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第七章 音韵学.ppt_第1页
古代汉语--第七章 音韵学.ppt_第2页
古代汉语--第七章 音韵学.ppt_第3页
古代汉语--第七章 音韵学.ppt_第4页
古代汉语--第七章 音韵学.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音韵学,第一节 音韵学常识 第二节 中古音 第三节 上古音,第一节 音韵学常识,音韵学参考书目 一、音韵学的研究内容 二、音韵学研究的意义 三、音韵学的基本概念,音韵学参考书目,1、罗常培汉语音韵学导论 2、王力汉语音韵学 汉语音韵 3、唐作藩音韵学教程 4、陈复华汉语音韵学基础 5、史存直汉语语音史纲要 6、任铭善汉语语音史要略 7、何九盈古音学 8、李新魁中古音 9、董同龢汉语音韵学 10、邹晓丽汉语韵韵学教程,一、音韵学的研究内容,1、音韵学 音韵学,也叫声韵学,是中国传统语言学的一个门类,是研究汉语语音古今沿革的一门学科,它对各时期汉语音系进行音类的分析和音值的构拟。 2、音韵学的研究内容 古代声音系统(古音史) 古今语音演变规律(古音史) 确定古音、判定古音关系的标准和方法(古音学) 古音研究的基本知识(古音学史),一、音韵学的研究内容,3、音韵学的历史分期: 上古时期先秦两汉,称古音学。 中古时期 魏晋南北朝至唐宋,以陆发言切韵为代表,宋陈彭年广韵保存了原貌,称今音学。 近古时期 元明清,元周德清中原音韵为代表。 另外,宋元时期,有些音韵学者以图表形式分析韵书反切,展示汉语语音系统,形成一门学科,称为等韵学。如韵镜、七音略等。 语音史分期 音韵学分支 上古音古音学 中古音今音学 等韵学 近古音北音学 (古代语音学) 现代音,二、音韵学研究的意义,笫一、为深入了解现代汉语语音系统; 第二、掌握语音演变规律,使语音更加规范; 异读词审音: 缔(di 、ti)二音,广韵属霁韵,与弟同, 故读(di); 械(xie、gai)二音,广韵胡介切,属匣母,齐齿呼,应读细音;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正是根据古今音变规律进行审读的。 第三、进行方言调查、推广普通话。 鞋:普通话xi 山东xii 湖北hi 中古音ai 街:普通话ji 东北gi 广东gi 中古音 kai,第四、用音韵知识查阅古代的工具书。 康熙字典:火,虎果切并货上声 辞 源:言,语轩切平元韵疑 第五、解读古代文献;如通假字、破读、同源词等。 河曲智叟亡以应。 列子汤问 亡:明母,阳部 无:明母,鱼部 第六、欣赏古典文学作品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uai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二、音韵学研究的意义,三、音韵学的基本概念,(一)声方面的术语,1、字母:即声母的代表字。又称“声”、“纽”、“声纽”、“音纽”、“声类”等。(唐以前声母用反切上字表示,或叫双声,同一声母用字可不同。如:“d”这个声母就可用“德、得、冬、端、丁、多”等表示。) 2、声类:声母的类别。清代陈澧切韵考系联切韵(广韵)反切上字,得到四十一声类。 3、唐末和尚守温30字母:相传释守温发明了30字母 。 4、宋人36字母(见下页图) 二者比较: 唇音不芳并明【非敷奉微】; 舌音端透定泥【娘】是舌头音; 知彻澄日 是舌上音; 牙音见溪群来疑; 齿音精清从是齿头音;审穿禅照【床】是正齿音; 喉音心邪晓是喉中音,清; 匣喻影亦是喉中音,浊。,(一)声方面的术语,5、五音、七音 梁顾野王玉篇里有“五音声论”。