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专升本针灸头痛面瘫腰痛痹痿痫不寐心悸感冒咳喘呕吐胃痛泄泻痢便秘消渴.ppt_第1页
课件:专升本针灸头痛面瘫腰痛痹痿痫不寐心悸感冒咳喘呕吐胃痛泄泻痢便秘消渴.ppt_第2页
课件:专升本针灸头痛面瘫腰痛痹痿痫不寐心悸感冒咳喘呕吐胃痛泄泻痢便秘消渴.ppt_第3页
课件:专升本针灸头痛面瘫腰痛痹痿痫不寐心悸感冒咳喘呕吐胃痛泄泻痢便秘消渴.ppt_第4页
课件:专升本针灸头痛面瘫腰痛痹痿痫不寐心悸感冒咳喘呕吐胃痛泄泻痢便秘消渴.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针灸治疗各论,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康复中心 张瑞峰,半边莲,头痛,病因病机 外感头痛(风邪。多兼寒、湿、热) 内伤头痛(肝阳上亢、肾虚、血虚、痰浊、瘀血),辨证,阳明头痛前额痛; 少阳头痛侧头痛; 太阳头痛后枕痛; 厥阴头痛巅顶痛。 外感头痛:起病急,病程短; 内伤头痛:起病缓,病程长。,外感头痛,治法:通络止痛 外感头痛: 主穴:列缺、合谷、百会 、太阳、风池 配穴:前头痛:印堂 攒竹 合谷 内庭 后头痛:天柱 后溪 申脉 侧头痛: 外关 率谷 足临泣 头顶痛: 四神聪 太冲 内关,风寒头痛:加风门、肺腧 风热头痛:加曲池、大椎 风湿头痛:加阴陵泉 手法:泻法,内伤头痛,实证 治法:疏通经络,清利头窍 主穴:百会 头维 风池 配穴:肝阳上亢太冲 太溪 侠溪 痰浊头痛中脘 丰隆 阴陵泉 瘀血头痛阿是穴放血 血海 膈俞 内关 合谷 三阴交,虚证 治法:疏通经络,滋养脑髓 主穴:百会 风池 足三里 配穴:血虚头痛三阴交 肝俞 脾俞 心俞 肾虚头痛肾俞 太溪 悬钟 三阴交 手法:实证泻法 虚证补法,其他疗法,耳针:枕、额、皮质下、神门 刺络法:可在耳尖或百会穴放血,适用颅内高压、五官科疾病头痛。,使君子,面瘫,定义:是以一侧面部麻痹,口眼歪斜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 中医又称“口眼歪斜”,“歪嘴风”,“口歪”。,临床表现,(一)症状 1、发病突然,常于夜间发病。 2、患侧面部板滞、麻木、松弛。 3、食物停留于患侧齿颊间。 4、患侧耳后、耳下、面部疼痛,舌前 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 5、或伴流泪、流涎。,(二)体征: 1、额纹变浅消失; 2、眼睛闭合不良,眼裂变大; 3、鼻唇沟变浅或消失; 4、人中沟歪、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 5、蹙额 、皱眉、吹口哨、鼓颊困难。 6、患侧面肌挛缩,口角歪向病侧的 “倒 错”现象(久病)。,临床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两类,两者在发病病因和临床症状有所不同,应注意鉴别。,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风邪乘袭 (少阳、阳明经筋),经气阻滞, 脉络失养, 筋肉纵缓不收,面瘫,病 因 病 机,分型,(1)风寒型: 兼有风寒表证,证见畏风恶寒,多有面部受凉史(如迎风睡眠,面部吹风过久等),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缓。 (2)风热型: 兼有风热表证,证见发热、咽痛、口干、口苦、苔薄黄、脉浮数。多继发于感冒发热,中耳炎、牙龈肿痛之后,伴耳后疼痛。,处方和方义:,攒竹、鱼腰 四白、阳白 局部取穴,疏调局部经 颊车透地仓 气,温经散寒。 颧髎 翳风、风池/完骨祛风散寒 合谷、太冲循经远取,通经活络。 阳陵泉、足三里,随证配穴,1、早期风火盛:风池、太冲、耳尖放血 、风寒:风池 、眼睑闭合不全:攒竹、阳白 、人中沟歪斜:人中,5、鼻唇沟变浅:迎香 6、颏唇沟歪斜:承浆 7、后期体虚:灸大椎、足三里、脾俞、百会 8、倒错现象:补健侧,泻患侧,双侧针刺,以浅刺为主。,温针灸 捏法 伤湿止痛膏法,贴耳后乳突处。夏卫东述,小结,1、针灸治疗面瘫具有卓效。 2、注意与中枢性面瘫的鉴别。 3、本病初起时局部针刺量不宜过强。 4、避免风吹受寒,必要时可戴口罩、眼罩防护。,腰痛,是以一侧或两侧腰部疼痛为主证的临床常见病证。,多产劳欲,久病肾虚 精血不足骨失濡养,感受外邪 (寒湿、湿热) 阻滞经脉,外伤劳损 经脉受损 腰部气血不通 腰痛,辨 证,寒湿腰痛:腰部重痛,活动欠利,阴雨风冷则发作或加重,苔厚,脉濡。 湿热腰痛:腰部热痛,小便短赤,大便结,苔黄腻,脉濡数。 