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太空一日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2019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太空一日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2019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太空一日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2019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太空一日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2 太空一日杨利伟(一)核心素养:1.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课文中的生字词,强化对拟声词在不同环境运用的理解。2.思维发展与提升练习对课文的快速默读,学习提取课文的主要信息的方法。3.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课文具有说明性质语言的准确性,理解语言当中所蕴含的情感。4.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航天勇士探索的精神,增强祖国的自豪感,了解一定的航天知识。(二)教学建议 紧扣单元目标,做到“有效教学”, “长文”“短教”,让孩子们在快速浏览文本的过程里,紧紧抓住文本的四个小标题,每一个小标题就透出了一个主要信息,因为这些小标题都为“内容式”标题,它揭示了该部分的主要内容,便于读者“跳读”。然后紧跟小标题,逐层提问,多问“为什么”。(三)教学示例炎黄子孙杨利伟,天空探险应点赞太空一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默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生字词,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了解一定的航天知识。 能力目标:强化对拟声词在不同环境运用的理解,学习提取课文的主要信息的方法。情感目标:学习航天勇士探索的精神,增强祖国的自豪感。教学重难点 :1. 快速浏览全文,如何提取主要信息。2. 杨利伟与外国航天员在给“新人”传授航天经验时,有何不同?体现出中外文化、思维的差异,具体是什么差异呢?教学方法 :1知识链接教学法。孩子们对于航天知识总是充满了无限的好奇,通过对航天科普知识的阅读,增长了知识,更增添了对祖国航天探索的自豪。2默读教学法。默读是对“长文”最为有效的阅读方式,能快速高效,能在最短的时段内筛选、提取最主要的信息。3讨论点拨法。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读一读,写一写”,搜集有关杨利伟及“神舟五号”的资料(含视频),并阅读老师提供的“航天知识小链接”。教师: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准备有关杨利伟“飞天”视频。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浏览全文,积累课文中的生字词,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了解一定的航天知识。教学重点:快速浏览全文,如何借助小标题,提取课文主要信息。教学难点:默读扫视法的培训。(一)导入新课师:(开场白)毛主席说:“可上九天揽月”,杨利伟就是“揽月”第一中国人,请看那次激动人心的“飞天大戏”!(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入情地观看“神五”发射视频)(二)问题探讨:宏观整体把握这一板块主要是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的基础之上扫除生字词的障碍,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具体上安排了两遍默读,一次讨论归纳。一读:运用逐句逐行法,边默读边圈点勾画,利用工具书结合注释将课文中的生字词解决。二读:让孩子们“跳读”,一目数行地扫视文段,抓住小标题,筛选、提取、整合文本主要信息。三讨论归纳:紧紧抓住文本的四个小标题,每一个小标题就透出了一个主要信息,因为这些小标题都为“内容式”标题,它揭示了该部分的主要内容,便于读者“跳读”。紧跟小标题,逐层提问,多问“为什么”。在什么情况下,“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带着该问题,对第一部分进行浏览,甚至“跳读”,自然而然地就会提取如下信息“起飞阶段的共振”,让“我感到非常痛苦”,“极度难受”,“痛苦的极点”,“难以承受”,“特别漫长”。“我看到了什么”,这一个小标题,实际上就提出了一个“明显”的问题,快速浏览,就会提取“看到”具体事物的信息看地球,是“一段弧”;“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我没看到长城”等。“神秘的敲击声”,看到该标题,我们就应该有这样的疑问:是什么声音?这个声音是由什么造成的?带着这些问题在快速默读的过程里,“本末倒置的错觉”的信息也不会被忽视。“归途如此惊心动魄”,小标题的“此”指什么?再换一个问题问也是一样的:什么经历会让杨利伟“惊心动魄”?孩子在快速浏览的过程里,孩子们会被45节,由一句话构成的一段,“让我紧张以致惊慌的另有原因”,所干扰,可能会提取“高温”、“碎片的划过”等,但顺着此段,注意46节,“我学习过这方面的知识,看到这种情形,知道是怎么回事”,就会把47节的第一句作为主要信息来提取“但随后发生的情况让我非常紧张右边的舷窗开始出现裂纹”;那后面几大段就“画蛇添足”,并不然,稍加“跳读”,“抛伞”折磨,也是“惊心动魄”的。(三)问题探讨:拓展提升作为中国飞天第一人的杨利伟,他在太空近一天的时段里,有何情感?出示杨利伟在太空中的一句话:“飞船飞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骄傲!”引导孩子们形成共识:蕴含着作者对祖国航天科技强大的自豪,也道出了一个中国航天人面对艰难的太空探险时的乐观、镇静的情怀。(四)课后作业1.利用度娘,查找并诵读毛泽东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2. 利用学校图书室的资料,探寻中国航天梦的发展史: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飞天的人明朝的 (人名)。14世纪末期,明朝的士大夫 把47个自制的 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双手举着 。他最先开始设想利用 的推力,飞上天空,然后利用 平稳着陆。不幸火箭爆炸,他也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他的行为却鼓舞和震撼了人们的内心,促使人们更努力的去钻研。(答案:万户 万户 火箭 大风筝 火箭 风筝)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是“ ”,它于1970 年成功升空!成为了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第二个里程碑。(答案:东方红1 号) 载人航天2003 年10 月15 日,中国 载人飞船升空,表明中国掌握载人航天技术,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答案:神舟五号) 深空探测-嫦娥奔月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随着成功奔月,嫦娥工程顺利完成了一期工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