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一地球运动规律限时训练.docx_第1页
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一地球运动规律限时训练.docx_第2页
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一地球运动规律限时训练.docx_第3页
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一地球运动规律限时训练.docx_第4页
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一地球运动规律限时训练.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一地球运动规律(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测控导航考点题号中难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2、3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4、5、6、7、8、13、14、169、10、11、12、15、17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要求)(2018山东烟台一模)太阳辐射强度受纬度高低、大气透明度、地形地势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图示意我国某地某日的太阳辐射强度日变化。据此回答13题:1.该地可能位于()A.阴山山区B.长白山区C.横断山区D.天山山区2.当天的日期和天气状况可能是()A.2月1日晴天B.4月1日晴天C.9月14日多云D.12月1日多云3.当地日落时刻的太阳辐射强度,理论和实测数值均大于日出,最可能的影响因素是()A.地形B.土壤C.气候D.纬度解析:1.D2.C3.A第1题,各地太阳辐射强度在地方时12时最强,该地在北京时间14时时,太阳辐射最强,可判断与北京时间相比晚2个小时,故经度是90E,可能位于天山山区。第2题,该日的太阳辐射实际数值小于理论数值,天气状况可能是多云,云层削弱了太阳辐射,A、B错。根据日出日落时间,当天的昼长约11.5小时,接近昼夜平分,说明接近二分日,日期可能是9月14日。第3题,当地日落时刻的太阳辐射强度,理论和实测数值均大于日出,最可能的影响因素是地形,即若是平原地区,此时未日落,A对。同一地区的同一日期,土壤、气候、纬度不变,不是日出日落时太阳辐射差异的原因,B、C、D错。(2018全国百所名校联考)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在湖心岛开发的观河景观宾馆,分别有四种户型。读图,回答46题:4.夏至日,入住的游客可全方位观看水上落日余晖,该游客选择的户型是()A.B.C.D.5.某游客在此地体验了“立竿无影”的景观后,对该情景久久不能忘怀,此游客如果想在此地再次体验相同的情景,需要滞留的最短时间约为()A.一个星期B.十天C.半个月 D.一个月6.来自澳大利亚悉尼(3351S,15112E)的游客,于2018年1月入住该宾馆。与悉尼相比,该地()A.白昼时间较长 B.日出时刻较早C.正午太阳高度较小D.正午物影较短解析:4.A5.D6.C第4题,夏至日,除极昼、极夜区外,全球各地太阳都是东北升,西北落,结合图示方位可知,图示位置的阳台朝向西北,可以全方位观看水上落日余晖。第5题,“立竿无影”现象的出现说明此时太阳直射20N,体验相同情景的最短时间应该是之后太阳直射点北移到北回归线,之后南移,再一次直射20N时,太阳直射点一共移动了约7,由此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时间约为一个月。第6题,我国该城市位于20N,1月份为冬季,太阳直射点约位于15S到南回归线之间,与南半球的悉尼相比,该地白昼时间较短,日出时刻较晚,正午太阳高度较小,正午物影较长。(2018江苏冲刺卷)下图示意摄影爱好者于秋分日某时刻拍摄的我国东北某市(约45N)街道景观(图示骑行者连带摩托的高度与日影等长)。读图,回答78题:7.当拍摄者按下快门时,当地的地方时为()A.8:00B.10:00C.12:00D.18:008.此时,图中骑行者的前进方向为()A.正东B.正西C.正南D.正北解析:7.C8.B第7题,秋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该市纬度约45N,可计算出正午太阳高度为45,物影等长,图示骑行者连带摩托的高度与日影等长,说明接近正午12时。第8题,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12时时太阳位于正南,日影朝向正北,故骑行者的前进方向为正西。(2018天津卷,89)天津广播电视塔(简称“天塔”),高度约415米。读图文材料,回答910题:9.拍摄到该照片的时间(北京时间)最可能介于()A.5:007:00B.8:0010:00C.12:0014:00D.15:0017:0010.拍摄到该照片的日期最可能介于()A.1月15日到2月15日B.3月1日到3月30日C.5月15日到6月15日D.10月1日到10月30日解析:9.B10.C第9题,根据图2推测图1中此时“天塔”的影子位于西北方,太阳应在天空的东南方,地方时未过12时(天津经度接近120E,可用北京时间),再加上“天塔”影子较短,应接近正午时刻,故8:0010:00符合题意。第10题,联系图2可知,上午“天塔”影子较短,说明太阳高度比较大,根据太阳视运动理论可知该日位于夏季,太阳日出东北,日落西北。(2018福建泉州二模)位于河南省贾湖遗址(33.5N)中发现贾湖先人将骨笛和叉形器组合起来,做成原始“圭表”,观测正午日影。下图示意该原始“圭表”使用原理(图中分别代表二分二至时的日影末端位置)。读图,回答1112题:11.贾湖先人利用骨笛和叉形器观测时,应将()A.两根木桩按东西对位,叉形器置于东端B.两根木桩按东西对位,叉形器置于西端C.两根木桩按南北对位,叉形器置于南端D.两根木桩按南北对位,叉形器置于北端12.当贾湖先人进行农作物春播时,骨笛上正午日影末端位于()A.之间,正在向处移动时B.之间,正在向处移动时C.之间,正在向处移动时D.之间,正在向处移动时解析:11.C12.C第11题,河南省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一年中正午太阳始终位于其正南方,日影朝向正北,因此两根木桩按南北对位,叉形器置于南端。