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kv及以下电力用户受电工程技术规范.doc_第1页
10kv及以下电力用户受电工程技术规范.doc_第2页
10kv及以下电力用户受电工程技术规范.doc_第3页
10kv及以下电力用户受电工程技术规范.doc_第4页
10kv及以下电力用户受电工程技术规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27.100F 22DB37山东省地方标准DB 37/T 2216201210kV及以下电力用户受电工程技术规范2012 - 12 - 17发布2013 - 01 - 01实施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7/T 22162012目次前言IV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24总则55配电网规划原则65.1配电网规划的总体原则65.2受电工程建设原则66供电方案编制原则67用电容量、电压等级及供电电源的确定77.1用户用电容量的确定77.2供电电压等级的确定97.3供电电源及自备应急电源配置108接入电网线路工程技术要求118.1一般规定118.2用户接入电网方式118.3用户接入电网线路工程技术要求129用户受电工程技术要求149.1一般规定149.2变电所选址要求149.3受电工程技术要求149.4开闭所179.5配电室179.6其他1810用户受电工程设备选型1910.110kV架空线路1910.210kV电缆线路1910.3环网供电柜2010.4柱上开关2110.5高压开关柜2110.6变压器2110.7低压开关柜2110.8低压电缆分支箱2110.9箱式变电站2210.10跌落式熔断器2210.11避雷器2210.12低压配电线路2210.13电能计量装置2310.14保护装置2410.15无功补偿及谐波治理装置2410.16其他设备24附录A(规范性附录)高层建筑分类26附录B(规范性附录)用电负荷分级27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提出。本标准由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凡华、刘继东、张军、李方山、孙冰莹、荣以平、郭亮、范云鹏、马震、姚刚、王鑫萌。2810kV及以下电力用户受电工程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10kV及以下电力用户受电工程技术规范的术语和定义、10kV及以下配电网规划原则、供电方案编制原则、用户受电工程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要求、用户受电工程设备选型标准。本标准适用于全省10kV及以下电力用户受电工程的新建、扩建和改造。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9062006 3.6kV40.5kV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GB 42082008/IEC 60529:2001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 5169.11-2006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 第11部分:灼热丝/热丝基本试验方法 成品的灼热丝可燃性试验方法GB/T 123262008 电能质量标准 电压波动和闪变GB/T 142852006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T 145491993 电能质量 公用电网谐波GB/T l55432008 电能质量 三相电压不平衡GB 500531994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 500622008 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 50217200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DL/T 4482000 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DL/T 7362010 农村电网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安装运行规程国务院令第196号 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电力工业部令第8号 供电营业规则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电力用户受电工程用户新装、增容和供用电变更工程。3.2接入电网线路工程(用户受电线路工程)用户受电装置中变配电设备进线接线柱(端子)至电网同一电压等级公用供电设备连接点之间的线路工程。