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方案(环工2013)1.doc_第1页
培养方案(环工2013)1.doc_第2页
培养方案(环工2013)1.doc_第3页
培养方案(环工2013)1.doc_第4页
培养方案(环工2013)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085229)一、学科概况早在20世纪70年代,我院黄大燊教授就在国内开展了环境科学以及幼儿园环境教育模式研究等工作。20世纪80年代,我校地理系成立了环境与发展教研室,开展了环境规划与管理的调研工作,在此基础上开设了环境规划与管理大专班。1998年正式成立环境科学系,2000年我校也是教育部环境教育中心。2009年通过了全国环境科学与工程学学位点的合格评估,位列甘肃参评单位第二。学院现有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两个本科专业,一个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和一个环境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与甘肃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等十多个单位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校企、校局联合、校内外整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产学研结合,培养了一批国家急需的高级环保人才。学科点凝聚了一批扎根甘肃、眼界开阔、思想活跃、踏实勤奋的高学历、高水平、结构合理、年富力强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长期致力于环境评价与规划管理、城市生态、环境化学、水污染控制技术开发、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生态修复等领域的研究及人才培养。先后承担并完成十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获厅局级以上奖励近十项。在Analytica Chimica Acta、Talanta等国内外权威刊物和重要会议发表论文400余篇。教学和科研综合水平居国内同类专业前列。二、培养目标本领域培养的硕士生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专业技能、知识面宽、适应性强,能够从事城市、区域和企业的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污染的控制与治理、环境监测与评价、生态环境修复以及环境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环境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对环境工程某一研究方向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应有较全面的了解;能熟练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实验方法;具有独立从事环境工程某一研究方向的开发、设计与工程管理的能力,以及适应社会多方面需求的能力和发展潜力。三、研究方向1. 水污染控制工程2. 水质净化3. 现代监测技术方法4. 环境评价与规划管理5. 生态监测技术和生态工程6.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7. 环境恢复生态学8. 区域环境与生态产业9. 空间监测技术10. 工业节能11. “三废”处理技术开发12. 环保及清洁生产技术开发13. 高浊度水净化14. 疾病与环保15. 综合污水处理应用技术16. 含重金属废水处理与综合利用17. 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研究四、学习年限及应修学分学习方式为全日制攻读,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或在职3年。一般不能提前毕业。学业特别优秀、成果特别突出的学生,经导师同意、研究生院批准,可申请提前毕业,但提前期一般不超过半年。确需延长学习年限的一般不超过1年。课程学习2个学期,论文工作2个学期。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政治2学分、外语2学分)4学分,专业必修课不少于8学分,专业选修课不少于10学分,实践课程和实践环节不少于12学分。专业实践不少于半年,依托实践基地,可集中或分段进行。各研究方向根据需要设定各自的考核标准,研究生提交实践报告,实践基地提供评价结论。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专门知识,可由导师指定内容系统自学,并列入个人培养计划。自学课程学分可计入研究方向专业课学分,但不得超过4学分。五、培养方式1, 人才培养的双导师制,每位研究生由一位校内导师和校外兼职导师共同指导,负责学生课内外科技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以及毕业论文指导,依靠各种形式的实践基地,开展研究生实践教学活动,实践与研究相结合,重点培养研究生的自学能力、独立研究能力、创新意识和严谨的科学素养。2,教书育人,注意研究生思想素质培养,注重研究生就业和创业指导。3,研究生在读期间提交研究报告或工程设计一份。六、课程设置与考核方式七、学位(毕业)论文研究生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研究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研能力的重要环节,硕士生应保证至少一年时间进行科研论文(设计)工作。论文(设计)阶段学习主要包括论文(设计)的选题、论文(设计)内容的研究、论文(设计)的写作和答辩。1,学位论文(设计)的选题:学位论文的选题应体现本学科领域的前沿性和先进性,要与导师的科研任务相结合,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也可在导师指导下,通过阅读文献资料,自主选题。学位论文要有开题报告,进展检查,预答辩等过程,有明确的时间安排。2,学位论文(设计)的内容: 理论分析,建立相关的模型以及进行数值计算,设计实验方案,调试仪器设备,获取和分析实验数据等,其中方法和数据有一定的新见解。3,学位论文(设计)的撰写: 论文应充分反映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和国内外先进水平。对基础研究,论文应反映客体的背景或应用前景,给出实验方法或试验流程图,给出实验数据及其理论分析结果,并对进一步的应用研究提出建议。 4,学位论文(设计)答辩论文在答辩前要请两位在环境工程领域有较深造诣的专家评阅,其中至少有一位是外校专家。论文答辩应由校内外专家组成的答辩委员会主持进行。答辩委员会审查学生的答辩资格,主持答辩工作,统一评分标准和要求,最终决定每个学生的成绩及评语。 