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种内种间关系.ppt_第1页
课件:种内种间关系.ppt_第2页
课件:种内种间关系.ppt_第3页
课件:种内种间关系.ppt_第4页
课件:种内种间关系.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节 种内与种间关系 the intraspecific and interspecific relationship,1,2019,-,一、种内关系 intraspecific relationship 种群内部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 植物种群:主要是个体之间的密度效应。 动物种群:领域性、社会等级制度,2,2019,-,(一)植物的密度效应(density effect) 植物种群个体数增加到一定程度时,邻接个体间的互相影响, 称之为密度效应或邻接效应。 邻接个体间的影响,还包括对个体上各构件如叶、枝、花、细根的影响。,3,2019,-,1. 最后产量恒值法则(law of constant final yield) 在相同的生长条件下,不管植物种群的密度如何变化,但最后的产量是基本一致的。 例如,在密度较低时,三叶草干物质数量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干物质的增加很快趋于稳定。,开花期后,4,2019,-,在生长发育的初期阶段,干物质的数量仍然随着播种密度增加,产量恒定时的播种密度也较高。,不同发育阶段,5,2019,-,最后产量恒值法则的原因: 在高密度时,个体间竞争加剧,个体生长受阻,个体变小,构件数减少。 单位面积产量可用密度和平均单株重量表示: Y=wd 当密度不断加大时,平均单株重量不断下降,最终出现最后产量恒值现象。,6,2019,-,2. “-3/2”自疏定律 在高密度的种群中,某些个体因竞争而死亡,即出现种群“自疏现象”。 在种群自疏过程中,存活个体的平均单株重量(w)与种群密度(d)的关系为: w =cd-a Harper等发现,黑麦草在播种密度最高的样方首先出现自疏。其斜率为-3/2。 即: w =cd-3/2 lg w =-3/2lgd + lgc,7,2019,-,8,2019,-,(二)动植物的性行为 1.有性繁殖意义 对不良环境的适应 有性生殖后代变异类型更多,能保证少数个体型在不良环境下生存,并繁殖后代。所以多型性可能是一种很有效的生存对策。 蚜虫: 春夏无性繁殖,产生雌虫,卵为2倍体,后代是母本的翻版,这是回避减数分裂损失的对策。 秋季,两性个体交配产卵,产生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度过冬季的不良气候。,9,2019,-,2.有性繁殖持续保持的动力 种间竞争、捕食者-猎物间相互作用 例如,病原体的进攻,将淘汰遗传性一致的宿主种群。只有进行有性繁殖的种群,因基因型不断变化而存活下来; 宿主的多型又促使病原体进行有性繁殖,保持进攻多型宿主的能力。,10,2019,-,3.无性繁殖的意义 快速生殖:是对开拓暂时性新栖息地的一种适应方式。 克服有性生殖的困难:如缺少适宜传粉昆虫的植物。这是对缺乏传粉昆虫的反应。 带有亲本完整的基因:无性繁殖形成的每个子代都带有母本的整个基因组。,11,2019,-,(三)植物的性别系统 1. 植物有性繁殖器官的类型 雌雄同花:雌雄两性花。植物大多属此类。 雌雄异花:雌、雄花长于同一个体上,雌雄同株异花(如玉米等)。 雌雄异株:雌、雄花分别长在不同个体上。如银杏。雌雄异株在有花植物中约5%,多为热带具肉质果实的多年生植物。 雌雄异期:多年生草本三叶南星,个体先有雄花,长到更大时才有雌花。