3.3用户变配电工程(用户受电变配电工程)用户受电装置中变配电设备进线接线柱(端子)及以后部分均属于用户变配电工程。3.4多层住宅九层及以下居住类建筑。3.5高层住宅十层及以上的住宅建筑和超过24m高的居住类建筑。3.6建筑面积 房屋外墙(柱)勒脚以上各层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包括阳台、挑廊、地下室、室外楼梯等,且具备有上盖,结构牢固,层高2.2m及以上的永久性建筑。3.7配置系数综合考虑了电气设备同时率、功率因数、设备负载率等因素影响后,计算得出的数值。其计算方法可简化为配置变压器的容量(kVA)或低压配电干线馈送容量(kVA)与居住区用电负荷(kW)之比值。3.8双电源由两个独立的供电线路向同一个用电负荷实施的供电。这两条供电线路是由两个电源供电,即由来自两个不同方向的变电站或来自具有两回及以上进线的同一变电站内两段不同母线分别提供的电源。3.9双回路指为同一用电负荷供电的两回供电线路。3.10多电源由两条以上独立的供电线路向一个用电负荷实施供电。两条以上独立的供电线路的电源由多个变电站或一个有多台变压器且单独运行的变电站中的多段母线分别提供。其中一个电源故障时,不会因此而导致所有电源同时中断。3.11保安电源供给用户保安负荷的电源。保安电源必须是与其他电源无联系而能独立存在的电源,或与其他电源有较弱的联系;当其他电源故障断电时,不会导致保安电源同时中断。3.12备用电源当正常电源断电时,由于非安全原因用来维持电气装置或其某些部分所需的电源。3.13应急供电系统(安全设施供电系统)用来维持电气设备和电气装置运行的供电系统,主要是为了供用电安全,保障人体和家畜的健康和安全,避免对环境或其他设备造成损失。注: 供电系统包括电源和连接到电气设备端子的电气回路。在某些场合,它也可以包括设备。3.14自备应急电源由用户自己配置的,在正常电源发生故障情况下,为确保人身及用电设备安全所需的电源。3.15电能计量方式根据计量电能的不同对象、确定的供电方式及国家电费电价制度,确定电能计量点和电能计量装置的种类、结构及接线的方法。3.16电能质量供应到用户受电端的电能品质的优劣程度。通常以电压允许偏差、电压允许波动和闪变、电压正弦波形畸变率、三相电压不平衡度、频率允许偏差等指标来衡量。3.17谐波源向公用电网注入谐波电流或在公用电网中产生谐波电压的电气设备。3.18非线性负荷具有波动性、冲击性、不对称性的负荷。3.19N-1原则 正常运行方式下的电力系统中任一元件(如线路、发电机、变压器等)无故障或因故障断开,电力系统应能保持稳定运行和正常供电,其他元件不过负荷,电压和频率值均在允许范围内,通常称为N1原则。3.20产权(责任)分界点供电企业和用户资产(维护、管理)的电气设备连接分界处。3.21开闭所户内设有10kV进出线配电装置,对10kV功率进行再分配的场所。3.22变电所在电网中起变换电压,并起集中电力和分配电力作用的供电设施。3.23配电室户内设有10kV进线配电装置、变压器和低压配电装置,带低压负荷性质的场所。3.24箱式变电站指10kV开关、变压器、低压出线开关、计量装置等共同安装于一个封闭箱体内的配电装置,简称箱变。3.25环网供电柜指以环网供电单元(负荷开关和熔断器等)组合成的组合柜,接于电缆主干线路中,在电源回路中设有开关,在线路中起到联络、分段和分接负荷作用的配电装置,简称环网柜。3.26电缆分支箱指用于电缆线路的接入和接出,作为电缆线路的多路分支,起输出和分配电能作用的配电装置,简称分支箱。3.27长期允许电流指载流导体在导体允许工作温度、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所允许长期通过的电流。3.28电源点 指用户受电装置通过架空线路或电力电缆线路接入电网的位置。3.29申请容量指用户在用电申请中所填报的接入电网的用电容量。 3.30受电容量指单一用户直接接入公共电网的受电设备容量之和。3.31电能计量装置 指计量电能所必须的计量器具和辅助设备的总体,包括电能表、负荷管理终端、计量柜、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试验接线盒及其二次回路等。4 总则4.1 10kV及以下电力用户受电工程的新建、扩建与改造,应坚持规划引领、环保节能、适度超前的原则,与城乡建设发展相结合,与配电网的规划、建设、运行现状相结合,在满足近期实用要求的同时,兼顾未来发展的需要,做到以人为本、安全、经济、适用。4.2 用户接入电网应满足电力系统安全和经济的要求,调度运行方式灵活,在满足供电可靠性的前提下力求简洁。4.3 城区中心区域的电力用户应以电缆接入方式为主,不具备条件的可考虑架空绝缘线。4.4 电力设施应符合消防的要求。4.5 用户在选择电气设备时应执行国家有关技术经济政策,按照运行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维护方便、操作简单、环保节能的原则,设备选用应做到标准化、规范化;所选用的设备应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宜有良好运行经验,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4.6 用户的自备保安电源、非电性质的应急措施、电能质量污染治理措施应与供用电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运、同步管理。