全日制环境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专业名称:环境工程 专业代码:085229课程类别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任课教师姓名及职称考核方式1234公共必修课E0051001英语362外语学院考试E0031001政治理论362政法学院考试专业必修课(至少18学分)Z0202001生态系统生态学543巨天珍 教 授曹 春 讲 师课程论文或者调研报告Z0202002高等环境化学543张松林 教 授周喜斌 副教授张东霞高级实验室陈粉丽 讲 师Z0202003环境工程学543赵旭涛高工(兼)葛建团 教授(兼)王建中 副教授赵学茂 讲 师王春丽 讲 师Z0203001环境规划与管理543石培基 教 授张小平 教 授师 玮 讲 师Z0203002污染生态学543刘旻霞 教授王继伟 实验师Z0203003现代环境监测技术543周围教授(兼)周喜斌 副教授钟 耀 讲 师瞿德业讲 师Z0203004空间监测技术543赵 军 教 授张 剑 副教授专业选修课(不少于6学分)Z0204001生态监测技术362巨天珍 教 授张宋智教授(兼)考查Z0204002大气水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362王建中 副教授赵学茂 讲 师王春丽 讲 师Z0204003固废资源化原理技术362张松林 教 授陈粉丽讲 师Z0204004环境信息系统及其实验362赵 军 教 授Z0204005环境影响评价362张小平 教 授窦立宝 教授(兼)Z0204006环境电化学362周喜斌 副教授Z0204007恢复生态学362刘旻霞 教授Z0204008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362张小平 教 授刘发强高工(兼)师 玮 讲 师Z0204009微生物降解技术362张 焱 教 授(兼)刘旻霞 教授Z0204010高浊度水处理362王 刚 高 工(兼)Z0204011疾病与环境教育362王新华主任医师(兼)曹 春 讲 师Z0204012工业节能362李进军高工(兼)Z0204013水土保持362张道侠高工(兼)Z0204014环保技术开发362刘光利高工(兼)杨 帆高工(兼)Z0084015重金属废水处理与综合利用362路八智高工(兼)李开文高工(兼)Z0204016流域管理362巨天珍 教 授Z0204017能源评估基础与案例362张松林教授赵成章教授Z0204018环境分子生物监测技术实验362王继伟实验师Z0204019数学建模362数统学院Z0204020数理统计软件应用362数统学院Z0204021环境工程进展362导师实践教学(不少于6学分)Z0205001本科教学实习362导师实践报告Z0205002科研/工程专业实践 724导师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此外,各培养单位还可以根据学生所在单位及企业需要适当增开其他课程。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生态系统生态学总学时:54 学 分:3开课单位:地环学院 开课学期:1任课教师及职称:巨天珍 教授教学方式:主题讨论、辅导 考核方式:考试(课程论文、作业)适合专业:环境科学、环境工程补修课程:生物学和生态学基础课程教学主要内容及要求:通过重点讲授和课堂专题讨论,从而对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技术发展和工程应用有一全面和深入的了解。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生态系统服务第三章 生物多样性保护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动态第五章 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第六章 植被地理学第七章 生态系统健康和管理第八章 野外调查方法介绍第九章 生态数据分析实例参考书目:1. 生态系统生态学,蔡晓明,科学出版社,20002. 陆地生态系统生态学原理(中文版), F. Stuart Chapin、Pamela A. Matson、Harold A. Mooney(李博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 生态学实验设计与分析(第2版),牟溥,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 生态学进展,孙儒泳,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编制人:巨天珍 审核人:赵成章课程名称:高等环境化学总学时:54 学 分:3开课单位:地环学院 开课学期:1任课教师及职称:张松林 教授教学方式:讲授、自学 考核方式:考试(课程论文、书面测验)适合专业:环境科学、环境工程补修课程:普通化学或分析化学教学主要内容及要求:要求学生掌握环境化学的基本原理、最新进展及其在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中的应用。第一章 城市与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第二章 环境空气气溶胶化学第三章 可吸入颗粒物毒性与Fenton反应第四章 化学生态物质与环境保护和污染修复第五章 饮用源水中砷的去除技术进展第六章 有机污染土壤修复新技术与土壤污染物不可逆作用过程第七章 有机膨润土及其在环境污染控制和修复中的应用第八章 形态分析、分级分析和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生物可给性研究第九章 砷和汞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第十章 环境中的有机锡化合物研究进展第十一章 稀土元素的环境化学行为及生态效应研究进展第十二章 环境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第十三章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第十四章 手性物质对映选择性环境行为的实验室研究第十五章 复合污染问题与多介质多界面环境行为第十六章 环境界面化学进展第十七章 有机污染物定量结构活性关系研究进展第十八章 绿色化学的进展与挑战第十九章 难分解有机污染物的光催化降解第二十章 催化超临界水氧化研究进展参考书目:1. 化学进展丛书环境化学进展,戴树桂,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 有机污染化学进展,王连生,化学化工出版社,20063. 环境化学,戴树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 环境有机化学,瑞恩P施瓦茨巴赫、菲利普M施格文、迪特尔M英博登(王连生译),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5. 高等环境化学与微生物学原理及应用,张锡辉,化学化工出版社,20026. 