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车改革模式与出路的调查报告.doc_第1页
关于公车改革模式与出路的调查报告.doc_第2页
关于公车改革模式与出路的调查报告.doc_第3页
关于公车改革模式与出路的调查报告.doc_第4页
关于公车改革模式与出路的调查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专科_行政管理_专业毕业设计( 论文)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题 目:关于公车改革模式与出路的调查报告 姓 名: 张 强 学 号: 1252001453982 专 业: 行政管理 入 学 时 间:12秋仁怀行专3班 指导教师及职称: 李老师所在电大: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4 年 3 月 8 日 内 容 摘 要 很长时间以来, 公车消费是我国各级国家机关、政府部门公务消费和官员职务消费的重要部分, 公车的存在有其合理性,有利于政府工作部门的工作人员的办公,但是公车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公车私用、公车滥用等公车消费腐败问题。公车在很大的程度上相当于某些公权机关的脸面, 某些官员的架子和派头用公车来显示,这些根深蒂固的公车消费腐败一方面给财政带来沉重的负担,另一方面还严重影响党政机关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在缺乏有效约束的情况下, 公车消费存在着,能上不能下高不低的膨胀冲动, 一些地方公车配置屡屡超标、车轮腐败令财政不堪重负。本文从我国公车改革历史背景入手, 提出我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建议和对策, 期望对当前的公车制度改革有所裨益。关 键 词:公车,改革,三架马车关于公车改革的模式与出路的调查报告 张强公车改革是大势所趋,无论是民间还是学界呼声都越来越高,从1994 年出台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我国的公车改革已经进行了将近19个年头。一、贵阳现行公务用车制度的三大弊端(一)公务用车费用居高不下,财政不堪重负 据报道, 贵州省政府采购2004 年的规模是1200亿元, 其中汽车采购的额度达到200亿元。到2008年政府公务车虽经前几年大量采购似仍未满足需求, 在政府采购总额中仍约占1 /4, 达500亿元, 年增长速度为15%, 远超我国GDP的增长速度。这种触目惊心的采购规模还在不断增长中。每年大量增加再加上历年积存的公务车产生的养车费用, 是一笔令人咋舌的公共开支。(二)公车资源配置不合理, 使用效率低下公车使用隐性浪费严重有些单位把公务用车看成是一种待遇, 不是从工作出发, 而是不管条件是否许可、车辆是否超编、有无违反规定, 都要想方设法购车, 使得有权管钱且领导胆大的单位公车就多, 无权无钱的单位公车就少, 造成部门与部门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公车资源配置不合理。不少单位领导超出有关规定低职变相配备公车, 把公车变为个人相对固定用车。各级领导干部、各种行政、管理机关使用的公务车, 无论在数量上, 还是在购买、使用的范围上都有明显的扩展, 已远远超过实际工作的需要, 相互攀比公务车档次成为部分人追求的目标。这种公车资源配置制度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党政机关提出的低成本、高效率的要求不相适应, 客观造成了公务员之间的不公平和新的苦乐不均。(三)监管约束制度乏力 公车私用、滥用等违纪违规行为屡禁不止公车私用实际上就是公权私用, 虽为国家三令五申严禁, 但这种现象却越演越烈。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公车公用、私用、司机用各占1 /3, 也就是公车只有1 /3的时间用于公务, 这样的现象较为普遍, 一些机关党员干部用公车送子女上学、宴请娱乐、外出旅游, 损害了党员干部的形象; 一些领导干部攀比心理、享受心理作怪, 违规配备豪华车, 导致公车超标现象时有发生; 有些司机和干部与厂商和维修厂家相互勾结, 在购车、维修、油料费、路桥费等环节弄虚作假, 营私舞弊, 造成经济违纪违法问题。新闻媒体虽屡有追踪监督报道, 但见效甚微。公车私用屡禁不止, 使政府形象受损, 负面影响极大。二、公车改革所需要达到的目标我们进行任何改革,首先要明确其所要达到的目标,公车改革也不例外。公车改革的核心问题,不在于要不要用公车,而在于如何有效地使用公车。换言之,如何在保证公务用车的现实需要的前提下,降低公务用车的成本,是公车改革的关键所在。具体来讲,公车改革要达成如下四个方面的目标:(1)要把超编超标配备公车的势头扭转过来,控制政府使用公车的总规模。(2)要杜绝公车私用、虚报费用的“公车腐败”现象,实现公车使用的“阳光操作”。(3)要解决公车使用过程中的粗放经营、养护乏力、浪费严重等问题,提高使用效率。