5 配电网规划原则 5.1 配电网规划的总体原则5.1.1 配电网规划应遵循网络坚强、结构合理、安全可靠、运行灵活、节能环保、经济高效的原则。所确定的线路走廊和地下通道、变电站和配电室站址等供电设施用地,应与城乡发展规划相协调。5.1.2 配电网新建、扩建与改造应遵循“层次分明、结构合理、设备先进、标准统一、运行灵活”的原则。5.1.3 宜发展智能配电网,建设可靠的配电网架,选用性能先进适用、安全可靠的配电设备,支持可再生、分布式能源的接入。并依托智能用电技术支持平台,形成电网与用户间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双向互动,满足电网发展及用户需求的智能化应用,实现电网经济运行和用户安全、可靠、合理用电的有机融合。5.2 受电工程建设原则5.2.1 受电工程建设应遵循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原则,应同时考虑降低投资成本和提高运行经济性。5.2.2 新建、扩建、改造受电工程项目在立项阶段,用户应与供电企业联系,就受电工程供电的可能性、用电容量和供电条件等达成意向性协议,方可定址,确定项目。5.2.3 特殊用户(指畸变负荷用户、非线性负荷用户等)的供电方式应从供用电的安全、经济等角度出发,综合考虑用户的用电性质、容量,根据电网当前的供电条件以及城网远景规划,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6 供电方案编制原则6.1 供电企业在编制用户供电方案时应符合国家有关政策、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根据用户用电性质、用电容量、用电需求等,结合区域电网规划、当地供电条件等因素,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与用户协商确定。6.2 编制电力用户供电方案应遵循以下原则: 安全性。应满足电网运行和用户用电安全的要求,确保对电网电能质量的影响满足国家标准的规定; 可靠性。供电电源、应急电源的供电线路、接线方式、运行方式等选择应合理可靠,满足对用户供电可靠性的要求; 经济性。满足用户近期和远期对电力的需求,变压器容量、台数选用应适当;无功补偿装置配置符合国家和电力行业标准规定;计量方式、计量点设置、计量装置选型配置正确;电力设施维护管理责任划分明确; 合理性。用户用电性质应分类正确,供电电压选择合理。应根据地形、地貌和道路规划要求就近选择接入电源点,确保用户受电端有合格的电能质量。7 用电容量、电压等级及供电电源的确定 7.1 用户用电容量的确定7.1.1 10kV用户用电容量的确定7.1.1.1 一般规定7.1.1.1.1 用户办理申请用电手续时,应按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工程建设项目建设规模、总体规划,依照本期、近期(15年)、远期(5年以上)的用电容量确定工程建设项目总用电容量,并依此确定该工程项目总体供电方案。7.1.1.1.2 在总体供电方案的框架下,按照用户申请的本期和近期用电(申请)容量确定接入工程的供电方案。供电方案中所确定供电电源点的建设和接入工程,应一次性建设,并留有用户用电远期发展的余地。7.1.1.2 变压器容量的确定7.1.1.2.1 用电负荷密度法供电企业应根据当地的用电水平,经过调查分析,确定当地的负荷密度指标。不同用户负荷密度指标参照本标准7.1.3的规定。7.1.1.2.2 需用系数法7.1.1.2.2.1 根据用户用电设备的额定容量、负荷特性和行业特点,在实际用电负荷下的需用系数求出计算负荷,并考虑用电设备使用时的各种损耗等因素,以及国家规定用户应达到的功率因数值和用户实际自然功率因数,来确定变压器的容量。即:(1)式中:S视在功率(kVA);Pj计算负荷(kW);Kd需用系数;cos用户平均功率因数;Pe 用户需用设备容量总和(kW)。7.1.1.2.2.2 常见的几种工业用电设备的需用系数见表1。表1 工业用电设备的需用系数用电设备名称电炉炼钢转炉炼钢机床加工机械制造纺织机械毛纺机械面粉加工榨油机需用系数1.00.50.20.50.650.850.550.750.400.600.71.00.40.77.1.2 380/220V用户用电容量的确定7.1.2.1 零散居民用户零散居民用电容量按照每户不小于8kW确定。7.1.2.2 低压电力用户低压电力用户用电容量即为该户接装在电能计量装置内的所有用电设备额定容量(kW)的总和,其中也包括已接线而未用电的设备。设备的额定容量是指设备铭牌上标定的额定功率。如果设备铭牌上标有分档使用,有不同容量时,应按其中最大容量计算;如果设备上标明的是输入额定电流值而无额定容量值时,可按以下公式计算其用电容量:单相设备:(2)式中:Ue额定电压(kV);Ie额定电流(A);cos功率因数。三相设备:(3)式中:Ue额定电压(kV);Ie额定电流(A);cos功率因数。注: 如果设备铭牌上标出的额定容量是马力,应折算成kW值。