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胸部各种影像学检查-常见病的CT诊断.ppt_第1页
课件:胸部各种影像学检查-常见病的CT诊断.ppt_第2页
课件:胸部各种影像学检查-常见病的CT诊断.ppt_第3页
课件:胸部各种影像学检查-常见病的CT诊断.ppt_第4页
课件:胸部各种影像学检查-常见病的CT诊断.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胸部各种影像学检查,肺组织具有良好的天然对比,因此CT检查应用最广,也最具诊断价值。 MRI在胸部的应用仅限于纵隔病变和心血管病变。 USG仅用于胸腔积液。 PET-CT是新进展,在胸部疾病诊断中极具潜力。,普通CT,普通CT分辨率高(较平片大10倍),无重迭的横断面成像,大大提高了肺部病变的发现率与诊断率,已成为最有价值的常规检查。,HRCT,分辨率较常规CT进一步提高,在二次肺小叶的水平上认识肺的解剖结构,提供与大体标本相媲美的解剖细节。主要用于弥漫性肺病、小气道疾病及肺部病变的内部解剖细节。必须与常规CT一起分析,是常规CT的进一步提高与升华。,常规CT与HRCT,常规CT,HRCT,PET-CT,PET CT的HRCT,PET-CT,PET CT的HRCT,炎症与肺不张,1、共同特点是:肺叶实变,密度均匀增高。 2、区别是:后者体积缩小,纵隔移位,支气管闭塞;前者体积正常,纵隔无移位,实变影内可见正常含气支气管。,阻塞性肺不张,肺不张与肺炎,斑片与磨玻璃影,1、相同点:均为密度增高影。 2、不同点:密度增高的程度不同。 斑片影密度较高,内部的正常血管 被掩盖; 磨玻璃影密度较淡,内可见正常血 管影。,斑片与磨玻璃影,肿块与结节,肿块与结节是肺肿瘤的特征; 以大小来区分肿块与结节的最新标准: 大于3cm者为肿块,小于或等于3cm者为结节; 结节又分为: 2cm大结节3cm; 7mm小结节2cm; 4mm微结节7mm; 粟粒结节4mm;,空洞与空腔,空洞为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经引流支气管排出而形成;病变区缺血、感染、坏死,周围肺组织弹性回缩及引流支气管通畅是形成空洞的因素。 X线表现:大小、形态不同,有完整洞壁的透明区。 根据洞壁的厚度、形态分二型: 薄壁空洞:壁厚3mm,有薄层纤维和肉芽组织形成;表现为境界清楚、内壁光滑的圆形透光区;常见于结核。,空洞与空腔,厚壁空洞:壁厚3mm,表现为形状不规则的透明区,周围有实变区;内壁凹凸不平或光滑。肿瘤、结核、脓肿均可。 结核者常为干性,肺脓肿多有液平面,肿瘤内有不规则结节。 空腔是肺内腔隙的病理性扩大;如肺大泡、支气管扩张、含气的肺囊肿。 囊状支气管扩张亦属空腔。,空洞与空腔,肺肿瘤,原发性良性,少见。 肺肿瘤 恶性,多见98%原发支气管肺癌。 转移性均为恶性。 2%为肺肉瘤。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起源于支气管上皮、腺体和细支气管、肺泡上皮。组织学上分为小细胞肺癌及非小细胞肺癌(分为鳞癌、腺癌、复合癌和大细胞未分化癌)。 鳞癌最常见,占肺癌40%;多发生在段以上支气管,少数在终末细支气管以下;男性多见(80%),生长慢,转移晚,中心易坏死。,气管纤维瘤,肺错构瘤,肺炎性假瘤,肺癌,CT表现: 中心型肺癌:支气管壁增厚、腔狭窄、肺门肿块、侵犯纵隔结构及腔静脉癌栓、纵隔淋巴结转移。 周围型肺癌:肺内结节或肿块、分叶状、毛刺、空泡征、含气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中央有坏死、钙化、纵隔淋巴结转移。