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学概论题库.doc_第1页
文物保护学概论题库.doc_第2页
文物保护学概论题库.doc_第3页
文物保护学概论题库.doc_第4页
文物保护学概论题库.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章1商周时期已出现以瓷土做原料,烧纸温度达1200的原始瓷器2考古发掘出土的陶器中,有一部分带有彩绘,称为彩陶。3 颜料的成分 红色-辰砂(Hgs)、铅丹(Pb3o4); 褐色赭石(Fe2o3); 白色-铅白(2Pbco3)、高岭土(H4Al2Si2O9); 黑色-炭(C) 。4一般瓷器的烧结温度在120015005 陶器的烧制温度比较低,一般在80010006表面有彩绘的陶器上干硬泥土的清洗处理这类彩绘陶器表面的污垢时,可以脱脂棉球蘸水或酒精等溶剂,局部将干硬泥垢浸润变软后,再用很薄的小竹片小心的剔除,最后用棉签蘸水轻轻粘洗掉绘画膜上少许易软化而不敢再用竹片剔除的泥土。瓷器和砖瓦类文物上的干硬泥土,可用水将其软化,用毛笔或软毛刷蘸水轻轻刷洗干净。7陶瓷文物表面沉积物的清洗陶瓷器文物表面的沉积物一般有石灰质(碳酸盐)、石膏质(硫酸盐)及硅质(硅酸盐)。这些沉积物均难溶于水及有机溶剂,清除沉积物的原理基本分两类。一种是分离沉积物中的阴离子,如碳酸根、硫酸根、硅酸根。另一种是利用螯合剂夺取沉积物中的阳离子,如钙离子、镁离子、铁离子、钡离子,而形成可溶性的金属螯合物水溶液,而沉积物中的阴离子如碳酸根、硫酸根、硅酸根等则与螯合剂中的钠离子组合成新的可溶性钠盐,用水即可清洗干净。8陶器表面由炭黑和有机脂形成污垢的清洗清洗由炭黑和有机脂形成的污垢可用强氧化剂氧化处理,使碳氧化成二氧化碳,使有机脂化合物氧化成小分子量的有机物,用水冲去即可。清洗这类污垢常用百分之三的双氧水具体操作如下:用棉球蘸百分之三的双氧水溶液浸污垢数次,待污垢除去后,用蒸馏水冲洗、晾干。9有彩绘、彩釉陶瓷的清洗清洗表面有彩绘、彩釉的陶瓷一般采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五的盐酸清洗,而不能用腐蚀彩绘、彩釉的硝酸、醋酸、硫酸、氢氟酸来清洗。10 陶瓷文物常用的文物修复剂聚醋酸乙烯酯配成的ATK面团修补剂白色石膏修补剂11陶瓷类文物修补的基本要求必须能保存陶瓷文物的一切特点修复必须尊重历史、尊重原作修补残缺部分,必须经过周密的调查、分析、研究、修补时不得超过残缺部分修补者不得把自己的臆测和增添部分加进文物12陶器的种类很多,可按表面情况、质地和颜色来分。按表面情况可分为:素面陶、彩绘陶和粉彩陶。按质地可分为:细泥陶和夹砂陶。按颜色可分为:黑陶、灰陶、红陶、白陶三章金属类文物保护1.早期青铜器文化 早期青铜器文化正值夏王朝时期,其中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为典型的代表 山东岳石文化,黄河上游的四坝文化,辽宁夏家店等都相聚出现了早期青铜制品,其种类有礼器,武器,工具,装饰品等。 2中期青铜器文化中期青铜器文化包括商代至西周前期。这时期的商早期以河南偃师二里岗为代表;商晚期到西周早期以河南安阳殷墟为代表;西周则以陕西周原、丰镐遗址为代表。此时青铜文化发展到鼎盛时期,青铜冶炼技术达到高峰。3所谓青铜是:铜与锡或铅等元素按一定比例熔铸而成的合金,以铜为主,颜色呈青,故名青铜。