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本论文请比照此毕业论文进行规范文.doc_第1页
法本论文请比照此毕业论文进行规范文.doc_第2页
法本论文请比照此毕业论文进行规范文.doc_第3页
法本论文请比照此毕业论文进行规范文.doc_第4页
法本论文请比照此毕业论文进行规范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 法 学 本 科 毕 业 论 文题 目:_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分 校: 201 年 月 日目 录内容摘要 3一、巨额财产来源不明共同犯罪问题诸观点及其评析4(一)巨额财产来源不明共同犯罪问题诸观点4 1、完全肯定说4 2、限制肯定说4 3、否定说4(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共同犯罪问题诸观点评析5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共同犯罪成立的依据5(一)巨额财产来源不明共同犯罪成立的刑事立法依据5 1、从主体方面分析6 2、从主观方面分析63、从客观方面分析6(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共同犯罪成立的刑法理论依据7三、巨额财产来源不明共同犯罪的刑事责任7(一)主犯及刑事责任分担8(二)从犯及刑事责任分担8参考文献 9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共同犯罪问题【内容摘要】在司法实务中,司法机关查办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件时,经常会遇到犯罪嫌疑人的亲友为使犯罪嫌疑人逃避法律的制裁,在犯罪嫌疑人获得来源不明的巨额财产前与其通谋,并在事后帮助犯罪嫌疑人转移巨额财产,隐瞒巨额财产的真实来源,甚至在司法机关工作人员要求犯罪嫌疑人的这些亲友了解情况时,他们做虚假证明,企图使犯罪嫌疑人逃避法律制裁。对犯罪嫌疑人亲友有些也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这种特定身份,有些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这种特定身份,他们是否构成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共犯,理论界和实务界争议很大,影响在司法机关在办理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件对共同犯罪的认定,本文试通过刑事立法根据和刑法理论根据等方面探讨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共犯问题,来推动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中共同犯罪的研究工作,以便在实务中对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更科学的定罪处罚。【关键词】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共同犯罪;主犯;从犯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共同犯罪问题一、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共同犯罪问题诸观点及其评析 (一)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共同犯罪问题诸观点 在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在查处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件时,时常发现犯罪嫌疑人的亲友为了使犯罪嫌疑人逃避法律制裁,常常帮助犯罪嫌疑人毁灭证据,转移财产,隐瞒财产来源的真相,甚至在检察机关向他们了解有关情况时,向检察机关做虚假说明,隐瞒犯罪嫌疑人非法财产的真实来源。犯罪嫌疑人亲友的这种行为,有些是与犯罪嫌疑人在事前有通谋,有些在事前没有通谋。对此,犯罪嫌疑人的亲友与犯罪嫌疑人能否以共同犯罪论处,这在我国刑法学界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观点。 1、完全肯定说。这种观点认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必须是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这种特定身份,没有国家工作人员这种特定身份的人,不能单独构成本罪。对于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帮助国家工作人员隐瞒巨额财产的真实来源的行为,如果双方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则应当以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共犯论处;如果双方没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对于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应当视情节,以窝赃罪、包庇罪或者伪证罪论处。 2、限制肯定说。这种观点认为国家工作人员在事前通谋帮助其他国家工作人员隐瞒巨额财产的真实来源地行为,应当视为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应以非法所得罪的共犯论处;对于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特定身份的人员,即使事前与国家工作人员有通谋,也不宜以本罪论处,应当视情节和性质,以窝赃罪、包庇罪或者伪证罪论处。非法所得罪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这种特定身份,没有这种特定的身份的人员,不能构成本罪。因为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特定身份的人员,没有向司法机关如实说明巨额财产真实来源地义务,不但不能单独构成非法所得罪,也不能构成非法所得罪的共犯。根据刑法第22条(1979年刑法)规定及有关刑法理论,构成非法所得罪共犯的条件是:(1)犯罪主体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国家工作人员;(2)犯罪人主观上具有拥有巨额非法财产的共同故意和拒不说明财产来源的共同故意;(3)客观上表现为对巨额非法财产的共同占有和支配。 3、否定说。这种观点认为,如果一个家庭有几个国家工作人员,在这种情况下,对这几个国家工作人员可能都构成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观点持否定态度。这种情况下几个国家工作人员是否构成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共犯不应当与家庭内部有多少国家工作人员,关键是看取得这笔巨额财产时的行为时这几个国家工作人员是否构成共同犯罪。