,肺癌,肺癌的增长速度:即倍增时间-肿瘤体积增大一倍所需的时间。 倍增时间少于30天者多为非癌性病变; 肺癌的倍增时间平均为7888天;若没有转移,倍增时间大于60天时预后较佳;大于100天则手术后5年生存率较高,手术切除率大;倍增时间少于60天则预后较差。,中心型肺癌并肺不张,周围型肺癌,周围型肺癌-腺癌,肺泡癌,肿瘤倍增时间-65天,肺转移瘤,转移途径:血行、淋巴或直接蔓延。 血行转移:经静脉回流至肺;常多发,中下肺分布多,可单发或粟粒状,亦可坏死钙化。 淋巴转移:经淋巴管逆行至肺淋巴管;呈放射状分布的索条影或小叶间隔结节状。,肺转移瘤,肺淋巴管转移瘤,肺动脉栓塞与肺梗死,肺动脉栓塞是继发于各种可以形成栓子的全身性疾病,这些栓子经过体、肺循环进入肺动脉形成堵塞,可伴有或不伴有远端肺组织病变 肺梗死是肺动脉栓塞的结果,在侧枝循环形成不良时,栓塞动脉所供血的肺组织缺血性坏死,形成渗出、实变甚至纤维化而致肺萎陷,肺动脉栓塞与肺梗死,影象学表现: 在没有肺梗塞的肺动脉栓塞中,CT显示栓塞血管供应的肺区内CT值减低,提示该区肺血量减少 团注造影剂的CT增强扫描上可显示肺叶动脉内的血栓形成 肺梗死:右肺下叶外段胸膜下实变影,其内密度不均匀,尖端指向肺门,肺动脉栓塞,肺动脉栓塞,肺动脉栓塞,肺动脉栓塞,栓子骑跨两侧肺动脉主干,肺动脉栓塞,栓子骑跨两侧肺动脉主干,肺梗死,支气管扩张症,支气管扩张是局部支气管树的不可恢复性的扩张,并伴有支气管管壁增厚。 主要症状:咳嗽、咯血和咳大量脓血痰。 病因:慢性感染,咳嗽,肺不张,纤维化。 X线表现:肺纹理增多紊乱或网状,管状透明影,肺炎,肺不张。 CT表现:印戒征,双轨征,粘液嵌塞及树芽征。,支气管扩张症,大叶性肺炎,大叶性肺炎多为肺炎双球菌致病,好发冬春季,多见于青壮年,起病急,高热、恶寒、胸痛、咳铁锈痰为特征。 CT征像:不同形态与范围的斑片实变影。充血期无阳性征像;红、灰肝样变期为密度均匀的致密影,有支气管气象;消散期密度逐渐降低,先从边缘开始。 一般两周内吸收,延迟12月则演变为机化性肺炎。,大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所致;多见于儿童,继发于急性传染病;常有气急、紫绀、咳嗽、鼻翼煽动等。 病理:小支气管壁及肺间质炎性浸润,沿淋巴管扩展引起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肺泡轻度炎性浸润,多伴有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CT表现:病变广泛,累及两肺,中下野明显;肺纹理增粗、模糊,交织成网状,伴有小点状影。肺门模糊。,化脓性肺炎,CT表现: 原发者短期内肺炎性浸润,呈密度高、边缘模糊的云絮状影;可小叶、段或大叶,迅速发展出现脓肿,内有液平;可伴发大小变化很快的肺气囊,近胸膜者穿破后形成脓气胸。 继发者肺梗死分布在外围,为大小不一的球形病灶,从数mm到4cm不等,边缘清楚;或呈大小不一的片状致密影。中心出现空洞及液平面。,化脓性肺炎,肺结核,肺结核是由人型或牛型结核杆菌引起的肺部传染病。 基本病变是渗出(结核性肺泡炎)与增殖(结核性结节肉芽肿)。 病变恶化方式:1,干酪性肺炎;2,液化及空洞;3,播散(血行或支气管播散)。,肺结核,愈合方式: 1,吸收; 2,纤维化; 3,钙化; 4,空洞瘢痕性愈合; 5,净化空洞。 结核分类:我国1998年五型分类法; 型,原发型; 型,血行播散型; 型,继发型; 型,结核性胸膜炎; 型,其他肺外结核。,原发型肺结核,为初次感染所发生的结核;儿童多见,症状轻,多无阳性体征。分为原发综合征和胸内淋巴结结核。 