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docx_第1页
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docx_第2页
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docx_第3页
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docx_第4页
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docx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摘要:人口老龄化加剧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产生了巨大冲击,本文从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入手,探究其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措施。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一人口老龄化(一)人口老龄化含义和标准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二)人口老龄化的产生和特征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压力增大以及观念改变等原因,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而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人口寿命延长,人口死亡率也在不断下降。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7.10%,以国际标准来看,我国自2000年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人口老龄化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征:一是老年人口规模大。因我国人口基数大,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我国老龄人口的规模很大。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是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15,是亚洲老年人口的12。二是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从1980年到1999年,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就基本完成了从成年型向老年型的转变,而英国完成这一过程大约用了85年,瑞典用了45年。三是高龄化趋势明显。现在我国人均寿命延长,高龄老人越来越多,现在经常能看到关于百岁老人的一些报道。四是地区发展不平衡。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具有明显的由东向西的区域梯次特征。由于区域经济科技发展存在很大差异,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人口老龄化明显快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上海于1979年进入人口老龄型,而西部宁夏则于2012年才进入人口老龄型,二者时间跨度长达33年,可见差异显著。五是城乡倒置。西方国家一般是城市人口老龄化高于农村老龄化,而我国农村的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出现倒置的情况。这是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在某种程度上减缓了城市人口老龄化情况,反之,加剧了农村的人口老龄化水平。六是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在进入老年型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在五千到一万美元左右,属于“先富后老或富老同步”,而我国目前尚不足一千美元,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进入老龄化社会,是典型的“未富先老”国家。(三)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下面我们透过一组数据来分析2002-2012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变化:%以65岁及以上占总人口比例的数据为参考,此指标从2002年的7.3%上涨至2012年的9.4%。2012年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1.27亿人,且每年仍以800万人的速度增加。21 世纪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 老龄化高峰期即将到来。根据2005 年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研究报告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该报告预测21 世纪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01 年到2020 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 第二阶段,从2021 年到2050 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 第三阶段,从2051 年到2100 年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并认为中国人口老龄化将伴随21 世纪始终。2030 年到2050 年是中国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时期,重度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将日益突出,中国将面临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总量过多的双重压力。二 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一)人口老龄化影响养老保险方式的转变。以前养老主要靠家庭,即子女承担父母的养老。人口老龄化使传统的家庭养老制度收到冲击。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传统的大家庭逐渐解体为以核心家庭为主的小家庭,家庭的保障能力大大削弱,核心养老家庭难以承担养老负担。尤其是现在的“四二一”式小家庭。一对青壮年夫妻可能要承担8位老人的养老。所以现在需要社会养老保险,加入社会养老保险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减轻家庭的负担。(二)人口老龄化影响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模式的转变。社会保险筹资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现收现付制、基金完全积累筹资模式、基金部分积累模式(混合筹资模式)。采用何种筹资模式需要根据具体的国情来定。现收现付制筹资模式是指通过以支定收,使社会保险收入和支出在年度内大体平衡的筹资模式。运行的基本原理是:相对稳定的人口结构下,由制度内生产性劳动人口负担老年劳动人口的退休养老费用,而现有的生产性劳动人口的养老退休费用则由下一代生产性劳动人口负担。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费率调整灵活,易于操作。在劳动者不同代际之间实行收入分配,有利于体现社会保险的共济性与福利性。以前很多国家采用这种模式。但是它的约束条件是相对稳定的人口结构。