4由于氧化亚铜层的转化产物一碱式氯化铜是疏松膨胀的,呈粉状,通常称为粉状锈5 1)炼铁始于春秋 2)战国早期出现生铁冶炼工艺 3)战国晚期已经有炼钢技术 4)魏晋南北朝出现“灌钢”技术6通常所谓的铁并不是纯净物,而是铁碳合金7 影响铁合金组织差异的主要因素1含碳量的不同2熔融温度的高低3冷凝速度的快慢4铸造器物的薄厚、大小5锻打次数的多寡8 铁的结构基本上可分为三类,即铁素体;铁素体+渗碳体;铁素体+石墨体+少许渗碳体9 铁器腐蚀分类 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和微生物腐蚀10 鎏金器物上铜铁锈的清除可用1的氨水或柠檬酸溶液来清除铜鎏金器物上的锈蚀。腐蚀产物在鎏金层的下面就夹在中间,可在双筒显微镜下,采取机械方法清除,用钢针剔除锈蚀物,当露出鎏金薄层时,用1硝酸冲洗,最后用蒸馏水清洗、晾干用盐酸除去鎏金文物上红色的铁锈鎏金文物胎质的保护为防止鎏金文物的胎质铜或铁继续腐蚀,可用铜铁的缓蚀剂来处理,可用较稀的4丙聚酸脂类树脂或聚醋酸乙烯脂酒精溶液沿鎏金边沿间隙滴灌渗透,即加固鎏金文物的胎体,也使鎏金层得到加固保护。11 银器文物的腐蚀 盐与氯化物对银器的腐蚀 硫化物对银器的腐蚀 紫外线加速银器的腐蚀 环境中臭氧对银器的腐蚀12控制银器保存环境相对湿度5560以下。13 我国商代兴起金的淘洗及加工工艺 西周出现包金技术 春秋战国时出现鎏金技术 唐代出现金丝刺绣 四章 石质文物保护1 石质文物的分类石质文物是指一切以天然石头为原料加工的制品类文物,基本上分为三大类:1.)石质艺术品类文物石质艺术品类文物在石质文物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种类繁多,有石窟寺、摩崖造像、石雕、石刻、石碑、经幢等。如今我国已有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重庆的大足石窟(刻)等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 石质建筑类文物 石质建筑类文物是指人类历代遗存在社会上或埋藏在地下的有重要历史意义和重要艺术价值的石质建筑物或构筑物。石质建筑类文物包括石质建筑物、石质建筑群及其内部所附属的艺术品,如石质文物建筑中的石洞、石棚、石殿、石桥、石塔、石墙、石阙、石牌坊、石陵墓、石地板、石台阶、石墙基、石柱、石柱础、石栏杆等。3)、石质工具、用具类文物早在人类历史初期,人们就开始以岩石为原料,制成各种劳动工具和生活工具,石制品的出现,开始了人类历史发展中漫长的石器时代,直到金属器具出现,石器才逐渐被取而代之。从古代用石材制成的石刀、石斧等简单劳动工具,逐渐发展成用石材制成石磨、石碾等石质工具,后来又用石材制成石槽、石盆、石碗、石镯、石枕、石棺、石椁等生活用品和丧葬用品。在漫长的石器使用过程中,很多石器被遗留了下来。2 石质文物的化学风化(1)、大气中有害气体对石质文物的危害 空气中氮、硫、碳氧化物有害气体对文物的危害,这些氧化物遇到空气中的水蒸气而形成无机酸,使户外石质文物受到腐蚀。 空气中有害氧化物气体 氮的氧化物:NO NO2 N2O5 硫的氧化物:SO2 SO5 碳的氧化物:CO2 CO 空气中有害氢化物气体对文物的腐蚀空气中之有害氢化物气体主要有氯化氢和硫化氢对石质文物的腐蚀和破坏2)空中死神酸雨对露天石质文物的浸蚀损害现代工业(石油、煤炭、化工、航空航天、舰船、军事等)的发展,带来了一个无省界、国界、波及范围不断扩大,危害越来越严重的“空中死神”酸雨对露天文物的严重危害,特别对露天石碑、石人、石马、墓葬外的石质镇墓兽、古代建筑中的石材、石窟寺的围崖等的腐蚀破坏尤为严重,使石质表面严重风化、酥粉开裂、脱落。