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事务专业改革专业设置和培养模式的总结.doc_第1页
法律事务专业改革专业设置和培养模式的总结.doc_第2页
法律事务专业改革专业设置和培养模式的总结.doc_第3页
法律事务专业改革专业设置和培养模式的总结.doc_第4页
法律事务专业改革专业设置和培养模式的总结.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法律事务专业改革专业设置和培养模式的总结一、人才需求调研的基本情况2003年,学校在开设三年高职法律事务专业之前,进行了相关的人才需求的调研,并写出了关于设立法律事务专业的可行性论证报告,在此基础上开始招收法律事务专业三年高职生。2005年上半年,在申报法律事务专业为省级改革试点专业之前,我们又到相关行业单位进行了一系列的人才需求调研,并写出了专门的法律事务专业人才社会需求调查预测分析报告,同年9月,该专业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第三批省级改革试点专业。2006年,因为专业改革的需要,我系又派专人走访了包括雨花区法院在内的多家行业单位,主要了解目前法院的书记员的需求现状以及法院对书记员的岗位要求,并写出了专门的关于书记员岗位的调研分析报告。2007年暑假,在法律事务专业被确定为省级精品专业之前,我们组织了一个三人的调研小组,深入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广泛的社会调研活动,以探索我院在高职院校中的战略地位,研究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精品专业,促进法律事务专业的改革与建设,培养优秀法律服务人才,寻求毕业生实习、就业渠道。同年10月,该专业被省教育厅立项为省级精品专业。我们走访、电话采访了长沙、株洲、湘西自治州三地的10多家单位,考察了法院的书记员、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助理与内勤人员、司法所的工作人员、公安派出所的干警、居民委员会负责综合治理的工作人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监狱、劳教所的管教干部、中小型企业的法务人员等9个岗位。并详细了解了每个岗位的主要工作内容、专业素质要求、综合素质要求、上岗途径等情况。具体内容见下表:(如表所示)二、调研结果所反映的问题1、基层的政法机关、企事业单位需要法律人才,但囿于旧的人事制度、不成熟的法治环境,法律需求与法律服务之间存在脱节,使法律人才的实际使用率不高,但随着法治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这种状况将逐步得到改善。2、用人单位对法律事务专业的毕业生,强调扎实的理论功底、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3、知识更新的速度在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精细,传统的教学知识结构,相对于社会发展已然滞后,用人单位越来越需要复合型人才。因此,如何改革旧有的学科结构与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走出校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不断从周围环境中获取知识,是值得我们密切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4、用人单位在选聘人才时,十分重视应聘人员的思想品质及职业道德,而高职院校在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忽视对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情况。5、作为职业学院的教师,在调查中,我们感觉到,自身的知识与实践应用还有很大的距离。因此,如何充实自己,学院如何有计划、有目的的帮助我们成为双师素质教师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6、职业教育市场的扩充,单靠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努力还不够,还应当尽量消除市场偏见与市场误会,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这是我们职业教育者应当积极思考的一个问题,即学院在打造自己品牌、发展精品专业的同时,如何牵引市场、影响市场?三、专业设置(就业岗位)和培养模式改革(一)专业设置(就业岗位)改革法律系开设法律事务专业的初衷,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对法律服务人才的需求。为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企事业等单位培养具有基本法律知识和较强实践应用能力的法律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在专业申报之初,我们做了大量的论证和调研工作,确定了人才培养目标和各项人才培养计划。事物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教育工作也要适应变化,随时做出科学的调整。随着法律服务职业的不断调整和规范化的发展,法律服务各职业岗位的分工越来越来细。从法律服务职业人员的人事身份关系、工作性质、岗位职责、技能要求、职业前景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法律服务职业领域的巨大变革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直接影响到了我们的专业建设和改革。法律事务专业也受到了这种变革的冲击,从人才的培养模式与手段、岗位技能要求、职业定位、职业进入渠道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此对专业进行重新的设计和改革成为必然。为了使人才培养更加贴近市场的需求,突出专业的特色,根据已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我们通过反复调研和论证,在听取行业专家指导委员会意见的基础上,我们即时确定了改革的思路和措施。本专业以就业为导向,坚持工学结合,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能够从事政法机关、律师事务所、公司、企业和其它部门的法律实际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通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学生在掌握国家有关法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主要法律的同时,又具备从事法律工作所必需的法律运用、案件办理、合同谈判、处理纠纷、社会公关、调解矛盾等多项技能,能胜任用人单位对法律事务工作的要求。