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十五篇.docx_第1页
2018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十五篇.docx_第2页
2018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十五篇.docx_第3页
2018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十五篇.docx_第4页
2018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十五篇.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十五篇 【一】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也是新时代做好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重要依据和根本遵循,各级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基础性、关键性工作常抓不懈。为确保2018年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各项重点工作扎实有效推进,根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发20181号)和浙江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行动计划文件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现就2018年我市美丽乡村建设提出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和台州建设“山海水城、和合圣地、制造之都”战略目标,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加强美丽乡村调查研究,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全面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深化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切实补齐生态环境短板,努力实现村庄全域景观化,推动“裂变发展,赶超跨越”,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美丽浙江的“台州样板”提供更多更好更为有力的台州模块、台州经验。 二、目标任务 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创建。创建美丽庭院10万户,建成市级美丽乡村精品村22个、省级乡村振兴精品村20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10个,争创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1个。 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全面完成第四、五、六批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16个重点村和83个一般村年度建设任务。第四批省级历史文化村落顺利通过绩效评估,6个重点村力争全部获得a级评定,第五批、第六批省级历史文化村落分别完成80%和30%形象和进度建设要求。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建成省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三化”处理示范村20个、省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三化”处理试点村80个,建成市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三化”处理示范村50个,完成929个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三化”处理村建设;进一步推进落实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三化”处理基本全覆盖,巩固深化建设成果。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面梳理、完工、交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及提标改造项目,加强农村生活污水网管和终端日常维护,强化运维管理服务;对具备截污纳管进厂处理条件的村域自建终端项目有计划进行纳管进厂二次处理;进一步做好海湾沿线、河道沿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查漏补缺工作。 三、基本要求 (一)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按照“全域规划、全域整治、全域建设”的要求,健全具有台州特色的“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镇(乡)域村庄布点规划村庄规划(设计)农房设计”规划设计层级体系,推动多规融合在村一级落地实施。修订完善县域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明确创建主题、目标方向、总体布局以及建设导引。配套编制示范乡镇、精品村和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建设详规,科学定位景观带和节点村的功能、规模和特色。强化与县域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对接,确保规划能落地、可实施。广泛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传承优秀文化,注重展现地域特色和江南风格。对村落尚未定型、可深度打造的村庄,或者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应聘请资质高、视野广、理念新的设计团队全面编制建设规划;对村落形态已经基本定型,不可能拆建新建的,规划应侧重于局部改造和节点建设。 (二)不断夯实美丽乡村建设基础。一是深入推进“垃圾革命”。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巩固深化垃圾分类基本全覆盖成果。按照“一年巩固提升、两年健全规范、三年常态运行”要求,突出抓好源头分类精准化和终端处置科学化,补齐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和有毒有害垃圾处置体系短板,清除废弃站房、改造留用站房,全面清理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敞开式露天中转站房,统筹安排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三化”处理终端站点建设和运维管理,健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体系。