(3) 空气中颗粒状或粉末状物中的尘埃对石质文物的危害空气中尘埃的成分十分复杂,来源于多方面。空气中尘埃的成分:酸、碱、盐固体粉末空气中NO2、SO2、SO3等与水及金属氧化物作用生成的次生污染物盐类海风刮起海浪飞溅的盐类及盐场上升含盐气流给空气中带来的氯化物及硫酸盐气溶胶等(气溶胶是液态或固态微粒在空气中的悬浮体系)燃料:煤、汽油、天然气、矿物燃料、草、木燃烧产生的各种有机化合物烟道烟尘、煤渣金属冶炼厂、化工厂、碎石厂及其他粉碎加工厂排到空气中的各种金属、金属氧化物、石棉、石英。尘埃中还有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以上粉尘降落在石质文物上,一旦遇到潮湿空气,那些可溶的酸、碱、盐都会使石质文物表面腐蚀,使石质文物风化、酥粉、开裂、剥落。(4)、溶盐对石刻文物的破坏3 石质文物的物理风化物理因素对石质文物的破坏也是石质文物风化的一个重要因素。物理风化作用主要指:湿度、温度、风沙、盐的结晶与潮解、溶盐的晶变等物理作用对石刻的影响。1)水对石质文物的作用最为突出 1、 水是其他物质破坏石质文物的媒介没有水存在,像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浸蚀化学反应,无法进行,所以说水是岩石雕刻等石质文物风化的根本原因。 2) 水的结冰融化对石质文物的破坏当石质内部孔隙的水遇低温结冰时,体积增大,产生膨胀压力,对孔隙率较大的石质文物造成破坏。 3)水使石质内部泥质胶结物发生水化作用,造成石质体积膨胀。 4)浸入石质表面的水,对石质形成外多内少的渗透分布,更能引起石质体积膨胀而导致力学强度从内到外明显的下降,使得文物价质最高的表层,受水的浸入而成为影响最大、最严重的部位。 5)水对石质文物的机械作用雨水、地面水的流动在石质文物表面形成反复冲刷的机械作用,使石质文物表面所受的破坏越来越严重,而导致滴水穿石的后果。4 油烟对石刻文物的危害石窟寺是佛教活动的重要场所,长期以来人们参观时烧香、点蜡、点灯产生的油烟附着在石刻表面,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形成油污油垢,有的已成陈年油烟,牢固地黏附于石质文物表面。如大足石刻宝顶山的牧牛道场图被油烟污染成一片油黑,不仅严重影响石刻的外观,而且为微生物菌类、苔藓、藻类、地衣提供了营养和非常适宜的生存条件。有些油污腐败变质产生的有机酸也会腐蚀石质文物。5 石质文物的清洗石质文物上的尘埃、油烟、霉菌、污物、溶盐等对文物都有不同的危害,应采取正确的方法加以清洗或清除。1)石刻上尘埃的清除落在石质文物上的尘埃遇到潮湿空气时,其中可溶性盐、碱、盐就会腐蚀文物。对大足石刻造像上尘埃分析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其主要成分是石膏、熟石膏和复盐。可采用毛笔或软毛刷轻轻刷除。2)雨水冲刷痕迹的清洗先用去离子水清除易溶于水的污物,然后用5%的六偏磷酸钠溶液清洗雨水冲刷痕迹,若雨痕太重难以清洗时,用5%六偏磷酸钠多层纸张贴敷法让其充分接触、络合而除去水痕,最后用离子水冲洗石刻,清除残留在石质文物上的清洗剂。3)油烟菌类的清洗用14%的NH3H2O和510%的丙酮溶液清洗,效果十分明显,油烟、霉菌可全部清洗掉。若清洗之处特别潮,为了防霉可用0.02%的霉敌乳剂处理,在石刻表面形成一个防霉、透气、无眩光的保护膜。4) 黑色、绿色霉菌与低等植物共生复合体形成的污物的清洗先用清水浸湿污物,用50%丙酮溶液清洗,后用14%的氨水清洗,再用0.4%的霉敌乳剂作杀菌、防霉、防苔藓、地衣处理。