,12,2019,-,2. 雌雄异株的意义 减少同系交配,具有异型杂交的优越性; 回避两性竞争,增加两性利用不同资源的能力 减少食种子动物的压力; 减少传粉脊椎动物的压力。 穗状花序的藤露兜树有雌雄异株和雌雄同花2类。传粉动物沙蒙狐蝠在采食花的肉质苞片时,对雄花、两性花和雌花的危害率分别为96%、69%和6%。因此,藤露兜树沿雌雄异花方向进化。,13,2019,-,(四)动物的婚配制度 1.婚配制度的定义和进化 婚配制度:种群内婚配的类型。包括异性识别、配偶数、配偶持续时间以及对后代的抚育等。 高等动物婚配关系的特点 雌性的投资大于雄性。 雄性可多次交配,雌性更关心交配的成功率。 雌性是限制者,雄性是被限制者。 一雄多雌制最常见,一雄一雌制起源于一雄多雌制。,14,2019,-,2.婚配制度的类型 (1)单配偶制 鸟类较普遍,如鸳鸯、天鹅、丹顶鹤等。 哺乳类单配偶制较少,如狐、鼬和河狸。 晚成鸟类因幼雏发育不完善,需双亲共同抚育,所以,晚成鸟多为单配偶制; 早成鸟因雏鸟生长迅速,必须保证优质食物的供给,所以,早成鸟大多为多配偶制。,15,2019,-,(2)多配偶制 一雄多雌:最常见的婚配制度。 如海狗,雄兽到达繁殖基地,占领、保护领域。一只雄兽有雌兽3-40只。 一雌多雄:很稀少,鸟类仅l%。 距翅水雉是个典型。雌鸟与多只雄鸟交配,在不同地方排卵。孵窝育雏均由雄鸟完成。雌鸟个体大于雄鸟,具攻击性。(产卵机器),16,2019,-,3.决定婚配制度类型的环境因素 资源分布:特别是食物和营巢地的时空分布情况。 优质资源均匀分布,有利于单配偶制形成。 优质资源斑块状分布有利于多配偶制形成。,17,2019,-,多配偶阈值:资源从优到劣连续变化时,从单配偶制转变到多配偶制的临界点。越过此点,多配偶制将比单配偶制更有利。 长嘴沼泽鹪鹩 优质栖息地单配偶制 在资源较差时,尽管有未婚雄鸟存在,但一雄多雌现象已很多。雄鸟领地资源质量越高,其配偶数越多。,18,2019,-,(五)领域性(territoriality) 1.概念 领域:由个体、家庭或其他社群单位所占据,并积极保卫不让同种其他成员侵入的空间。 领域行为(territorial behavior):以鸣叫、气味、特异姿势、威胁或攻击方式驱赶入侵者,保卫领域的行为。 保护领域的目的:保证食物资源、营巢地,从而获得配偶和养育后代。,19,2019,-,2. 影响领域行为的因素 领域占有者的体重 领域的大小应能保证足够的食物供应,动物越大,需要食物越多,领域面积也就越大。 领域占有者的食性 食肉动物领域面积大于同样体重的食草动物,体重越大,这种差别也越大。 生活史 鸟类一般在营巢期中领域行为表现最强,面积也大。,20,2019,-,食性不同的鸟类领域面积与体重的关系,21,2019,-,3. 领域的特征 排他性:领域由一个个体或几个个体(一对配偶、一个家庭、无亲缘关系的群体)独占使用,不允许同种动物其他个体进入。 伸缩性:领域大小取决于物种,取决于资源的丰富程度。 替代性:领域占有者转移或死亡后,其领域会很快被其他新来者占领。,22,2019,-,4. 领域的意义 隔离作用:领域行为将可利用栖息地划分为若干单元,促进个体或群体的合理分布,减少种内竞争。 调节种群数量:无领域者不能繁殖。 有利于繁殖:有利于繁殖的领域会长期占领,否则,将另择他地。 自然选择:领域剔除了弱小个体,因此成为一种进化力量。,23,2019,-,(六)社会等级(social hierarchy) 动物种群中各个体的地位具有一定顺序的等级现象。 社会等级形成的基础是优势行为。 1. 社会等级的形式 一长式,独霸式:社群中只有一个优势个体,其他个体无等级。如悬猴、青长尾猴等灵长类动物。 单线式,系列式:群体中每个个体均有特定的等级地位。如甲-乙-丙-丁等。如家鸡,又叫啄食等级。 循环式,三角式;如甲-乙,乙-丙,丙-甲。