多渠道开展宣传培训,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宣传主渠道作用,宣传普及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处理知识,努力培养农民自觉分类意识和良好习惯,确保做到农户愿分、会分、准确分,杜绝混收、混装、混合运,逐步实现垃圾正确分类和源头减量。把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三化”处理纳入基层治理范畴,推广和落实村规民约、“门前三包”、“党建+”、“互联网+”、“物联网+”工作制度,实现责任到人、网格化管理。积极搭建创评载体,实现农户源头垃圾分类分好分差可评估、有奖惩。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公开招标、合同管理、评估兑现”第三方服务管理模式,彻底解决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易反复,常反弹”的困扰,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处理的质量和群众的满意度。二是深入推进“污水革命”。严格执行“河长制”、“湾(滩)长制”、“湖长制”工作要求,全面巩固农村剿灭劣v类水工作成果,加强农村生活污水管网和终端日常维护,强化运维管理服务,确保已建设施能长久使用,持续发挥功效;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提标改造,按照城乡融合、应纳尽纳的要求,对具备截污纳管进厂处理条件的村域自建终端项目,连接终端出水口到市政污水管网作进厂二次处理。认真做好海湾沿线、河道沿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查漏补缺工作,整体提升污水治理成效。三是全面推进“环境革命”。立足“全面整治、全面惠及、全面提升”,结合“五水共治”、“四边三化”、“三改一拆”、“两路两侧”、“四好农村路”建设、农村危旧房改造等工作推进,整合工作资源,全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美化精品点、扮靓风景线,努力构筑“点上出彩、线上美丽、面上洁净”的美丽乡村创建格局,夯实“山海宜居美城”建设基础。 (三)着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创建。启动实施“百村精品、千村景区”工程,加快全域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开展美丽庭院建设,推进庭院绿化,落实“门前三包”制度,以“洁、齐、绿、美、景、韵”六美标准创建美丽庭院。立足村庄全域景观化,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经营,挖掘特色、打造特色、展示特色,努力把农家建成精致小品,把村庄建成特色景点,把沿线建成风景长廊,把县域建成美丽景区,把“点上美”和“全域美”统一起来,变“盆景”为“风景”。注重从自然资源、特色产业、传统人文等方面谋划整个县域的串点连线成片创建工作,以沿景区、沿产业带、沿山水线、沿人文足迹为区域重点,切实将沿线的特色资源串珠成链,深化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推进洁化、绿化、美化工作,着力打造颇具地方特色的美丽乡村风景线(区)。把浙派民居改造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新亮点来打造,推动浙派民居改造依山就势、近水而居、就地取材、彰显特色,努力建设一批具有乡土气息、山海特色、台州韵味的“浙派民居”。对已经建成的美丽乡村示范乡镇和精品村,要进行调研梳理、巩固提升成果,切实做到建一个成一个,建一片成一片,形成滚动效应、辐射效应。积极开展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创建申报工作,形成多地同创、争创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的良好局面。 (四)大力彰显农村特色魅力。坚持以目标为导向、以问题为导向、以精品为导向,按照“一年成型、二年成品、三年成景”的时间表、路线图要求,第四批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今年要顺利通过绩效评估,其中重点历史文化村落要力争获得a级评定;第五批省级重点历史文化村落要完成80%以上形象和进度建设要求;第六批省级重点历史文化村落要按时完成规划编制,启动村庄环境综合治理。综合保护历史文化村落丰富的古建筑遗存和古朴的村落风貌,恢复历史文化村落布局精妙合理、村落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存有环境。围绕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坚持物质遗产与非物质遗产保护共进,优秀传统文化与自然生态文化保护兼顾,保护利用与普及弘扬并重,提高历史文化村落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水平。坚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与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并重,结合农房改造建设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实施差异化的村庄整治建设项目,科学整治村庄环境。坚持保护保全与科学利用互促共进,把培育历史文化村落的文化休闲旅游项目作为农家乐等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完善现代商贸服务设施,培育和发展古村休闲旅游、民间工艺作坊、乡土文化体验、传统农家农事参与等历史文化休闲旅游产业。 四、工作安排 根据本年度我市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任务,总体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细化任务,工作部署阶段(2018年3月-5月) 1、各县市区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工作底数,将省市下达的年度美丽乡村示范乡镇(街道)、美丽乡村精品村、垃圾分类“三化”处理示范村、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等建设任务细化分解到有关乡镇(街道)。明确各类创建对象,并将各类创建对象名单以正式报告形式于4月10日前报市村庄整治建设协调小组办公室备案。(市级各类创建对象各县市区原则上需按任务数1.5倍左右启动实施,具体任务数见附件表格) 2、市辖三区要按照台州市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台财农发xx45号)要求,向市村庄整治建设协调小组办公室、市财政局申报市级财政资金补助项目。 3、市里拟于4、5月份召开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例会和业务培训班,帮助市、县两级业务科室工作人员和乡镇(街道)分管领导统一思想认识,增强业务能力。 4、各县市区要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最新要求修订完善县域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列入年度美丽乡村建设精品村、美丽乡村创建示范乡镇(街道)计划的,要提前启动规划编制和景观设计工作。