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科研训练工作管理办法.doc_第1页
课外科研训练工作管理办法.doc_第2页
课外科研训练工作管理办法.doc_第3页
课外科研训练工作管理办法.doc_第4页
课外科研训练工作管理办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本科生课外科研训练工作管理办法(2014年10月修订)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本科生课外科研训练工作是我校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是全面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学分化的重要举措。第二条 本科生课外科研训练工作坚持“全员参与、训练为主、重在过程”原则,在围绕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科学的创新精神、突出的实践能力及和谐的团队品质,促进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手段,使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与综合实践能力普遍得到提高。第三条 本科生课外科研训练工作要结合各院系的学科或专业特色,确立一个学科一套基础性训练体系,一个专业一组综合性训练方案,一位骨干教师至少指导一项科研训练项目的目标,为学生提供科学研究条件,实现对本科学生的全员覆盖。第二章 组织机构第四条 学校成立本科生课外科研训练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教学工作副校长任组长,成员由教务处、团委、科学技术处等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全面负责工作的统筹、规划、管理及保障。办公室设在校团委。第五条 学校成立本科生课外科研训练专家指导委员会,由校内相关学科专家组成,主要负责对课外科研训练工作的实施过程进行指导、监督及审查。教务处负责协调专家指导委员会开展工作。第六条 各院系成立相应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院长(主任)担任,主管教学、科研的领导担任副组长,成员由教学、科研、团委及各教研室的负责人共同组成。其中,教学部门负责课外科研训练项目的立项审批、立项公示、中期检查与结题验收;科研部门负责项目征集与发布、成果交流与推广;团委负责学分认证及教师酬金核算;各教研室负责指导教师选派及管理。第三章 工作内容与要求第七条 本科生课外科研训练主要以第一课堂专业学习为基础,面向本学科或本专业的全体学生,组织开展学术讲座及报告、课外科研训练项目研究、科技学术竞赛等活动。第八条 学术讲座及报告可通过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举办高水平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及学术研讨活动,形成规范的开办讲座及学生参与计划,满足学生获取学分需求。通过学术讲座及报告等形式,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了解学术道德规范、政策法规,把握科学研究的整体流程及关键环节,掌握学科基础及前沿发展动态。第九条 课外科研训练项目选题通常来源于教师在教学、科研、生产、管理等方面的课题,学生结合专业学习及社会实践过程中的课题,企业生产中需要解决的相关问题。项目研究一般为一学期,确有需要可以适当延长时限,但不得超过二年。1申请立项。课外科研训练项目主要资助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动手能力强、有充足时间和精力保障的二、三年级本科学生,鼓励学生组建研究团队。项目申请应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内容完整,选题应与学生所学专业或就业相关,能够培养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难度适合本科生知识和能力的实际水平,研究方法和技术科学、合理、可行,能取得实质性研究成果,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学生自选指导教师,在教师指导下,收集资料、制定研究方案,开展研究工作。成立本科生课外科研训练专家评审组,项目申请集中受理后,由学校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并向全校公布立项结果。2过程实施。由学校出台课外科研训练中期检查、结题验收和成果交流办法,组织有关人员对项目进行抽检,包括项目执行情况、时间进程、存在问题、意见建议和下阶段工作安排等。各院系组织开展项目中期检查,向学校汇报检查结果。学生按时完成项目阶段性研究总结,写出总结报告,报送学院审核。学校、各院系要定期组织课外科研训练项目报告交流活动,为参加项目研究的学生提供交流学习机会。3结题验收。本科生课外科研训练专家评审组负责项目结题答辩和成绩评定。答辩由学生代表陈述,专家提问,学生解答,主要考查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分析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学生需提交相关项目研究报告及研究成果,如调查报告、图纸、软件、产品、作品、仪器装置、学术论文、专利、获奖证书等。对已结题的项目,经学院推荐,学校组织专家评审,评定学生课外科研训练优秀项目,编写优秀成果汇编,评审提炼优秀案例,总结有效经验,搭建广泛的交流平台。第十条 科技学术竞赛以各学科或专业特点进行规划设计,每个专业一年至少举办一项覆盖本专业全体学生的常规性科技学术竞赛。竞赛可分为普及和提高两个阶段,其中普及阶段重点面向本科低年级学生,提高阶段重点面向本科高年级学生。竞赛要有规范的赛事规程和评比、表彰办法。通过竞赛汇集学生学术论文、专利、发明创造作品等课外科研训练成果,展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水平,激发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崇尚科学、勇于创新的良好氛围。第十一条 各院系要形成课外科研训练成果收集和展示的长效机制。包括竞赛组织、项目运作、成果发布等在内的成果展示平台,通过网络、电视、电台、宣传栏、校报、新媒体等多种渠道,项目发布会、项目答辩会、作品展览、交流报告会、创新年会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课外科研训练取得的成果加以宣传展示。第十二条 各院系为开展科研训练、科技竞赛等工作提供相关物质和经费支持,有关实验室为学生科研训练工作提供器材、场地和服务。第十三条 各院系充分利用“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网”做好相应活动信息的发布,便于学生在网络上查询具体工作安排。第四章 学分认证与管理第十四条 本科生课外科研训练共5个必修学分,学生需在第1-7学期内完成。