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区国民经济发展报告.doc_第1页
白云区国民经济发展报告.doc_第2页
白云区国民经济发展报告.doc_第3页
白云区国民经济发展报告.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白云区国民经济发展报告一、2004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2004年,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预期目标全面完成。全年完成生产总产值53.63亿元,同比增长1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9亿元,同比增长7.5;第二产业增加值32.39亿元,同比增长17.4;第三产业增加值19.65亿元,同比增长12.3;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157.739.2。财政总收入完成7.97亿元,同比增长13.19;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97亿元,同比增长17.9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73元,同比增长11.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488元,同比增长1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66亿元,同比增长22.1,区属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86亿元,同比增长25.4 ,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8.85亿元,同比增长45.2。(一)工业经济主导作用增强,产业结构日趋优化截至2004年底,全区规模以上企业达86家,比上年增加17家,累计实现产值85.71亿元,同比增长20.9;区属规模工业完成产值27.56亿元,同比增长61.7;全区产值上亿元企业(区属)达5家,比上年增加2家。铝及铝加工、新材料和电子产品、食品医药四大优势产业累计实现产值近65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5左右,并获“全国食品工业强县”称号。全区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完成乡镇企业增加值15.38亿元,比上年增长27.79,乡镇企业工业增加值完成10.28亿元,比上年增长31,乡镇企业营业收入完成61.47亿元,比上年增长36。(二)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民收入有较大增长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率先取消农业税及其附加,各项农业政策补贴达1400多万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完成年产8万盆蝴蝶兰基地建设,新增花卉苗木种植面积2015亩,全区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10000亩,年产值6000余万元。摆茅晚番茄、黑石头香葱等品牌蔬菜基地和无公害蔬菜基地的示范带动效应进一步扩大,晚番茄种植面积突破3000亩,香葱种植面积达2500亩,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7700亩,建立无公害蔬菜检测点2个。二元杂交猪等新品种推广规模进一步扩大。农民现金收入实现近二十年来最大增幅。(三)第三产业稳步发展,消费需求平稳增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1亿元,增长15.3。接待游客4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50万元。全区商贸业格局朝着大型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白云中路购物商业区、园外园餐饮娱乐区、同心路金融保险信息服务区、金谷园建材装饰材料市场等专业功能区。房地产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全年开工房地产项目18个,总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四)固定资产投资有保有压,城市建设和管理取得新进展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力度,提升城市整体功能,行政中心续建工程基本完成,新区“四路”全面完成路面硬化,中环路、育才南路已通过验收。新区房地产发展迅速,房开项目进展顺利,南湖新区进入整体开发阶段。旧城区大规模改造基本结束,阳光花园等项目的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小城镇建设取得新突破,麦架镇被列为全国重点城镇建设行列。以“创建文明城区”为契机,加强城市管理,巩固治理成果,新增城市绿地面积11.15万平方米,市容环境有较大提高。(五)努力改善投资环境,招商引资呈现良好态势引进项目264个,实际到位市外资金18.85亿元比上年增长45.2其中外资到位资金840万美元。启动了贵阳白云新材料产业园“四通一平”建设、东西部合作及外商投资园刚玉南路和莲花路的建设、食品工业园二期基础设施建设和贵州南方汇通知识经济产业园一期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艳山红工业园的供水工程建设。在全省投资环境考核中连续两年保持全省第一,获“西部投资环境最佳县(区)”称号。(六)继续深化各项改革,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基础教育由实现“两基”向“双高普九”扎实推进,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7。成功举办第八届国际风筝会,建成白云区有线数字多媒体信息网络基础平台(HFC),全面实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完善计生保障机制,为农村独生子女户、双女结扎户办理计划生育养老保险,覆盖面达100,全区计划生育率达98.5,获全市计生工作考核一等奖。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完善,不断扩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覆盖面,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净增参保1972人,累计达5813人,农村合作医疗参保52120人,参保率达96.4。全年共发放城乡低保金119.64万元,累计保障7916户17566人次。组织实施各级科技计划项目28项(其中国家“863”计划项目6项),争取上级科技扶持资金1300万元,获“全国科普示范城区”称号,成为国家科技工作试点县之一。全面落实就业和再就业扶持政策,新增就业岗位2555个,完成城乡统筹就业421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完成城镇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578人,完成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1658人。坚持环保“三同时”,全面完成市长环境目标责任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在全市安全生产考核中获第一名。全面推进“平安白云”建设,全区立案率比上年同期下降10.1,破案率上升2.3,社会治安明显好转。二、2005年国民经济发展展望2005年是全面完成“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谋划“十一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主要经济指标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确保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确保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8,乡镇企业增加值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计划生育率达98以上,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21以内。