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土保持科技创新如何取得重大突破的调研报告.doc_第1页
关于水土保持科技创新如何取得重大突破的调研报告.doc_第2页
关于水土保持科技创新如何取得重大突破的调研报告.doc_第3页
关于水土保持科技创新如何取得重大突破的调研报告.doc_第4页
关于水土保持科技创新如何取得重大突破的调研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水土保持科技创新如何取得重大突破的调研报告一、现状及存在问题水土保持科技是水土保持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水土保持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近年来,在厅党委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简称“水保所”)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水利工作方针,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水土保持科技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开展水土保持基础理论研究,水土保持生物、工程措施研究,水土保持优良植物开发利用研究,水土流失监测监控研究,水土保持重大课题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先后开展了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跨世纪学术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重大科研课题等57项课题研究,为江西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水土保持科技工作围绕水利厅中心工作,服务大局,强化支撑,引领发展,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和科技推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对照科学发展观和水土保持科技发展现状,当前水土保持科技创新主要存在科技创新机制缺乏、重点研究领域不突出、研究条件和手段落后、技术引进和推广工作滞后等问题。二、加强水土保持科技创新工作已势在必行创新促进发展,科技引领未来。在做好各方面专业工作的同时,我们认为,当前应把水土保持科技工作放到重要位置,加快发展,以夯实水土保持事业发展的基础。随着江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社会水土保持意识的提高,当前的水土保持科技创新将要摆到十分重要的位置。(一)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出发,深刻认识加强水土保持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性。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为我国各行各业的工作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水土保持也不例外。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有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忽视了生态建设的地带性规律,有的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有的过分注重人工治理等,影响水土保持成效等。产生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科技发展滞后,对水土流失防治规律认识不足。解决这些问题,实现水土保持的科学发展,必须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科技水平。实践也充分证明,只有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才能全面提升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水平,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良好的水土资源条件。(二)从缩小与水利行业发展差距的高度出发,深刻认识加强水土保持科技创新工作的必要性。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我国水土保持科技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态建设成效和行业管理水平。但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无论是与水利内部相比,还是与其他行业相比,水土保持在科技方面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欧美国家水土流失信息化、现代化水平非常高,监测网络与信息系统十分完善,各种尺度的流域基本都配置了自动的水土流失监测设备,水土流失发生的情况能迅速传到有关管理部门,能迅速做出预警和预报,大大减轻了生命财产的损失。客观地讲,目前我省水土保持信息化、现代化建设才刚刚起步,监测手段落后,管理跟不上,极大地影响了水土保持事业的健康发展。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水土保持工作要缩小与其他行业的差距,赶上国内先进水平,必须下大力气加强科技工作,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武装队伍,提高管理水平,推动科学决策。水土保持的信息化、现代化,也是水土保持工作从经验向理论转变,实现水土保持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三)从加快水土流失防治速度出发,深刻认识加强水土保持科技创新工作的紧迫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水土保持也是如此。新时期水土流失防治任务十分艰巨,而现有的科技水平根本无法满足事业发展的需要,落后于生产实践。比如,对水土流失过程与驱动机制研究有待深入,对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作用机理亟待加强,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评价指标体系尚不健全,水土流失预测预报模型尚未建立,一些关键技术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科技推广体系还不够健全,等等。所有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水土流失防治的速度和质量,成为水保事业发展的瓶颈。但实际上,水土保持这门学科研究的历史较短,空白点多,比较容易出成果,科研成果服务于生产实践的效果也非常明显。当前,必须切实加强水土保持科技工作,提高全行业科技水平,为加快水土流失防治速度,提高水土流失防治成效提供科技支撑。 三、实现水土保持科技创新重大突破的主要举措水土保持科技必须在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才能适应需要,才会有发展。