第六批6个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要完成规划编制。 (二)完善措施,全面实施阶段(2018年6月-10月) 各地要根据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年度目标任务,统筹各项资源,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同时,市里将适时召开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场会,推进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和乡风文明。 1、相关县市区按省农办要求组织第六批6个省级重点历史文化村落参加省统一规划评审。6月底前市里将组织对2018年度市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市级美丽乡村精品村创建规划方案、景观设计和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督查,对部分建设进度明显滞后对象将进行适当调整。 2、健全每月数据核实、两月督查通报、季度督评分析制度,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监督、检查。市“百千”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将组织相关部门和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定期对各地“美丽乡村”建设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开展督查,对结果予以通报,并作为推荐各类省级示范和年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3、各县市区要积极申报创建浙江省美丽乡村示范县,对照关于印发浙江省美丽乡村示范县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浙村整建办xx14号)有关规定,在7月底前完成浙江省美丽乡村示范县创建县(市、区)自查、申报工作。8月份,市里组织2018年度浙江省美丽乡村示范县创建市级核查工作,并迎接省级美丽乡村创建示范县核准。 (三)查漏补缺,考核验收阶段(2018年11月-12月) 1、按照省对市、县(市、区)各项工作年度检查要求,做好迎接省对市、县(市、区)年度工作检查准备工作。 2、迎接省对第四批省级重点历史文化村落检查验收、第五批省级重点历史文化村落中期评估。对在建的重点村和一般村形象进度情况进行检查。 3、对照台州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合格村(示范村)验收标准与规程,开展2018年度市级垃圾分类“三化”处理示范村县初查、市复查工作。 4、对照台州市美丽乡村创建示范乡镇(街道)评价办法(试行)、台州市美丽乡村建设精品村考核验收标准和办法(试行)开展2018年度市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市级美丽乡村精品村县评审、初查和市核准、复查工作。同时,对上一年度通过验收的美丽乡村建设精品村、美丽乡村创建示范乡镇(街道)进行复评。对复评未通过的,取消有关表彰命名。 五、保障措施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政策性强,各地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乡村裂变的“反应堆”,把农村环境治理作为农村发展的“催化剂”,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加强组织领导。着力构建“党政主导、部门协作、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机制,做到思想统一,目标一致。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负总责、亲自抓,切实加强对本区域美丽乡村建设的组织协调;主管领导要拿出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抓美丽乡村建设,帮助基层推进工作。继续深化各级领导干部挂钩联系美丽乡村建设制度,指导和帮助基层破解难题。各级村庄整治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要充分发挥牵头作用,切实承担起综合协调的职能,协助党委政府抓好政策制定、任务下达、指导服务、督促检查、绩效评估等工作。以实干、破难为主线,挂图作战,销号管理,形成主攻态势,狠抓工作落实。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调动镇村两级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各自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二)强化要素保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各级财政要按照“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变,统筹使用、各司其职、形成合力”的原则,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自筹”的资金筹措机制,增强对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的保障能力。要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垃圾分类“三化”处理的投入力度,推动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终端处理设施建设和运维经费纳入到各级财政预算,参照最低工资标准要求,逐步提升保洁员工资水平。支持民营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等社会力量,通过投资、捐助、认购、认建等形式,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注重加强对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的使用管理,确保使用绩效。要进一步强化用地保障,建立多渠道的建设用地保障机制,破解美丽乡村建设用地不足难题。 (三)注重宣传引导。要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监督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要及时总结提炼各地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发挥示范引领和带头作用,激励各地比学赶超,整体推进工作。要积极依靠妇联组织、教育机构搞好宣传发动,开展“美丽庭院”等评比活动进行示范引导,切实提高美丽乡村建设群众的参与性、知晓率、满意度,着力破解存在的“政府拼命干,群众站着看”的现象,变“上头热,下头冷”为“上下同欲,勠力同心”,切实依靠群众的力量推动村庄景观化建设。