原发综合征:病菌在肺中部形成原发灶,沿淋巴管侵入肺门和纵隔淋巴结,引起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共同组成典型原发综合征。 X线表现:边缘模糊的云絮状影、引向肺门的索条影和肺门肿块影;状似哑铃。,原发综合征,淋巴结结核,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根据结核杆菌进入血循环的途径、数量、次数以及机体的反应,分为急性粟粒型肺结核和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粟粒型肺结核:大量结核菌一次或短期内数次进入血流,播散至肺部所致。发病急,高热、寒战、呼吸困难等症状。 X线表现:早期磨玻璃样密度增高;随后均匀分布的1.52mm大小、密度相同的粟粒病灶。可融合成干酪性肺炎。,粟粒型肺结核,血行播散型肺结核,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少量病菌在较长时间内多次进入血流播散至肺部所致。病灶以增殖为主;可有或无症状。 X线表现:大小不一、密度不同、分布不均结节影,上中肺野分布多;增殖、渗出病灶均出现。 本型结核发展慢,愈合难;恶化时病灶融合形成空洞或转为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血行播散型肺结核,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继发型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继发性,最常见成人结核类型;机体已产生特异免疫力,病灶常局限于肺尖、锁骨下区及背段;症状轻。 X线表现:多种多样,渗出、增殖、播散、纤维和空洞同时并存。 本型结核包括结核球和干酪性肺炎、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等特殊类型。,继发型肺结核,结核球,继发型肺结核好转成结核球,干酪性肺炎,结核性胸膜炎,纵隔淋巴结肿大,标准与部位:淋巴结短径1cm长径 1.5cm或多个小淋巴结融合。国际最新14分区法。 原因:肺癌转移最常见,淋巴瘤,结节病,淋巴结结核。 影像特点:转移淋巴结大多不融合,密度均匀(鳞癌可中央低密度);治疗后可坏死呈低密度;结节病淋巴结显著均匀强化;结核淋巴结平扫中央低密度,增强环状强化。淋巴结中央有脂肪为良性。,结节病,结节病,淋巴瘤 1、2、3A、4R、4L 5、6、7区淋巴肿,淋巴瘤 4R、4L、5、6 7、8、10L、11L区淋巴肿,右上肺癌: 10R、4R、4L、3A、3P 5区淋巴结转移,符合 转移途径,纵隔淋巴肿的鉴别诊断,1、结节病 2、淋巴瘤 3、淋巴结转移瘤 4、淋巴结结核,纵隔淋巴肿的鉴别诊断,从以下几个方面鉴别: 1、淋巴结的分布。 2、淋巴结的形态和边缘。 3、淋巴结的密度。 4、淋巴结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 5、淋巴结的增强表现。 6、肺内表现。 7、胸外表现。 8、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症状的相互关系。,纵隔淋巴肿的鉴别诊断,1、淋巴结的分布(相对特征性): A、结节病的淋巴结常左右两侧对称分布;而淋巴瘤、结核及转移瘤常呈不对称分布。 B、结节病常累及肺门,前上纵隔少见;淋巴瘤较少累及肺门,前上纵隔好发;结核好发10R、4R区;转移首先见于同侧肺门、纵隔淋巴结。 C、结节病较少累及胸外;淋巴瘤胸外淋巴结多见;结核可累及颈部淋巴结;转移常累及胸外淋巴结。