水土保持科技领域只能延伸扩展不能萎缩,要不断地充实和丰富水土保持的内涵,在“综合”上下大力气,在科研机制、科研手段、示范基地建设、成果转化与科技推广等方面都要有所创新。(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运行机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是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激发水土保持科技人员勇于创新、开拓创业的动力和保障。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切实消除制约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性障碍。要加快建立“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加快迈入国内一流科研机构行列。制定和实施关于水土保持科技人才流动、分配、激励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健全和完善“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新型运行机制,注重创新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二)加快建设江西省水土保持重点实验室,不断加强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围绕当前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水利科技发展的需求,结合水土保持科技发展的新形势,加快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步伐。 1、要进一步凝练方向,确定重点研究内容,明确创新目标。当前的重点是实现两个转变:一要由“重土轻水”转向“水土并重”。水土保持研究不仅要重视土的研究,还要重视水的研究,不仅要让山变绿,更要使水变清。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是要找准切入点,“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鄱阳湖流域是由千万条小流域汇聚而成,小流域是神经末梢,要保障“鄱阳湖一湖清水”,必须要保证小流域要有充足的水量和清洁的水质,如何保证?这就是水土保持研究的切入点。以水生态系统为重点研究方向,突出水污染防治这一主线,努力争取水利行业公益性等重大项目,依托科研项目,努力探索水污染防治的新思路、新技术、新方法,既要从宏观层面做好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又要从微观层面逐步推进,以小流域为主战场,研究水土流失与水污染的关系,实现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真正从源头上控制和治理水污染。二要由“重硬轻软”转向“软硬并重”。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在水土流失发生机理、演变规律、防治技术等硬课题上有创新,还要在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投入机制、流域综合管理上有作为。只有这样,水土保持科技才能有更大的突破,才能出更大的成果。2、是以创新团队建设为重点,提高水土保持科技创新能力。适应形势最根本的一条措施是稳定、吸引和发展一支爱水保、会水保、懂技术、会管理的高水平、高素质的水土保持队伍。为了使水土保持人才队伍建设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必须尽快采取措施、制定创新团队发展规划(包括引进、稳定、培养、提高),通过多种形式提高水土保持队伍的整体实力与水平。同时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加强年轻科研骨干的培养和选拔工作,鼓励和支持好学上进的杰出人才脱颖而出,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加快建立起一支以中青年为主体的、扎根水土保持战线并具有很强综合实力的科技创新队伍,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突击队和先锋队的作用。(三)以更新和引进先进设备为重点,提升科技创新手段随着国家对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视和投入的增加,水土流失的治理速度将会加快。每年都有许多地区的水土流失得到治理,但也有许多地方的水土流失还非常严重,新的水土流失不断产生。如何才能尽快获得地面的真实信息,知道哪些地方水土流失控制住了,治理程度和效益如何? 哪些地方水土在流失,流失的程度和危害如何? 因此,迫切需要采用高新技术来监测监控和预报水土流失消长过程,以便及时准确为政府控制水土流失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对已治理的,要选点进行定期定量观测,以检验治理后效和对环境及土地利用的变化影响。要以3S空间信息技术、水土流失自动监测系统的引进与应用为重点,不断更新研究手段,系统采集影响水土流失的时空变化数据,不断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和水平。目前,水保所水土流失自动监测系统正在安装调试,同时还在积极争取水利部“948”项目,努力提升科学研究手段。此外,各级水保行政管理部门要履行水土保持法所赋予的职责,要不断提高管理素质,探索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机制,抓好宏观调控,组织和协调综合治理开发、规划、预防保护与监督执法、监测预报、培养人才,为各级政府当好参谋。(四)以技术引进和推广为重点,加快水土保持科技创新速度我国开展水土保持的历史悠久,经验极为丰富,但系统深入的科学研究不够,科技的投入少,水土保持基本上处于以经验和人工为主的阶段。已有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推广应用速度慢、规模小。长期以来广大水土保持科技工作者辛辛苦苦研究的一大批科研成果,由于渠道不畅,推广经费不足等诸多原因,难以推广应用。大量的研究、试验和观测成果和数据,这些都是水土保持科技的财富,迫切需要组织科技力量开展“科技成果抢救”行动,尽快总结提炼出一批科技含量较高、快速、实用的科技成果。加强成果的宣传,要以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和示范流小域的建设为重点,加强面向基层的实用技术培训,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力度,努力将水土保持研究成果服务于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的同时,不断加快水土保持科技创新的步伐。(五)建立高水平的示范基地,为科技创新提供创新源泉由于水土流失成因十分复杂,治理方式也多种多样,在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花岗岩侵蚀区、第四纪红土侵蚀区、紫色页岩侵蚀区和滨湖风沙区等地建立科学试验基地,采取不同形式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开发模式,建立不同尺度、不同类型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试验示范工程,是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