7.1.3 居住区用电容量的确定7.1.3.1 居住区用电容量按以下原则确定:建筑面积小于80m2的住宅,配置容量每户不低4kW;建筑面积在80120m2(含120m2)的住宅,配置容量每户不低于6kW;建筑面积在120150m2(含150m2)的住宅,配置容量每户不低于8kW;建筑面积在150m2以上的住宅,配置容量每户不低于12kW;别墅类住宅用电容量根据实际需要确定,配置容量每户宜不低于16kW。7.1.3.2 公共服务设施用电容量的确定:居住区内公共设施负荷按实际设备容量计算。设备容量不明确时,按负荷密度估算:办公、物业管理类60100W/m2;商业(会所)类100150W/m2。7.1.3.3 居住区变压器容量按以下原则确定:变压器配置容量=(低压用电负荷Kp),配置系数按表2选择。表2 配置系数(Kp)表序号变压器供电范围内住宅户数配置系数(Kp)172户及以下0.7272户以上300户以下0.63300户及以上0.54低压供电公建设施0.8公共设施需用专用变压器供电的,变压器容量按用电负荷配置。7.1.3.4 变压器容量的选择居住区变压器的容量选择应充分考虑居民用电负荷增长的需求,变压器应靠近负荷中心,变压器容量宜采用400、630、800kVA,单台油浸式变压器的容量选择最大不应超过630kVA,单台干式变压器的容量不宜超过1250kVA。7.2 供电电压等级的确定7.2.1 对用户供电电压的选择,应根据用电容量、用电设备特性、供电距离、供电线路的回路数、当地公共电网现状、通道等社会资源利用效率及其发展规划等,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7.2.2 10kV电压等级确定7.2.2.1 用户受电变压器总容量在8000kVA及以下时,宜采用10kV供电。无35kV电压等级的地区,10kV电压等级的供电容量可扩大到15000kVA。7.2.2.2 当10kV单电源线路容量不满足负荷需求且附近无上一级电压等级供电时,可合理的增加供电回路数,采用多回路供电。7.2.3 380/220V电压等级确定7.2.3.1 用户单相用电设备总容量在10kW及以下时可采用低压220V供电。在经济发达地区用电设备总容量可扩大到16kW。7.2.3.2 用户用电设备总容量在100kW及以下或需用变压器容量在50kVA及以下者,可采用低压三相供电。特殊情况也可采用高压供电。在用电负荷密度较高的地区,经过技术经济比较,采用低压供电的技术经济性明显优于高压供电时,低压供电的容量可适当提高。7.2.3.3 居住区内,用电设备总容量在250kW及以下或需用变压器容量在160kVA及以下者,可采用380V三相四线制供电。7.2.4 特殊用户 对电弧炉项目、化工整流项目、电子产品生产等特殊用户,应根据接入电网设计评审意见确定供电电压等级。7.3 供电电源及自备应急电源配置7.3.1 供电电源应依据电力用户的负荷等级、用电性质、用电容量、当地供电条件等因素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由当地供电企业与用户协商确定。7.3.2 电源配置的要求7.3.2.1 特级重要电力用户的电源配置7.3.2.1.1 应具备多电源供电条件。7.3.2.1.2 多路电源宜采用同一电压等级电源供电。 7.3.2.1.3 应自备应急电源,并严禁将其他负荷接入应急供电系统。7.3.2.1.4 供电电源的切换时间和切换方式应满足重要电力用户允许中断供电时间的要求。7.3.2.2 一级重要电力用户和具有一级电力负荷用户的电源配置7.3.2.2.1 应具备双电源供电条件,两路电源应当来自两个不同的变电站,当一路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路电源能保证独立正常供电。保安电源应符合独立电源的条件。7.3.2.2.2 应自备应急电源,同时应配备非电性质的应急措施。7.3.2.2.3 供电电源的切换时间和切换方式应满足重要电力用户允许中断供电时间的要求。7.3.2.3 二级重要电力用户和具有二级电力负荷用户的电源配置7.3.2.3.1 应具备双回路供电条件,供电电源可以来自同一个变电站的不同母线段。保安电源应符合独立电源的条件。7.3.2.3.2 应自备应急电源,同时应配备非电性质的应急措施。7.3.2.3.3 供电电源的切换时间和切换方式应满足重要电力用户允许中断供电时间的要求。7.3.2.4 临时性重要电力用户的电源配置7.3.2.4.1 按照供电负荷重要性,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可以提供临时架线等方式具备多电源(双电源、双回路)供电条件。两路电源宜采用同一电压等级电源供电。7.3.2.4.2 应自备应急电源。7.3.2.4.3 供电电源的切换时间和切换方式应满足重要电力用户允许中断供电时间的要求。7.3.2.5 三级负荷用户的电源配置对三级负荷的用户可采用单电源供电。7.3.3 供电电源点确定的一般原则7.3.3.1 电源点应具备足够的供电能力,能提供合格的电能质量,以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在选择电源点时应充分考虑各种相关因素,确保电网和用户端用电设备的安全运行。7.3.3.2 对多个可选的电源点,应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7.3.3.3 根据用户的负荷性质和用电需求,确定电源点的回路数和种类。7.3.3.4 根据城市地形、地貌和城市道路规划和电网规划的要求,就近选择电源点。