今年,省市继续将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处理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各地要切实将农村环卫保洁工作纳入村规民约,实现村庄环境治理长效管理。要更加注重农村文化建设,提升人的素质,构建文明的乡风。 (四)严格督查考核。市“百千”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将根据2018年度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和本实施方案,制订出台2018年县市区“美丽乡村”建设专项工作考核办法,以考核促推动、抓落实。各地也要加强督查和考核,制定相应的评价和考核办法,将美丽乡村建设列入对乡镇(街道)目标责任制考核和新农村建设考核。健全每月数据核实、两月督查通报、季度督评分析制度,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监督、检查。市“百千”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将组织相关部门和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定期对各地“美丽乡村”建设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开展督查,对结果予以通报,并作为年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坚持季度例会分析制度,通过分析交流,比速度、比绩效,学思路、学方法,对标看齐、实现突破,裂变发展、赶超跨越,确保如期如实完成年度各项工作任务。 【二】 贯彻中央、省市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为切实做好2018年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特提出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特别是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新“20字”要求,以“一廊十镇(片)百村”美丽乡村示范工程为抓手,以提升农村环境面貌和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为核心,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和环境整治的“升级版”,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努力打造一批村村宜居宜业、户户文明和谐、人人共建共享的农民幸福家园。 二、目标任务 按照“市统筹、县(市区)为主、乡(镇)村负责”的建设模式,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将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工作与打赢脱贫攻坚战结合起来、与特色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与乡村全域旅游结合起来、与“文明乡村”行动结合起来,培植一批有影响、可推广、能示范的富饶美丽幸福文明新村庄。全市围绕“一廊十镇百村”美丽乡村示范工程,继续实施“106”国道和醴茶沿线优雅长廊、 10个美丽乡村示范乡镇(片区)、2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庄建设,成功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4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0个以上。 三、建设内容 (一)提升镇村建设品质,实现“布局美”。规划布局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前提。以云田镇、仙庾镇、三门镇、白关镇、霞阳镇、枣市镇、网岭镇、枫林市镇、渌口镇、“五色九郎”等10个株洲市城乡融合发展片区为核心,培育一批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等专业特色镇。加快中心村房屋改造建设,引导和推动农村居民向集中居住点集聚。促进村庄整体风貌协调和土地集约利用。以50-100户农户或者2-3个村民小组为单位,加快建设以“净化、序化、绿化、亮化、美化、文化”为标准的“小微村落”建设。 (二)打造生态宜居家园,实现“环境美”。环境美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突出抓好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处理、农村污水收集处理、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探索建立政府补助、以村集体和群众为主的村庄保洁筹资方式。推进田、水、路、渠综合配套建设,努力打造“路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村庄环境。禁止非法挖山、填水、砍树、改地等破坏生态的行为,实施山、水、林、田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鼓励各地规范农民建房,推介采取“短檐口、小青瓦、搭子墙、棱格窗、竹纹理”等徽派设计要素,改造提升民居风格。 (三)加快村级经济发展,实现“产业美”。产业发展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鼓励探索和重点支持土地流转整村推进试点,促进土地向特色农业集中,实现一村一品、一村一特。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发展“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生产和认证。利用农村景观、田园风光、山水资源、人文特色,改造提升一批集休闲、观光、体验、展示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景点。加快构建适于农村电商发展的产业体系,搭建村级电商平台。鼓励和引导各地积极探索资源开发、土地经营、实体带动、服务创收和资本运作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不断壮大集体经济,示范村年集体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 (四)健全农村基础设施,实现“生活美”。基础设施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加强村组道路提质改造建设,支持农户硬化通户便道。健全通信、广播、电视、电话、网络、邮政等公共通信设施,优化空间布局。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和农村自来水普及工程建设,实现农村自来水入户率90%以上,水质达到国家卫生标准。全面实施农村电网扩容增效,确保生产生活供电足量、平稳、安全。加强村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村内电视信号稳定、网络信号全覆盖。加强高标准农田、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机耕道建设。 (五)强化乡风文明建设,实现“风尚美”。乡风文明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灵魂。大力发展有历史文化记忆和地域民族特色的美丽乡村。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历史沿革,集中展示先进人物、乡贤能人,高度重视古宅、老街、古迹的保护和修缮,收集整理村规民约、村歌家训,发扬传统民俗活动、民间技艺等特色民俗文化,利用乡村景观,凝聚人心,留住乡愁,提升村民荣誉感。开展弘扬“好家风好家训”活动,讲好家风故事,传播治家格言,以良好的家风带动乡风民风。深入开展“星级文明农户”、“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开展“最美农家”评选活动,引导农民群众向上向善。 四、考核标准 美丽乡村创建以及市级示范村验收实行百分制考核(考核指标及验收办法另行发文)。 五、创建方法 1.提出创建申请。美丽乡村示范创建村要围绕“镇村同建”,体现“集中联片”,突出“产村相融”,注重“文旅结合”来选点布局。创建村的选择范围:全市20个特色小城镇周边的村;全市10个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域内的村;106国道、醴茶高速沿线的村。优先选择申报发展潜力较好,特别是有产业基础、旅游资源、文化底蕴的村。各地根据年度示范创建村任务,采取“村申请、镇同意、县统筹、市批准”的申报流程,于当年2月15日前报市农业委审核确定。 2.排定创建项目。县市区要组织各创建村对照创建标准,结合各村实际,邀请设计单位精心编制村庄环境(景观、文化、风貌)提升规划,排定美丽乡村创建年度计划任务,落实具体建设项目,明确项目建设地点、建设内容、投资金额、完成时间,并以每个示范创建村为独立单位,制定年度美丽乡村实施方案和年度重点建设计划任务表,于当年4月底前报市农业委新农村建设科审核、备案。 3.加强分类指导。创建美丽乡村,要立足当地实际,顺应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发展变化趋势,分类型因势利导、分年度循序渐进。要按照村镇规划确定的不同类型,探索不同的创建模式,不指定一套标准,不搞“一刀切”。要注重产业发展,凸显生态文明,保护人居环境,挖掘文化内涵,展现乡村特色,防止“千村一面”。从5月份开始,每个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报送各个创建村的工作进度到市农业委新农村科备案。 4.严格考评认定。11月中旬,各县市区按照株洲市美丽乡村考评指标及标准,对创建村进行初检,并于当年11月下旬向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推荐市级美丽乡村候选名单。市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各成员单位于12月上旬进行现场考评,并根据考评结果,报市委、市政府领导审批,作为推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和表彰奖励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的重要依据。 六、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市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大家一把手和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各联系一个美丽乡村示范(乡镇)片区。各县(市、区)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和分管同志都要联系并办好一个美丽乡村(片区),切实加强对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结合自身工作职责,将美丽乡村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项目申报范围,确保各项政策落实。 2.构建众投模式。美丽乡村建设必须坚持 “政府主导、示范带动、以奖代补、群众参与、整合资金”的投入模式,形成全民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市财政从2018年起,安排美丽乡村以奖代补资金不少于1500万元,每年对效果明显、示范有力的创建村给予资金奖补。县市区每年也都要对每个创建村安排不少于市级扶持资金的配套资金。要通过完善以奖代补政策、整合部门力量和调动各方面资源组织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要以创建美丽乡村为平台,多形式拓宽融资渠道,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以“市场运作,盘活资产”为主要模式的美丽乡村建设平台公司,增强资金运作能力。要充分发挥农村“能人”、“乡贤”的带头示范作用,发挥农村各种理事会、理财小组的组织发动作用,通过建“乡贤馆”、刻石留名、宣传表彰甚至给予政治待遇的形式,让自觉捐资、乐善好施成为广大村民倍感光荣的自觉行动。 3.健全推进机制。建立“市统筹、县主导、镇负责、村实施”四级联动的美丽乡村建设推进机制。市级负责统筹制定全市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和标准,加强对各县(市、区)美丽乡村建设的指导和支持,组织开展市级以上美丽乡村示范创建评选。各县(市、区)要根据市级规划和标准,制定实施计划,落实建设地点,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负责抓好10个“风情小镇”(示范片区)和一批特色村的建设。各乡镇(街道)具体组织实施美丽乡村示范建设,负责区域范围内“106”国道、醴茶高速沿线的“优雅长廊”创建。各村组、社区要对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制定好村庄建设规划,逐项抓好建设项目落实,组织农民群众群策群力建设自己美好家园。 4.强化考核评比。将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纳入对各县市区党委、政府的绩效考核,坚持和完善美丽乡村建设“月督查、季复核、年验收”的督查考核程序。建立健全美丽乡村评价机制,每年评选一定数量的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以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名义授牌并奖励。 【三】 为进一步深入推进我县美丽乡村建设,根据省、市新农村建设精神和xx县“整洁美丽和谐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三年攻坚战实施意见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按照“贫困村优先、沿线连片推进、精品示范带动”的工作思路,突出“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理念,全面完成四项任务:一是完成578个新农村建设点建设任务,实现寮塘乡、泰山乡、洋门乡、竹江乡、瓜畲乡等6个乡镇新农村建设全覆盖。