此说对在一个家庭内有几个国家工作人员的情况下,这几个国家工作人员可能构成共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观点持否定态度。蔡永彤:法治视野下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法律困境与出路选择,中国监狱学刊2008年4期。认为,如果这种情况能构成共同犯罪,那不管其家庭有一个或几个国家工作人员都可以构成共同犯罪,即构成共同犯罪应当与其家庭内国家工作人员的个数无关,关键是看这几个国家工作人员在取得这些巨额财产时行为是否构成了共同犯罪。如果一个家庭中有多个国家工作人员,他们都是以自己个人的行为独立实施了财产性犯罪行为,虽然他们的犯罪所得都是作为家庭共同财产,但是他们对于各自的行为没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因此不构成共同犯罪。关键是看当初取得某笔财产时其行为是否构成了共同犯罪,而不能看其家庭内财产叠加的结果。(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共同犯罪问题诸观点评析 在上述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关于共同犯罪的几种观点中: 1、否定说观点认为构成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应当与其家庭内国家工作人员的个数无关,关键是看取得巨额财产时各家庭成员的行为是否构成了共同犯罪,而不能看其家庭内财产叠加的结果,得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只能是单独犯罪,而不能确认属于共同犯罪。这种观点的主要缺陷是在于:一是忽略了家庭内数个成员均是国家工作人员的情况下,他们共同实施取得某笔巨额财产时其行为构成共同犯罪的情形。二是忽略了当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家庭成员取得某笔巨额财产时,其他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特定身份的家庭成员事前与其通谋而事后帮助其转移、藏匿或者销赃的情形。 2、限制肯定说认为是否构成共同犯罪应以“身份”为标准,凡是具有国家工作人员特定身份的家庭成员,与其他家庭内的具有国家工作人员事前通谋取得巨额财产后事后帮助其隐瞒巨额财产的真实来源的,应构成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共犯。而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特定身份的家庭成员,即使事前与具有国家工作人员特定身份的家庭成员通谋取得巨额财产而事后帮助其隐瞒巨额财产的真实来源地,也不能构成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共犯,而只能根据犯罪的具体情节和性质,构成窝赃罪、包庇罪或者伪证罪。孙国祥: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主体范围探究,法学论坛2005年3期。这显然具有片面性,违背刑事立法原则和立法精神,缺乏理论根据。3、肯定说的观点比较符合立法原则与立法精神,并有刑法理论根据,认为虽然具有国家工作人员特定身份的人员能够成立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犯罪主体,而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特定身份的人员不能构成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犯罪主体,但是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特定身份的人员与具有国家工作人员特定身份的人在事前通谋取得巨额财产,并在事后帮助隐瞒巨额财产的真实来源的,则应构成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共犯。翁伯明: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主体问题探究,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年6期。 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共同犯罪成立的依据(一)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共同犯罪成立的刑事立法依据刑法第25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刑法第395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或者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差额巨大的,可以责令说明来源。本人不能说明其来源的合法的,差额部分以非法所得论。”这两条款就是认定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共同犯罪成立的立法根据。根据刑法学的有关原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从主体方面分析,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共犯要求行为人两人以上都是国家工作人员,他们共同拥有数额巨大的来源不明的财产,则可直接将各行为人认定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共犯,这种情况比较简单。但根据“主犯决定论”,在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件中,国家工作人员在获取来源不明的巨额财产前与非国家工作人员通谋,当国家工作人员非法获取巨额财产后,非国家工作人员予以转移、藏匿,当司法机关责令国家工作人员和非国家工作人员说出巨额财产的真实来源时,各行为人都拒不说出巨额财产的真实来源,在此过程中,只有国家工作人员才能获取这些来源不明的巨额财产,国家工作人员的犯罪行为对整个共同犯罪起着决定作用,国家工作人员的行为决定整个共同犯罪的性质,非国家工作人员对整个共同犯罪起着次要作用,不能改变整个犯罪的性质,因此,国家工作人员是主犯,非国家工作人员是从犯,作为从犯的非国家工作人员随着主犯一起构成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2、从主观方面分析,共同犯罪的主观要件即共同犯罪故意。所谓共同犯罪故意,具有两个因素:一是认识因素。一般来说,认识因素是指共同犯罪人不仅认识到自己在故意地实施犯罪,而且还认识到有其他犯罪人和自己一起共同配合实施犯罪。二是意志因素,指共同犯罪人明知共同犯罪行为会造成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结果发生。共同犯罪故意中的认识因素即是共同犯罪主观要件的基础与前提,同时也是确定共同犯罪是否成立的关键部分。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共同犯罪故意主要表现在行为人对来源不明的巨额财产具有非法获取与转移、藏匿的故意和拒不说明巨额财产真实来源的故意两方面。