5) 石刻上溶盐及硬质沉积物的清洗充分利用石刻内部毛细作用和纸张纤维纹理的协同抽吸作用,在石刻有溶盐的部分采用多层纸张贴敷法,用排笔蘸取离子水将柔软吸水纸贴敷在石刻表面,使纸张与石刻紧密相贴,石质中的溶盐会在石刻毛细作用和纸张纤维纹理的协同抽吸作用下进入纸张糊敷层,纸层干翘后留在纸层纤维中,此时揭下纸层,如此反复几次,溶盐可基本除完。石刻上一些沉积物,主要是石灰质、石膏质和硅酸质比较坚硬,可用多层纸张贴敷法,用毛笔和软毛刷蘸810%的六偏磷酸钠将柔软的多层纸贴在有沉积物的石质文物表面,使硬质沉积物浸湿、软化、络合、溶解、吸入纸层,纸干翘后,揭去纸层,可看见被贴敷的石刻表面和纸层上都析出许多白色针状结晶,在纸层干翘处有近45mm长的针状结晶,用毛笔或小毛刷刷除结晶后,再反复贴敷,直到沉积物清除干净。这样石质文物表面、造像孔隙中难溶沉积物中的钙、铁、镁、钡的二价离子,与六偏磷酸钠形成稳定的络合物,溶于水吸入纸层,而沉积物中的阴离子则与六偏磷酸钠的钠离子形成可溶性盐,这些盐渗入纸层,揭去纸层,刷除石质文物表面可析出的可溶盐,最后用去离子水浸湿纸层,再抽吸两次以除去石刻表面或造像孔隙中的六偏磷酸钠。6 石质文物加固材料的特殊要求(1)不影响石质文物原貌,不降低文物价值(2)能使石质文物风化表层的疏松颗粒黏合成一个整体,这是选择风化石质文物加固封护材料的最基本要求(3)加固材料黏合性好,强度好(4)加固材料渗透好(5)加固材料抗水性和透水性好,既可使石质中之水能逸出,又能防外界水进入(6)加固材料透气性好(7)加固材料耐老化性能要好,材料及加固效果要长期性、稳定性好五章1 1957年5月8日,在陕西西安灞桥附近又出土了西汉时期的麻纸。该纸是以麻纤维制成的,后被称为“灞桥纸”2 墨是中国古代最为普遍的颜料。3宋代以后多以油烟制墨4 决定纸张耐久性的因素,两个大的方面:内因:纸张本身的组成成分,制浆造纸的工艺过程,这是纸张变质的根据。外因:外界各种影响因素和保存条件等的影响,这是纸张变质的条件。5 内因纸质本身组成成分及其性质从纸张的组成结构上,最主要的成分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6 纸质文物损坏的外在因素光对纸质文物的影响温度对纸质文物的影响湿度对纸质文物的影响大气中有害气体对纸质文物的影响大气中尘埃对纸质文物的影响生物对纸质文物的影响7 对纸张有害的微生物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8-28,最适宜微生物生长的湿度为75。8 纸质文物害虫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232 ,最适宜生长的相对湿度为7090。9 纸张的最佳保存温度为14 18 ,一昼夜间允许温度变化范围为2 。温度太低会使纸张变脆,容易断裂。10 适当湿度对纸质文物的重要作用空气湿度恒定时,纸张必须具有一定含水量才能保持必要的机械强度、优良的柔韧性和弹性。常温下大多数纸张的水分含量为7.湿度较低对延长纸张的寿命有利,特别是可避免有害气体在纸面上有害化学反应的进行。湿度过低可避免有害微生物的生长。湿度过低使纸张纤维素内部结构遭到破坏,使纸张干燥、变脆、强度下降。11 高湿环境对纸张变糟朽的影响高湿度会破坏纸张结构,使纸张纤维素变潮分解。高湿度会使纸张上耐水性差的颜料、染料,特别是水溶性颜料、染料材料洇化、褪色而使字迹模糊不清。高湿环境会加速、加剧环境中有害气体如CO2、NO2、SO2 等被纸张中的水份所吸收,生成腐蚀性更强的无机酸而腐蚀纸张。