常见于多雄群体的灵长类。,24,2019,-,2. 社会等级的特点 排他性:新个体被驱逐或处于最低等级。 社会惰性:等级形成后,很长时间内不再变化。 权力欲:幼小个体的成长和优势个体的衰老,等级地位接近的个体间出现权力斗争,优胜者等级地位上升。 雌、雄性等级分别建立。 优势个体的利他性:即优势个体在危险时刻会牺牲自己而保全群体的现象。,25,2019,-,3. 社会等级的意义 减少直接对抗:等级制度建立后,个体间的竞争更多地使用通讯、威胁等方式,避免了直接的争斗。 调节种群数量 资源不足时,优势个体优先获得食物而存活,从属个体则因饥饿而首先死亡。 部分弱势个体失去领地和交配机会,从而降低种群的增长速度。,26,2019,-,(七)他感作用(allelopathy) 1.概念(Molisch,1937) 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化学物质,直接或间接影响其他植物生长发育的现象。 这也是种间关系的一部分,是生存竞争的一种特殊形式。,27,2019,-,2. 他感作用的物质 乙烯、香精油、酚及其衍生物,不饱和内脂、生物碱、配糖体等。 蒿叶分泌物:苦艾精(C25H20O4),芳香族有机酸,抑制毗邻植物。 香桃木属、桉树属和臭椿属叶分泌酚类物质,如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和阿魏酸等,可抑制亚麻生长。,28,2019,-,3. 他感作用的生态学意义 (1)歇地现象 连作影响作物长势,降低产量的现象。 早稻,根系分泌对-羟基肉桂酸,强烈抑制早稻幼苗,连作时则长势不好,产量降低。,29,2019,-,(2)影响植物群落中的种类组成 黑核桃分泌的氢化核桃酮(1-4-5-三羟基萘),被雨水冲洗到土中后,氧化成核桃酮,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因此,其树下很少有草本植物。 银胶菊是一种产橡胶的草本植物,其根系分泌反肉桂酸,抑制自身及其他植物生长。,30,2019,-,刺松分泌苦马酸,抑制东风菜、狗尾草和牛膝等植物的生长,它们在群落中的频度低、生活力弱;而荻、结缕草、华鸡矢藤、苍术和桔梗不受影响,在群落中出现的频度高,生活力强。 用刺松林下的土壤对相关植物进行盆栽试验。结果与用浸出液所做对照实验完全一致。,31,2019,-,(3)影响植物群落的演替 他感作用是引起植物群落演替的重要内因。 在北美草原弃耕地恢复第一阶段,野向日葵的分泌物,对强烈抑制自身幼苗生长,但不影响第二阶段的一年生禾草。因此,向日葵很快被一年生禾草所代替,形成一年生禾草阶段。,32,2019,-,(八)利他行为(altruism) 个体牺牲自我而使社群整体或其它成员获益的行为。 蚁穴遭侵犯时,兵蚁奋不顾身保卫群体 蜜蜂遭到攻击时也有同样的现象 亲代关怀 一些鸟类在捕食者接近鸟巢和幼鸟时,会假装受伤,以吸引捕食者追击自己而避免幼鸟受到伤害,然后再自己逃脱。,33,2019,-,二、种间关系 interspecific relationship 异种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 基本类型:有利(+)、不利(-)、无影响(),34,2019,-,35,2019,-,(一)正相互关系 1. 偏利共生 对一个物种有利,对另一个物种无关紧要的情况。 附生植物兰花生长于乔木的树枝上;地衣、苔藓附生于树木的树皮上; 鮣以其头顶上的吸盘固着在鲨鱼腹部等;,36,2019,-,2. 互利共生 对双方都有利的共生关系称为互利共生。 兼性共生:对共生双方都有好处,但二者无相互依赖性。 专性共生:共生双方相互依赖、离开对方就不能生存的共生关系。 