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肖小--小班“分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总结.doc_第1页
2014肖小--小班“分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总结.doc_第2页
2014肖小--小班“分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总结.doc_第3页
2014肖小--小班“分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总结.doc_第4页
2014肖小--小班“分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总结.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班“分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总结肖家坊中心小学课题组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近几年来,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以及人们观念的转变,人口出生率逐年降低,学龄儿童的数量也逐年减少,再加上农村人口向城市不断迁移,农村学校的班额数、班生数大幅下降,我校六个教学班级的班生数大多在10-25人之间。这种现状,如果仍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就会带来一些弊端,我们力求寻找一条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展示、能学有所得、积极进取、逐步走向整体优化、整体提高的有效途径。我们在认真学习教学理论,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感到应在分层与合作上多下功夫,努力将因材施教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使每个学生都能坐得住、学得好,培养合作互助的能力,让差生不望而生畏,积极进取;优等生不觉乏味,乐于学习。经过充分的论证,决定进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实验。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分合”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如何分层备课、分层设计作业。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探索出新的教学方式。3、“分合”课堂教学模式,对师生关系,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4、利用“分合”教学平台,让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更加活跃。 5、通过合作学习与教学评价整合,给教师创造一个参与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和评价学生的平台,做到评价多元化。6、如何利用“分合”课堂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三、研究的方法1、文献资料法 2、调查法 3、行动研究法 4、案例分析法四、主要举措(一)制订的目标:1、总体要求:“十二字方针”,即全员参与、全面铺开、突显成效。2、教学模式:以“分、合”课堂教学模式为重点。(“分”指分层备课、分层施教、分类指导、分组讨论;“合”指合作探讨,合作释疑,合作学习、合作探究。)3、教学环节:导入新课揭示各层次教学目标分层自学提出问题、合作探究汇报交流、释疑解惑分层练习、分类指导拓展延伸。(二)、具体措施:1、教师做到全面了解学生,把握课标,吃透教材,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根据学生不同程度分层备课制定层次目标。2、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分层施教、分类指导,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探究,掌握学习方法。3、分层练习,设计好层次作业,注重面批面改,及时发现问题,便于查缺补漏。4、教学环节应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丰富师生、生生互动,进行多元化评价。5、开展小班校本教研活动,组织小班教研课堂教学讨论,利用每周半天时间,按不同的学科组开展研讨交流活动。6、开展课题研究,记录实施过程,总结经验,达到“人人有课题研究,人人学会做课题研究”。7、邀请专家开展小班教学讲座及释疑解惑活动。五、课题实验与研究成果 (一)、坐的“分合”“分”是指将学生按学习成绩、遵守纪律、行为习惯等方面综合起来分成好、中、差三类。“合”是指将好、中、差三类进行重新组合编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安排座位。要求好、中、差搭配。小组人数因班级总人数而定,或四人一组,或六人一组。座位摆放根据小组人数而定,或“T”形,或“U ”形,或“品”字形,或“田”字形。小组成员围坐在一起,犹如一个小家庭,产生一股凝聚力和亲和力,集体荣誉感油然而生。让小组成员给自己的小组命名,推选组长,组员进行分工,谁负责纪律,谁负责组织讨论,谁负责记录,谁负责检查作业等,明确每个人的职责,人人有事做。接着给每个小组设立小组目标,开展小组间的竞争,在共同目标和集体荣誉的作用下,小组成员结成“利益共同体”,进行互帮互助:成绩好、能力强的学生在自己完成学习任务后会积极地去帮助其他学生;而成绩较差,能力较弱的学生则会出于集体荣誉感和自尊心,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学习,去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以保证自己所在小组不会因为自己落后而输给其它小组。而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尽量给中等生和后进生机会,激励后进生踊跃发言;班级活动,不忘留给他们一展身手的机会等等。通过这些措施,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树立自信心,为转化打开了突破口。(二)、教的“分合”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所有学生的提高,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有利于教师全面能力的提升。1、教学设计有分有合:备课要分层,要求既备教材,又备学生,教学内容的设计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既要照顾差生的接受能力,注意学生的起点,设计一些层次较低的问题;又要为基础较好的学生设计一些层次较高的问题。