高湿环境下会使纸张上有害颗粒遇水溶解而产生有害物质腐蚀纸张。高湿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纸质文物保管的最佳湿度是5060,湿度允许变化范围为312纸质文物保管库房温湿度的基本要求尽量保持文物用纸的正常含水量在7%左右,以维持纸张固有的强度、柔韧性和弹性。不利于微生物的发育。微生物最适宜的发育温度在20摄氏以上,纸质文物保存的最佳温度1418摄氏。大多数霉菌在相对湿度60%以下停止繁殖,因此纸质文物保存的最佳湿度是5060有利于或无害于工作人员的健康13 大气中尘埃主要包括 沙土 烟渣 煤屑 金属氧化物 晶体 花粉 石灰 固体物质 有机物质微粒14 尘埃对纸质文物的破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尘埃对纸质文物的污染及其机械的摩擦 尘埃落到纸质文物上会把文物弄脏,像烟那样小的微小尘埃能牢固地粘在纸质文物上,是纸张变成灰褐色,字迹模糊不清。带有棱角的尘埃颗粒会磨损、损伤纸质文物的纸张表面,降低纸张的机械强度和抗拉强度。尘埃会使附着能力较差的字迹材料或颜料、染料部分脱落,影响字迹或画面的清晰度及色彩。2)尘埃会使纸质文物纸张粘连3)有些尘埃带有强烈的腐蚀性4)尘埃是微生物寄生和繁殖的主要场所15 微生物对纸质文物的危害危害纸质文物的有害微生物是霉菌,霉菌对纸质文物的破坏有以下六点:1) 霉菌对纸质文物的结构的破坏霉菌对纸质本身组成材料结构的破坏霉菌使纸质文物装订材料遭破坏2)霉菌在纸质文物上形成霉斑3)霉菌会使纸质文物字迹褪色4)霉菌使纸质酸度增加5)霉菌会使纸张湿度增加。6)霉菌分泌毒素,污染环境、危害人体。16危害纸质文物的昆虫,据资料介绍有70多种,最常见、危害最大数量最多的是蠹鱼、烟草甲虫、皮蠹和白蚁等。17纸质文物上污斑主要包括1、水斑、泥斑2、蜡斑3、油斑4、霉斑5、墨水斑6、虫屎斑7、锈斑18纸质文物污斑清除应注意的问题:、1、在纸质文物清洗之前,必须作字迹、颜料的点滴实验,如有掉色、溶解现象,则应在清洗前先作固色处理,常用醋酸纤维素丙酮溶液加固字迹。2、采用化学药品处理后,必须要用清水进行冲洗,防止留下斑痕或增加纸质酸度。3、对纸质温度采取大面积湿洗法,容易造成变形,损伤,一般多采用局部处理和干洗法。4、污染来自多方面,污染物成分也比较复杂,污染程度也不同,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确保污染清除的效果和纸张安全。19纸质文物酸性产生的主要原因纸质材料本身发酵、水解产生的酸性,纸张中纤维素、木质素氧化而产生的有机酸。纸张加工过程中带进的酸性物质。环境中酸性气体的影响纸质文物保存过程中霉菌、虫害生长繁殖时带来的酸性。20纸质文物的脱酸处理方法基本上分三大类,湿法脱酸、干法脱酸、气象脱酸21 纸质文物的保管1、 采取正确的防光措施1、纸质文物保管室、陈列室、收藏室应采用百叶窗、厚窗帘(双层外黑内红),尽量避免阳光直射。2、严格控制照明度一般为30-50lux3、安装防护玻璃罩或在普通玻璃罩上涂紫外吸收剂和使用防紫外线胶片。2、 保持适合纸张保管的温度纸质文物的保藏室,应保持应当的温湿度,有条件可采用恒温、恒湿空气调节器。温度 1518 最高不超过20 湿度 50603、 采取正确的防尘措施1、纸质文物保管室应建在远离化工厂、锅炉房、实验室及人口喧闹区。2、库房墙壁、地面,应坚硬光滑,不易积尘,便于清除。3、进入纸质文物库房的工作人员应更换干净的工作服,并在进入时应强风吹尘,防止灰尘带入,有条件时应安装净化、过滤、除尘系统。