自然界中,生物的互利共生的形式主要有:,37,2019,-,(1)种植-饲养型的互利共生 人类-农作物-家畜,典型的互利共生 切叶蚁-真菌 切叶蚁在土壤中挖掘容积达2-3立升的坑,从植物切下叶子铺在坑里培植真菌。整群蚁完全以此真菌为食。,38,2019,-,(2)植物与传粉动物、种子传播动物的互利共生 大多数靠动物传粉的植物,用花蜜或花粉吸引动物。形成花蜜是一种消耗,但可获得传粉的好处。 许多植物在果实上投入相当大的能量,以吸引动物传播其种子。,39,2019,-,(3)动物消化道中的互利共生 反刍动物瘤胃 具有特殊的细菌和原生动物,分解纤维素、合成维生素和菌体蛋白质。 反刍家畜的体温调节机制和反刍作用,使瘤胃成为微生物的良好培养室。 马的盲肠具有类似于瘤胃的功能。 白蚁消化道内的鞭毛虫,以木质素为食,分泌木质素消化酶,帮助白蚁消化食物。(专性共生),40,2019,-,(4)高等植物与真菌的互利共生(专性的)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生物固氮 典型的互利共生,研究也较多。 根瘤菌将分子氮转化为氮化合物,满足自身需要。此外也可供给豆科植物使用。 据估计,豆科植物年固氮量100 kg/ha。,41,2019,-,菌根 真菌利用根的糖类,并为根提供无机营养和生长素。根据根与菌根结合的紧密程度,分为三类: 菌丝生长于根周围,但不进入根内,称为周边营养型菌根,如松树、云杉、山杨、橡树等; 菌丝深入根细胞间隙,但不入细胞,叫做外营养菌根,如兰科植物、帚石楠等; 菌丝深入根细胞内,称为内营养菌根。 地衣:藻类和真菌互利共生。,42,2019,-,(5)生活于动物组织或细胞内的共生 蟑螂脂肪体中共生着许多细菌 蚜虫具有特化的菌苞体,内有酵母一样的共生体,此类共生体都可以通过卵传递给下一代,所以,这种共生是“遗传”的。 这种共生体的代谢活动目前还不清楚,通过抗生素清除这些共生的菌类,宿主会生病。,43,2019,-,3、原始合作 对双方都有利,但不发生依赖关系的种间关系。 寄居蟹背上的腔肠动物海葵对蟹能起伪装和保护作用,海葵通过寄居蟹的运动,扩大觅食范围;,44,2019,-,某些鸟类啄食有蹄类身上的体外寄生虫,当食肉动物来临时,它们会发出警报; 裂唇鱼专吃一些大型鱼类口腔和腮部的寄生物,起着清洁工的作用,而笛鲷则成为顾客。 现知有45种鱼为“清洁工”,它们具有领域。顾客光顾清洁站,清洁体外寄生虫或食物残渣。,45,2019,-,(二)负相互作用 1、竞争 (1)高斯假说(竞争排斥原理) 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两个资源利用方式相同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 三种草履虫在单独培养时均为典型S型增长曲线。 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混合培养时,二者初期均增长,但双小核增长更快。最后双小核在竞争中获胜(二者无相互攻击现象)。,46,2019,-,种间关系 草履虫单独和混合培养时的种群动态,47,2019,-,双小核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混合培养时,则形成共存的结局。 双小核在试管的中、上部,以细菌为食, 袋状在试管底部,以酵母为食。 说明两个竞争种间出现食性与栖息环境的分化。,48,2019,-,(2)竞争的类型及其特征 i.竞争的类型 资源利用性竞争 两物种间无直接干涉,只通过资源竞争影响竞争对手。三种草履虫的竞争即属此类。 相互干涉性竞争 两种生物间不仅竞争资源,而且相互间还进行直接干涉。如:杂拟谷盗和锯谷盗在面粉中,既竞争食物,又相互吃卵。 植物化学它感作用,也属相互干涉性竞争。