二是继续对吉福路、瓜泰线、安茅线、安宜线等四条主干线沿线村落连片提升打造,高标准完成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带建设;三是继续以“武功山羊狮慕”旅游景区为核心,加强对周边泰山乡、浒坑镇、章庄乡、洋溪镇、钱山乡美丽乡村建设,努力构建旅游精品示范片区;四是继续对泰山乡楼下村县级精品示范村进行高标准提升,并选择枫田镇车田、洋门乡嘉溪、洲湖镇塘边、山庄乡荷溪、严田镇神元、竹江乡店后背、寮塘乡江荫塘、平都镇向阳村等8个村点为县级精品示范村,按5a级以上乡村旅游点标准规划建设;每个乡镇打造12个乡(镇)级精品示范村,按3a级以上乡村旅游点标准规划建设; 每个乡镇创建100户以上美丽庭院,为实现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二、工作重点 (一)夯实基础设施。美丽乡村建设要从改善农村宜居环境基础性工程着手,不断提升村点基础设施。一是优先实施“七改三网”建设。要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把改水、改路、改沟、改厕等“七改三网”基础设施建设内容作为村点建设重点,从农村群众最急需、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着力解决村庄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问题,做到村内主干道和入户便道硬化率100%、自来水入户率达98%以上、水冲厕普及率95%以上。二是因地制宜配套公共设施。鼓励村点依托村庄现有的自然生态,建设休闲广场,利用村内现有闲置房、礼堂等建筑改建村民活动中心,行政村所在地的村庄和农村人口集聚的村庄有条件有需求的要配套“8+4”公共服务设施,打造依山傍水、树木成荫、小桥流水的田园式村庄;严禁大面积城市化修建休闲广场、村牌楼坊,严禁推山毁林、填塘填沟建设公共设施,严禁四面浆砌水塘和村内过度水泥硬化,严禁因施工不当导致村内古樟古树枯死等破环生态的现象。 (二)突出特色亮点。紧扣省“三连线三连片”布点和连线成片打造美丽乡村建设连片村落要求,全面推进美丽示范风景线创建,集中在吉福路、瓜泰线、安茅线、安宜线四条美丽示范带上,重点从传统保护村落、历史古村、生态名村和产业特色村中择优选择47个村庄,通过实施差异化指导、个性化塑造,快速建成一批生态特色村、产业特色村、农家乐特色村、旅游特色村、文化特色村等,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以县、乡级精品示范点创建带动,全面提升578个基础村点的建设水平。 1.科学定位。在县、乡精品示范村点规划前,各乡镇要充分做好调研,根据村庄特点,准确定位建设类型。建设类型共分为六类,分别是: 生态环境示范型村庄:主要是对于自然生态禀赋较好的村庄,要在现有地形地貌、建筑设施、树木植被、池塘河流基础上,就势顺势,科学合理布局道路、绿化、沟渠、活动场所等设施,尽量延续村落原始布局;在选材上,要多用鹅卵石、竹篱笆、旧瓦罐等本土材料,多用本地植物绿化,把公共设施、农户庭院、菜园围栏等建成具有乡土气息的精品;同时积极探索农村污水处理试点,重点推广清洁能源,整村推进以沼气和太阳能热水器为中心、配合沼气工程,进行“七改三网”建设,形成以户为单元的“畜沼菜 (稻、莲、果等)”农业生态种养模式,建设生态家园。 特色产业带动型村庄:主要是对于位于主产区的村庄,重点把发展产业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积极引导村点村民依托本村优势产业进一步扩大种养规模,打造以专业化的生产方式带动村庄发展模式,推进“一村一品”建设,形成优质林果专业村、特色养殖专业村等特色专业村。在建设过程中,紧紧围绕便于游客观光采摘、农耕体验等完善村庄道路、停车场、休闲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做到美丽乡村建设全程化、一站式,助力产业发展,拓展、完善和提升农业旅游服务内涵和服务功能。 先贤文化展示型村庄:主要是对于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文化价值的村庄,在对村庄实行保护治理和“8+4”设施配套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和整理其文化的独特性,以文化旅游方式对村庄进行保护性开发,通过对先贤故居复原、挖掘先贤文化、展示先贤事迹等途径,保证村庄的完整性和文化的传承性,依托村庄的名人轶事展示本地独特的文化品牌。 红色文化传承型村庄:主要是对于以红色文化为主的村庄,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以开发红色旅游为重点,在完善村庄美丽乡村建设“七改三网”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挖掘村庄红色文化,恢复红色旧址,新建一批红色文化景观小品,创新思路引进专业旅游公司开发“农家乐”餐饮业和红色观光旅游等项目,大力开发红色旅游产品,打造红色文化品牌,提高村庄旅游竞争力。 农业休闲观光型村庄:主要是对于生态环境良好、文化特色突出和邻近县城或主干道沿线区位优势较好的村庄,按3a级以上乡村旅游点标准规划建设,高标准完善村内主干道、休闲广场、旅游休闲设施等,并引进专业的运营公司,依托村庄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农业资源,强力打造农产品品牌,发展高效农业、观光农业、外向农业,建成集农业农村观光、娱乐、体验、知识教育于一体的新兴休闲产业,将村庄打造成旅游景区。 传统村落保护型村庄:主要是对于省级历史文化保护传统村落,通过大力整合古村落保护开发、乡村旅游、美丽乡村建设等资金,坚持合理规划、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原则,采取修旧如旧的办法,对村内巷道、牌坊、祠堂、古民居、古建筑进行修复,突显古色古香风格,复原或新建一批展示村庄风貌、完善村庄功能、丰富村庄内涵的景观小品或设施,对古村落人文环境和自然生态加以保护,对传统文化内涵进行深度挖掘,促进古村落保护和美丽乡村建设完美结合。 2.强化标准。县、乡精品示范村点重点要围绕“五精”标准开展创建。 一要精心规划设计。按照“顺应自然、彰显人文、突出宜居”的理念,科学编制村庄建设和发展规划,精心设计农房及其它公共设施,有山显山、有水露水,努力实现“一村一景”、“一村一韵”、“一村一业”。 二要精细整治环境。村庄内搭靠“三房”以及与整体风貌不协调的建筑要全面整治到位;各类线缆、管线要架设整齐;陈年垃圾要清理到位,全面推行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方式开展生活污水治理和河塘、沟渠清淤、生态化治理。 三要精致建设管理。村庄的“七改三网”基础设施建设要到位,单体建筑风格与村庄整体风貌要相协调。综合公共服务中心(站)建设要到位,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要配套完善“8+4”公共服务。公共服务设施管护和保洁工作做到有制度、有标准、有经费、有人员,建设管理要求纳入村规民约。村党支部发挥凝聚力、战斗力强,村风文明和谐,民风淳朴向上,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十个一”目标:即一名义务宣传员、一个道德评议会、一支志愿服务队、一批文明示范户、一部村规民约、一组家风家训、一支农民文艺演出队、一个文体活动小舞台、一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墙、一个善行义举光荣榜。 四要精美打造景观。合理利用地形,结合民俗文化,绿化美化庭院,修缮保护传统古建。有条件发展乡村旅游的地方,村庄花坛、护栏、围墙、公厕、道路等公共设施,按3a级以上乡村旅游点标准进行规划建设,精心打造村口景观、水体景观、绿化景观,多角度彰显村庄特色和韵味。 