劳损腰痛:多有外伤劳损史,劳累发作加重,痛有定处,活动不利,舌暗或有瘀斑,脉弦或细、涩。,肾虚腰痛:慢性反复,隐酸睃痛 肾阳虚:神疲肢冷,遗精,舌淡,脉细沉 肾阴虚:伴虚烦舌红少苔,脉细数,主穴、方义: 阿是穴、大肠俞、夹脊 近部取穴,舒经通络止痛 天宗、委中(合穴)-舒经活血,通络止痛,治疗,随症配穴,寒湿腰痛:风府、腰阳关 湿热腰痛:大椎、腰阳关、委中刺血 瘀血腰痛:膈俞、(次髎) 肾虚腰痛:肾俞、命门、志室、太溪 急性腰扭伤:针人中,泻法;委中刺络放血;腰痛点,泻法。,其它疗法,拔火罐或刺络拔罐 耳针:腰椎、骶椎、肾、肝、神门, 刺法:捻转强刺激,嘱患者活动腰部。,捏脊动作分解及说明:,一、先用双手拇指及食指夹起腰椎两旁的皮下组织(也可从尾椎开始),食指及中指在前导引,拇指下压并往前推,一松一紧,由腰部开始往肩颈部有规律地捏。最好不要中途间断,让“气”能上下贯通,不致堵在某处。,从尾椎开始拇指往下压,食指、中指在上,往肩颈部方向,拇指不可离开背部,二、到颈部时,手顺着脊椎滑下来,把气由上导到下,再重覆第一步,由腰或尾椎往上捏脊,至少做三次,之后再针对患处局部加强。若力道掌握得宜,三次后背部便松了,会有通体舒畅之感。症状较严重者在捏完后的几天内,背部还会有疼痛感,但会越来越轻松,不必担心!,至肩颈部时,手顺着脊椎滑下来,三、遇到肌肉僵硬、阻塞严重的情况,被捏者可能会疼痛难忍,此时动作可放缓或稍停片刻(但手指不可放开),让对方可喘口气、放松一下,免得事后翻脸或飞拳相向。还有手指甲不宜过长,免得刮伤被捏者。 四、大人小孩均可捏,小婴儿则建议用食指及中指沿脊椎两旁按摩即可。 五、捏脊时间不拘,但饭后不要马上趴着做,以免因压迫反造成肠胃不适。,注意事项,明确诊断,排除脊柱肿瘤、结核等 卧硬板床 综合治疗 适当功能锻炼,防治结合,巩固疗效。,席梦思与硬板床,凭着弹簧床的专利与制造技术,席梦思在1890年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弹簧床制造厂商。1925年,席梦思二世的首席工程师发明了能量产独立筒的机器,此举更是改变了弹簧床的制造史。 有别于一般的弹簧床垫容易压迫身体、让腰部悬空、使脊椎变形等缺点,独立筒床垫能完美服贴人体曲线,使身体各部位都获得适当支撑,不但可防止脊椎弯曲变形,即使与人共眠也不会因为彼此翻身而相互干扰。 摘自温州都市报2007-10-23,痹 证,肌肉 筋骨 关 节,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关节肿大变形,一、概述,1、定义: 痹闭阻不通也。 以肌肉、筋骨、关节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特点:,具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性。 不论男女老少均可发病。 有季节性,与天气变化关系密切。 如潮湿、寒冷、气候变化急剧的地 区发病率高。,本病轻重不一,较轻者仅关节疼 痛、酸楚、麻木、重着;较重者 出现关节变形,活动障碍;严重 者影响到心,出现心脉之胸痹。,西医相关病证,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 骨质增生性疾病 肩周炎、坐骨神经痛 以肢节痹痛为临床特征者,皆属“痹证”范畴。,二、病因病机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风寒湿 邪侵袭,素体阴虚,素体阳虚,邪闭气滞 留于经络,风湿热痹,风寒湿痹,(热痹),(行痹、痛痹、着痹),痰瘀交阻于骨节,( 顽痹),“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病因 外因感受风寒湿邪 内因体虚,初期正虚邪入 中期邪从热化 后期邪实正虚,病机 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三、辨证(Syndrome Differentiation),1. 行痹:关节游走性疼痛。 2. 痛痹:剧痛,遇寒则甚。 3. 着痹:痛处固定,酸痛重着。 4. 热痹:关节红肿热痛。,四、治疗,1、针灸 治则: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以督脉、局部穴为主。 取穴特点:分部取穴(近部+循经) 病因取穴,肩部:肩髎、肩髃、臑俞。 肘臂:曲池、合谷、天井、外关、 尺泽。 腕部:阳池、外关、阳溪、腕骨。 脊背:水沟、身柱、腰阳关。 髀部:环跳、居髎、悬钟。 股部:秩边、承扶、阴陵泉。 膝部:犊鼻、梁丘、阳陵泉、膝阳关。 踝部:申脉、照海、昆仑、丘墟、解溪。