路径应短捷顺直,减少与道路交叉,避免近电远供、迂回供电。7.3.4 自备应急电源的配置7.3.4.1 自备应急电源类型下列电源可作为自备应急电源: 独立于正常电源的发电机组; 供电网络中独立于正常电源的专用馈电线路; UPS不间断供应电源(或其它新型电源); 蓄电池; 干电池; 其它新型自备应急电源技术(设备)。7.3.4.2 自备应急电源配置要求7.3.4.2.1 自备应急电源配置容量标准应达到保安负荷的120%。7.3.4.2.2 启动时间应满足安全要求。7.3.4.2.3 用户自备应急电源与电网电源之间应装设可靠的电气或机械闭锁装置,防止倒送电。7.3.4.2.4 临时性重要电力用户可以通过租用应急发电车(机)等方式,配置自备应急电源。8 接入电网线路工程技术要求8.1 一般规定8.1.1 接入工程的设计,应以供电方案为依据,并按照本标准的相关规定进行。任何设计单位,不得变更供电方案中所确定的供电电压等级、供电容量、供电线路、电源点及接入方式。8.1.2 应根据区域整体规划以及电力通道因素,综合考虑用户电源的接入方式。8.1.3 用户接入工程应配套完成用电侧通信的设计、建设、验收工作,满足智能电网通信技术的要求。8.1.4 10kV用户应在产权分界点负荷侧处安装用于隔离用户内部故障的分界开关。8.2 用户接入电网方式8.2.1 10kV用户接入电网有以下几种方式: 通过开闭所、环网柜、电缆分支箱接入时,宜采用全电缆方式接入; 通过公用变电站10kV开关间隔接入的,应根据当地的城市规划和配电网的规划,采用架空或电缆方式接入; 通过10kV杆(塔)接入的,采用架空线或架空线电缆线路的方式接入。8.2.2 380/220V用户接入电网有以下几种方式: 通过10kV变电所、公用变压器的低压出线断路器,采用电缆接入; 通过低压电缆分支箱出线断路器或熔断器采用电缆接入; 通过低压架空线,采用架空或电缆方式接入; 公共服务设施用电不应与住宅用电共用一路电源; 动力负荷用电不应与居民用电共用一路电源。8.3 用户接入电网线路工程技术要求8.3.1 10kV架空线路接入要求8.3.1.1 10kV架空导线宜选择钢芯铝绞线、绝缘线,用户支线及接户线宜采用架空绝缘线或电力电缆。8.3.1.2 下列情况宜采用架空绝缘线: 城区(包括乡镇政府地区)内的线路; 建筑面积较大的新建、改造居民楼群、高层住宅区; 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的重要电力用户; 树线矛盾突出或线路走廊紧张的区域; 运行环境恶劣、污染较为严重的区域; 其他因电网结构或安全运行需要的区域。8.3.1.3 沿海及化工污秽地区可根据需要采用铜芯架空绝缘线,空旷地带、多雷区等雷击频发地段,不宜采用架空绝缘线。8.3.1.4 不同电源的中低压线路禁止同杆架设,不同变电站出线的10kV架空线路不宜同杆架设。8.3.1.5 10kV架空线路的设计、安装应预留实施带电作业的操作空间,导线排列方式主要为:单回线路一般采用三角排列或水平排列,多回线路一般采用垂直排列或三角排列。同一地区的导线相序排列应统一。8.3.1.6 通过市区架空线路的杆塔结构、造型、色调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应充分考虑架空电力线路保护需要,适当增加杆塔高度,缩小线路档距。8.3.1.7 为减少拉线,新建转角、终端、耐张、分支等受力杆,宜使用钢管杆、窄基小铁塔、高强度混凝土杆。有拉线的电杆应采取绝缘措施并加装警示护套。8.3.1.8 10kV架空线路的档距,市区内一般为50m,市区以外一般为6070m,特殊地段根据设计要求选定。8.3.1.9 电杆应有永久性的、清晰的标志牌,标志牌上应标明线路名称、杆号等运行标识。8.3.1.10 架空绝缘线路所有带电裸露部分应进行绝缘化处理(验电接地环除外)。非绝缘线路的T接杆、耐张杆、转角杆宜进行绝缘化处理。8.3.1.11 用户不宜从架空线路主干线直接接入负荷,应设分支线或用户附杆。8.3.1.12 10kV架空线路不宜单独装设隔离开关,当无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要求,且出线回路少无需带负荷操作时,可采用隔离开关。8.3.1.13 通过市区、主要街道、繁华商业街道等路段的架空线路,应根据现场情况,适当提高杆塔、基础及杆上设备的安全系数,推荐值为58。8.3.1.14 配电线路设计载流量:单联络线路正常运行时不宜超过允许载流量的1/2,多联络线路不宜超过2/3,超过时应采取分路措施。8.3.2 380/220V架空线路8.3.2.1 低压线路不应跨越城市主要道路供电。新建及改造线路,不应采用裸导线,新建小区供电应采用电缆线路。8.3.2.2 低压线路与装有分段开关的10kV配电线路同杆架设时,不应穿越该配电线路的分段开关所在位置,两个不同电源的低压架空线路应有清楚的分界。8.3.2.3 低压配电线路的供电半径应满足末端电压质量的要求,市区宜在200m以内,繁华地区宜在150m以内,农村宜在400m以内,负荷较小以照明为主的低压线路可适当延长。8.3.2.4 城市低压配电方式需根据用户建筑结构、进户装表方式以及负荷分布确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电缆或架空方式。