附会 五方,各举八个例字。如:东方喉声 何我刚谔可康各。 五音:根据声母发音部位的分类。把声母按发音部位分为“唇、舌、牙、齿、喉”五类,即“五音”。 七音:在五音的基础上,宋元时再分出“半舌”(来纽),和“半齿”(日纽),共七类,即“七音”。 九音:,(一) 声方面的术语,6、清与浊 隋书载魏李登声类“始判清浊”。唐孙愐唐韵序:“切韵者,本呼四声,引字调音,各有清浊”。 清浊是分析声母发音方法的术语 。 清:发音时声带不颤动是清音。 清音分两类:不送气是“清”(又叫“纯清”、“全清”。如端t-);送气是“次清”(如透t-)。 浊:发音时声带颤动是浊音。 浊音分两类:一是“浊”(又称“全浊”,如定d-);一是“清浊”(又称“次浊”),包括鼻音声母明、微、泥、娘、疑 ,半元音喻,边音来,以及日。,清与浊,附:现代普通话声母清浊表,(二)韵方面的术语,1、韵:主要元音(也称韵腹)、韵尾(如果有韵尾的话)和声调相同的字组成的音韵单位,叫作“韵”。如广韵有206韵。 2、韵头:音节中位于声母之后、主要元音之前的音素。现在称介音。介音属于韵母。一般认为,中古介音包括三等韵的介音-j-、四等韵介音和合口韵的介音-u-(-W-)。 3、韵腹:音节中的主要元音。 4、韵尾:音节中位于主要元音之后的音素。分为元音韵尾、辅音韵尾。元音韵尾有i、u;辅音韵尾有鼻音m、n、和它们的塞音p、t、k。 5、韵部:韵腹和韵尾相同的字归类。,(二)韵方面的术语,6、韵类:韵书中反切下字系联后,得到的不同的类别。以现在术语说,每个韵中不同的韵类,是介音(韵头)的有无或不同。因此韵类就是韵母(介音+主元音+韵尾)相同的字组成的音韵单位。即带声调的韵母。如东韵包含两个韵类:东韵一等和东韵三等。 7、韵目:韵书中韵部的标目字(或称代表字)。如广韵平声“先”韵,现代读“-an、-uan、-ian、-yan”等韵母的字,如“先、天、千、年、烟、贤、玄、渊”等。同韵字中领头字就是韵目。广韵有206个韵目。 8、韵摄:中古以后等韵学上的一个概念。 宋元等韵图把广韵韵部中韵腹相同或相近、韵尾相同的再归并,称为“摄”。广韵206韵并为十六摄。,(二)韵方面的术语,(二)韵方面的术语:9、呼 10、等,9、呼 宋元等韵图分开口呼和合口呼;凡韵头是u或主要元音有u的是合口呼,反之是开口呼。 为开合二呼。 清江永音学辨微:“音呼有开口合口,合口者吻聚,开口者吻不聚也。” 后来语音演变,清代等韵学分开、合、齐、齿、撮口呼四呼。 10、等 等韵图依韵和韵类的的洪细分四等,反映韵腹的侈或敛(即主要元音舌位的高低)以及声音的“硬”或“软”(即有无j介音)。 清江永: “一等洪大,二等次大,三四皆细,而四尤细。” 说明:同一个韵中,如果有洪细不同韵类(其区别在于介音的有无或不同),分别放在不同的等。如一东韵分为两类,一类无介音,在一等;另一类有介音j,在三等。,(二)韵方面的术语:等与呼,(二)韵方面的术语:等与呼,根据开口度的大小,把两呼各分为一、二、三、四等。如: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高古豪反 交肴 嬌宵 澆蕭 開口 ku kau kiu kieu 觀古桓反 關刪 勬仙 涓先 合口 kun kuan kiun kiuen,(二)韵方面的术语,11、阴声韵、 阳声韵、入声韵 根据韵尾不同而对古韵进行的分类。 阴声韵:没有辅音韵尾的韵,即没有韵尾或韵尾为元音韵尾i、u的韵为阴声韵。 阳声韵:以鼻音m、n、收尾的韵为阳声韵。 入声韵:以塞音p、t、k收尾的韵为入声韵。,(三)调方面的术语,1、四声:中古平、上、去、入四种声调的总称。平、上、去三声是音节中不同的音高,入声除了音高与平、上、去不同,更主要的是入声有塞音尾p、t、k。 