,49,2019,-,ii.竞争的特点 竞争后果的不对称性 这是种间竞争的共同特点,即竞争双方遭受竞争的影响不同。如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 对一种资源的竞争,可影响对另一种资源的竞争。,50,2019,-,(3)种间竞争模型 i. Lotka-Volterra模型 假设有两个种群,单独生长时符合Logistic模型, 即:物种1:dN1/dt=r1N1(K1-N1/K1) 物种2:dN2/dt=r2N2(K2-N2/K2) (K-N) /K为剩余空间,51,2019,-,当两物种共用空间时,物种1和物种2的剩余空间: (K1- N1 - N2 )/K1 (物种1) (K2- N2 - N1 )/K2 (物种2) 其中:物种2对物种1的竞争系数 :物种1对物种2的竞争系数,52,2019,-,二种群增长模型为: dN1/dt= r1N1(K1-N1-N2)/K1 (物种1) dN2/dt= r2N2(K2-N2-N1)/K2 (物种2),53,2019,-,Lotka-Volterra模型的竞争结局 在物种1数量保持不变,即dN1/dt= 0时,两个极端: N1=K1 (全部空间为N1所独占) 或 N2= K1/ (全部空间为N2所独占) 连接两点,得种群1零增长线 (图a); 在物种2数量保变,即dN2/dt=0时,两个极端情况: N2=K2 (全部空间为N2所独占)或 N1= K2/ (全部空间为种群1所占满); 连接两点,得种群2零增长线(图b)。,54,2019,-,种群零增长的平衡线,55,2019,-,K1K2/; K2 K1/, K1 K2/时,N2取胜,N1被排挤。,56,2019,-,K1K2/; K2 K1/时,两条对角线相交,出现不稳定平衡。 K1 K2/; K2 K1/时,两条对角线相交,出现稳定平衡。,57,2019,-,大麦和燕麦的竞争试验结果,Lotka-Volterra竞争模型在高等植物中的应用 大麦和燕麦按不同比例混合播种,收获时二者比例改变。但不管播种时如何改变二者比例,收获时大麦比例总是大于播种时的比例。 即大麦和燕麦竞争中,大麦始终占有优势。,58,2019,-,如果以收获比例作为下一年播种的输入比例,几年后,燕麦就会被大麦全部取代。 即输出比例大于输入比例,物种1取胜,输出比例小于输入比例,则物种2取胜。,59,2019,-,植物竞争中用输入输出比率表示的四种可能结果,60,2019,-,(4)生态位(niche) 我国过去称之为“生态龛”或“小生境”。1982,中国大百科全书生态学分册编写会议确定,采用“生态位”。 Grinell:一个物种所占有的并具体划分的环境。-生境生态位 Elton:物种在其生物群落中的地位与功能作用。-功能生态位 Hutchinson:一个生物单位(个体、种群)生存条件的总集合体,即允许物种无限生存的超体积。-超体积生态位,61,2019,-,i. 生态位的超体积模型 Hutchinson根据耐受法则提出了生态位形象表达方法。 生物对一个因子的耐受性可表示为线段; 生物对两个因子的耐受性为一个平面。 生物对三个因子的耐受性为三维立体。 如果环境梯度增加到n个,得到一n维超体积。 Hutchinson将这个n维超体积定义为生物的生态位。它包含着该生物生存繁殖所需要的全部条件。(见图),62,2019,-,哈钦松生态位模式图,63,2019,-,基础生态位(fundamental niche) 在生物群落中,某一物种能够生存和生殖的全部最适条件为其基础生态位。这是一个假设的理想生态位,在这个生态位中,所有物化条件都是最适宜的,而且没有天敌和竞争。 实际生态位(realized niche) 生物实际占有的生态位,它包括了所有限制生物的各种作用力(竞争、捕食、不利的气候条件等)。