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精细化管理:刚柔相济坚持管理的制度化与人文管理的对接2013.10.doc_第1页
学校精细化管理:刚柔相济坚持管理的制度化与人文管理的对接2013.10.doc_第2页
学校精细化管理:刚柔相济坚持管理的制度化与人文管理的对接2013.10.doc_第3页
学校精细化管理:刚柔相济坚持管理的制度化与人文管理的对接2013.10.doc_第4页
学校精细化管理:刚柔相济坚持管理的制度化与人文管理的对接2013.10.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精细化管理:刚柔相济,坚持管理的制度化与管理的人文化的对接常德市武陵区芙蓉路小学 代志宏【摘要】 理想化的管理模式应该是:一方面,依法治校,坚持管理的制度化,才能较好地避免校长“一言堂”的现象, 使学校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杜绝经验化、非制度化,即便是更换了学校管理者, 即便是责任教师从事新岗位的工作, 也因为有制度规定而确保精细化管理不因人员变动而不再精细。另一方面,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真正使教师变“要我干”为“我要干”,使学校真正地呈现出“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大家都愿管”的良好氛围。【关键词】管理 精细化 制度化 人文化一、精细化管理的本质内涵精细化管理理念最早出现在大规模工业制造行业,如汽车、家用电器等产业中,企业通过精细化管理优化其生产流程、管理流程。精细化管理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一种管理模式。精细化管理强调将管理工作做细、做精。“精细”一词取“精”字中完美、周密、高品质的词义,取“细”字中细节、细致的词义。“精细”是一种意识,一种态度,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学校的精细化管理就是建立在学校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学校常规管理引向深入,将管理工作做精、做细的思想和作风贯彻到学校组织所有管理环节的一种科学而有效的管理模式和理念。二、学校实行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首先,实行精细化管理是学校激烈竞争的客观要求。在市场经济的冲击和挑战下,以往的管理显然不能适应,这在客观上要求学校管理必须转型,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其次,实行精细化管理是学校制度建设的内在要求。任何一 个组织、一个集体、一个社会、一个国家都离不开一个好的制度 。可 以说学校管理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制度的创新 。最后,实行精细化管理是学校追求卓越的必然要求,学校追求特色化管理、追求卓越的践行过程,很大程度上就是不断追求细节直到完美的过程。任何卓越的表现都是建立在精细执行的基础之上的,如教学工作、班级管理工作、财务工作、安全工作、学校文化建设等等都要精细化管理。三、学校精细化管理要刚柔相济,坚持管理的制度化与管理的人文化的对接我认为,刚柔相济,坚持学校管理的制度化与管理的人文化的对接,是新课程背景下管理的基本策略。 “刚性”的管理是运用制度的力量去管理教师资源,是告诉教师“要我做好”,是学校管理的基础;“柔性”管理是利用情感的力量去盘活教师资源,是启发教师“我要做好”,是“刚性”管理的升华。在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管理只有在科学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的引导下,以健全、系统的刚性制度和艺术、温馨的弹性管理做支撑,二者在相辅相成中动态生成新的管理智慧,才能不断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获得最大的管理效益。1.加强制度建设确保学校精细化管理顺利实施。对于“管理”一词的看法,我认为,管理最基本的意思是管在前,理在后。要合理管理,首先要求学校管理者管得合理。而要体现学校管理的合理性,关键看管理的制度是否科学。世界著名的咨询公司美国兰德公司的一项研究表明:在世界上每 100 家破产倒闭的公司中,有 85 家是因为公司的管理者决策不慎造成的。因此,学校管理制度的制定需要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学校领导要明确制定制度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全体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不是整治、打压教师。没有规矩, 无以成方圆;没有规章制度, 学校管理就成为“人治”而非“法治”。“人治”突出的是一个校长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命运,“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固然局部客观存在, 但办人民满意的学校更需要做到无论换谁来做校长, 都能把学校办好, 这必须把“法治”摆在更重要的位置, 因此, 依法治校才是现代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重视制度建设, 才能较好地避免了校长“一言堂”的现象, 使学校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杜绝经验化、非制度化,即便是更换了学校管理者, 即便是责任教师从事新岗位的工作, 也因为有制度规定而确保精细化管理不因人员变动而不再精细。