据南史陆厥传载:齐永明(齐武帝年号,公元483-493年) 时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眺,琅邪王融,以气类相推毂,汝南周颙善识声韵。约等为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四声”。 梁书沈约传说:“约撰四声谱,以为在昔词人累千载而不寤,而独得胸衿,穷其妙旨,自谓入神之作。高祖雅不好焉,帝问周舍曰:何谓四声?舍曰:天子圣哲是也,然帝竟不遵用。”,(三)调方面的术语,何为四声?古人的描绘: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 急收藏 2、平仄 平:平 ;仄:上、去、入 旧体诗赋及骈文中把字音分为平声与仄声两类,平即平声,仄即上去入声,平声与仄声相互调节,使声调和协,谓之调平仄。,(三)调方面的术语,3、舒促 舒指平上去三声,促指入声,因其发音短促而得名。 又: 舒声韵:阴声韵和阳声韵为舒声韵。 阴声韵都是元音,声音舒缓。阳声韵虽有辅音韵尾,但是它的辅音是浊鼻辅音,发音时声带颤动,鼻腔也参与共鸣,容易延长,所以阴声韵和阳声韵就是舒声。 促声韵:入声韵就是促声韵。 入声韵以塞音p、t、k收尾,发音时有阻碍,读音急促,为促声韵。,第二节 中古音,一、中古的韵 二、中古的声 三、中古的调,一、中古的韵,(一)切韵与广韵 (二)广韵二百零六韵,六十一类 (三)广韵的韵母 (四)中古韵母到近古、现代的转变,一、中古的韵,(四)中古韵母到近古、现代的转变 1、平水韵一百零六韵,三十二类 2、十六韵摄:广韵206韵并为:“通、江、止、遇、蟹、臻、山、效、果、假、宕、梗、流、深、咸、曾”十六摄。比如“效”摄,就包括了平声“豪、肴、宵、萧”,上声“皓、巧、小、筱”,去声“号、效、笑、啸”十二韵。其共同点都收(-u)尾。 3、中原音韵十九韵 4、现代北方曲艺十三辙 5、中古韵尾到现代普通话的演变: m变为n;入声尾p、t、k消失,同时入声作为声调也消失,变入今四声。,二、中古的声,(一)研究中古声的方法 (二)四十一声类 (三)中古声母系统:字母表 (四)中古声的演变,二、中古的声,(一)研究中古声的方法 陈澧切韵考反切上字系联 (二)四十一声类 四十一声类:清代陈澧切韵考系联切韵(广韵)反切上字,得到四十一声类。 与三十六字母对比: 三十六字母:照穿床审 喻 四十一声类:庄初崇生(二)于(三) 照穿神审(三)喻(四) “照三”后人称“章昌船书常”;“崇生”本称“床疏”,二、中古的声 (三)中古声母系统:字母表,(四)中古声的演变与三十六字母比较,二、中古的声,中古声母到现代普通话的变化: 全浊清化 重唇分化为重唇和轻唇两组; 知组、庄组、章组的塞音、塞擦音合为卷舌音; 见组、精组以及晓匣的齐齿、撮口二呼分化出舌面音。 影、喻、于变为零声母。 疑变为零声母或n-。,三、中古的调,(一)四声相配: 中古韵书中的韵,韵腹和韵尾相同(入声韵韵尾与平上去三声韵的韵尾,发音部位相同)而声调不同的韵,构成相对应关系。如平声东、上声董、去声送、入声屋四个韵的韵腹相同,东董送韵尾同收舌根鼻音,屋收同部位的塞音k)。 入声只配阳声;阴声只有平、上、去三声相配。 (二)中古四声到现代四声的演变 平分阴阳 浊上变去 入派四声 全浊变阳平(伏独逐族塾仆毒躅局) 次浊变去声(木目囿育禄六肉),三、中古的调 (三)中古四声与普通话四声的对应规律,平声 上声 去声 入声,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第三节 上古音,一、上古的声 二、上古的韵 三、古音学的几个重要概念,一、上古的声,(一)上古音研究的材料与方法 (二)上古声母研究的几个结论 钱大昕:古无轻唇 古无舌上 章炳麟:娘日归泥 黄 侃:照二归精 照三归端 曾运乾:喻三归匣 喻四归定,(一)上古声母研究的结论古无轻唇,谐声材料如,“古读冯为慿,本从冰得声”,“古读發如撥”,“古读汾如盆”,“敷读如铺”,“方读如旁”,“古音逢如蓬(薄红切)”。 