,随证取穴(Selection of Acupoints):,行痹:风门 风池 膈俞 血海 痛痹:肾俞 关元 命门 着痹:脾俞 足三里 阴陵泉 商丘 热痹:大椎 曲池 阴陵泉 久痹:足三里 肝俞 肾俞 脾俞 三阴交 大杼 阳陵泉 悬钟,行痹、热痹浅刺泻法, 皮肤针叩刺。 痛痹深刺留针加灸。 着痹针后加灸,温针灸, 刺络拔罐。,刺灸方法:,其他疗法,耳针:对应部位,肾上腺、神门 穴位注射:当归针,维生素类,野木瓜,局部取穴(注意勿注入关节腔) 刺络拔罐:用三棱针散刺1015次或皮肤针重叩后拔罐。 火针疗法:火针点刺,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适用于风寒性关节炎。,皮肤针: 常用于肿胀为主的关节炎。叩刺局部肿胀处,或在患病关节周围叩刺,另在脊柱两侧相应的节段部位,每隔3日叩刺1次。 小针刀:主要适用于关节骨性关节炎。 挑治:主要适用于强直性脊椎炎。 隔姜灸:适用于强直性脊柱炎。,蜂针疗法:局部消毒后,用镊子轻轻夹住蜜蜂的头部,使其腹部末端接触皮肤,让蜜蜂弯曲腹部伸出尾部的钩针刺入。每天一次,3050次为一疗程,适用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外敷:风寒湿痹用热敷散、坎离砂、汉热堡、痛瘀消等外敷患处。 理疗:电脑中频治疗、低频磁疗、超短波治疗、TDP电磁感应治疗。,小结,由于痹证的临床症状复杂,注意分清何为主要矛盾,以施以补泻手法。 关节疼痛及畸形为本病的主要证候特征。 关节红肿甚时,若穴注,不宜注入关节腔内。,痹证产生多与体质有关,故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故凡痹证早期及时正确的治疗,均能减轻或治愈。否则,迁延日久或正衰邪盛,则预后不良。,鸭跖草,痿 证,Flaccidity diseases,一、概述,1、定义: 以肢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甚则肌肉萎缩或肢体畸形为主症的病证。,现代医学的认识,小儿麻痹后遗症: 为小儿多见,发热、 热退后出现一侧肢体弛缓性瘫痪。 多发性神经炎: 具有对称性的四肢远端感觉障碍,伴弛缓性瘫痪及营养机能障碍等症状。,运动神经元疾病: 缓慢发生的四肢肌肉萎缩,肌束颤动,有明显的病理征,感觉障碍不明显。,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 起病急,四肢或双下肢瘫痪,脑脊液有改变。 急性脊髓炎: 起病急,于发热后出现截瘫或四肢瘫,伴有浅深感觉障碍,二便潴留。,重症肌无力: 肌无力以及随意肌的易疲劳性。 周期性麻痹: 反复发作无体征,有家族史。 外伤性截瘫: 癔病性瘫痪 : 突发,有特殊性格或刺激下发作。,痿证,感受邪热,饮食不节,久病体虚,肝肾亏虚,络脉瘀阻,二、 病因病机,三、辨证,1肺热津伤 发热多汗,热退后突然出现肢体软弱无力,皮肤干燥,心烦口渴,呛咳咽燥,大便干,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脉细数。,2、湿热浸淫 肢体逐渐痿软无力,下肢为重,麻木不仁,或发热,小便赤涩热痛,舌红苔黄腻,脉濡数。,3、脾胃虚弱 起病缓慢,渐见下肢痿软无力,时好时差,甚则肌肉萎缩,神倦,气短自汗,食少便溏,面色不华,舌淡苔白,脉细缓。,4、肝肾亏虚 病久肢体痿软失用,肌肉萎缩,形疲骨立,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或二便失禁,舌红绛少苔,脉细数。,5、瘀阻脉络 四肢痿软,麻木不仁,肌肤甲错,时有拘挛疼痛感,舌紫暗,苔薄白,脉细涩。,治 疗,治法:祛邪通络,濡养筋脉。 以手足阳明经穴、夹脊穴为主 针用或泻或补 。,取穴原则: 1、“治痿独取阳明”。即主穴在阳明经取穴。还须督脉,夹脊穴为主。 2、辨麻痹之经以补之。即辩明某经麻痹, 就补某经穴位。,常用穴位: 上肢:肩髃、曲池、合谷 、颈胸夹脊穴 下肢:髀关、风市、伏兔、阳陵泉、足三里 夹脊穴,配穴: 肺热:尺泽宣肺清热 湿热:阴陵泉健脾除湿 脾胃虚弱:脾俞、胃俞健补脾胃,肝肾不足:肝俞、肾俞 滋养肝肾 瘀阻脉络:三阴交、血海、委中 行气活血,疏通经脉,其他疗法,1、耳针:相应部位、肺、胃、肝、肾 2、穴位注射 药物:VitB1 + VitB12 、北芪 、 当归 、胎盘等 穴位:足三里双 脾俞双 肾俞双 (交替),3、头针:脑三针、颞三针(适用于以大脑发育不全等较好) 4、皮肤针:皮肤针轻叩手、足三阳经,以皮肤潮红为度。 5、电针: 取夹脊穴,每椎1针,加电,适用于截瘫、运动神经元疾病。