我国的法学教育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人才。社会固然还需要较高素质的法官、检察官,但是毕竟司法机关的需求是有限的,法律专业的学生都成为法官、检察官是不现实的。与此相对应,社会对实用型的法律服务人才的需求却是有增无减,随着现在社会上诉讼业务和非诉讼业务大量增加,法官助理、律师助理、公证员助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包括助理司法员、人民调解员等)、公司法务部人员 、中小企业法律顾问等人才缺口还很大。据调研,我国多数中小企业都没有法律顾问,多数乡镇、街道办事处缺少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公民、企事业单位法律意识的逐渐增强,法治化的观念深入人心,对法律知识技能人才的需求也将会大大提高。针对以上社会需求,我们把本专业就业指向明确定位为:为社会提供具有基本法律知识和较强实践应用能力的法律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总的来说,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定位分为几个方向:(1)政法机关方向;(2)律师事务所、公证机关方向;(3)基层法律服务工作方向;(4)中小企业和公司方向。具体来讲,包括以下岗位群: 法院书记员,法官助理,监狱、劳教所、公安机关警察,律师助理,公证员助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中小企业法律顾问,公司法务部人员等工作岗位。(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所谓人才培养模式,一般认为,是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它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等构成要素。它回答高职教育“培养什么样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这两个根本性的问题。在这里我们主要说明“怎样培养人才”的问题。我们正在改革脱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以及学生自身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主动适应市场需要,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体现高等职业教育基本特征、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深入研究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规律,打破以学科为中心的思想,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观念,加强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和职业道德、人文素质的培养。于是我们从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教学体系、教师培训等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改革和探索。形成了自身的专业特色。在人才模式的改革进程中,我们始终坚持自己的专业建设理念和思路。围绕形成专业特色而展开。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上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我们瞄准了市场急需的、本科院校法学院培养人才岗位定位之外的职业岗位群。总的来说,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定位分为几个方向:(1)政法机关方向;(2)律师事务所、公证机关方向;(3)基层法律服务工作方向;(4)中小企业和公司方向。具体来讲,包括以下岗位群: 法院书记员,法官助理,监狱、劳教所、公安机关警察,律师助理,公证员助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中小企业法律顾问,公司法务部人员等工作岗位。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我们把人才培养与市场需要紧密结合。我们与法院、律师事务所等用人单位建立了产学研实训实习基地关系,一方面监视市场和岗位要求的细微变化,一方面解决学生实训实习问题,更主要的是同时能更好的为学生的就业创造良好的信息平台。 四、专业设置(就业岗位)和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措施1、更新和调整教学内容我们对03版的专业课进行了调整,老版的专业课教学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共有17门,改革后的专业课教学分为职业基本理论素质模块和职业技术与技能模块,06版共有23门课,07版共有19门,08版我们对此进行进一步的改革,把专业课教学分为专业知识课和专业技能课,共有16门课程,改革后的专业课设置更加合理、科学,更加符合法律事务专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2、课程设置(1)课程体系中,下列课程应摆在重要位置上,作为主干课程开设:一部分是在实践中运用得比较广泛的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合同法、婚姻法、诉讼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法律文书等;另一部分是作为基础的法理学、宪法学与国际法等。(2)注意课程在开设时间、顺序上的渐进关系。一般而言,应当首先开设法理学和宪法,然后开设刑法原理与实务和民法原理与实务,接着就可以开设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经济法原理与实务、商法原理与实务、合同法原理与实务、行政法与行政诉讼原理与实务等科目。经济法原理与实务应当后于民法原理与实务开课。法律文书写作应当后于诉讼法开课。3、创新并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提升教学手段的实效性教学手段现代化是全面提升专业课实效性的必由之路。实践证明,把传统教学手段的合理成分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能够提升教学手段运用的实效性,使教学手段更好地为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服务。