五要精准发展产业。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争取村集体经营年收入10万元以上。引入社会资本发展土地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依托优美的生态环境、厚重的农耕文明、浓郁的乡村文化、多彩的民俗风情、悠久的村落建筑等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三)优化人居环境。一是开展“清、净、整洁”整治活动。“清”,即清除灰尘、擦去污垢,做到清清爽爽;“净”,即收拾杂物、丢弃破烂,做到干净利索;“整洁”,即整理家什、消除凌乱,做到整齐美观。二是大力开展拆危拆旧活动。大力开展空心村、空心房集中整治攻坚,对无利用价值的破败旧房、土坯房、栏厕、残垣断壁等彻底拆除。三是开展“十乱”、“三违”整治,主要整治垃圾乱倒乱扔、房子乱搭配乱建,广告乱贴乱挂,门店经营乱摆乱摊、门店招牌乱设乱画、车辆乱停乱放、屋前杂物乱堆乱垒、防盗窗乱装乱隔、栏杆乱拉乱牵、菜园乱围乱拦和违规占地、违规建房、违规交易土地房屋等现象。四是深入推进农村清洁工程。从今年起,将农村垃圾清扫、收集、转运、处理的职能移交给县城管环卫部门承担,实现县域范围内城乡环卫“一把扫帚”扫到底,全覆盖;采取ppp模式,大力推行城乡环卫“全域一体化”第三方治理经验做法,积极推行全县农村生活垃圾第三方治理,具体做到“两同步四统一”,即“县城和农村同步推进市场化、清扫和清运同步推进市场化”的原则,实现垃圾清扫、收集、转运和处理“四统一”,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垃圾问题。4个市级扩权强镇试点乡镇要率先实施集镇污水处理工程,精品示范村要率先在年内完成农村污水处理工程。 (四)发展富民产业。一是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依托我县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产业基础等优势,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应市场消费升级需求,优化产品结构,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鼓励扶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创建一批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二是壮大特色富民产业规模。坚定不移推进井冈蜜柚、高产油茶、绿色蔬菜、竹木花卉、茶叶、烟叶等特色富民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发展黄栀子、甜茶、火腿等本地优势特色产业,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三是创新发展农业新业态、新模式。大力推进农村电商发展,支持农产品电商平台和乡村电商服务站建设。在基础条件较好的村庄推进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打造各类主题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积极引导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龙头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力争到2020年全县60%以上的农户参与到合作社生产经营。 (五)健全治理体系。一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牢固树立“党建+”理念,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在中心村、自然村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社会组织中,建立健全党支部、党小组等。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大学生村官、第一书记和党员队伍建设,建立稳定的基层党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制度。二是大力培育文明乡风。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引领,深入开展以“兴家风、淳民风、正社风”活动,努力使每个行政村达到“十个一”目标。三是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经营方式创新,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解决美丽乡村建设后续管理资金难题。积极探索建立公共财政、村集体、村民共同投入的管护经费保障制度。加强村民理事会和村民自治机构建设,制定村规民约,组织村民参与生产生活设施、公共服务场所及环境卫生等日常管护。探索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微信监督平台。 工作步骤 2018年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从2018年1月开始至12月结束,分为五个阶段: 1.选点定点和动员部署阶段(2018年1月-3月):按照“乡镇申报,县新村办审核,县委县政府审批”的程序,确定新农村建设点名单;召开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下发xx县2018年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方案。各乡镇、各挂点单位分别成立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和驻村帮扶工作组,深入村点调查了解村点情况,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宣传发动工作,指导村点成立理事会,并分别出台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方案和帮扶计划,在3月30日之前报县新村办。 2.村庄规划和环境整治阶段(2018年4月底前):各乡镇按照4月底前全面完成村点建设规划的要求,做好村点建设规划;各乡镇、村点要大力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对村点危旧土坯房等进行彻底拆除,对村庄环境卫生、水沟水塘、废弃菜地等进行彻底清理,全面拉开建设路网,对重要建设项目用地进行平整。 3.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阶段(2018年4月-9月):根据建设规划,一是全面完成“七改三网”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即改路、改水、改厕、改房、改沟、改塘、改环境,建设电力、广电、通信网络;二是实施“8+4”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即建好公共服务平台、卫生室、便民超市、农家书屋、文体活动场所、垃圾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公厕,有条件、有需求的精品村,还要建设小学、幼儿园、金融服务网点、公交站。精品村点全面落实到位,一般村点根据需要有选择性建设。 