,6、灸四花穴(相当于膈俞胆俞):运动神经元疾病、 脊髓炎 7、排针法:手足阳明经(肌肉萎缩) 8、埋羊肠线:手足阳明经(每次24穴),每周一次。,小结,1、本病病情缓慢,疗程较长,穴位应适当组合,交替使用。 2、综合治疗。 3、加强被动锻炼与主动锻炼。,痫证,一、概述,1、定义: 痫证是指以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肢体抽搐,或口中如猪羊叫声,醒后如常人等神志失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发作性疾病。,A、起病急。 B、何时何地、何情 况下发生无法意料。,突然性,短暂性,发作时间短,约515分 钟,有轻重之别,轻者几秒钟,重者半小时。,三个特点:,反复发作,间隙期如 常人,醒后对发作情 况毫无记忆,当然, 发作次数因人、因病 而异,重者一日数10 次,或数日一发,轻 者数月一发,或半年 一发。,反复性,一过性精神恍惚。如突然失 神呆滞,不动不语,或手中 物件掉落,或眼睑、口角、 肢体的颤动,抽动,其神志 丧失约510秒。,轻 者,三种发作形式:,典型证候,称大发作, 数分钟。,重者,严重者,短时间内反复抽搐、持续昏迷。如一小时 内二、三发,或一日 数十次,甚至未及清 醒则又丧失。,西医相关病证,“癫痫 ” 分类: 原发性(遗传): 系脑部兴奋性过高的某些神经元突然地、过度地重复放电,呈现阵发性的大脑机能紊乱所致。原因未明,以儿童多见。,继发性: 因脑部疾患,或其他疾病引起,如脑畸形、脑积水、大脑发育不良、颅脑损伤、脑炎、脑膜炎、颅内肿瘤、脑血管病变、神经变性疾病、中毒、缺氧、尿毒症、代谢障碍等。,二、病因病机,1、 先天因素: 先天不足,胎气受损,肝肾阴血不足,致元神不充,髓海空虚,或肝气逆乱,神不守舍,则发昏仆,抽搐之症。,2、 七情所伤: 惊则七乱,恐则气下,惊恐过度,则气机逆乱,使脏腑功能紊乱,阴阳失调,阴虚不能敛阳,阳亢则生热动风,风火上升,蒙蔽心窍。,3、 其它因素: 如六淫、饮食、外伤、病后等。 病位:肝、脾、肾心 病机:气机逆乱,痰壅经络, 阻痹神窍 病性:实证风、火、痰 虚证肝、脾、肾,三、辨证,1、预兆:头晕、头痛、胸闷、乏力神倦、烦躁、幻听、幻视等。 2、三种发作形式 3、发作期以实证为主,治其标,肝风痰 浊;风痰上扰型。 缓解期以虚证为主,治其本,脾虚痰 盛;肝火痰热;肝肾阴虚;气虚血瘀型。,四 、治疗,1、针刺法 (1)发作期 治法:涤痰熄风,开窍定痫以手厥阴经、督脉、足少阴经穴为主 。,处方与方义: 百会:(督,三阳之会)安神定志 人中:(督,鬼宫)开窍醒脑 内关: (心包,络穴)调理心神 后溪: (八脉交会穴,通督脉)统督 阳气 涌泉: (肾经,井穴)促发脑神恢复 配穴:昼发加申脉,夜发加照海,(2)缓解期 治法:化痰熄风 以督脉、任脉、手足厥阴经穴为主。,处方与方义:,印堂 交通督任,调和阴阳, 疏理逆乱 鸠尾 (常用于痰蒙心窍) 间使 (鬼市)通心气、安神 太冲 益肝肾, 太溪 平肝熄风 腰奇 治痫经验穴,配穴: 风痰闭阻:风池、阴陵泉、合谷 脾虚痰盛:足三里、脾俞、三阴交、 丰隆。 肝火痰热:风池、太冲(间使)、 大椎、侠溪、关冲、丰隆。,肝肾阴虚:肝俞、肾俞、心俞、脾俞、太溪、照海、三阴交。 气虚血瘀:围针法(额叶、颞叶)、膈俞、血海、足三里、三阴交。,施术法: 急性发作期用强刺激,泻法。 缓解期平补平泻(导气法),1、耳针法 选穴视敏感点选取脑、枕、皮质下、心、交感、神门,随证选取相应部位(中医、西医) 方法:发作期毫针法,缓解期压籽法,其他疗法,腰奇穴(尾尖上2寸,针尖向上平刺) 癫痫:背部正中线,当第九胸椎棘突之高点。(取法:第一胸椎棘突与尾骶骨尖端联线的中点处是穴。) 百虫窠:髌骨内上角上3寸(我师经验:虫类入脑导致的癫痫,重灸)。,李世聪师父,五、临床体会: (1) 本病是顽症固疾,病情复杂,病史长,对病人家属身心健康都造成极大的影响,所以治疗上宜坚持长期治疗,需要有耐心、恒心、信心。,(2)本病根治较难,宜综合治疗,尤其发作时突然痰涌喉间而窒息者,如不及时抢救会危及生命。 (3)注意避免诱因:如保持愉快、乐观的情绪,起居有节,生活有规,保持二便通畅,增强体质,加强营养,正确选择职业等。,(4)西药治疗本病以鲁米那、大仑丁、卡马西平为主,不宜一下子停服,以防反跳。,其他,病案提示P321 生命的脸中脘胃,不寐,通常称为“失眠”、“不得卧”,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或入睡困难,或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不深,严重者彻夜不眠为特征的病证。,多见于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其他如贫血、消化不良、更年期综合征等也可引起不寐。