围绕以上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坚持工业强区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优势产业的发展,增加工业发展后劲,确保工业生产快速增长一是以四大优势产业为重点,壮大产业规模,重点支持中铝贵州分公司电解铝扩建、四电解建设项目,支持华光铝型材厂、贵州铝加工厂、天津塑力等铝加工企业的发展,延长铝加工产业链。以1英寸微硬盘项目为核心,大力引进相关项目和关联产业,促进产业规模化和产业链的形成。以苏西(中国)铜箔、蓝天科大、镁合金等项目的建设为重点,大力引进和培育一批新材料技术产业项目,争取在电子功能材料、聚合物材料、铝合金材料和纳米材料的引进和研发方面有新的突破。以贵阳娃哈哈,领先食品、信邦制药等企业为龙头,加快天龙魔芋、泛德制药等项目的建设,促进食品医药业不断发展壮大。二是支持三占钎具、天津塑力线缆、领先食品、银都耐火材料厂等骨干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资产重组,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市场竞争力。三是加快园区的建设步伐,拓展园区可利用面积,增加工业用地,使新引进项目尽早落地。积极引导银行资金、民间资本多形式参与开发园区建设,力争在园区道路、标准厂房建设等方面有较大突破。四是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促进中小企业特别是非公企业的发展,积极组织企业争取上级专项扶持资金,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确保实现非公有制增加值11.48亿元,增长17以上。(二)把握“建设大贵阳”、金阳建新区的战略机遇,以南湖新区建设为重点,全面加速建设现代化的城市中心区一是全面加快南湖新区建设,完善“四路”配套设施和绿化工程,推进新区主干道周边地块的组团式开发。二是构建辐射周边、服务全区的商业中心区。实现旧城改造重点向完善城市服务功能、营造城市环境的转变。三是加强小集镇建设,完善区域城镇服务体系。结合地区优势和产业特色,做好集镇产业发展,有效增强城镇对农村资源的吸纳整合功能。四是加强城市管理,完善城市功能。以中心城区的要求进行城市管理,巩固创建文明城区工作成果。完善城市管理体制,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和水平。继续实施城市绿化工程,全年确保新增城市绿地10万平方米。加强城市大气、施工扬尘和噪音污染的防治工作,全面取缔烟尘控制区内2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基本完成污水处理厂土建主体工程,提高城市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三)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加快开发区建设,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一是继续以四大优势产业项目为招商引资重点,充分发挥驻外招商处的作用,深入开展专业招商、专题招商、专项招商和专职队伍招商,力争在引进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性强、单体规模大、产业链效益明显的大型项目和境外资金项目方面有大的突破。二是完善开发区软硬环境。强化“一站式”服务制度,树立诚信形象和服务观念,为投资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用地的土地储备力度,力争引进项目能顺利落地。三是努力抓好引进项目的建设,加强与业主的沟通和交流,作好协调和服务。(四)以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为重点,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一是做大做强花卉苗木产业,把发展花卉苗木产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来抓,以“公司农户协会基地”模式,大力发展农户种花卉,形成12000亩花卉苗木产业带,以东森、新纪园、婕兰、仁都公司为重点,带动发展花卉产业,扩大高档花卉生产规模;以二环林带建设为契机,发展以经果林为主的城市绿化苗木生产,逐步形成8000亩经果林产业带。二是大力发展特色蔬菜和种养殖业规模,依托摆茅和黑石头,实现4000亩晚番茄产业带和4000亩香葱产业带。强力推进畜禽养殖业的发展,以兴华公司、佐氏乳业为重点,带动农户发展特色畜禽养殖,通过小桥种猪良种扩繁场带动二元、三元杂交猪养殖,发展20000头二元、三元杂交猪基地;积极扶持养鸡、养鸭、养鹅,形成50万羽家禽产业带。三是大力建设和完善蔬菜、花卉苗木批发市场,拓展销售渠道。开拓省内外市场,扩大农副产品外销量,促进农民增收。发挥领先食品、万福食品、天龙魔芋等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发展订单农业,抓好莲花白基地、脱毒马铃薯基地等农产品原材料基地的建设。四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加强农村道路、农田水利、改水、改厕、沼气池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通村通户道路改造20公里,完成中低产田土改造1400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1950亩,完成沼气池建设800口。(五)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不断提升服务业水平一是继续以市场建设为重点,抓好白云中路购物商业区、同心路金融保险信息服务区、园外园餐饮娱乐区、长安商业步行街的建设,完善功能区服务功能,提升投资吸引力,尽快产生集聚效应。完成全区商业网点规划编制工作,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化流通方式。抓好有色金属专业市场建设,规范花卉批发市场,逐步完善全区市场建设。二是结合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推进房地产业的发展,提升我区居住环境质量和城市形象。三是积极培植开发旅游资源,做好特色景点的开发、包装和推介工作,加速推进夜郎公园、西普陀寺的建设,进一步完善贵州民族民俗博物馆,完成白云公园3A级旅游区的评定工作。做好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多方吸引资金发展旅游业。(六)理清思路,认真抓好“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按照“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注重统筹兼顾,促进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地区之间、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坚持科学性、前瞻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编制原则,完成“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七)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小康建设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确保“双高普九”顺利实施,深化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改革,实施好“名师、名校”工程。全面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区100学校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创新机制,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建设好“文化白云”。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故应急机制、传染病监测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基层卫生监督体系,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能力。完善城乡卫生服务网络,提高社区及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加强计划生育机构标准化建设,稳定低生育水平,计划生育率达98以上。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扩大养老、失业保险覆盖面,做到应保尽保。全面落实就业和再就业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