8.3.2.5 低压架空导线一般采用水平排列,采用电杆架设的线路零线应靠电杆侧;采用沿墙水平敷设的线路零线应靠建筑物侧;沿墙垂直排列的零线应在最下层。相序排列顺序依次为0、C、B、A。8.3.2.6 新建低压线路零线必须与相线截面相同。8.3.2.7 从杆上引下的接户线档距不宜超过25m,接户线加进表线的总长度不宜超过50m。8.3.2.8 城区0.4kV供电系统户外宜采用TN-C模式、户内宜采用TN-C-S模式,农村居住集中区可采用TN-C模式,农村灌溉等宜采用TT模式。低压线路主干线的末端、各分支线的末端,零线应重复接地。三相四线制接户线在入户支架处或低压电缆分接箱处,零线必须做重复接地,重复接地的接地电阻不大于10。8.3.2.9 铜、铝导体的连接应使用铜铝接续金具。8.3.3 电缆线路接入要求8.3.3.1 10kV线路有下列情况时可采用电缆: 架空线路走廊难以解决; 狭窄街道、繁华市区、高层建筑地区及城市建设有特殊要求; 重点风景旅游区; 对架空线腐蚀严重的特殊地段; 市区道路拓宽改造工程; 电网结构或运行安全的特殊需要。8.3.3.2 380/220V线路有下列情形可考虑采用电缆: 负荷密度较高的市中心区; 建筑面积较大的居民楼群、经济开发区; 主要干道或重要地区; 其他经济技术采用电缆线路经济合理时。8.3.3.3 电缆工程敷设方式,应视工程条件、环境特点和电缆类型、数量等因素,做到运行可靠、便于维护,并满足GB 502172007第5.2条的规定的要求。8.3.3.4 电力电缆敷设方式如下: 电缆沟敷设:适用于不能直接埋入地下,且无机动车负载的通道,以变电站、用户用地范围内使用为主,用于两回及以上回路电缆。如电缆沟建于有行车可能的地段时,应采用承重盖板,电缆沟盖板可为活动盖板或覆土盖板; 排管敷设:排管宜选用涂塑钢管、维纶水泥管、PE管、MPP管等,管内壁应光滑无毛刺。排管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且不得小于150mm。排管数量应满足远景及备用需要,主干通道应同时敷设通信管孔。单芯电缆不得敷设在铁磁性材料的排管内; 隧道敷设:用于变电站出线段、市区重要街道、电缆回路数多或多种电压等级电缆平行敷设的地段; 电缆桥架敷设:尽量利用已建的架空线杆塔、桥梁结构、公路桥支架或特制的结构等架设电缆,施工时需与桥梁主管部门协商,确定具体敷设方式; 直埋敷设:适用于公园绿地、背街小巷及公共建筑间的边缘地带或城市郊区等不经常开挖的地段,亦适用于确无开挖危险的单回路用户电缆的敷设。宜采用电缆保护板; 水下敷设:敷设方式需根据工程特殊设计。8.3.3.5 供给一级负荷用电的不同回路的电缆不宜敷设在同一电缆沟内。当无法分开时,宜采用耐火类电缆。当采用绝缘和护套均为非延燃性材料的电缆时,应分别设置在电缆沟的两侧支架上。8.3.3.6 电力电缆之间及电力电缆与控制电缆、通信电缆、地下管沟、道路、建筑物、构筑物、树木等之间的安全距离,应符合GB 502172007第5.3.5款的要求。8.3.3.7 电缆线路在变电所出口、中间接头、隧道、排管口等处,应按照有关技术要求进行防火、防水处理。电缆沟、隧道内电缆防火,可根据不同敷设方式和形式,采用阻燃电缆、涂防火涂料、设防火墙等措施。8.3.3.8 电缆路径上方地表每隔3050m应埋设明显的、牢固的标志物。电缆拐弯、中间接头处应设置标识,宜采用电子识别器。8.3.3.9 电缆在室外直埋敷设的深度不应小于0.7m;当直埋在农田时,不应小于1.0m。电缆周围应均匀铺设细砂层,其厚度应不小于100mm,在细砂层上应覆盖混凝土保护板等保护层,保护层宽度应超出电缆两侧各50mm。保护板上方宜埋设醒目的标志带。8.3.3.10 电缆引出地面2m至地下200mm处的一段、容易接触以及电缆容易受到机械损伤的地方,外露电缆应采用镀锌钢管进行保护,且长度不小于2.5m,并在电缆上附有永久性的、清晰的标志牌,写明线路名称、起止点、长度、敷设时间、敷设单位、产权单位等内容。8.3.3.11 电缆工井之间的距离以50m为宜,不应超过100m,工井井盖应采取充分、有效的防盗措施,在一个地区内,井盖尺寸、外观标志等应尽量保持一致。9 用户受电工程技术要求9.1 一般规定9.1.1 用户受电工程设计,应以供电企业与用户协商确定的供电方案为依据,并按照本标准及相关国家、行业的标准执行。9.1.2 任何设计单位,不得变更供电方案所确定的供电电压等级、受电容量、电气主接线、运行方式、保安措施、计量方式、计量互感器变比。9.2 变电所选址要求变电所位置的选择,应符合GB 500531994第2章的规定,宜为地面上独立式建筑,进出线便利,不宜设在地势低洼和可能积水的场所。9.3 受电工程技术要求9.3.1 电气主接线及运行方式的确定9.3.1.1 确定电气主接线的一般原则9.3.1.1.1 根据进出线回路数、设备特点及负荷性质等条件确定。9.3.1.1.2 满足供电可靠、运行灵活、操作检修方便、节约投资和便于扩建等要求。9.3.1.1.3 在满足可靠性要求的条件下,宜减少电压等级和简化接线。9.3.1.2 电气主接线的主要型式单母线、单母线分段、分段单母线环行接线、双母线、线路变压器组。