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小结.doc_第1页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小结.doc_第2页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小结.doc_第3页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小结.doc_第4页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小结.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小结一、资源的概念及分类 一般来说,资源是指对人有使用价值的某种东西。广义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经济资源、人力资源等;狭义的资源仅指自然资源。 我们认为,自然资源是客观存在于自然界可供人类利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的总称,它包括土地资源、矿藏资源、森林资源、草原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和野生生物资源。 人们根据自然资源的分布空间,将其分为地下资源和地表资源;根据自然资源是否可再生,将其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二、环境资源问题的概念及分类 环境资源问题是指由于自然原因或人类活动使环境条件或因素发生不利于人类的变化,以致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给人类带来灾害的现象。 环境资源问题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指由于自然环境本身的运动变化而给人类造成的一切有害影响,如火山、地震、洪水等,这被称为原生环境问题或第一环境问题,也叫自然灾害;另一类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自然界并反过来对人类自身造成的一切有害影响,这被称为次生环境问题,又称人为环境问题或第二环境问题。三、1972年6月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出现了世界环境保护运动的第一次高潮。(1972年6月,来自113个国家的约1200名代表在斯德哥尔摩举行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行动计划以及在大会上印发的只有一个地球等材料,充分表明第一次国际性环境保护高潮的到来)。四、1972年我国代表团参加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受这次会议的影响,1973年8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保会议。制定了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这是新中国第一个综合性的环境保护行政法规。五、1978年,我国修改后的宪法规定:“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这是我国首次将环境保护作为国家根本大法,把环境资源保护确定为一项基本职责。六、环境权的概念 蔡守秋先生的定义,将环境权界定为:环境法律关系的主体对其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和所承担的基本义务,即环境法律关系主体有合理享用适宜环境的权利,也有合理保护环境的义务。包括以下几层含义:1、环境权是一种环境法律权利。2、环境权主体和客体具有广泛性。3、环境权是一项内容丰富的权利。4、环境权是基本环境法律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七、环境权的类型1、个人环境权。即自然人的环境权,是指自然人享有享用适宜环境的权利,也有保护适宜环境的义务。自然人是指包括公民在内的环境法适用范围内的一切人。在各种环境权中,个人环境权是最基础的环境权,它不仅是单位环境权、国家环境权和人类环境权的基础,而且是实现个人财产权、劳动权、休息权、生存权、生命健康权等与个人密切相关的其他基本权利的必须条件。2、单位环境权。是指单位享有享用适宜环境的权利,也有保护适宜环境的义务。法律意义上的单位,包括法人组织(如企业法人、事业法人、社团法人等)和非法人组织。3、国家环境权。是指国家享有享用适宜环境的权利,也有保护适宜环境的义务。国家环境权是国家拥有的保障全体人民环境权益的权利,更多体现的是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职责和义务,包括环境处理权、环境管理权、环境监督权、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职责、履行国际义务等。4、人类环境权。是指人类作为整体享有的享用适宜人类环境的权利,也具有保护人类环境的义务。人类环境权的主体是整个人类,包括各个国家的人的集合、当代人和后代人的集合。八、资源权的概念 我们这里所说的资源权,是指自然资源权。蔡守秋先生认为自然资源权是指有关自然资源的基本权利,实际上是将有关自然资源的占有权、利用权、处分权、收益权等简称为自然资源权。 我们将资源权定义为:所谓资源权,是指主体对自然资源的占有权、利用权、处分权、收益权等权益。九、我国自然资源权存在的问题1、自然资源政策多变,资源权属不稳。2、资源权属不明、不清,特别是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之间的关系不清,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所包含的内容不明,作为民事权利的土地所有权、使用权与作为行政权利的土地管理权的关系不明。3、确认、公示资源权属的手续不清、方式不明。4、自然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无偿使用。十、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1、协调发展原则2、环境与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改善相结合的原则3、预防原则4、环境责任原则5、环境民主原则十一、环境民主原则 环境民主原则又称为公众参与原则,是在环境资源保护领域,公众有权通过一定程序或者途径参与一切与环境利益有关的决策活动,使得该项决策符合广大公众的切身利益。 概括地说,环境民主是指自然和社会的相互作用,应该主要受行使管理权力的管理阶层和获得公共利益的公众的影响;公众和国家权力机关应该联合起来共同作出那些影响环境质量的管理政策和措施;公众应该和政府部门一起参加鉴定那些规定公共环境的目标和价值的过程;公众应对已经形成并正在处理当代环境资源危机的国家行政管理作出合乎需要的选择;公众在鉴定和争取公共环境利益方面应该有平等的自由和影响力。十二、我国土地管理法(1986年6月25日通过,1988年12月29日通过修订,1998年8月29日通过修订,2004年8月23日通过修订)所称的土地,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各行政区域管理范围内的所有土地,按其利用类别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用地。 