四、采取正确的防有害气体措施五、防生物危害六章1 一般漆器的现场保护方法漆器出土时,立即拍照、录像等工作,及时、全面、准确的记录残缺及损坏状况。在起取漆器时,双手应从靠近漆器底部的位置轻轻托起,放在托板上,作好记录,写好标签。用离子水洗去器物表面的污物、用质软的塑料薄膜将器物包好,并在器物底部附近垫放一团用离子交换水浸润的棉花,防水分快速蒸发掉。再用泡沫塑料包裹,放入箱盒内,保证器物在箱盒内固定不动。2 出土竹简的提取方法一般用薄竹刀或者是牛角刀从竹简最下部的一端将竹简与底层轻轻地剥离,一边剥离一边插入塑料托板,待塑料托板已将竹简托住后,再从塑料板下面插入木板将竹简托起。清除竹简上下及四周的污物,可小心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在竹简上面铺一层白色湿棉布,棉布上再铺一层饱含水的脱脂棉以保持湿度,外面再用塑料薄膜包裹。3出土饱水竹席的现场保护先清理馆内器物及竹席上的其他物品用小流量的离子交换水冲净竹席表面如果墓坑内有水,可借助于水的浮力,将竹席慢慢移到塑料板上,然后将塑料板倾斜从水中抽出,竹席即贴在塑料板上。若墓内无水,可用大小与竹席相近或稍大的塑料薄膜铺在竹席上面。借助薄膜的强度将竹席卷起。为了保持水分,可喷水或在竹席两端放几团饱含离子交换水的棉花,再放在托板上固定好4器物含水量在40以下。5不同的器物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进行自然干燥。大型器物如梁架、木船等,可用锯末填埋或沙埋法,慢慢脱去过量的水分。较大的器物如椽梁、大的木质构件、木质下水管道等,可采用潮湿麻袋包裹,放在阴凉的地方,使其缓慢脱水干燥。小型漆器可放在玻璃容器中保湿干燥。先放在湿度较大的环境中(相对湿度为95),经观察,测定重量没有改变时,逐渐降低环境湿度,最终使之与外界环境相适应而定形。 有些为了防止变形,干燥过程中可加压或者是用石膏固定用玻璃板绑夹。不同的器物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进行自然干燥。6糟朽漆木竹器加固和修复的基本原则保持文物原貌、修复如旧,保存文物的历史标记要做好保护加固修复计划,要预防保护性损伤,处理不留后患。必须把治理与保护结合起来,既要消除危害文物的病变,又要防止或延缓不利因素对文物的破坏。在保证文物保护处理的长期性、稳定性的前提下,争取满足处理的可逆性及再处理性。文物保护材料应立足国内,原料易得,来源丰富,工艺简便,价格便宜,既不污染文物又不污染环境。要取得满意的加固效果,关键在于根据文物的质地、性质、保存程度。选择适合的方法和适合的粘结加固材料。实际操作时应先在式样上模拟实验,不允许直接用糟朽的文物本身去做。7章 1 早在5000年前已出现植桑、养蚕、缫丝、织绸2纺织品按纤维原料主要可分为动物纤维和植物纤维,3(一)植物纤维易腐朽的内因植物纤维主要成分是种籽纤维和茎纤维易氧化和水解,形成易脆的氧化纤维和水解纤维素。(二)动物纤维易腐朽的内因动物纤维主要成分是丝纤维和毛纤维,主要成分为蛋白质、脂肪。容易受到细菌、霉菌的侵蚀和虫害的蛀蚀,使织物发生霉烂和产生孔洞,有时变成碎片或残渣。4 温度一般在1418 比较合适。5 搞清文物保存的完好程度和残缺状况放大镜或是双筒立式显微镜放大60100倍。 搞清文物上的污染物放大镜或是双筒立式显微镜放大60100倍6纺织品文物出土的现场保护方法纺织品文物一出土,立即拍照、录像、及时、全面、准确的记录文物的处理情况及保存完损情况。在墓室或遗址中一旦发现纺织品文物,应立即采取保护措施,维持出土前的环境状态。