问得分为0。本题考生的主要问题:相当多的基础较差的学生(包括一部分中档学生)对题中的条件“”有一种恐惧感,不会正确处理,不会合理化简,反复平方,越化越繁。 对条件“t”重视不够,审题不清,不能够求出“函数m(t)”的表达式。 求t的范围问题出问题较多,范围不对,直接影响后面的得分,包括有些基础不是很差的学生,后面的分类讨论思路很清晰,但就是不能得分,很是可惜! 分类讨论是考生的弱点,不少考生忘了考虑开口方向和二次项系数为0这一特殊情形;还有一部分学生讨论对称轴“是否在中间位置”,答非所问。 再次反应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心理素质,不少考生前面明明列式正确,但是后面化简错误,直接影响后面的解答。如去括号错误,丢掉平方号,配方错误,再求值的过程中把数据带入较繁的式子中计算。这些,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在一些基础不是很好(包括部分中等生)的身上在本题中得到充分的体现。(21)(本小题满分14分)设数列、满足:,(n=1,2,3,),证明为等差数列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为等差数列且(n=1,2,3,)本题的评分标准也是很宽松了,但是相当多的考生可能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来解答本题。在阅卷过程中有数量很多的空白卷,全省49万多考生中,仅仅只有9人得满分。7分以上仅仅30多人,相当多的得分考生基本上是在证明“必要性”上得4分,绝大部分0分。三、试卷的整体分析1江苏省2006年高考数学试题,是江苏省第3年单独命题,今年试卷延续2005年试题的风格,总体呈现平稳,是一份较好的试卷。试卷严格遵循了江苏卷的考试说明,考试说明中的15个C级知识点在试卷中都得到体现,特别是在中档题中有所体现,另外B级知识点在试卷中也得到体现,比如说18题中的体积计算,应该说涉及的知识点还是很广的。2试卷注重常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通性、通法的考查,如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化归法、分类讨论等;注重认知能力的考查,对计算的要求较高,运算量较大;注重创新意识,不少题较新颖。3试题难度基本保持稳定,综观全卷,试题都很“平易近人”。选择的前几道和填空都比较平和,解答题由易到难,涉及的知识内容基础、常规,入手容易,深入有一定困难,除最后一道题需考生自我设计、合理安排外,其余问题均以多层设问,搭桥铺路,分散了一定的难度。四、一点反思、一点建议1对于考试结果,涂教授认为值得反思:一是要反思平常的中学数学教学,比如解答题的(17)、(18)两题,学生应该在考试中有很好的表现,但是考试结果难以令人满意,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数学的本质,对数学在最基本的概念、方法要特别注意;二是试卷的本身,运算量较大,特别是在填空题上有充分的体现,涂教授认为命题者最好还是回到“多考点想,少考点算”的思路上,同时中学的教师在教学中更要注意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题的心理素质。涂教授认为在07的高考中不要太多的指望难度能够有太多的下降,特别是解答题。他认为高考中有40万人在110分以下是合理现象,高考本科也就在110分以上的那些人数之中。同时,他认为现在再来讨论均分没有多大的意义,以填空题为例,共计30分,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