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小课题研究方案.doc_第1页
六年级语文小课题研究方案.doc_第2页
六年级语文小课题研究方案.doc_第3页
六年级语文小课题研究方案.doc_第4页
六年级语文小课题研究方案.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年级语文小课题研究方案标签: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的策略研究2012-03-25 08:42阅读(2854)评论(0)一、 问题的提出: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还指出 “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阅读的关键是学生阅读的体验,教者一定要引导学生读进去,产生真实的体验,进而与学生交流、讨论,在交流讨论中完善学生的体验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形成较高的语文素养和正确的价值取向。本课题的研究就是以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为指针,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出发点,针对小学语文的早读课,开展的改革实践,以有效提高早读课的效率,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进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陶冶心灵。指导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环节之一,研究小学语文学科提学生高朗读能力的策略与方法,能够提高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效率。二、研究目标的假设1、小学随着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如果展开有效地朗读指导活动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实验研究,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学生能够走进文本,和主人公一起去体验感受,喜欢、向往、同情。2、朗读能力是语文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很重要的一方面如何有效地提高了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则是实现语文新课程标准,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重要一方面。对不同文体的阅读,都能够有自己个性化的真实的体验。3、本课题在研究中注重与实际教学相结合,并引入切实可行的“提高学生朗读兴趣”及“朗读能力的有效评估”等环节,充分显示阅读的自主性,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兴趣,能够自主的阅读有益的书籍,达到200万字的阅读量,并有一定的语言、词汇写作方法积累。三、研究内容 本课题着重通过各种教学、训练方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使得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并达到提高小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小学生良好语感的目标。具体对培养小学生朗读能力的一下几方面进行研究:1、激发学生朗读兴趣的研究。2、提高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水平的策略研究。3、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朗读活动的研究。4、学生朗读能力的评价策略研究。四、研究思路、方法、步骤(一)、研究对象: 全体六年级学生(二)研究步骤:1、准备阶段(2012.3-2012.12)(1)设计研究方案,确定研究对象,制定研究计划等研究前的各种准备工作。(2)收集有关的研究资料,进行探讨和对学生进行调查分析。(3)制定课题研究方案。2、实施阶段(2012.3.-2012.12)(1)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的研究(2012.3-2012 。12) 通过教师示范,积极评价,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向学生讲述优秀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2)提高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水平的策略研究(2012.12.) 在课堂中,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朗读时间,去掉烦琐的分析,注重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教学中,注重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方法的指导。通过教师的引读、范读等朗读技巧的传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和感悟能力;在朗读教学中注意变换朗读的形式,使学生的朗读方法形式多样。(3)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朗读活动的研究(2012.12.12-12.20) 组织朗读竞赛,促进朗读教学。一周坚持开展一次朗读竞赛活动,其中,既有集体朗读竞赛又有个人朗读竞赛,通过朗读竞赛,从一个侧面了解学生朗读的实际状况以及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朗读训练的重视程度和训练效果,从而为更好地改进朗读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依据。(4)学生朗读能力的评价策略研究。 学生朗读水平的检测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这就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朗读教学的开展。为此,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拟定了学生朗读水平评价表。星期内容站姿(2分)流利(2分)音量(2分)感情(4分)总分(10分)一二三四五3、总结阶段(2012.12.25-2012.12.27) 完成研究资料的整理、检测、数据的统计和写出研究报告。考查研究报告和其它研究成果的质量。三、研究的方法 从课题名称就可看出我在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采取的是案例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研究:1、对语文朗读课的现状及问题开展研究,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研究方案,确定研究的方向。 发放问卷,查找问题。虽然我们对早读课存在的问题都比较清楚,但我们感觉还是应该要再进行广泛的调查,才能更为全面准确地了解语文早读课的现状,了解教师和学生的想法和需求。这样,我们的研究才更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为此,我们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一是针对教师的问卷,一是面向学生的。学生的问卷就在本校随机抽取了一个年级两个班进行,教师的问卷我们请全校的语文教师进行调查,统计分析问卷,得出了初步结论。收回问卷后,我们进行了仔细的统计和分析,结果发现,87%的学生不喜欢朗读课,原因主要有:部分课文不要求背诵,没必要反复读;一些课文读起来没意思;不喜欢齐读的朗读方式,更喜欢一个人自己默读;就那几篇课文,读来读去没意思;大声地朗读,感觉很累;不能读自己喜欢的内容,没有选择的自由。而另外13%的同学喜欢朗读课的原因是:老师不讲课,没有压力;早读课不留作业;喜欢读课文。