,64,2019,-,ii.生态位的重叠与竞争 当两个生物以同样的方式利用同样的资源时,就会出现生态位重叠现象。 通常,生态位只发生部分重叠,即部分资源被共同利用,其余部分则被各自独占。 生态位的重叠与竞争关系,有以下几种情况:,65,2019,-,内包生态位:即一个基础生态位有可能被包在另一个基础生态位之内。 如果被包围物种处于竞争劣势,它将逐步消失,优势种将占有整个生态位。 如果被包围者占有竞争优势,外包者将从发生竞争的生态位空间被排挤出去,从而实现两物种的共存。,物种2,物种1,66,2019,-,部分重叠生态位 即有一部分生态位空间被两个物种共同占有,其余部分为各自分别占有。在这种情况下,每个物种都占有一部分无竞争的生态位空间,因此可以共存,但具有竞争优势的物种将占有重叠的部分。 在部分重叠生态位中,又可以分等宽与不等宽重叠,67,2019,-,邻接生态位 即二者不发生直接竞争,这样的生态位关系很可能是回避竞争的结果。,68,2019,-,分离生态位 即两个生态位是完全分开的,无竞争,两个物种都可以占有自己的全部基础生态位。,69,2019,-,生态位重叠的现实意义 自然界中,生态位重叠并不一定伴随着竞争。事实上,生态位大范围重叠常常表明只存在微弱的竞争; 邻接生态位反而意味着有潜在的激烈竞争(如种间领域现象),只是由于回避竞争才导致生态位的邻接。,70,2019,-,总结 稳定群落中,生态位相同的两个物种,其中一种最终要灭亡; 稳定群落中,各种群有各自的生态位,避免了种间的直接竞争,从而保证群落的稳定; 生态位的分化,导致种群对群落时空和资源利用互补,减弱了直接竞争。 多种群群落环境资源利用更有效,生产力长期维持较高水平,稳定性也更大。,71,2019,-,2. 捕食作用(predation) 一种生物攻击、猎取、食用另一种生物的现象。捕食者、猎物。广义、狭义。 广义捕食作用包括: 典型捕食:肉食动物捕食其它动物,如狼吃羊;狭义的捕食就指此类; 食草作用:食草动物吃绿色植物,如羊吃草; 寄生: 寄生物从宿主获得营养,但不杀死宿主; 拟寄生:如寄生蜂,将卵产在昆虫卵内,并缓慢杀死宿主。,72,2019,-,(1)捕食者与猎物的协同进化 物种A的性状针对物种B的性状进化,而物种B的这一性状又针对物种A的性状进化。例如: 捕食者:锐利的爪、牙,毒腺,提高捕食效率; 猎 物:保护色、警戒色、假死、拟态等。 蝙蝠:超声波定位。某些蛾类能接受蝙蝠的超声波以逃避蝙蝠的捕食(被捕率降低40%)。,73,2019,-,(2)捕食者对猎物种群的保护作用 捕食者未将猎物捕光,猎物没能饿死捕食者。说明二者在协同进化中,有害作用逐渐减弱。 捕食甚至有利于维持猎物种群的稳定。例如: 北美水貂捕食麝鼠,被捕食者大多无领域、受伤、年老、患病或遗传性较差。捕食者的捕食防止了疾病传播,阻止了不利基因的传播。 捕食者成为猎物不可缺少的生存条件。,74,2019,-,3、食草作用 特点 被食者只有部分机体受损害 植物不能主动逃脱食草动物的采食 (1) 食草动物对植物的危害 吃叶 吮吸汁液 损伤分生组织 采花和果实 破坏根系,75,2019,-,(2) 植物的补偿作用 动物啃食引起植物光合作用效率提高和生物量增加的现象。 原因 植物在枝叶受损害后,自然落叶减少、光合作用产物的分配更有利于地上部生长、整株的光合效率提高等。,76,2019,-,(3) 植物的防卫反应 对动物的采食,植物有主动防卫反应,如产生更多的刺(机械防御)或有毒物质(化学防御)。 悬钩子被牛采食后,皮刺更长更尖硬;金合欢灌丛:刺变得更长更密。(诱导防御) 松树遭锯锋和树蜂危害后,产生新化学物质。 落叶松受松线小卷蛾损害后,针叶变硬,纤维含量增加而含氮量降低。小卷蛾采食此类松针,成虫存活率和出生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