这样,就能把教学的针对性、层次性协调起来,就能形成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智能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的局面。提问要分层,问题的设计分了层,老师在提问时就要注意分层实施,让各个层面的学生在课堂上受到触及,都动起来,做学习的主人。如设计C题提问中下层面的学生,B 题提问中等生,A题提问中上生。这样做,就可以解决差生吃得消,优生吃得饱的问题,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得更有信心。教学内容的设计要遵循集中讲授和互动探究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不要“一言堂”、“满堂灌”,可以将一些内容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在合作的过程中让学生领悟方法,进行学法交流,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让学生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能让学生学会选择与判断什么是有效的、正确的、最佳的观念与方法。2、教学过程有分有合:教学中教师集中讲授和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教师讲的不要太多,要留足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互动。“分合”教学模式,为教师因材施教提供了有力的条件,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并能根据学生性格特点、智能类型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全体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给每个孩子更广阔的成长舞台。对优等生我们给予自觉机会,也可以让他当小老师教小组的同学;中等生自学加上老师适当的点拨;学困生则由教师扶持或由好生帮助其学习,使他们有不断巩固提高的机会。每个学生在每堂课上至少有一次展示的机会,学生在展示中互相促进,在展示中得以发展。分层教学层层递进,在各个教学的层面上,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得到展示。课堂,学生是真正的主人。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说话的权利交给学生,把鼓励和赞赏送给学生,课堂学习中学生分组而坐,时而讨论、时而倾听,时而写写,让课堂不再沉寂,学生在玩中学,在参与中学会发现,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体验成功。3、作业设计有分有合学生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我们要求老师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作业的设计就必须难易有别,体现分层施教。让低、中、高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宽松的作业中积极参与完成作业,消除对学习的恐惧感。我们要求老师设计层次化的作业是:基础差的,就布置复习巩固的作业;知识积累少的,就布置一份积累拓展的作业;动手能力差的,就布置一份实践的作业,优生的作业,不但要清楚,而且要全对才能拿到“优”、中等生次之,学困生基础部分做对了,就能得到鼓励语“不错”、“有进步”等等,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保证完成作业,人人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但总的要求是学生的作业都必须字迹清楚、端正,都要写一手好字。(三)、评价的“分合”我们要求老师对待不同的学生应该采取不同的评价要求。只要学生有进步,老师都可以以一种鼓舞的姿态去评价他们。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向更高一层迈进。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激励性评价:主要适用于较差的学生,因为这类学生起点较低,且以教师指导为主,因此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更多,教师对他们以激励为主。如“你是个聪明的孩子”、“有进步”、“下一次一定会做得更好”等,这样亲切的话语能让差生如沐春风,激发他们学习进步的兴趣。2、参与性评价:评价不是老师的专利,也要让学生共同参与评价。教师的表扬加上小组成员的鼓励,能让学生感到大家的信任,从而以这种信任感来促进学生学习的激情,产生“更上一层楼”的动力。3、动态性评价:主要是面向全体学生,这种评价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当一些暂时差的学生有了一点进步时教师一定要及时表扬;当优等生得到高分时,教师应激发他们争取越学越好,以教师具有发展性的评价来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不断提高。六、“分合”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些思考1、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师备课难度较大。每次备课都要考虑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并据此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题,而且要掌握好坡度,困此工作量大。2、小组合作学习,常常是教师一宣布小组讨论,满教室都是翁嗡声,谁也听不清在说什么。而站起来发言的同学一张口仍是“我想怎样怎样”;“我觉得应该如何如何”,而不是“我们小组如何如何”,没有小组讨论的成果,学生关注的依然是我自己。也有学生发言时用“我们小组怎样怎样的”,但是发言的内容其实是他个人的意见。很显然,这样的小组讨论只是一种形式,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没有能够有效的融合,表现出只有独立思考没有合作学习,组内发言的学生,往往是一些基础好的;相反那些学习困难生则只有合作没有独立思考,讨论时只会听取别人的意见,这样会产生两极分化。许多课从表面上看学生是动起来了,小组合作学习也开展起来了,学生也都参与了,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但仔细观察便会发现,这些课只停留在形式上的热热闹闹,为活动而活动。学生的思维深度不够,学生缺乏实质性参与,合作学习的价值没有体现出来。导致的结果是传统的东西没有了,新的内容又没掌握。如果把自主、合作、探究形式化、绝对化,把探究变成一种模式,变成机械、刻板的操作,这样做实际上是把新课程的理念简单化,可能会事与愿违。3、我校教师年龄偏大,知识层面和课研能力普遍较低,进行课题研究的内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