,病因病机,中医认为其病因包括外感、内伤两种。外感多为热病的一种症状。内伤主要有心脾两虚、心肾不交、心胆气虚、肝火扰心、脾胃不和痰热内扰几种。导致心神不宁而失眠。,辨证论治,治法:调理跷脉,安神利眠 主穴:四神聪、安眠、神门、三阴交 照海(阴跷脉)、申脉(阳跷脉) 。,随症配穴,心脾两虚心俞、脾俞、足三里 心肾不交太溪、肾俞、心俞 心胆气虚丘墟、心俞、胆俞、大陵 肝火扰心行间、侠溪、肝俞 脾胃不和胃俞、公孙、内关、足三里 痰热内扰丰隆、内庭、曲池,其他疗法,皮肤针 方法:皮肤针轻叩脊柱两旁(0.53寸)、骶部及头颞区,使局部皮肤潮红即可。 耳针 选穴:神门、心、脾、肾、脑、皮质下 方法:每次取23穴,捻转中、强刺激,留针20分钟。或埋针及压丸。,专家治验,查少安(安徽)艾灸涌泉,取效迅速。 钟梅泉(北京)梅花针治失眠。 在胸椎510两侧,颈项、腰骶寻找条索状、泡状软性物。在穴位或阳性反应点周围用梅花针叩击治疗,中等强度。隔天1次。 张玉璞(黑龙江)主穴取完骨、神门治疗失眠。 何树槐(北京)背俞为主,治疗失眠。,注意事项,治疗时间以下午和晚上为宜 电针治疗失眠时应用弱刺激。 对皮肤针应施以浅刺激,并要浅刺。,心悸,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甚者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本病常见于现代医学中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过早搏动、心房颤动或扑动、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预激综合征及心功能不全、神经官能症、甲亢、缺铁性贫血等。,病因病机,病机:心之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心为痰饮瘀血阻滞,心脉不畅而发心悸。 动缘气滞肝风内动?,辨证论治,主穴:郄门心包郄穴 神门心经原穴 心俞 巨阙,俞募配穴,随症配穴,心血不足膈俞、脾俞、足三里。 痰火内动尺泽、内关、丰隆 水气凌心关元、肾俞、内关、阴陵泉 /脾俞、胃俞、三焦俞,其他疗法,耳针:取心、神门、胸、肺、皮质下、肾。每次取23穴,常规消毒,毫针进针1分许,施捻转手法1分钟,留针20分钟,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 皮肤针:取后颈、骶部、气管两侧、颌下部及内关、三阴交、膻中、人迎。中度刺激至局部出现红晕略有出血点为度。发作时可每日治疗2次。,注意事项,装有心脏起搏器者,电针禁用。,感冒,感冒又称伤风、冒风、时行感冒,是风邪侵袭人体所致的常见外感疾病。 西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属中医的感冒范畴。,病因病机,风邪所致 偏于寒则寒邪束表,肺气不宣,阳气郁阻,毛窍闭塞; 偏于热则风热伤卫,腠理疏泄,肺失清肃。,辨证,风寒: 头痛,四肢酸楚,鼻塞流涕,咽痒咳嗽,咯稀痰,恶寒发热(或不发热),无汗,脉浮紧,舌苔薄白。 风热: 发热汗出,微恶寒,头胀痛,咳嗽痰稠,咽病,口渴,鼻燥,脉浮数,舌苔薄微黄。 与温病早期鉴别:感冒病情轻,热不高或不发热,病邪少传变;温病病情重,必发热甚高热,病邪常有传变,甚至神昏谵语。,治疗,主穴:列缺 合谷 风池 外关 配穴:风寒加风门、肺俞,风热加大椎、曲池、尺泽、鱼际,鼻塞加迎香,体虚加足三里,咽喉疼痛加少商,全身酸楚加大椎,夹湿加阴陵泉,夹暑加委中。 大椎、身柱,卡他症状:风寒,风池合谷灸法。 体虚之人灸法为主。,其他疗法,拔火罐法/走罐 选取大椎、大杼、风门、肺俞等穴拔火罐。本法适用于风寒型感冒。风热感冒可用刺络拔罐。 刮痧 耳针法 选穴:肺 内鼻 下屏尖 额 方法:中、强刺激,捻针2-3分钟,留针20-30分钟。咽痛加用咽喉、扁桃体穴。,咳嗽,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的病证。“咳”指肺气上逆作声,有声无痰;“嗽”指咯吐痰液,有痰无声。有声有痰为“咳嗽”。 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等,凡以咳嗽为主要表现者。,病因病机,本病病因有外感、内伤两大类。 病因:外邪袭肺以风为先导,夹寒, 夹热,夹燥。 内邪干肺脏腑功能失调,他脏及肺或肺脏自病。 病机:六淫之邪气或脏腑之病气客于肺,导致肺气不清,失于宣肃,迫气上逆。,辨证要点,外感咳嗽:以风寒、风热为主,属实。 内伤咳嗽:以痰湿、肝火而咳者,多为邪实正虚; 以阴津亏耗而咳者,多为虚或虚中夹实。