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重要微知识点近代交通事业发展的原因及影响测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重要微知识点近代交通事业发展的原因及影响测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重要微知识点近代交通事业发展的原因及影响测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重要微知识点近代交通事业发展的原因及影响测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重要微知识点近代交通事业发展的原因及影响测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课 1 近代交通事业发展的原因及影响1.近代铁路的修建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给传统的手工业以极大的打击B.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便利了外国列强对中国的掠夺D.19世纪70年代修筑的淞沪铁路是中国保存至今的最早的铁路解析:D。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的能力。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擅自修筑的淞沪铁路不久被拆毁,所以D项错误。2“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这说明洋务派民用企业的兴办()A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B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C将外商排挤出了中国市场D使中国走上了“自强”的道路解析:B。题干中的材料只涉及了轮船招商局的创办与外商经营状况的关系。“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是轮船招商局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的具体表现,仅依据材料提供的信息,无法判断轮船招商局的性质,也无法判断外商在中国市场中所占的份额、更无法判断当时中国总体的政治、经济状况。所以,A、C、D三项不是题干所能说明的问题。3.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一诗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诗中反映的近代社会景象是()A社会剧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徙B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C追求自由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D近代以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解析:B。注意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从诗歌内容看,作者一再提到“轮”、“车舟”等交通工具,再结合题干关键词“近代”可知,此诗中反映了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生活的史实,故本题选B。4交通工具的变化和通讯事业的发展对社会发展、人们生活的深远影响是()推动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促进了信息的传播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引起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根本性变革A BC D解析: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中的“引起根本性变革”不准确。5.(2017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下图是吴淞铁路公司于1876年发行的“铁路火轮车”招贴画。据记载,当“火轮车”通车时,人们纷纷涌来,争相乘坐。图文材料说明()A.近代交通工具首现中国B.国人观念发生彻底改变C.铁路火车影响人们生活D.广告公司广揽旅游业务解析:C。近代交通工具首现中国是在鸦片战争后,故A项错误;人们纷纷乘坐火车,表明国人的观念发生变化,但不是彻底改变,故B项错误;人们纷纷乘坐火车,表明人们的生活方式有所改变,铁路火车影响了人们生活,故C项正确;广告公司广揽旅游业务材料没有涉及到,故D项错误。6.19世纪初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A.极大地冲击了社会关系 B.扩大了社会交往的范围C.改变了落后的社会制度 D.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解析:A。“平等化”“一去不返了”反映了火车的出现冲击了原有的封建等级制度,使封建贵族特权出现动摇,社会关系发生了变化。但中国的社会制度并未改变,故排除C,选A。7.“窃泰西各国,越重洋数万里来至中土不啻出入户庭;至于遣将调兵,处分军事,虽悬隔山海,而如指掌,则尤以之枢也。”对于当时列强侵略最为便捷的是()A.火车 B.轮船 C.电报 D.汽车解析:C。题干强调了西方列强侵略中国时在军事指挥方面的便捷之处。A、B、D三项无法做到“悬隔山海,而如指掌”,而电报则能。8下表实质反映出近代中国()技术门类西方发明时间上海出现时间成都出现时间铁路1825年1876年1932年电话1876年1882年1911年电灯1881年1882年1904年A.对西方发明的接受进程很缓慢B仅在大城市传播西方发明C与世界市场的联系越来越密切D内地大量采用西方发明成果解析:C。材料体现了西方发明传入中国及在中国内地的传播越来越快,表明近代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故C项正确。9(2018兰州高一检测)上海洋场竹枝词写道:“往来如织密如麻,满眼汽车与电车”“欲保安全维秩序,认明红绿两边灯。”材料反映了()A中国交通设施发展迅速B工业革命促进交通发展C交通发展引发观念转变D近代交通的半殖民地色彩解析:C。