(4)要尽力矫正原来按行政级别(而不是工作性质和工作需要)配备和使用公车的陈规陋习,使公车成为全体公务员更好地履行其职责的合意工具,而不是某些人享受特权的象征。三、我国公车改革模式及路程贵州公车改革十几年以来,主要有货币化改革、集中统一管理、加强管理监督三种形式的改革模式。各地车改试点大致为三类模式:一为公车货币化,二为公车集中管理,三为两者模式的结合。 公车货币化模式以广东珠三角、辽阳弓长岭区为代表,曾长期被认为是公车改革的方向。其措施是公车全部收回,公务人员按照行政级别给予补贴。 公车集中管理则以昆明为代表,其措施是党政机关的所有公车全部停用,或上缴至各区组建的机关公务交通服务车队,或拍卖收回部分财政经费。 第三类模式则以杭州为代表,取消单位的公务车,所有公务用车集中至杭州市机关公务用车服务中心,单位公务用车可向中心提前预约租用,同时按级别给公务员发放车贴。不同的是,杭州车改没有采取“货币化”现金补贴的模式,而是将车贴全部打入“市民卡”IC卡中。 为了保证货币化公车改革的顺利推行,有必要完善现在存在的一些弊端,制定更加合理的具体政策来保证各个环节的实施。基于福利的宏观成本效益分析提供了一条简单实用的决策原则:最好的政策或者措施是惠及某些个人和群体,但不会殃及任何人。因此,我国的货币化公车改革必须要充分考察和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尽量减少改革阻力,合理的处理好各种矛盾冲突。 公车改革可作如下考虑:一是让公车回归“公车”性质,公车只用于公务的需要,任何与公务无关的活动都应杜绝,公车不再成为社会身份与地位的象征,同时取消官员上下班公车接送,此举可消除绝大部分公车私用的隐患。二是大幅度减少公车数量和公车开支,除了必要的工作专用车,其他一律拍卖,彻底解决公车量多、开支大的问题。三是实行公车补贴货币化,根据工作需要和性质,科学分类分档制定货币补贴标准,将节约下来的公车开支的一部分用于货币补贴,这样一方面可以满足公务员的公务交通开支,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推进车改的阻力。四是推行公务用车市场化和社会化,提高社会资源的整合和配置效率,鼓励公务员购买小车和私车公用,根据私车公用实际情况给予补贴,通过个人购车、市场化租车等方式解决公务活动用车;五是要妥善安置司勤人员,可以通过组建公车服务中心或分流、退休等方式安置。其实即使让司勤人员保留工资,等到退休,从总体上看,所节约的公车开支仍然是非常划算的,更何况可以释放他们的能量,消除因传统模式所产生的种种腐败和浪费。公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其相关法律制度的构建更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构建完善的公车改革法律制度,用制度去引导改革,用法律来保障改革和确定改革的成果,走法制化之路,让权力制约贯穿改革始终, 保障群众和社会舆论对政府机关公务用车的知情权、监督权,走增加民意民智的公车改革和法制化路线,是车改的治本良策。四、公车改革加速度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针对公车改革遭遇的难题,民革中央提交了如何破解公车改革之困局提出了“建立刚性财政预算约束的公车管理体系”、“电子监控公务用车”、“公务用车社会化和公车保养社会公开招标”、“强化政策执行和监督环节”四大措施,建议严格控制公车购置数量。给公车改革再次加速,首先要解决“改革动力何在”的问题。深入推进公车改革,势必触动固有的利益格局,这样的改革要想获得持久动力,需要用好“三驾马车”。具体来说就是,要有一批身体力行推动改革的领导干部,要有一群乐于为公车改革建言献策的专家学者,还要激活监督公车和拥护改革的民间力量。党政机关的领导干部,是公车改革的推动者和执行者,同时也是公车改革的对象。公车改革的实质,在于削减领导干部一部分既有福利,如果改革方案不能得到公车受益者的认同,这些人就有可能成为深入推进改革的阻力。给公车改革加速,需要尽可能地增进改革共识,努力减少改革阻力,甚至化改革阻力为动力。从目前来看,已有一些领导干部意识到公车改革的重要性,并率先垂范为公车改革鼓与呼。今年春节,云南某副厅级干部在微博中晒出自己的车牌号,呼吁公众监督公车私用现象,就引起不小的反响。尽管这项“微改革”举措招致不少争议,但地方官员能以开放的姿态对待监督,其实已经给其他对公车改革持观望态度的官员做出了表率,这有助于让他们意识到“支持公车改革,天塌不下来”。诚如李克强总理所言,“现在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公车改革已是大势所趋,杜绝“车轮上的腐败”和“车轮上的浪费”,需要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而不能满足于公车经费“零增长”。让开明官员推动改革,让专业学者建言改革,让民间力量监督改革,用好这“三驾马车”,能给公车改革提供一个更快的加速度。参考文献1、 杨春.“少开一天”不是公车改革治本之策.南方日报(2012.212.第004 版)2、 袁涌波.公车改革攻坚:三种改革方案的比较及启示.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