,治疗,外感:合谷、列缺原络配穴,疏风祛邪 肺俞、天突通利肺气 配穴:风寒袭肺风门、外关 风热犯肺大椎、曲池 咽喉肿痛少商、尺泽,内伤,痰湿蕴肺太渊、太白、肺俞、脾俞、丰隆、天突 随证配穴 :咳嗽兼喘者,加定喘穴。脘闷纳呆者,加足三里、内关 肝火犯肺肺俞、尺泽、阳陵泉、太冲 随证配穴 :咽喉干痒者,加照海。咯血者,加孔最,肺阴亏耗肺俞、中府、太渊、太溪、经渠、足三里。 随证配穴:心烦失眠者,加神门。潮热盗汗者,加膏肓。咯血者,加孔最。,其他疗法,耳针:肝、神门、肺、气管。针双侧,用中等刺激,留针1020分钟,或用王不留行籽压贴。每日1次 拔罐:肺俞、膈俞、风门、膏肓。每日1次,留罐15分钟。 穴位贴敷:用白芥子、甘遂、细辛、丁香、川芎等研末调糊状,贴肺俞,用胶布固定,保留12天,23天换贴1次,5次为1疗程。对于慢性咳嗽,可用此法冬病夏治,效佳。,火针 刮痧,哮喘(asthma)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性疾患。临床以呼吸急促、喉间哮鸣,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为主症。“哮”是呼吸急促,喉间有哮鸣音;“喘”是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哮喘,二、现代医学的认识: 1、支气管哮喘; 2、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 3、肺炎; 4、肺气肿; 5、心源性哮喘。,1、基本病机:痰饮内伏。 2、感受时邪、久病咳嗽 痰饮阻塞气道, 饮食偏嗜、情志内伤 气机升降失常 3、发作期实证气阻痰壅,阻塞气道 缓解期虚证肺气耗损,累及脾肾,病因病机,1、实证:病程短,或为哮喘发作期,哮喘声高气粗,呼吸深长,呼出为快,体质较强,脉象有力。可分为风寒外袭、痰热阻肺两型。 2、虚证:病程长,反复发作或为哮喘间歇期,哮喘声低气怯,气息短促,体质虚弱,脉象无力。可分为肺气不足、肺虚及肾两型。,辨证,基本治疗: (1)实证: 治法:祛邪肃肺,化痰平喘。以手太阴经穴及相应背俞穴为主。 主穴:列缺 尺泽 膻中 肺俞 定喘 配穴:风寒风门;风热大椎、曲池;痰热丰隆;喘甚天突。, 操作:毫针泻法。风寒可合用灸法,定喘穴刺络拔罐。 方义:列缺宣通肺气,祛邪外出; 尺泽肃肺化痰,降逆平喘; 膻中宽胸理气,舒展气机; 肺俞宣肺祛痰;定喘平喘之效穴。,(2)虚证: 治法:补益肺肾,止哮平喘。以相应背俞穴及手太阴、足少阴经穴为主。 主穴:肺俞 膏肓 肾俞 定喘 太渊 太溪 足三里 配穴:肺气虚气海;肾气虚阴谷、关元。, 操作:定喘用刺络拔罐,余穴用毫针补法。可用灸法或拔火罐。 方义: 肺俞、肾俞补益肺肾两脏之气; 膏肓理肺补虚; 太渊、太溪充肺肾真原之气; 足三里调和胃气,资生化之源。,五炷灸中脘、巨阙、下脘、梁门(针灸秘验),其他治疗: 穴位贴敷法: (1)穴位:肺俞、膏肓、膻中、定喘。 (2)方药:白芥子30g 甘遂15g 细辛15g。 (3)方法:三药共研细末,用生姜汁将其调成糊状,在肺俞、膏肓、膻中、定喘处涂药蚕豆大,贴3060min即可,以局部红晕微痛为度。若起泡,则挑破后涂以龙胆紫。, 穴位埋线法: (1)穴位:膻中、定喘、肺俞。 (2)方法1:常规消毒后,局部浸润麻醉,用三角缝合针,将“0”号羊肠线埋于穴下肌肉层,每1015天更换一次。 (3)方法2:常规消毒后,于穴位表皮局麻,用9号腰穿针将羊肠线植入有关穴位。, 穴位割治法: (1)穴位:膻中。 (2)方法:常规消毒后,局部浸润麻醉,切开穴位1厘米,割去皮下脂肪,缝合后,外用消毒敷料固定即可。每1015天做1次,一般做12次。 耳 针 法: (1)穴位:平喘、下屏尖、肺、神门、皮质下。 (2)方法:每次取23穴,捻转法用中、强刺激。 (3)适用症:哮喘发作期。,按语 哮喘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心源性哮喘主要治疗原发病,针刺只作辅助治疗; 发作严重或哮喘持续状态,应配合药物治疗; 气候转变时应注意保暖; 过敏体质者,注意避免接触致敏源和进食过敏食物。,呕吐,呕吐系因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而出现以胃内容物从口吐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有声无物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 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胃肠炎、贲门痉挛、幽门痉挛或梗阻、慢性胃炎、胃粘膜脱垂、食管癌、十二指肠壅滞症等及其他如神经性呕吐、内耳眩晕性呕吐、以及颅脑病变所致的呕吐。