环境分析化学,但德忠,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编制人:张松林 审核人:周喜斌课程名称:环境工程学总学时:54 学 分:3开课单位:地环学院 开课学期:1任课教师及职称:王建中 副教授教学方式:讲授 考核方式:考试适合专业:环境工程、环境科学补修课程:化工原理,环境化学教学主要内容及要求:要求把握最新的环境工程基本理论、污染防治技术与控制工程及其发展趋势。包括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工程及其他污染防治技术。第一章 水质与水体自净第二章 水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第三章 水的生物化学处理方法第四章 水处理工程系统与废水最终处置第五章 大气质量与大气污染第六章 颗粒污染物控制第七章 气态污染物控制第八章 污染物的稀释法控制第九章 固体废物管理系统第十章 城市垃圾处理技术第十一章 固体废物资源化、综合利用与最终处置第十二章 噪声、电磁辐射、放射性与其他污染防治技术参考书目:1. 环境工程学(第二版),蒋展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 环境工程学基础,张振家、张虹,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3. 环境工程学,郑正,科学出版社,20044. 环境工程学,姜安玺,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编制人:王建中 审核人:张松林课程名称:环境规划与管理总学时:54 学 分:3开课单位:地环学院 开课学期:2任课教师及职称:张小平 教授教学方式:讲授 考核方式:考试(课程论文)适合专业:环境工程、环境科学补修课程: 教学主要内容及要求:一、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程序与主要内容,熟悉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技术方法,系统掌握环境调查、评价、预测及方案形成与优化等环境规划中常用方法,熟悉各种环境要素专项规划与管理的内容与方法,具有大气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噪声规划与管理、固体废物规划与管理、城镇环境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初步能力。二教学内容第一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第二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法规、制度、标准和管理体系第三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理论基础第四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程序与主要内容 第五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技术方法第六章 水环境规划第七章 大气环境规划第八章 固体废物管理规划第九章 城镇环境规划第十章 环境管理模式第十一章 区域环境管理三、参考书目:1. 环境规划与管理张承中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 城市环境规划尚金城、黄国和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 城市生态规划学杨志峰,徐琳瑜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 环境规划学郭怀成、尚金城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5. 环境管理学叶文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编制人:张小平 审核人:师玮课程名称:污染生态学总学时:54 学 分:3开课单位:地环学院 开课学期:2任课教师及职称:刘旻霞 教授教学方式:讲授、自学 考核方式:考试(论文)适合专业:环境工程、环境科学补修课程:生物学基础教学主要内容及要求:要求掌握污染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原理与方法,并了解污染生态控制工程与污染生态修复技术和污染生态学研究前沿。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污染生态过程第三章 污染生态效应及其评价第四章 污染生态诊断与监测分析第五章 陆地生态系统污染生态学第六章 水污染生态学第七章 大气污染生态学第八章 城市污染生态学第九章 农业生态系统污染生态学第十章 微生物污染生态学第十一章 生态系统污染控制与污染生态工程第十二章 污染土地就地修复革新技术第十三章 生态系统污染综合防治规划第十四章 污染生态学研究前沿及展望参考书目:1. 污染生态学,乔玉辉,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2. 污染生态学,孙铁珩,科学出版社,20013. 污染生态学,王焕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 污染生态学研究,王焕校、吴玉树,科学出版社,2006编制人:刘旻霞 审核人:张松林课程名称:现代环境监测理论与技术总学时:54 学 分:3开课单位:地环学院 开课学期:2任课教师及职称:周喜斌 副教授教学方式:讲授、参观 考核方式:考试(论文)适合专业:环境工程、环境科学补修课程:教学主要内容及要求:环境分析监测是研究、分析、测定、评价环境质量的学科,包括环境分析监测概论和定量分析基础知识、滴定分析法及其在环境分析监测中的应用、仪器分析法及其在环境分析监测中的应用、环境要素监测和环境监测分析实验。第1章 绪论第2章 光学分析法导论第3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度法及红外光谱法第4章 分子发光分析法第5章 原子发射光谱法第6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第7章 电分析化学导论第8章 电位分析法第9章 极谱分析法第10章 色谱分析法参考书目:1. 环境分析监测理论与技术,孙宝盛、单金林、邵青,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2. 环境监测技术,姚运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3. 现代环境监测技术,吴邦灿、费龙,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4. 环境监测,但德忠,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5. 环境监测技术,税永红、吴国旭,科学出版社,20096. 环境监测,李广超、于鹏涛,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编制人:周喜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