根据题干中上海洋场竹枝词这一信息可知,题干中只体现出了上海这一地区交通设施的变化,故A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工业革命,故B错误;题干中“欲保安全维秩序,认明红绿两边灯”说明交通发展引发观念转变,故C正确;题干中并未体现半殖民地色彩,故D错误。1020世纪20年代初,上海马路上每天要通过大量各式各样的车辆汽车、卡车、电车、马车、自行车、人力车、独轮推车、手推车以及成千上万的行人。这表明上海()A是当时中国最繁华的商业城市B各地经济发展具有严重不平衡性C交通工具受西方的影响比较深D交通工具适应了不同阶层的需要解析:D。“大量各式各样的车辆汽车、卡车、电车、马车、自行车、人力车、独轮推车、手推车”可看出交通工具适应了不同阶层的需要,故D项正确。11河南新乡的西瓜自“火车通行,销路益远”。奉天“昔年多种菜蔬,仅销境内,近年交通便利,运销外县者甚多”。广西桂平自从轮船通行,“土物出境倍易于前而家畜鸡豚亦各载之舟中,随大江东去,售诸港粤,日月不休”。材料反映出近代交通()扩大了商品市场冲击了自然经济便利了列强侵略带动了沿线地区发展A B C D解析:A。“火车通行,销路益远”说明新式交通工具扩大了商品市场,故正确;“土物出境倍易于前”说明冲击了传统的自然经济,故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列强侵略的信息,故错误;“近年交通便利,运销外县者甚多”说明火车沿线地区商业发展,故正确,A项符合题意。12.下表出自交通杂志(1935年1月)。这一对比研究可以用来说明()各种运输方法运费之比较(单位:分)运输方法运费(吨/千米)运输方法运费(吨/千米)肩挑34.0驴车18.0公路汽车30.0轻便铁路2.4独轮车19.2铁路2.0A.近代铁路发展的原因 B.中国近代交通的多样性C.近代交通工具革新的条件D.近代交通的殖民地特征解析:A。表格反映出轻便铁路与铁路的运费比其他运输方法费用低好几倍,具有明显的优势,这是铁路得以发展的一个因素,A项正确。B项易错选,但其只是对表格所列举的运输方法种类的表面理解;由各种运输方法运费之比较,同样不能作为C、D两项的依据。13.1890年前后,一位居住浙江余姚蒋村的小地主,从蒋村坐木船到宁波要花三天两夜,从宁波乘轮船到上海,路虽然远十倍,但一夜之间就到了。受此刺激,他后来要自己的儿子离开私塾到教会学校读书,学习西方制造。材料主要反映出()A.交通工具的进步推动人的思想观念转变B.上海与浙江等周边地区的交通非常发达C.西方工业品的输入影响到民众生活习俗D.近代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解析: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中小地主感受到轮船的快速,进而转变观念要求儿子不再考科举,而是到教会学校学习西方制造,故A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反映交通发达,故B项错误;“轮船”的使用不属于“西方工业品的输入”,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故D项错误。14.在对开平煤矿的开发进行规划时,唐廷枢建议李鸿章:“欲使开平之煤大行,以夺洋煤之利苟非由铁路运煤,诚恐终难振作也。”其建议反映出()A.朝野上下对洋务运动的作用已达成共识B.洋务运动揭开了近代铁路建设的序幕C.洋务运动使人们对近代交通有了新认识D.近代铁路建设关系到洋务运动的成败解析:C。唐廷枢的建议反映出,他已经认识到开平煤矿的开发必须同铁路建设相结合,这样才能使开平煤矿取得较大的利润。因此,C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15.光绪十三年(1887年)的国文教科书中的一篇课文中说:“人之言语,轻者达数尺,重者达数丈。数丈以外,不复可闻。自有电话,则虽相去千里,而无语不可以达矣。”这反映出当时()A.电话已经在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B.政府重视对通讯工具的革新C.新式通讯工具改变着人们的思维D.传授科学知识成为学校主旨解析:C。题目提供的材料主要叙述了电话的好处,“虽相去千里,而无语不可以达矣”,这说明文章的作者已经认可电话的作用,这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改变。16.沈葆桢认为,铁路、电报“台湾则可行,以其为民情所安也;他处则难行,以其为民情所骇也”。1877年,中国第一条电报线在台湾成功架设,得益于()A.朝野上下的共同努力B.较为特殊的地理文化C.实业救国理念的推动D.相对宽松的国际氛围解析:B。抓住关键信息“民情”,即可得出B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鸦片战争后,根据南京条约,外轮得行驶中国领海,根据外轮得行驶长江。商旅乐其便捷,趋之若鹜,于是内江外海之利尽为之占。光绪初,英人无视中国主权,擅筑上海铁路达吴淞;光绪末年,外人又攘夺中国铁路利权。日本一弹丸之国,恃有铁路,遇事与我为难;中法战争,因运输不便,军事几败。有识之士痛利权之外溢,恨国势之积弱,呼吁创办轮船公司,修筑铁路、马路,开办邮政电信。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材料二19世纪以来,直到20世纪中期,我国传统的独轮车、骡车、轿子等交通工具,一直在广泛使用。19世纪末引进西式马车,并于1895年开始铺设“马路”;19世纪末引进人力车(1874年)、自行车(1886年);20世纪初引进各种汽车(1901年小轿车、1920年出租汽车、1922年公共汽车与长途汽车)和电车(1906年有轨电车、1914年无轨电车)(1)材料一中“外轮得行驶长江”是通过什么条约获取的权益?根据材料一概括外国轮船和铁路给中国带来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城市交通的特点。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促使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城市交通工具变化的原因。解析: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外轮得行驶长江”是在天津条约中获取的;“影响”外国的轮船和铁路进入内地,也使得帝国主义的势力深入到内地,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对中国近代化交通的兴起起了重要的作用。第(2)问,通过材料二的数据可以回答“特点”;“原因”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