多媒体课件教学和网络教学大大优越于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手工式教学方式,它可以使教师原本单调、冗长的课堂讲授,通过图文并茂,音像兼备的方式,变得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良好的交互性和强烈的感染力,使教学过程更形象、更直观,信息量更大,更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4、实现教学过程的实训化改革后我院法律事务专业课教育以实训实践为主,为此,我们还为每门专业课程配备了专门的实训教学大纲,为核心课程编写了专门的实训指导书,突出了专门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课教学除了有课内实训课之外,还安排了至少1周的综合实训,另外还有专门的专业实习等,强调了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我们特别注意使用了案例教学、现场(模拟法庭)教学、讨论探究(问题)式教学等方法,以案例或真实的任务为中心来设计专业教学。使学生既能掌握一定的法律理论基本知识,又能更好的掌握法律实务,成为应用性法律知识技能人才。5、坚持“教、学、做合一”的专业教学原则在专业课教学中,我们始终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坚持“教、学、做”合一的原则,根据专业课程的特点,重新理解案例教学法,并吸收新的教学方法如现场教学(模拟法庭等)、讨论探究(问题)式教学、诊所式教学等方法。始终以课堂的案例教学作为“教”的主要方式,以现场教学(模拟法庭等)来培养学生“做”的技能,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到真正的技能和必需、够用、实用的知识。这代表了法律职业院校该专业的教学发展方向,在省内同类学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并有较高声誉和影响。6、实施参与式教学法,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构筑“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平台,营造建构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是全面提升专业课实效性的重要条件。从学生参与的角度看,参与式教学法让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参与教学过程,营造出人人动脑、共同参与、活泼热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从教学过程看,这种方法更容易引起师生互动,它要求学生从智力和感情上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教学效果看,这种教学方法让教师把原本空洞、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同社会现实和学生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变“灌输式”、“注入式”教学为“多向互动式”、“主动建构式”教学。专业课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积极探索并坚持运用参与式教学法,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7、改革相对单一的考核方式,推行和完善考试制度考试是教学体系中的一个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考试才能检验出学生的学习是否达到预定目标,且还能给教学提供反馈信息,体现学和教的结合情况。我们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出发,重操作考核,改变传统考试制度中重理论考试成绩、轻过程考核、轻技能测试、轻操作考核和日常操行的学用分离的做法,完善考试制度。改革后的考试制度,根据每门专业课程的特点,我们把考核方式分为笔试、口试、操作考核等多种方式,学生的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技能测试和综合实训成绩以及期末成绩等三部分构成。考核着重从知识、能力、实践操作等多个层面对学生的素质进行综合考评,既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又考核他们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考核学生的理性认识能力,又考核他们的日常实践表现;既注重终端(结)性考核,又重视过程形成性考核;既保持考试的规范性,又注重考试的灵活性。8、社会实践从调查中可以看出,用人单位十分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活动不应只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还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尽量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1)定期邀请知名律师、优秀法官与检察官等从事法律实务工作的人员来院讲学,剖析经典案例,讲解实务操作技巧等。(2)应打破毕业生才去实习的观念,鼓励大一、大二的学生也利用寒暑假的时间联系单位见习。系部和教研室应当组织教师对其进行电话指导,并在学生返校后,指导学生写好实习报告。最好能开辟一些专门的实践基地,已经确定的有雨花区人民法院、长沙县司法局、赵湘宁律师事务所、长沙市仲裁委等单位,正在筹划的有天心区人民法院、浏阳市人民法院等。这样,在校学习期间,学生也可以利用周末的时间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3)系部和教研室应当组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如每学期组织一场法学辩论赛、一次模拟法庭、多次法庭旁听等。(4)学院应当制定政策鼓励法律社团的创建与发展,在社团带领下,学生自发的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创办法律专刊,组织学生深入基层进行普法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9、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1)思想品德修养课的设置不应流于形式,而应落到实处,切实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养成。当然,这也有赖于任课教师的言传身教。(2)促进学生社团建设,支持学生会、团委会、法律自愿者协会工作,多开展一些文娱、体育方面的课外活动,营造轻松活泼的校园气氛,培养学生的组织、社交能力。(3)学生毕业前,学院应当组织专门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准确定位,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传授应聘技巧;提供就业信息等。(4)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