而从教师问卷情况看,几乎所有的老师都认为朗读课是一堂很重要的课,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帮助;但对如何组织上好早读课却很迷茫,或者根本就没想过这个问题。从教师的反映还看出,学校对这堂课也缺乏管理,仅仅是看老师到没到岗而已2、语文早读课的开发研究,制定诵读内容材料,开展灵活多变的早读活动形式 每节早读课都先激发学生的朗读情趣并随之确立明确的目标,并予以恰当的指导方法。古人读书,讲求“三到”,即眼到、口到和心到;胡适认为,读书只有“三到”是不够的,应有“四到”,还应包括“手到”。而目前我们学校的早读课,学生仅有“口到”,这是远远不够的。每节早读课都先激发学生的朗读情趣并随之确立明确的目标,并予以恰当的指导方法。早读课上,老师先做好朗读指导和朗读激趣工作。指导学生不但要读准字音、字义,更要读出文内美和文内情。老师仔细揣摩、认真体味文章的美,帮助学生学会分析和体会文章的美在何处,并把握朗读不同作品的语气和情感,让学生体验到“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体验到朗读的艺术魅力,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变“要我读”为“我要读”。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或学生听课文录音,跟随录音低声吟读,诱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在入情入境地朗读中得到美的熏陶,最终达到“音”与“情”的融合3、合理安排朗读内容,把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依托文本编出朗读课诵读材料。 一般情况下,课上学生读的内容都是课本上的。课本上的选文都是历代名篇,确实值得我们去涵咏,但不是每篇课文都需要在早读课反复读背,一些理性很强的作品,通过默读冥想效果会更好些。另外,课上反复读某一篇文章,学生们会产生厌烦的情绪,从而降低了早读的效果。一般情况下,人对新鲜的东西比较感兴趣。鉴于此,我们认为应精选一些课外的文章让学生读背,一方面可提高他们的读的兴趣,另一方面可扩大他们的积累,通过更多文章的积累可提高他们的语感能力。在此序列化的早读课诵读材料就发挥了有效的补充作用。4、在形式上追求创新,富于变化,以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和热情。 形式上创新变化,开展课前“热身运动”“聆听经典”活动,让学生以学号为顺序在早读课前花五分钟时间朗诵自己推荐的古今中外文学名篇节选或作小小主持人;在这些活动结束时可留下自己对同学们的寄语,并将这些话在课后写在移动黑板的右侧,我们称之为“写给今天的话”。5、营造氛围,变“要我读”为“我要读”。所谓营造氛围是指教师在组织实施教学过程中所创设的周围气氛和情调。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认为“在压抑的思想环境下,禁锢的课堂氛围中是不可能产生创造性火花的。”心理学家利珀还说:“宽松和生动活泼的气氛,可以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并指导行为。”实验研究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的问题及教学要求采取不同的朗读方法指导,探寻最佳的朗读效果。课上,老师先做好朗读指导和朗读激趣工作。指导学生不但要读准字音、字义,更要读出文内美和文内情。老师仔细揣摩、认真体味文章的美,帮助学生学会分析和体会文章的美在何处,并把握朗读不同作品的语气和情感,让学生体验到“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体验到朗读的艺术魅力,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变“要我读”为“我要读”。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或学生听课文录音,跟随录音低声吟读,诱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在入情入境地朗读中得到美的熏陶,最终达到“音”与“情”的融合。6、注重读法传授,让学生会读 古人曾指出:“ 授人以鱼,只供一餐 ;授人以渔,可享一生。” 为此,教师只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朗读方法,并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朗读学法指导一般有:注重朗读过程,概括读法;教师典型示范,展示读法;举一反三,迁移读法;紧扣教材特点,指点读法等。就教材和学生而言,读法的传授要因文而异,因人而异。不同体裁内容的课文有不同的朗读方法,从教材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年级的要求和学习语文的方法体系,制定一个有系统、有层次、有重点的读法指导计划,切不可机械、随意、图形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朗读方法,主动求知,让学生自己去读,读中感悟。 四、改革方案的实施及反馈修改 语文朗读课改革方案的实施非常顺利,受到了学生们的普遍欢迎。在“聆听经典”中,学生的选文既有先秦诸子散文、唐诗宋词,也有期刊杂志短小隽永的美文,视野之开阔、范围之广,让我很吃惊,在聆听和品评这些“经典”中,我们也受益匪浅。我们发现,在改革后的语文朗读课上,学生们兴趣盎然,积极性很高,全身心地投入到各个活动中去。他们的行为也悄然发生着变化,变得喜欢读书了,喜欢交流和发表自己的看法了,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增强了,审美水平和文学素养也有了一定的增强和提高,语文朗读课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随后进行的个别访谈和语文课堂教学也都证实了这一点。五、研究成效 经过研究,我们认为必须加强管理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1我们认为语文朗读课就应该读,而且要多读,不仅要把教材上的课文读熟读透,还要读教材之外的,在大量接触语言材料的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早读课的大目标。而从每节早读课来说,也都应该有一个具体的目标,这样才有助于调动学生读的热情,提高读的质量,而每一节课的小目标达成了,我们的大目标才可能达成。2、充分发挥不同朗读形式的作用,追求创新。有声有色的朗读,可以变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变平面为立体,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感情。朗读教学的形式本身就千变万化,如齐读,领读,对读,评读,范读,轮读,抢读,比赛读,吟诵读,体验读,自由读,接力读,分角色读,表情朗读等等。如果结合课文内容、学生特点,创造空间将更为广阔。3、营造氛围,形成风格 所谓营造氛围是指教师在组织实施教学过程中所创设的周围气氛和情调。英国 哲学 家约翰.密尔认为“在压抑的思想环境下,禁锢的课堂氛围中是不可能产生创造性火花的。”心理学家利珀还说:“宽松和生动活泼的气氛,可以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并指导行为。” 总之,无论怎样指导朗读,其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感悟课文主旨,品味文章情感,领悟表情达意之法,练就学生自能读书的本领,最终在读中积累,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提升。我们通过课题的研究,更坚定了我们以科研促教育的信心。在对本课题的结题过程中,我们将通过总结和反思,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教研、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而加以完善。我们将更加努力学习各种先进的教育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水平,用全新的理念和方法投入到新的课题实验中。 语文是一首诗。朗读是一首歌。语文教学是否充满诗意,朗读是一扇窗口,是一个显示器,是一面镜子。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