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时同步试题.docx_第1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时同步试题.docx_第2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时同步试题.docx_第3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时同步试题.docx_第4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时同步试题.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单项选择题1陈独秀的敬告青年中指出:“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吾宁忍心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应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据此表明新文化运动A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深刻而全面B主张改造传统文化C有遵循进化理论全盘西化的倾向D力图挽救民族危亡【答案】D 2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下图),封面从结构上分为两部分:上面由副标题为“LA JEUNESSE”(法语:青年)与一群讨论的青年组成;下面是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的头像。据陈独秀解释,设计这样的封面并非偶然。对此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A宣传实业救国思潮B媒体发动留学生C突出兼容并包方针D高举民主科学旗帜【答案】D【解析】1915年陈独秀创办了青年杂志,这期杂志刊登的文章有时政评论文章,着力于西方文化思想的评介和中西文化之比较,其中有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封面人物)的长篇传记,最重要的一篇文章就是陈独秀的法兰西人与近代文明,说明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旗帜,D正确;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工商业资产阶级主张实业救国,排除A;B、C两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3下图是马星驰在1918年所作的漫画。该漫画反映出 A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虚伪B提倡民主促进思想解放的必要C民国初期议会民主迅速发展D官僚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反动【答案】B 41917年,陈独秀在新青年一文中曾写道:“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学士文人对于颂扬功德、铺张宫殿田猎的汉赋和那思君明道的韩文、杜诗,还是照旧推崇。一般社会应用的文字,也还仍旧是君主时代的恶习。”这一思想的本质意图是A提倡白话文取代文言文B改造国民思想,巩固共和政体C反对封建儒家伦理道德D提倡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读材料的能力。新文化运动高扬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其内容包括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代表人物为陈独秀,他把矛头直接对准封建主义文学,不仅反对旧文学形式上的“雕琢”等毛病,而且着重地反对了“黑幕层张、垢污浑积”的封建思想,以此动摇了几千年来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特别是材料“也还仍旧是君主时代的恶习”,体现了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的愿望,B项符合题意,正确;A、C、D三项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但不是材料要表达的本质意图,材料侧重“也还仍旧是君主时代的恶习”,言外之音是要废除君主制,均排除。5鲁迅先生的小说药中的主人公夏瑜一位革命者,其被封建王朝杀害,人们“潮一般”地去看热闹。他的牺牲却成为人们闲聊的话题,人们对夏瑜在狱中的正义之举表现出鄙夷,为夏瑜被狱卒打嘴而喝彩。作者这样刻画人物的最主要用意在于A号召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B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C抨击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D要求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答案】A 6新文化运动期间,辜鸿铭曾指出:“人们经常断言汉语中没有关于自由的词汇,但令人惊奇的事实是,不仅汉语中有关于自由的词汇而且这个词还准确地表达了自由的真正含义。汉语中表示自由的字是道”辜鸿铭言论的主要目的是A推进文学革命B弘扬传统文化C提倡自由平等D否定西方文化【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旨在对传统文化的彻底批判,而辜鸿铭认为不仅汉语中有关于“自由”的词汇,而且这个词还准确地表达了“自由”的真正含义,因此可知辜鸿铭言论的主要目的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提倡白话文,推进文学革命,故A项错误。C项是对材料的曲解,排除。材料中没有涉及辜鸿铭对西方文化的态度,D项错误。7导致下图中1919年报刊数量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1895年至1919年中国报刊数量的增长A政治制度变革的推动B思想文化运动的促进C十月革命爆发的影响D近代西方科技的传入【答案】B 8“五四”之后,经历了现代新文化的洗礼,大陆思想界掀起了持续的反儒学运动,庄子哲学因此也受到牵连。庄子哲学因此成为现代化发展的障碍而受到来自自由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者的批判。这表明当时的文化运动A推动了民主化进程 B批判重于反省 C促进了思想的解放 D注重文化融合【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了新文化运动对儒学和庄子哲学的批判,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时期对传统文化的否定。这种否定忽视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具有批判重于反省的特点,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没有体现出民主化和思想解放,故A、C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化的错误认识,故D项错误。