,纵隔淋巴肿的鉴别诊断,纵隔淋巴肿的鉴别诊断,纵隔淋巴肿的鉴别诊断,纵隔淋巴肿的鉴别诊断,纵隔淋巴肿的鉴别诊断,2、淋巴结的形态和边缘: A、结节病的淋巴结常形态完整,边缘清楚光滑,一般不融合。 B、淋巴瘤的淋巴结常为不规则形,大多边缘不清楚,容易融合。 C、淋巴结结核形态完整或不完整,边缘清楚或不清楚,可融合。 D、转移淋巴结常为不规则形,大多边缘不清楚,容易融合。,纵隔淋巴肿的鉴别诊断,纵隔淋巴肿的鉴别诊断,纵隔淋巴肿的鉴别诊断,纵隔淋巴肿的鉴别诊断,纵隔淋巴肿的鉴别诊断,3、淋巴结的密度: A、结节病的淋巴结常密度均匀,一般不坏死液化。 B、本病的淋巴结密度可均匀、可不均匀,容易液化坏死。 C、淋巴结结核的淋巴结常密度不均,中央干酪性坏死。 D、转移淋巴结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可坏死液化。,纵隔淋巴肿的鉴别诊断,纵隔淋巴肿的鉴别诊断,纵隔淋巴肿的鉴别诊断,纵隔淋巴肿的鉴别诊断,纵隔淋巴肿的鉴别诊断,4、淋巴结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 A、结节病的淋巴结常有完整包膜,很少侵犯周围组织、器官,与之分界清楚。 B、淋巴瘤及转移瘤的淋巴结常侵犯或包绕临近组织、器官,无明显分界。 C、淋巴结核的淋巴结常有包膜,与周围分界清楚。,纵隔淋巴肿的鉴别诊断,纵隔淋巴肿的鉴别诊断,纵隔淋巴肿的鉴别诊断,5、淋巴结的增强表现(最具特征性): A、结节病的淋巴结常有显著均匀强化,增强后CT值在100HU左右。 B、淋巴瘤、转移瘤的淋巴结常轻度或中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增强后CT值约在5070HU。 C、淋巴结核的淋巴结呈环形或边缘强化。,纵隔淋巴肿的鉴别诊断,纵隔淋巴肿的鉴别诊断,纵隔淋巴肿的鉴别诊断,6、肺内表现(相对特征性): A、结节病的肺内表现主要有小叶间隔结节状增厚,沿血管淋巴管周围分布的粟粒结节、微结节和小结节,一般无胸水。 B、淋巴瘤的肺内表现为肺内肿块或大结节,沿血管或胸膜下分布的斑片影,胸水或胸膜斑。 C、淋巴结核肺内常有活动性或陈旧性结核灶;转移瘤肺内常见原发瘤。,纵隔淋巴肿的鉴别诊断,纵隔淋巴肿的鉴别诊断,纵隔淋巴肿的鉴别诊断,纵隔淋巴肿的鉴别诊断,纵隔淋巴肿的鉴别诊断,7、胸外表现: A、结节病很少累及胸外淋巴结和器官,无骨质破坏。 B、淋巴瘤常累及胸外淋巴结和组织器官,脾脏肿大常见,可侵犯骨髓等。 C、淋巴结核常累及颈淋巴结,骨骼可累及。 D、转移淋巴结常累及胸外,骨破坏多见。,纵隔淋巴肿的鉴别诊断,纵隔淋巴肿的鉴别诊断,纵隔淋巴肿的鉴别诊断,8、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症状的相互关系 A、结节病患者临床症状与影像学表现不成比例;即影像学表现很严重,临床症状却无或轻微。 B、淋巴瘤、转移瘤临床症状与影像学表现基本成正比例关系;即影像学表现越丰富,临床症状就越重,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影像学表现也显著减少、减轻。 C、淋巴结核大多症状较轻。,纵隔淋巴肿的鉴别诊断,总结: A、CT征象典型者,可明确诊断。 B、CT征象不典型者,首先看三个有相对特征性的征象支持哪种疾病;如还难以鉴别就看这8点哪种疾病支持点最多,再结合临床。 C、根据上述8条,绝大多数都可得到有信心的诊断;极少数情况仍难以诊断,则需要淋巴结活检。,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