第12题,读图可知,处日影最长,应代表冬至日;处日影最短,应代表夏至日,位于二者之间,为二分日。春播时间多选择在春分到夏至之间,即之间,且正向处移动。(2018安徽马鞍山二模)下表是我国四城市连续两日的日出、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据此回答1315题:城市第一日第二日日出日落日出日落06:04:5017:25:5406:03:0017:26:1707:25:3119:04:5807:24:2219:05:4006:45:0318:31:5206:44:0918:32:1808:16:4119:57:1108:15:3419:57:5013.表中日期最接近的节气是()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14.关于表中四城市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A.自西向东依次是B.自东向西依次是C.自南向北依次是D.自北向南依次是15.表中第一日到第二日期间,下列说法可信的是()A.北半球极昼范围越来越大B.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变大C.亚欧大陆等温线向北弯曲D.澳大利亚正在收割小麦解析:13.A14.C15.B第13题,利用日落时间减去日出时间可计算出昼长。根据表中的数据计算可知昼长接近12小时,并且第二天昼变长,说明日期接近春分。第14题,根据四城市连续两日的昼长可判断出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越向北昼长越短,其自南向北的顺序为。第15题,根 据表中数据计算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处于冬至春分之间,北半球有极夜而非极昼现象,A错;根据昼长的变化可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变大,B对;北半球冬半年亚欧大陆等温线向南弯曲,C错;澳大利亚小麦属于冬小麦,当地秋天播种,第二年的春末或夏初收割,此时澳大利亚不在收割小麦时间,D错。二、非选择题(共25分)16.读“地球公转图”,回答下列问题:(25分)(1)说出地球由A位置公转到B位置的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特点。(4分)(2)在甲图中用字母M标出直射点、用箭头表示太阳光线(光线画在甲图左侧)、用阴影表示夜半球。(6分)(3)甲图中Q点所在晨昏线属于(填“晨”或“昏”)线,该点上的太阳高度角为。(4分)(4)简述地球由B位置公转到C位置过程中,甲图中M点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特点。(5分)(5)简述地球由A位置公转到B位置过程中,甲图中M点昼夜长短的变化特点。(6分)解析: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可以判断出A为夏至日,B为秋分日,C为冬至日,D为春分日。第(1)题,自夏至日(A)到远日点,地球公转速度渐慢,至远日点最慢,自远日点到秋分日(B),地球公转速度渐快。第(2)题,从甲图在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可以看出,此时地球公转至秋分日和冬至日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然后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进行绘图即可。第(3)题,结合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地球的自转方向可以判断出Q点所在的晨昏线为昏线,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角都为0。第(4)题,由于M点位于南半球,自秋分日到冬至日,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M点正午太阳高度角先变大,至90后再变小。第(5)题,地球由A位置公转到B位置,即由北半球夏至到秋分的过程中,M点位于南半球,昼由最短逐渐变长,接近12小时。答案:(1)A位置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渐慢,至远日点最慢,过远日点后至B位置,公转速度逐渐变快(或快慢快)。(4分)(2)见下图:(6分)(3)昏0(4分)(4)先变大,达到90后再变小。(5分)(5)昼长由最短逐渐变长,逐渐接近12小时(由小变大,接近昼夜平分)。(6分)三、优选题(15分)17.(2018江西赣中南五校联考)根据图形及题中提供的信息,回答(1)(3)题:(15分)(1)若图是以O点为中心的地球侧视图,A、B为赤道上的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5分)()A.C、D两点的昼夜长短相同B.C、D两点的自转线速度相同,角速度不同C.C、D两点的季节相反,时间相差12小时D.C、D两点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2)若图中A、O、B为赤道上的点,AB直线距离为地球半径,AB之间经度范围为4月12日,以外为其他日期,则北京时间为(5分)()A.4月11日20:00B.4月13日16:00C.4月13日24:00D.4月12日16:00(3)若图中A、B是地球表面上的两点,其直线距离为地球半径,当O点为南极点时,6月22日A处的正午太阳高度为(5分)()A.53.5B.68.5C.6.5D.21.5解析:(1)C(2)B(3)C第(1)题,若该图是以O点为中心的地球侧视图,A、B为赤道上的点,则AB表示赤道。与AB垂直的线表示地轴。C、D是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该两点纬度数相同,南北纬相反,经度数互补,东西经相反,所以C、D两地的昼夜长短相反;自转角速度、线速度相等,季节相反,地方时相差12小时;正午太阳高度只有春秋分时相同,故C项正确。第(2)题,图中A、O、B为赤道上的点,AB直线距离为地球半径,根据数学知识,可以推断AB之间的经度差为60,又因为AB之间经度范围为4月12日,以外为其他日期,可知A(或B)所在经线为日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