纺织物起取时应连同周围的泥土一起,起取后迅速放入有机玻璃操作箱(能抽真空、能充惰性气体及水蒸气)中,用黑布包好,运回实验室。对出土的纺织品文物拍照、录像时要避免强光照射,尽量使用较弱的光源,以免强光中紫外线的照射而引起颜料,特别是植物染料褪色。纺织品运回实验室后,应用橡胶手套先将纺织物上的泥土剥离、清除,并用蒸馏水清洗。用脱脂棉或吸水纸吸除泥水后,在用乙醇、乙醚清洗(清洗前应进行点滴实验),即可进行纺织品文物的原料鉴定及后续保护工作开展。7 出土纺织品的污染:因长期埋在地下,保守地下水,泥土腐败生物体,尸体土壤及水中酸碱盐类化学物资的污染,常常污染上水渍。金属氧化物造成的锈斑。霉菌造成的霉斑虫害造成的虫屎斑油烟造成的油烟斑8 选用纺织品文物加固材料的要求1、加固材料必须是无害的。2、必须是无色透明、渗透性好,能保持和不改变纺织品文物的原貌,材料比较柔软。3、加固材料耐老化性能要好,在加固效力稳定持久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加固处理的可逆性和再处理性。4、尽量选用和被加固的纺织品材料相近似的材料,特别注意选择和被加固的纺织品性能相近的天然材料。9纺织品文物的保管方法1、折叠法2、悬挂法3、卷筒法4、平摊法5、密封除氧法八章1 中国壁画按其表现形式可分为宫廷壁画、墓葬壁画、寺院壁画、石窟壁画。2 据统计全国的石窟寺总数超过250处,其中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30处、省级94处、市县级124处。3 按壁画的制作工艺来区分,可将壁画分为干壁画、湿壁画、镶嵌画三种类型,这种类型的壁画制作方法不同,使用的材料不同。干壁画:先用掺有各种纤维的黏土、石灰、石膏等制作壁画颜料的载体(地仗层)而黏结于崖体或墙体等基础支撑体上,待该载体完全干燥后在其表面作画。颜料靠渗入其中的胶结材料附着于壁画载体表面。湿壁画则是在壁画颜料载体应经形成但尚未干燥时就在其上面作画,以使颜料颗粒像湿地仗层中入渗,并借湿壁中的ca(oH)2在颜料层表面形成caco3 薄膜来固定颜料层。镶嵌画则是把彩色石子、碎玻璃片等嵌入载体中构图。4 中国古代壁画都属于干壁画的类型。其结构都可分为三个部分:壁画的基础支撑体(墙体或崖体)、颜料层的载体(地仗层或是石灰层)、颜料层。5壁画的地仗层有泥土地仗和石膏地仗两种类型6 古代壁画所使用的红色颜料无机矿物:土红、铅丹、朱砂、雄黄、有机染料:胭脂7我国石窟壁画崖体的加固可分为三种主要方法:既采用工程构筑附加建筑、锚固技术、灌浆加固技术。8灌浆加固技术主要是在崖体的裂缝中注入化学黏结剂以达到填充、黏结裂缝的作用。目前常用的有PS(硅酸钾溶液)适应于北方干燥地区;三甲树脂和脲醛树脂适应于南方潮湿地区9壁画地仗层空臌脱落的原因1、由于壁画支撑结构材质不同,材料的孔隙和导热性不同,水分在支撑体上上升速度不同,水分上升特别快的部分,易产生凝聚水而使地仗层溶胀、水分蒸发时又会产生空臌。2、灰泥层质量不好或黏着力不强,特别是壁画泥层和支撑体之间结合力很差,在湿度反复变化的状况下,会引起壁画变质,表现为空臌、剥落和酥粉。3、地仗层中的草泥、蒲绒、棉花等高纤维物质的发酵、腐烂、分解产生的气体,导致壁画地仗层空臌、剥落。4、溶盐对壁画地仗层空臌脱落的影响。5.菌类及低等植物对壁画地仗层的破坏10起甲壁画的修复修复起甲壁画的工艺,大致分为六个程序进行。1、清除起甲壁画表面尘土用软毛排笔或小吸尘器小心地将起甲壁画的尘土吸除干净,然后用洗耳球将起甲翘起的小片颜料层下面及裂缝间的尘土吸干净。