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0版高考化学专题十第五单元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教师备用题库.docx_第1页
浙江省2020版高考化学专题十第五单元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教师备用题库.docx_第2页
浙江省2020版高考化学专题十第五单元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教师备用题库.docx_第3页
浙江省2020版高考化学专题十第五单元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教师备用题库.docx_第4页
浙江省2020版高考化学专题十第五单元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教师备用题库.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教师备用题库1.某同学为探究FeCl3与KI反应是否存在反应限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FeCl3溶液、KI溶液浓度均为0.1 molL-1):最合理的方案是()A.方案1 B.方案2C.方案3 D.方案4答案DFe3+与I-反应生成Fe2+和I2,若反应为可逆反应,尽管I-过量,Fe3+也不可能反应完全,故取上层溶液滴加KSCN溶液,溶液会变为血红色,方案4正确。若控制Fe3+过量,因大量Cl-的存在对I-是否存在的检验造成干扰,方案2不可行。2.已知:Cu2O+2H+ Cu2+Cu+H2O3Cu+8HNO3(稀) 3Cu(NO3)2+2NO+4H2O为检验某金属铜粉末样品中是否含有Cu2O,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其中不合理的是()A.将足量CO通过灼热样品,冷却后称量,若固体质量减小,则含有Cu2OB.将干燥的H2通过灼热样品,再通过无水硫酸铜,若无水硫酸铜变蓝,则含有Cu2OC.取少量样品,加入稀硝酸,充分振荡后若观察到溶液呈蓝色,则含有Cu2OD.取少量样品,加入稀硫酸,充分振荡后若观察到溶液呈蓝色,则含有Cu2O答案CA方案,Cu2O+CO 2Cu+CO2,Cu与CO不反应,若金属铜粉末样品中含有Cu2O,反应后固体质量必然减小,A方案合理;B方案,Cu2O+H2 2Cu+H2O,若金属铜粉末样品中含有Cu2O,因水的生成,无水硫酸铜必然变蓝,B方案合理;C方案,由题给信息知,Cu、Cu2O均可被稀硝酸氧化生成Cu2+而使溶液呈蓝色,故无法判断金属铜粉末样品中是否含有Cu2O,C方案不合理;D方案,因Cu2O+2H+ Cu2+Cu+H2O,但Cu与稀硫酸不反应,若金属铜粉末样品中含有Cu2O,反应后溶液必然变蓝,D方案合理。3.某学习小组研究某酸性工业废水样品,以下实验操作或分析结论中,正确的是()A.用玻璃棒蘸取废水样品,沾在用蒸馏水润湿的pH试纸上测定其pHB.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废水样品中以验证其酸性C.该工业废水中c(H+)c(OH-)D.测得废水样品的pH=4,说明该废水样品中c(H+)=4.0 molL-1答案C测定溶液的pH,pH试纸不能用水润湿,A错;酸性废水和中性废水都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可换用紫色石蕊试液,B错;任何酸性溶液中c(H+)c(OH-),C正确;pH=4,说明该废水样品中c(H+)=1.010-4 molL-1,D错。4.(2017天津理综,4,6分)以下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实验目的实验设计A.除去NaHCO3固体中的Na2CO3将固体加热至恒重B.制备无水AlCl3蒸发Al与稀盐酸反应后的溶液C.重结晶提纯苯甲酸将粗品水溶、过滤、蒸发、结晶D.鉴别NaBr和KI溶液分别加新制氯水后,用CCl4萃取答案D本题考查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NaHCO3固体受热易分解,A不正确;Al与稀盐酸反应生成AlCl3和H2,蒸发AlCl3溶液最终得到Al(OH)3固体,B不正确;重结晶法提纯苯甲酸是将粗品溶于少量热水中,然后趁热过滤,冷却结晶,C不正确;2NaBr+Cl2 2NaCl+Br2,2KI+Cl2 2KCl+I2,用CCl4萃取后,CCl4层显橙色的原溶液为NaBr溶液,CCl4层显紫色的原溶液为KI溶液,D正确。5.(2016江苏单科,6,2分)根据侯氏制碱原理制备少量NaHCO3的实验,经过制取氨气、制取NaHCO3、分离NaHCO3、干燥NaHCO3四个步骤。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答案CA项,NH4Cl受热分解生成NH3和HCl,遇冷后二者又迅速化合,收集不到NH3;B项,CO2应长进短出;D项,干燥NaHCO3应在干燥器内进行,不能在烧杯内进行,更不能直接加热,加热会导致NaHCO3分解。6.下列实验中,所使用的装置(夹持装置略)、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答案AA项,Fe(OH)2易与O2反应,所以在FeSO4溶液液面上方加一层植物油,且胶头滴管下端伸到液面下滴加NaOH溶液;B项,容量瓶不能用于直接溶解药品、稀释溶液;C项,实验室制NH3所用药品为NH4Cl和Ca(OH)2,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D项,温度计水银球应在液面以下,乙醇和浓硫酸反应除有乙烯生成外,还有SO2、乙醇蒸气产生,而SO2、乙醇蒸气和乙烯均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7.某校课外小组为测定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甲、乙两组同学分别进行了下列相关实验。方案.甲组同学用质量法,按下图所示的实验流程进行实验:称量样品加入适量盐酸蒸发结晶称量固体(1)有同学认为“加入适量盐酸”不好操控,应改为“过量盐酸”,便于操作且不影响测定的准确性,你认为对或错,理由是。(2)实验结束时称量的固体成分是(填化学式)。若测得开始样品质量为19 g,结束时固体质量为17.55 g,则混合物中含有的碳酸钠的质量为g。方案:乙组同学的主要实验流程图如下:说明:流程图中“称量C”指的是称量装置C(见图1)的质量。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3)图1装置B中所装试剂为。在C中装碱石灰来吸收净化后的气体。装置D的作用是。