其中,学生需听学术讲座及报告获取1学分;通过参加院系组织的科技学术竞赛、课外科研训练及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活动获得其余4学分。第十五条 学生参加课外科研训练活动并完成各项预定任务,即可获得相应的学分及成绩。其中,学生参加一项课外科研训练活动,可获得2个学分,具体成绩由学生所在院系按照学生参加活动情况给定。第十六条 学生参加院系级科技竞赛并获奖,即可获得相应的学分及成绩。每项院系级科技竞赛为2个学分,获奖等级分特等、一等、二等、三等和优秀奖。其中,获特等奖和一等奖,成绩为“优秀”;获二等奖和三等奖,成绩为“良好”;获优秀奖,成绩为“中等”;其他为“合格”。第十七条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听学术讲座、报告等次数满5次,可获得1学分,成绩为“合格”。第十八条 学校鼓励学生参加更高层次的课外科研训练活动,对于参加校级及以上科技学术竞赛并获奖,参加校级及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研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申报国家专利等的学生,可由学校结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素质拓展学分实施细则给予学生相应的素质拓展选修或奖励学分及成绩。第十九条 各院系要利用“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管理系统”做好课外科研训练学分的认证与管理工作,重点要做好学生参加学术讲座、报告等活动的记录,做好学生参加课外科研训练工作的组织,做好相关活动档案的建立及管理等。第二十条 在本科生课外科研训练学分评定过程中要坚决杜绝弄虚作假行为,一经发现,将立即取消学生所申请的学分,并视情节轻重给予责任人相应的纪律处分。第五章 指导教师选聘与管理第二十一条 本科生课外科研训练工作指导教师一般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师德高尚,责任心强,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主持或参与过校级以上的科研课题。特别优秀但还不具备讲师以上职称的青年教师或高年级研究生,经教务处、校团委批准后,也可担任指导教师。第二十二条 每位指导教师最多可同时指导60名本科学生。第二十三条 指导教师的主要职责如下:1定期组织学术讲座或报告,普及专业、学科的前沿知识,为本科学生参加课外科研训练活动和科技竞赛做好入门指导;2吸纳并指导学生进行课外科研训练项目研究,对指导项目负有监督、管理和保证的责任,保证项目的人员稳定、团结协作; 3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学术竞赛,协调参赛准备期间的物资、经费和实验条件等;4配合学校和院系实施项目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经费决算和工作总结等。第二十四条 学校统一印制本科生课外科研训练工作记录手册,由指导教师对学生参加科研训练工作进行认真、及时的记录。每学期指导教师需对学生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并记入手册,并接受院系本科生课外科研训练工作领导小组检查。第二十五条 指导教师接受院系本科生课外科研训练工作领导小组和学生监督,院系本科生课外科研训练工作领导小组每学期对指导教师进行一次考核,原则上,对于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教师将取消指导教师资格或不再聘任。1所带学生三分之二投不合格票者,原则上取消指导教师资格;2无正当理由不按要求完成相关工作任务;3长期不履行指导教师工作职责;4其它由院系本科生课外科研训练工作领导小组认定不适合担任指导教师的情况。第二十六条 学校对参与本科生课外科研训练工作的教师计算相应工作量,重点针对教师举办学术讲座和报告次数,指导学生数量,指导学生参加科研训练项目、科技学术竞赛、申报专利及发表学术论文等情况进行计算。具体计算方法如下:内容计算办法系 数 值说 明讲座报告G=(C1+ C2)Mn100,C1=2;n100,C1=6;C2=21.n为学生人数;2.M=25。科研训练n60;C3=1;H1=理论培训学时;H2=实践指导学时1.每名教师指导学生上限为60人;2.理论培训学时按照培训具体时间计算;3.实践指导学时按照一周10学时计算,不足一周的按照每天2学时计算。学术竞赛G=A1MA1=4、3、2、1参加由校团委统一认定的院系级科技竞赛并获奖。A为每件获奖作品等级。G=A2MA2=8、6、5、4参加由校团委统一认定的校级科技竞赛并获奖。A为每件获奖作品等级。申报专利G=P1MP1=60学生(前三位)获批发明创造专利。G=P2MP2=10学生以第一持有人获批实用新型专利。发表论文G=R1MR1=100学生第一作者发表特级学术期刊。G=R 2MR2=60学生第一作者发表一级学术期刊。G=R3MR3=20学生第一作者发表二级学术期刊或学生第二作者发表特级学术期刊。G=R 4MR4=10学生第一作者发表三级学术期刊或学生第二作者发表一级学术期刊。G=R 5MR5=2学生第一作者发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等。第二十七条 学生参加科技学术竞赛、申报专利和发表学术论文过程中,指导教师数量不得超过2人。同一项工作或同一个项目只能为指导教师计算一次工作量。院系级科技学术竞赛指导教师需所在院系出具相应指导证明,且每人奖励总额不超过500元。第二十八条 教师工作量每学期计算一次,由教师本人填写本科生课外科研训练工作量统计表,并把有关学生的获奖证书、工作记录本等证明材料和工作量统计表一同报院系本科生课外科研训练工作领导小组,经审核并加盖公章后报送学校,时间一般在每年6月20日和12月30日之前。第六章 学生管理与要求第二十九条 本科生课外科研训练工作实行师生双方互相选择机制,各院系在选定指导教师后,要把教师情况向学生进行详细介绍,学生自主选择教师,教师根据报名情况自主选择学生。院系本科生课外科研训练工作领导小组应该尊重选择结果,但也可根据工作需要进行适当调剂。第三十条 指导教师和学生的选拔一般在每年的6月。指导教师和学生选择后一般不要更换,一直到大学三年级结束,并原则上在大学四年级直接转为指导毕业设计。第三十一条 在实施科研训练项目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训练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查阅文献、分析论证、制定方案、设计或实验、分析总结等方面的独立科研工作能力,指导教师要对项目执行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第三十二条 学生参加各项课外科研训练工作,应该尊重指导教师,积极主动的接受任务,按时参加活动,服从安排指导,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深入思考,勤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