从我国相关法律有关地权的规定来看,在我国,土地资源仅指地球表面陆地部分,而其上水域及植被不属于土地的范畴,其下矿产资源等环境要素亦被排除在土地资源的范畴之外。在我国,土地仅是与水、森林、矿产资源各自独立、同时并列的环境要素之一。十三、矿产资源法规定国家对矿场资源的勘查、开发,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勘查、合理开采和综合利用的方针。 矿产资源法规定,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协助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进行上述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的监督管理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协助同级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进行上述工作。十四、矿产资源法规定,在以下六种地区开采矿产资源时,必须经过国务院授权的有关主管部门同意:1、港口、机场、国防工程设施圈定地区以内。2、重要工业区、大型水利工程设施、城镇市政工程设施附近一定距离以内。3、铁路、重要公路两侧一定距离以内。4、重要河流、堤坝两侧一定距离以内。5、国家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重要风景区,国家重点保护的不能移动的历史文物和名胜古迹所在地。6、国家规定不得开采矿产资源的其他地区。十五、采矿权 是指民事主体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规定范围内,开采矿产资源和获得所开采的矿产品的权利。作为民事主体的单位和个人,依据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规,享有开采矿产资源,出售、转让采矿权等权利。十六、森林资源的概念 森林是指以有一定密度、占一定面积的树木或其他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一个生态系统,包括林地、树木及其他林地植物、栖息于森林中的动物等。 根据森林的用途不同可以分为五类: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十七、草原资源的概念 草原,是指生长在温带气候区、半干旱潮湿的地区,以旱生多年草本植物或饲用灌木植物为主体的,可用于畜牧业的土地。草原法(1985年6月18日通过,2002年12月28日通过修订)所称的草原是指天然草原和人工草地。草原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可以再生的自然资源。是发展畜牧业的基础。十八、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概念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在第四章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中,对环境污染进行了列举式规定,即“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十九、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特征1、是伴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活动而产生的,是不可避免的。2、通过改变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的平衡进而影响和危害人类3、可通过多种途径对人体产生长期影响,受影响的对象多,危及的范围广,造成的后果更严重。二十、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可分为一次污染和二次污染。 由人类活动直接产生的污染物,如工厂排出的烟尘、二氧化硫等,称为一次污染物,由一词污染物造成的环境污染称为一次污染;由污染源排出的污染物,因受环境中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或由于污染物之间的相互结合或相互作用而生成一种或多种新的污染物,称为二次污染物,如光化学烟雾,由二次污染物造成的大气污染称为二次污染。二十一、我国防治大气污染的主要法律规定中的防治机动车船污染 国家鼓励和支持生产、使用优质燃料油,并采取措施减少燃料油中的有害物质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期限、停止生产、进口、销售含铅汽油。22、水环境质量标准是由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制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对国家水环境质量标准中未规定的项目,制定地方补充标准,并报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备案。23、海洋污染的概念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一条规定:海洋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把物质或能量引入海洋环境(其中包括河口湾),以致造成或可能造成损害生物资源和海洋生物、危害人类健康,妨碍包括捕鱼和海洋的其他正当用途在内的各种海洋活动,损害海水使用质量和海洋的其他正当用途在内的各种海洋活动,减损环境优美等有害影响的活动。24、海洋环境保护法在防治海岸工程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损害方面的规定主要有:(1)海岸工程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报告书制度是指海岸工程建设项目的单位,必须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对海洋环境进行科学调查,根据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合理选址,编报环境影响报告书。“三同时”制度是海岸工程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2)海岸工程新建、改建、扩建规定。(3)采取措施,保护水产资源。25、环境噪声 环境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环境噪声污染与其他类型的环境污染相比有以下几种特点:(1)噪声污染是一种能量型污染(2)噪声污染是一种感觉性公害(3)在影响范围上,具有噪声污染局部性和分散性(4)噪声污染是一种暂时性的危害(5)噪声污染的危害性不易评估26、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1982年制定,1993年修订)规定:0类标准,昼间50dB,夜间40dB,适用于疗养区、高级别墅区、高级宾馆区等,位于城郊和乡村的这一类区域分别按严于0类标准5dB执行;1类标准,昼间55dB,夜间44dB,适用于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乡村居住环境课参照该类标准执行,2类标准,昼间65dB,夜间50dB,适用于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3类标准,昼间65dB,夜间55dB,适用于工业区;4类标准,昼间70dB,夜间55dB,适用于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以及穿越城区的内河航道两侧区域。