4.整体提升阶段(2018年10月-11月):一是抓好文化提升。充分挖掘村庄文化,建设一批彰显村庄特色的景观小品;建好美丽乡村、农村清洁工程宣传长廊。二是抓好清洁工程。开展村庄环境卫生大清扫,为村点配齐保洁人员和保洁设施,构建农村清洁工程长效机制。三是抓好富民产业。把富民产业发展纳入重要的建设内容,充分调动村点村民根据村庄实际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做好土地流转、整地挖穴和栽植等工作。四是开展示范创建。对照创建标准,结合村庄实际,大力开展美丽示范风景线、美丽示范村庄和美丽示范农户庭院创建活动。 5.检查考评阶段(2018年12月):乡镇自行验收阶段:12月开始,各乡镇组成工作组对全(乡)镇所有村点进行验收,完成工作总结和工作自评,并将有关票据、文件资料汇编成册交县新村办汇总查验;各驻村帮扶工作组完成工作总结和工作自评,并将有关票据、文件资料交县新村办汇总查验。县检查考评阶段:12月中旬,由县新村办牵头组织成员单位对全县美丽乡村建设情况进行检查考评,根据考核结果,分别提出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先进乡镇、美丽精品示范村庄、先进个人名单,评出美丽乡村建设先进乡镇、美丽精品示范村庄,优秀乡镇干部、优秀理事长,由县委、县政府审定后进行表彰。 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一是开展挂点帮扶。继续实行县领导挂乡镇联系制度,挂点县领导要亲自部署、协调推进所挂乡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县直各单位进行挂点帮扶,具体帮扶到行政村,并按要求落实建设资金;二是落实主体责任。乡镇、村组是组织实施和建后管护的责任主体,乡镇的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靠前指挥,规划所人员要参与村庄建设指导;村点理事会要积极参与建设,监督工程质量。三是建立长效机制。各乡镇要科学系统谋划、切实加大投入、充实人员力量、全程跟踪指导,高效有序推进,同时要建立管护机制,切实抓好村庄的日常管护。各村组要建立健全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和新农村建设促进会,强化农民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作用;四是加强协调配合。相关责任部门要把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作为重要任务抓紧抓实,要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协调配合,严把技术质量关,抓好项目建设进度,搞好促进落实。 2.强化资金保障。一是多方整合资金。要通过“专项资金配套一点、涉农部门整合一点、单位部门帮扶一点、村民自筹一点、社会力量捐赠一点”的方式多方筹集建设资金。按照每个省建点30万元,每个自建点20万元,每个县级精品示范村500万元,每个乡级精品示范村100万元的标准安排专项资金。二是继续实行奖补机制来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调动群众筹集建设资金的积极性。具体奖补办法:对于户均筹资10001999元的村点,奖补5万元;对于户均筹资20002999元的村点,奖补10万元;对于户均筹资3000元以上的村点,奖补15万元。各精品示范村户均筹资要达到3000元以上,未按要求筹资到位的,县里将在安排的专项资金中相应扣除,村民筹资的进账时间截止到2018年7月底。各建设点的奖补资金,要全部用于村点建设。三是加大资金监管力度。继续实行美丽乡村建设专款专用、专户拨付、专户报账的核算体系,财政专项资金实行按进度分三次拨付。所有款项拨付,县新村办要向乡镇和乡镇经管站发放拨付通知单,乡镇要及时将拨付通知单复印至各村点公示、存档,村点要凭合法有效凭据到乡镇经管站统一报账。 3.强化工作举措。一是在村庄规划设计上,县委农工部将组织相关人员赴浙江、江苏、上饶等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县级精品点的村庄规划将聘请有经验的领导及文化、民俗、农业产业、旅游、市场等领域的行家组成专家组进行规划评审。二是在激励机制上,县级精品点实行县领导挂点并纳入重点项目奖励范围,乡级精品点实行乡镇党政正职挂点,在进展、质量、效果上开展比学活动,年终对优秀精品点进行表彰;对从事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人员和关心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的乡贤群众进行表彰。三是在招投标程序上,乡级精品点实行简易招投标改革,成立专项工作组打击非法买标卖标等违法违规行为。四是在工程监管上,县新村办将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对xx年新农村建设基础点的验收、审计等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对存在重大问题的乡镇进行通报。五是在实督实导工作上,县新村办要每月将对县、乡精品点进行1-2次全面督查指导,并将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通报。 4.强化督查考评。根据建设进度,由县新村办牵头对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督查调度,掌握工作动态,通报建设进展,确保美丽乡村建设健康有序进行;年内召开1-2次流动现场会,总结经验,推广典型,鞭策后进;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对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四】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福建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精神,根据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福建省财政厅关于公布2018年“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村庄名单的通知精神,确保不折不扣地按期完成各项建设任务,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2018年着力培育和建设一批特色鲜明、村容整洁、环境优美、基础完善、产业突出、生活殷实、乡风文明,重点突出打造在全区具有示范作用的美丽乡村景观带和重点示范村。 (一)2018年省级“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美丽乡村:坎市镇新罗村、湖坑镇六联村、堂堡乡河坑村、湖雷镇白岽村、仙师镇石鼓村、培丰镇文东村、湖山乡里佳村、抚市镇溪联村、龙潭镇联中村、古竹乡黄竹烟村、大溪乡湖背村、陈东乡共星村、高头乡梅花石村、虎岗镇虎西村、洪山乡下径村、城郊镇古二村、合溪乡王社村、峰市镇新坑村、高陂镇睦邻村等19个省级美丽乡村,其中坎市镇新罗村、湖坑镇六联村为示范村。 (二)继续打造区级美丽乡村“四带六村”:抚市镇抚溪村至五湖村和抚市镇抚溪村延伸至龙潭镇联中村抚市镇景观带、下洋镇陈正村至思贤村下洋镇景观带、城郊镇书岭村至东溪至古一村城郊镇景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