,病因病机,病因:外感六淫、内伤饮食、情志不调、脾胃虚弱。 病机:1. 实者为病邪犯胃,胃失和降,气逆而发。 2. 虚者为正气不足,胃失温润,胃虚不降而上逆作呕。,辨证,寒邪犯胃 热邪内蕴 痰饮中阻 食滞胃肠 肝气犯胃 胃阴不足 脾胃虚弱,辨呕吐物:呕吐物的性质反映病变的寒热虚实,病变脏腑。 呕吐酸腐难闻:食积肉腐。 呕吐黄水味苦:胆热犯胃。 呕吐酸水、绿水:肝气犯胃。 呕吐痰浊涎沫:痰饮中阻。 泛吐清水:胃中虚寒。 呕吐物粘沫量少:胃阴不足。,治疗,治法:调理脾胃,和胃降逆。足阳明、手厥阴经、相应募穴为主。 主穴:中脘 胃俞 足三里 内关 公孙 方义:中脘、胃俞属于俞募配穴法,配足三里既是胃经的合穴又是下合穴,属于远近配穴法,可通降胃气;内关为心包络穴,通三焦经,又是阴维脉的交会穴,可通调三焦气机;公孙通冲脉,与内关相配,属于八脉交会穴配穴,善治心胸胃病痛。,配穴: 寒邪犯胃 上脘、胃俞; 热邪内蕴合谷、金津、玉液; 饮食停滞 下脘、璇玑; 肝气犯胃 阳陵泉、太冲; 胃阴不足 三阴交、内庭; 脾胃虚弱 脾俞、章门。,其他疗法,耳针:胃、肝、交感、皮质下、神门。每次取23穴,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按语,针灸治疗呕吐有确切疗效。 由上消化道严重梗阻、癌肿引起的呕吐以及脑原性呕吐,有时针灸只能作对症处理,应重视原发病的治疗。 平时注意饮食调适。,胃 痛,胃痛,又称胃脘痛,是指上腹胃脘反复发作性疼痛为主的症状。因其疼痛部位近心窝部,又称作“心下痛”、“胃心痛”等。本病与“真心痛”有本质不同,临床上应加以区别。多见于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肠神经功能症等,为一种临床症状。,病 因 病 机,1、病因: 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 实证; 脾胃虚寒 虚证。 2、病机: 实证 气机阻滞,不通则痛; 虚证 胃腑失于温煦或濡养,失养则痛。,辨 证,1、实证主症: 上腹胃脘部暴痛,痛势较剧,痛处拒按,饥时痛减,纳后痛增。可分为寒邪犯胃、饮食停滞、肝气犯胃、气滞血瘀。 2、虚证主症: 上腹胃脘部疼痛隐隐,痛处喜按,空腹痛甚,纳后痛减。可分为脾胃虚寒。,1、基本治疗: 治法:和胃止痛。足阳明、手厥阴经、相应募穴为主。 主穴:足三里 内关 中脘 方义:腑会中脘、足三里 远近配穴法,可和胃气,理气机,止胃痛;内关 为心包络穴,可宽胸解郁,行气止痛。,治 疗,1、基本治疗: 配穴: 寒邪犯胃 胃俞、公孙; 饮食停滞 下脘、梁门; 肝气犯胃 期门、阳陵泉; 气滞血瘀 膈俞; 脾胃虚寒 气海、关元、脾俞、胃俞、章门。,督脉穴,如至阳、大椎 吐法顺势,2、其他治疗: 耳针法:胃、肝、脾、神门、交感、十二指肠,王不留行籽贴压。,3、 按 语 针灸对胃脘疼痛、上腹胀满不适、嗳气、恶心等症状效果较好。 胃痛的临床表现有时可与肝胆疾患及胰腺炎相似,须注意鉴别。 溃疡病出血在穿孔等重症时,应及时采取措施或外科治疗。 平时注意饮食规律,忌食刺激食物。,消渴,消渴由禀赋不足、阴虚燥热所致,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尿有甜味为主症。其中口渴引饮为上消、多食易饥为中消、饮一溲一为下消,统称消渴。 消渴相当于西医学的糖尿病。尿崩症具有多饮、多尿等症状时,亦可参照本病治疗。,病 因 病 机,其基本病机是阴虚燥热。阴津亏耗为本,燥热偏盛为标。病位在肺、胃(脾)、肾。 1. 禀赋不足,五脏柔弱,善病消瘅。 2. 饮食不节,损伤脾胃,积热内蕴,化燥伤津。 3. 情志失调,肝郁化火,火热内燔,消灼阴津。 4. 劳欲过度,肾精亏损,虚火内生,上灼肺胃。,辨 证,辨三消 上消:肺热津伤,症见渴而多饮为主。 中消:胃热炽盛,症见消谷善饥为主。 下消:肾阴亏虚,阴损及阳,症见渴而便数有膏为主。,治疗燥热伤肺,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以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穴及背俞穴为主。 处方少府、心俞、太渊、肺俞、胰俞、鱼际。 随证配穴烦渴引饮者,加廉泉、内庭。 刺灸方法针用补泻兼施法。 方义肺之背俞穴肺俞,肺之原穴太渊可补益肺阴。配肺经荥穴鱼际以泻肺热。心俞及少府以泻心火,助其清肺泻热。胰俞为治消渴的经验效穴。,治疗胃燥津伤,治法清胃泻火,调中养阴。