27、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是指对于人体或环境难以降解或不能降解的那些污染物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有毒有害物质主要包括化学危险物品、放射性物质、农药、电磁波辐射等。28、国家环境资源管理体制概念 所谓环境资源管理体制也称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制,是指有关环境资源行政管理的组织机构、责权结构及其运行方式。即采用什么样的组织形式,以及如何将这些组织形式联系起来,并以何种手段和方法来实现环境管理任务实施的合理化。29、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适用范围和基本要求 对于建设项目,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对它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即:(1)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2)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或专项评价;(3)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具体的假设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30、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建设项目概况;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状况;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31、“三同时”制度(1)概念:“三同时”制度是指一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自然开发项目以及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工程建设,其中防治污染和防止其他公害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法律制度。(2)意义:“三同时”制度是我国在实施污染控制与管理过程中,独创的一项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管理制度;“三同时”制度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结合起来,成为贯彻“预防为主”原则的完整的环境管理制度。(3)“三同时”制度是加强对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32、排污收费制度 排污收费制度是指国家以筹集治理污染资金为目的,按照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依据法定的征收标准,对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或者超过法定排放标准排放污染物的排污者征收费用的制度。33、环境民事法律责任 环境保护提起赔偿诉讼,其时限为三年;提起环境污染诉讼的举证责任由被告履行;环境侵权无过错原则。34、我国环境侵权的无过错原则 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指因污染环境而给他人造成财产或人身损害的单位或个人,即使主观上没有故意或过失,也要对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35、环境民事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 实践中,环境犯罪大多是过失犯罪36、我国环境犯罪主要罪名及刑事法律责任 1997年3月14日修订的新刑法中专章专节(分则第六章第六节)规定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另外在2001年8月31日公布并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二)及2002年12月28日公布并实施的刑法修正案(四)中对涉及环境犯罪的一些罪名也作了相关修改。包括:(1)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2)非法处置进口的固体废物罪(3)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4)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5)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罪(6)非法采矿罪(7)破坏性采矿罪(8)非法捕捞水产品罪(9)非法狩猎罪(10)盗伐林木罪(11)滥发林木罪(12)非法收购、运输盗伐、滥发的林木罪(13)非法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14)非法收购、运输、加工、出售珍贵树木或者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制品罪(15)非法占有农用地罪37、国际环境法的渊源 国际环境法的渊源即国家环境法的表现形式。依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的精神及法学界的普遍理解,国际环境法的渊源主要有:(1)公约,包括区域性公约,全球性公约等(2)双边或多边条约(3)国际会议与国际组织的重要宣言、决议、大纲(4)国际习惯法(5)重要的国际环境标准、准则、建议38、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之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简述题)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指的是由于地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导致全球环境退化的各种不同因素,各国对保护全球环境负有共同的但是又有区别的责任。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包括两个互相关联的内容,即共同的责任和有区别的责任。共同责任指的是各国对保护全球环境负有共同的责任;有区别的责任就是就导致全球问题的原因而言,各国在环境保护义务的承担上应当是有所区别的。具体而言就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