91913年,钱玄同在浙江就职教育司长时,身穿孔子时代的深衣玄冠到军政府报到,并发表深衣冠服考向全社会推广。几年后,却宣扬“共和与孔经绝不能共存”。1922年,钱玄同在致友人的信中随:“前几年那种排斥孔教、排斥旧文学的态度,很应改变。”钱玄同的思想演变表明A新文化运动不符合近代中国国情B近代中国应以儒学复兴推动救亡C近代中国对儒学的认识不断深入D近代中国探索救亡道路艰难曲折【答案】D 10表中变化发生的原因是时段流行话题五四运动前孔教、文学改革、国语统一、女子解放、贞操、礼教、教育改良、婚姻、父子、戏剧改良五四运动后平民、劳工、劳动、阶级A传统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B反封建的启蒙任务已完成C无产阶级取得了政治权利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答案】D【解析】1915年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五四运动前,新文化运动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主张女子解放、婚姻自由、反封建礼教等冲击了封建传统文化,A错误;B表述绝对,错误;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为争取政治权利开始新民主主义革命,C错误;结合所学,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平民、劳工、劳动、阶级成为流行话语,D正确。11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指出:1917年的俄国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须知今后的世界,变成劳工的世界”。李大钊通过这些文章A全面介绍了马克思主义B宣传民主思想与科学精神C肯定了苏联的建设成就D提倡学习俄国,改造中国【答案】D【解析】李大钊的这些文章主要体现出的是俄国革命的经验可以借鉴,提倡学习俄国改造中国,因此本题选择D项。A项错误,马克思主义包含很多领域,李大钊只介绍了一部分;B项错误,材料介绍的主要是马列主义;C选项错误,苏联建设成就要在20世纪30年代才开始凸现出来。12“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后期,新文化人士开始介绍、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原因是A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西方政治学说的一种B接受了科学社会主义后宣传马克思主义C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D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解释中国现实问题【答案】C 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陈独秀敬告青年材料二 “孔教与帝制,有不可离散之因缘。”“宪法者,全国人民权利之保证书也,决不可染以优待一族、一教、一党、一派人之作用。”“非独不能以孔教为国教,定入未来之宪法,且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陈独秀宪法与孔教等(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新文化运动的基本主张。(2)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二的观点进行简要评价。【答案】(1)民主(或:人权);科学;打倒孔家店(或:反对封建礼教)。(2)“打倒孔家店”实质上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思想体系的批判;具有反封建的思想解放作用;存在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的倾向;对传统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新文化运动的思想主张及评价。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898年,严复节译赫胥黎1893年出版的进化与伦理,并结合中国的时政分析,掺杂进自己的大量发挥,出版了天演论。他痛陈物竞天择、弱肉强食是万古不易的天演定律,中国已处在“弱肉”之命运,如再不自强,必然亡国灭种。在当时,天演论再好不过地把救亡与启蒙的二重奏有机地合为一调,此书一经刊行,便风行全国。摘编自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材料二 民主和科学一直是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奋力追求的目标但当他们(新文化运动倡导者)用民主和科学来概括欧美工业文明的精神的时候,已经越出了仿效某个具体国家的具体建制的轨迹在主张“以科学代宗教”,用科学来根治“无常识之思维”和“无理由之信仰”,激扬理性破除愚昧和迷信的同时,更把民主具体落实到了人权。所谓人权,也就是个体的自主之权,思想自由、财产独立和人格平等之权。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高扬民主和科学之旗,包含着八十年中西文化论争所积累起来的认识成果,又体现了认识的一种飞跃中国人因此而找到了一个最重要、最本质的是非标准,而后才可能有完全意义上的近代中国和近代中国人。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一,概括严复维新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思想产生的主要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中民主与科学的新内涵。(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并论证材料三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80字左右)【答案】(1)特点:利用物竞天择的进化论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影响: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2)科学:反对愚昧和迷信,提倡遵从理性。民主:反对传统礼教,追求人权。(3)示例观点论证新文化运动是对近代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成果的继承和发展,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新文化运动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是对前人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和民主制度的总结。洋务派以“中体西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