而在现代国际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重,生产性人口与退休人口比例严重失调,现收现付制很难继续维持下去。因而促使社会养老保险筹集模式向基金积累制转变。基金制是通过预提积累方式筹集养老保险基金,生产性劳动人口在工作期间内储蓄一定的养老保险基金,然后通过某种方式用基金进行投资运营得到收益,为以后养老做准备,这是一种劳动者个人不同生命周期的收入再分配。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可以实现对劳动者的经济保障。(三)人口老龄化加剧社会养老保险给付能力下降状况。社会保险的给付程度取决于各国社会保险的目标、经济发展状况、近期及远期的资金供求情况。人口老龄化使退休人口与在职职工比例差异加大。中国退休人员与在职人员的比例由1990年的1:5.39 下降到2000年的1:3.30,2002年的1:3.08,2003年的1:3.02,2004年降至1:2.99,以后各年在1:3.05上下波动,总体来说退休人口与在职人口比例不断增大。随着老龄化加剧,在职职工比例不断下降,退休人口比例不断提高。也就是说提供养老保险基金的人越来越少,而领取退休金的人越来越多。这必然会影响养老保险的给付能力。中国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及离退休人数(2000年-2010年)年份职工(万人)离退休人员(万人) 离退休人员:职工(四)人口老龄化促使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和投资方式改变。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带来对养老金的巨大需求,而以往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绝大多数由社会保险机构委托国有商业银行划拨,存入社会保险基金账户并由其进行投资管理。这种管理途径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对基金的保值增值难以进行有效监管,基金管理与投资规则尚未健全等等。人口老龄化对养老金的巨大需求对基金管理提出巨大挑战,促使养老基金完善管理方式,提高基金运营的效益。(五)人口老龄化的地区差异影响农村养老模式的选择。总体来说农村的养老保险制度较落后,发展程度也比城镇低。在东部,农村农民的收入相对较高,经济水平发展较快,社会养老能力也较高,而在西部,人口老龄化的程度比东部要大,并且农村收入不高,经济水平低,养老更加困难。各个区域经济发展与老龄化的不匹配就大大增加了各区域特别是农村养老模式选择的难度。由此在选择不同的养老模式时要考虑地区差异,充分了解当地情况,然后实行具体的政策,不能一概而论。(六)人口老龄化加剧了养老金的“缺口”。1991 年6 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标志着中国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开始。1997 年7 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明确了要在全国建立统一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至此,我国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但是由于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中的资金被挪用弥补统筹资金的不足,个人账户紧紧成为虚拟账户,“空账”数额越来越大。在老龄化情况下,退休人口增长快。退休人口增长比例大于在职职工的增长比例。除非提高养老保险的缴费率,不然养老基金就会出现收入小于支出,出现养老金支付“赤字”,养老金缺口进一步扩大。(七)人口老龄化影响了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加剧使养老需求增大。在农村,由于生活水平低,收入少,社会保险能够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农民对社会保险的需求较大。在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相对农村较高,尤其是经济收入水平高的人群相对较多。对于收入水平很高的人群来说,一般的社会保险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多层次需求,而商业保险险种丰富,给付水平更高,他们对于商业保险需求较大。三人口老龄化发展下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一)构建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对众多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而言,实行多层次的养老保险模式对于解决当前的养老保险制度危机有很大的意义。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专家提出了五个层次的新型养老保险模式。第一个层次,由国家提供的非缴费型养老保障计划,为老年人提供最低水平的养老金;第二个层次,国家举办的、以强制储蓄计划为特征的养老保险计划;第三个层次,国家举办的以收入再分配为特征的养老保险计划;第四个层次,由企业建立的、国家予以税收等各项政策优惠的补充养老保险;第五个层次,由劳动着个人及家庭建立的以自愿储蓄或者其他方式建立的补充性退休收入保障计划。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逐步建立起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二)完善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第一,解决养老金个人账户“空账”问题,逐渐做实个人账户。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一是从国有资产或者土地中划入一块转入养老金基金。二是通过增加税种或提高税率的途径,但要考虑到制度完善程度和条件限制。三是适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财政可承受的前提下,适当增加政府转移支出安排,逐步填补养老金缺口。四是发行养老金隐形债务融资债券。五是改革现行退休制度,弹性提高退休年龄。第二,加强养老金个人账户的管理和投资运营模式改善。第三,大力发展企业年金。企业年金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企业职工的经济保障能力,也可以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发展企业年金可以从以下几个面来做:1构建以企业雇主为导向的企业年金发展的动力机制。2提供促进企业年金发展的更多税收优惠政策。3加大企业年金运营管理模式的创新。(三)完善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扩大新农保的覆盖面。新农保实施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建立参保补贴制度,形成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多方筹资机制。二是建立动态缴费机制,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选择缴费基数和缴费标准。三是建立待遇调节机制,新农保的待遇水平随农村低保标准提高而调整。四是拓宽个人账户的发展功能等。(四)发挥老年人的作用。弹性提高退休年龄。针对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开设一些老年人的志愿者服务队。政府应积极引导健康老年人重返社会,充分激励经验丰富的他们发挥才能,投入到社会经济建设与社会公益活动中,组织老年人家庭服务队等形式,让健康的老年人影响甚至照顾年龄更大、生活自理相对欠缺的老年人。四结论现代社会,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给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