首先探讨一下共同非法获取与转移、藏匿巨额财产的故意,具体表现为两种情况。第一、当各行为人都是国家工作人员时,各行为人具有共同的非法获取巨额来源不明财产的故意。第 二、当行为人是国家工作人员与非国家工作人员时,国家工作人员与非国家工作人员通谋,当国家工作人员非法获取了巨额财产,非国家工作人员予以转移、藏匿,他们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拒不说明巨额财产真实来源的故意,这也分两种情况。第一、当各行为人都是国家工作人员时,他们共同获取了巨额财产,并且在司法机关责令他们说出巨额财产的真实来源时,他们拒不说明巨额财产的合法来源,显然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第二、当国家工作人员非法获取巨额财产,非国家工作人员帮助国家工作人员转移、藏匿来源不明的巨额财产后,受到司法机关的追查,他们拒不说明其真实来源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3、从客观方面分析,共同犯罪的客观要件,是指各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犯罪行为。所谓共同犯罪行为,是指各犯罪人为追求同一危害社会的结果,完成同一犯罪,而实施的相互联系、彼此配合的犯罪行为。在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中各行为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共同的犯罪行为”不仅指各共犯人都实施了属于同一犯罪构成的行为(包括犯罪中具有重合性质的行为),而且指各共犯人的行为具有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的性质,各共犯人的行为与结果之间具有物理的或者心理的因果性。张明楷:刑法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年8月版,第325页。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共同犯罪行为具体表现为:国家工作人员非法获取巨额财产,非国家工作人员予以转移、藏匿,当司法机关责令各行为人如实说明巨额财产的合法来源时,各行为人均拒不说明或不能说明巨额财产的合法来源,反映在行为方式上,具有作为和不作为相结合的特征。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作为与不作为的结合。(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共同犯罪成立的刑法理论根据因为根据刑法上的“主犯决定论”的基本观点,在一般共同犯罪中,根据主犯的犯罪性质来确定共同犯罪的犯罪性质,从犯的犯罪性质由主犯的犯罪性质来确定,即主犯属于何种性质的犯罪,其他从犯也为何种性质的犯罪。孟庆华:贪污共犯中主从犯的认定问题探讨,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3期。 例如,在强奸案件中,妇女不能成为该种案件的犯罪主体,但是妇女帮助男子实施强奸行为的,妇女与男子共同构成强奸罪,妇女的犯罪性质由作为主犯的男子的犯罪性质来确定,共同构成强奸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1992年12月关于办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第8条第3款也是“主犯决定从犯”的明确规定:“与盗窃犯罪分子事前通谋,事后对赃物予以窝藏或代为销售或者购买的,应以盗窃共犯论处。” 该种“主犯决定论”具有的合理性在于:在共同犯罪中,主犯起组织、领导、策划、指挥等主要作用,主犯的犯罪行为性质对整个共同犯罪起决定作用,而从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性的作用,从犯的犯罪性质改变主犯的犯罪性质,从犯的犯罪性质由主犯的犯罪来确定。因此在共同犯罪过程中,主犯的犯罪性质决定整个共同犯罪的犯罪性质。 “主犯决定论”同样也是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共同犯罪成立的刑法理论根据。在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犯罪过程中,当具有国家工作人员特定身份的人员获得巨额财产后,其他国家工作人员或者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特定身份的人员协助转移、隐瞒非法获得的巨额财产时,在这种情节下,非法获取巨额财产的国家工作人员是主犯,而其他协助转移、隐瞒巨额财产的行为人属于从犯。主犯的犯罪性质决定从犯的犯罪性质,作为主犯的国家工作人员被认定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后,其他帮助进行转移、隐瞒巨额财产的行为人不论是否具有国家工作人员特定身份均属于从犯,应当遂主犯一起被确定为构成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三、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共同犯罪的刑事责任根据刑法总则中关于共同犯罪的一般原理,探讨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是否存在共同犯罪问题,其主要意义在于,正确认定各个行为人在实施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共同犯罪的地位及作用大小,来使各个行为人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一)主犯及其刑事责任分担 按照刑法第26条第1款规定,主犯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由于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特殊性,主犯一般不会出现在犯罪集团中,基本上是在共同实施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过程中形成的,亦即是在共同犯罪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刑法第26条第4款规定,对于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在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中其主犯应当承担的刑事责任,就是要按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全部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在司法实务中,共同犯罪中的主犯和从犯在承担刑事责任方面差别很大,一般主犯视为从重处罚的一种情形。虽然在刑法总则中并没有规定对主犯从重处罚,但是刑法总则中明确规定“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主犯无疑应当予以从重处罚。(二)从犯及其刑事责任分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