假借如,左传襄公廿四年:“部娄无松柏。”说文:“附,附娄,小土山也。春秋传曰:附娄无松柏。”据说文,“部娄”是“附娄”的假借字,“附”是正字。 经传异文如,诗经邶风谷风“匍匐救之”,礼记檀弓引作“扶服”,家语引作“扶伏”。汉人声训如,说文:“方,併船也。”风俗通:“伏者,别也,变也。伏羲始别八卦,以变天下。”,上古声母研究的结论古无舌头舌上之分,知彻澄三母,以今音读之,与照穿床无别也;求之古音则与端透定无异。 说文沖读若动。书“惟予沖人”,释文直忠切,古读直如特,沖子犹童子也。字母家不识古音,读沖为蟲,不知古读蟲亦如同也,诗“蕴隆蟲蟲”,释文直忠反,徐徒冬反,尔雅作爞爞,郭都冬反,韩诗作烔,音徒冬反,是蟲与同音不异。(春秋成五年“同盟於蟲牢”,杜注:“陈留封丘县北有桐牢”,是蟲、桐同音之证。) “彫雕琱鵰皆从周声,调亦从周声,是古读周亦如雕也。”“古音竹如笃笃、竺并从竹得声(竺)经典多用笃,以其形声同耳。”,上古声母研究的结论娘日归泥,谐声如,而声有耐;如字从女,女声又有奴;乃声有仍,日声有涅,等等。而、仍、如、日今读日母,女今读娘母,耐、奴、涅读泥母。 声训如,郑玄注易“宜建侯而不宁”,高诱注淮南子“行柔而刚,用弱而强”,皆读“而”为能,能字读泥母。释名:“入,内也。”内字读泥母。 同源如,古文以入为内。 假借如,庄子逍遥游:“淖约如处子。”李颐曰:“淖约,柔弱貌。”明古音弱与淖同。弱,日纽;淖,泥纽。,二、上古的韵,(一)上古韵部的研究: 顾炎武:以入声归阴声 江永:“数韵共一入” 段玉裁:“凡同声必同部” 戴震:入声独立;阴阳入三声相配 孔广森:阴阳对转 黄侃:古本音说,阴阳入三分,(二)古韵三十部(阴阳入三声相配),古韵三十部(阴阳入三声相配) 之 支e 鱼a 侯o 宵 幽u 职k 锡en 铎ak 屋ok 沃k 觉uk 蒸ng耕eng阳ang东ong冬ng 微i 脂ei 歌ai 物t 质et 月at 文n 真en 元an 缉p 盍ap 侵m 谈am,三、古音学的几个重要概念,(一)双声、叠韵是表示字与字古音关系的术语。 双声:两字(或两个以上的字)之间声母相同为双声。 叠韵:两字(或两个以上的字)之间韵相同为叠韵。 (二)旁纽 古音学家把发音部位相同的声母放在同一行,发音部位相同的字之间发生押韵、谐声、派生、通假等关系,称为旁纽。如同源词“太”“大”二字的古音关系是透定旁纽,“背”“负”二字的关系是帮並旁纽。 (三)阴阳入三声相配: 古音学家把主要元音相同、韵尾发音部位相同而发音方法不同的韵部相互配比成为一组,构成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相互搭配的格局。(阴声韵根据谐声、押韵等材料确定相配关系。)如阴声韵之部、阳声韵蒸部、入声韵职部三部相配。,三、古音学的几个重要概念,(四)对转 对转指古音中阴、阳、入声韵之间相互转变。如:阳声韵失去鼻音韵尾-ng、-n、-m,入声韵失去塞音韵尾-k、-t、-p就变成了阴声韵a。反之,阴声韵增加鼻音韵尾或塞音韵尾,就变为阳声韵或入声韵。 阴阳入相配的韵部的字发生押韵、谐声、派生、通假等关系,称为对转。对转是主要元音相同,收尾音发生增加、改变或失落。如“挥”从“军”声,“军”读阳声而“挥”读阴声,是阴阳对转。,三、古音学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