9.3.1.3 用户电气主接线9.3.1.3.1 具有两回10kV线路供电的一级负荷用户,应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装设两台及以上变压器;0.4kV侧应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9.3.1.3.2 具有两回10kV线路供电的二级负荷用户,宜采用单母线分段、线路变压器组接线;装设两台及以上变压器;0.4kV侧应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9.3.1.3.3 单回线路供电的三级负荷用户,其电气主接线,采用单母线或线路变压器组接线。9.3.1.4 一、二级负荷用户的运行方式9.3.1.4.1 一级负荷用户可采用以下运行方式: 两回及以上进线同时运行互为备用; 回进线主供、另一回路热备用。9.3.1.4.2 二级负荷用户可采用以下运行方式: 两回及以上进线同时运行; 回进线主供、另一回路冷备用。9.3.2 电能计量9.3.2.1 电能计量点电能计量点应设置在供电设施与受电设施的产权分界处。产权分界处不适宜装设计量装置的,对专线供电的高压用户,可在用户受电装置进线侧计量;对公用线路供电的高压用户,可在用户受电装置的低压侧计量。9.3.2.2 电能计量方式9.3.2.2.1 低压供电的用户,负荷电流为60A及以下时,电能计量装置接线宜直接接入;负荷电流为60A以上时,宜采用经电流互感器接入。9.3.2.2.2 高压供电的用户,宜在高压侧计量。对容量在315kVA及以下的,高压侧计量确有困难的,可在低压侧计量,即采用高供低计方式。9.3.2.2.3 有两路及以上线路供电或有多个受电点的用户,应分别装设电能计量装置。9.3.2.2.4 用户一个受电点内不同电价类别的用电,应分别装设电能计量装置。但在用户受电点内难以按电价类别分别装设用电计量装置时,可装设总的用电计量装置,然后按其不同电价类别的用电设备容量的比例或实际可能的用电量,确定不同电价类别用电量的比例或定量进行计算,分别计价。9.3.2.2.5 有送、受电量的地方电网和有自备电厂的用户,应在并网点上装设双向电能计量装置。9.3.2.3 电能信息采集计量点应安装电能信息采集系统,实现电能信息实时采集与监控。9.3.3 电能质量及无功补偿9.3.3.1 供电电压允许偏差在电力系统正常状况下,供电企业供到用户受电端的供电电压允许偏差为: 10kV及以下三相供电的,为额定值的7%。 220V单相供电的,为额定值的7%,10%。9.3.3.2 非线性负荷设备接入电网9.3.3.2.1 非线性负荷设备的主要种类: 换流和整流装置,包括电气化铁路、电车整流装置、动力蓄电池用的充电设备等。 冶金部门的轧钢机、感应炉和电弧炉。 电解槽和电解化工设备。 大容量电弧焊机。 变频装置。 其他大容量冲击设备的非线性负荷。9.3.3.2.2 非线性负荷用户应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出具非线性负荷设备接入电网的电能质量评估报告(其中大容量非线性用户,须提供省级及以上专业机构出具的电能质量评估报告)。9.3.3.3 谐波限值用户负荷注入公用电网连接点的谐波电压及谐波电流限值应满足GB/T 145491993第4条、第5条的要求。9.3.3.4 电压波动和闪变的允许值用户的冲击性负荷产生的电压波动允许值,应满足GB 123262008第4条、第5条的要求。9.3.3.5 无功补偿装置的配置原则9.3.3.5.1 无功电力应分层分区、就地平衡。无功补偿装置宜采用成套装置,宜装设在变压器低压母线侧。并联电容器装置,其容量和分组应根据就地补偿、便于调整电压及不发生谐振的原则进行配置。9.3.3.5.2 100kVA及以上高压供电的电力用户,在高峰负荷时的功率因数不宜低于0.95;其他电力用户和大、中型电力排灌站、趸购转售电企业,功率因数不宜低于0.90;农业用电功率因数不宜低于0.85。9.3.3.5.3 无功补偿装置的安装容量,应根据用户的功率因数计算后确定,不具备计算条件的,按变压器容量的20%40%确定。9.3.4 继电保护及调度通信自动化9.3.4.1 继电保护设置的基本原则9.3.4.1.1 用户受电工程中的电力设备和线路, 应装设反应短路故障和异常运行的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满足可靠性、选择性、灵敏性和速动性的要求。9.3.4.1.2 继电保护应包含主保护、后备保护和异常运行保护,必要时可增设辅助保护。9.3.4.1.3 10kV用户的受电工程宜采用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9.3.4.2 需要实行电力调度管理的用户 10kV专线供电用户。 有多电源供电、受电装置的容量较大且内部接线复杂的用户。 有两回路及以上线路供电,且有并路倒闸操作的用户。 有并网自备电厂的用户。 重要用户或对供电质量有特殊要求的用户。9.3.4.3 通信和自动化9.3.4.3.1 用电容量不足8000kVA且有调度关系的用户,可利用电能量采集系统采集用户端的电流、电压及负荷等相关信息,配置专用通信电话与调度部门进行联络。9.3.4.3.2 用电容量在8000kVA及以上的用户宜采用专用光纤通道或其他通信方式,通过远动设备上传用户端的遥测、遥信信息,同时应配置专用通信电话或调度电话与调度部门进行联络。其他用户应配置专用通信电话与供电企业进行联络。9.3.4.3.3 用户配电室内应完全覆盖无线通信GPRS信号,确保用电服务终端无线通信正常。9.3.5 用电服务终端9.3.5.1 用户应装设用电服务终端装置,并应与变(配)电工程同时设计、施工及验收。