(4)有的同学认为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在反应前后都应通入N2,反应后通入N2的目的是。方案:气体分析法(5)把一定量样品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后,用图2所示装置测量产生CO2气体的体积,B溶液最好采用(填序号)使测量误差较小。a.饱和碳酸钠溶液 b.饱和碳酸氢钠溶液c.饱和氢氧化钠溶液d.饱和硫酸铜溶液答案方案.(1)对;盐酸易挥发,过量的盐酸在加热过程中挥发不残留,不影响结果(2)NaCl10.6方案.(3)浓硫酸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以确保U形管质量增加量的准确性(4)将装置A、B中残留的CO2全部驱入装置C中,减小实验误差方案.(5)b解析方案.(1)过量盐酸在蒸发时挥发,对测定结果无影响,改为“过量盐酸”,便于操作且不影响测定的准确性。(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溶液蒸发后得氯化钠固体,设样品中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x,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为y,则106 g/molx+84 g/moly=19 g(2x+y)58.5 g/mol=17.55 g,解得x=0.1 mol,所以混合物中含有的碳酸钠的质量为0.1 mol106 g/mol=10.6 g。方案.(3)装置B的作用是把气体中的水蒸气除去,故用浓硫酸来除去水蒸气;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会被碱石灰吸收,故D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以确保U形管质量增加量的准确性。(4)该方案关键是要获得产生的CO2的质量,实验前容器内含有空气,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会影响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反应后二氧化碳不能被C装置中碱石灰完全吸收,导致测定结果有较大误差,所以反应前后都要通入N2,反应后通入N2的目的是:将生成的二氧化碳从容器内排出,被C装置中碱石灰吸收。方案.(5)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二氧化碳不反应,溶解度小,可利用排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测定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二氧化碳和碳酸钠、氢氧化钠都反应,在硫酸铜溶液中也溶解。8.亚硝酸钠是重要的防腐剂。某化学兴趣小组以碳和浓硝酸为起始原料,设计如下装置利用一氧化氮与过氧化钠反应制备亚硝酸钠。(夹持装置和A中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查阅资料:HNO2为弱酸,室温下存在反应3HNO2 HNO3+2NO+H2O;在酸性溶液中,NO2-可将MnO4-还原为Mn2+且无气体生成;NO不与碱反应,可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为硝酸。实验操作:关闭弹簧夹,打开A中分液漏斗活塞,滴加一定量浓硝酸,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从C中取少量固体,检验是否是亚硝酸钠。(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B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D装置的作用是。(3)检验C中产物有亚硝酸钠的操作是。(4)经检验C中产物中亚硝酸钠含量较少。a.甲同学认为C中产物不仅有亚硝酸钠,还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生成碳酸钠的化学方程式是。为排除干扰,甲同学在B、C装置间增加E装置,E中盛放的试剂应是(写名称)。b.乙同学认为除上述干扰因素外,还会有空气参与反应导致产品不纯,所以在实验操作前应增加一步操作,该操作是。(5)实验经改进后可制得较纯亚硝酸钠,下列关于亚硝酸钠的说法正确的是。a.亚硝酸钠有咸味,可代替食盐食用b.常温下,0.1 mol/L亚硝酸溶液的pH1c.0.1 mol/L亚硝酸钠溶液中存在:c(Na+)+c(H+)=c(NO2-)+c(OH-)d.0.1 mol/L亚硝酸钠溶液中存在:c(NO2-)c(Na+)c(OH-)c(H+)答案(1)C+4HNO3(浓) CO2+4NO2+2H2O(2)溶液变蓝,铜片溶解,导管口有无色气泡冒出除去未反应的NO,防止污染空气(3)将生成物置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若产生无色气体并在液面上方变为红棕色,则D中产物有亚硝酸钠(或其他合理答案)(4)a.2CO2+2Na2O2 2Na2CO3+O2碱石灰 b.打开弹簧夹,通入N2一段时间(5)bc解析(1)装置A中是浓硝酸和碳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4HNO3(浓) CO2+4NO2+2H2O。(2)A装置中生成的二氧化氮和B装置中的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 2HNO3+NO,硝酸和铜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所以反应现象为溶液变蓝,铜片溶解,导管口有无色气泡冒出;通过C装置中的过氧化钠吸收一氧化氮、二氧化碳,最后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未反应的一氧化氮,防止污染空气。(3)检验亚硝酸钠的实验操作为:将生成物置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若产生无色气体并在液面上方变为红棕色,则D中产物有亚硝酸钠;或将生成物置于试管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若溶液紫色褪去,则D中产物有亚硝酸钠。(4)a.生成碳酸钠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2Na2O2 2Na2CO3+O2;为排除干扰,在B、C装置间增加E装置,E中盛放的试剂应为碱石灰,用来吸收二氧化碳。b.为避免装置中的空气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