2.制定和实施人本化制度促进精细化管理的内化。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 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制度建设中, 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即所有的制度都应有利于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并力求将个人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如果不能解决制度的内化问题, 使教师和学生在被动接受制度的状态下实施所谓的精细化管理,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抵触情绪, 使精细化管理难以顺利推行。因此, 必须高度重视制度的人本化, 使每一项制度在约定师生职责、规范师生行为的同时, 与师生的发展紧密结合。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也离不开教师。制度管理不是学校管理的终极目标,应把制度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我认为这是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3. 强化制度落实到位保障精细化管理规范有序地实施。精细化管理实施的过程就是各项规章制度全面落实并发挥作用的过程。制度没有落实, 学校的精细化管理实践就无法保证质量, 随意性的管理甚至是校长独断专行一个人说了算将仍然成为学校管理不可避免的问题。建立各种制度就是为了促进学校管理的精细与规范, 有了制度不落实或落实得不彻底,学校精细化管理就是一句空话, 就是形式主义。重视制度落实, 应当成为学校管理者在实践精细化管理时必须高度重视的事情。在学校管理中,还要把握好哪些方面可以制度化, 哪些方面需要人性化。在制度建立之初, 在一定程度上人性化应服从制度化, 此时若过分考虑人性化, 精细化的制度有可能就无法建立起来, 树立其应有的权威。精细化在实施之初, 更多的是一种规范与引导。久而久之, 约束之下的行为就会变成一种习惯, 从而降低了精细化管理的成本, 提高了管理效率, 此时人性化管理便日益彰显。四、学校精细化管理必须提高管理者自身的素质1敢“管”才是硬道理“管理”一词,管在前边,理在后边。这意味着只有敢管,才能够理出头绪。在执行学校管理制度的过程中,管理者应做到:面对困难不低头,面对矛盾不回避,面对风险敢担当,面对压力不退缩,坚决做执行制度的排头兵。在执行学校管理制度的过程中,管理者就要一视同仁,不偏不倚,做到“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如果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能够完全落实到位,管理者在管理的过程当中,送人情,给面子,不能够一视同仁,势必会引起教师的公愤。2.“管”要自我多加压管字下面是两个“口”字,这就提醒我们,管理要先说自己,再说别人。“居人上者,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风好不好,关键看领导”,这也说明了学校管理者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广大教师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一般来说,一个学校管理者的思想作风过得硬,那么这个学校的风气就好。好的思想作风是抓出来的,更是带出来的,管理者怎么带,广大教师就会怎么做。相反,学校管理者的思想作风不好,学校的风气就差,也就会影响到学校的整体发展。管理者要做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典范,不但要有“监督员”的意识,而且还要有“领头雁”的意识和“风向标”的意识。无论是上班期间的考勤,还是教学成绩以及班级的常规管理,管理者都应该做普通教师的表率。如果自己不能够身体力行,率先垂范,随意散漫,却要求下属计划严谨,恪守规范,必然会遭到下属的鄙视甚至唾骂。久而久之,学校的管理体系也就崩溃瓦解了。总之,我认为,理想化的管理模式应该是:一方面,依法治校,坚持管理的制度化,才能较好地避免校长“一言堂”的现象, 使学校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杜绝经验化、非制度化,即便是更换了学校管理者, 即便是责任教师从事新岗位的工作, 也因为有制度规定而确保精细化管理不因人员变动而不再精细。另一方面,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真正使教师变“要我干”为“我要干”,使学校真正地呈现出“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大家都愿管”的良好氛围。依法治校是坚持以人为本管理的保证,没有一定的制度做保障就不可能有科学的以人为本的管理。以人为本又是依法治校的一种升华,有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才能更好地落实依法治校。【参考文献】1 萧宗六,余白.学校管理学新编 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 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