9.3.5.2 选用的终端装置,其功能和性能应满足当地供电企业的技术要求。9.3.6 防雷与接地9.3.6.1 在多雷击地区,可采取加装避雷器、避雷针、避雷线等避雷措施:所有变压器的高压侧应装设避雷器,避雷器应尽量靠近变压器安装,其接地线应与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及金属外壳连接后共同接地。农村、郊区多雷区变压器低压侧应装设避雷器。9.3.6.2 配电线路正常运行方式下的联络常开分断设备两侧均应装设避雷器;环网供电线路的分断设备两侧应装设避雷器;辐射状线路应在开断设备、电容器电源侧装设避雷器,其接地线应与被保护设备的金属外壳连接后共同接地。9.3.6.3 户外接地引下线应采取防盗措施,可使用镀锌圆钢、扁铁,不宜采用铜铝导体。9.3.6.4 绝缘架空线路应采用避雷器保护,每隔610个档距安装一组氧化锌避雷器。常开开关两侧、常闭开关单侧、接户线电源则均安装氧化锌避雷器。9.3.6.5 接地装置采用复合接地装置,即水平接地和垂直接地组合方式,垂直接地体间距应大于垂直接地体长度的2倍;水平接地体采用-440镀锌扁钢,垂直接地体采用L7702500镀锌角钢,接地引下线采用JKLGYJ-70导线。9.3.7 智能用电技术推广应用光纤复合低压电缆、智能电表、三网合一等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节约用户线缆资源及管道资源,方便用户智能家居管理。9.4 开闭所9.4.1 开闭所应按照城市规划要求同步建设。开闭所宜为地面上独立式建筑,进出线便利,不宜设在地势低洼和可能积水的场所。开闭所接线宜采用单母线分段带联络开关,开环运行。9.4.2 开闭所10kV进线应满足N-1原则,即当任一路电源停电时,另一路可带开闭所全部负荷。9.4.3 开闭所10kV侧一般为单母线分段,宜采用2路电源进线,馈线为612回。必要时可在开闭所内设置变压器。9.4.4 开闭所适合电网小容量用户的接入,接入总容量最大不宜超过10000kVA,开闭所负荷开关-熔断器型间隔最大允许负荷不宜超过1250kVA,大于1250kVA的用户,应从主线路接入。9.4.5 开闭所内开关柜应采用小型化、免维护、全绝缘型开关柜,配置电动操作机构,预留配电自动化接口,具备“五防”闭锁功能,配置带电指示器(带二次核相孔)和电缆故障指示器;处在高潮湿场所,宜在装置内加装去湿电加热器。9.4.6 重要开闭所进线及母联应设开关,进线或母联开关可根据运行方式设置自投装置。出线开关根据变压器容量选用断路器或负荷开关加熔断器。开闭所应实现遥测、遥信、遥控功能。9.5 配电室9.5.1 配电室应设在负荷中心,低压线路宜按照最终容量一次建成,当负荷增大时,只更换大容量变压器。9.5.2 新建居住区配电室一般按2台变压器配置,负荷较重的可配置3台变压器。10kV接线宜采用单母线分段带联络开关,开环运行。低压侧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设联络开关,必要时设置低压备自投。每段母线设2到4台低压出线柜(配416回出线)。9.5.3 配电室10kV进线柜按照开闭所开关柜选型原则配置。9.5.4 与其它建筑物合建的非独立配电室,应采用SCB10及以上节能型干式变压器,配置温控装置和冷却风机,带有金属外壳,设置主变超温远程告警装置。9.5.5 新建居住区供电配套建设,低压开关柜宜选用抽屉式成套柜,进线总柜、联络柜应配置电子控制的框架式空气断路器,配置电动操作机构,出线柜开关采用塑壳空气断路器,配电子脱扣器(带三段保护);当出线电流大于400A时,采用框架式空气断路器。9.5.6 按照变压器容量的20%40%配置智能型免维护无功自动补偿装置。有谐波源负荷的,应装设有源滤波消谐装置,无功补偿装置采用抗谐波型。9.6 其他9.6.1 消防要求9.6.1.1 可燃油油浸式变压器室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高压配电室、高压电容器室和非燃(难燃)介质的变压器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低压配电室和低压电容器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屋顶承重构件应为二级。9.6.1.2 变压器室的通风窗,应采用不可燃材料。9.6.1.3 民用主体建筑内的附设变电所和车间变电所的可燃油油浸变压器室,应设置容量为100%变压器油量的贮油池。9.6.1.4 附设变电所、露天或半露天变电所中,油量为1000千克及以上的变压器,应设置容量为100%油量的挡油设施。9.6.1.5 开闭所、配电室内显著位置设“禁止烟火”标志,并配备两只及以上二氧化碳或干粉灭火器。9.6.1.6 高层建筑物内的开闭所、配电室等,必须配置火灾报警装置。9.6.2 建筑要求9.6.2.1 高压配电室窗台距室外地坪不宜低于1.8m,配电室临街的一面不宜开窗。9.6.2.2 变压器室、配电室、电容器室的门应向外开启。相邻配电室之间有门时,此门应能双向开启。9.6.2.3 变压器室、配电室、电容器室应设置防止雨、雪和小动物从采光窗、通风窗、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