2、注射黏结剂粘贴加固起甲壁画3、将起甲壁画轻轻压贴回地仗层4、用棉球排压起甲壁画5、壁画表面喷涂黏结剂6、用软胶辊压画面11壁画揭取、搬迁的主要原因1、无法抵制自然灾害。2、恶劣且无法改变的自然环境。3、壁画所在的古建要落架维修,首先要揭取壁画,进行加固修复,待古建修好之后,再回帖原处。4、国家重大工程项目需要搬迁石窟、古建筑、墓室等。5、为了便于管理、保护和展示,对一些壁画进行揭取、搬迁。12壁画揭取迁移方法整体迁移法 部分揭取法 画面截取迁移法揭取壁画的具体方法主要有拆取法、锯取法、震取法、橇取法和木箱套取法等。13彩塑病害1、彩塑颜料层的起甲脱落2、彩塑泥层酥碱,泥层内的纤维材料(草麻棉)均已腐朽,导致泥层破碎、酥碱、掉落。3、彩塑草胎腐朽而导致泥层坍塌、粉碎4、彩塑四肢断裂,甚至少胳膊缺腿。5、彩塑木骨架腐朽6、彩塑倾倒坍塌14彩塑四肢断裂的修复先分块取下塑像的泥层,注意分块时尽量避开面部、花纹、图案、服饰的重要部分。小心取下绑扎在彩塑木骨架上的草胎。加固修复彩塑的木骨架,用螺栓、钢片和拉杆进行连接固定,必要时可用聚醋酸乙烯酯溶液接触渗析加固。待彩塑木骨架链接固定加固好之后,按原样复原草胎。复原泥层 九章1 现在常用效果好的皮革防腐剂德国collsiff 霉敌2 皮革类文物的杀虫剂熏蒸法:(溴甲烷、二硫化碳)喷雾法:(DDT、烟杆等)3 古尸体的分类 干尸 尸蜡 鞣尸 湿尸4 马王堆汉墓女尸保存如此完好的原因1)女尸入土前用多层丝麻织物紧密包裹,有助于隔绝空气和防止蚊蝇产卵。2)尸体在人死后很快入棺,内棺由六块整木构成,又涂有油漆,棺椁层层相套,用油漆密封。3)木棺外用1万多斤木炭填塞,木炭外又用60130cm的白膏泥填塞封固,可很好地防潮和隔绝空气。4)尸体初期腐败已耗尽棺内氧气,以后处于缺氧状态,细菌在缺氧条件下死亡。5)深埋16米,墓坑加上墓口封土共20米,整坑用黏土夯实,墓室没有裂缝,使于外部空气隔绝。6)棺液PH为5.18,含乙酸、乙醇、和其他有机酸,沉淀又含有硫化汞,该条件有助于防腐和保持尸体的湿润。5骨质和象牙类文物的清洗1、质地比较好、比较完整的骨角质清洗清水(蒸馏水、离子交换水)或适当的洗涤剂溶液(肥皂水)清洗。用毛刷轻轻刷洗,洗除沾染的污物,时间不宜过长。2 发黄变黑的骨质和象牙类文物的清洗需要漂白清洗的骨质文物,可先用双氧水漂白清洗,若用双氧水不易漂白,则换成25的次氯酸钙来漂白清洗,如果前两种都不行则换成2 的草酸溶液来还原清洗。6 清洗中应注意的问题1 古旧象牙类文物给人一种天然古色的美感,有一定艺术欣赏效果的黄色不需漂白2 一些无害或不影响美观的斑痕,一般也不要除去,以免伤害文物。 十章1古代建筑中木质结构出现的主要病害木梁的歪闪、大梁的断裂、弯曲柱子劈裂、糟朽下沉檩的拔榫、糟朽、劈裂、弯曲椽头下垂、糟朽、断裂彩绘褪色,地仗层起翘,漆皮画面龟裂脱落2保护古建文物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不改变文物原貌的原则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实际应包括两个大的方面,即文物完整性和真实性原则。1)保护古代建筑文物完整性原则古代建筑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所处的历史时段、地域、地点、风俗习惯,甚至信仰密切相关的整体。古建的完整性还包括古建所在的背景环境,与该古建有关的事件、人物及于古建有关的其他文物。2)古代建筑保护坚持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