以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穴为主。 处方脾俞、胃俞、三阴交、内庭、足三里、胰俞。 随证配穴嘈杂善饥者,加中脘、内关。 刺灸方法针用补泻兼施法。 方义脾俞、三阴交、足三里健脾益胃以布津液。胃俞、内庭清降胃之虚火。胰俞为治疗消渴的经验效穴。,治疗肾阴亏虚,治法滋阴清热。以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穴为主。 处方肾俞、太溪、肝俞、太冲、胰俞。 随证配穴视物模糊者,加光明。头晕者,加上星。 刺灸方法针用补法。 方义肾俞、太溪补肾纳气,缩泉滋阴。脾俞益气布津;肝俞、太冲以滋肝阴降肝火。胰俞为治消渴的经验效穴。,治疗阴阳两虚,治法补肾固摄。以足少阴肾经穴为主。 处方太溪、肾俞、足三里、气海、命门、胰俞 随证配穴眩晕者,加太冲透涌泉。失眠者,加神门、三阴交。 刺灸方法针用补法,加灸。 方义肾俞、命门、太溪、气海补肾阳,滋肾阴。足三里补后天以资先天。胰俞为治消渴效穴。,其他治疗,耳针:胰、内分泌、肾、三焦、耳迷根、神门、心、肝。轻刺激。每次取35穴,留针20分钟,隔日一次。 皮肤针:叩刺胸710两侧,隔日或每日1次。,按 语,针灸治疗消渴,对于早、中期患者及轻型患者效果较好。对病程长而病重者应配合药物治疗。 必须严格控制饮食,在针灸治疗的同时,给患者定出合适的食谱、食量? 严格消毒针具,避免针灸引起痈疽的发生。,按 语,患者应注意改变饮食习惯,多食蔬菜水果,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症状消失后,病人是否就是好了呢?指标是否正常呢?,李世聪先生经验,糖尿病:冬至前3天,用金匮肾气丸(附子120克、肉桂3040克、熟地100/120克、山药100克、山萸肉100克、茯苓、泽泻、丹皮、干姜3040克)一剂,煎好分三天服至冬至,冷服,可愈。八味汤若为高龄女性服,附姜桂的量要小于等于熟地山萸肉的量,男性相反。 糖尿病,藿香正气水治之。 糖尿病,刮痧治疗可刮小腿内侧三阴经。,泄泻,泄泻亦称“腹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泻出如水样。,多见于西医学的急慢性肠炎、胃肠功能紊乱、过敏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等。,病因病机,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所伤,脏腑虚弱。 1 急性泄泻: 多由进食生冷不洁之物,或兼受寒湿暑热等邪,客于肠胃,邪滞交阻,气机不和,胃肠的运化与传导功能失常,以致清浊不分而成泄泻。 2 慢性泄泻: 脾胃素弱,或久病气虚,中焦健运衰退,食物难以消磨。或因肾阳不振,命门火衰,不能熟腐水谷,亦能导致泄泻。肝郁乘脾。,辨证,1、急性泄泻 主症:发病较急,便次与数量增多,如偏于寒湿则使便质清稀,水谷相杂,肠鸣腹痛,口不渴,身寒喜温,脉迟,舌淡苔白滑;偏于湿热,则所下黄糜热臭,腹痛,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脉象濡数,舌苔黄腻,或兼身热口渴等证。,2、慢性泄泻 主症:发病势缓,或由急性泄泻转变而成,每日便泄次数较少。如脾虚则面色萎黄,神疲肢软,不思饮食,喜暖畏寒,大便溏薄,脉濡软无力,舌嫩苔白;如属肾虚每于黎明之前腹中微痛,痛即泄泻,或肠鸣而不痛,每晨一次或数次,腹部和下肢畏寒,脉沉细,舌淡苔白等。,辨证论治,(1)急性泄泻 【治法】除湿导滞,通调腑气 【主穴】天枢 上巨虚 阴陵泉 水分/中脘 【配穴】寒湿加神阙,湿热加内庭,食滞加中脘。 【操作】毫针泻法,神阙隔姜灸。,(2)慢性泄泻,【治法】健脾温肾,固本止泻 【主穴】神阙/中脘 天枢 足三里 公孙 /脾俞 章门 【配穴】脾虚加脾俞、太白,肝郁加太冲/肝俞、行间,肾虚加肾俞、命门、关元。 【操作】灸神阙,补足三里、公孙。,2、其他治疗,(1)耳针法 选穴:大肠 小肠 下脚端 肺 脾 方法 :每次选2-3穴,捻转中、强刺激,留针20-30分钟。本法适用于肠炎腹泻。,按语,1.急性泄泻治疗期间须控制饮食? 2.泄泻频繁有失水现象者,可给予输液? 3.平时注意饮食卫生。 4、顺势。,痢疾,痢疾,古称“肠僻”、“滞下”、“下利”。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主要特征。多发于夏秋季节。 相当于西医学的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病因病机,本病病位在肠,多因外感时疫邪毒、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